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可能是现代建筑上最会用光的建筑师之一

合集下载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册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册

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与艺术历史学院
无条
划清界限
·邦德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楼 ·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学院
·辛辛那提大学阿罗诺夫艺术中心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波尔图建筑学院教学楼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
小组成员 AAA BB Group member CC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设计单位: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 所在国家:美国 所在地区:明尼苏达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发光盒子
明尼苏达大学建筑与景 观设计学院是一座迷人 的建筑,深夜里人们工 作时会发出光芒,让人 精神为之一振。这座建 筑由斯蒂芬•霍尔建筑 师事务所设计于 2002年建造完成,因 富有启发性和统一特质 而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 例如其设计于1990年 获得了进步建筑奖。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特色
2.向环境开放
新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臂”,端面是垂直的立面,面向周围环境 开放,“容纳了竖井并活跃了校园”。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特色
2.向环境开放
建筑师希望加大行人交通流线,同时鼓励校园活动。此次增建项目包 括一间图书馆、礼堂、办公室、会议室、工作室,作为一座辅助建筑 设置在Thorshov和Cerny之前设计的一座建筑旁。
辛辛那提大学阿罗诺夫艺术设计中心
局部空间展示
辛辛那提大学阿罗诺夫艺术设计中心
总平面图
在建筑的功能设 置上,扩建部分 将实验室、办公 室和礼堂设在下 部两层,而把管 理办公、图书馆 和另一个讲堂设 于中间楼层,工 作室则被放在顶 层。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奥地利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2、路斯:斯坦纳住宅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4、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5、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美国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森威利茨住宅《不可救药的城市》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18、斯蒂文霍尔英国1、福斯特:(高技派)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大楼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柏林国会大厦改建信托控股公司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巴塞罗那通讯塔伦敦斯坦斯梯德机场2、哈迪德:东京札幌餐厅维特拉消防站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3、帕克斯顿:“水晶宫”展览馆4、史密斯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5、斯特林:(重视应用遗产,右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兰根姆住宅(&戈文)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莱斯特大学工程管(&戈文)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扩建工程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6、魏布:红屋巴西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SOM建筑事务所:(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布鲁塞尔的兰伯特银行大楼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院的教堂芝加哥汉考克大厦利华大厦——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西尔斯大厦上海金茂大厦芬兰1、阿尔瓦·阿尔托2、小沙里宁:(主张个性与象征)耶鲁大学冰球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圣路易斯的杰弗逊公园的国土扩展纪念碑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实验剧院美国驻伦敦大使馆3、老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德国1、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2、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

∙光的分析
针对多层博物馆采光问题
博物馆建筑 为多层,常规的 设计只能使顶层 画廊获得自然光, 底下几层要依赖 人工照明。霍尔 设计的弯曲的墙 面使光线能穿透 带有半透明隔热 体的玻璃板,水 平光线被偏转后 沿建筑的中心部 分向下投射,到 达上部和下部的 所有层,这样一 来顶层和底层都 可享受到自然光
案例一——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向经典致敬----沃斯堡现代美术馆,安藤忠雄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作为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典型作品,拥 有简洁的几何形式,与自然环境相融,选用的材料种类极少。五座长 长的平顶展馆仿佛漂浮在1.5英亩(约6070.2平方米)的水池上方,波 光粼粼。
总平面的分析:

主入口
总平面的分析:
屋顶采光
他用室外采光和室内采光互补 的方式满足整个美术馆的照明。
光线是美术馆设计的关键,尤其是散射与反射 的自然光线。悬臂式浇筑混凝土屋顶支撑着引 入自然光线的线性天窗和通风窗。五个Y形柱子 高达40英尺(约12.2米),支撑屋顶板,并且 成了美术馆的象征。
“将 玻璃当作墙 壁,就有了 实际存在的 屏障,它可 以作为一种 保护罩,与 外部分隔开, 但从视觉上 却没有内外 之别。还有 从水面反射 出的光线透 过玻璃照到 内部的墙上, 表明建筑的 边界似有还 无。”
Floor 1
二层平面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6
∙平面分析
三层平面 四层平面 五层平面
∙立面分析
采用大玻璃窗的开 窗方式,使采光更 加良好。
∙立面分析
∙剖面分析
在剖面 中,也有交错 的概念,一个 方形的空间和 一个梯形的空 间用长廊连接 起来。
∙光的分析

国内外十大平面设计大师

国内外十大平面设计大师

1、福田繁雄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32年生于东京1951年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1967年IBM画廊个展(纽约)1982年应耶鲁大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1997年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年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2006第7届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1976 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1995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等;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大奖;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

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2、田中一光1930年生于日本。

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

建筑现象学解读

建筑现象学解读
建筑现象学解读
胡奇志 林雪松
现象学
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学科,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 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 度…… ——埃德蒙·胡塞尔
胡塞尔赋予“现象”的特殊含义﹐是指意识界种 种经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象是前逻 辑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 “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 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 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 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学
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现象学方法,即通过直接、 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 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 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 还原法。 通过对意向结构进行先验还原分析﹐分别研 究不同层次的自我﹑先验自我的构成作用和诸 主体间的关系以及自我的“生活世界”等等。
建筑现象学
舒尔茨提出5种空间概念:
1、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
2、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 3、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 定形象的存在空间;
4、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 5、纯理论的抽象空间,并 对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进行 了详尽的分析。
建筑现象学
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基本要素之一。 场所概念和作为各种场所体系空 间的概念,是找到存在立足点的 必要条件,场所必须有明显的界 限或边界线。场所对于包围它的 外部而言,是作为内部来体验的。 “场所精神”也就是场所的特性 和意义。“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 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 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它的关系。” 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的造型特 性——浪漫式、宇宙式、古典式、 复合式——具体表达了特殊的场 所精神。
建筑现象学

Planar House

Planar House
LHYBRID
贝尔维尤美术馆
斯蒂文· 霍尔,这位看似欧洲人的美国人,是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东岸以他为首,线则以弗兰克· 盖里为主。 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 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 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霍尔德设计征服了生 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
Planar House,顾名思义就是“平的房子”。远远看上去, Holl 的这个设计就像是矗立在 荒漠中的一个大盒子--四四方方的地基和坚硬平整的墙面,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力量感。 或许比起那些复杂而又花哨的奇形怪状,只有这样简单直白的设计才显得能稳稳地扎根于 这片干涸荒芜的土地,才能经得起大漠极端的气候和狂野的风沙。可是当你真正走近它的 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细节透出的细腻与智慧。 Planar house的外墙主要是厚重的灰 色混凝土墙板。这些墙板被一块块切割成不同的几何形状,然后像拼图似的被一块块拼接 回去。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单独的小墙体的拼接并不是天衣无缝的,它们两两之间或多 或少都留有空隙,而这些空隙则被玻璃墙或玻璃窗所替代。面积较小的玻璃,切割后留下 的缝隙以及厚实高大的混凝土,共同在外墙的墙体上演绎出了点线面的结合,使得外墙看 上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呆板厚重,却又如同一个整体般充满了力量,不可撼动。
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师一种存在。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 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 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年,睡得是 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他去日 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 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这样的生活一支持续到1988年。

建筑空间的四维性

建筑空间的四维性

建筑空间的四维性作者:胥倩来源:《人间》2016年第22期摘要:本文结合案例从光线引入、空间运动以及场地历史延续三个方向讨论建筑空间里如何表现时间元素。

关键词:空间;时间;现代建筑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76-01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布鲁诺·赛维①认为建筑与其它艺术区别开来的原因便是它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

空间有主、客观之分,在解释建筑空间这个概念时,只给出几何学上的意义,无疑贬低了人对空间的作用。

因此,空间四维性研究离不开这两方面的考量。

桑福德·昆特②在《时间的建筑》一书中指出:建筑不只是事件的地点,而且是事件的容器,时间由此被空间记录。

由此可见,建筑中的时间因素虽然是近代提出的概念,但实质上它伴随建筑空间产生而产生。

以下从三个方向讨论时间因素在空间中的运用。

1.宇宙时间——光线引入将光线引入空间,人置身于室内,却能体悟到不同时刻不同季节光线色调的千变万化,这是在建筑中加入时间元素的一种手法。

这里的时间就是宇宙时间。

光赋予了空间可视性,是空间的生命。

光线流转之时,空间由静入动,自有张力,自成意境。

安藤忠雄是一位擅于用光表现时间性的建筑师。

他认为,光可以表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并显示其特征。

光之明暗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与物体的关系也会随时发生改变。

在小筱邸这个项目中,安藤在室外通廊侧壁上设计了几个长度不等的开口,从而将自然光引入空间。

天花板与地面投射出的光影随时间、光线变化在角度、长度上相应发生改变。

建筑中静的形式美在光线的流转中具有了动态,从而引发体验者的情感波动。

总之,在建筑中引入光线,不断向前推移的时间将会赋予静止的空间动态韵律,四维性便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

2.时间-运动-空间在空间中加入时间性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运动中视点的变化体验空间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强调人们进入空间时产生的“相对”时间感受。

路易斯·康把空间分成了供穿行的空间和抵达尽端的空间。

一座生态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策略--解读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万科中心

一座生态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策略--解读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万科中心

一座生态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策略--解读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万科中心李楠【摘要】通过对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万科新总部大楼)建筑遮阳系统、再生能源利用、照明系统、水环境设计,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建筑策略进行概述,期望能为云南本土建筑生态节能、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多种参考及借鉴。

【期刊名称】《中国市场》【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146-148)【关键词】生态策略;场所空间;可持续设计【作者】李楠【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正文语种】中文“这幢建筑在土墩之间掠过,巧妙地孕育着景观,它构筑了周边景致,通过创造性手法使之在陆地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建筑形式。

建筑为景观提供庇荫,让它保持呼吸,如同生命体一般创造整体的可持续性。

这是一个独立创造的建筑类型,悬浮在景观上的综合建筑群,在绿地上翩翩起舞。

”这是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荣誉奖评审之评论。

万科中心设计概念最初被其设计者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解释为“漂浮的地平线”——将多个功能体以水平几何形态连接在一起,并将整个建筑抬起,犹如海平面升起一样将基地最大限度地还原给自然。

1 地理与定位于2009年投入使用的万科新总部中心大楼,是霍尔对深圳大梅沙地区山—湖—海等自然景观和当地气候理性解读的结果(见图1)。

在没有此建筑之前,山就存在,湖也存在,海也存在,而当建筑出现时,其并没有对自然景观形成干扰而是使其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没有障碍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在建筑内部和其围合的户外空间中,领略山峦的青翠,让大海的辽阔感染人的内心。

图1 万科中心Google earth卫星图2 建成的意义万科总部位于大梅沙度假村,为一栋水平向超长建筑,若干巨型筒体支撑起上部4~5层的结构,在底部形成连续的大空间,使整个建筑物飘浮在离地面10~15m 的空中,结构跨度25~50m,抬高了的建筑使地面空间完全释放,留给大地的是最大的景观空间,同时还可以加强风的对流,营造局部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见图2)。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发表时间:2020-05-22T13:15:19.45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作者:吴玥[导读] 斯蒂文·霍尔,第一代国际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摘要:斯蒂文·霍尔,第一代国际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今备受国际建筑界瞩目的他有一套完整的现象学哲学思想用作其建筑设计为指导。

霍尔从本质来讲依旧信奉着现代主义思想,但他冲破了已有学说的限制,他的设计既不是现代主义,更不是颓废主义。

霍尔的建筑被称为当代建筑现象学的最充分体现,可以说他是当代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

本文通过对斯蒂文·霍尔的创作背景、设计理论和代表作品的解读,对建筑现象学进行浅析,并对建筑哲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体会。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斯蒂文·霍尔;建筑哲学;建筑设计;一、缘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始于19世纪末,于1920年代成熟,并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统治了世界主流建筑风格。

从60年代~70年代起,人们开始厌倦了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面目,现代主义阵营产生了分裂,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遭到了人们的怀疑和批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在建筑师和大众厌烦了现代建筑的简化法之时,斯蒂文霍尔的作品在千篇一律的庸俗品中脱颖而出。

他先是以美国建筑类型为研究基础,依此建立了类型学建筑观点,并在类型学受制于自己的局限性时,依靠梅洛·庞帝的理论冲破了桎梏。

1、建筑学与哲学哲学与建筑学的联系在于美学。

美学不是对美的研究,也不是对视觉美的研究,而是对人类情感的研究。

美学作为一个哲学的分支, 研究的是哲学不那么"科学"的一面, 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如何塑造或者扭曲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建筑学是从人的“想法”开始,到建成现实世界的物质,是人类的个人想法的物化。

哲学是对真理的研究,也就是说,如何在我们的主观和现实世界目标下发现真理。

湍流之屋

湍流之屋

湍流之屋作者:msright来源:《设计》2013年第03期美国女诗人白萱华(MEI-MEI BERSSENBRuGGE)和艺术家丈夫理查德,塔特尔(RlcHARD TUTTLE)在新墨西哥州有一个名叫“湍流之屋(TURBULENCE HOUSE)”的小房子,房子就像现代版的呼啸山庄,并非它大而空,而是它就坐落在一片荒原中,四周没有丝毫的植被遮挡,而其建造人,便是知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湍流之屋孤零零地建筑在一大片空旷荒原之上,看起来犹如一座被风化的雕塑般伫立在那荒凉的山顶,完全将自己暴露在大自然中。

其独特的结构可以让狂风从房子中间穿过。

紧缩的建筑外表和铝骨架结构是在堪萨斯城预先打造,然后运至现场组装;31块形状各异的金属板块,构成了房子外壳。

女主人白萱华认为,这栋房子虽然没有达到其要求,不过却很环保,也的确是一件艺术品。

风的湍流之屋现代建筑的诟病在于它那理性与冷酷的规整外表,多少扼杀了人们对于居住的浪漫与诗意的想象,建筑并非对于某种理论的实践,更蕴含着人与生活。

但当白萱华和丈夫理查德·塔特尔想要一座建筑时,他们还是邀请了信奉现代主义思想的斯蒂文,霍尔。

霍尔也不满于现代主义建筑那过于具体或是过于冷酷的设计表现。

他的设计比较注重强调空间的巧妙处理,更在意空间中的生活,强求建筑的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正如这座建筑的名字,便犹如一句周围环境的浪漫诗句。

湍流之屋位于一个多风沙的平整山顶。

对于它不规则外形而言,只有草图或是设计稿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整个建筑意在打破常规,绝不要那些标准的结构建材,比如木和钢铁等等。

霍尔在这个项目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完全交由电脑掌控建造过程,他借助计算机来设计、建造房屋最初的3D模型。

精确的计算机语言使得整个建筑外形处在一种预制、可控的计划中进行,从而控制了人为感官上的误差。

而且相比较传统的建筑材料,这个建筑则主要应用了铝板、PV板和磨砂玻璃,而且屋面的PV板可以产生电能,足够满足家庭用电的需求。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思想变革-2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思想变革-2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2)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3)《雅典宪章》 (4)极度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思想 (5)社区邻里单位思想 (6)区域规划思想与实践的发展
2.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2)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 (3)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4)城市生态环境科学思想的兴起 (5)历史环境及建筑保护运动 (6)倡导性规划与公众参与 (7)Team 10 的“人际结合”规划思想 (8)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1 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1909年意 大利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 (F.T.Marinetti)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未来主义对现代生 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一切 文艺规律和传统。他们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 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宣称要创造一 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柯布西耶的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规划城市中央为中心商业区,有40万居民居住在24幢60层的摩天大楼之中, 高层的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周围的环行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 住宅之中,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设计——伏埃森规划(Plan Vosin for Paris,1925) 1925年,柯布西耶在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方案中,用18幢摩天大楼取代巴 黎空间。 规划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他在城市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 铁路车站,车站上面布置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 地下走大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 之间可以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这一方案的致命弱点是完全忽视了巴黎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存社会结构, 且经济上不可行,未被采纳。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桥》Bridge,1979 《字母城市》 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 《住宅的桥》Bridge of House,1981 《混成建筑》Hybird Building,1985 《城市边缘》 Edge of a City,1997 初期关注建筑类型学 并进行了大量的美国地方性建筑调研
1990 电影城
感知现象学·新锚固·多孔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1996 交织 Intertwining 建筑与其他艺术相比 可以更全面的引入知觉 建筑的本质在于知觉和物质现象的交织中
1.锚固与新锚固 从原有对场地的关注 回归到对类型学以及 拓扑学的再次关注 注重内外空间的过度
2.光的特质 白天与夜晚的持续关注
3.城市问题 将多孔性建筑理论体现在城市的尺度上与更大 的建筑尺度上
4.对构造和细部的着迷 如万科中心的吊桥悬索结构
1947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一个经营五金店的家庭 1966 进入华盛顿大学
天地神人 筑·居·思 桥的意向 诗意的栖居 场所精神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霍尔

霍尔

Archezhe<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节选自<世界建筑>禹食一霍尔的建筑历史理论研究霍尔对美国城市和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这些理论著述大部分发表于“建筑丛书”系列中。

“建筑丛书”的创办宗旨是独立地进行建筑批评、质疑和交换学术思想。

这套丛书发起于1977年。

它的创办是霍尔为建筑界所做的贡献之一。

它具有前卫设计和先锋思想的特征,受到学院中的学生、青年建筑师和进行形式探索的人们广泛好评。

这套丛书现已出版了13集,其中霍尔的著作占了5集,它们是《桥》、《字母城市》(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桥宅》(Bridge of Houses,1981)、《乡村和城市住宅类型》(Rural and Urban House Types,1983)、与范顿(J.Fenton)合著的《杂交建筑》(Hybrid Buildings,1985)以及《城市边沿》(Edge of a City,1992)。

下面择其中的几部著作略加介绍。

1,《字母城市》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研究了美国城市中被城市格网系统限定的不同种类的建筑。

他认为可以按字母的形式对这些建筑进行分类。

按照这种分类标准,他共总结出9利字母类型:T、I、U、O、H、E、B、L、X,并附之以实例。

他认为在字母城市中,一个个相邻的建筑组团都是在格网系统上发展的,某些与字母形式相似的建筑在这些组团中重复出现他认为在字母类型的建筑中,平面的形式起决定作用。

随着层数的增加,平面的作用减弱,剖面的作用增加,从而剖面起到决定建筑类型特征的作用,由此产生新建筑类型:塔楼类型。

《字母城市》的第二部分总结了城市格网类型的变体,并从形态的角度探讨了建筑类型与城市格网模式的关系。

该书的研究对象是美国非纪念性城市建筑,这些建筑是大规模建造的多层或高层建筑,大部分是具有历史和传统形象的现代建筑。

这些建筑体量较大,构成了城市街道的几何性和现代城市的开放空间。

解读史蒂芬·霍尔——由建筑现象学开始

解读史蒂芬·霍尔——由建筑现象学开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分 。
二 、霍尔对建筑现象学的实践 霍 尔的作 品中,早期 的勃 ・ 奥住宅 是建筑 现象学在其 作 品 中运 用 的一 个 例 子 。 “ 营造 一 片景 象 ” 在作 品 形成 中
占有 特 别 的 地 位 ,景 观 、形 态 、 营造 方 法 ,都 融 合成 一 个 整 体 。 住 宅 坐 落 在 一 处俯 瞰大 西 洋 与玛 莎 园 的 小 山 上 。 霍 尔 对 它 的 构 思 来 自于 对 当地 人 文环 境 。 以一 部 当地 的 风 景

入 室内。这种 音乐上的隐喻 ,使树林 中的这栋住 宅充满 了 浪漫 的气息 ,又将环境的特质 与建筑 紧密联 系在一起。 三 、霍尔个性化的空间营造 霍尔的建筑 ,往往给人 以强烈 的视觉冲 击力。它是在 具体 的场 景下 ,对 当地的人文环境 、物理 条件 等多重 因素 综合考虑 下产生的。同时 ,它也和建筑 内部 非几何 性、动
的 “ 场 所 ”。 这 也 就 是 建 筑 存 在 的 目的 。 霍 尔 在 建筑 设计 中 ,更 是 强 调 “ 场 所 ” 的决 定 作 用 。他 的 建筑 现 象 学 有 两 个 基 本 原 则 :其 一 ,是 要 在 概 念 上 将 建 筑 与其 所 表 现 的 现 象 学 经 验 结合 起 来 ;其 二 ,是 将 建筑 “ 锚 固 ”在 场 所 中。
■ 甘 圆 圆
斯 蒂芬 ・霍尔 是美 国 当代最具 有影 响力 的建筑 师之

中,霍尔表达 出土地 的城市 意味与海洋粗犷之 间的差异 。 这种精妙 的象征 与文化 上的联 想 ,并结合人们在现 象学差
异 上 的感 受 ,正 是 霍 尔 的 匠 心所 在 。

斯蒂文·霍尔

斯蒂文·霍尔

南京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项目由平行的透视空间“场域”、黑竹混凝土花园墙壁
以及其上方悬空的轻盈“形体”组成。
地平面笔直的道路渐渐变成了悬空形体内的弯曲通道。 上层的画廊被悬挂在高空,按顺时针顺序逐渐暴露,最后聚集于
“观景位”的顶点眺望远方的南京城市。
这块乡村场地由于建立了与明朝古城南京相连的视觉轴线而被赫Biblioteka 辛基美术馆:赫尔辛基美术馆:
赫尔辛基美术馆设计主题是“卡斯玛” 意思就是“交错搭接”
它包括城市与景观的几何形态与建筑质 量的纠缠,并且各自都在建筑形态中得到反 映。
赫尔辛基美术馆的设计中,一条文化轴 将美术馆与芬兰会堂连接起来,另一自然轴 使建筑与背后的景观及图罗湾公园湖岸线相
会堂
关联。两条轴线相互交错。
根据他的设计思想可 将其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89):“锚固” (anchoring),代表建筑:
马撒曼园宅
第二阶段(1989—1995):“纠缠”(intertwining),代表建筑:
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日本福冈世界公寓
第三阶段(1995—至今):《视差》(Parallax),代表建筑:
1997年,日本建筑施工奖 2001年,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 200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 称
重要作品: 马萨曼园宅 福冈公寓 赫尔辛基艺术馆 MIT学生公寓 北京MOMA
霍尔的建筑观:
建 :筑观: 1.斯蒂文·霍尔是当代建筑现象学理论的执行者,
作品与现象学理论有关,同时还与建筑类型学有 关。
THE END……
赋予了新的城市意义。
南京艺术博物馆
庭院的地面由南京城中心已经堙没的古老胡同旧砖石铺成。设计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_汪丽君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_汪丽君

ARCHITECTURAL THEORY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在审美意识与形态构成上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这也正是当代建筑类型学产生诱人魅力的所在。

然而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在欧洲及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支持者与追随者,其表现与侧重也是纷杂而非单一的。

在这些建筑师中有相当多是使用类型学进行设计的好手,他们有诸如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意大利的罗西(Aldo Rossi),瑞士的博塔(Mario Botta),德国的昂格尔斯(O.M.Ungers),西班牙的拉菲尔・莫内欧(Rafael Moneo),卢森堡的克里尔兄弟(R&L.Krier),美国的斯蒂文・霍尔(SteuenHoll)、安东尼・普瑞多克(AntoinePredock),拉尔夫・约翰逊(RalphJohnson),印度的柯里亚(CharlesCorrea),墨西哥的巴拉甘(LuisBarragan),埃及的哈桑・法赛(HassanFathy)等人。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

由于选择“原型”的来源角度不同,概括起来,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的建筑类型学,与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类型学。

下面将逐一概述。

一、新理性主义20世纪5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建筑被作为“居住的机器”,其自身美学价值被大大忽略,割裂传统的做法造成许多历史城市被破坏。

因此60年代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意大利爆发了一场对古典主义建筑再认识的运动—以阿尔多・罗西为代表的新理性主义运动(Neo-Rational)。

1. 新理性主义1) 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美学思潮之一,它所设计和建立的里程碑区别于相对集中成“团状”的城市设想,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汪丽君1舒平2作者单位: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072)收稿日期:2005-02-15ABSTRACT/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and p oints out that as long as the matters of design touch on whether conception or character of archetype, in general sense, they all belong to the domain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research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oice of archetype, the structur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typology can be summed up as two parts:Neo-rationalism typology seeking for archetype from history,and Neo-regionalism typology seeking for that from region.KEY WORDS/ Generalized architectural typology, Neo-rationalism, Neo-regionalism, Structure, Archetype摘要/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归纳论述了建筑类型学理论发展的历程,指出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尔可能是现代建筑上最会用光的建筑师之一,霍尔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

而这种态度让我们想起建筑大师路易康来。

康所宣称:“光为空间神奇的创造者”。

康认为建筑不仅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它本身也是一束光。

在与光并存的阴暗中,潜藏着人类原始的表现欲。

对康而言,光是一种人与神的对话的语言,康多以阳光的深重的强烈明暗对比,来显露空间的崇高的近乎宗教的个性,因此康的设计中一直具有宗教般性格。

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康是一致的,但光线在他的手中,则没有康的圣性与神秘色彩,反而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让人惊叹:光能如此五彩美丽。

霍尔称阳光的丰富性有如交响乐般层次丰富,我们应善用它来显现空间的优美品质。

霍尔惯用直接用阳光在空间的直射、反射、折射的效果,来陈述他对空间模糊暧昧的捕捉。

霍尔将自然光与空间以这样的方式结合,使人与自然能优良好的关系。

霍尔在他的作品集前言《锚定》中,对光在空间中具有神奇性的阐述:没有光,空间将被遗忘一切。

光既是阴影。

他的多源头可能性,他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
斯蒂文·霍尔
里是不同城市格网的交汇处,临近纪念性建筑以及面向远处蒂罗湾敞开的三角形的基地形态。

“交错”的设计概念来自建筑构成与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的交错融合。

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都是在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反映。

一条含蓄的文化轴线以曲线的方式将博物馆与芬兰大厅联系起来,同时它也是一条“自然轴线”,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和蒂罗湾联系起来。

特征是半个矩形体量与一面弧形墙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为当代艺术的展示提供一种既宁静又生动的背景。

这是一些很安静的空间,但不是静态的,它们因各自的不规则形态而被区分开来。

不对称性限定着空间序列中的行进方式,由此使整个设计成为一种有着轻微弯曲的“展
览空间”。

这些弧形展开的空间序列包含了一些既神秘又令人惊讶的元素——这是在那种典
型的单一或双重正交的空间布置中所不存在的。

因此,参观者可以体验不断变化的视角的连续性展开,这些视角将参观者的内部体验与“交错”的总体设计概念联系起来。

空间在形态和尺度上的些许变化来自建筑中柔和的曲线形部分,这部分的存在使水平的自然光线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入到建筑内部。

首先,“弧形冰墙”使光线能穿透带有半透明隔热体的玻璃板,水平光线被偏转后沿建筑的中心部分向下投射,到达上部和下部的所有层。

其次,带有天窗的弧形屋面为顶层下部的展室提供了另一种光的分布方式。

建筑的曲线构成和交错的形态特点以及空间与光线的交织扭转使得25个展室均能获得自然采光。

该博物馆具有“艺术论坛”的作用,它是开放的,并灵活适用于各种舞台活动、表演、舞蹈、
如诗歌朗诵、“圆桌”式讨论等。

报告厅则配备有最先进的音像设备,它那由连续的玻璃构成的后立面,使人们在经过这座建筑时可以从外部的道路上看到其内部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