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离群点检测

合集下载

L O F 离 群 点 检 测 算 法

L O F 离 群 点 检 测 算 法

数据挖掘(五)离群点检测5 异常检测方法异常对象被称作离群点。

异常检测也称偏差检测和例外挖掘。

异常检测的方法:(1)基于模型的技术:首先建立一个数据模型,异常是那些同模型不能完美拟合的对象;如果模型是簇的集合,则异常是不显著属于任何簇的对象;在使用回归模型时,异常是相对远离预测值的对象。

(2)基于邻近度的技术:通常可以在对象之间定义邻近性度量,异常对象是那些远离其他对象的对象。

(3)基于密度的技术:仅当一个点的局部密度显著低于它的大部分近邻时才将其分类为离群点。

(1)统计方法。

统计学方法是基于模型的方法,即为数据创建一个模型,并且根据对象拟合模型的情况来评估它们。

大部分用于离群点检测的统计学方法都是构建一个概率分布模型,并考虑对象有多大可能符合该模型。

离群点的概率定义:离群点是一个对象,关于数据的概率分布模型,它具有低概率。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必须知道数据集服从什么分布,如果估计错误就造成了重尾分布。

异常检测的混合模型方法:对于异常检测,数据用两个分布的混合模型建模,一个分布为普通数据,而另一个为离群点。

聚类和异常检测目标都是估计分布的参数,以最大化数据的总似然(概率)。

聚类时,使用EM算法估计每个概率分布的参数。

然而,这里提供的异常检测技术使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初始时将所有对象放入普通对象集,而异常对象集为空。

然后,用一个迭代过程将对象从普通集转移到异常集,只要该转移能提高数据的总似然(其实等价于把在正常对象的分布下具有低概率的对象分类为离群点)。

(假设异常对象属于均匀分布)。

异常对象由这样一些对象组成,这些对象在均匀分布下比在正常分布下具有显著较高的概率。

优缺点:(1)有坚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当存在充分的数据和所用的检验类型的知识时,这些检验可能非常有效;(2)对于多元数据,可用的选择少一些,并且对于高维数据,这些检测可能性很差。

(2)基于邻近度的离群点检测。

一个对象是异常的,如果它远离大部分点。

数据挖掘——第九章离群点挖掘上课讲义

数据挖掘——第九章离群点挖掘上课讲义
势 海关、民航等安检部门推断哪些人可能有嫌疑 海关报关中的价格隐瞒 营销定制:分析花费较小和较高顾客的消费行为 医学研究中发现医疗方案或药品所产生的异常反应 计算机中的入侵检测 应用异常检测到文本编辑器,可有效减少文字输入的错误 ……
离群点挖掘(Outlier mining)
离群点挖掘问题由两个子问题构成:。 (1)定义在一个数据集中什么数据是不一致或离群的数据; (2)找出所定义的离群点的有效挖掘方法。离群点挖掘问题
离群点检测方法分类
从使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角度分类
基于统计的方法 基于距离的方法 基于密度的方法 基于聚类的方法 基于偏差的方法 基于深度的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
Porkess的定义:离群点是远离数据集中其余部分的 数据
离群点的特殊意义和实用价值
现有数据挖掘研究大多集中于发现适用于大部分数据的 常规模式,在许多应用领域中,离群点通常作为噪音而忽 略,许多数据挖掘算法试图降低或消除离群点的影响。而 在有些应用领域识别离群点是许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离 群点会带给我们新的视角。
生年月、学位和职称作为检测属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出生年月 198907 198510 196008 197909 196002 195511 198109 197408 198109 198206 198301 195706 195712 197302 197211 195001 197304 195011 196911
可以概括为如何度量数据偏离的程度和有效发现离群点的 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离群点?
测量、输入错误或系统运行错误所致 数据内在特性所决定 客体的异常行为所致

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期末总结

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期末总结

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期末总结第一章概述1.数据分析是指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对数据进行恰当地描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的过程。

2.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 是指从海量的数据中通过相关的算法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知识的过程。

3.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分类与回归、聚类、关联规则发现、时序模式、异常检测4.数据挖掘的方法:数据泛化、关联与相关分析、分类与回归、聚类分析、异常检测、离群点分析、5.数据挖掘流程:(1)明确问题:数据挖掘的首要工作是研究发现何种知识。

(2)数据准备(数据收集和数据预处理):数据选取、确定操作对象,即目标数据,一般是从原始数据库中抽取的组数据;数据预处理一般包括:消除噪声、推导计算缺值数据、消除重复记录、完成数据类型转换。

(3)数据挖掘:确定数据挖掘的任务,例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发现或序列模式发现等。

确定了挖掘任务后,就要决定使用什么样的算法。

(4)结果解释和评估:对于数据挖掘出来的模式,要进行评估,删除冗余或无关的模式。

如果模式不满足要求,需要重复先前的过程。

6.分类(Classification)是构造一个分类函数(分类模型),把具有某些特征的数据项映射到某个给定的类别上。

7.分类过程由两步构成:模型创建和模型使用。

8.分类典型方法:决策树,朴素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规则分类器,基于模式的分类,逻辑回归9.聚类就是将数据划分或分割成相交或者不相交的群组的过程,通过确定数据之间在预先指定的属性上的相似性就可以完成聚类任务。

划分的原则是保持最大的组内相似性和最小的组间相似性10.机器学习主要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等1.(1)标称属性(nominal attribute):类别,状态或事物的名字(2):布尔属性(3)序数属性(ordinal attribute):尺寸={小,中,大},军衔,职称【前面三种都是定性的】(4)数值属性(numeric attribute): 定量度量,用整数或实数值表示●区间标度(interval-scaled)属性:温度●比率标度(ratio-scaled)属性:度量重量、高度、速度和货币量●离散属性●连续属性2.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三个主要方面:中心趋势度量、数据分散度量、基本统计图●中心趋势度量:均值、加权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列数(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数据分散度量: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分位数(小于x的数据值最多为k/q,而大于x的数据值最多为(q-k)/q)、说明(特征化,区分,关联,分类,聚类,趋势/跑偏,异常值分析等)、四分位数、五数概括、离群点、盒图、方差、标准差●基本统计图:五数概括、箱图、直方图、饼图、散点图3.数据的相似性与相异性相异性:●标称属性:d(i,j)=1−m【p为涉及属性个数,m:若两个对象匹配为1否则p为0】●二元属性:d(i,j)=p+nm+n+p+q●数值属性: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闵可夫斯基距离:切比雪夫距离:●序数属性:【r是排名的值,M是排序的最大值】●余弦相似性:第三章数据预处理1.噪声数据:数据中存在着错误或异常(偏离期望值),如:血压和身高为0就是明显的错误。

matlab lof离群点检测算法

matlab lof离群点检测算法

matlab lof离群点检测算法离群点检测是数据挖掘和统计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旨在识别数据集中异常或独特的数据点。

离群点通常表示数据集中潜在的异常模式、错误或欺诈行为。

在许多领域,如金融、医疗、图像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离群点检测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Matlab的LOF(Local Outlier Factor)离群点检测算法。

一、LOF算法原理LOF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方法。

它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对本地密度估计的影响来评估其离群程度。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数据点与邻近数据点的分布不一致,那么它更可能是离群点。

LOF算法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对邻近数据点的局部影响,并使用这些影响来评估每个数据点的离群程度。

二、Matlab实现步骤1. 导入数据:首先,将需要检测离群点的数据导入Matlab中。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格式,如CSV文件、Excel文件或直接从其他应用程序导入。

2. 创建LOF对象:在Matlab中,可以使用fit方法创建一个LOF对象。

该对象将用于计算每个数据点的离群程度。

3. 拟合模型:使用LOF对象,可以对数据进行多次拟合,以获取每个数据点的离群程度估计。

4. 检测离群点:使用detect方法,可以检测出数据集中离群程度最高的数据点。

这些点可以被视为潜在的异常模式、错误或欺诈行为。

5. 结果可视化:可以使用Matlab的绘图功能,将检测到的离群点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分布和性质。

三、应用示例假设我们有一组股票价格数据,我们希望检测出价格波动异常的数据点作为潜在的离群点。

首先,我们将数据导入Matlab中,并使用LOF算法创建LOF对象。

然后,我们拟合模型并检测出离群点。

最后,我们将结果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离群点的性质和分布。

四、结论LOF离群点检测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它能够识别出数据集中异常或独特的数据点。

通过在Matlab环境中实现LOF算法,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离群点检测,并获得准确的离群程度估计。

离群点分析

离群点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离群点的简介离群点的简介离群点的检测方法离群点的检测方法21基于统计分布的离群点检测基于统计分布的离群点检测23基于密度的离群点的检测基于密度的离群点的检测22基于距离的离群点的检测基于距离的离群点的检测24基于偏差的离群点的检测基于偏差的离群点的检测11离群点的含义在数据库中包含着少数的数据对象它们与数据的一般行为或特征不一致这些数据对象叫做离群点
2. 2.4 基于距离和(DS)检测算法: 与DB (p, d)离群点一样,DS离群点使用同样的距离公式,如绝 对距离或欧式距离,但不根据pct和dmin来判定孤立点,而是 先计算数据对象两两之间的距离,再计算每个对象与其他对象 的距离之和。 设M为用户期望的孤立点个数,则距离之和最大的前M个对象 即为要挖掘的孤立点,这样可消除用户设臵参数pct和dmin的 需要。
离群点分析
1
离群点的简介 数据处理方法 一


2
离群点的检测方法 2.1 2.2 2.3 基于统计分布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的检测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的检测 基于偏差的离群点的检测

2.4
第1节
1.1 离群点的含义
离群点的简介
在数据库中包含着少数的数据对象,它们与数据的一般行为或 特征不一致,这些数据对象叫做离群点。
数据行为不一致的离群点,往往预示着欺诈行为,因此成为执 法者所关注的。此外,在销售中确定极高和极低收入的客户的 销售行为,或者在医疗分析中发现对各种医疗处臵的不寻常的 反应。
1.4 离群点检测遇到的困难
第一, 在时间序列样本中发现离群点一般比较困难,因为这 些离群点可能会隐藏在趋势、季节性或者其他变化中; 第二, 对于维度为非数值型的样本,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多加 考虑,比如对维度进行预处理等; 第三, 针对多维数据,离群点的异常特征可能是多维度的组 合,而不是单一维度就能体现的。

简述离群点检测方法,以及各个方法的优缺点_概述说明

简述离群点检测方法,以及各个方法的优缺点_概述说明

简述离群点检测方法,以及各个方法的优缺点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离群点检测是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它旨在识别样本中的异常值。

这些异常值通常与其余的数据点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或行为。

离群点检测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金融欺诈检测、网络入侵检测、医学异常检测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首先,第二节将详细阐述各种离群点检测方法的原理和过程。

接下来,在第三节和第四节中,我们将分别讨论方法一和方法二的优缺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各个方法的适用场景和限制。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离群点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对比它们的优缺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解决离群点问题,提高数据质量和决策准确性。

2. 离群点检测方法离群点检测是数据挖掘和异常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旨在发现与其他数据点不一致的异常观测值。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离群点检测方法。

2.1 孤立森林算法(Isolation Forest)孤立森林算法是一种基于树的离群点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随机选择特征和随机划分来构建一些孤立树,并利用路径长度度量样本的异常值程度。

相比于传统基于距离的方法,孤立森林在处理高维数据上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有效地应对大规模数据集。

优点:- 可以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在处理高维数据时表现较好;- 不受数据分布影响。

缺点:- 对于较小的样本集效果可能不如其他算法;- 对噪声敏感。

2.2 K均值算法(K-means)K均值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但也可以用于离群点检测。

该方法通过将观测值归类到最近的质心,并计算每个观测值与其所属簇的平均距离,来确定是否为离群点。

如果观测值的平均距离超过了给定的阈值,就将其标记为离群点。

优点:- 简单且易于实现;- 对于有着明显聚类结构的数据集有效。

缺点:- 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 对噪声和孤立样本敏感;- 对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效果较差。

数据挖掘之5——离群点检测

数据挖掘之5——离群点检测

离群点检测(异常检测)是找出其行为不同于预期对象的过程,这种对象称为离群点或异常。

离群点和噪声有区别,噪声是观测变量的随机误差和方差,而离群点的产生机制和其他数据的产生机制就有根本的区别。

全局离群点:通过找到其中一种合适的偏离度量方式,将离群点检测划为不同的类别;全局离群点是情景离群点的特例,因为考虑整个数据集为一个情境。

情境离群点:又称为条件离群点,即在特定条件下它可能是离群点,但是在其他条件下可能又是合理的点。

比如夏天的28℃和冬天的28℃等。

集体离群点:个体数据可能不是离群点,但是这些对象作为整体显著偏移整个数据集就成为了集体离群点。

离群点检测目前遇到的挑战•正常数据和离群点的有效建模本身就是个挑战;•离群点检测高度依赖于应用类型使得不可能开发出通用的离群点检测方法,比如针对性的相似性、距离度量机制等;•数据质量实际上往往很差,噪声充斥在数据中,影响离群点和正常点之间的差别,缺失的数据也可能“掩盖”住离群点,影响检测到有效性;•检测离群点的方法需要可解释性;离群点检测方法1. 监督方法训练可识别离群点的分类器;但是监督方法检测离群点目前遇到几个困难:1.两个类别(正常和离群)的数据量很不平衡,缺乏足够的离群点样本可能会限制所构建分类器的能力;2.许多应用中,捕获尽可能多的离群点(灵敏度和召回率)比把正常对象误当做离群点更重要。

由于与其他样本相比离群点很稀少,所以离群点检测的监督方法必须注意如何训练和如何解释分类率。

One-class model,一分类模型考虑到数据集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构建一个仅描述正常类的分类器,不属于正常类的任何样本都被视为离群点。

比如SVM决策边界以外的都可以视为离群点。

2.无监督方法正常对象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是“聚类”的,正常对象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是离群点将远离正常对象的组群。

但是遇到前文所述的集体离群点时,正常数据是发散的,而离群点反而是聚类的,这种情形下更适合监督方法进行检测。

基于遗传聚类算法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遗传聚类算法的离群点检测
维普资讯
C m ue nier ga dA pi t n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o p trE gnei n p l a os n ci
2 0 ,4 1 ) 1 5 0 84 ( 5 1
基于遗传聚 类算法 的离群 点检测
钱 光超 , 贾瑞 玉 , 张 然 , 龙澍 李 Q A u n — h o J u— u Z A G R n L o g su I N G a g c a ,I R iy , H N a ,IL n —h A
En i ern n p ia in , 0 8,4 1 : 5 — 5 . gn e i g a d Ap l t s 2 0 4 ( 1) 1 5 1 7 c o
Abs r c : Ou le d t ci n, s n mpo tn a p c o t mi i g, r vde a e ta t ti r e e to a a i ra t s e t f daa n n p o i s n w me h d o nay i v ro s t o f r a lzng a u qu n iaie, o i a tt t v c m—
pe n o y dt. hsp pra tosa a z n vla eea ao ehd ft ul rd t miiga d po oe a l ad ni aa n ti ae,uhr n l e ad ea t sv rlm jrm to so h ote a nn ,n rps x s I y ue e i a
QI N Gu n - h o J A R i y , HAN R n e 1 t e eet n b s d o e e c ag r h f r cu trn . o ue A a g c a , I u— u Z G a ,t a. l r d tci a e n g n t lo i m o l e ig C mp tr Ou i o i t s

离群点检测(基于距离)实验报告

离群点检测(基于距离)实验报告
//生成均值
Node getMeans(int cluster_index);
//获取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double getDistance(Node active,Node other);
public:
//构造函数,c_num为簇个数,node_vector为原始数据
KMean(int c_num,vector<Node> node_vector);
Init_Means();
ClusterProcess();//进行聚类过程
}
KMean::~KMean()
{
delete [] clusters;
delete [] cutData;
delete [] radio;
}
void KMean::Init_Means()//初始化函数(首先随即生成代表点)
//聚类过程,将空间中的点分到不同的簇中
void ClusterProcess();
//获取当前结点的簇下标
int getIndexOfCluster(vector<Node> means, Node active);
//获取每个点到各自簇中心的距离和
double getSumOfDist(vector<Node>* clusters, vector<Node> mean_nodes);
vector<Node> data;//所有的数据点
vector<Node>* clusters;//簇,key为簇的下标,value为该簇中所有点
int count;//记录迭代次数
vector<Node>* cutData;

(完整版)第9章离群点检测

(完整版)第9章离群点检测
• 对于图9-5所示的二维数据集,比较点p1(6,8),p2(5,2),哪个更有可能成为 离群点。假设数据集经过聚类后得到聚类结果为C={C1,C2,C3},图中红色圆 圈标注,三个簇的质心分别为:C1(5.5,7.5)、C2(5,2)、C3(1.75,2.25),试
计算所有对象的离群因子。
图9-5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二维数据集
一个离群点。
• r 是距离阈值, α是分数阈值,如果有 则d是一个DB(r, α)离群点。
d ' | dist(d, d ') r

D
9.2离群点检测
17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
• 如何计算DB(r, α)-离群点:嵌套循环
对每个对象di(1 i n),计算 与其它对象之间的距离,统计di r-邻域中其它对象的个
9.2离群点检测
23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 基于对象离群因子法
• 假设数据集D被聚类算法划分为k个簇C={C1,C2,…,Ck},对象p的离群因子 (Outlier Factor)OF1(p)定义为p与所有簇间距离的加权平均值:

������������1 ������
=
����������=1
|������������| |������|

������(������,������������
)(9-6)
• 其中,������(������,������������)表示对象p与第j个簇Cj之间的距离。
9.2离群点检测
24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 两阶段离群点挖掘方法如下:
① 对数据集D采用一趟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C={C1,C2,…,Ck}

离群点算法

离群点算法

离群点算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离群点算法(Outlier Detection Algorithm)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或离群点。

离群点通常指的是与数据集中的大部分数据分布不同的数据点,可能是错误数据、异常数据或者唯一性数据。

识别和检测离群点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质量和模型准确性。

离群点算法可以分为基于统计方法、基于距离方法、基于密度方法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离群点检测算法:1.基于统计方法基于统计方法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数据点是否符合某种统计模型来识别离群点。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箱线图的离群点检测方法。

箱线图首先计算数据的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然后根据四分位数计算出箱线的上下限,超出上下限的数据点被判断为离群点。

2.基于距离方法基于距离方法是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来判断数据点是否为离群点。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LOF(局部离群因子)算法。

LOF 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周围邻居数据点的密度与自身密度的比值来判断数据点是否为离群点。

密度比值越小,则数据点越可能是离群点。

3.基于密度方法基于密度方法是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识别数据集中的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从而识别离群点。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DBSCAN(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

DBSCAN算法通过定义核心对象和边界对象的概念,将数据点划分为核心对象、边界对象和噪声点,从而实现离群点的检测。

除了上述的几种常见离群点检测算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算法如One-Class SVM、Isolation Forest等也常用于离群点检测。

不同的离群点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场景和问题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离群点检测。

离群点算法在实际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金融领域中,离群点算法可以用于检测信用卡欺诈、异常交易等;在工业生产中,离群点算法可以用于监测设备异常、预测设备故障等;在医学领域中,离群点算法可以用于识别疾病患者的异常生理指标等。

离群点检测方法

离群点检测方法

离群点检测方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数据中的离群点也越来越多。

离群点是指与其他数据点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或数值。

在数据分析中,离群点通常被视为异常值,因为它们可能是数据采集或处理中的错误,或者是数据中真正的异常情况。

离群点检测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并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离群点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两类。

基于统计学的方法是通过假设数据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然后计算数据点与该概率分布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是否为离群点。

常用的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包括基于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基于中位数和中位绝对偏差的方法、基于箱线图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但是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不太适用,因为它们假设数据符合某种特定的概率分布。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则是通过训练模型来识别离群点。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模型,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特征和算法来进行训练。

常用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包括基于聚类的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可以适应各种数据分布,但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以及对算法的选择和参数调整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离群点检测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特征和应用场景来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基于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均值和标准差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的指标,基于它们的方法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离群点检测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假设数据是正态分布的,通过计算数据点与均值的距离来判断是否为离群点。

如果一个数据点的距离超过了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的范围,就可以认为它是离群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的情况,但是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不太适用。

基于中位数和中位绝对偏差的方法中位数和中位绝对偏差是描述数据分布的另一种统计学指标,它们可以用于检测非正态分布数据中的离群点。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Rajendra Pamula, Jatindra Kumar Deka, Sukumar Nandi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Guwahati, Assam, IndiaEmail: <r.pamula,jatin,sukumar>@iitg.ac.in摘要:本论文提出来一个聚类方法用以检测离群点。

通过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来从数据集中划分聚类。

离聚类中心比较近的点不太可能是离群点,同时我们可以从聚类中去除掉这些点。

接下来计算剩下的点和离群点的距离。

需要计算的离群点度的降低可能是由于一些点的去除。

我们声明离群度最高的点作为离群点。

实验数据使用真实数据集,并论证得知,即使所计算的数据比较少,但所提出的方法比现存的方法优越。

关键字:离群点;聚类;基于距离;1.引言离群点是和数据集中正常点不一致的数据点。

离群点检测在数据清理中有重要的应用,像欺诈检测,入侵检测,营销,传感网络,垃圾邮件检测。

在数据点中找出异常点是离群点检测的基础理论。

离群点检测暗示对象脱离给定的数据集。

离群点的检测已经广泛地在统计领域研究。

典型地就是用户需要使用统计分布对数据点建模,同时一个点被划为离群点主要看其和假定模型的关联。

这些技术的主要问题是许多情况下用户可能对基础数据分布没有足够的了解。

特别是对数据集中的每一对关联对象使用距离函数的基于距离的技术。

基于距离的定义描述了一个对数据分析有效的工具。

这些定义以计算的方式是有效率的,而在部分已经检测的数据集中基于距离的离群点的得分是单调非递增函数。

最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快速检测基于距离的离群点算法。

一些算法在CPU消耗上比较有效,而其他一些主要是侧重于I/O消耗。

许多方法用来查找偏离其他点的某个点,这意味着这个点是离群点。

《离群点分析》课件

《离群点分析》课件
为错误等。
数据输入错误
在数据采集和输入过程中可能 出现错误,导致离群点的产生 。
数据变异
某些情况下,离群点可能是由 于数据分布的自然变异引起的 ,例如生物学或气象学数据中 的随机波动。
数据采集限制
由于数据采集方法的限制,某 些离群点可能被错误地归类为
异常值。
02
离群点检测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
总结词
基于统计的方法利用概率模型或统计 假设来检测离群点。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通常假设数据符合某种概率 分布,然后使用统计测试来识别与该 分布不一致的观测值。例如,使用zscore或标准分数方法来识别离群点。
基于距离的方法
总结词
基于距离的方法通过比较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来检测离群点。
详细描述
该方法将离群点定义为那些与其他数据点距离超过某个阈值的点。常见的基于 距离的算法包括k-最近邻和DBSCAN聚类算法。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
总结词
基于密度的方法利用数据点的密度差异来识别离群点。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认为离群点是那些在低密度区域中的点,或者与邻近高密度区域相隔较 远的点。例如,局部异常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是一种常用的基于密度的 方法。
基于聚类的方法
总结词
基于聚类的方法将离群点定义为不属 于任何聚类的点。
VS
详细描述
对于具有趋势性的数据,可以使用插值或 外推的方法填补离群点。这种方法基于数 据的变化趋势,通过预测离群点周围的数 据值来填补缺失值。然而,这种方法可能 引入预测误差,尤其是在数据变化剧烈或 趋势不明显的情况下。
04
案例分析
金融数据中的离群点分析
总结词
金融数据中离群点的识别和处理对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离群值检测概述

离群值检测概述

离群值检测概述小朋友们呀,咱们来聊聊一个很有趣的事儿,叫离群值检测。

想象一下,咱们班有一群小蚂蚁在搬食物。

大多数蚂蚁呢,都按照差不多的速度和路线,齐心协力地把一块小饼干往家里搬。

可是呀,有一只小蚂蚁,它特别奇怪,不和大家一起走,一会儿跑到左边,一会儿跑到右边,走得还特别快,和其他蚂蚁的行动很不一样。

这只特别的小蚂蚁就有点像离群值呢。

在我们的生活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哦。

比如说咱们的考试成绩。

假如一次数学考试,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都在80分到90分之间,就像一群小伙伴挨得紧紧的。

但是有一个同学考了20分,这个分数就和大家差得特别远,就像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很特殊的情况。

这个20分就是离群值。

再比如我们去动物园看小动物。

有一群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玩耍、找吃的。

大多数小猴子都是正常大小,可是突然有一只小猴子特别大或者特别小,和其他小猴子很不一样,那这只不一样的小猴子在这群猴子里就类似离群值。

那为什么我们要发现离群值呢?就像在我们的班级里,如果有同学的表现特别奇怪,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就会去关心他,看看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在数据的世界里也是这样,当我们发现了离群值,我们就能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是数据算错了呀,还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比如说有个商店统计每天卖出去的冰淇淋数量。

平常每天大概能卖50到80个。

可是有一天只卖出去5个,这可就太奇怪了。

老板就会想啊,是天气突然变冷了吗?还是周围有新的竞争对手了呢?这就是发现离群值的好处,能让我们找到隐藏在背后的事情。

离群值检测就像是我们在一群小伙伴里找那个最特别的人一样。

我们要仔细地去看、去想,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的各种情况,不管是学习成绩、小动物的情况,还是商店的生意呢。

希望小朋友们现在对离群值检测有了一点点有趣的认识哦。

python离群点检测

python离群点检测

python离群点检测 1import numpy as np2import pandas as pd3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4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mp567def get_data_zs(inputfile):8 data = pd.read_excel(inputfile, index_col='Id', encoding='gb18030')9 data_zs = 1.0 * (data - data.mean()) / data.std()10return data, data_zs111213def model_data_zs(data, k, b):14 model = KMeans(n_clusters=k, n_jobs=4, max_iter=b)15 model.fit(data_zs)1617# 标准化数据及其类别18 r = pd.concat(19 [data_zs, pd.Series(bels_, index=data.index)], axis=1)20# print(r.head())21# 每个样本对应的类别22 r.columns = list(data.columns) + [u'聚类类别'] # 重命名表头23return model, r, k242526def make_norm(model, k):27 norm = []28for i in range(k):29 norm_tmp = r[['R', 'F', 'M']][30 r[u'聚类类别'] == i] - model.cluster_centers_[i]31 norm_tmp = norm_tmp.apply(np.linalg.norm, axis=1) # 求出绝对距离32 norm.append(norm_tmp / norm_tmp.median()) # 求相对距离并添加33 norm = pd.concat(norm)34return norm353637def draw_discrete_point(threshold):38 mp.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39 mp.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40 norm[norm <= threshold].plot(style='go') # 正常点4142 discrete_points = norm[norm > threshold] # 离散点阈值43 discrete_points.plot(style='rs')44# print(discrete_points)4546for i in range(len(discrete_points)): # 离群点做标记47 id = discrete_points.index[i]48 n = discrete_points.iloc[i]49 mp.annotate('(%s,%0.2f)' % (id, n), xy=(id, n), xytext=(id, n))50 mp.xlabel(r'编号')51 mp.ylabel(r'相对距离')52 mp.show()5354if__name__ == '__main__':55 inputfile = 'data/consumption_data.xls'56 threshold = 2 # 离散点阈值57 k = 3 # 聚类类别58 b = 500 # 聚类最⼤循环次数59 data, data_zs = get_data_zs(inputfile)60 model, r, k = model_data_zs(data, k, b)61 norm = make_norm(model, k)62 draw_discrete_point(threshold)63print('All Done')显⽰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9-5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二维数据集
9.2离群点检测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26
9.2离群点检测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表9-1 离群因子表 X 1 1 1 2 2 2 6 2 3 5 5 Y 2 3 1 1 2 3 8 4 2 7 2 OF1 2.2 2.3 2.9 2.6 1.7 1.9 5.9 2.5 2.2 4.8 3.4
9.2离群点检测
21
‒ 结论 • LOF算法计算的离群度不在一个通常便于理解的范围[0,1],而是一 个大于1的数,并且没有固定的范围。而且数据集通常数量比较大, 内部结构复杂,LOF极有可能因为取到的近邻点属于不同数据密度 的聚类簇,使得计算数据点的近邻平均数据密度产生偏差,而得出 与实际差别较大甚至相反的结果。 ‒ 优点 • 通过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就能在样本空间数据分布不均匀的 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发现离群点。
1 2 2 1
18
图9.2 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的必要性
9.2离群点检测
19
图9.2中,p1相当于C2的密度来说是一个局部离群点,这就形成了基于密度 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的基础。此时,评估的是一个对象是离群点的程度,这种“离 群”程度就是作为对象的局部离群点因子(LOF),然后计算 。
reach _ distk ( x, xi ) max{distk ( xi ), dist ( x, xi )}
工作假设H为,假设n个对象的整个数据集来自一个初始的分布模型F,即: H: oi∈F,其中i=1,2,…,n 不和谐检验就是检查对象oi关于分布F是否显著地大(或小)。
9.2离群点检测 基于正态分布的一元离群点检测 • 正态分布曲线特点:N(μ,σ2) • 变量值落在(μ-σ,μ+σ)区间的概率是68.27% • 变量值落在(μ-2σ,μ+2σ)区间的概率是95.44% • 变量值落在(μ-3σ,μ+3σ)区间的概率是99.73%
34
例9.2 使用SVM检测离群点。 在图9.3中,三个圆圈内的样本是正常数据,圆圈外的数据是离群点。可以使用圆 圈内的正常数据训练一个决策边界,通过这个边界就可以区分数据是正常数据还是 非正常数据—离群点。即,如果给定的新对象在正常类的决策边界内,则被视为正 常的;如果新对象在边界外,则被视为离群点。这样就不需要训练离群点数据模型, 避免了由于数据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分类器准确率低的现象。
9.2离群点检测
• 局部可达密度 对象p的局部可达密度定义为p的k最近邻点的平均可达密度的倒数
20
k lrd k ( x) x KNN ( x) reach _ distk ( x, xi )
i
• 局部离群点因子 表征了称p是离群点的程度,定义如下:
lrd k ( xi ) xi KNN ( x ) lrd k ( x ) LOFk ( x) k
9.2离群点检测
15
2. 基于近邻的离群点检测:
‒ 假定:离群点对象与它最近邻的邻近性显著偏离数据集中其它对象与它们 邻近之间的邻近性。
‒ 两种方法:
•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
•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
9.2离群点检测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
16
• 如果数据对象集D中大多数对象都远离d,即都不在d的r-邻域内,d可视为 一个离群点。 • r 是距离阈值, α 是分数阈值,如果有 则d是一个DB(r, α )离群点。
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喻梅
数据挖掘
2
目录 CONTENTS
1.5
9.1 9.2
离群点的定义与类型 离群点检测
Chapter 9.1
离群点定义与类型
9.1 离群点定义与类型
什么是离群点:
‒ 离群点:是一个数据对象,它显著不同于其他数据对,好像它是被不同的机制产生的一 样。 • 例如: 不同寻常的信用卡交易 ‒ 离群点不同于噪声数据 • 噪声数据是被观测变量的随机误差或方差 • 噪声数据应在离群点检测前被删除 ‒ 离群点产生原因: • 计算的误差或者操作的错误所致 • 数据本身的可变性或弹性所致
•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具如下优点。首先,它们可以检测离群点, 而不要求数据是有标号的,即它们以无监督方式检测。它们对许多类型 的数据都有效。簇可以看做数据的概括。一旦得到簇,基于聚类的方法 只需要把对象与簇进行比较,以确定该对象是否是离群点。这一过程通 常很快,因为与对象总数相比,簇的个数通常很小。 • 基于聚类的方法的缺点是,它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所使用的聚类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离群点检测而言可能不是最优的。对于大型数据集,聚类 方法通常开销很大,这可能成为一个瓶颈。
32
9.2离群点检测
33
4. 基于分类的方法
• 使用基于分类检测离群点的时候,分类器可以使用前面介 绍的常用的分类器,如SVM、KNN、决策树等。 • 为解决正常数据和离群点数据分布的不均衡,可以使用一 类模型进行分类。简单来说就是构建一个描述正常数据的 分离器,不属于正常的数据就是离群点。
9.2离群点检测
9.2离群点检测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 •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能够检测出基于距离的异常算法所不能识别的一 类异常数据——局部离群点 • 局部离群点:是指一个对象相对于它的局部邻域,特别是关于邻域密度, 它是远离的。 聚类簇C1属于低密度区域,聚类 C 簇C2属于高密度区域。依据传统的基于 密度的离群点检测算法,C1中任何一个 数据点q与其近邻的距离大于数据点p2 C p 与其在C2中的近邻的距离,数据点p2会 p 被看作是正常点,当然能检测出数据点 p1是离群点。
6
• 一个对象可能属于多种类型的离群点。
图9-2黑色对象形成集体离群点
Chapter 9.2
离群点检测
9.2离群点检测
8
– 离群点的检测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在检测时,都会对正常数 据对象或离群点做出假设。从这个假设的角度考虑,离群点检 测方法可以分为:
• • • • 基于统计学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近邻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分类的局部离群点检测。
图9.3 使用SVM检测离群点数据样本
感谢指导!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7
9.2离群点检测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28
9.2离群点检测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29
9.2离群点检测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30
图9-5 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二维数据集
9.2离群点检测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31
9.2离群点检测 3. 基于聚类的方法:
9.2离群点检测 不和谐检验:
10
不和谐检验需要检查两个假设:工作假设和备择假设。工作假设指的是如果 某样本点的某个统计量相对于数据分布的是显著性概率充分小,则认为该样本点 是不和谐的,工作假设被拒绝,此时备择假设被采用,它声明该样本点来自于另 一个分布模型。如果某个样本点不符合工作假设,那么认为它是离群点。如果它 符合备择假设,认为它是符合某一备择假设分布的离群点。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 两阶段离群点挖掘方法如下:
24
① 对数据集D采用一趟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C={C1,C2,…,Ck} ② 计算数据集 D中所有对象 p 的离群因子 OF1(p) ,及其平均值 Ave_OF 和标准差
Dev_OF,满足条件:
9.2离群点检测
基与聚类的离群点检测挖掘方法如下:
25
• 例9.2基于对象的离群因子法 • 对于图9-5所示的二维数据集,比较点p1(6,8),p2(5,2),哪个更有可能成为 离群点。假设数据集经过聚类后得到聚类结果为C={C1,C2,C3},图中红色圆 圈标注,三个簇的质心分别为:C1(5.5,7.5)、C2(5,2)、C3(1.75,2.25),试 计算所有对象的离群因子。
图9-1区域O中的对象为离群点
4
Hale Waihona Puke 9.1 离群点定义与类型离群点的类型:
三类: 全局离群点, 条件离群点和集体离群点。 全局离群点 (或点异常) ‒ 如果一个数据对象显著的偏离数据集的其余部分,则这个数据对象为全局离群点 。 条件离群点 ‒ 一个数据对象,如果关于对象的特定情境,它显著偏离其他对象。 – 例如: 多伦多的温度为28。 C,这是离群点吗? (取决于冬天还是夏天) – 数据对象的属性划分为两组。 • 情境属性: 定义对象的情境,例如, 时间和地点。 • 行为属性: 定义对象的特征, 并用来评估对象关于它所处的情境是否为离群点。 例如,温度。
13
9.2离群点检测
统计方法的离群点检测的优缺点:
14
‒ 优点 • 建立在非常标准的统计学原理之上,当数据和检验的类型十分充分时, 检验十分有效。 ‒ 缺点
①多数情况下,数据的分布是未知的或数据几乎不可能用标准的分布来拟合,虽然可 以使用混合分布对数据建模,基于这种模型开发功能更强的离群挖掘方案,但这种模型更 复杂,难以理解和使用。 ②当观察到的分布不能恰当地用任何标准的分布建模时,基于统计方法的挖掘不能确 保所有的离群点被发现,而且要确定哪种分布最好的拟合数据集的代价也非常大。 ③即使这类方法在低维(一维或二维)时的数据分布己知,但在高维情况下,估计数 据对象的分布是极其困难的,对每个点进行分布测试,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
5
9.1 离群点定义与类型
‒ 集体离群点 • 给定一个数据集,数据对象的一个子集作为整体显著偏离整个数据集, 数据对象的这个子集称为集体离群点。 • 应用:在入侵检测时, 多台计算机不断地相互发送拒绝服务包,则它们 可以视为集体离群点,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能受到攻击。 • 数据集可能有多种类型的离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