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一、混交林的概念混交林是指在同一林地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混合生长的林分。
相比于单一树种的纯林,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资源,形成生态系统的互补和协调,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混交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及抗逆能力,促进森林的多样性,并且能够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
混交林的栽植技术对于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交林的栽植技术1. 树种组合选择混交林的栽植技术的核心是树种组合的选择。
树种的组合需要考虑树种之间的空间利用效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生长速度、抗逆性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组合。
在选择树种组合时,需要考虑到它们对土壤的适应性和生长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不同树种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
2. 种植密度控制种植密度对混交林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宜选择适中的种植密度,以保证每种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通常可以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土壤的肥力情况来确定种植密度,避免因为种植密度过大而导致树木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
3. 混交比例控制混交林的栽植技术中,混交比例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混交比例需要根据树种的特性、经济价值和混交林的整体效益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来确定混交比例,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既要保证林木的品质,也要提高整体的生态效益。
4. 混交林的管理混交林的栽植技术还需要结合混交林的管理。
混交林的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需求来制定,包括树木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来调整混交林内各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动态平衡,以提高混交林的整体效益。
1.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混交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不同树种在生长速度、根系范围、营养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和栽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轻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竞争压力,促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一、引言混交林是指不同树种混合种植在同一林地中的一种林业经营模式。
相较于单一树种的纯林,混交林具有多样性、稳定性和生态效益更高的特点。
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指在混交林的种植、管理和保护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包括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和保护措施等。
本文将从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为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总结。
二、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原理与特点1.原理混交林的栽植技术是基于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而建立的。
不同树种之间存在着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在混交林中,各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原理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林业持续经营的目的。
2.特点混交林栽植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多样性、互补性和协同性。
多样性指的是混交林中有多种树种共同生长,形成丰富的物种组合,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互补性指的是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之间具有互补的生态特性和生长习性,相互之间可以协同作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协同性指的是混交林中各树种之间可以相互促进或者相互抑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从而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多层次结构的设计混交林的栽植技术主要包括不同层次结构的设计,以实现不同树种的组合和生长。
通常情况下,混交林可以分为上层乔木层、中层乔灌木层和下层灌木层,每层次根据树种的特点进行搭配和设计,以实现各树种之间的和谐共生,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合理的种植密度混交林的栽植技术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的确定应考虑到各树种的生长习性、生态位和根系竞争等因素,以保证各树种之间的生长空间和资源利用。
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布局,可以有效提高混交林的生产力和抗风抗灾能力。
3.科学的配套措施混交林的栽植技术还需要科学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育苗、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混交林是一种由不同种类的树木混合生长的森林,这种林木结构更加复杂,组成更加丰富,能够更好地保护水土,维护生态环境。
在林业建设中,混交林栽植技术具备多种优势,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树种选择
混交林的栽植要选择适合区域的树种,应以喜荫习性不同的树种为主,同时考虑它们的生长速度、性状、基质适应性以及抗旱、抗寒等特性。
在选择树种时还应考虑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保持林分生态平衡。
二、间伐调整树种组成
混交林与单种林的栽植不同之处在于,其进一步发展过程需要经过间伐、稳定、更新等步骤的反复调整,才能形成一个相对优化的树种组成。
三、碳汇效益
混交林林分的碳汇效益是单种林分的两倍或更多,这是由于混交林树种之间能够形成积极的生态循环,共享土壤肥力和水分等资源,从而保证森林生长的均衡和可持续性。
四、防治害虫病害
混交林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其具有防治害虫和病害的功能。
由于树种组成具有多样性,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传播与扩散。
同时,混交林还能产生一定的气候调节效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森林火灾等不良事故的发生。
总结来看,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措施,因其树种组成多样、生态效益突出等优势而广受赞誉。
唯实践证明,混交林栽植技术应根据地区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技术分析
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技术分析廖丹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六里分场,广西南宁530000)摘要:为分析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总结实践经验,对混交林营造的优点以及针阔叶树种混交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营林方案设计与相关技术,制定了具体的营林方案,综合应用立地选择、科学整地、规格挖坎、苗木选择、造林密度、土壤管理、抚育管理等营林技术。
验证多树种混交模式的实际营林效果,以期为混交营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交林;针叶树;阔叶树;技术中图分类号:S7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0-0130-031问题的提出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积极发展林业事业,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经营质量,不仅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优质木材、能源和林副产品,而且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林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
如何提高林木平均单位产材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木材,一直是人们的重点研究方向。
营林技术是控制建立与组成森林,保证森林质量与健康,以满足不同价值与需求的方式。
营林种植与抚育森林应充分掌握森林情况,选择最佳方式,提高林木生长质量。
传统营林模式下,大多采用纯林模式。
此种模式涉及的树木种类相对单一,对林地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整体生态功能偏低,综合效益较差。
在纯林营造模式,也极易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到树木的生长状态[2]。
混交林是一种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树种进行混合种植的营林模式,具备诸多优势。
近年来,混交林营造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混交林营造概述2.1营造混交林的优点与常见的春林营造模式相比较,混交林的整体结构十分立体、丰富,可以更好的对林地空间和光照、水土资源等予以利用,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效果。
通过营造混交林有利于加快森林资源结构调整进程,优化树种配置[3]。
同时,在混交营林模式下,所种植的植物类型十分丰富,可以为多种生物的生存、繁殖等提供理想的环境条件,进而逐步形成完整、复杂的食物链,不断提升森林生物的多样化水平。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摘要】混交林是一种将不同树种混合栽植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林业建设方式,其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树种的优势,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选择适合的树种组合、合理布局和密度控制等。
不同树种混交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增强森林的耐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在混交林栽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施肥、定期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混交林在提高森林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生态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混交林栽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混交林、林业建设、栽植技术、概念、意义、技术要点、树种、优势、适用性、注意事项、生态效益、重要性、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是一种将不同树种混合种植在同一块地的林业经营模式。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达到提高林地生产力、丰富森林群落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多种效果。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探讨不仅涉及到树种的选择和组合,还包括栽植密度、管理措施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混交林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树种的优势,实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混交林的概念与意义、混交林栽植的技术要点、不同树种混交的优势和适用性、混交林栽植的注意事项、混交林的生态效益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讨混交林栽植技术的重要性、对林业建设的启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混交林栽植技术将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理念,为构建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混交林的概念与意义混交林是指在林木栽培过程中,在同一林地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使它们相互掩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长的一种栽培方式。
试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要点
的气候特点和落叶松的物种特点 , 充分 发挥落 叶松 的种质优 势
和物种优势 , 在扩大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 面积 的前提下 , 实现 东北地区林业基层工作的深 入发展。本研究根据东北林 区的基
层造林工作经验 , 阐述 了东北 地 区人 工落叶松 针阔混交林 的优
点 以及造林要点 。 关键词 :东北地区 ;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 ; 造林技术 东北地区是我国林 业工作的重点 区域 , 是林业种质 、 木材和
为宜 ; 二是落 叶松与黄菠萝 、 胡桃楸 和水 曲柳混交 , 这种混交方
式一般应用于山地下腹 、 河谷两岸 , 土壤肥沃 、 湿润的地块 , 混交
果
常见 的低温 、 风雪 和沙尘 的抵御 。最后 ,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 林地 内温度和湿度处于稳定 的范围 内, 这对 于高温干旱 时火灾 的发生和蔓延有 比较明显 的抵御 作用 , 尤其对 树冠火 的形成有
减缓和抑制效果 。
参考文献 :
[ 1 ] 李永哲 , 罗广军 , 王世 平 . 落 叶 松 与 黄 波 罗混 交 林 幼 龄 林 分 生 长 初
2 . 3 人 工 落叶松 针 阔 混 交林整 地 与造 林 的要 点
人 工 落 叶 松 针 阔混 交 林 造 林 的 效 果 取 决 于 整 地 质 量 , 首先
要清除落叶松人工针 阔混 交林造林地 内的杂草 , 做好割灌工作 。 然后在 此 基 础 上进 行 穴 状整 地 , 穴深 1 8— 2 5 c m, 穴径 4 O一 5 0 e m, 在立地条件差 的区域 还应注 意石砾和树 根的清除 , 可 以 将砾 石堆积成小丘形 , 这样 既有 利 于保 墒 , 又 有利 于标记 。人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混交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树种进行混合种植的林业经营方式。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增加生态效益,是多功能林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
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混交林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混交林的发展和效益。
以下是对混交林栽植技术的一些探讨:1. 树种组合选择:混交林的树种组合非常重要,它需要考虑到树种的相互关系、生态适应性、生长特点、经济价值等因素。
一般来说,混交林应选择相互间竞争力不强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 栽植密度:混交林的栽植密度应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和经济目标来确定。
一般来说,树种生长速度快的应采用较宽松的栽植密度,以保证充分的光照和养分供应;而生长速度慢的树种则可以采用较密集的栽植密度,以提高经济效益。
3. 土壤改良:混交林栽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肥力和保水性。
可以采取施加大量有机肥料、石灰等措施来改善土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营造良好的林分结构:混交林的栽植应考虑到树种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合理分配各个树种的空间和养分,使得各个树种可以相互促进生长,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5. 种植技术:混交林的种植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苗木、合理培育苗木、正确定植、科学管理等方面。
种植前应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苗木,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健康管理,防治病虫害。
栽植后要进行科学管理,包括修剪、除草、施肥等,以保证树木生长良好。
混交林的栽植技术应综合考虑树种组合、树种生长特点、经济目标和生态效益等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合理的栽植密度、适量的土壤改良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混交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多功能林经济的发展。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分析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分析混交林是指同时种植两种或以上的经济树种,使其在生长、互相影响、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多种复合木本植被类型。
在林业建设中,混交林的栽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针对混交林的栽植技术进行分析。
一、混交林选择混交林栽植技术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对树种的选择。
混交林应选择树种之间相互提供支撑、利用较好的树种进行混交。
这样才能使混交林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混交林密度混交林的密度根据树种选择的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如果混交的树种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的密度可以适当增大,利用光、肥、水等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
如果混交的树种之间具有很强的竞争关系,那么树的密度就应该降低。
三、混交林配置混交林应在合理的区位、灌溉条件、斜坡、沟壑及疏林地等地进行配置,在不同的区位应该采取不同的栽种方式,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混交林树的位置应当采取适量的保护措施,避免风吹、洪水、雪灾和土壤侵蚀等。
四、混交林排列混交林排列应该根据地形、土壤等条件进行选择,尽量减少斜坡、悬崖、峡谷等地的栽种,让树木的根系能够充分生长。
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是提高混交林生长效率的重要措施。
五、混交林施肥混交林的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和树种的特点来选择。
油茶、板栗等果树要求土肥含量较高,并且要求土壤pH值在5.5~7.0之间。
针叶树和阔叶树吸收肥料的速度和需要量不同,在施肥中要注意平衡。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林业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混交林栽植的重要性和技术要领,在混交林栽植中得到更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营造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技术的探讨
科技 置向导
21年第0 期 02 5营造叶松针 阔混交林技术的探讨 常 波 秦艳宝 ( 拜泉县兴农镇林业站 黑龙江 拜泉 1 4 4 ) 7 1 6
【 要】 摘 营造混 交林, 对抵抗病 虫害、 火灾, 改善土壤 环境, 充分利 用环境 条件 , 高林木生长量都具有 良好的效果 , 落叶松混 交林更具 提 营造
3混 交 方 式 .
() 1 云杉幼 苗耐荫, 生长缓慢。 以与落 叶松进行株行混交, 可以 可 也 进行带状 混交 为了调节云杉幼龄时期生长缓慢 的特点应 比落 叶松 早栽 2 3 为宜 。( ) ~年 2 黄菠萝 、 胡桃楸 、 曲柳与落叶松混交, 水 最好在山 地下腹, 河谷两岸, 土壤肥沃 、 湿润的地块 。进行穴状整地, 以块状 、 带状 方式根 据地形进行栽植 。 () 3 对立地 条件要求不 是十分严格 , 山的 在
1混 交树 种 . 行穴状整地 , 穴深 1~ 5 I 穴径 4 ~ 0m 拣 出石砾 和树根, 其成小 8 2c3 1 . , 05c , 使 落 叶松是一个强 阳性速生树种对 立地条件的要求范 围非常广泛 , 丘形, 有利于保墒 造林株行距 1 5 2 , . - m采伐带宽 4 m的造林两行, 带宽 它 的混交树种应选择耐荫 的, 生长速度 比落叶松较慢 的。 并且对立地 条 每增加 2 . m 造林增加 1 带宽 2 m的造林 1 行 , 密度 33 0 行, 0 0 造林 0 株/ 件有一定 的适应能力 的树种 。 在我省可以与落叶松混交树种有: 云杉、 h 2 在生产作业中, m 除了应根据树种 的生物学特性和适 地适树原则进 红松 、 黄菠萝 、 胡桃楸 、 曲柳 、 水 椴树 、 樟子松 混交造林均取得 了良好 行作业外 应在工艺上引入科技含量高的先进技术, 还 促使混交林早 日 效果, 活率 均达到 9 %1 上, 成 o  ̄ 保存率也达到 了 8 % 2 5 生 态优势 : 混交 成林 、 成材。 林生态环境优 于纯林 : 营造针 阔混交林 , 据适 地适树原则 , 根 科学 、 合 5混交林对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 . 理 的选择造林树种 , 针阔叶 比例和混交方式 , 树种在生长过程 中, 由不同树种组成 的混交林 生态系统 比纯林 复杂 . 使各 食物链长 . 营养结构 通过对生态环境选择和种间竞争而形成最 佳林分 组合 林分 内灌木 、 复杂 , 有利 于鸟类栖息和寄生菌繁殖 , 使众多的生物种类 相互制约 . 任 草本植物丰富 , 森林垂直结构合理 , 接近 自然林状 态。 混交林成林采伐 何 种类病虫危 害不易大量发生 混交林由于林冠层次多或冠形不同 . 后, 生态环境破坏相对较小 , 森林更新 容易 。更新造林成活率高 。 互相交错 , 地下深浅根系互相搭配且根系一般 较纯林 发达 , 因此抗风 、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分析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分析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指在林业建设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木种植在同一片地区的一种技术方法。
混交林栽植技术具有多样性、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等特点,在林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混交林栽植技术的优势、栽植方法、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传统的单一树种种植容易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而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混交林具有多样性,可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混交林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和用途,通过混交栽植可以提供更多的木材、果实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加林业产值。
混交林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混交林的栽植方法需要根据树种的特点和生态需求来确定。
要选择相互具有一定亲和性的树种进行混交栽植,避免树种之间的竞争和抑制现象。
栽植不同树种的密度要合理,一方面要保持树冠的良好发育,另一方面要避免互相遮荫和竞争。
混交林栽植还需注意树种的群体结构,选择中间种和背景种进行组合,使树木群体分层明显,互相补充,达到利用光能的最大化。
对于不同树种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要求,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和土壤改良。
混交林的管理措施包括适时修剪、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
适时修剪可以调整树木的生长势和树冠结构,保持树木的健康生长。
植物保护是混交林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疫病虫害。
对于混交林中常见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比如引入天敌、合理使用农药等。
还要注重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水浸。
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林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树种、科学栽植和有效管理,可以实现多样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今后的林业建设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混交林栽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推广应用,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林业建设中,混交林技术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
混交林是指在同一林地内同时栽植不同树种的森林。
这种方式在长期的经营中,能够达到促进生态平衡、保护土壤水源、提高经济效益等多种效果。
那么在混交林的栽植中,该如何进行?一、混交树种的选择选择混交树种是混交林栽植的首要问题。
首先要考虑混交树种的生长适应性,并力求选取一些互补性强的树种。
也就是说,这些树种应具有不同的生长条件,如地貌、土壤、湿度等。
只有这样,同时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长,才能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另外,还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经济效益,保证混交林的经济效益高。
二、混交林的布局设计在混交林的布局设计中,需要根据树种种类和地形地貌、水土条件、降水量等进行科学规划,达到天然生态位的互补性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常见的布局方式有随机布局、圆形布局、条带状布局等。
随机布局指根据树种的个体大小、树种的密度不同,随机分布在整个林地中,不规律的布局方式。
圆形布局指按照统一的半径或者面积进行规律的圆形或者半圆形排列。
条带状布局指将不同树种按照一定的宽度,在林地内围绕成条带状排列。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进行科学的布局设计,达到树种优势互补的效果。
三、混交林的栽植在进行混交林的栽植时,应首先做好地面的准备工作,比如要进行基础施肥、耕地、松土等。
而后根据前期的规划设计,在整个林域内开始按照设计方案有序地进行栽植。
在栽种过程中应注意随机性和有序性。
在混交林栽植中,还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树种间隔,一般间距20~30cm比较合适。
同时,要做到质量优、量大。
四、混交林的成林管理在混交林的成林管理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特性,制定出对每种树种进行合理管理的方法。
对于一些喜光的树种,应适时开展采光疏伐,促进其生长;对于一些需肥的树种,应适时施肥,保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些会危害其他树种的病虫害,应进行预防和控制。
经营混交林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经济效益问题。
针阔混交林林下参栽培关键技术
针阔混交林林下参栽培关键技术刘长霞(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杨树崴子林场113300)根据多年从事林下参栽培实践,在不同林下栽培林下参的试验数据基础上,总结了针阔混交林林下参的栽培关键技术。
实践经验证明,针阔混交林林下参的产量和质量较之针叶林和阔叶林有明显的提高。
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参栽培品种最好选择二马牙品种,针阔混交比为1︰1,郁闭度0.6左右,位置选择在山中腹和山上腹最好。
针阔混交林;林下参;栽培关键技术沙,再用黄泥封严呈馒头状,其上盖苇帘或搭遮荫棚。
温度保持在20~25℃,水分控制在12%左右。
隔20d 翻动1次,2个月左右种子裂口,用赤霉素浸泡2h 。
2.2.2种子消毒。
播前用0.3%高锰酸钾浸泡种子2h 或用1%福尔马林浸泡10min ,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5h 。
3选择适宜混交树种和立地条件3.1针阔混交林类型针阔混交林是林下参种植较好的林分类型,林下参种植应选择人畜干扰较少,林分混交树种多样性较高,以柞、桦、椴、花曲柳、落叶松、油松、红松等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最为适宜,针阔树种的混交比为1︰1。
树龄最好在20年以上,灌木以胡枝子和榛子为主的复层林最好。
3.2林分郁闭度林分郁闭主以0.6左右为最佳,郁闭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林下参的生长。
3.3坡度和坡向坡度最好在10~25°区间,坡向最好选择在半阴坡或阴坡,不选择阳坡。
山上腹和中腹为较好的坡位,不宜选择山下腹和山顶。
3.4土壤腐殖层厚度达到5cm 左右,表土层疏松,底土层有较多砂砾,酸碱度呈微酸性的棕色森林土。
3.5立地条件选择好较好的立地条件,对土壤要求主要是防止由于坡向、坡位选择不当而产生的土壤湿度过高、通气性较差而引起的缺苗和死苗现象。
在针阔混交林郁闭度调整到0.6左右的条件下,应选择半阴坡的山中腹和山上腹,不易在山下腹高湿的立地条件下种植。
4整地及播种4.1整地4.1.1整地时间。
整地时间在9月下旬~10月上旬,不能过早或过晚。
谈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
谈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点林区之一。
针叶树种是黑龙江省造林树种,在人工造林中占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 针叶树种栽造成地力衰退、造林树种单一、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针叶树种林分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针叶树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为针叶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维持合理的针叶树种群体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拥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余脉,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产量均居东北三省前列, 针叶树种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营林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
1.针叶树种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1.1针叶树种生长质量下降由于针叶树种诸如红松、红皮云山、樟子松等经济效益高,山区林农又具有栽植针叶树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许多林场针叶树种采伐后又继续种植针叶树种,一些林场至今已是第3代、第4代连续栽针叶树种。
于是出现了新问题,第1~2代针叶林长势呈现蓬勃旺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第3~4代针叶林则生长不良、未老先衰、低矮发黄。
针叶林生长量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
根据调查,在针叶林多代连栽地,出现造林成活率下降和幼林生长不正常的现象。
致使针叶人工林长期生长力受阻,严重地影响到针叶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2林地土壤肥力下降由于针叶人工林纯林对土壤肥力要求高、耗肥大,造成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氮、磷转化不平衡,土壤黏粒含量逐次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养分贮量减少,林地生物活性降低,营养物质转化变缓,林地生态失调,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
针叶人工林连栽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减少,土壤腐殖质品质变差,土壤中松结合态腐殖质所占比例及土壤腐殖质中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比值呈下降趋势,土壤腐殖质化程度降低。
针叶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境不断恶化,从而直接影响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吸收,导致林分针叶树种个体生长量下降,于是出现针叶树林分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混交林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以上的树种,并且树种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态相容性,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
近年来,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林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木材生产效益、促进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混交林的栽植技术进行探讨。
一、树种选择在混交林的栽植中,选择适宜的树种是关键。
树种之间应具有互补的特点,可以互相提供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照条件,减少竞争。
树种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和耐旱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树种的选择还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兼顾。
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功效的树种可以优先选择。
在具体栽植方案制定时,还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习性、根系结构和抗逆能力等因素,合理进行组合。
二、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混交林的栽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可以采取施加有机肥料、深翻耕种、沟槽开凿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2. 高效管理:合理管理混交林的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林内温湿度和光照条件,避免树木之间的过度竞争。
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 间伐和补植:在混交林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及时的间伐和补植工作。
通过间伐,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更新,提高林木的质量和产量。
补植时要注意选择与原有树种相适应的树苗,并确保补植树木与原有树木之间的生态关系。
三、林分结构调整在混交林的栽植过程中,需要根据树种的发展和生长情况进行林分结构的调整。
可以通过适时的选优留优、间伐、更新等措施,调整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密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四、生态效益评估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行生态效益的评估。
可以通过林木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来评估混交林的生态效益。
还可以结合经济效益评估,全面掌握混交林的产出和成本,为混交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混交林是指在同一块林地上使用两种或以上树种混合种植的林业经营方式。
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指在混交林的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的栽植布局和科学的管理措施,以促进树种间的协同生长和资源利用,达到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一、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混交林栽植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应根据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进行混交。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木本植物、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混交栽植。
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到树种的提供的木材、果实、药材和观赏价值等经济效益,并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生物特性,确定不同树种间的优势互补和竞争关系。
二、栽植布局混交林的栽植布局应根据树种的生长要求和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株行距、行距和树行距的三种措施进行布局。
株行距是指同一行内相邻两株树木之间的距离,行距是指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树行距是指相邻两株树木之间的距离。
株行距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树冠大小和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并防止相互竞争。
行距和树行距的选择应根据林地的尺寸和整体布局进行调整,以提高林地的空间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管理措施混交林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修剪、灌溉和施肥等。
定期修剪可控制树冠的大小和形状,促进树木的再生和更新。
灌溉可补充林地的水分,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抗旱能力。
施肥可补充林地的营养物质,促进树木的繁殖和生长。
还应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以保证混交林的健康生长和经济效益。
四、经济效益混交林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可以提供不同的经济产品,如木材、果实、药材和观赏植物等,并可为附近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混交林还可以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提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为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做出贡献。
浅谈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模式
浅谈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模式摘要:人工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林的培育可以快速恢复森林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木材产品,形成多功能、高效益的生态系统。
现阶段“天保工程”实施后,阔叶树种的工业原材料十分紧缺,通过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不但可以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缓解市场对阔叶树种原材料的需求,而且能扩大森林资源,提高土壤质量,调整林种结构,提高三大效益。
关键词:人工针阔混交林;种间关系;焙育条件;焙育技术;焙育模式;人工针阔混交林是人工混交林的重要设计方式是依靠人工的方式结合林业科技技不同树种、不同方式进行混交达到完善林种结构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作为林业技术人员应将创新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模式作为当下林业工作的重点,以便取得各种实际绩效。
一、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的适生条件1.生态条件。
培育针阔混交林,应选择土层50 cm以上,阴坡、半阴坡,山中、下腹地带。
对有极端倾向(高寒、瘠薄、盐碱、水湿、风口)的林地,不能营造混交林。
2.生物条件。
(1)选择混交树种,应考虑树种间的生物学特性,相互间要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
(2)混交树种最好与主要树种之间的矛盾不显著,较理想的混交树种应考虑深根型与浅根型、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的配置,生长速度的快慢、抗病能力的大小等综合确定。
混交树种注意其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等特点,在较多的供选树种中,应选择经济价值高、见效快的树种。
二、人工混交林的主要效益培育人工混交林,不但能解决大面积人工针叶林地力衰退、林分生长量下降、抗灾害能力减弱等问题,也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缓解木材品种单一、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知,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防护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①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同一林地上生长的不同树种,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营养空间利用上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合理混交,使各树种的营养空间协调结合,相互补偿,充分利用。
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规程
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规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针阔混交林作为一种林业经营模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种植针叶树和阔叶树,旨在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提高各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技术规程,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针阔混交林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培育提供指导。
本文内容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对针阔混交林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其作为一种林业经营模式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我们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概述了各部分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为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提供技术规程,促进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挖掘针阔混交林的潜力,合理利用其生态功能,达到优化森林资源配置、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目标。
同时,我们对未来针阔混交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该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相信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技术规程将不断完善,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按照如下结构展开:引言部分主要对本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针阔混交林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章节划分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组织性的导读。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针阔混交林的意义和培育技术。
在针阔混交林的意义部分,将介绍针阔混交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包括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利用的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促进等方面。
在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技术部分,将详细介绍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方法、技术要点、技术流程等内容,包括针阔树种的选择、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等方面,以便读者了解针阔混交林的具体培育技术。
谈定向培育针阔混交林技术措施
谈定向培育针阔混交林技术措施作者:张延强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定向培育针阔速生丰产林的条件及技术措施,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综合效益等方面通过多年实验对比总结出好的经验,对加快本地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营造;定向培育;针阔混交林;技术措施1 营造林杨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技术措施1.1适地适树,合理布局所谓适地适树就是植树前要搞好土壤调查,虽然在一定区域内适应某一种杨树生长,但也不能盲目的一轰而上,还要调查土壤情况、立地条件,看能否真正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改造土壤,利用土壤,定向的培肥土壤为林业生产服务。
实践证明,只有了解土壤的现状,才能达到合理利用土壤,建立合理的生态平衡系统,培育出真正的速生丰产林。
在生产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查清调查区各类土壤资源,为合理确定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查明调查区内土壤种类、性状及分布情况,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该地是否具备针阔速生丰产的条件。
看规划地是否具备杨树速生丰产林应采取的科学施肥的条件,测定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水、肥、气、热状况,查明障碍因素。
土壤类型确定后,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来确定该地能否具备培育杨树速生丰产的标准。
凡是确定为针阔速生丰产的地块必须是立地类型为优或良的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的评定主要根据养份元素含量,如腐殖质、氮、磷、钾。
盐碱土还应考虑障碍因素,如盐碱含量和pH值,其次是根据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湿度、质地枯枝落叶层数量与腐质类型等。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还应考虑坡顶、坡腰、坡脚的土地深浅,适当选择抗旱能力不同的树种。
1.2选育良种,培育壮苗在良种选育上,首先应从当地优势树种中择优选育抗寒、抗风力强、耐干旱、耐瘠薄、生长快的树种,繁育方式应多培育实生苗木,尽量减少无性繁殖的苗木,无性繁殖的苗木多因砧木腐烂后容易因真菌感染产生裂变或过早根腐影响木材质量,应尽量采用当年实生优质壮苗,苗龄最好不超过2年生。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摘要:混交林是指在相对较小的面积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通过树种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存关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林地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对混交林栽植技术的研究和探究,分析了混交林栽植技术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并为混交林的栽植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混交林,栽植技术,生态系统,经济效益1. 引言林业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混交林作为林业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地经济效益等优势。
而混交林的栽植技术是混交林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混交林的成活率和生态效益。
深入研究混交林栽植技术,提高混交林的建设质量和效益,对于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内容2.1 树种选择混交林的栽植应选择适合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充分发挥树种的互补作用。
树种选择应考虑树种的生长速度、林木互作关系、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混交林的树种组合。
2.2 株行、行距和混交比例株行和行距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林木的生长和光照利用效率。
一般来说,株行和行距宜适度,不宜过于密植或过于疏植。
混交比例的确定应根据树种组合的特点和经济效益进行选择,既要保证树种之间互相依存,又要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
2.3 土壤处理和肥料施用混交林栽植前应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土壤类型。
根据土壤的需求,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为树木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4 植树技术和护林管理混交林的植树技术包括挖坑、移植、培土等环节,要注意树苗的选择和保护,确保树木的成活率。
护林管理包括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证混交林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3.1 提高林地生产力混交林的栽植技术可以合理安排树种的植被和光照利用,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增加林地的产量和利用效率。
3.2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混交林的栽植技术可以提高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混交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同时种植两种或以上具有不同生态习性的树种,并以林木为主体的森林状植被形态。
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指在混交林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栽植方法和管理措施,达到提高林木种植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速度、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将从混交林栽植技术的选择、栽植密度、栽植方法以及管理措施四个方面对混交林栽植技术进行探究。
混交林栽植技术的选择十分重要。
在混交林栽植技术选择时,应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平均海拔、降水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选取。
对于温带地区来说,可以选择喜阳性较强的树种,如落叶松、光皮桦等;对于寒带地区来说,则应选择寒冷适应性强的树种,如云杉等。
还应根据混交林的主要目标确定栽植的树种组合,如以经济作物为主要目标,则可选择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树种组合,如杉木、相思树等。
栽植密度也是混交林栽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栽植树木的数量。
合理的栽植密度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栽植密度应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树冠发育情况和树木间的竞争关系等因素来确定。
树种生长速度较快的,栽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树种生长速度较慢的,栽植密度可以适当减少。
还需要考虑到树木的生长空间,避免过密栽植导致树木生长不良。
栽植方法对混交林栽植技术也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栽植方法有直接播种法、苗木移植法和嫁接法等。
直接播种法适用于种子较大并且具有较好萌发能力的树种,如柽柳、桦木等;苗木移植法适用于树种繁殖难度较大的情况,如杉木、银杏等;嫁接法适用于想要改良树种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情况,如杨树、杉木等。
栽植方法选取应根据树种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管理措施也是混交林栽植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管理措施包括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和疏伐等。
肥料施用可以提供树木所需的养分,促进生长;病虫害防治可以避免树木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保证树木健康生长;灌溉管理可以解决干旱地区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疏伐可以减少树木之间的竞争,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点林区之一。
针叶树种是黑龙江省造林树种,在人工造林中占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 针叶树种栽造成地力衰退、造林树种单一、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针叶树种林分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针叶树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为针叶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维持合理的针叶树种群体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拥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余脉,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产量均居东北三省前列, 针叶树种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营林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
1.针叶树种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
1.1针叶树种生长质量下降
由于针叶树种诸如红松、红皮云山、樟子松等经济效益高,山区林农又具有栽植针叶树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许多林场针叶树种采伐后又继续种植针叶树种,一些林场至今已是第3代、第4代连续栽针叶树种。
于是出现了新问题,第1~2代针叶林长势呈现蓬勃旺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第3~4代针叶林则生长不良、未老先衰、低矮发黄。
针叶林生长量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
根据调查,在针叶林多代连栽地,出现造林成活率下降和幼林生长不正常的现象。
致使针叶人工林长期生长力受阻,严重地影响到针叶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2林地土壤肥力下降
由于针叶人工林纯林对土壤肥力要求高、耗肥大,造成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氮、磷转化不平衡,土壤黏粒含量逐次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养分贮量减少,林地生物活性降低,营养物质转化变缓,林地生态失调,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
针叶人工林连栽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减少,土壤腐殖质品质变差,土壤中松结合态腐殖质所占比例及土壤腐殖质中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比值呈下降趋势,土壤腐殖质化程度降低。
针叶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境不断恶化,从而直接影响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吸收,导致林分针叶树种个体生长量下降,于是出现针叶树林分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
1.3造林密度过大
一些地区为了提高林分蓄积量而加大密度,但结果往往造成群落结构单一、林下植被得不到发展,其生态功能也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2.对策
2.1营造针阔混交林
2.1.1选择合适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栽植,可立体利用顶层空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生物量,更主要的是通过针阔混交方式增加森林凋落物数量。
据研究表明,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以5∶5的比例混交栽植,乔木层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为782.4 kg/hm2, 针叶树纯林为11
3.3 kg/hm2,占混交林的1
4.5%。
年凋落物归还量,混交林为1.36 t/hm2,而针叶树纯林仅为0.47 t/hm2,只占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林的34.5%。
凋落物分解氮、磷、钾、铜、镁的年吸收量,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林比针叶树纯林高
很多。
这说明针叶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所消耗养分多,归还给土壤的养分少,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林能明显提高林地养分归还量。
这些归还物为培肥土壤提供了物质条件,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微生物数量,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腐殖质合成,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1.2强化混交林成林管护力度。
混交林成林后,面临着阔叶混交树种被严重盗伐的新问题。
20世纪90年代消灭荒山时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现在这些林分已进入中熟、近熟林阶段,可现实混交林中的阔叶树很多被村民砍伐作薪柴,有的被盗伐卖给木材加工厂。
许多村民思想意识中重杉轻阔,因此有的混交林中的阔叶树几乎被砍伐贻尽。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混交林成林管理力度,打击盗伐行为,同时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管理,防止乱收乱购,堵住源头,从根本上杜绝盗伐现象。
通过林改明晰了林木产权,对森林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2.2科学施肥
针叶树木多代连栽过分消耗林地同一营养物质,使毒素沉淀积累,导致地力衰退,林分生产力下降,人工施肥补充土壤肥力不失为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人工施肥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2.2.1根据林木年龄施肥。
根据笔者的试验,连栽针叶树木1代施肥3次效果最佳,第1次在栽植后的第2年,第2次在栽植后的第3年,第3次在间伐后。
2.2.2施肥种类。
最理想的是测土施肥,缺什么补什么,但目前还很难在逐片山场实施。
针叶树施肥主要是无机肥和有机肥,无机肥就是充分利用劈除的杂草灌木及间伐剩余物。
实际生产经营中杉木第1次、第2次人工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第3次间伐前施肥则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幼龄林施钙镁磷或加氯化钾肥,中龄林施尿素加钙镁磷肥,近熟林施尿素加氯化钾,施肥能改善林地养分供给状况,从而能提高林木生长量。
2.2.3施肥时间。
宜在初春,此时土壤温度开始回升,根系生理代谢趋于旺盛,地上部分生长尚未开始或刚抽梢,施肥效果最好。
对于长势差的幼树,1年需施2次肥,第2次施肥宜在夏末,此时盛夏已过,适宜施肥。
2.2.4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有穴施、沟带施、撒施或蘸根肥,根据不同林龄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
造林前结合整地施基肥,苗木用磷肥蘸根,二年生幼树用穴施;三年生幼树宜在上山方向开沟施;间伐前结合深翻可撒施。
【参考文献】
[1]林瑞余,陈银秀,黄荣臻,等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0(1):17-23.
[2]方奇.针阔混交林对土壤肥力及其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7,23(4):389-397.
[3]杨玉盛,何宗明,马祥庆,等. 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栽培及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2007,12(2):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