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精品

合集下载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申报背景为加强创新引领,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本级政府在2019年启动了重点研发计划,旨在支持并集聚本地优势企业及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整体科技水平。

申报范围本级重点研发计划主要支持以下领域和项目:1.制造业中的先进技术和装备2.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3.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技术4.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5.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技术6.其他创新性技术和产业7.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和探索性研究申报条件1.项目应当有切实可行的重要应用或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涉及到技术创新的,应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效率和产品竞争力;3.可行性的市场营销策略;4.企业或高等院校应该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良好的科研基础;申报流程1.了解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页面,下载并仔细阅读申报指南;2.提交申请前,应该进行市场调研或者技术市场评估,研究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可行性;3.按照申请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并严格遵守申请截止日期;4.专家组对申请项目进行评估,最后择优选取优秀项目予以资助;5.获批项目须根据申请要求报送进度报告,保质保量完成研发项目。

申报材料1.项目技术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指标与技术方案等;2.项目申请书,说明项目的意义、重要性及创新性,以及市场调研或评估结果;3.项目预算与经济效益分析;4.申请单位资料,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企业法定文件,或高等院校法定文件,并应提供企业简介或高等院校介绍;5.项目承担人及核心骨干人员有关证明文件等。

申报总结本级重点研发计划的启动为本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为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申报者应该充分认识申报指南和申报要求,认真准备材料,实事求是地评估项目,谨慎选择申报项目,争取申报成功。

2019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2019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2019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附件12019年度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专项一:盐湖资源制取金属锂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专项背景按照“一优两高”战略关于“推动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以做大做强锂电产业为重点”的要求,为贯彻落实《青海省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以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萃取法提锂和金属锂生产效能和质量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推动盐湖锂系列产品高质量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一)萃取工艺在盐湖锂资源提取中的应用1. 萃取剂溶损、降解机理研究与消除、修复工艺与装备研发;2. 萃余液微量有机物去除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3. 萃取工艺优化与装备升级研究与应用。

(二)无水氯化锂制备工艺研究1. 氯化锂溶液杂质的深度脱除工艺技术研究;2. 氯化锂溶液高效连续蒸发及结晶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3. 除杂、浓缩、结晶过程中锂损失机理与提高收率的研究。

(三)熔融电解制取金属锂产业化示范1. 无水盐湖氯化锂中杂质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及机理研究;2. 高效电解及机械化加料、出锂及连续熔铸装备研究与应用。

(四)锂系列产品开发200吨/年氢化锂产品开发与生产线建设。

三、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一)技术指标1. 无水氯化锂浓缩、结晶装置的锂总收率≥95%、氯化锂含量≥99.5%,其中Na≤200 ppm 、K≤200 pm、Mg≤20 ppm、Ca≤20ppm、B ≤20 ppm;2. 建成萃余液中有机物深度去除的示范装置,其处理后排放液中COD净增量小于50 ppm;3. 千吨级工业金属锂产品纯度≥99.00%,其中Na≤1500 ppm、Ca≤300 ppm, Mg≤150 ppm, N≤100 ppm,电解电流效率≥84%,氯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二)经济指标1. 建成200吨/年氢化锂产品生产线;2. 建成年产5000吨无水氯化锂及千吨级电解金属锂联产示范装置;3. 项目实施期内,产值预计达8亿元。

科技部发布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科技部发布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ISSN1672-9064CN35-1272/TK2018年甘肃省内售电量达879.3亿kWh ,同比增长11.44%,跨区跨省外送电量324.98亿kWh ,同比增长60%;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4%,弃风弃光率分别下降13.8%和10.47%。

2019年,甘肃电力将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弃风、弃光率分别降至10%和8%以内。

甘肃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4(上接第40页)bution systems with wind an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s [J ].Renewable Energy ,Volume 76,2015,Pages 283-295,ISSN 0960-1481.17L.Gan ,N.Li ,U.Topcu ,and S.H.Low.Exact convex relaxation of opti ⁃malpower flow in tree networks.arXiv preprint arXiv :1208.4076,2012.18Solar radiation reserch laboratory of NREL [Online ].Available :https :///srrl_rsp2/道内电缆的燃烧升温时间不超过2400s ,且升温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故而直接采用电力火灾升温曲线也有所不妥。

在试验时应寻找一个能够反应电力电缆隧道环境范围内和特定可燃物条件下的升温模型。

隧道火灾RABT-ZTV 升温曲线在试验中用来评价建筑构件或隧道结构耐火性能时,该升温曲线与前述4种升温曲线都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

该曲线包含了三个折线段:①快速升温段,即在5min 之内,隧道温度从环境温度直线提升至1200℃;②维持该升温温度在1200℃直至90min 或120min ;③环境温度在110min 内从最高温度1200℃降至环境温度,这三个过程都是线性变化的过程。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设立“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目的是支持广大科研人员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前沿研究。

为充分发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支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类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一是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支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二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手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支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14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的寻找;2)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3)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暗物质直接—1—探测;5)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方法的预先研究;6)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14)下一代先进光源核心关键技术预研究。

2016—2018年,“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围绕以上14个方面研究任务,共立项支持了47个研究项目。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9年将围绕核物理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5个研究方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2019 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2019 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是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各层面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以及与港澳台联合资助工作等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1—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

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本专项继续支持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任务涉及政府间科技合作层面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关问题等。

2019年度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度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度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工业领域一、自动化装备制造专项(一)基础结构件制造技术提升重点支持:直线导轨、滚珠丝杠副新产品的研制;超精密(SP)级直线滚动导轨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的研究;高可靠性、高密封性阀门的研制及产业化。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1。

新型直线导轨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研制低噪声、微型等新型直线导轨,使其具备低噪声、微型化、轻量化等优点,以满足低噪、小型、高速等自动化运行设备的需求。

2。

超精密(SP)级直线滚动导轨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

通过合理优化材料处理等加工工艺,设计可靠的加工工艺装备及检测设备,实现直线滚动导轨的超高精密加工,使其精密程度达到超精密(SP)级并能稳定量产,满足高档自动化装备对导轨精度的要求。

3。

高可靠性、高密封性阀门的研制及产业化。

研究阀门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面的材料及焊接、喷涂、研磨等技术,开发制造在各种苛刻工况下长期可靠密封、达到零泄漏的阀门,并实现产业化。

(二)自动化装备制造与智能系统开发重点支持:高精密直线导轨加工装备研制;智能化专用装备研发及应用;数控专用机床的研究与开发;特种制造专用装备研发;高效节能装备开发。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1。

高精密直线导轨制造装备研制。

开展改善直线导轨机械性能的方法以及优化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导轨精度及机械性能为目标,研制专用的高精密导轨加工装备,使其满足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对直线高度精度的要求。

2。

机器换人智能化专用装备研发及应用。

针对丽水地方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或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以实现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替代高强度、高危险人工工种,解决企业用工荒。

3。

基于人工智能的金属管件精确成形技术及应用。

研究面向金属管件精确塑性成形的各类样本数据采集方法,探索工业现场环境下缺失数据填充方法与样本数据处理方法,建立金属管件精确塑性成形数据库,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金属管件精确塑性成形规律学习方法,形成面向大数据的金属管件精确变形行为系统原型,实现金属管件智能制造与精确成形。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1.25•【文号】国科发资〔2019〕42号•【施行日期】2019.0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42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定向项目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作为参与单位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定向项目的申报指南予以发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

从指南发布日到项目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2019年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doc

2019年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doc

浏览字体:大中小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来源:广东省科技厅发布日期:2011-01-17第一部分、“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申报指南2011年“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立足于低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坚持重点突出、实效优先的原则和资源化、效益化、产业化的导向,重点支持低碳重大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低碳技术综合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建设,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专项内容专题一: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专题编号:0801)1. LED高端产品研制与创新示范项目内容:重点解决LED模块化设计及封装、LED单元高效散热、LED产品加速老化检测等重大关键技术,支持以新的技术路线研发新型LED室内光源产品、LED特种照明产品、LED汽车前照大灯、高亮度商用LED微型光源产品、新型大尺寸LED显示屏、高效散热封装新材料等并实现产业化。

选择省级大型公益性科学活动场所开展LED室内照明产品应用示范。

通过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的研发,建设支撑广东LED产业未来发展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申报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性、新颖性特征明显,工艺稳定、质量可靠,产品具有竞争力并实现产业化。

2.大型风电装备核心部件及重大试验支持装备开发项目内容:围绕3MW以上大型风机核心部件及整机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攻克风电变频变浆控制和驱动设计制造技术、直驱式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海上风电叶片制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风电用齿轮箱、发电机、轴承、叶片、偏航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产品,构建风电装备重大试验支持平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孵化能力的大型风电成套装置研发基地。

申报要求:项目申报单位必须依托我省成套风电制造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技术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必须物化成成熟产品并应用于风电系列装备,产品通过相关检测认证,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项目完成后形成年产大型风电整机设备500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1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是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6年9月30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2019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入库申报指南

2019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入库申报指南

附件: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入库申报指南一、重大科技专项专题一: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一)申报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超千亿产值产业集群的战略计划部署,本专项主要围绕我市五金刀剪产业升级、高端不锈钢以及机械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开展高端金属粉未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应用、高功率激光应用、机械制造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前沿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解决我市产业生产的核心技术问题,提升行业的产品品质量。

推动我市产业向高端化和新型化发展,不断增强我市支柱产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申报要求、申报项目技术水平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申报单位必须具有与项目内容相对应的工作基础、行业背景和科研团队,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研究水平与协同能力。

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须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负责人应具有完成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该项目所需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研究或产业化经历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项目实施周期年,项目申报书上的技术经济指标必须明确客观,并将作为项目验收时的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实施期必须申请发明专利项以上。

(三)联系方式市科技局产学研科:梁国强、陈成鹏业务咨询电话:二、产业技术创新专项专题二: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一)申报内容本专题旨在引导和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的成熟高新技术及创新成果在我市转化及应用,促进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申报要求、企业必须与省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项目,并签有责权利明确的项目合作协议,分工和进度明确,经费预算合理,知识产权归属清晰。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项目实施周期年,各方任务分工明确、研发或产业化进度科学,经费预算合理,知识产权归属清晰,具有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特点。

项目申报书上的技术经济指标必须明确客观,并将作为项目验收时的考核指标。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设立“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目的是支持广大科研人员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前沿研究。

为充分发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支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类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一是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支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二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手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支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14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的寻找;2)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3)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暗物质直接探测;5)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方法的预先研究;6)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14)下一代先进光源核心关键技术预研究。

2016到2018年,“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围绕以上14个方面研究任务,共立项支持了47个研究项目。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9年将围绕核物理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4个研究方向,8个子任务。

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1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申报指南(一)装备制造(联系人:)发挥我省装备制造业优势,并结合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围绕整机及成套装备和关键核心部件及零部件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

提高整机及成套产品的系统集成水平,解决装备产品整体性能水平和国产化率较低的瓶颈问题,大幅度提升装备制造配套能力和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1. 机器人1.1 微型智能水下检测机器人研究内容:面向土木工程和管网工程水下缺陷和隐患的检测与勘察,围绕微型智能水下机器人开展机器人本体机构、驱动系统、微型控制系统架构、计算机模拟分析、自主行为控制与决策、基于声纳和水下光视觉系统的自主感知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出微型智能水下检测机器人,并实现示范应用。

2. 制造基础技术及装备与关键基础零部件2.1 标准化动车组车辆转向架轴箱关键配件研究内容:针对标准化动车组车辆转向架轴箱转臂、转臂箍、轴箱盖、端盖等关键配件国产化需求,开展铸件材料化学成分配比、浇铸工艺设计及其过程控制、热处理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优化和表面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准化动车组车辆转向架轴箱转臂、转臂箍、轴箱盖、端盖等关键配件,并实现示范应用。

2.2 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研究内容:针对工矿企业对绝缘防火电缆需求,开展电缆无烟无毒、高阻燃、耐火防爆、结构柔软等技术研究,在产品结构、矿物质绝缘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制新型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并实现示范应用。

(二)新材料(联系人:)提升我省原材料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撑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为重大技术装备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供关键原材料配套,提升重点领域关键材料自主化水平,重点在高端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方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

1. 高端钢铁材料1.1 高端高温合金材料研究内容:围绕航天航空装备用高端高温合金材料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高温合金材料硬度、温度、组织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攻克真空工艺过程高温合金优化技术,研发新型高端镍基合金材料核心制造工艺,开发高端高温合金材料,并实现示范应用。

2019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doc

2019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doc

附件:2019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工业领域一、智能硬件与产品(一)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学习计算技术,研制适合工业需要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与相应的硬件产品和传感元件,重点突破新领域与新产品的智能化后的适应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实施目标:完成基于深度学习计算芯片的整体设计方法,开发出深度学习计算芯片、嵌入式NPU芯片及相关智能硬件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图像处理芯片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用于多种用途的图像处理算法及其硬件实现技术,研制专用图像处理芯片,实现嵌入人工智能(AI)加速,以提高卷积计算、弹性张量计算、数据局部性与稀疏访存优化、负载均衡稀疏化等效率。

开发基于深度网络的模型压缩和快速执行方法的图像处理芯片,降低图像处理所需的内存空间和执行时间。

实施目标:开发出基于嵌入式AI技术、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芯片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专用系统级芯片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或特定用途,研究专用系统级(SoC)芯片的系统功能确定、软硬件划分及设计等全过程制备技术,突破微处理器、功率管理模块、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器或片外存储控制接口的芯片集成关键技术。

实施目标: 设计并开发出全自主专用SoC芯片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芯片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包括智能分布式工业传感器、网络集成驱动芯片、专用处理器、内置OPC-UA 的驱动器等基础件与核心件,开展制备技术、工艺设计与产品可靠性研究。

实施目标: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传感器、集成驱动芯片、专用处理器、内置OPC-UA等驱动的智能传感基础件与核心件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重点产业创新链(群)(一)工业领域.高性能特种材料重卡汽车用高性能摩擦材料研究内容:针对重卡汽车制动系统对高性能摩擦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发新型高性能陶瓷基摩擦材料及其摩擦副片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摩擦材料成分体系优化设计、合成方法、摩擦性能、以及摩擦副片服役性能等,揭示摩擦磨损机理,提升材料强度和耐磨性,增强使用稳定性和寿命,在重卡汽车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重卡汽车高性能摩擦材料制备技术规范,开发出种以上典型摩擦副片产品,应用于重卡汽车等领域,取代进口,形成产业化示范推广,申请发明专利件以上。

陶瓷基复合材料刹车盘片摩擦材料:密度;极限工作温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冲击韧性≥;摩擦系数;刹车盘磨损率≤µ(面·次);刹车片磨损率≤。

使用寿命≥万公里。

轻质高导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天及核技术领域对轻质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发展高模量、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建立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体系,揭示碳碳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探明微观结构与复合材料力学、热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典型的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构件。

考核指标:建立高模量高导热碳碳制备技术规范,热导率≥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模量≥,获得典型的热结构复合材料构件,实现产业化应用示范与推广,申请发明专利件以上。

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力学性能低和分散性大的问题,发展原位自生纳米线改性复合材料,研制新型紧固件,研究材料的制备工艺、热物理和力学性能,掌握其微结构性能相关性规律,制备销钉和螺栓,研究加工工艺的影响并考核其性能,建立销钉和螺栓的制备工艺规范。

考核指标:复合材料强度:面内弯曲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面内剪切强度≥;断裂韧性≥·,建立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一定示范推广,申请发明专利件以上。

科技部发布“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和“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申报通知

科技部发布“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和“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申报通知

政策传真科技部发布“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和“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申报通知近日,科技部连续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和《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等通知。

通知严格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总体部署和《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通知中,对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组织申报推荐单位、申请资格要求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请申请单位(人)登录国家科技部官网或者浙江省科技厅官网等了解。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和“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都对港澳开放,鼓励港澳高值得关注的是,校作为参与单位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

也就是说,项目参与单位可以是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也可以是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

受聘于内地单位或有关港澳高校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

“干细胞及转化在2018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3个重点专项对港澳开放申报试点的基础上,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继续对港澳开放。

申报单位统筹协调相关课题承担单位,进行项目整体申报,并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

网上填报项目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2月13日8:00至2019年3月25日16:00。

需要经浙江省科技厅推荐申报的项目,与浙江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联系。

上城区《关于开展2019年度第一批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摘要近日,上城区科技局决定组织开展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通知中对认定条件和申请方式做了规定,具体如下:认定条件:在上城区登记注册成立1年以上,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包括:专利(申请或授权)、标准、商标、经认定的科技成果和其他专有技术,并具有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获得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企业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企业规模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要求,企业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科技型企业。

2019年度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项目建议征集指南

2019年度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项目建议征集指南

2019年度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项目建议征集指南一、项目定位面向前沿科学问题和全球共性挑战,利用学科领域或实验观测平台优势,孕育和培育跨国或多边科学组织、标准、平台、设施或研究计划。

二、支持重点●依托我院先进实验观测装置和网络,针对前沿科学问题,酝酿和启动前瞻性大型科学研究计划或者预研计划。

●在我院具有传统优势或者潜在优势的学科领域,面向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共同科学挑战,整合全球科技资源,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和合作网络。

●面向战略性和颠覆性的平台和技术,牵头制定全球性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牵头搭建全球性的权威数据平台,抢占国际战略性科技支点。

●利用国际组织平台机制和重要任职,依托国际组织网络资源和国际组织机制,推动牵头或联合发起在组织框架下的科学研究项目。

三、征集要求1、项目建议须紧密围绕支持重点,经研究所同意推荐后方可提交。

2、项目依托单位须为我院院属单位,项目负责人须为我院在职科研技术人员,且未承担在研的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3、接收项目建议书时间截至3月5日17点,之后收到的项目建议不再纳入本年度申报参考;4、本次征集不设限项,各单位对本单位项目建议审核后通过ARP上报。

四、ARP申报注意事项1、项目建议须由项目申请人登陆ARP国际合作模块,点击“国际伙伴计划-可行性报告-新建”模块后,仅填写“封面”页签内容,目前为项目建议征集阶段,其余页签请勿填报。

“项目类别”栏中选择“国际大科学计划专项”。

项目执行期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2、请完成“附件2-中国科学院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项目建议书”,并上传至“附件”页签。

命名方式为“项目承担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信息ID”。

3、如有推荐我院评审专家,请填写“附件3-函评专家推荐表”,并上传至“附件”页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1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质寻找11实验-2数据的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利用实验获取的-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测量希格斯粒子的质量,精度比-1结果提高20%,测量希格斯到4轻子截面的精度提高1倍,观测过程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希格斯与夸克的耦合是否与标准模型相符合。

寻找和新的共振态,如果没有找到新粒子,则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有显著下降,在1,窄宽度假设下,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下降1倍。

观测标准模型稀有过程电弱规范玻色子加光子加喷注末态的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其产生截面是否与标准模型预言相符合。

12实验-2数据物理分析研究内容:利用实验获取的-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测量希格斯粒子粒子的性质,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测量,统计误差为主的情况下的测量精度比-1数据提高2-3倍,系统误差为主的测量着重研究改进系统误差的方法;首次确定希格斯粒子的费米子衰变模式并测量其耦合性质;首次在13能区对标准模型过程进行精确检验,特别是完成和散射过程的寻找和测量研究;对、’’,重希格斯粒子等超出标准模型新粒子的寻找,可以利用这些分析的敏感度在-2数据的显著提高,从实验上进一步排除或观测到这些粒子产生的迹象。

2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依托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设施和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设施、开展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

21中微子实验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利用大亚湾实验装置进行中微子13参数测量和新物理寻找;中微子振荡的全局分析;针对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研究。

考核指标:将大亚湾实验对13的测量精度提高到3%;利用大亚湾数据完成惰性中微子等一系列新物理寻找工作;建立中微子实验数据全局分析技术;完成江门中微子实验超新星中微子和地球中微子的灵敏度研究。

22大面积宇宙线观测及宇宙线本质研究研究内容:依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精确测量银河宇宙线的成份、能谱及各向异性,观测银河系内外高能伽马射线
发射源,探测太阳高能宇宙线粒子。

考核指标:获得跨越30到3共5个量级的宇宙线分成份能谱和各向异性数据,300-1宽广能区内点源及弥散伽马射线的能谱,发现百个河内外新伽马源和高能粒子的加速源;对银河系内外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的研究,及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和其他新物理学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3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预研31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关键技术验证研究内容: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关键技术和高能量分辨探测技术的样机验证。

考核指标:高能量加速器上高分辨探测技术验证。

完成粒子径迹探测器内层硅径迹探测器原型机,通过束流试验验证主要设计指标,空间分辨3-5微米();探讨硅径迹探测器的耐辐照性能,设计剂量为(总电离剂量)1的硅探测器;完成时间投影室原型样机及其宇宙线和束流实验验证设计结论,解决可能边际问题的影响;高颗粒度成像型量能器原理样机和紧凑型厚度小于6的气体闪烁体灵敏层的强子量能器样机,解决散热、工艺和测试等关键问题,束流实验验证主要设计结论。

4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41高精度核物理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产生远离稳定线原子核,以精确系统测量短寿命原子核质量为重点,并利用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弱束缚核结构和动力学。

考核指标:发展高精度、高灵敏度实验技术和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基于双探测器的等时性原子核质量测量谱仪,原子核质量测量精度达到~10-7。

在实验研究方面,发现2-3个新的晕结构或集团奇特结构;研究2-3个弱束缚核反应系统动力学;在轻质量丰中子区,研究原子核壳层结构的演变;在质子滴线区,研究同位旋对称性;合成3-5个极端缺中子新核素,探索重核素存在的极限;探索产生、分离、鉴别丰中子重核素和超重核素的技术和方法。

与理论工作者合作,给出具体作用条件下原子核内有效相互作用的新形式,发展和完善描述弱束缚核性质的理论。

5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51星系结构、演化与宇宙学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大规模光谱巡天观测,结合国际大型星系巡天计划和宇
宙学与星系形成数值模拟,研究星系的结构、形成、演化和宇宙物质的构成及宇宙尺度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重大科学问题。

考核指标:建立数目超过一万个的近邻星系对样本,重构600内的近邻宇宙密度场;利用积分场数据测量近万个星系恒星形成历史信息,明确星系各组分及其空间分布,建立星系化学-动力学模型;发展测量星系形状的方法,使测量的系统误差小于弱引力透镜信号的百分之一;发展测量红移畸变的理论和方法,以高精度测量红移1以上的重子声波振荡及5)、高时间分辨率(亚毫秒量级)、高频谱分辨率(~50)的射电天文信号处理关键技术与方法。

7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71极强光场条件下效应研究研究内容:依托现有数拍瓦飞秒激光装置,开展极强光场条件下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

考核指标:提升现有装置的激光强度及激光束品质,功率大于5拍瓦、强度达到5×10212;发展描述极强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中效应的物理模型,完成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研制,获得辐射反作用、伽马光子发射以及正负电子对产生等物理规律;设计实验方案,实现具有显著效应的极端强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室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