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赏析:西塞山怀古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 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 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 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 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 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 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 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 及语言特色。(4分)
(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 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 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 的散曲风味。
有人说,《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不同意。 2、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 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了自己 的身世之感。 3、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 不遇的感伤。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咏史怀古诗一.点击概念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1.初唐咏史怀古诗: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左思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1、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

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2、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
习,以致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嘿,朋友!你知道杜牧吗?他那些咏史怀古诗可真是别具一格!
就拿来说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句难道不让你拍案叫绝?他不像有些诗人,只是单纯地叙述历史事件,杜牧总是能以独特的视角,把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就好比我们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别人只是在描述画面,而杜牧能让你感受到导演的心思!
再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他把对晚唐社会的忧虑,借由歌女的歌声传达出来。

这多像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有一束光照亮了前路,让我们看清了周围的一切。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借古讽今。

他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智者,用过去的故事来警醒当下的人们。

比如说,如果我们不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会不会也像那些朝代一样走向衰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还有啊,他的语言精炼而深刻。

寥寥数语,就能把复杂的历史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不就像一位大厨,只用简单的食材就能烹饪出美味佳肴一样吗?
总之,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你难道不觉得他的诗作令人叹为观止吗?。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Hale Waihona Puke 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
诗类点击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 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 伤己
李商隐《贾生》 同病相怜型:自己 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宣室求贤方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 可怜夜半虚前席, 己的不得意
不问苍生问鬼神。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得遂心愿, 苏轼的《念奴娇• 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赤壁怀古》(被贬) 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 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 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 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 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 诗材 •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 特标“求”、 “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 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隐括文帝对贾 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令人宛见 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 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 然地显示出来。
理性 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 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 点,启迪世人。
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思想感情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中唐诗人咏史、怀古而独占螯头的,无疑应首推“以气为主”、“用意深远”的刘禹锡。

综观刘禹锡此类诗作,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多为咏史之作,可谓之主观型,亦即重在表现主观情感,咏史而兼抒怀抱,用意明朗直捷,情怀悲愤沉痛。

如《咏史二首》: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二诗所咏皆汉代史事,而表现的则是强烈的现实愤慨。

史载:任安(字少卿)事大将军卫青,后卫青权势日退,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贵盛,“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惟任安不肯。

”[3]又,贾谊少年高才,满腹经纶,然终不为文帝信用,且遭远贬[4];而卫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5]。

在这里,刘禹锡取此诸事,先于第一首中高度称赞了任少卿不以权势富贵而移徙志节的态度,表明了自己不肯降心辱志而欲砥柱中流的决心;继于第二首中通过贾谊与卫绾的两相比照,发出饱含悲愤的一问。

事情很明显:贾谊才高而见弃于世,卫绾平庸却获致高位,这该是何等的不公!而追根溯源,这不公又正是那位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及其时代造成的。

往者已矣,继者如故,放眼现实社会,有才者不得其用,无才者平步青云,试问,又是谁造成了这贤不肖的倒置?如果说,诗人的身世遭际恰与贾谊相似,在对贾谊的同情中即已深寓了他的不平,在对文帝的讽刺中即已深寓了对现实君主的批判,那么,诗人与任安相似的处境便不能不激起他与任安相类的刚直心性,不能不强化他身处浊世独立不移的孤愤情怀。

所以,在《咏古二首有所寄》中,他游心于古,瞩目于今,借咏汉光武与阴丽华之事,说出了“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的话来。

“初心”者,昔日之信念也。

这是劝告友人的话语①,也是诗人的自我表白,但就咏史而言,又全不说破,若即若离,粘中有脱,令人读来,别是一番情韵。

第二种类型多为怀古之作,可谓之客观型,亦即重在观照历史,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楮墨之间,用意含蓄隐微,情感深沉厚重。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首先,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一是以史实为基础。

咏史诗人通过深入研
究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景和时代背景,然后以此为基
础进行创作。

《将进酒》是唐代文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歌
颂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辽东郡世家名士屈原,赞颂了他的才华悲愤,表达了
李白对古代豪杰的向往之情。

其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二是感情真挚。

诗人通过咏史,将自己的
感悟与历史人物的经历相结合,表达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在《游子吟》这首诗中,唐代诗人孟郊表达了自己身为异乡游子的孤独感
和思乡之情,通过对古代历史上的辽东郡世家名士贾谊的赞美,体现了诗
人对于古代英雄的崇拜之情。

再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四是时空交错。

咏史怀古诗常常在现实与
历史、人物与环境之间进行时空交错,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回忆。


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描绘了西行途中的诗人看到
一片草地,然后融入对古代将士的赞美之情,时空交错之中传递出对英雄
事迹的崇敬和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最后,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五是艺术手法丰富。

咏史怀古诗运用了丰
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格律和押韵形式,使作品更加富有韵律感和文学美。

南宋文人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以三国时期发生在长江边的赤壁之战为
题材的咏史怀古作品,其运用了豪放的笔触、奇特的结构和极富感染力的
叙述方式,使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是唐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特点。

首先,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主题主要是怀古,通过对历史文化进行回想和追忆来表达作者对过去的憧憬和对现状的失落感。

作者通过赞美历史上的文化遗产,抒发自己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让人思维和情感上深深愉悦的感觉。

其次,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语言具有高雅、深沉、富有畅想的特点。

作者常常用典故、古诗词等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名称,以及余光中所说的“文件的”语言。

这种语言使各个时代的人们都能领会其所表达的寓意,让读者有一种与时代相知、与历史相融的感觉。

再次,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情感表达非常独特。

在表达情感方面,作者将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和历史文化等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以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的细致描写去表达情感的更高境界。

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常常是玄妙、婉约的韵味,深层的感受力和高度的思考力使这些诗歌都历久弥新。

最后,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形式也非常严谨,应用的技巧独具匠心。

在刘禹锡咏史怀古诗中,多使用五言、七言句式,其押韵和节奏非常稳定,总能够体现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更加具有艺术美感和韵味。

总的来说,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流派,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其特点不仅在于主题的回顾和自恋,以及语言的高雅与深入,更在于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形式的工艺创新。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丰富内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连接点?
讨论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诸葛亮
角度
时代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杜甫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才情 理想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付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结果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 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 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 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 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 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 “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 听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 渲染,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 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 的情致。
• 尾联: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 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 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 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 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 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 诗材
•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 特标“求”、 “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 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隐括文帝对贾 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令人宛见 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 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 然地显示出来。

小李杜的咏史怀古诗歌艺术特点

小李杜的咏史怀古诗歌艺术特点

小李杜的咏史怀古诗歌艺术特点咏史诗的特点: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2、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咏史诗的主要内容: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咏史诗常用表现手法:1、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2、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3、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4、讽刺。

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

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特征(以辛弃疾作品为例)

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特征(以辛弃疾作品为例)

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特征(以辛弃疾作品为例)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特征表现为:
一、“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首先,它不是对历史小事或事实进行简单的敷写或重复,而是史事的文学化,将史事以文学形式中特有的诗的手段,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架构,最终成为一种不同于历史的文学样式。

其次,又有历史事实作为凭依,而不是空发议论或单纯地抒情。

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二、“咏史”与“言志”的统一,即借咏写历史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

而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大多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是对国运兴衰的担忧,无论是李白的《古风》还是王维的《夷门歌》,都隐藏着诗人的心志。

辛弃疾的词中歌颂了大批古代的英雄人物:有“悠悠万世功”的大禹,有“隆中卧龙”的诸葛亮;有出师北伐感叹“树犹如此”的桓温;有“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有“石卧山前认虎”的飞将军李广;有“尚能饭否”的老将军廉颇等等。

作者歌颂这一大批英雄人物,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英雄襟怀和渴望为国立功的抱负。

三、“古”与“今”的结合,即在时空的跨度上具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

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创作路数,通常先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者自我生存状态的思考。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此词虽题为“怀
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或古代事物的追忆和讴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的宣泄。

本文将从内容表达、艺术手法及意蕴等方面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一、内容表达1. 历史事件追溯:咏史怀古诗常常选择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题材,通过对事件的回顾和追溯,展现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王之涣通过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抒发了对古代王朝兴衰的感慨。

2.英雄人物颂扬:咏史怀古诗常常赞颂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描绘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

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他咏史叙事,将事迹塑造成一种伟大,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3.古代事物展示:咏史怀古诗经常将古代的事物作为意象,通过对其细腻描绘,表达对古代文明与文化的赞美。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以草原为背景,抒发了对古代草原繁荣与辽阔的向往。

二、艺术手法1.叙事抒情相结合:咏史怀古诗常常将叙事与抒情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写,诗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例,他通过描绘唐皇宫廷的荣辱起伏,抒发了自己对流年逝去的悲伤之情。

2.夸张修辞手法:咏史怀古诗常常使用夸张和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冷清,通过修辞手法烘托出思乡之情。

3.对比手法运用:咏史怀古诗中经常使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古今、过去与现在的对照,突出历史的沧桑变迁。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通过对唐朝盛世与衰落的对比,表达了对兴亡的思考。

三、意蕴1.承载情感:咏史怀古诗借助历史题材,将诗人的情感寄托其中,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和对古人命运的思索,凸显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感悟。

2.激发思考:咏史怀古诗常常通过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讴歌,引发读者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深思。

这些作品透过历史的镜头,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深省的问题,并试图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咏史怀古诗鉴赏例说(咏怀古迹其三)

咏史怀古诗鉴赏例说(咏怀古迹其三)

2、辨明形象:杜甫笔下的昭君
问题:请在诗中找出最能概括昭君形象的一个词, 并结合诗句分析该形象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怨恨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远嫁异邦的孤独者 客死他乡的可怜者 怀才不遇的不幸者 思念故乡的流落者
3、体悟情感
昭君因得罪毛延寿落泪痣,被 冷落三年; 杜甫因李林甫的“野无遗贤”, 流落长安十年。
• 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 观点,启迪世人。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弄清史实(原本的历史) 2、辨明形象(诗人笔下的历史) 3、体悟情感(诗人通过历史表达的感情) 4、分析技巧 (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分析技巧 怀古伤今 对比
总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 相似,此诗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 怀才不遇、报复不得施展的怅惘。
咏史怀古诗鉴赏例说
咏怀古迹(其三)
•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 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 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 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 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 婉,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 苍劲悲凉。

气俊思活,议论警拔——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气俊思活,议论警拔——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气俊思活,议论警拔——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他以七绝为主要形式,通过形象刻画、议论、寓言等方式,展现了深邃的历史洞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特点:
1. 借史抒怀:杜牧的咏史怀古诗往往通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比如《过华清宫》中,他通过对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历史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理解。

2. 形象刻画:杜牧善于通过生动细致的形象刻画来表现历史场景和人物性格。

比如在《题木兰庙》中,他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木兰的勇敢和忠诚。

3. 议论警拔:杜牧在咏史怀古诗中经常加入议论,而且这些议论往往深刻警拔,发人深思。

比如在《泊秦淮》中,他对历史的评论直接触及到了社会现实和时代悲感。

4. 寓言形式: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时会采用寓言形式,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和对现实的讽刺。

比如在《江南春》中,他通过描绘一幅江南春景图,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5. 含蓄蕴藉:杜牧的咏史怀古诗往往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他并不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深沉的议论来引导读者去思考和理解。

总的来说,杜牧的咏史怀古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他的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风格都在这些诗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点击概念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1.初唐咏史怀古诗: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咏史诗专题鉴赏
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咏史”就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
3、【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4、【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5、【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例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
⑸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1)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2)描写手法:
①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②对比《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③虚实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联想想象《扬州慢》姜夔
(3)修辞手法:
拟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

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

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

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关注诗的题目(咏怀的地点、对象),了解作者的背景身世、朝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典故出处(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或注释),为把握情感做准备。

2.通过品读诗中描写景物,叙述人物事件以及议论抒情的句子来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3、根据(明确)怀古诗的一般构思、手法(品情——品字——品手法):
临古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婉转。

思古人,忆其事——用典抒情——凝练生动,丰富含蓄。

抒己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扣人心弦。

4、把握诗歌情感的步骤
1)明确诗人所咏的人、事、景。

2)抓住写作手法,找叙述人物事件的句子,从而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3)找议论抒情的句子,进而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题方法: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

这是最基本的。

三、回归教材答题示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步骤】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中所描写的史事或者人物经历,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第二步:联系诗人所处的相关社会环境或个人境遇(无自伤或伤时诗者略此步骤)第三步:分析作者透过这样的史事或者人物所想表达的情感、思考,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注:以上步骤的顺序是灵活的,表述时要因题目设问的方式而组合变通)
【答题示例】:这首诗着重渲染了越宫昔日将士锦衣还家,宫女满殿的繁华景象,与今日只有鹧鸪飞的荒凉衰败形成对比,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第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第二步)
怀古咏史诗配套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③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