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首《关雎》《蒹葭》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这些诗词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相关诗词流派的基本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特色。(重点)

3.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感悟诗词的感情,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蒹葭》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刚才我们听到的那首动人的歌曲就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的,《蒹葭》被誉为《诗经》中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打动了千百年无数的读者。秋水蒹葭,千古绝唱,一直吟唱至今。今天,我们就共同来领略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字音词解

作品简介

《诗经》既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其作品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谣的官员,他们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风”诗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士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汇。

背景追溯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交流点拨】《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挑。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的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二)深层理解

思读诗歌,理解文意。

《关雎》

这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交流点拨】描写一个男子追求一位美丽的女子,但又追求不得,身陷相思之苦,难以自拔。

男主人公的思想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渴望追求一~^忧思烦恼一~^梦中幻想

(三)走进语言

鉴赏《蒹葭》,亮点寻踪。

【交流点拨】音韵美:本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字,造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美,极具感染力。

朦胧美:作者对伊人的塑造运用了写意的手法,她的面目是模糊的,给人以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而烟雾苍茫的背景,更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意境美:芦白露清,秋水茫茫,烟雾迷蒙,而“伊人”一水盈盈相隔,可望不可即。时隐时现,时有时无,使追求者欲罢不能,欲找无方,营造成凄婉、迷蒙的意境。

(四)走进写法

比较《关雎》《蒹葭》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的异同点。

【交流点拨】相同点:《关雎》《蒹葭》都有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不同点:《关雎》重在“叙事”,它描写的是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便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的过程。而《蒹葭》主要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伊人”的形象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蒹葭”“水”和所要描绘的对象“伊人”形成一个迷茫、朦胧的艺术世界,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一、新课导入

李白曾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那么,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让李白也自愧不如的《黄鹤楼》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作者名片

崔颢(hào)(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

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游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诗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籍太原,后迁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县),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诗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诗运动的代表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背景追溯

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正值仕途失意、漂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

《钱塘湖春行》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学习《黄鹤楼》。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交流点拨】教师先让学生试读,自己范读,明确应该读出“寂寞、惆怅”之感。

(2)解读诗句,理解诗意。

【交流点拨】首联:用典引出黄鹤楼。

颔联:感慨仙人已去。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

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明确:《黄鹤楼》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学习《钱塘湖春行》。

(1)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交流点拨】教师先让学生试读,自己范读,明确应该读出喜悦之情。

(2)《钱塘湖春行》写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