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通信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网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网中常见设备的功能和应用。
3. 学习通信网实验平台的操作方法。
4. 分析通信网中数据传输的过程,提高网络性能。
二、实验设备1. 通信网实验平台2. 交换机3. 路由器4. 光纤跳线5. 网络分析仪三、实验内容1. 通信网基本组成- 观察实验平台,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 分析通信网中各个部分的作用,如交换机、路由器、光纤等。
2. 交换机操作- 学习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如VLAN配置、端口镜像等。
- 通过实验,掌握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现网络中的设备互联。
3. 路由器操作-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 通过实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4. 光纤跳线操作- 学习光纤跳线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
- 通过实验,掌握光纤跳线的操作,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
5. 网络分析仪使用- 学习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如带宽测试、网络性能分析等。
- 通过实验,掌握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对通信网进行性能测试。
6. 数据传输过程分析- 观察通信网中数据传输的过程,分析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 学习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传输速率、延迟、丢包率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 根据实验要求,连接交换机、路由器、光纤等设备,搭建通信网实验平台。
2. 配置交换机- 配置VLAN,实现网络中的设备分组。
- 配置端口镜像,观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情况。
3. 配置路由器- 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 配置动态路由,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4. 光纤跳线连接- 连接光纤跳线,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
5. 网络分析仪测试- 使用网络分析仪测试通信网的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
6. 数据传输过程分析- 观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分析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和关键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换机配置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配置VLAN,成功实现了网络中的设备分组。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3.了解常用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二、实验器材1.一台个人电脑;2.路由器;3.交换机;4.网线。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实验在实验室里,搭建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将一台个人电脑连接到路由器上,并连接到互联网。
再连接一个交换机,将多台电脑连接到该交换机上。
通过该拓扑结构,实现多台电脑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与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2.数据通信实验在搭建好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下,通过两台电脑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实验。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连通性,并观察网络延迟和丢包情况。
3.网络协议实验通过 Wireshark 软件,抓包分析网络数据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协议。
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如 TCP/IP、HTTP、FTP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1.搭建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验要求,将个人电脑连接到路由器上,并通过交换机将多台电脑连接到该交换机上。
2.进行数据通信实验在两台电脑上分别打开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进行相互通信测试。
观察通信情况,记录网络延迟和丢包情况。
3.进行网络协议实验在两台电脑上安装 Wireshark 软件,并打开抓包分析功能。
进行数据通信测试,并观察抓包结果。
分析抓包结果,了解所使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工作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成功,多台电脑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并与互联网连接良好。
2.数据通信实验结果良好,延迟较低,丢包率较低。
3. 使用 Wireshark 软件抓包分析结果显示,数据通信过程中使用了TCP/IP、HTTP等协议,并且这些协议都能够正常工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掌握了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了解了常用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通过实验,我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了数据通信实验和网络协议实验。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专业:信息安全学号:100410428姓名:谢宇奇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1-1图1-2图1-3 -t 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图1-4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图1-5 指定count=6次图1-6 -l 3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图1-7 Tracert命令的使用图1-8 Netstat命令图1-9 -s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
图1-10 -e 显示以太网统计。
此选项可以与 -s 选项结合使用。
图1-11 -r显示路由表。
图1-12 -e 显示以太网统计。
此选项可以与 -s 选项结合使用。
图1-13 -n 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号。
图1-14 -t 显示当前连接卸载状态。
图1-15 -o显示拥有的与每个连接关联的进程 ID。
图1-16 -p proto 显示 proto 指定的协议的连接;proto 可以是下列任何一个: TCP、UDP、TCPv6 或 UDPv6。
图1-17 all 显示现时所有网络连接的设置图1-18释放某一个网络上的IP位置图1-19 renew 更新某一个网络上的IP位置图1-20 flushdns 把DNS解析器的暂存内容全数删除图1-21 -a[ InetAddr] [ -N IfaceAddr] 显示所有接口的当前 ARP 缓存表。
图1-22 使用arp -s IP MAC 命令来绑定物理地址图1-23 arp指令的帮助图1-24 route –n查看路由信息图1-25 查看本机路由表信息图1-26 route 添加路由表图1-27 删除路由表图1-28 打印Windows 路由表图2-1 到根名称服务器上查找能解析.com的顶级域的域名实验结果图2-2 到顶级域名称服务器上查找能解析的顶级域的子域域名图2-3 到顶级域名称服务器查找能解析权威名称服务器的域名图2-4 到权威名称服务器上查找的A类型(对应的IP)图2-5 验证的IP映射图2-6利用TELNET进行SMTP的邮件发送。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三:数据包结构分析常用的抓包工具1.SpyNetSniffer:SpyNetSniffer是个极好的网络监听工具,包含telnet,POP,ICQ,HTTP,login等等。
如果有人攻击你的系统,SpyNetSniffer可以攫取证据。
2.Ethereal:Ethereal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调试和数据包嗅探软件。
Ethereal基本类似于tcpdump,但Ethereal还具有设计完美的GUI和众多分类信息及过滤选项。
用户通过Ethereal,同时将网卡插入混合模式,可以查看到网络中发送的所有通信流量,并根据流量进行测试从而发现网络问题并排除网络故障。
3.PRTG:PRTG全称为PaesslerRouterTrafficGrapher,他是另外一款功能强大的免费且可以通过路由器等设备上的SNMP协议取得流量资讯并产生图形报表的软件,他可以产生企业内部网络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员工计算机等多种设备的网络流量图形化报表,并能够对这些报表进行统计和绘制。
4.科来网络分析系统:科来网络分析系统是一个集数据包采集、解码、协议分析、统计、图表、报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网络分析平台。
能通过应用分析方案实现精准分析,能更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网络中发现的问题,实现精确定位和高效分析。
本次实验就是用的机房的该系统。
3.2目标地址:3.3源地址3.4封装协议类型0800表示封装的是IP协议的数据包。
4.IP协议4.1格式:4.2版本和头部长度4.3服务00:未使用4.4总长度017E:首部和数据的长度:382*1=382字节4.5标识数据分片和重组时使用4.6标志前三bit:010(MF=0,DF=1,表示是最后一个数据片,传输过程中不能分片)4.7片偏移和标志位共用16bit,占13位,不能分片,无意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 5月 2日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名称: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签名:一.实验目的分析Ethernet V2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和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二.实验内容1.在PC机上运行WireShark截获报文,在显示过滤器中输入ip.addr==(本机IP地址)。
2.使用cmd打开命令窗口,执行“ping 旁边机器的IP地址”。
3.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1)列出截获报文的协议种类,各属于哪种网络?(2)找到发送消息的报文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
三.实验过程局域网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和树形网,相应代表性的网络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形网、令牌总线网等。
局域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快速以太网(100Mb/s)、吉比特以太网(1Gb/s)和10吉比特以太网(10Gb/s)的飞速发展,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接入方法的以太网已经在局域网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以太网几乎成为局域网的同义词。
因此,本章的局域网实验以以太网为主。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802.3标准。
1.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DIX Ethernet V2标准是指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
它是目前最常用的MAC帧格式,它比较简单,由5个字段组成。
第一、二字段分别是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长度都是6字节;第三字段是类型字段,长度是2字节,标志上一层使用的协议类型;第四字段是数据字段,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第五字段是帧检验序列FCS,长度是4字节。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是每个计算机相关课程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来阐述关于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重要性。
案例一:网络通信实验报告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通信实验的任务。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并结合实验数据和截图来展示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可以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报告撰写和演示技能的培养。
案例二:数据库实验报告数据库是计算机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习数据库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数据库实验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新建、查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记录,同时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步骤,同时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巩固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提高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案例三: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操作系统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操作系统实验来了解操作系统的各种基本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编写和调试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和算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流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对操作系统的掌握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学习、写作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交流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提高学习和交流能力外,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撰写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姓名:提交日期:2017-10-17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验编号】 1【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内容】熟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语法功能;掌握常用的网络故障分析及排除的方法;4?掌握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实验一认识并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一、实验目的认识PC硬件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二、实验内容1、对PC机的认识。
本实验用机处理器主频 2.93GHz,内存2G,硬盘200G。
2、认识网卡,了解网卡的基本构造,网卡与网线的连接,网卡的参数设置,各种网卡的数据传输率。
3、认识网线(主要是双绞线)。
双绞线是将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而形成的一种传输介质,是目前局域网最常用的一种布线材料。
4、认识HUB。
集线器(HUB)应用很广泛,它不仅使用于局域网、企业网、校园网,还可以使用于广域网。
5、认识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局域网中的一种重要设备。
它可将用户收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6、路由器的认识。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多端口的网络设备,它能够连接多个不同网络或网段,并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三、熟悉常用网络命令1、Ping.exe,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 CP/IP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2、Netstat.exe,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的TCP/IP网络连接。
3、Telnet.exe远程登陆。
4、Tracert.exe,包含不同生存时间(TTL)值的In 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
5、Winipcfg.exe,win98操作系统用,显示用户所在主机内部的IP协议的配置信息。
6、Arp.exe,显示和修改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以太网帧格式分析)(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1401班学号2014姓名实验时间:2016.4.8一、实验名称:Arp协议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分析ARP协议的格式,理解ARP协议的解析过程。
三、实验环境:实验室局域网中任意两台主机PC1,PC2。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步骤1:查看实验室PC1和PC2的IP地址,并记录,假设PC1的IP地址为172.16.1.101/24,PC2的IP地址为172.16.1.102/24。
步骤2:在PC1、PC2 两台计算机上执行如下命令,清除ARP缓存。
ARP –d步骤3:在PC1、PC2 两台计算机上执行如下命令,查看高速缓存中的ARP地址映射表的内容。
ARP –a步骤4:在PC1和PC2上运行Wireshark捕获数据包,为了捕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数据包,Wireshark的Capture Filter设置为默认方式;步骤5:在主机PC1上执行Ping 命令向PC2发送数据包;步骤6:执行完毕,保存截获的报文并命名为arp1-学号-姓名;步骤7:在PC1、PC2 两台计算机上再次执行ARP –a 命令,查看高速缓存中的ARP 地址映射表的内容:1)这次看到的内容和步骤3的内容相同吗?结合两次看到的结果,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
解:看到的内容不相同2)把这次看到到的高速缓存中的ARP地址映射表写出来。
3)步骤8:重复步骤:4—5,将此结果保存为arp2-学号-姓名;步骤9:打开arp1-学号-姓名,完成以下各题:1)在捕获的数据包中有几个ARP 数据包?在以太帧中,ARP协议类型的代码值是什么?解:有4个数据包,ARP协议类型的代码值是1.2)打开arp2-学号-姓名,比较两次截获的报文有何区别?分析其原因。
没有pc1的请求包和应答包3)分析arp1-学号-姓名中ARP报文的结构,完成表1.3。
网络双机互联实验报告
网络双机互联实验报告1. 引言网络双机互联实验是一种模拟了网络环境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过程的实验。
通过此实验可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知识,包括IP地址设置、子网划分、路由配置等内容。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所用工具以及实验步骤和结果。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网络环境,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通信。
具体目标如下:1. 学习和理解IP地址的设置方法和规则;2. 理解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3. 掌握路由器的配置和使用;4. 能够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通信。
3. 实验工具本实验使用了以下工具:1.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2. 操作系统:Ubuntu 20.04;3. 计算机网络模拟软件:GNS3。
4. 实验步骤4.1 网络拓扑设置1. 在VMware Workstation中创建两个虚拟机,分别命名为A和B,并分别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虚拟机A: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虚拟机B:IP地址为192.168.1.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2. 在GNS3中创建两个路由器,分别命名为R1和R2,并配置两个路由器的接口和IP地址。
- R1的接口Fa0/0:IP地址为192.168.1.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R2的接口Fa0/0:IP地址为192.168.2.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3. 设置两台虚拟机和两台路由器的连接方式。
将虚拟机A连至R1的Fa0/0接口,虚拟机B连至R2的Fa0/0接口。
4.2 路由器配置1. 打开GNS3中的R1路由器的终端窗口,并进入特权模式。
R1> enable2.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并配置R1的路由信息。
R1configure terminalR1(config)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这里的路由信息表示将目的网段192.168.2.0/24通过下一跳地址192.168.1.2发送出去。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协议和技术的理解,以及掌握相关实验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配置与通信实验。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在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创建两个虚拟机实例。
2. 对虚拟机进行网络配置,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3.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个虚拟机之间的连通性。
4. 使用telnet命令进行远程登录测试。
5. 进行文件传输测试,验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第1页/共4页三、实验步骤1. 安装虚拟机软件首先,在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
可以选择较为常用的 VMware Workstation 或者 VirtualBox。
安装完成后,双击软件图标,打开虚拟机控制面板。
2. 创建虚拟机实例在虚拟机控制面板中,点击“新建虚拟机”,进入虚拟机配置向导。
根据需要指定虚拟机的名称、存储路径和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完成虚拟机创建后,重复该步骤创建第二个虚拟机实例。
3. 网络配置进入虚拟机控制面板,选择虚拟机实例,在菜单栏选择“编辑虚拟机设置”,进入虚拟机设置页面。
选择“网络适配器”,在右侧选择“桥接模式”,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在两个虚拟机实例上都进行相同的网络配置,并确保虚拟机能够连通网络并能够获取到 IP 地址。
4. 测试连通性打开命令行界面,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个虚拟机之间的连通性。
在命令行中输入“ping [虚拟机 IP 地址]”,若出现类似于“64 字节的数据包, 来自192.168.1.100: 字节=64 时间<1ms TTL=128”的信息,说明虚拟机之间可以正常通信。
5. 远程登录测试在命令行界面中使用telnet命令进行远程登录测试。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传输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年月日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名称:传输层协议分析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2212893107指导教师评定:签名:一.实验目的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的编号与确认的过程;学习TFTP工具3CDaemon软件的使用,分析UDP协议报文格式。
二.实验内容1.TCP协议基本分析2. UDP协议分析三.实验过程1.TCP协议基本分析1.TCP的报文格式,2. TCP连接的建立,3. TCP数据的传送4. TCP连接的释放步骤1 相邻两台机器分别为PCA和PCB。
在PCB上下载并安装Telnetd,然后建立用于登录的用户和密码。
步骤2在PCA上运行WireShark进行报文截获,同时设置相应的显示过滤规则。
步骤3PCA上打开Windows命令窗口,执行telnet到PCB,然后执行“exit”退出,从而完成一次TCP协议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步骤4分析截获报文中数据发送部分的第一条TCP报文及其确认报文。
步骤5步骤6TCP连接建立时,其报文首部与其他TCP报文不同,有一个option字段,它的作用是什么,值给多少?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么样得出的。
步骤7分析TCP连接的释放过程中,选择TCP连续撤消的四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下表:步骤8分析TCP数据传送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下表:请写出TCP 数据部分长度的计算公式。
数据传送阶段第一个报文的序号字段值是否等于连接建立时第三个报文的序号? 2. UDP 协议分析步骤1相邻两台机器分别为PCA 和PCB 。
步骤2 根据3CDeamon 软件的配置,在PCA 上配置TFTP server 功能,在PCB 上配置TFTP client 功能。
选择TFTP client 要从TFTP server 下载的文件名。
步骤3 运行PCA 、PCB 上的Wireshark ,开始报文截获。
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
2.对网络层协议IP进行捕包分析1.打开Ethereal,开始包捕获,然后在Ethereal包捕获的选择屏幕上点击OK;2.开启pingplotter,然后在“Address to Trace”窗口输入目的地目标的名字:在“#of times to Trace”区域输入3。
然后选择Edit->Options->Packet,确认在packet size字段的值为56,点OK。
然后按下Trace按钮。
3.接下来,发送一组具有较长长度的数据包,通过Edit->Options->Packet在包大小区域输入值为2000,点OK。
接着按下Resume按钮;4.再发送一组具有更长长度的数据包,通过Edit->Options->Packet在包大小区域输入值为3500,点OK。
接着按下Resume按钮;5.然后我们停止Ethereal tracing;实验结果截图以及问题回答见下面。
相关网络包不会分析,通过上网查询解决。
实验当中问题及解决方法成绩(教师打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一、TCP实验三次握手包第一次握手截图第二次握手截图第三次握手截图问题解答:1.客户端IP地址是172.29.137.17 客户端的端口号是509332.服务器IP地址是128.119.245.12 服务器的端口号是803.序号是0 。
flag 中的syn标志位是1,表明这是个syn报文段。
4.序号是0 Acknowledgment字段的值是1.他等于SYN报文段中的seq+1,标示为Flags:0x0125.序号是138768二、IP实验相关问题12.本机IP地址172.29.137.1713.ICMP(1)14.IP头部字节是20b ,总长度是56b,故有效荷载数量是36b15.没有被分割。
因为flags和offset 都为0IP协议数据16.能。
17.保持不变:版本号,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标志,偏移,上层协议,目的和源IP地址必须保持不变:版本号,源和目的IP地址必须改变:标识,首部检验和18.0x1187(4487)。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使用这些命令能检测常见网络故障2. 理解各命令的含义,并能解释其显示内容的意义二、实验内容1. 运行 Windows 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netstat、nbtstat、arp、route、 net、tracert2. 利用子网掩码、实现子网的划分3. 了解 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三、实验原理、方法、手段该实验通过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来了解网络的状况、性能,并对一些网络协议能更好的理解。
下面介绍一下实验中用到的网络命令:1. ipconfig 命令该命令显示IP 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命令可以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名、DNS 服务器、节点类型等相关信息。
2. ping 命令该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状况。
3. netstat 命令该命令用于检验网络连接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nbtstat 命令该命令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的统计数据,显示协议统计情况以及当前TCP/IP 的连接所使用NETBIOS 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名字列表。
5. arp 命令使用ARP 命令,你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 地址对,使用这种方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减少网络上的信息量。
6. route 命令ROUTE 命令用于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7. net 命令net 命令是WIN 系列里面最有用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命令。
8. tracert 命令Tracert 使用很简单,只需要在tracert 后面跟一个IP 地址或URL,tracert 会在进行相应的域名转换的。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实验仪器:电脑,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线等。
实验过程:1. 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使用交换机和网络线将几台电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星状拓扑结构。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和连接无误。
2. 实验二:IP地址配置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基本寻址方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给每台电脑分配一个IP地址,并进行子网划分。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使用私有IP地址,如192.168.1.1、192.168.1.2等,并通过子网掩码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子网。
3. 实验三:路由器配置和静态路由设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路由器来连接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网。
首先,需要将路由器与交换机相连,并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
接下来,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用于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4. 实验四: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据包流动的技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ACL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访问控制。
通过配置ACL 的规则,可以限制某些子网对其他子网的访问权限,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5. 实验五: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物理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设备组织在一起的技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VLAN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配置交换机的VLAN信息,并将不同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独立操作。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操作,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
每台电脑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并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通过配置ACL和VLAN,还实现了对不同子网的访问控制和隔离。
整个实验过程顺利进行,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并掌握了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计算机通信网 》实验1、2
接收方被淹没
接收方的接收缓冲区大小有限
大概相当于2个接收窗口大小 如果接收方点击“提取数据”按钮的速率较慢
(即模拟接收机处理速度较慢),发送方多次 发送很容易造成接收方缓冲溢出 实验软件不提示缓冲区溢出
实验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流量控制手段或协议 进行流量控制,防止接收方被淹没
18
4.6 实验日志
核心思想
为避免发送方重传时,重复传输那些正确接收 的帧,让发送方只重传错误的帧。
0
1
2
3
4
5
问题:发方的缓冲
6 7
区要多大才够?
8
才能回头找到?
9 10
6
11
12
27
RR(1) RR(2) RR(3) RR(4) RR(5) RR(6)
REJ(6) REJ(6) REJ(6) REJ(6) RR(11) RR(12) RR(13)
小组讨论制定一个成帧方式,以便接收方正 确解码
7
4. 通信模拟软件的使用
建立连接 发送数据
编码 成帧
接收数据
帧同步、识别 解码
实验日志
8
4.1 建立连接:通过组名建 立
通过在实验软件中设置相同的组名,同一小 组的两台计算机之间方能建立通信关系
9
组名冲突
实验软件模拟的是点到点信道,如果多个小 组取相同名字,则它们都无法建立通信关系
这是软件模拟真实信道状态的结果 实验者必须考虑如何成帧,以正确提取数据
15
2006 SPLENG
信道误码
实验软件模拟信道误码是通过在发送时加错 误位和接收时加错误位来得到,虽然真实的 信道误码不主要由接收机或发送机产生,但 软件模拟后的结果与真实信道相同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4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灵魂在于距离向量算法,实现简单,开销小。
适用于小型网络,而在于较大网络中,由于其“好消息传播的快,坏消息传播的慢”的特性并不适合。定时要交换路由器的路由表。
OSPF: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灵魂在于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能够使用于较大的网络,因为它将网络分成若干个区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泛洪法来向全网更新链路状态。只有当解决的?(10分)
得分:
问题1:Netsim的版权以及无法使用。
最终选用了Cisco Packet Tracer来做这次的模拟实验。
问题2:静态路由实验中,PC ping不通其他网络上的路由器。
一个个ping过去发现是PC的默认网关没有设置。设置之后正常。
问题3:OSPF动态路由实验右半部分始终有问题。
RIP:
拓扑结构:
Router0路由表:
Router2路由表:
Router1路由表:
PC0 ping PC2
OSPF:
拓扑结构:
Router 5路由表:
Router 6路由表:Router6 ping Router3
Router 3路由表:Router3 ping Router6
Router 2路由表:
动态路由在较大范围内配置时很有用,在网络规模小的时候,配置起来很麻烦,但是随着网络的成长,动态路由在网络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局部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减轻了我们的劳动量,更人性化。
动态路由因为类型不同使用的网络类型也不同,各有其优势,在选择使用哪种协议之前需要斟酌。
思考题:(10分)
思考题1:(4分)
得分:
最终发现是输入错误,修改了一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之后一切正常。
本次实验的体会(结论)(10分)
哈工大威海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10)退出Ethereal。
1、掌握PING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参数的使用),对网络常见故障利用命令进行分析判断:2、用Tracert命令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节点的时间,分析网络延时产生的原因。
3、利用Netstat命令了解网络的整体使用情况。
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例如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网络接口信息,统计目前总共有哪些网络连接正在运行。
4、利用IPCONFIG命令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系统(DNS)设置。
使用不带参数的IPCONFIG显示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5、利用ARP确定对应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
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DNS层次查询、SMTP协议分析1、熟练掌握nslookup命令,并对nslookup命令的参数进行熟练掌握。
13个根名称服务器: 198.41.0.4 美国 192.228.79.201 美国(另支持IPv6) 192.33.4.12 法国 128.8.10.90 美国 192.203.230.10 美国 192.5.5.241 美国(另支持IPv6) 192.112.36.4 美国 128.63.2.53 美国(另支持IPv6) 192.36.148.17 瑞典 192.58.128.30 美国 193.0.14.129 英国(另支持IPv6)L. 198.32.64.12 美国 202.12.27.33 日本(另支持IPv6)2、利用TELNET进行SMTP的邮件发送。
3、熟练掌握抓包软件ethere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实验报告041220111 戴妍实验一隐终端与暴露终端问题分析一、实验设定:基本参数配置: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
节点[1]、[2]距离为200m,节点[3]、[4]距离为200m,节点[2]、[3]距离为370m。
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
[1]给[2]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
二、实验结果:Node: 1, Layer:AppCbrClient,(0)Server address:2Node:1,Layer: AppCbrClient,(0)Firstpacket sent a t[s]:0、000000000Node: 1,Layer:AppCbrClient,(0)Lastpacket sent at [s]:99、99000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0) Session status:Not closedNode:1, Layer: AppCbrClient,(0)Totalnumber of bytess ent: 5120000Node: 1,Layer:AppCbrClient,(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 nt: 10000Node:1, Layer: AppCbrClient,(0) Throughput (bits per second):409600Node:2, Layer:AppCbrServer, (0)Clientaddress: 1Node: 2, Layer:AppCbrServer,(0) Firstpacket received at [s]:0、007438001Node:2, Layer:AppCbrServer,(0)Last packetreceiveda t[s]:99、999922073Node:2,Layer:AppCbrServer,(0)Averageend—to-end delay[s]:0、739902205Node:2,Layer:AppCbrServer, (0)Session status:Notclose dNode:2, Layer:AppCbrServer,(0)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 eived: 4975616Node:2, Layer:AppCbrServer,(0)Total numberof packetsreceived: 9718Node:2,Layer: AppCbrServer,(0) Throughput(bits per sec ond):398078Node:3,Layer:AppCbrClient, (0) Serveraddress:4Node:3, Layer: AppCbrClient,(0) First packet sentat [s]:0、000000000Node:3,Layer:AppCbrClient,(0) Last packet sentat [s]:99、990000000Node:3,Layer: AppCbrClient, (0) Session status:Not closedNode:3,Layer: AppCbrClient,(0)Total numberofbyt es sent:5120000Node: 3,Layer:AppCbrClient, (0) Totalnumber of packets sent:10000Node: 3,Layer:AppCbrClient,(0)Throughput(bit sper second):409600Node:4,Layer:AppCbrServer,(0) Client address:3Node:4,Layer:AppCbrServer,(0)First packetreceiveda t[s]: 0、003058001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0) Last packetreceived at [s]: 99、993058001Node:4,Layer:AppCbrServer, (0) Averageend-to-end delay[s]:0、003119031Node:4,Layer:AppCbrServer, (0) Sessionstatus:Not clos edNode:4, Layer:AppCbrServer,(0)Total number ofbyte sreceived: 5120000Node:4,Layer:AppCbrServer, (0)Total number ofpackets received:10000Node:4,Layer: AppCbrServer,(0)Throughput (bitspersecond): 409612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瞧出,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
由于节点[3]就是节点[1]得一个隐终端,节点[1]无法通过物理载波检测侦听到节点[3]得发送,且节点[3]在节点[2]得传输范围外,节点[3]无法通过虚拟载波检测延迟发送,所以在节点[1]传输数据得过程中,节点[3]完成退避发送时将引起冲突。
三、课后思考1、RTS/CTS能完全解决隐终端问题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能。
对于隐发送终端问题,[2]与[3]使用控制报文进行握手(RTS—CTS),听到回应握手信号得[3]知道自己就是隐终端,便能延迟发送;对于隐接受终端问题,在多信道得情况下,[3]给[4]回送CTS告诉[4]它就是隐终端,现在不能发送报文,以避免[4]收不到[3]得应答而超时重发浪费带宽。
2、如何设计仿真场景来验证暴露终端问题?答:只需更改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2]给[1]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
观察在[2]给[1]发送数据得同时,[3]给[4] 发送数据会不会被影响。
3、如何设计协议使暴露终端场景下得流实现并发?答:至少要使用两个信道资源,在数据信道上进行RTS-CTS握手,在数据信道上发送数据报文。
在[2]给[1]发送数据报文时,[3]也想向[4]发送数据报文,通过控制信道向[4]发送RTS,[4]也从控制信道向[3]回送CTS,这样[3]就不会因为[2]得数据信号与[4]得回应信号产生碰撞而听不到[4]得回应了.这样就可以实现并发了。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DCF协议饱与吞吐量验证一、实验设定基本参数配置: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150x150节点数100。
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CBR,发包大小为512bytes,发包间隔为0、01S,分别测出5、10、15 、20 、25、30、35、40、45 、50 条流得吞吐量。
二、实验结果:5条:Node:1, Layer: AppCbrClient, (4)Serveraddress:55Node:1,Layer: AppCbrClient,(4)Firstpacket sentat [s]:0、000000000Node: 1,Layer:AppCbrClient, (4)Lastpacket sent at [s]:99、990000000Node:1,Layer: AppCbrClient, (4)Sessionstatus:Not closedNode:1,Layer:AppCbrClient,(4)Totalnumber of bytes sent:512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4)Totalnumber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4)Throughput (bits per second):409600Node:1,Layer:AppCbrClient, (3)Server address:54Node:1, Layer:AppCbrClient, (3)First packet sentat[s]:0、000000000Node:1,Layer: AppCbrClient,(3)Last packetsent at[s]: 99、99000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3)Session status:Not closedNode: 1, Layer:AppCbrClient,(3)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 t: 512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3)Totalnumber of pack etssent:10000Node:1, Layer:AppCbrClient,(3)Throughput(bitsper se cond):409600Node:1, Layer:AppCbrClient,(2)Server address:53Node:1,Layer:AppCbrClient,(2) Firstpacket sent at[s]: 0、000000000Node:1,Layer: AppCbrClient, (2)Lastpacketsent at[s]: 99、99000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 (2) Session status: Not closedNode:1, Layer:AppCbrClient,(2)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1, Layer:AppCbrClient,(2) Total number of packetssent:1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 (2) Throughput (bitsper second):409600Node:1,Layer: AppCbrClient, (1) Serveraddress: 52Node:1, Layer:AppCbrClient, (1)First packetsentat[s]: 0、00000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1) Last packetsentat[s]:99、990000000Node: 1,Layer: AppCbrClient,(1) Session status: Not closedNode:1,Layer:AppCbrClient,(1)Totalnumber of bytes sent:512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 (1) Total number ofpackets sent:10000Node:1,Layer: AppCbrClient, (1) Throughput (bits persecond):409600Node:1,Layer:AppCbrClient,(0) Server address: 51Node: 1, Layer:AppCbrClient, (0)Firstpacket sent at [s]: 0、00000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 (0) Last packet sent at[s]:99、99000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0) Sessionstatus: Not cl osedNode:1,Layer: AppCbrClient,(0) Total number of bytessent: 5120000Node:1,Layer:AppCbrClient,(0) Total numberof packets sent:10000Node:1, Layer:AppCbrClient,(0)Throughput (bits per seco nd):409600Node:51,Layer:AppCbrServer,(0) Client address:1Node: 51,Layer:AppCbrServer, (0)Firstpacket receivedat [s]:0、003056858Node:51,Layer: AppCbrServer,(0)Last packet received at [s]:99、995493030Node:51, Layer: AppCbrServer,(0)Average end-to-end delay [s]: 0、351972641Node: 51,Layer:AppCbrServer, (0)Session status:NotclosedNode:51,Layer:AppCbrServer,(0) Total number ofbytes received:5102592Node: 51,Layer:AppCbrServer,(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recei ved: 9966Node:51,Layer:AppCbrServer,(0)Throughput(bits per second): 408219Node: 52, Layer: AppCbrServer,(1)Client address: 1Node: 52, Layer:AppCbrServer,(1)First packetreceived at [s]:0、006449537Node:52,Layer:AppCbrServer,(1) Lastpacket received at [s]: 99、998965709Node: 52, Layer:AppCbrServer,(1)Averageend-to-end delay [s]:0、355584451Node: 52,Layer: AppCbrServer, (1) Sessionstatus:Not c losedNode: 52, Layer:AppCbrServer, (1)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5102592Node:52,Layer: AppCbrServer, (1)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9966Node: 52,Layer:AppCbrServer, (1)Throughput (bits per second): 408233Node: 53, Layer: AppCbrServer,(2) Client address:1Node: 53,Layer:AppCbrServer,(2)First packet receiveda t[s]: 0、010001809Node: 53,Layer:AppCbrServer,(2) Lastpacket received at[s]:99、992000125Node:53,Layer:AppCbrServer, (2) Averageend—to—end delay [s]:0、358534977Node:53, Layer: AppCbrServer,(2)Session status:Not closedNode: 53,Layer:AppCbrServer,(2)Totalnumberofbytes received:3926016Node: 53, Layer: AppCbrServer,(2) Total numberof packets received:7668Node:53,Layer:AppCbrServer,(2)Throughput (bits per sec ond):314112Node:54,Layer: AppCbrServer,(3)Client address: 1Node:54,Layer:AppCbrServer,(3)Firstpacket receivedat [s]:0、013774900Node: 54,Layer:AppCbrServer,(3) Last packetreceived at [s]: 0、773715844Node:54, Layer:AppCbrServer, (3) Average end—to—enddelay[s]: 0、184107930Node: 54, Layer:AppCbrServer, (3)Session status:NotclosedNode:54,Layer:AppCbrServer,(3)Total numberof bytes rec eived:22016Node:54,Layer:AppCbrServer, (3)Total number of packetsreceived:43Node:54,Layer: AppCbrServer,(3)Throughput (bits persecond):1761Node:55, Layer:AppCbrServer,(4)Client address: 1Node:55,Layer:AppCbrServer,(4) First packet received at [s]:0、017127686Node: 55,Layer:AppCbrServer,(4)Lastpacket received at [s]:0、777148630Node: 55,Layer:AppCbrServer, (4)Averageend—to—end delay [s]:0、187729553Node:55, Layer:AppCbrServer,(4)Session status:Not closedNode:55, Layer: AppCbrServer,(4)Total number of bytesre ceived: 22016Node:55,Layer: AppCbrServer,(4)Total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43Node:55,Layer:AppCbrServer,(4)Throughput(bitspersecond): 176110、15、20、25、30、35、40、45、50条省略各发送节点发包间隔较大,当网络中发送节点较少时,网络还未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