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五章 病毒总结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说课稿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完成病毒分类、制作病毒模型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病毒和宿主,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现病毒感染过程,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4.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促进课堂内的交流和反馈。
4.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病毒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设计一份预防病毒感染的宣传海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和挑战:
1.病毒的概念和繁殖过程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病毒分类复杂,学生容易混淆;
3.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2.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毒;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病毒结构模型和图片,讲解病毒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特点;
2.利用互动多媒体课件,演示病毒的繁殖过程,使学生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3.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探讨病毒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设计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病毒(人教版生物)
第五章 病毒
牛刀小试
1、判断 (1)用放大镜就能视察到病毒的结构。( × ) (2)病毒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 )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 )
第五章 病毒
2 . 202X· 郴 州 病 毒 的 结 构 简 单 , 没 有 细 胞 结 构 , 由
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A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第五章 病毒
[解析] 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 行繁育,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方法点拨] 理解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繁育方式是解答此 题的关键。
第五章 病毒
4.其他发现: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病时,证明了口 蹄疫也是由“___滤_过__性_病__毒___”引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 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视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 种___杆__状_颗__粒____。
第五章 病毒
知识点二 病毒的种类
1.病毒的形态: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__杆__状____、___球__状___、 __蝌_蚪__状___。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___纳_米____(百万分之一毫米) 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2.病毒的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寄_生___在其他生物的 细胞内。
2.病毒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具有能繁育等生物的特征,所以 属于生物。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 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育。
第五章 病毒
[典例] 202X·贺州 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 B )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听课记录: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1.生命观念:通过病毒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病毒这一类无细胞结构生物的生命观念,理解其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病毒的结构、繁殖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
4.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病毒研究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并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1.播放一段关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视频,展示全球抗击疫情的场景和成果。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中的‘敌人’是什么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感受疫情带来的震撼和影响。
2.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是新冠病毒”、“它让我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一)病毒的发现教师行为:1.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分组讨论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学生活动:1.观看实验图片和视频,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如“伊万诺夫斯基通过过滤实验发现了病毒”。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实验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分组讨论和分享活动则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师行为:1.展示病毒、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播放病毒繁殖过程的动画视频,并讲解病毒的繁殖方式。
学生活动:1.观察示意图并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
2.观看动画视频并思考病毒的繁殖过程,记录关键信息。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病毒》知识点考点总结人教版
病毒知识点1:病毒的种类1.病毒的发现历程(1)19世纪末,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滤过性病毒”。
(2)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3)20世纪初,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2.由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现在我们知道一些传染病,例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鸡瘟、腮腺炎、萝卜花叶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瘟、水稻黄矮病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3.病毒的形态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比形态较小的细菌还小很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也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杆形的、球形的和蝌蚪形的。
4.病毒的种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
(1)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
(2)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3)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也叫噬菌体,如痢疾杆菌噬菌体。
知识点2:病毒的结构和繁殖1.结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相应生物的活细胞内,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通常变为结晶体。
3.繁殖利用寄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为原料,在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的“指挥”下,复制出自己的遗传物质,繁殖出新的病毒,新病毒从寄主破裂的细胞中被释放出来,并继续侵染寄主其他活细胞。
知识点3: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有益方面(1)用于疾病防治:如利用噬菌体专门感染细菌的特性,治疗人类和动植物的某些细菌性传染病;利用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制造疫苗,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等。
(2)用于生物防治:喷洒动物病毒制剂侵染农林业害虫,防治农林业虫害等。
(3)用于基因工程:利用病毒携带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达到转基因(基因重组)的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
课题病毒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新闻引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
新课讲解1.指导学生阅读P89页,了解病毒的发现。
2.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这个的推理过程,从科学史中学习科学思维。
3.【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分类和结构。
【归纳总结】
(1)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2)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类型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4.尝试制作一个病毒模型。
5.比较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结构。
学生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病毒模型,评价交流。
6.引导学生根据病毒的结构分析病毒的营养方式。
【归纳总结】
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学的活细胞内。
7.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繁殖特点。
【播放视频】病毒的繁殖。
【归纳总结】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1~92页,并用思维导图表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知识点
第五章病毒
1.病毒的发现过程
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命名为“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杆状)
2.病毒的种类
病毒非常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1)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2)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烟草花叶病毒)
(3)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4.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如果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A.有害
(1)病毒能使人患病毒性疾病: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
(2)病毒能使动物患病毒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口蹄疫
(3)病毒能使植物患病毒性疾病:烟草花叶病毒、郁金香碎色病
B.有益
(1)利用病毒杀死农业害虫
(2)利用病毒制造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基本无毒或毒力高度减弱的病毒
制成疫苗,疫苗如:牛痘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病疫苗、麻疹疫苗等。
)
(4)利用病毒生产药品、基因治疗。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生活史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形成对病毒的科学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病毒的特点和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3.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特别是病毒学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前沿,探索未知。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了解病毒传播与防控的基本知识,为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生活史。
•病毒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病毒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及其复制过程。
•分析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作用。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病毒结构示意图、病毒复制过程动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图片等)。
•相关科学文献或网络资源,介绍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病毒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病毒案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措施。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述近期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如流感、COVID-19等)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设疑导入:提问:“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病毒的基本结构:•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介绍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核酸、蛋白质外壳等)。
•强调病毒作为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即它们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的复制过程:•播放病毒复制过程的动画,详细解释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利用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并释放新的病毒粒子。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病毒复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病毒
第五章病毒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病毒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病毒的形态;认识到病毒对人类利与弊的两面性。
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教学设置了持续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5病毒说课稿
3.学生在课后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可能不高。
应对措施:
1.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通过举例、图解等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课后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困难,给予指导和鼓励。
3.实践活动:布置课后调查病毒性疾病、制作病毒知识宣传海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学会相互尊重和取长补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5病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五节,主要教学内容为病毒的结构、生活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微生物知识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免疫、传染病等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病毒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复习病毒相关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撰写病毒相关小论文或制作病毒知识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调查病毒性疾病,了解病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知识点
第五章病毒
1.病毒的发现过程
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命名为“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杆状)
2.病毒的种类
病毒非常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1)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2)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烟草花叶病毒)
(3)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4.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如果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A.有害
(1)病毒能使人患病毒性疾病: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
(2)病毒能使动物患病毒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口蹄疫
(3)病毒能使植物患病毒性疾病:烟草花叶病毒、郁金香碎色病
B.有益
(1)利用病毒杀死农业害虫
(2)利用病毒制造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基本无毒或毒力高度减弱的病毒
制成疫苗,疫苗如:牛痘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病疫苗、麻疹疫苗等。
)
(4)利用病毒生产药品、基因治疗。
《病毒》说课稿
《病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病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病毒》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病毒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认识病毒的存在的。
接着,详细阐述了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生活方式,使学生对病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最后,教材还讲述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病毒不仅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在某些方面也能为人类所利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是,病毒是一种微观的生物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直接观察到,对于病毒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和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病毒的直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2)说出病毒的种类。
(3)阐明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4)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病毒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对病毒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认同科学技术在防治病毒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病毒的繁殖过程。
(2)理解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5病毒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病毒的特点、生活方式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强调病毒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病毒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3.总结疫苗的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病毒性疾病。
(五)作业小结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病毒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合作展示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和批判性思维。
3.设计病毒预防策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病毒的特点、生活方式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潜能,提高自我认知。
3.认识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
4.理解疫苗的作用原理,了解病毒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科学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病毒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病毒相关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3.分组讨论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病毒结构示意图,巩固病毒的结构特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短文,深入思考病毒在生活中的作用。
3.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一种病毒性疾病,了解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我将详细讲解每个部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全面提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章 病毒课件(共28张PPT)
归纳:
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病
毒
生活方式: 寄生 繁殖方式: 自我复制 种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噬菌体)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有害
课堂练习
1、小儿麻痹症是由( A)引起的。人们利用( C )能有效的 控制绿脓杆菌。 A、病毒 B、病原菌 C、噬菌体 D、酵母菌 2、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吸毒的人,患艾滋病的很多。说明艾滋 病病毒很容易由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 A、空气 B、 水 C、血液 D、接触 3、处理患猪瘟、鸡瘟病死的猪、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C) A、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留作食用 B、腌制成腌肉、腌鸡出卖给他人食用 C、将死猪、死鸡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 D、剁成碎末作为饲料让家禽、家畜食用 4、病毒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增殖对寄主的影响是( B) A、正常 B、受害 C、受益 D、受害又受益
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多数 病毒在10--300纳米之间(百万 分之一毫米),三万个拼接 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所 以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 能看见。
总结:病毒的特性
结构 特殊 病毒身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核酸物 质组成的核心和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寄生在其它生物活的 细胞里才能体现生命活动。 病毒的寄主高度专一,一般来说病毒只能寄生 在特定的一种寄主身上,而对其他生物则完全 无害,如烟草花叶病毒仅仅危害烟草。
疯牛病
焚烧病牛尸体
口蹄疫
3.对人类的影响
艾滋病
脊髓灰质炎
天花
SARS (非典)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 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 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 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5 病毒 课件 (共22张PPT)
病毒的发现(P89)
发现: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烟草正常叶 烟草花叶病病叶
病毒的个体大小和观察工具(P90)
个体大小: 十分微小
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1纳米=一百 万分之一毫米)来衡量。
1亿个病毒 ≈
20世纪三十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观察
物体的放大倍数提高到了几十万倍。
3.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由于绿脓杆
菌对许多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感染不
容易控制,患者常常继发败血病。
绿脓杆菌属于哪一类生物( A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霉菌
4.用什么办法治疗化脓性感染效果好,为什么?
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效果好。因为绿脓杆菌噬菌体可以消灭
要 有 :组 织 学 生参观 、考察 改革开 放成果 ,组织 社会调 查,开展 城 乡 小 伙 伴 “ 手拉手 ”活动 等。通 过学雷 锋活动 ,为老弱 病残者 、为
军 烈 属 做 好 事,义务 劳动,绿 化美化 社会环 境,打 扫清洁 交通隔 离 设 施 ,开 展 科 技服务 ,义务为 工农业 生产和 经济建 设服务 等形式 开 展 大 量 的 社 会公益 活动,既 激发了 学生的 服务意 识,又锻 炼了他 们 的 实 践 能 力 。我校 为体现 实践活 动的普 及性和 全面性 ,积极利 用社 区 教 育 资 源 ,引导学 生走出 校园,走 向社会 ,把入 手点放 在建立 多 种 多 样 的 实 践教育 基地上 ,认真组 织好寒 假学生 的教育 活动。 学校
电镜下的病毒(P90)
烟草花叶病毒
腺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放大300 000倍)(放大500 000倍)(放大450 000倍)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病毒”必背知识点一、病毒的发现与特点发现过程:病毒是由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的,他观察到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并命名为“病毒”。
大小与观察工具:病毒非常微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其大小通常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因此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病毒的形态多样,有杆状、球状、蝌蚪状等。
二、病毒的结构基本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
这种结构被称为病毒的核衣壳。
三、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性: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它们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繁殖。
四、病毒的繁殖繁殖方式: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寄主细胞内,病毒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指导合成新的病毒颗粒。
这些新合成的病毒颗粒随后被释放到细胞外,继续感染其他活细胞。
离开活细胞后的状态:当病毒离开活细胞后,它们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不再表现出生命特征。
但一旦重新进入活细胞,病毒的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五、病毒的种类根据寄生对象分类:1.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的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2.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等。
3. 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
它们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病毒能引发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疾病,如艾滋病、禽流感、烟草花叶病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2.有益方面:科学家可以利用病毒的特性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噬菌体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
病毒还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用于遗传物质的转移和表达。
在医药领域,科学家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制成疫苗,预防某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牛痘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都是基于病毒的疫苗。
七、总结病毒作为生物圈中的一种特殊生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5《病毒》说课稿
《病毒》说课稿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病毒。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 《病毒》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五章的内容,这一章的内容是对前面四章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是对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特征》的呼应,同时也为学生对生命诞生的认识和理解埋下伏笔。
本节内容所学习的病毒是学生学习生物体的最特殊的一种形式且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其次,教学目标分析。
主要有三部分:第一,知识目标:说出病毒结构和细胞结构的差异;能识别病毒种类;知道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讲述病毒的发现历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病毒的信息,培养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病毒可以造福人类、保护环境;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接着,教学的重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病毒的发现、种类、结构与生活,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四个方面。
其中,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并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由于学生对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了解还只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并不能从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因此,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特点成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第四,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不能说出原因,容易混淆病毒和细菌,但对本节课涉及的有关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却知之甚少。
第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但宗旨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任务驱动等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法和提问方式相结合,讲授方法与启发式谈话法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微观世界和人类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的结晶体 ---类似休眠体的结构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引发人类各种疾病。如流行 性感冒、肝炎、手足口、艾滋病等。
SARS病毒
非典在30个国家和地区
造成8000多病例和900多人死亡。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
2. 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禽
扑杀患禽流感的病鸡
1.利用病毒预防接种制成疫苗等。
2.科学家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 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达到转基因 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练习:
1、病毒的生活环境必须是( A.水中 B.空气中 C.活细胞内 ) D.土壤中 )
2、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叫(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病原体
第五章 病毒
时事导入
埃博拉病毒
由来:“埃博拉”是民主刚果背部的 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 毒光顾了这里,疯狂地虐杀河流沿岸5个 村庄的百姓,致数百人生灵涂炭,有的家 庭甚至无一幸免,病毒一次得名。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发现
• 十九世纪末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
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比细菌还小的 病原体--“滤过性病毒”。 • 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研究动物的口 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滤过性病毒” 引起的。 • 20世纪初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 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 结论: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生物。
病毒的种类
• 1.比大小:病毒比细菌小的多
它们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 纳米(百万之一毫米)来表示它 们的大小。只有用电子显微镜下 才能看到它们。
病毒的
2、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 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D.噬菌体
3、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和寄 生虫等,下列各种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 )
A.扁桃体炎
C.狂犬病
B.足癣
D.血吸虫病
课
本
练
习
P92 1、(√)(√) (×)
P92 2、比细菌小得多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电子显微镜 寄生 自我复制
P92 3、 H7N9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
(噬菌体)
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 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Print Slide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比较看看:
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
1. 病毒的生活方式?
2.病毒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病毒的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靠 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 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这就是它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