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杨礼赞公开课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4白杨礼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14白杨礼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2.学习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

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
预习检测
1、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旁逸斜出()
虬枝()婆娑()
外壳()晕圈()
楠木()秀颀()
二、根据解释填词语
1、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2、树枝从树干旁边斜伸出来。

()。

14《白杨礼赞》导学案

14《白杨礼赞》导学案

14、《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主备人:李良美副备人:王勇审核人:于莉目标导航: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一、自主学习。

1、《白杨礼赞》选自。

作者,原名,字,浙江桐乡人,家、家,茅盾是他的。

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垦.()主宰.()倦怠.()丫.枝()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参.天()旁逸.斜出()不折.不挠()纵.横决荡()楠.木()3、解释下列词语。

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纵横决荡:秀颀: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是什么?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2、文中多处出现“不平凡”,说一说白杨树“不平凡”的含义。

3、文章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及气质,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14、《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二、1、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也就是“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意。

2、课文两次提到“不平凡”,两次“不是平凡”。

“不平凡”就是伟大。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3、“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这句话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14、《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主备人:李良美副备人:王勇审核人:于莉目标导航:1、体会排比、反问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白杨礼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白杨礼赞》

14.《白杨礼赞》学习指导书第一课时茅盾【知识沙盘】字词白杨礼赞内容主旨【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说说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3、结合白杨树的具体形象说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1、解题——“礼赞”的含义是怀着敬意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2、了解作者——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背景知识——《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而革命根据地军民却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当时,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

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和精神。

他们是敌后土地上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自主学习】A级1、读资料链接,识记与本文有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默读课文,写出10——15个词语。

B级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分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请用“先写了再写了接着写最后写”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

C级:结合白杨树的具体形象说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堂练习】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既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白杨礼赞》学习指导书第二课时茅盾【知识沙盘】感情白杨礼赞写法语句理解【学习目标】1、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3、结合文章具体语段或者句子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知识链接】1、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14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14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案)主备: 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 •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北方白杨树是及其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都有它的身影这节课我们要跟随作家矛盾的脚步,看看白杨树是一种什么英姿。

一.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作品:1.填空:〈〈白杨礼赞》选自《矛盾全集,体裁是散文,作者是茅盾,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夜》,短篇小说的代表有《春蚕》和《林家铺子》本文以白杨树为线索。

2.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大毡子()主宰?()倦怠()婆娑()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虬()枝恹恹()欲睡坦荡如砥()秀颀()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3•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4、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_________________ 的树”的句式表达。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

5.作者对白杨树表达了什么感情?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是敬业的老李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白杨礼赞的教案,仅供借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白杨礼赞教案篇二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茅盾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和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和导学案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抓关键词句阅读文章的方法;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准确而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富有感情而含义深刻的语言;4.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难点】1.体会富有感情而含义深刻的语言2.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学1.导入新课。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2)播放视频朗读,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自主阅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①学习抓关键词句阅读文章的方法。

如主旨,反复句,表达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②找出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体会其作用。

③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只是为了写白杨树而写本文吗?(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出示幻灯片】批注要点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二、导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2.精讲点拨。

a.对学生自主思考题的点拨:(1)抓关键词句了解作者情感【参考答案】1.关键句: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反复句:文中反复出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导学案

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第1课时—、基础驿站1.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折磨(zh e) 折本(zh e) 折腾(zh e)B. 参天(c ai)参差(sh en 参考(c d"C. 纵横(h e ng 横行(h e ng 蛮横(h e ngD. 倔强(ji a ng 强壮(qi ®g)强迫(qi dig)• • •2.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倦怠()地壳()恹恹()晕圈「) 婆su £)• ・qi u( )枝秀q )3.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2) 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3) 暗暗地生长。

()(4)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 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_______ ,原名_________ ,字________ ,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 》,短篇小说《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等。

本文体裁是______ ,选自___________ 。

礼赞”含有 _________________ 意。

5.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用“、标出来(1)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2) 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二、综合园地6. 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7.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8.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4《白杨礼赞》导学设计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4《白杨礼赞》导学设计

14 《白杨礼赞》导学设计学习目标:◇基础目标: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并能运用。

◇情感目标:《白杨礼赞》是伟大的文学艺术家茅盾于散文创作中亮起的一盏不熄的明灯。

我们学习本文要充分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了解白杨树独特的内在气质。

并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技法目标:作为文学史坛上的典范之作,本文的写作技法也是我们要汲取的营养。

所以,还要特别留意文中诸多的修辞和丰富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温馨提示:这是你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也是对你的自觉性的考验。

)1. 字音字形。

⑴字音关——下面各组字的注音中,每一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A.坦荡如砥(dǐ)晕(yūn)圈潜(qián)滋暗长虬(qiú)枝()B.旁逸(yì)斜出倦怠(dài) 秀颀(qín) 无边无垠(yín) ()C.婆娑(suō) 恹恹(yān) 锤(chuí)炼不屈不挠(ráo) ()D.磨折(shé) 挺拔(bá) 楠(nán)木鄙(bǐ) ()⑵字形关——下面是高哲同学利用本课所学的生词写的一段话,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

看旁移斜出的枝条,看耸入云霄的高枝,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倦殆。

无论我们怎样锤练自己的语言都无法描写出它的神奇的美。

改正:2. 词义关。

用词凝练准确且变化多姿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请根据提示,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写高原之大,作者用()(2)写高原之平,作者用()(3)写高原之色,作者用()(4)写枝条斜出,作者用()A .黄绿错综 B.坦荡如砥 C.旁逸斜出 D.无边无垠3.整体感悟。

(温馨提示:对文章整体性的考查一般包括文章的主题思想、线索、结构、写作特点。

)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你能说一说它的作用吗?⑵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借物咏人,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⑶文章主要在描写白杨树,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笔墨写高原景色?4.精段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获奖导学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获奖导学案

课题:《白杨礼赞》【知识链接】: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意于物(采用方法:联想与暗示)。

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它着眼于全文的构思,即使用于局部,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决不会是一个单句;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中的象征体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感情一般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课前预习:(温馨提示:这是你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也是对你的自觉性的考验。

)1、基础知识自学与交流(阅读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画出重点读和记。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剧本《清明前后》等等。

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把握情感线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解题:何为礼赞?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三、预习检测
四、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请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五、合作探究一:品悟不平凡之树(第五段)
1、哪句话对白杨树外形特点进行总体概括。

2、为了突出这个特点,茅盾先生从哪些角度对白杨树进行描绘?(请同学们在课本里圈画出来)
3、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说说它身上具有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回答格式:我从白杨树的看出它具有的精神品格。

如:我从白杨树树皮的淡青色看出它具有朴实无华的精神品格。

六、合作探究二:礼赞不平凡之人、精神意志(第七段)
1、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象征的含义
4、为什么选用白杨树作为象征体?。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14、《白杨礼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知识方圆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茅盾全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

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下此文热烈地歌颂他们。

3.文体知识象征:是一种通过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能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寄托在物上,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能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直说的巧妙地告诉读者。

采用象征的事物与被象征的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

三、基础知识毯子(tǎn) 锤炼(chuí) 主宰(zǎi) 潜滋暗长(qián) 倦dài(怠)婆suō(娑) qiú(虬)枝秀qí(颀)秀颀:美而高。

颀,修长。

主宰:支配。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锤炼:文中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四、课内探究1.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是抒情线索2.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优质课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优质课导学案
4.(甲)段运用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是描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乙)段是描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奔腾),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3)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
课后反思:我达到几星级学习成果的标准?在哪方面还需加强?我要怎么改进?
课题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6.从写树的目的与作用来看,甲段体现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突出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我达到几星级学习成果的标准?在哪方面还需加强?我要怎么改进?
7、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8、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9、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10、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
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
③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杨树的“出场”?
④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能力提升】四星级学习成果
第三步:读与悟
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划分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生

八年级上册语文(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生

“学展练”魅力课堂语文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日期:编制:审核:编号:14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了解文体知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课题:《白杨礼赞1》课时:第一课时书海拾贝:【练的环节】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

主宰.()倦.怠()锤.炼()楠.木()无垠.()坦荡如砥.()恹.恹()虬.枝()婆娑..()..()晕.圈()秀颀.()倔强2.接受下列词语。

视野:妙手偶得:锤炼: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秀颀:二、发展题1、第⑦段为什么作者连续使用四个反问句,其用意是什么?三、提高题1、什么叫象征,试找出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知识链接:作者介绍: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有处女作《蚀》三部曲。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及剧本《清明前后》等。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茅盾选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文章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1940年,作者在延安讲学期间,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

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回重庆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文体知识:象征指的是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通过作者对象征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

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还可以延伸表达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无答案)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无答案) (1)

1.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运用适当的抒情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歌曲《小白杨》。

2、歌曲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白杨和我一起守边防”,我们可以听出这首歌歌唱的并不仅仅是小白杨,而是守卫边疆的战士。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平凡的白杨树。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英姿。

二、作家作品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有处女作《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本文选自《茅盾选集》。

三、背景资料本文写于抗战时期,茅盾到延安讲学,后回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而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白杨礼赞》优质课导学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白杨礼赞》优质课导学案_2

14、《白杨礼赞》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能体现白杨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语句,养成圈点勾画的良好习惯。

3、体会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多种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解题:题目中“礼赞”的意思是:
2、通读全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3、搜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

请大声朗读,并体会这些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

2、文章从哪几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试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内涵。

3、品读第5段,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接着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自有什么特点?从这些语句能看出白杨怎样的品格?
4、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找出相关段落,赏析语句,体会其象征意义?
四、跳读课文,探究写法
5、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色。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章还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欲扬先抑、对比等手法,试找出相关段落,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迁移拓展,巩固提升:
请选择一个具体形象,体会它的象征意义,写一段话。

(如兰花、莲花、蜡烛、梅花、太阳、翠竹、青松、绿叶、仙人掌等)
学生:家长签字:时间:。

14白杨礼赞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4白杨礼赞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二《白杨礼赞》(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自主预学1.复习本文的生字词,准备听写2.背诵课文第7段。

3.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2)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之处?4.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

(二)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阅读课文第7-9段,思考讨论:1.作者借赞美白杨树意在赞美什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不直接加以赞美?(联系时代背景加以思考)2.将第7段几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文末提到的“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写楠木作用是什么?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1.说说白杨树不平凡在哪些方面?2.仿照文中第7段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句式,在第一课时课堂同步反馈训练第6题描写的基础上揭示所描写事物的象征意义。

(二)课内阅读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人教版

白杨礼赞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zhān kěn zǎi dǐqián zīàn yín zhūjuàn dài suō yānyā qiú cān rónɡqí qiào yùn 2、解释词义。

(1)视力所及的范围。

(2)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美而高。

颀,高。

3、第一层(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层(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层(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层(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层(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4、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5、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合作探究案1、(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3)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2、(1)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 14白杨礼赞 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4白杨礼赞 导学案

14.*白杨礼赞国学名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本文准确、凝练的语言;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

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自主突破1.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B.参天(cān)参差(chēn)参考(cān)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D.倔强(jiàng)强壮(qián)强迫(qiǎng)2.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地壳()恹恹()晕圈()婆suō()qiú()枝秀qí()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4.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答案:1.C 解析:A项中“折本”的“折”应读“shé”;B项中“参差”的“参”应读“cēn”;D项中“强壮”的“强”应读“qiá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白杨礼赞》导学案(公开课定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白杨礼赞》导学案(公开课定稿)

《白杨礼赞》导学案课前预习1.写出几句印象中运用象征手法的诗文。

默读课文及书下注释,完成下面2-5题。

2.借助注释、工具书或网络,填写关于作家茅盾的信息。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字,浙江桐乡人。

著有中篇小说《》三部曲、短篇小说《》《》等,代表作长篇小说《》。

3.给划线字注音。

潜滋暗长()婆娑()秀颀()虬枝()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晕圈()4.解释下列词语。

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礼赞:5.借助网络查找白杨树图片,观察其外形特点,细读课文描述白杨树外形的语句,填写下面表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完成6-7题。

6.把文中你认为最富有感情的语句摘抄在下面横线上,并写出你的体会。

7.作者为什么由白杨树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北方的农民,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

1.回忆七年级学过哪些朗读标记符号,朗读下面句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适当的停顿、重音符号。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2.把下面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陈述句:。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陈述句:。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答:。

3.请根据课文内容,仿照例句,编一句小诗赞美白杨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莲花的高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顽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树的刚毅;,是白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导学案
一、【知识链接】: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意于物(采用方法:联想与暗示)。

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它着眼于全文的构思,即使用于局部,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决不会是一个单句;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中的象征体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感情一般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课前预习:
(温馨提示:这是你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也是对你的自觉性的考验。


1、基础知识自学与交流(阅读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画出重点读和记。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剧本《清明前后》等等。

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

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

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2、(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语。

(给加点字注音)
•婆娑.()楠.木()
•秀颀.()虬.枝()
•无边无垠.()开垦.()
•坦荡如砥.()毡.子()
•恹恹
..欲睡()主宰.()
•旁逸.斜出()倦怠.()
(2)解释词语
1、坦荡如砥:
2、妙手偶得:
3、伟岸:
4、秀颀:
5、婆娑:
6、主宰:
7、无边无垠
3、认识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二、走进文本
1、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思考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请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二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的,第四自然段起作用,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五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八段把白杨树和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第九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结尾。

3、研读语段:一段:(1)、开头段的作用有哪些?(2)、本文开头段的作用是什么?
二段:文章是怎样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的?其目的是什么?
五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
七段:1、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赞美白杨树?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怎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2、将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七八段: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九段: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
三、本课小结:
本文运用,抓住白杨树的,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歌颂他们、
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
的感情。

四、课堂作业:1、从第二段中找出你认为运用精准的动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仿照课文倒数第二段,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