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储层特征与资源潜力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区域。
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在勘探开发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推动我国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一、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资源评价方面,我国页岩气的勘探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系统化的资源储量评价体系和技术标准,导致资源评价的不确定性较大。
而在勘探技术方面,我国页岩气勘探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多数勘探项目存在技术装备、人才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地区页岩气勘探工作滞后。
虽然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领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我国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和装备相对滞后,部分技术难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2. 资源勘探精度不高。
当前页岩气的资源评估中,尤其是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储层裂缝网络等方面的勘探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资源勘探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加强勘探技术研究。
3. 勘探投入不足。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工作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页岩气的勘探出现滞后局面,需要提高勘探投入,提升资源勘探的范围和精度。
4.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勘探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制度不完备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三、发展建议1. 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加强页岩气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页岩气开采和勘探的技术水平,推动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
2. 完善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
加强页岩气勘探工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引进,提高勘探设备和技术水平,降低勘探成本,提高资源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页岩气简介
页岩气简介一、什么是页岩气1.定义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页岩气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已是重要的替代能源。
2011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页岩气为我国第172个独立矿种,这意味着页岩气的勘查和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里有两个概念:页岩气——是地质学分类;非常规天然气——却是一个石油工程分类。
2.页岩气的产生与储存状态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层系(可包括煤层),在实践中当不强调地质术语的准确性时可统而简之地称为暗色页岩。
其中特别富含可生油有机质且后期尚未经历深埋条件下的高温压者,因其中有机质在人工加热分馏可产出各类油品(如汽、柴油等),特称油(母)页岩。
而大部分这类页岩在后期经历深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态和液态烃类。
其中气态的天然气液态的石油可从生烃层系中运移出去赋存于有孔隙的储层中。
他们在孔渗条件好的储层中高度富集便形成常规油气,因致密而孔隙度渗透性差,并使其油气难采出的就是非常规的致密(储层)油气。
己大量进入储层的油在近地表情况下受地下水氧化和生物降解就形成了非常规的重(稠)油和(沥青质)油砂、甚至更难利用的固体沥青矿。
而在生烃层中不可避免仍有大量气态和液态烃以吸附状态和游离状态而残留,留在煤层中的为煤层气、留在页岩(类)中者则为页岩油、气。
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以吸附和游离为主,也有少量溶解态(图1)。
裂缝和孔隙是页岩气主要的储集空间。
但页岩本身物性很差,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
因而局部的高孔渗区和裂缝发育区就有可能成为页岩气的“甜点”。
页岩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和次生孔隙两种类型。
通常原生孔隙比较常见,但大多由于压实作用而变得十分微小。
地层水和有机酸等与页岩中不稳定矿物反应形成的次生孔隙也对页岩气的赋存具有重要意义。
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是页岩裂缝的两种基本类型。
构造裂缝相对于成岩裂缝具有长度更长、开角更大等特点,因而是更有利的页岩气储集空间。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页岩气是一种新兴的天然气资源,是通过对页岩中的天然气进行开采和利用而获得的一种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的开发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和优化,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开采。
页岩气储层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对储层改造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1. 低孔隙度和低渗透性:页岩气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通常都处于0.1%~8%之间,渗透率也较低,通常在0.1md以下。
这意味着气体在储层中的运移难度较大,对储层改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粘土矿物质含量高:页岩储层中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质,这些粘土矿物质往往会堵塞孔隙和裂缝,影响气体的运移和储层改造。
3. 复杂的裂缝结构:页岩气储层中常常具有复杂的裂缝结构,这些裂缝可以是天然形成的,也可以是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的。
这种裂缝结构对储层改造和增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储层改造的影响1. 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由于页岩气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传统的天然气开采技术难以满足开采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对储层进行改造。
水力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促进天然气的释放和运移,提高储层的产能。
2. 人工裂缝的形成:在页岩气储层开采中,人工裂缝的形成对储层改造至关重要。
通过水力压裂、酸洗和其他改造技术,可以在储层中形成一系列的人工裂缝,促进天然气的释放和运移,提高产能。
3. 改善气体运移途径:页岩气储层中由于粘土矿物质的存在,孔隙和裂缝常常会被堵塞,影响气体的运移。
需要采用合适的改造技术,改善气体的运移途径,减少堵塞,提高气体的采收率。
4. 降低开采成本:页岩气储层的开采成本相对较高,储层改造可以有效地降低开采成本。
通过改善储层的物性参数、提高储层的产能,可以降低钻井次数、减少材料和人工成本,降低开采成本。
页岩气储层改造是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储层的改造和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储层的产能、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政策支持:政府对页岩气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推动页岩气储层开 发,降低成本
页岩气开采技术不断进步, 提高开采效率
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温度: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温度分布范围也较广,从低温到高温都有分布。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压力和温度是影响页岩气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系。
压力与温度的影响: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气量等参数, 从而影响页岩气的开采和利用。
有机碳含量: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一般在1%-5%之间 有机碳类型: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类型主要为腐泥型和腐殖型 腐泥型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如藻类、细菌等 腐殖型有机碳:主要来源于陆源有机质,如植物、动物等 影响因素:有机碳含量和类型受沉积环境、地层年代、有机质来源等
页岩的矿物组成: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组成 页岩的孔隙结构:具有微孔、中孔和大孔等多种孔隙类型 页岩的裂缝结构: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储存和运移 页岩的层理结构:层理清晰,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和开发
页岩的矿物组成:影响页岩的孔隙度和渗透 率
页岩的层理结构:影响页岩的储集空间和流 体流动
环境影响: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的环 保措施
社会效益:页岩气开采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资源潜力: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迎来大规模开发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一、勘探现状1.资源储量丰富: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达到了8863.8亿立方米,为世界最大。
但由于该资源分布较广,油气地质条件复杂,难以对其进行高效勘探。
2.石油公司参与积极: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型石油公司和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开始了页岩气的勘探,如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企业。
这些公司可以整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勘探,从而提高效率。
3.技术水平不足:由于我国在页岩气勘探方面起步较晚,技术方面与国外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二、发展建议1.提高投入:由于我国页岩气勘探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石油公司加大投入。
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页岩气勘探领域。
2.加强科研开发:政府和企业应投入更多经费和人力资源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提高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率。
同时,企业也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3.建立合理准入机制:政府应建立合理准入机制,规范页岩气勘探市场。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积极打击违法行为,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4.加强环境保护:页岩气的勘探需要大量的水、化学药剂等物质,对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
政府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始终遵守环保规定,减少环境影响。
总之,我国页岩气勘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推进。
只有在加强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页岩气勘探的规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储层,通过先进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开发出来的天然气,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控矿构造和含气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评价页岩气的开发潜力,需要对其选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储层特征是评价一块页岩气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分为物性、成分和孔隙结构三个方面。
物性指储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成分指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排泄类型等化学特性;孔隙结构指储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连通性等。
页岩气储层的物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和高岩石压缩系数等,需要通过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进行有效地刺激和提高产能。
在早期选区评价中,通过钻井获取的储层岩心、测井资料和岩相描述等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储层特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微地震监测和地下水力学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储层特征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
控矿构造是指影响页岩气储层形成、聚集和保存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
选区评价中要全面分析控矿构造的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对页岩气聚集和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开发策略和方案。
页岩气储层的聚集规律一般与构造沉降相对稳定、受构造变形较小、沉积相相对一致的地层区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对构造形态、沉积相和断裂发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最有利于开发的区域。
含气性是指含气岩石在压力释放时所释放的气体,也是评价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气性受储层岩石物性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含气压力、含气饱和度和气体组成等方面。
页岩气开发中,矿区内不同井的含气性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层与井段开展智能化优化生产。
综上所述,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立合适的开发方案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 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摘要:页岩气是以自生自储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油气资源中的新型矿种。
由于页岩气储层低孔低渗,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必须克服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难题。
本文分析中国页岩气基本特征、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面临的难题等, 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源岩油气页岩气是一种潜在资源量非常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含气面积广、资源量大、开采技术要求高、生产寿命长、稳产周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严峻的能源紧张形势使页岩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油气工业的发展主要历经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三个阶段。
油气藏分布方式分别有单体型、集群型、连续型三种类型。
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是第一次理论技术创新,以寻找油气圈闭为核心;从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向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转变是第二次理论技术创新或革命,以寻找有利油气储集体为核心,致密化“减孔成藏”机理新论点突破了常规储集层物性下限与传统圈闭找油的理念。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占有80%左右资源的非常规油气,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页岩油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有效开发, 在油气储产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
传统观点仅认识到页岩可生油、生气,未认识到页岩亦可储油、储气,更未认识到还能聚集工业性页岩油、页岩气。
近年来,典型页岩气的发展尤为迅速,地质认识不断进步,优选核心区方法、实验分析技术、测井评价技术、资源评价技术、页岩储集层水平井钻完井、同步多级并重复压裂等先进技术获得应用, 形成“人造气”是页岩气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页岩气突破的意义在于:突破资源禁区,增加资源类型与资源量。
2、挑战储集层极限,实现油气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水平井多级压裂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其他致密油气等非常规和常规油气储集层中更加经济有效,可大幅度提高油气采收率。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摘要】介绍了中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分析了中国页岩的地史和空间分布,对比了中国三大类富有机质页岩的特征及中国页岩气与北美的差异.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介于80.45×1012~144.50×1012m3,可采资源量介于11.50×1012~36.10×1012m3.在中国多旋回构造与多沉积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从中元古界串岭沟组到渐新统东营组的多套复杂的页岩沉积.其中,海相页岩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时期,主要分布在中下扬子区、四川盆地及周边为主的南方地区和塔里木盆地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资源潜力最大,成藏条件优越,层系上以筇竹寺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其相当层位为重点;海陆交互页岩主要发育于晚古生代,以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中西部沉积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和南方地区的二叠系,以太原组、山西组、龙潭组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次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则形成中、新生代,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等沉积盆地,以延长组、青山口组、沙河街组和三叠系-侏罗系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最差.【期刊名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8页(P17-24)【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勘探开发【作者】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3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工学院,云南昆明650033;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600;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0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页岩气储层是指由页岩岩性的地层中富集并产生的天然气储层,具有极高的含气量和丰富的资源潜力。
页岩气的储层主要特征包括储集岩性、孔隙结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方面,这些特征对页岩气的储层改造具有重要影响。
一、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1. 储集岩性页岩气储层的储集岩性主要以页岩岩性为主,其岩石矿物组成以粘土矿物和石英为主,伴生有少量的长石、碳酸盐矿物和有机质。
页岩具有较高的压实度和较低的渗透率,且存在着较弱的全岩渗透性。
由于页岩自身的致密性和低渗透性,导致储层的气质分布不均匀,形成了特殊的储气机理。
2. 孔隙结构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主要由微观孔隙和裂缝构成,微观孔隙是指孔径小于0.1微米的孔隙,由于页岩的高压实度和低孔隙度,微观孔隙的孔隙度很低,裂缝是指因构造作用和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大于0.1毫米的天然裂缝,对页岩气的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3. 渗透率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较低,一般在0.1md以下,主要受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同时页岩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微细孔隙和裂缝,这些微细孔隙和裂缝能够提高页岩气的渗透率。
二、对储层改造的影响2. 孔隙度改造由于页岩气储层的孔隙度较低,通常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孔隙度的改造,例如通过增加地层压力、提高地层温度、注入适当的酸性液体等方式,从而提高储层的孔隙度,增加气体的储集空间。
3. 裂缝改造页岩气储层中存在的裂缝对气体的固定和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裂缝的改造也是提高页岩气产能的关键。
通过注入适当的液体、施加水力压裂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改造页岩气储层中的裂缝,提高气体的产能。
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
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引言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资源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页岩气开发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包括资源潜力、开发进展、政策支持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1. 页岩气资源潜力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的页岩气资源总储量估计超过2000万亿立方米。
其中,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较为突出。
这为中国页岩气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 页岩气开发进展中国自2010年开始页岩气试采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开发进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一批试验性的页岩气开发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产能。
目前,中国的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100亿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
在页岩气开发技术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进行了自主开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企业相继实现了页岩气地面抽采技术、多级压裂技术等重要技术的突破。
这些技术突破为中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3.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页岩气的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页岩气探明储量和产量。
其次,政府加大在页岩气开发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此外,政府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页岩气开发。
4. 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页岩气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页岩气开发技术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环境保护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难题,页岩气开采可能对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
此外,页岩气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
当前,中国天然气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天然气价格调控比较复杂,这对页岩气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页岩气发展现状
中国页岩气发展现状
中国页岩气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
1. 储量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储量,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页岩气资源国家之一。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达到了36.1万亿立方米,超过了美国。
2. 技术挑战:页岩气开采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天然气开采技术而言更为复杂。
中国在技术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水平钻井、压裂等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需要持续的研发和技术进步。
3. 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中国页岩气产量逐年增长。
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页岩气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亿立方米,占到全国天然气产量的一定比例。
然而,与天然气总产量相比,页岩气的贡献仍然相对较小。
4. 资源利用率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也在积极提升页岩气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改进开采技术和生产工艺,可以更有效地开采和提取页岩气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政策支持力度增大:为促进页岩气开发,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包括给予经济补贴、提供税收优惠等。
这些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大对于页岩气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页岩气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
技术挑战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等问题。
在政策支持的推动下,中国页岩气产业有望继续向前发展,并对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我国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国家大力推动页岩气开发的背景下,页岩气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我国页岩气资源总储量约为3800万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资源约为1600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已建成一批页岩气示范区,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和地方政府的扶持,相关企业在示范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与此我国页岩气勘探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和创新,为页岩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
页岩气层常常具有深埋、连片、脆性较差等特点,勘探难度较大,需要运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方法。
勘探过程中存在着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等问题。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问题,容易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勘探和开发工作也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和民生。
我国页岩气资源的产业链还比较薄弱,供需体系尚不完善。
在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给勘探和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国页岩气勘探及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应加强页岩气勘探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加大对页岩气资源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力度,提升页岩气勘探技术水平,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
应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探环保与治理。
建立健全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环保制度,加强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保障勘探开发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
应加强社会稳定与民生保障。
在页岩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勘探开发行为,提高社会满意度和参与度。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邹才能;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管全中;张晨晨;王红岩【摘要】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积速率是海相富有机质页岩重要沉积模式,确定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期持续发育的大型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有利于黑色页岩发育,优质页岩厚20~80m、TOC值为2.0%~8.4%.对比分析焦石坝、长宁、威远3大页岩气田,指出规模储集层主要受富生物硅质与钙质页岩、适中热演化程度、高基质孔隙与丰富的裂缝控制.五峰组—龙马溪组总孔隙度为3.0%~8.4%、渗透率为0.000 2×10-3~0.5000×10-3μm2,基质孔隙体积及其构成区域稳定,裂缝孔隙发育特征在不同构造区、同一构造的不同井区和不同层段差异较大.筇竹寺组受有机质炭化、黏土矿物结晶度高和生物碎屑粒内孔后期充填等因素影响,物性普遍较差,总孔隙度为1.5%~2.9%、渗透率为0.001×10-3~0.010×10-3μm2.明确了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孔缝发育程度、构造保存等"四大因素"控制,且特殊性在于高演化(R.值:2.0%~3.5%)、超高压(压力系数:1.3~2.1),从而建立了"构造型甜点"和"连续型甜点区"两种页岩气富集模式.【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42)006【总页数】13页(P689-701)【关键词】页岩气;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储集层表征;"甜点区";焦石坝页岩气田;长宁页岩气田;威远页岩气田【作者】邹才能;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管全中;张晨晨;王红岩【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中国在南方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四川盆地三叠系—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等层系发现页岩气[1-5]。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_蒋裕强
·7 ·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蒋裕强1 董大忠2 漆 麟1 沈妍斐1 蒋 婵1 何溥为3
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子长采油厂
1 页岩气储层基本特征
1 .1 有机质特征 页岩气储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 其丰度与成熟
度对页岩气资源量有重要影响 。页岩气吸附实验结果 也表明 , 页岩中有机碳含量与页岩气的生气率具较好 的正相关性[ 1-3] 。 在相同温压条件下 , 富有机质的页岩 较贫有机质的页岩具有更多的微孔隙空间 , 能吸附更 多的天然气 , 影响吸附气多寡的关键因素是有机碳含 量的高低 。 美国 5 大含气页 岩的有机 碳含量均 较高 , 其中 Barnett 页岩有机碳含量介于 2 .0 %~ 7 .0 %, 平均为 4 .5 %, Ant ri m 页岩和 New Albany 页岩有机碳含量 部分超过 20 %, 吸附 气含 量最 低为 13 %, 最高 可达 70 %(表 1)。 笔者依据四川盆地最新浅井及露头分析 资料 , 对该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Hay nesville 0 .5 ~ 4.0 0 .4 ~ 0.6
基金项 目 :国 土 资 源 部 全 国 油 气 资 源 战 略 选 区 调 查 与 评 价 专 项 课 题 (编 号 :XQ-2009-14)、国 家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编 号 : 2008Z X05001-001)。 作者简介 :蒋裕强 , 1963 年生 , 副教授 ;从事储层地质 、油 气藏地质 、沉积学研究工作 。 地址 :(610500)四川省成都 市新都区新 都 大道 8 号西南石油大学 。 电话 :13981828815。 E-mail :xnsy jy q3055 @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首先,页岩气储层的主要特征是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吸附性、脆性强等。
由于页岩气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页岩含气量一般在0.5%~2%之间,无法直接通过自然流体运移产生气井产出,需要通过人工改造提高其开发效率。
此外,页岩储层渗透率也普遍较低,在低于0.1 mD时,传统的岩心渗透率测定方法也难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因此,在页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如何准确预测和评价储层的渗透性和产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其次,页岩气储层的高吸附性是其另一重要特征。
由于页岩气储层孔隙度低,而岩石本身有强烈的吸附能力,气体分子与储层岩石表面发生物理吸附,缓慢释放出来,对气井气藏的评估和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页岩气储层的脆性强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由于页岩储层中石英含量较高,脆性强,同时因吸附气体的存在,容易出现干裂和崩塌等现象,所以在储层改造中需注意保证适宜的裂缝发育和有效的缝道连通性。
其次,页岩气储层的开发方式与传统油气田开发方式也有所不同。
传统油气井开发方式主要是井筒与储层的直接连接,而页岩气储层由于孔隙度低、渗透率小,需要通过增加井壁缝洞、压裂等人工改造措施,提高储层天然气向井筒输送的效率。
在储层改造方面,压裂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手段。
压裂旨在通过在储层岩石中开展人工捕捉缝洞、裂隙和裂缝,以增加储层孔隙、缝隙和裂隙的连通性,提高岩石渗透和矿化性。
目前,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最主要手段。
除此之外,渗流增透技术、注水增透技术、人工堵漏技术等也是页岩气储层改造中的重要手段。
例如,人工堵漏技术可以针对储层砂体分娩不均匀的情况,在某些部位通过使用特殊材料将沉积岩层中的微缝、缝洞等进行封堵,使得注入的水流在需要的区域激活储层。
综上所述,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吸附性和脆性强等特征,需要通过压裂和其他人工改造手段提高开采效率。
未来,需继续探索适合页岩气储层特征的储层改造技术,提高其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页岩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质特征、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以及工程特征等方面,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物理特征,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开采难易程度。
同时,本文还关注了页岩气储层的化学特征,如有机质含量、矿物杂质成分等,这些特征对于评估页岩气储层的品质和开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方法方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力学测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兴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如页岩气储层数值模拟、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等,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以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物理性质:页岩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与其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等细粒沉积物构成有关。
尽管孔隙度低,但页岩的裂缝发育丰富,这些裂缝为页岩气提供了有效的运移和储集空间。
页岩的层理结构明显,这种层状结构对页岩气的分布和运移有重要影响。
化学性质:页岩的化学性质多样,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矿物成分。
中国页岩气现状和未来简介
的天然 气 , 是 一种 重要 的 非常规 天 然气 资源 。 页岩 气 与深盆 气 、 煤层 气一 样属 于 “ 持续 式 ” 聚集 的 非 常
规 天然 气 。 在 页岩 气 系统 中,富含 有机 质 的页 岩 既
示, 美 国沃 思堡 盆地 B a r n e t t 页 岩气 田开采 寿 命 可
页 岩 气 专 栏
中国页岩气现状和未来简介
富瑞 分 布 式 能 源研 究 院 薛 浩 高 华新
前 言
气 的显著 特 点。 页岩 气 田开采 寿命 一般 可 达 3 O~
5 0年 , 甚 至更 长 。 美 国联 邦地 质调 查局 最新 数据显
页岩气( s h a l e g a s) , 是从 页岩 层 中开 采 出来
达8 0 ~1 0 0 年。开采寿命长 , 就意味着可开发利用
的价值 大 , 这也 决定 了它的发展 潜 力。
是系统的烃源层又是储层, 也可能是盖层, 各产层
地质、 地 球化 学条 件迥 异 。页岩 气存 在 形式 主 要 以 吸 附气 与 游 离 气 为 主 ,形 成机 制可 划 分 为生 物 成 因、 热成 因及 二者 混合 成 因 。页岩气 的地质 储 量丰
鳞 瑚
口海节
I-
能 锄
页 岩 气 专 栏 贝 岩 气 专 栏
的井都 需要 实施 储层压 裂 改造 才能 开 采 出来 . 另一 方面 。 页 岩气 采 收率 比常规 天 然 气低 , 常规 天然 气
现 了页岩气 商业 化运 营 , 成 为 中国开 始页岩 气革 命
的重 要标 志性 事件 。
【 作 者 简 介 】 薛浩 , 1 9 8 7年 生 , 热 能 与动 力工 程 专 业 本 科 学 历 , 毕 业 后 一 直 从 事 于 节 能设 备 及 清 洁能 源行 业 的 实践 工作 。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一、页岩气地质特征1. 地质分布: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中,一般存在于地下2000米至4000米的深处。
在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
2. 储层特征:页岩气的储层主要是页岩,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
页岩中的有机质经过生、成、排过程,形成了致密的储层结构,气体主要以吸附态存在。
页岩气储层通常需要通过水平井、裂缝压裂等技术手段进行人工改造,以提高气体的产能。
3. 地质构造:页岩气的地质构造对于气田的分布和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构造不仅影响着页岩气的分布规律,还会对页岩气的富集程度和运移路径产生影响。
通过对页岩气的地质构造进行研究,可以为气田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4. 地质特征:页岩气具有低渗透、低孔隙度、致密储层、气体吸附状态、水平井开发等特点。
这些地质特征决定了页岩气开采的技术难度和成本较高。
二、选区评价1. 地质条件评价:选区评价是指通过对页岩气区块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储层条件、气体成因条件等,确定页岩气勘探的目标区域。
地质条件评价是气田勘探开发的第一步,对于确定气田的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气田规模评价:确定页岩气的规模和勘探价值是选区评价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质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和地震勘探数据,可以初步估算出气田的规模和储量,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3. 技术可行性评价:页岩气勘探开发需要采用高成本的技术手段,包括水平井、裂缝压裂等技术。
在选区评价中,需要对勘探开发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具备开发资源的条件。
4. 经济效益评价:最终的选区评价是要通过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确定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综合考虑气田规模、勘探成本、开发投资和天然气价格等因素,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资源开发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储量情况和勘探开发的可行性,为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情况
中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情况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
经初步评价,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
其中,已获工业气流或有页岩气发现的评价单元,面积约88万平方公里,地质资源为93.01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为15.95万亿立方米,是目前页岩气资源落实程度较高,较为现实的勘查开发地区。
总体上,我国页岩气资源基础雄厚。
按省(区、市)统计,全国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新疆吾尔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等,这个省(区、市)占全国页岩气总资源的68.87%。
全国共优选出页岩气有利区180个,累计面积为111.49×104km2因部分地区不同层系有利区在垂向上的重叠,有利区叠合面积为66.93×104km2。
其中,上扬子及滇黔桂区有利区累计面积62.42×104km2,占全国总量56%;中下扬子及东南区累计面积为17.44×104km2,占16%;华北及东北区累计面积27.01×104km2,占全国总量24%;西北区累计面积4.62×104km2,占全国总量4%。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页岩气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按照页岩气显示情况对有利区进行了分类。
I类有利区11个,面积10.18×104km2;II类有利区89个,面积80.90×104km2;III类有利区80个,面积20.39×104km2。
在我国陆域共划分出页岩气规划区36个,面积150.05×104km2。
其中,油气矿业权区块外35.34×104km2,占23.55%,其余均在油气矿权区块内。
其中,上扬子及湛黔桂区8个,面积为55.72×104km2;中下扬子及东南区8个,面积为38.57×104km2;华北及东北区10个,面积为32.47×104km2;西北区10个,面积为23.71×104km2。
储层物性和生产潜力的地质控制——以中国南部古生代页岩产区为例
以中国南部古生代页岩产区为例
李辛京,邱 中健
富含有机 质 的页 岩作 为石 油系 统 中的源 岩, 以及 近年 来 随着 水平钻 井和 多级压 裂技 术 的研 发 ,此种 页岩 又可成 为独特 的 白生 自储 的岩层 等事 实 , 已被人所 熟知 。在上 奥 陶 统一 下 志 留统页 岩气 储层 中 , 丰 富 的有 机质 、热 成熟度 、 净 厚度 、深 度 、渗透性 、孔 隙度 、 油气饱 和度和 天然 网状裂 缝是勘 探成 功 的关 键 。有 关 国 内外海 相页 岩储层 、特 别是位 于 硅质碎屑岩和碳 酸盐岩之 上的页岩储层 的地 质特征 的研 究 , 提供 了分析有机 页岩相空 间分 布的有效方法 ,并揭示 了如 何控制储层特 征及相关页 岩气的生产潜 力 的研究成 果 。 通 过对 上奥 陶统 一 下 志 留统 的页岩 进行 测井 热 解 、x 射 线衍 射 、X F D 、镜 下薄 片 、 阴极 发光和Q E M S C A N 等分 析 , 结 果表 明扬 子地 区矿物 学组 分变化 和不 同尺度 的组 构各 向异
海 洋地 质
2 0 1 3 年第 1 期
这才是 应该 关注 的重点 。目前没有 证据表 明页 岩气钻 井会污 染水 井 。 在B a r n e t 页 岩产 区 ,
一
系列 有关排 放和环 境 空气质量 的研 究表 明 ,页 岩气开 发 中涉 及到 的苯和 臭氧 区域性 空
气污染 ,相对 于来 自城 市道路 交通和 加油 站 的空 气污染 来说 是有 限的 ,当然对 于乡村 而 言 ,页岩气 开发 的空气污 染相对 较高 。有 限的健康 研 究显示 ,没有 证据表 明天然 气开 采
和V O E s 中血药浓度升高有关,并且也没有统计数据证明天然气开采会增加癌症发病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洪林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014年4月
主要内容 Outline
一、中国页岩气储层特征 China shal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二、页岩气资源估算及潜力评价
Shale Gas GIP
三、面临的技术挑战 Shale gas Exp . Outlook
40
€-O 0.5-6.5 1.0-4.0 50-200
40
1300 1200
13000 30000
3900 9000
准噶尔盆地 前陆盆地
5
J 0.8-6.0 1.5-2.2 50-300
60
准噶尔盆地 前陆盆地
5
P 0.8-14.0 0.6-1.8 100-300
40
吐哈盆地 前陆盆地
3
J 1.3-8.4 0.6-1.5 50-200
20/48
1、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有别于美国,成藏条件与储层性质不同
面临挑战:与美国相比,中国海相页岩层系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埋深大,经历了多期构 造运动改造,故保存条件至关重要。
地区 美国
时代 D,C
中国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与美国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
沉积相
地化特征
TOC(%) Ro(%)
脆性矿物含量 (%)
2、中国页岩的主要特征
u中国海相页岩气特点:地层年代老、演化程度高
中国以早古生代寒武纪和志留纪沉积的海相页岩为主,Ro值一般在2.54.6%之间,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可有效开发的页岩埋深一般在20004500m。地表多为地形复杂的山区。
u中国陆相页岩气特点:连续性差,稳定区域小
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有大量的以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为主的盆地,这 些盆地根据国土资源部评价的结果资源量占到60%以上,陆相地层中页岩 具有分布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4500m以浅的页岩气资源量
盆地名称
盆地类型
埋深小于4500m连 储层时 续泥岩面积104Km2 代
TOC(%)
Ro(%)
泥页岩总厚 TOC集中段厚 沉积面积资源丰度 总资源量
度(m)
度(m) (108m3/104km2) (108m3)
可采资源量 (108m3)
扬子地区 克拉通盆地
l页岩单层厚度大,横向变化快。有机碳含量高(TOC1.0-6.0%), 以Ⅰ、Ⅱ型为主,主体处于生油阶段(Ro 0.6-1.3%)。坳陷中心是 页岩气有利分布区,但分布局限、埋深偏大(>3000m)
l湖相页岩发育区是中国主要产油气区,地表平坦,地面设施完善,页
岩油勘探前景好于页岩气勘探前景
18/48
HIS(剑桥能源) EIA(美国能源署)
国土部 工程院
地质资源量 (×1012m3)
100 --
134
——
可采资源量 (×1012m3)
-36
25.08
10-15
时间 (year)
2008 2011 2012 2012
13/48
据国土资源部(2012),全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25万亿方,其中海 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各占1/3。我们认为目前陆相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 勘探尚未取得突破,其资源可采性需进一步探讨,我国海相页岩气可采资源 量8.8万亿方。
页岩纳米孔隙大小
0.4 nm
5 nm
页岩孔隙与甲烷分子大小比较
4 /48
页岩分布面积一般超过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只 要达到“生气窗”,都可原地成藏为页岩气。
以Barnett页岩为例:位于美国德州中部,页岩横向分布连续超过200公里,富 含页岩气的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在东北部存在页岩气富集核心区,面积可达 5000平方公里
2 /48
(一)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钻井区分布示意图
中国石油
图 中国石化 例 延长油田
国土资源部
l目前在四川、鄂尔多斯、沁 水等盆地和重庆、湖南等地 区证实了中国页岩气的存在
l在四川等地区建立了页岩气 产业化示范区
l主要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和延长油矿
3 /48
(二)页岩气的三个基本特征
•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1.4×1012 m3。
•古生界页岩气资源量是中新生界的11.5倍, 四川盆地、华北、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等盆地的
古生界等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系。
15/48
Œ海相页岩厚度大分布稳定,页岩气前景最好
准
噶尔盆 地
塔Ta里rim b木 asin盆
吐 哈盆 地 地
柴达 木盆 地
吸附气 游离气 页岩气赋存与渗流状态示意图
不同页岩气藏的三种赋存状态比例变化
10/48
Modified from Jarvie et al., 2007
Haynesville典型水平井实例:单井初期日产31万方,第1年采出可采储量 30%左右,递减率高达85%,前3年采出可采储量50%左右,前10年采出可采 储量70%左右,10年之后递减率降为7%以下,日产约1万方左右还可维持10年 以上的生产。
不同孔渗的储层及尺度的比较
铅笔芯 发丝
肥皂泡膜
100目的砂 优质砂岩渗透率为2000md
致密砂岩渗透率为0.1md 典型页岩储层渗透率10-9-10-3md
MSRL Start-up Meeting, January 12-13/2010, Austin, TX
6 /48
压汞、氮气吸附有机结合,全面刻画各级孔径分布
第1个月产量:31万方/天 第1年累计产量:0.6亿方 第5年累计产量: 1.1亿方 第10年累计产量: 1.4亿方 最终累计产量: 1.8亿方
美国Haynesville页岩气井单井产量曲线
据切萨比克公司,2009
11/48
主要内容 Outline
一、中国页岩气储层特征 China shal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16/48
•过渡相-煤系页岩生气为主,有较好的页岩气前景
过渡相-煤系页岩:主要发育在5个地区 海陆过渡相分布
zhungaer basin
准 噶 尔盆 地
塔里
Tarim
ba木sin盆
T吐u哈h盆a 地basin
地
羌 塘 O柴 r达d木o盆s地basin 盆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地Sicuan basin
7 /48
页岩储层代表性孔隙
8 /48
页岩中纳米孔隙相对孤立,连通性差,必须进行大型人工改造在三维空间形成 网状裂缝系统,分散在纳米级孔隙中的天然气才能产出,进而大幅度提高单井产 量,实现商业开发。
水平井分段压裂示意图
压裂裂缝连通图
9 /48
特征3:单井初期产量高、递减快,但低产生产周期较长
页岩气赋存状态主要为游离态和吸附态,约占80-90%,气井通过人工改 造,游离气优先快速产出,形成初期的高产。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吸附态的天 然气开始从有机质表面缓慢地解吸出来,表现为后期低产、长周期的生产特征
四 川盆 地
松
二 盆连 地
盆 地
辽 盆 地
渤 海 湾
东 海 盆
地
莺 歌
海 盆地
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盆口 地
l分布范围与海相页岩相当。有机碳含量高,以Ⅲ型干酪根为 主,主体处于成气高峰期(Ro 1.0~2.5%)
l脆性矿物与粘土矿物含量适中,埋藏深度适中,有利区面积 大,含气前景较好
17/48
w湖相页岩主体处于生油阶段,页岩油勘探前景好于页岩气
埋深(m)
保存条件
地表
深水陆 棚
2-14
1.1-3.5
40-70
1000-3500
构造稳定 地层平缓
平坦
中国
∈,S
深水陆 棚
2-8
2.5-4.0
37-80
1500-5000
多期构造 影响非常
破碎
山地
21/48
2、国内页岩气的主体技术与国外一流水平有一定差距,尚需进一步提高
面临挑战:中国页岩气技术研发和储备相对滞后,关键成套技术仍在完善中,“工厂化” 作业模式工作才刚刚开始,影响了页岩气产业发展。此外,由于资源秉赋的差异,中国大 规模开发利用页岩气的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照搬美国模式
纳米孔(R<500nm):95.6%;介孔(1nm≤R≤25nm):74.3%;微孔(R<1nm):6.3%
4.4%
样品数量N=5
15.0%
74.3%
6.3%
压汞 低温氮气吸附
u 压汞实验表明:页岩孔隙度较小,筇竹寺组页岩孔隙度为0.316%-11.278%,平均3.129%;龙
马溪组为3.406%-17.10%,平均10.288%。孔隙以小于1000nm的中孔、过渡孔和微孔为主,特别
0
研究院 (2012)
国土资源部 (2012)
EIA (2011)
不同机构对中国页岩气资源预测结果对比
5
10
15
20
25
30
8.82 8.2
0.49 2.23
11.5
8.9
7.9
36
25.0
海相 过渡相——湖沼相煤系 湖相
35
4 0 万亿方
36.0
14/48
2014年最新结果:采用类比法估算我国页岩气资源
30
松辽盆地 坳陷盆地
2
K、N 0.2-16 1.1-4.5 100-300
30
渤海湾盆地 坳陷盆地
3
K、N 0.2-12.0 0.5-2.5 50-30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