06统热教案之一(1.0-1)
§1.0-§1.3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与功
表1.2 一些物质的临界参量
物 He H2 N2 O2 H2O CH4 C2 H 4 C6H6 C2H5 OH 质 Tc/K 5.26 33.3 126.2 154.4 647.4 190.7 283.1 562.6 516.3 pc/MPa 0.229 1.30 3.39 5.04 22.12 4.64 5.12 4.92 6.38 Vm,c/10-6m3·mol-1 58 65 90 74 56 99 124 260 167
相变化过程与饱和蒸气压 相变化过程:一定条件下聚集态的变化过程。
气体 (T,p) 汽化 液体 液化 凝固 熔化 (T,p) 固体(α) (T,p) 升华 凝华 晶型转化 (T,p) 固体(β)
饱和蒸气压:
在一定温度下,当液(或 固)体与其蒸汽达成液(或 固)汽两相平衡时,汽相的压 力称为该液(或固)体在该温 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焦耳实验
或: 整个系统(双球) dV=0
气体 真空 图1-1气体向真空膨胀 (自由膨胀)
(3) 对抗恒定外压过程
p1,V1 Psu p2,V2 Psu
T1
T1
膨胀过程的功:
W = − ∫V psu dV
V2
1
= −psu(V2 −V) 1
压缩过程的功:
p2,V2 Psu
T1p1,V1Psu NhomakorabeaT1
W = − ∫V psu dV
第一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
0.系统和环境
系统: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微粒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环境: 与系统通过物理界面(或假想的界面)相 隔开并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周围部分。
1.1.2燃烧热中和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3.测试评价:通过布置相关的测试题,了解学生对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可以布置一些计算题、选择题、问答题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对学生的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计算题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并给出修改意见。通过作业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燃烧热测定:常采用量热法,通过测定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来计算燃烧热。
-中和热测定:常采用量热法,通过测定中和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
6.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注意事项
-燃烧热计算时,要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准确无误。
-中和热计算时,要考虑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反应物的摩尔数。
7.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实例分析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源,了解燃烧热和中和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同时,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燃烧热和中和热知识。
热统1-1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Ch1.1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描述
Ch1.2热力学第○定律与温度
Ch1.3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内能
Ch1.4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Ch1.5重要的热力学势函数
本章小结
Ch1.1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描述
一、热力学系统
1、系统和外界
系统: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
Ch5非平衡
Ch7玻尔兹 曼统计
Ch9系综统计
Ch11 非平衡
Ch8量子 统计
Ch10 涨落理论
六、课 程 基 本 情 况
一、计划课时:51—54 二、基本教材
汪志诚,热力学· 统计物理,第四版
三、主要参考书
1.马本坤等,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2.苏汝铿,统计物理学
3.张启人,统计力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关系: = T p 已知实验系数,求物态。
1.2热力学第零定律与温度
3、典型的物态方程
1、理想气体 PV=nRT 2、范氏气体
an2 P V nb nRT 2 V
3、昂尼斯气体
PV nRT B(T ) P C (T ) P 2
归纳
宏观量=<微观量>μ
等概率原理(孤立系统,平衡态)
从单个粒子 遵从的力学 规律出发, 求系统平均
热力学基本定律
演绎、推理
宏观的物性
宏观的、普遍性、可靠性; 不能推导出具体物质的特性; 不能解释涨落现象。
宏观物性
微观、唯理;
近似性。
四、发展历史
—1700 猜测:五行、四素
1、
2、1701—1850 实验:测温、热机、热功当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示范教案
2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能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推导出热力学第一定律。
2.能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和计算能量的转化、转移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源【教学图片】做功并传热、【教学图片】内燃机、【教学图片】压缩冲程、【教学图片】做功冲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讲述: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汽缸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内能会增加;在外界对其压缩做功的情况下,内能也会增加。
那么,如果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则气体内能增加的情况与只采用单一方式时有区别吗?接下来我们就这个问题具体研究一下。
新课讲授一、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请大家思考:①如果外界做的功为W,则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②如果物体对外界做的功为W,则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一个物体,如果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外界对它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即Q=0时,∆U=W。
教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如果外界既没有对物体做功,物体也没有对外界做功,那么:①如果物体吸收热量Q,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②如果放出热量Q,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如果外界既没有对物体做功,物体也没有对外界做功,那么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即W=0时,∆U=Q。
教师设问:如果有这样一个过程,外界既对系统做功W,又对系统传热Q,则这个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量ΔU会多大?教师讲述: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既有因外界对其做功而改变的内能∆U1=W,又有因外界对其传热而改变的内能∆U2=Q。
由于做功与传热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等价的,则系统实际发生的内能的变化量应该是∆U=∆U1+∆U2=W+Q。
热统新教案第1次课
§1.1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描述本节要求:掌握:系统、外界、子系统,系统的分类,热力学平衡态及其描述。
1系统、外界、子系统(①掌握:系统与外界概念。
②了解:界面的分类。
③了解:系统与子系统的相对性)2系统的分类(掌握:孤立系、闭系、开系的概念。
)3热力学平衡态及其描述(①掌握:热力学平衡态概念。
②掌握:状态参量的描述及引入。
)一、几个基本概念1、系统:热力学所研究的具体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简称为系统。
它是由大量的物质粒子(如原子、分子、电子等等)及场(如电磁场)所组成的宏观客体,其特点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宏观的尺度,系统包含极大的自由度。
这就决定了热力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自由度很小的系统则不是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2、外界:与热力学系统相互作用着的周围环境称为系统的外界,简称为外界。
通常可把系统的外界概括为加在所研究系统上的一定的外界条件。
3、孤立系:不论系统内部的状况如何,可由加在系统上的外界条件来对系统进行分类: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孤立系。
4、闭系:与周围环境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简称为闭系。
5、开系:与周围环境既有物质交换,也可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简称为开系。
二、热力学平衡态及状态参量1、热力学平衡态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其初态如何复杂,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终将会达到某一确定的状态,此后,它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
我们把孤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或简称为平衡态。
否则称为非平衡态(如初始状态就是非平衡态)。
需要指出,对于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来说,只要有恒定的外界作用,系统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也可以达到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稳恒态,与系统的平衡态是不同的。
关于孤立系统的平衡态,我们要注意以下特点:•如果孤立系统开始处于非平衡态,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之后,才能达到平衡态,这一定的时间间隔称为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时间有长有短,由具体系统的性质及具体的弛豫机制来定。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宋海明
教科版五年级下《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南阳市油田二中宋海明【教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即热现象。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对热现象认识的基础上,经历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觉察的变化,主要指热胀冷缩现象和热量传递的过程。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六课内容。
这一课承接了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在第五课中经历酒精灯给金属物体加热时,学生已经初步感觉到了热量会传递的现象。
同时,第七课《传热比赛》中又应用到了热传递的结论,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先通过学生用手触摸来感受到金属条中热量的传递,进而判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在这个基础上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金属条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目的是要用眼清楚地看到热传递的方向及过程。
第二个活动是: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这一教学环节希望学生能更深入地观察热传导现象。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往往会认为热传导是一个线行的过程,经过上面的实验观察活动,似乎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认识。
热传导真是这样的吗?教科书设计了观察金属片中的热传递的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导产生新的认识。
更深刻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
从教材安排的来看,学生在经历第一个探究活动后就能准确地得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第二个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的观察,使其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金属片上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对第一个实验的拓展,从点到面,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热传导的理解。
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地激活,过程不断地完善。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些研究方法和技能,还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习惯,对探究热量是怎么传递的现象,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还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热统6
(3)能级与简并
微观粒子的能量是不连续 的,每一个不连续的能量值按 高低排序称为能级。 量子态可以位于不同的能 级上。如果一个能级只有一个 量子态,该能级称为非简并的。 如果一个能级上的量子态不止 一个,则该能级就称为简并的。 一个能级上的的量子态数称为 该能级的简并度,g用表示。 … … n=4 n=3 n=2 n=1 n=0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4
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
现象分类 确定性现象 规律 动力学 规律 因果律 创始人 必然性 典型成果
伽利略 海王星 牛顿 彗星 拉普拉斯 随机性现象 统计规律 偶然性 玻耳兹曼 统计物理 吉布斯 量子力学 混沌现象 非线性 规律 非线性 庞加莱 混沌 分形 孤立子
5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11
μ空间 由2r个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构成的一个2r维直角 坐标空间。微观粒子的一个运动状态可由μ空间中一 点表示。
μ空间中一点的坐标 (q1 , q2 , qr;p1 ,
p2 , pr)
μ空间中任何一点代表力学体系中一个粒子的一 个运动状态,这个点称为代表点。当粒子运动状态随 时间改变时,代表点相应地在μ空间中移动,描画出 一条轨迹。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14
x0L px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15
(二)一维线性谐振子
质量为m的粒子在弹性力f=-Ax作用下,将在 原点附近作圆频率为 A m 的简谐振动,称为 线性谐振子。 如在一定条件下的分子内原子的振动,晶体 中原子或离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自由度:1 μ空间维数:2 广义坐标: 广义动量: p mx
热统授课大纲
热力学统计物理授课大纲开课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授课教师:伍林职称:副教授专业班级:物理12级一、课程教学目标热力学统计物理是理论物理四大力学之一,是物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目的在于针对热运动的特点,掌握和建立一套热力学、统计物理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而为研究热运动的规律、与热运动有关的物性及宏观物质系统的演化打下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固体物理、天体物理等学科作好准备。
(1)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或准粒子组成,具有大量随机变化自由度的宏观系统。
由于系统的自由度数目非常大和自由度的随机性,即使我们彻底地掌握了单个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也不可能写出全部运动方程,更无法准确知道并利用全部初始条件求解运动方程。
必须明确的是,不能用纯粹力学方法研究有大量随机自由度的宏观系统,不仅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随机自由度的存在,导致性质上出现全新的规律。
因此研究这类系统的方法必须有本质上的改变,即由确定论的方法改变为概率论的方法。
(2)掌握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和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理解系统的各种平衡条件和正则分布,了解系统的相变理论,非平衡态统计和涨落理论。
会用来解决一些基本的和专业有关的一些热运动方面的问题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第一章(2+10学时)1、热运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任务、热力学方法的特点和统计物理方法的特点;热力学系统、外界、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热力学平衡态和稳恒态,状态函数和四类状态参量;简单系统,均匀系、相、单相系和复相系;绝热壁和透热壁、热接触、热平衡、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由热平衡定律引入态函数温度;温度计、温标、定容气体温度计(温标)、理想气体温度计(温标);理想气体温标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2、物态方程,体胀系数、压强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及其关系。
在热力学中推出物态方程的两种方法(1)利用波意耳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和理想气体温标定义推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利用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推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简单液体和固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定义;了解实际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和昂尼斯方程;广延量和强度量。
热统新教案第2次课
§1.4 功本节要求:掌握:无摩擦与准静态过程的功。
(重点,难点)(考核概率100%)。
了解:非准静态过程的功,其它系统的功。
掌握:准静态过程外界对系统做功的一般形式(考核概率30%)。
1无摩擦与准静态过程的功(① 掌握: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②掌握:无摩擦与准静态过程的功的求法)(重点,难点)(考核概率100%)2准静态过程外界对系统做功的一般形式(① 了解:非准静态过程的功,其它系统的功。
② 掌握: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
③掌握:准静态过程外界对系统做功的一般形式 (考核概率30%)若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初态)转变到另一个平衡态(末态) ,则称系统经历了一个过程。
或者说热力学系统随时间的变化称为热力学过程,简称为过程。
在过程中系统与外界可能有能量交换,有两种交换方式,作功就是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一种方式。
一、准静态过程如果过程所经历的每一个中间壮态都可看作是平衡态,则该过程被称为准静态过程,否则被称为非准静态过程。
对准静态过程做以下3点说明:1、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2、“足够缓慢 ”3、对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可以用描述系统平衡状态的参量表示出来。
对于有摩擦力的复杂情形,我们将不考虑,仅考虑有摩擦力的准静态过程。
二、功的表达式体积功:活塞向右移动,pdV pAdx x d F dW -=-=⋅=活塞向左移动,pdV pAdx x d F dW ==⋅=; 注意:1、系统体积收缩,外界对系统作功为正值;2、系统体积膨胀,外界对系统作功为负值;3、系统体积由V A 变到V B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 ⎰-=B A V V pdV W ,有限过程。
P 为外界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强讨论:(1) 一般情况下,P 不等于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原因有二:① 有摩擦② 无摩擦但不是准静态过程无摩擦+准静态=可逆过程(2) 功是与过程有关的量,过程不同,则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也不同。
功是一个过程量。
热统新教案第3次课
§1.8 理想气体的准静态绝热过程本节要求:掌握:准静态绝热过程。
(重点,难点)(考核概率30%)。
掌握:绝热方程的应用。
1准静态绝热过程(① 掌握:准静态绝热过程。
②掌握:理想气体的绝热方程)(重点,难点)(考核概率30%)2绝热方程的应用 掌握:γ 的测定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W U Q -∆=(1)微分形式为:W d Q d dU +=(2) 绝热过程中,0=Q d (3)在准静态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作功PdV W d -=(4) 将(3)、(4)代入(2)式得0=+PdV dU (5)对理想气体来说,定容热容量dT C dU dTdUC V V =⇒=代入(5)式得0=+pdV dT C V (6) 又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nRT PV = 得:nRdT Vdp pdV =+(7) 而1nRC V -=γ由(6)、(7)两式消去dT , 有0=+pdV Vdp γ推得:0=+VdV p dp γ(8) 在通常的实际问题中,由于温度变化不大,P C 、V C 的变化很小,γ可视为常数。
(8)可积分得常数=γpV (9)这就是理想气体在准静态绝热过程中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式,称为绝热过程方程,又称泊松方程。
将(9)式代入nRT PV =中,得,还可求得绝热过程中V 与T 以及P 与T 之间的关系常数=-1γTV (10)常数=-γγT p 1(11)(9)、(10)、(11)这三个关系式都是绝热过程方程,只是三式中所取的独立变量各不相同,因而式中右端的常量也各不相同。
证明理想气体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等温过程 ⇒=1C pV ⇒=+1ln ln ln C V p ⇒=+0V dV p dp V p dV dp -= 绝热过程 ⇒=2C pV γ⇒=+2ln ln ln C V p ⇒=+0V dV p dp γVpdV dp γ-= 所以在绝热线和等温线相交点处(具有相同的V p ,),有>-V p γVp-,绝热线的斜率大于温线,故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体验热现象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热现象概述1.1 温度的概念及计量1.2 热量的概念及计量1.3 内能的概念及计量第二章:热量传递2.1 热传导的原理2.2 对流的概念2.3 辐射的原理第三章:热膨胀与热收缩3.1 热膨胀的原理及应用3.2 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第四章:吸热与放热4.1 吸热的过程及影响因素4.2 放热的过程及影响因素4.3 热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第五章:生活中的热现象5.1 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5.2 热现象的利与弊5.3 节能环保与热现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热现象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价:全面检测学生对热现象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章:4课时2. 第二章:4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3课时六、热力学定律6.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6.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6.3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不可能性七、比热容与热量传递7.1 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7.2 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7.3 热量传递的应用实例八、热能转换8.1 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8.2 热能与电能的转换8.3 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九、热机与热力学循环9.1 热机的原理与分类9.2 热力学循环的效率9.3 热机的发展与应用十、生活中的热现象解析10.1 烹饪中的热现象10.2 保暖与降温中的热现象10.3 能源利用与热现象十一、热现象的综合应用11.1 热现象在工业中的应用11.2 热现象在科技领域的应用11.3 热现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十二、热现象与气候变化12.1 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2.2 热现象在全球变暖中的作用12.3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十三、热现象与生物体13.1 生物体体温调节13.2 生物体热量的摄取与消耗13.3 生物体热现象的适应性十四、热现象的安全与防护14.1 热危害的类型与预防14.2 热防护措施与设备14.3 热安全常识与应急处理十五、课程总结与拓展15.1 热现象教学总结15.2 热现象拓展学习资源15.3 热现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六、热力学定律:3课时七、比热容与热量传递:3课时八、热能转换:3课时九、热机与热力学循环:3课时十、生活中的热现象解析:3课时十一、热现象与环境科学11.1 热现象与环境污染11.2 热现象与气候变化11.3 热现象与可持续发展十二、现代热现象技术应用12.1 热能转换技术12.2 热力学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12.3 热现象在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十三、热现象与人类健康13.1 人体热平衡与健康13.2 热现象与疾病13.3 热现象在健康保健中的应用十四、热现象与社会生活14.1 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2 热现象与节能减排14.3 热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十五、热现象的跨学科研究15.1 热现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15.2 热现象在多学科中的应用15.3 热现象研究的未来方向十一、热现象与环境科学:3课时十二、现代热现象技术应用:3课时十三、热现象与人类健康:3课时十四、热现象与社会生活:3课时十五、热现象的跨学科研究:3课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中,重点包括: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和内能。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热】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温度与热量”,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热”。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热的来源、热传递的方式以及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热的来源,知道热可以传递,并掌握简单的热传递方式。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幼儿对热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避免生活中因热造成的伤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热的传递方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热的来源、热传递的概念及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瓶、热水、冰块、铁块、木块、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热水瓶,让幼儿触摸,询问他们感觉到的温度,引导幼儿思考热的来源。
2. 讲解热的来源(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热水、冰块等物品,引导幼儿了解热的来源。
3. 热传递方式(10分钟)教师演示热传导、对流、辐射等热传递方式,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例题讲解:用铁块和木块进行热传递实验,让幼儿分析哪种材料传热更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递速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取暖、烹饪等。
讨论热的危害和如何避免,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热的来源:热水、火、太阳等2.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3. 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取暖、烹饪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使用热的地方,画一幅关于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作品。
2. 答案:作品内容应包括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取暖器、热水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热现象,如太阳照射、冰雪融化等,进一步加深对热的认识。
教案一(1)
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备注与后记
上次课内容复习:
1、系统和环境的概念,系统的分类;
2、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概念及特点;
3、状态函数特点;
4、什么是化学计量数,如何计算摩尔反应进度。
本次课内容: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和功(热和功是能量传递或交换的两种形式)
讨论:①当体系为定态时U有定值,U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②U是广度性质。U的值与体系内部质点数成正比。
③U的绝对值无法测量。
④U的单位J或KJ。
⑤若U = f (T,V) ,则
(2-7)
⑥若U = f (T,p) ,则
(2-8)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
(1)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以前称为内能它是指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分子内的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及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等
物理化学课程
教案
学院:
任课教师:
授课专业:
教材名称:
课程总学时:
课程周学时:
教学主题: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热、功、热力学能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力目标:掌握功的计算;掌握功、热、热力学能之间的关系;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重点: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难点: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板书
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
1、上节课内容复习(5分钟)
2、热与功(20分钟)
3、热力学能(15分钟)
4、热力学第一定律(5分钟)
4、课堂总结(5分钟)
《热》单元学时学历案第1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4.思考:在学生猜测、交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水的形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提出“给水加热''"让水变冷〃等想法。
“可视化"研讨
(一)活动一: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1.准备: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要求:活动开始前教师用课件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让学生思考并观察水形态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化
"长时间"探究与
“团队式"
XX
L猜测: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些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水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2.了解:教师在学生交流猜测结果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水的形态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1)水受冷结冰,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结冰的温度,水沸腾的温度。
3.体会:通过交流,学生知道“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有关",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水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体会到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的
4.强调:明确注意事项
(1)杯内加水少于二分之一,以免水在沸腾时候飞溅出来。
(2)撤走和移入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3)规范佩戴护目镜,以防烫伤
5.展示: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补充、完善表
格。
“素养性”
XX
(小结)
1.基础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团以下,以及从口0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XX
师生互动
“真实性〃
XX
1.情境: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