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货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货币政策
作者:邹林达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4期
摘要:互联网金融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日益成为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对传统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其独立于当前银行体系的创造机制,对货币的供求造成了冲击,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制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理、对货币需求与供给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完善货币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2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模式。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日益成为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同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其独立于当前银行体系的创造机制,对货币的供求造成了冲击,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制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
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这是货币政策基本传导机制。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改变利率r,利率r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变化,投资的增减进一步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关键环节是利率。互联网金融创造了许多支付结算方式,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央行不能准确的用调节货币的供应量来调节利率,影响到对总收入和总支出的结果,最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下降。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基本途径表示为:
M→E→I→y。货币传导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利率,而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超出了人们的意愿持有量,从而直接地影响到货币的支出和货币的收入,不是通过利率来间接影响投资和收入。互联网金融通过多种方式的网络转账交易、电子货币来进行买卖,降低了实体货币的依赖,减弱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综合两个学派来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由上而下的,央行制定的货币政策,逐层传递至各类金融机构、生产企业、消费者,最终影响到国民收入,通过影响国民经济中的关键变量实现调控目的。互联网金融通过多种途径,渗入到金融市场,转变了市场结构,导致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发生改变,减弱了传统货币政策最终的实施效果。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分为三种,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交易需求是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需求;预防需求是为了应付紧急需要而持有货币的需求;投机需求是指出于对市场利率走向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投机获利的需求。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因为交易型需求和预防性需求主要是用于购买和支付,所以如果收入稳定,这两部分不会出现太大波动,而投机性需求则与利率的未来走向相关,会受到现行利率和预期利率关系的影响[2]。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强,变现成本低。如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居民可以直接从支付宝存钱到余额宝,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多倍的收益,当需要消费时再从余额宝中转到支付宝用于支付,不需要缴纳手续费,降低了人们交易性货币需求降低。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高,导致人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上升,居民会减少手中持有的现金,而将现金投向互联网金融产品,也使居民的交易性货币需求降低。如鲸鱼宝是继余额宝后新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同样是“活期存款”型产品。其产品流动性高,6.75%收益率,是余额宝两倍,也是银行收益率的20多倍。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高流动性使原有的货币预防性需求所留资金失去原有的价值,当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变现,预留资金机会成本变高,人们普遍降低了预防性资金的持有份额,更多的把资金转向了投机性需求。现在许多货币基金的赎回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实现T+0日的赎回,有些甚至能一分钟到账。
互联网金融使人们减少了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货币的持有量,增加了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在总需求的占比变大,但投机性货币需求受利率走向、机会成本、心理预期等影响较大,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创新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将严重影响投机性需求的稳定性,因此使整体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降低。另外,互联网金融使得货币需求的
利率弹性下降,货币需求变化幅度随之加大、波动性增强,互联网金融影响到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供给包括了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普遍将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表示为: Ms =k · B
其中M 为货币供给量,k 为货币乘数,B 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数。
货币乘数 K 的大小由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共同决定,它们也分别代表了社会公众,商业银行以及中央银行的行为。随着互联网金融大量创新理财产品的出现,金融资产的报酬率得到提高,人们处理闲置资金有了更多的选择,金融市场上大众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人们倾向于减少现金的实际持有量,增加高收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带来了支付结算的便利,也会造成现金持有量的降低,从而使得通货比率(假定存款不变)下降,即现金漏损率下降[3]。
在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推出的 P2P 贷款、信托、基金等金融模式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不通过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方面的空白,降低了银行业贷款业务的风险,使坏账,呆账相对增长比率下降,因此在超额准备金方面,银行也降低了其比率,使得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来开展其他业务,提高银行的整体收益。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乘数被进一步放大,令社会货币供应量超出预期,加大了社会对于资本的消化的压力。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与原来一样的基础货币现在将会产生更多的货币总量。而货币超出预期的扩展,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加剧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对于与央行来说,不得不采取相对更为严格的货币政策。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民间的借贷机构以及借贷平台的监管非常不充分,一旦央行紧缩银根,执行更为严格的货币调控令,则会使市场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提升了社会整体的资金成本,这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3.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流通速度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反向作用。大量货币性极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收益高、流动性强,对实际货币产生了替代性,人们出于理财需求,把资金不断投向互联网金融产品。资金在不同金融产品之间不断转换,资金的转化次数明显高于人们单纯持有现金的转化次数,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对于现金的替代效应,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替代效应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同时,互联网金融促使M0向Ml、M2的转化,人们通过互联网金融可以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