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曲靖)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2.2咽喉道岔(组)利用率表 (19)2.3咽喉道岔通过能力计算表 (20)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1、原始资料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车站为单线枢纽区段站,衔接甲、乙、丙三个方向××站甲乙丙2、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甲、乙、丙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850米。

3、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内燃机车牵引,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

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机车交录如下4、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5、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电气集中。

6、铁路等级:‖7、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到 自 甲乙丙本站合计甲 5+11+0+0 3+5+0+0 0+0+2+2 8+16+2+2 乙 5+9+0+0 0+5+0+0 0+0+2+2 5+14+2+2 丙 3+7+0+0 0+3+0+0 0+0+1+1 3+10+1+1 本站 0+0+2+1 0+0+2+2 0+0+1+1 0+0+5+5 合计8+16+2+15+14+2+23+10+1+10+0+5+516+40+10+10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

列流图如下图所示:8、本站作业车:货场取(送)两次。

两台调车机每昼夜各正被交接班2次。

9、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无特殊要求。

2、分析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

根据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

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

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

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

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虑机务段和货物取送车及调车机车入段整备。

第二章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1、车站类型确定有原始资料得知单线枢纽区段站,到发线有效长850,可确定为横列式。

2、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2.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

《区段站课程设计》word文档

《区段站课程设计》word文档

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1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1.1 目的:(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1.2 要求:(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

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编写设计说明书。

2已知资料:(1)单线铁路区段站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2)该站站坪长度为2500米(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 、B 、C 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

(4)机车类型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 客运机车:“BJ”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

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A BC(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

(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课程设计指导书1 分析原始资料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

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便了解各项资料的用途及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2 选择车站配置图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

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

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

2.1 车站类型的确定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

但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在铁路正线的平、纵断面上设置车站配线的地段)长度相适应,一般不小2.2 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确定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布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区段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区段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3)第三方向C衔接物运转设备的确定
①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的确定
②牵出线数目的确定
③调车线数目的确定
④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
(2)客运设备的确定
①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
②客运其他线路的确定
③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
5、铁路信号运营基础.北方交通大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七、交付文件
1、设计说明书一本
2、设计任务书一份
3、区段站平面布置详图一张
0+0+2+0
注:客+直+区段+摘挂
3、主要计算条件
(1)双线铁路Ⅰ级干线
(2)衔接各方向的限制坡度
甲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乙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3)区间最小曲线半径800m
(4)线路上部建筑标准
正线
到发线
其他站线
钢轨类型
50kg/m
50kg/m
43kg/m
枕木
钢筋混凝土轨枕
1760~1600根/km
⑦确定车站的全长
5、绘出1/2000的车站平面图
(1)车站线路编号,道岔编号,股道有效长,到发线进路,超限股道。
(2)警冲标、出站信号机及进站信号机的位置。
(3)股道间距,连接曲线半径,站台边距股道的距离,站台长、宽、高,平过道。
(4)站内正线的坡度标、里程标、百米标。
(5)指北针及主导风向。
(6)两端咽喉最外方道岔的里程。
Ⅱ类防腐木枕
1760~1600根/km
Ⅱ类防腐木枕
1600根/km
道碴(厚)
碎石0.45m
碎石0.25m
碎石0.20m
(5)牵引种类:内燃机车

铁路站场(曲靖)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路站场(曲靖)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区段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绪论第一章原始资料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2.1 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2.1.1车站类型的确定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3.1 确定货物运转设备3.1.1 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确定3.1.2牵出线数目的确定3.1.3调车线数目的确定3.1.4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3.2客运设备的确定3.2.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3.2.2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第四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即简要说明接发客、货列车及其他作业的方法第五章到发线及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5.1 咽喉设计5.1.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项目5.1.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5.1.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5.2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5.2.1确定股道间距5.2.2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5.2.3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5.2.4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5.2.5计算车站咽喉长度5.2.6计算到发线有效长5.3车站通过能力计算5.3.1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5.3.2咽喉道岔组确定5.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5.4.1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5.4.2 到发线总占用时间的计算5.5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5.6 绘制CAD平面详图第一章分析原始资料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区段站设计。

必须确定区段站的站型、运输设备的设计以及平面坐标计算,结合车站的现有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满足运输需求的区段站布置图,达到要求的通过能力,合理的运用设备,使工程造价达到最优。

设计车站为曲靖站,为横列式区段站,衔接昆明和贵阳两个方向,区段为单线区段,车站共有1条正线,5条到发线,4条调车线,1条机走线,2条牵出线,位于两端。

北牵为驼峰牵出线,负责车列的解体工作,南牵负责编组。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区段站的概念、分类及功能,了解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区段站的运行原理,了解区段站与线路、车辆、信号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掌握区段站运输组织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区段站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提出优化区段站运行的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区段站相关知识,设计简单的区段站运输组织方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区段站案例研究,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区段站知识,培养对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区段站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区段站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交通运输专业素养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区段站概述- 区段站的概念与功能- 区段站的分类及特点2. 区段站运行原理- 区段站与线路、车辆、信号的关系- 区段站运输组织的基本方法3. 区段站运输组织- 区段站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 区段站运输组织方案设计- 区段站运输组织案例分析4. 区段站优化- 区段站运行存在的问题- 区段站优化方法与策略- 区段站优化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以《交通运输》教材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一周:区段站概述- 学习区段站的概念、功能、分类及特点第二周:区段站运行原理- 掌握区段站与线路、车辆、信号的关系及运输组织基本方法第三周:区段站运输组织- 学习区段站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设计简单的运输组织方案第四周:区段站优化- 分析区段站存在的问题,学习优化方法与策略,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合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区段站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一、原始资料1 D站线路平面图(附件1)2 D站的邻接区段技术特征区段站编组站(2)列车起停附加时分:分货起2=t,分货停1=t;分客起2=t,分客停1=t3 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附件2)4 货物列车到达时刻表及编组内容(附件3)5 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附件4)6 D站的装卸工作任务(附件5)7 D站的列车编组计划(附件6)8 D站的各项单项作业时间标准(附件7)二、设计要求1 确定车站工作量2 确定车站线路的使用方法3 计算各种调车作业时间标准4 确定调车机车台数及分工5 编制车站技术作业过程6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7 计算车站工作指标8 编制设计说明书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附件2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附件4D站装卸工作量表附件5D站列车编组计划附件6D站各种单项作业时间标准(附件7)(1)解体调车作业时间标准(2)编组调车时间标准(3)取送调车时间标准到达技术检查30分钟始发技术检查20分钟货运检查及整理15分钟车号员核对现车10分钟列尾装置技术作业10分钟到达司机与车号员办理票据交接10分钟出发司机接受票据和列车15分钟挂机车及试风4分钟准备发车与发车8分钟(与技术检查平行作业3分钟)调机技检、整备 1.5小时(一次一小时,一次0.5小时)调车组交接班0.5小时调车组吃饭0.5小时/班装车工作 2.5小时卸车工作2小时调机等待 2.5小时/每日调机其它调车作业(整场、临时甩车等)2小时/每日占用咽喉道岔5分钟调移时间10分钟整备时间10分钟准备解体10分钟各种作业表示图例解体时间调机设备吃饭时间整场无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解体时间始发编组列车调移配置车辆收集车辆车辆在编组场集结及满轴编完附件1 D站平面示意图区段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绪论简述车站的位置、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第二章 确定车站工作量第一节 编制D 站车流汇总表 第二节 D 站车流分析第三节 编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第一节 分工原则第二节 计算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到发场:M=(L 有-L 机- -30)/14.3 调车场:M=L 有/14.3第三节 车站线路分工方案第四章 D 站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一节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1 解体2 编组3 取送第二节 确定D 站调车作业及车数量及分工1 调车工作量其它作业取送整场调移编解调∑∑∑∑∑∑∑+++++=t t t t t t t2 调车作业中断时间∑∑∑∑∑+++=其它吃饭交接班调车整备t t t tt3 调车机车台数)1440/(∑∑-=中断调t t M4 调机分工第五章 确定D 站技术作业过程第一节 制定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第二节 制定货车技术作业过程分钟待送30=t小时列集3=t 第六章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第一节 日计划图的定义、作用和内容第二节编制车站日计划图第三节D站工作设计分析第四节自我评价。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绪论简述车站的位置、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第二章 确定车站工作量第一节 编制D 站车流汇总表 第二节 D 站车流分析第三节 绘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第一节 分工原则第二节 计算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到发场:M=(L 有-L 机-L 守-30)/14.3 调车场:M=L 有/14.3第三节 车站线路分工方案第四章 D 站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一节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1、 解体2、 编组3、 取送第二节 确定D 站调车机车数量及分工1、 调车工作量∑t 调=∑t 解+∑t 编+∑t 调移+∑t 整场+∑t 取送+∑t 其他作业 2、 调车作业中断时间∑t=∑t 调车整备+∑t 交接班+∑t 吃饭+∑t 非生产性等待 3、 调车机车台数M=∑t 调/(1440-∑t 中断) 4、 调机分工第五章 确定D 站技术作业过程第一节 制定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第二节 制定货车技术作业过程t 待送=30分 小时列集3 t第六章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第一节 日计划图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第二节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 第三节 D 站工作设计分析 第四节自我评价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一、 原始资料:1. D 站的线路平面图。

(附件1)2. D 站的邻接区段及其技术特征。

注:(1)建设型和人民型机车长度为24米。

首车长8米。

(2)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分=货起3t ,分=货停2t , 分=客起2t ,分=客停1t3. 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

(附件2) 4. 货物列车到达时刻表及编组内容。

(附件3) 5. 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

(附件4) 6. D 站的装卸工作任务。

(附件5) 7. D 站的列车编组计划。

(附件6)8. D 站的各项单项作业时间标准。

(附件7)二﹑设计要求:1.确定车站工作量。

2.确定车站线路的使用方法。

3.计算各种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4.确定调车机车需要台数及分工。

区段站课程设计方案

区段站课程设计方案

区段站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区段站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区段站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并分析其运行原理。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区段站案例,提高对交通运输网络的认知。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学会使用图示、表格等工具,对区段站信息进行整理和展示。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区段站优化方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区段站相关知识,增强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关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激发对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交通运输学科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区段站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激发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区段站的概念与分类- 区段站定义- 区段站的分类及特点2. 区段站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区段站在运输网络中的作用- 区段站对交通运输效率的影响3. 区段站运行原理- 区段站的作业流程- 区段站的调度与管理4. 实际区段站案例分析- 我国典型区段站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区段站优化方案设计- 区段站优化原则- 优化方案设计方法与步骤6. 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趋势- 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发展- 未来区段站规划与建设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系统性地组织与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区段站相关知识,培养其分析、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区段站的概念、分类、作用、运行原理以及优化方案设计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区段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并关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趋势。

区段站站场布置课程设计

区段站站场布置课程设计

区段站站场布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区段站站场的基本布置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站场布置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区段站站场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站场布置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熟悉常见的站场布置方案及其优缺点。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区段站站场进行合理布置。

(2)具备对站场布置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铁路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区段站站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站场布置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常见的站场布置方案及其优缺点。

4.站场布置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5.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区段站站场布置方案及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站场布置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区段站站场布置实际情况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

4.实验设备:联系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实验的机会,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根据作业质量给予评分,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区段站课程设计

区段站课程设计

区段站课程设计姓名:肖露学号:20072741班级:07交运4指导老师:李雪婷设计说明书一.站形的选择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形的优缺点是: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省,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作业灵活性大,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方便对各种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强。

其缺一个方向的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站房同侧工业企业线接轨不方便。

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形的优缺点是:作业的交叉干扰较横列式少,上下行方向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都短,与站房同侧的支线或工业企业线接轨比较方便。

这种布置图形的缺点是:站坪长度长,占地面积大,设备分散,投资大,定员多,管理不方便,一个方向的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要横切正线。

由任务书上的列流表可以看出:该区段站的旅客列车较少,且主要货源货站在站房对侧,C方向引入的运量较小。

因此,在满足能力要求的前提下,为在建设初期少占用土地、节省投资,管理方便,所以采用横列式布置图。

二.第三方向的引入为是车站两端咽喉的负荷趋于平衡,所以在引入第三方向车流时,主要考虑无改编车流对两端咽喉的影响。

当C在A端引入时:A端咽喉接发无调中转车37对,B端咽喉接发无调中转车19对;当C在B端引入时:A端咽喉接发无调中转车24对,B端咽喉接发无调中转车32对。

从以上对比中可以得出C宜由B端引入。

三.主要设备的位置和数量1、客运业务设备(1)将站房设在靠近城镇一侧,以利于客运业务的组织和旅客出入车站。

(2)设置基本站台,为便利旅客乘降和摘挂列车停靠站台装卸货物,且由于本站B端咽喉接发两个方向的列车,旅客乘降及零担货物作业较多,为保证上下行旅客列车和零摘列车分别停靠站台,因此应设置中间站台。

基本站台长550米,高0.5米,宽14米。

中间站台长550米,宽8.5米,高0.5米。

这种站台造价低,便于列检和不摘车检修作业;不影响超限货物列车和高速旅客列车通行,并在站台上修建550米长的雨棚。

(3)跨线设备因为该区段站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但若设置天桥的话,遮拦行车视线,占用站台面积较多。

区段站设计任务书

区段站设计任务书

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目的:(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2、已知资料:(1)复线铁路区段站D在路网上的位置如下:(2)该站站坪长度为3500米(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A至B为下坡,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4)机车类型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客运机车:“DF4D”内燃机车调车机车:“ND3”内燃机车(5)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

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行车连锁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附件。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

(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3、课程设计要求:(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手绘图及CAD图)。

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4)编写设计说明书。

4、设计思路:(1)分析原始资料(2)选择车站配置图,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①车站类型的确定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

但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在铁路正线的平、纵断面上设置车站配线的地段)长度相适应。

②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确定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布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③确定第三方向的衔接位置在区段站上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折角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方向应当从折角直通车流较少的一端引入。

(3)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①到发线的数量及布置形式●到发线单进路或双进路的设置●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的布置●到发线(包括正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②机车走行线●机车走行线的数量●机车走行线的位置③机待线④机车出入段线⑤调车线⑥牵出线(4)咽喉设计①选择区段站参考详图根据选定的区段站布置图和确定的各项设备的数量,选择近似的区段站详图作为设计车站咽喉时的参考。

区段站课程设计参考图

区段站课程设计参考图

区段站课程设计参考图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区段站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功能、分类及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区段站在我国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中区段站规划与布局的合理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区段站空间布局的模拟与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对某一具体区段站进行实地调研,提出改进建议,并撰写调研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区段站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尊重和理解。

2. 学生能够关注区段站规划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绿色出行的意识。

3. 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区段站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实地调研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交通运输网络有所了解,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区段站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作用与意义。

- 了解区段站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 分析区段站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2. 区段站的分类与特点。

- 铁路区段站、公路区段站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 区段站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的相互关系。

3. 区段站规划与布局。

- 区段站选址的地理因素分析。

- 区段站空间布局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4. 区段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分析区段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探讨区段站规划与建设的经济效益。

5. 实践活动:区段站实地调研。

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

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

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铁路区段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了解铁路区段站的布局、设施及其运行原理。

3. 学生能够理解铁路区段站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区段站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铁路区段站布局方案,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铁路区段站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增强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自豪感。

2. 学生能够关注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培养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兴趣。

3.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铁路区段站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铁路区段站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兴趣,提高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铁路区段站基本概念:介绍铁路区段站定义、分类及其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铁路区段站概述”2. 铁路区段站布局与设施:讲解铁路区段站的布局原则、主要设施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铁路区段站布局与设施”3. 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分析铁路区段站在列车运行、调度、换乘等方面的运行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4. 铁路区段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中的作用:探讨铁路区段站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方面的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铁路区段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中的作用”5. 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铁路区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优化措施。

毕业论文设计--铁路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设计--铁路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 11 1. 车站的性质、设备及其主要任务车站的性质、设备及其主要任务 ................................................................................... .................................................................................. 11 2. 车站作业流程分析车站作业流程分析 ........................................................................................................... .......................................................................................................... 11 3. 车站作业及设备车站作业及设备............................................................................................................... .............................................................................................................. 33 车站作业车站作业........................................................................................................................... .......................................................................................................................... 33 车站设备车站设备........................................................................................................................... .......................................................................................................................... 33 第二章第二章 车站基本情况确定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 33 1、站型选择、站型选择............................................................................................................................. ............................................................................................................................ 33 2、第三方向的引入、第三方向的引入................................................................................................................. ................................................................................................................ 44 3、编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 ............................................................................................... 55 第三章第三章 区段站设备配置及数量计算区段站设备配置及数量计算........................................................................................... .......................................................................................... 66 1 客运设备配置客运设备配置 ....................................................................................................................... ...................................................................................................................... 66 2 货运设备配置货运设备配置 ....................................................................................................................... ...................................................................................................................... 77 3 机务设备配置机务设备配置 ...................................................................................................................... ...................................................................................................................... 77 4. 车辆设备车辆设备 ........................................................................................................................... .......................................................................................................................... 77 5. 运转设备运转设备 ........................................................................................................................... .......................................................................................................................... 88 第四章第四章 区段站线路配置及计算区段站线路配置及计算................................................................................................. ................................................................................................ 112 1 线间距线间距 ................................................................................................................................. ................................................................................................................................ 112 2道岔、渡线的布置道岔、渡线的布置.............................................................................................................. ............................................................................................................. 113 3线路有效长的计算线路有效长的计算.............................................................................................................. ............................................................................................................. 114 第五章第五章 通过能力计算通过能力计算................................................................................................................... .................................................................................................................. 115 1到发线使用方案到发线使用方案.................................................................................................................. ................................................................................................................. 115 2道岔分组方案及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道岔分组方案及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 115 3咽喉通过能力计算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 220 4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 221 5车站最终通过能力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 223 第六章第六章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 .. (224)第一章 绪论1. 车站概述根据区段站在路网中的位置示意图可知,根据区段站在路网中的位置示意图可知,该站为衔接三个方向的有改编作业该站为衔接三个方向的有改编作业的区段站。

区段站课程设计

区段站课程设计

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车站类型和衔接方向1、双线区段站车站为双线区段站,衔接甲、乙两个方向2、单线枢纽区段站车站为单线枢纽区段站,衔接甲、乙、丙三个方向二、设备技术条件1. 铁路等级:Ⅱ2. 信集闭设备:色灯信号机,大站电气集中,双线:自动闭塞;单线:半自动闭塞3. 机务设备:本站为基本机务段,内燃机车牵引,肩迴机车交路,本站客机不入段,机车交路如下:(2货机客机4.车辆设备:本站设站修所和车辆段5.货运业务设备:本站设有一货场,日取送车2次6.两台调机每昼夜各整备交接班2次7.区间:限坡6‰,曲线半径符合规程要求8.到发线有效长850m9.本站主要牵出线端设简易驼峰10.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无特殊要求三、列流资料注:表中数字为:旅列/直通、区段(摘挂)四、设计任务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个车站(单线、双线)的设计与计算,要求交出设计文件为:1、车站非比例尺详图1张2、车站1:1000比例尺图1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包含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五、设计步骤1、分析已知资料,绘制列流图,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位置。

2、计算确定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机车线,机车出入段线和中间站台等各项设备的数量及位置。

3、设计车站咽喉,绘出车站非比例尺详图。

4、坐标计算,并推算各到发线和调车线有效长。

5、绘制1:1000车站比例尺详图。

6、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7、编制设计说明书(要求简明扼要)六、说明及附录1、站台尺寸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图上标出横越线路设备(平过道和地道)2、车站马路宽10-15 m3、图标内容4、图中设计线条规格及其他设备表示方法见教材附录“站场平面图图例”。

5、车站方位标6、本站到发线及咽喉作业时间标准参考教材中的例子7、给资料自行确定8、咽喉设计参考教材中相关的图例。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 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 12月 19 日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1.列流图如下:甲10+20+4+3 10+20+4+3 乙10+20+4+3 10+20+4+3旅列 +直通 +区段 +摘挂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第二章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1.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 10× +20×1+4×2+3×2=39( 对)设置 6条到发线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 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 20+4+3+20+4+3+2+2=58>36应设置 1条机车走行线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 2+10+20+4×2+3× 2+2×2+2× 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 1条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设置 4条调车线7)牵出线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设置 2 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 1 条2.咽喉设计1 )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 或列车到 ( 发 ) 、机车出段、调车 ]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 入) 段、调车 [ 或列车到 ( 发) 、机车出段、调车 ]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①确定线间距离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 (380 mm ) 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右端:⑥计算到发线有效长线路编运行方线路有效长控制点 x共各线路有效长各线路有效坐标号向左端右端计之差长1 2 3 4 5 6 7Ⅰ、 3 上行方0 850 向下行方0 850 向Ⅱ上行方1091 向下行方1088 向4、 5 上行方957 向下行方921 向7 上行方988 向下行方988 向8、 9 上行方889 向下行方889 向⑦确定车站全长3.车站比例尺平面图 ( 比例尺 1:1000)见附图 ( 略去中部直线部分 )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 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 利用率计算法 )1)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线路固定用途一昼夜接 ( 发) 线路固定用途一昼夜接 ( 发)编号列车数编号列车数Ⅰ通过列车用接A到解区段 4Ⅱ通过列车用发A自编区段 483 接发 A至B旅客列车10 接B到解区段 4接发 B至A旅客列车10 发B自编区段 4 4 接发 A至B无改中转货 6 接A到解摘挂 3接发 B至A无改中转货 6 发A自编摘挂 395 接发 A至B无改中转货14 接B到解摘挂 3 7 接发 B至A无改中转货14 发B自编摘挂 3 2)计算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列车种类每次作业占用时间无调中转列车74部分改编中转列车89到达解体列车75自编出发列车81各项作业占用咽喉及到发线时间标准t (min)Tt 中技t ′中技t 解技t 编技客货客货占用时间30 4525 3078 5 6t 牵 t 转 t 待解 t 待发 t 机t 取送1215 30303货场机务段专用线10 5 10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中 t 中+ n` 中t` 中+n解t 解 +n机 t 机 +Σt 固+Σt 其他 =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 Σt 固) /(1440M-Σt 固)(1-r空)K1=K2=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Nⅰ =n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每次作业占用时间 (min) 场每昼夜别作业项目作业次数所需时间总时分其中固定作业(min) T 时分∑ t 固到接发 B至 A旅客列车10 42 420420 发接发 A至 B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6 74 444场接发 B至 A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6 74 444Ⅰ总计22 1308 420 到接 B到解区段,摘挂列车7 75 525发接 A到解区段,摘挂列车7 75 525Ⅱ发A自编区段,摘挂列车7 81 567总计28 2184 K1=(1308 - 420)/ (1440 ×2-420)=K2=(2184 – 0 )/ (1440 ×3- 0 )=列入到发线通过能力 ( 列 )计方算中向作业项目的到发场到发场计列车ⅠⅡ数到发场Ⅰ接 A 至 B 无调中转列20接车7车到发场Ⅱ接 A到解列车计20A到发场Ⅰ发 B 至 A 无调中转列方车 6 向发到发场Ⅱ发 B 至 A 无调中转列14 车7车到发场Ⅱ发 A自编列车计27 到发场Ⅰ接 B 至 A 无调中转列车 6 接到发场Ⅱ接 B 至 A 无调中转列14B 车7车方到发场Ⅱ接 B到解列车向计20 到发场Ⅰ发 A 至 B 无调中转列6 发车7 车计27到发线Ⅰ的通过能力: +++=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 +++=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 ( 详见附图 )2)计算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次每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编号作业进路名称数次总1 3 5 7 9 11 13 15ⅠⅡⅢⅣⅤⅥ主要作业1 4 道接 A 至 B 无改中转车 6 8 48 48 48 482 4 道发 B 至 A 无改中转车 6 6 36 36 36 363 5 道接 A 至 B 无改中转车14 8 112 112 112 1124 7 道发 B 至 A 无改中转车14 6 84 84 84 845 8 道接 A 到解区段列车 4 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6 8 道发 B 自编区段列车 4 6 24 24 24 (24) 24 247 9 道接 A 到解摘挂列车 3 8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8 9 道发 B 自编摘挂列车 3 6 18 18 18 (18) 18 189 4、 5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入段16 3 48 48 4810 4、 5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出段16 3 48 48 4811 7 道本务机车入段14 3 42 42 4212 7 道本务机车出段14 3 42 42 4213 8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入段 4 3 12 12 1214 8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出段 4 3 12 12 1215 8 道本务机车入段 4 3 12 12 1216 8 道本务机车出段 4 3 12 12 12 (12) 1217 9 道摘挂机车经 6 道入段 3 3 9 9 918 9 道摘挂机车经 6 道出段 3 3 9 9 919 9 道摘挂本务机车入段 3 3 9 9 920 9 道摘挂本务机车出段 3 3 9 9 9 (9) 921 9 道自编摘挂列车转线 6 15 90 90 90固定作业编号作业进路名称次每总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ⅠⅡⅢⅣⅤⅥ16 3 道接 A至 B旅客列车10 7 70 7017 4 道发 B至 A旅客列车10 5 50 50 50 5018 往货场送车 2 10 2019 向货场取车 2 10 20∑t 固70 50 50 50T 286 318 252 420 394 341 383 230 T- ∑ t 固216 268 252 370 344 341 383 230 K=(T-∑t固)________(1- γ空费 )(1440- ∑t 固 )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这里,只计算 A方向, A端咽喉受控A 端咽喉7 号9 号制咽计喉道岔组咽喉道岔组无调9 经由道岔组号接 A 方向组号K 有调7车接 A 无调1、 5、9 9 小计车方向有调1、 3、7、11、15 7 无调9发 A 方向发A 无调3、7、 9、13 7 有调7车车方向有调3、 7、11、15 7 小计A方向货物列车接车能力:N货接 A=+=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 A=+=(2)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计算作业列入计最终通到发场到发场受何方向和列车算中的过能力道岔组 7 道岔组 9Ⅱ控制种类列车数Ⅰ(列)无调20 到发场Ⅰ接A有调7 到发场Ⅱ方车向计13 到发场发到发场车7道岔组有调7计 27无调 20到发场接7到发场有调Ⅱ车B计27到发场 方到发场6向无调 Ⅰ发有调 7到发场Ⅱ车计 13到发场利用率 K全站最终通过能力: (B 端咽喉未计算 )N 接 =+=列N 发 =+=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 B 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 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枢纽区段站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枢纽区段站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枢纽区段站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设计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学生,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区段站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枢纽区段站进行设计。

2、知识要求:学生应在《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中了解并掌握枢纽区段站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本设计与《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同步开设,先开课程为《铁路信号》、《铁路运输设备》、《牵引计算》等专业基础课。

3、能力要求:学生应能有效掌握区段站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绘制站场布置图的能力。

二、设计主要内容本设计主要对枢纽区段站进行设计。

根据站坪长度确定站场布置图;根据行车量,尽量减少折角车流来确定第三方向C的引入位置;根据已知行车量等条件确定各项设备的数量和具体位置。

由设备的位置和数量选用类似站场布置图作为参考图,在对参考图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咽喉设计,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具体位置,最后进行调整,使站坪和最短有效长满足要求。

同学们需要交出设计说明书及按比例绘制的区段站布置详图。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1、分析原始资料2、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根据站坪长度及本站解编量不大,确定本站为横列式区段。

由站场设备的布置原则确定各项设备的合理配置位置,根据给定的行车量资料,根据第三方向C与A、B的车流量的大小进行比较,C接入与C之间车流量较小的一端,以尽量减少折角车流。

3、确定车站各项设备(1)货物运转设备的确定由换算对数法计算到发线需要条数;根据解编量确定是否要设牵出线及设几条;调车线的数量,考虑到在有解编作业的车站,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一条(共三条),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其它危险品车辆停留线一条,共5条;根据机车走行及出入段次数确定机走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数量;根据站场布置图确定合理的机走线、机车出入段线及机待线的位置。

(2)客运设备的确定在区段站由于办理的客运业务很少,故在算货物列车到发线时已考虑旅客列车的接发问题,旅客列车到发线可与货物列车到发线合用。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铁路站场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掌握铁路站场的基本构成要素。

2. 使学生了解铁路站场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掌握铁路站场布局的基本原则。

3. 帮助学生掌握铁路站场设施设备的名称、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铁路站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绘制铁路站场平面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站场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及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学生投身相关领域工作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铁路站场安全的重要性,形成遵守铁路运输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铁路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铁路站场的基本概念,掌握铁路站场的设计原则和操作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铁路运输专业中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对铁路站场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铁路站场概述- 站场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铁路站场的基本构成要素- 铁路站场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2. 铁路站场布局原则- 站场布局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站场布局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典型铁路站场布局案例分析3. 铁路站场设施设备- 站场内各种设施的名称、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站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铁路站场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发展趋势4. 铁路站场设计与绘图- 铁路站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铁路站场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简单铁路站场设计实践操作5. 铁路站场安全与管理- 铁路站场安全的重要性- 铁路站场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站场应急预案与救援演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铁路站场概述第二周:铁路站场布局原则第三周:铁路站场设施设备第四周:铁路站场设计与绘图第五周:铁路站场安全与管理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铁路运输设备》第三章:铁路站场及枢纽《铁路运输组织》第四章:铁路站场布局与调度《铁路运输安全》第五章:铁路站场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铁路站场的基本概念、布局原则、设施设备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区段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绪论第一章原始资料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2.1 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2.1.1车站类型的确定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3.1 确定货物运转设备3.1.1 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确定3.1.2牵出线数目的确定3.1.3调车线数目的确定3.1.4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3.2客运设备的确定3.2.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3.2.2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第四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即简要说明接发客、货列车及其他作业的方法第五章到发线及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5.1 咽喉设计5.1.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项目5.1.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5.1.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5.2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5.2.1确定股道间距5.2.2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5.2.3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5.2.4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5.2.5计算车站咽喉长度5.2.6计算到发线有效长5.3车站通过能力计算5.3.1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5.3.2咽喉道岔组确定5.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5.4.1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5.4.2到发线总占用时间的计算5.5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5.6 绘制CAD平面详图第一章分析原始资料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区段站设计。

必须确定区段站的站型、运输设备的设计以及平面坐标计算,结合车站的现有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满足运输需求的区段站布置图,达到要求的通过能力,合理的运用设备,使工程造价达到最优。

设计车站为曲靖站,为横列式区段站,衔接昆明和贵阳两个方向,区段为单线区段,车站共有1条正线,5条到发线,4条调车线,1条机走线,2条牵出线,位于两端。

北牵为驼峰牵出线,负责车列的解体工作,南牵负责编组。

机务段位于站对右的位置。

曲靖站共有两个站台,一个基本站台和一个中间站台。

1股道接发上下行方向旅客列车和无改编货物列车,4股道为双进路,4、6、7股道用于接发改编货物列车,8-11道为调车线。

根据资料看出,该车站衔接线路为单线铁路Ⅰ级干线,限制坡度甲方向为6‰,单机牵引,乙方向为6‰,同样也是单机牵引,最小曲线半径800m,牵引种类为内燃机车。

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

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联锁。

正线用高柱信号机,站线用矮柱信号机,到发线有效长为800m。

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并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2.1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2.1.1车站类型的确定区段站按图形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区段站,一级三场式区段站。

其中因为横列式区段站具有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少,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灵活性大,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方便;对各种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强,并适合将来运量增加时车站的改建,因此本次设计中确定曲靖站站型为横列式。

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为完成区段站的客货运业务,以及运转作业等,区段站应具有以下设备: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等;货运业务设备,装卸线、货物站台、仓库等;运转设备,到发线、调车线等;机务设备,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段等。

其中设置原则为旅客列车到发线紧靠正线,设在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一段与机务段连通,另一端与牵出线连通,客运设备设于城镇的一侧,方便乘客乘降;货物列车到发线也应紧靠正线;调车线应尽量靠近到发场,以方便转线及调车工作;机务段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到发场以方便机车作业;货场在考虑尽量靠近城镇一侧的同时,也须尽量靠近调车场;站修所要靠近调车场。

旅客站房设在靠近城镇一侧,改编列车到发线设在靠近调车场的地方,无改编货物列车设于靠近正线的一侧。

机务段设在站对右的位置,以便减少机车出入段对对作业的干扰,有利于远期的发展。

货运业务设备设在站同左的位置,便于货主进出取送货物,减轻机务段一段咽喉的负担,车辆设备设在调车场的最外侧远期发展范围以外。

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3.1确定货物各项设备3.1.1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的确定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数量确定的因素主要有:列车对数及性质,衔接方向数及相邻区段的闭塞方式,车站布置图类型,技术作业过程及作业方式,机车交路,列车到达密集情况等确定,换算对数法确定。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资料客货列车换算对数=(4*0+2*0.5+26*1+10*2)*2=48 查表可知,换算对数在37—48范围内,到发线数量为6—8条,考虑到将客货运量的增加,确定设8条到发线。

3.1.2牵出线数目的确定在区段站上,有调车数量的多少、改编车的编组要求、调车作业方法、站内调机的台数及作业分工、货场与工业线的位置及其作业量等对牵出线的数量和长度都有影响。

本站解体作业采用简易驼峰,设牵出线两条,其有效长不小于到发线有效长。

3.1.3调车线数目的确定调车线的数量确定因素主要有:衔接线路方向数,有调车的数量及其性质;编组计划;调车作业方法。

调车线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在有解编作业的区段站上,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一条,其有效长不应小于到发线有效长;车流量较大的方向可适当增加,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一条,如有岔线接轨且车辆较多时,可增加一条,有危险货物品车辆停留时,应设危险品车辆停留线。

在无解编作业的区段站上应设两条调车线,其有效长应按照最大存车数量来确定。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资料得知,该车站有改编车,衔接两个方向,无岔线接轨,无危险品货物车停留,因此设4条调车线即可。

3.1.4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上只有一个上下行共用的到发场,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时,机车走行线应设在到发现之间。

这样可以把机车出入段与列车到达的进路交叉转化为与列车出发的进路交叉;当新建横列式区段站时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尽头式区段站有隔开进路,比较安全,有效长采用45米。

为保证车站与机务段间机车出入畅通,在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应设机车出入段线。

其数量取决于列车对数,列车到发的不均衡行及机车的运转方式,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

其有效长不短于两台机车长脚10米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少于70米。

3.2客运设备的确定3.2.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区段站上,客货列车的到发线是兼用,一般适用靠近旅客站台的到发线或正线接发旅客列车。

可经过换算对数法来确定,旅客列车换算对数少于12,因此选择正线和靠近正线的到发线共3条为旅客列车到发线。

3.2.2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设置旅客站台两个。

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

站台长度为550米,宽度为8米。

横越设备采用地道。

第四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本站办理的列车主要有快客、普客、直达、区段、摘挂列车。

快客在本站不停车通过,普客在本站停车,直达在本站办理无改编作业,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在本站办理有改编作业。

到达本站的快客,上行方向接入1道或II道办理通过作业。

下行方向的接入3道或II道办理通过作业。

上行方向的普通旅客列车接入1道办理停车作业和相应的旅客乘降作业。

下行方向的普通旅客列车接入3道办理停车和相应的旅客乘降作业。

到达本站的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上行方向接入4、5道办理无改编作业,下行方向接入6、7道办理无改编作业。

包括列检、货运检查及整理、车号员检查现车、到达司机与出发交接票据并交接列车。

到达本站的有改编货物列车,即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在本站办理解体和编组作业。

9道接发上行方向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10道接发下行方向的区段和摘挂列车。

主要的作业有列检作业,货运检查及整理,车号员核对现车,摘解制动软管等作业。

以及摘机车,挂机车。

在驼峰进行解体作业,在调车场集结,然后在峰尾编组,然后转线到10道,办理出发作业。

第五章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5.1咽喉设计车站咽喉时应满足:咽喉必须设置一定的平行进路,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保证作业的机动性、灵活性;尽量减少敌对的进路交叉,特别应避免达到进路交叉;尽量缩短咽喉区的长度。

车站咽喉设计的步骤如下:选择区段站参考详图;确定咽喉区平行进路的数量;确定线间距;到发场线路分组;合理布置道岔和渡线;计算咽喉区的长度和到发线的有效长。

5.1.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项目左端咽喉区的作业项目有:下行客货列车到达,上行客货列车出发,机车出入段,调车作业。

右端咽喉区的作业项目有:上行客货列车到达,下行客货列车出发,机车出入段,调车作业。

5.1.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1)右端咽喉布置详图(2)左端咽喉布置详图5.1.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左端咽喉区的主要作业有:下行客货列车到达,上行客货列车出发,机车出入段,调车作业,右端咽喉区的主要作业有:上行客货列车到达,下行客货列车出发,机车出入段,调车作业。

在右端咽喉,可以满足的最大平行作业数量为3项,旅客或货物列车到达,机车出入段,调车作业;左端咽喉可以同时办理旅客列车到达,机车出入段,最大允许2项平行作业。

5.2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5.2.1确定股道间距根据各种列车的数量合理地确定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设置到发线的单进路或双进路,确定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再进一步根据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设置在相邻线路间有关设备的计算宽度、线路中心线至主要建筑物的距离、车站线间距离等规定,定出线间距。

1道接发旅客列车和无改编货物列车;II道正线用于接发旅客列车和无改编货物列车,并允许通行超限货物列车;3道接发旅客列车和无改编货物列车,并允许通行超限货物列车;4、6、7、8道用于接发无改编货物列车;9、10道用于接发有改编货物列车;且10道允许通行超限货物列车;11-14道为调车线。

查表确定线间距为1-II道为5m, II-3道为11.5m,3-4道为5m,4-8道间每条线间距为5m,8-9道间为6.5m,9-10为5m,9-10道为5m,其余均为5m。

5.2.2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曲靖站布置简图本次设计中为区段站,确定列车直向通过速度为120Km/h。

因此正线上的道岔号数为12号,其他线路取9号道岔。

调车场道岔采用6号。

5.2.3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5.2.4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见附件)5.2.5计算车站咽喉长度车站咽喉长度是指自进站最外方道岔基本轨始端至最内方出站信号机或警冲标的距离。

设计中需要将坐标计算出来并绘图后求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