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预期等因素 影响其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 分。
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前景预期、生产扩张计 划以及设备更新等因素影响其投资需求, 也是总需求的重要来源。
政府购买
出口
政府支出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如基础设 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也是总需求的 一部分。
就业
总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就业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企业可能会扩大生产,从而 增加雇佣;反之,总需求减少时,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裁员。
通货膨胀和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物价水平可能会上升,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可能会 导致购买力下降和生活成本增加。
价格水平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会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和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果总供 给不足,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如果总供给过剩,价格可能会下降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增加 政府支出和减税可以刺激总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可以 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提高利率可以 践应用
2
当总需求不足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增加政府 支出、降低税率等方式来刺激需求。
3
当总供给过剩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提高利率、 减少货币供应等方式来抑制供给。
经济发展战略
01
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运用总供给 和总需求理论,制定符合国家 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经济发展战 略。
02
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 考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 的情况。
宏观经济学3宏观经济表现背后的力量:总供给与总需求
财富效应
当物价下降时,人们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财富更值钱 了。 人们会认为自己变得“有钱”了
结果,消费支出增加。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利率效应
物价下降时,资本品的价格也下降,人们能够购买到 更多的资本品 完成既定的投资计划所需要的资金会减少,在金融市 场上对资金的需求也就会减少,供过于求导致利率下 降。 利率下降增加投资的预期净利润。
刺激短期总供给增加,往往伴随着长期总供给曲 线一起增加。
总供给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
P LRAS1994 SRAS:Pe=P0 LRAS2000
SRAS: Pe=P1
P1
P0
E
F
AD2000 AD1994 Y
Y*1994
Y*2000 图3-11 总供给增加的结果
总供给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涨
总需求曲线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和总需求之间的关 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明物价的 下降会刺激总需求的增加。
本章小结
总供给曲线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总供给曲 线处于潜在产量水平上,表明从长期看一般物价不 影响产量。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一 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引起总供给量增加。 短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化对总供 给量的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短期中价格预期的失 误或短期中的工资与物价刚性。
结果,投资支出增加。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汇率效应
利率下调时,如果该国经济允许资本在各国之间自由 流动,那么利率下调就会引起资本外流。 外汇需求就会增加,这将推动本币贬值。 结果,出口增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结构性改革
部分国家推行结构性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生产 效率,以增强经济内生增 长动力。
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
经济复苏乏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贸易战影响持续
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对贸易、投资和产业链造成 冲击。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技术创新加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将为经济增长 注入新动力。
产出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价格水平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平均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与产出的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会上升;反之, 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会下降。
价格水平对产出的影响
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进 而影响产出水平。
政策干预与市场调整
政策干预
预期收益
生产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收益会影响其供给 决策,预期收益越高,供给意愿越强。
总供给曲线
定义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 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 品和服务的数量。
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受多种因素影 响,包括生产要素投入、技术进 步、政策调整等。
斜率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反映了价格变 动对供给量的影响程度,斜率越 大,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越 大。
短期分析:凯恩斯主义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需求曲线向右 下方倾斜。
当总需求增加时,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会 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 定增长。
长期分析:古典主义观点
古典主义认为,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垂直线,表示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物价水 平不会因为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第三章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2、总供给: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4、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总需求(A)政府支出(B)净出口(C)税收(D)投资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C)(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B)(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4、总需求曲线(D)(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D)(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C)个单位(A)300(B)335(C)350(D)375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D)(A)技术水平(B)资本存量(C)就业量(D)人口增长10、短期劳动供给曲线(A)(A)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的条件是(C)(A)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B)每个企业的产量都达到其物质限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D)与总需求曲线相交12、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D)(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D)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13、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类似于(A)(A)古典情形(B)凯恩斯情形(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14、给定利润边际和劳动生产率不变,以下会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有(A)(A)原材料实际价格上涨(B)石油价格下降(C)实际工资水平下降(D)名义工资水平上升15、技术进步将会导致(A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16、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他改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C)(A)投资由利率决定(B)货币需求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C)价格不变(D)充分就业17、假设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减税将(B)(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8、假定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效应是(B)(A)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三)辨析题1、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1) 这句话不正确(2)总需求曲线不仅反映了产品市场还反映了货币市场,表示的是在两个市场上同时实现均衡时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第三章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2、总供给: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4、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总需求(A)政府支出(B)净出口(C)税收(D)投资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C)(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B)(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4、总需求曲线(D)(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D)(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C)个单位(A)300(B)335(C)350(D)375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D)(A)技术水平(B)资本存量宏观经济学习题经济学院康爱香(C)就业量(D)人口增长10、短期劳动供给曲线(A)(A)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的条件是(C)(A)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B)每个企业的产量都达到其物质限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D)与总需求曲线相交12、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D)(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D)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13、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类似于(A)(A)古典情形(B)凯恩斯情形(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14、给定利润边际和劳动生产率不变,以下会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有(A)(A)原材料实际价格上涨(B)石油价格下降(C)实际工资水平下降(D)名义工资水平上升15、技术进步将会导致(A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第- 3 - 页共12 页(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16、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他改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C)(A)投资由利率决定(B)货币需求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C)价格不变(D)充分就业17、假设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减税将(B)(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8、假定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效应是(B)(A)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三)辨析题1、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1) 这句话不正确(2)总需求曲线不仅反映了产品市场还反映了货币市场,表示的是在两个市场上同时实现均衡时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构成,用公式表示为:AD = C + I + G + NX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增加。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使本国利率下降,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在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
在短期内,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出,导致总供给增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示在长期中,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此时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总供给与总需求
N1
N2
Nd=Nd(W/P)
O
(W/P)o
(W/P)1
W/P
2、劳动的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函数:Nd=Nd(W/P) 式中:Ns表示劳动的需求量;W/P表示实际工资。Ns和W/P呈正方向变动。如上图 所示
W/P
(W/P)1
Ns=Ns(W/P)
N
N1
N0
O
(W/P)0
W/P
(W/P)2
Ns=Ns(W/P)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1)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令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目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的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社会购买这些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不仅不能按预期的卖价出售商品,而且会有大量商品卖不掉。这时,资本家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因有利可图,将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既不增雇工人,也不解雇工人,社会的总产量、总就业水平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
从上图可知: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1、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见,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称为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时,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用货币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将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减少,这种效应叫实际余额效应。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实际余额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
1.总需求与总供给
在上面两个方程中,如果把 y 和 r 当做未知数,而把其他变 量,特别是 P 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这所求得
y 的结果将包含 P 的变量。该解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 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曲线可以由 IS-LM 推导。 当价格水平从 P1 下降到 P2, 减少了货币需求。又因为每一货币供给未变,因而 IM 曲线 相右下方移动,即从 LM(P1)移动到 LM(P2)。这是的利率下 降,从 r1 下降到 r2。利率下降使投资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上 升,从 y1 到 y2。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 而使 GDP 增加。这样,不同价格水平和不同的收入水平的组 合,构成了总需求曲线。
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 加会使人们进而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人们的税负增加,可 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3) 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价格变动导致本币升值或贬值,引起汇率变化,从而影 响进出口。一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因为国内价格总水平上升后,相比之下本国公民购买外国货 比较合算,因而进口增加。同时由于本国货币增加后外国公 民购买本国货将减少,因而出口将减少,进口增加而出口减 少,使得净出口减少,使得总需求水平下降。二是物价总水 平上升后,本国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时外国物价没有上涨,
左移动。 (2)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影响产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从而影 响 LM 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通过对 LM 曲线位置的影响而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扩大 贸易货币过几年、降低名义利率等,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会 下降,导致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实行 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名义货币供给量,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动。 试分析总供给曲线的类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国民收 入水平和价格水平。
由于总供给曲线有不同的形状,因而均衡国民收入 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也可以分不同情况来探讨。有两 种情况: 一是货币工资弹性假设下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 水平的决定; 二是货币工资刚性下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 的决定。
2 实际余额效应 P↑→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C↓ →Y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3 税收效应 P↑→名义收入↑→T↑→DPI ↓→C↓ →Y ↓
4 外贸效应 P↑→ X↓ →(X-M)↓ →Y↓ M↑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三、总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
r IS0 rr01
E0 E1
LM0 LM1
劳动供给曲线
W/P
W0/P0 W0/P1
Nd A B
Ns0 Ns1
O N0 N1
N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由于货币工资存在下限,因而存在以下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Y=f(N) 实际工资水平:w=W/P 劳动供给函数:Ns=f(W/P) 劳动需求函数 :Nd=f(W/P)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r IS0 r0 r1
E0 E1
LM0 LM1
O
Y0 Y1
Y
P
(a)
AD0 AD1
P0
E0 E1
O
(b) Y Y 0总需求—1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和总需求》课件
# 总供给和总需求PPT课件大纲 ## 简介 - 什么是总供给和总需求 -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重要性
总供给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 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提 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的构成
总供给主要由个人消费支出、 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组 成。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1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经济处于平衡状态。
2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会导致经济过剩;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经济 短缺。
3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维持经济的平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实例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与影响
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和失衡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调节政策。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政策和实例分析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 措施。 注:本PPT课件参考了多个权威文献,内容权威可靠。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包括技术 进步、劳动力数量和素质、 自然资源和产能等。
总需求
1 总需求的定义
总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所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2 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主要由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组成。
3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结构、收入水平、利率和信贷条件等。
我国过去几年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情况
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总供给和总需求 均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21
二、总供给函数
——表示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依存 关系的函数。 总供给曲线说明每一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生产 和出售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物价水平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时间长短。
22
Y=Y(N,K)
Nd(W/P)=NS(W/P)
联立解方程,得到Y与P之间关系的函数。
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向右上方 倾斜;
36
小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
错觉 注意: 这三种短期总供给理论中的每一种都强调了一 个可能只是暂时存在的问题。无论总供给曲线向 右上方倾斜是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 这些情况并不会持久存在下去。最后,随着人们 调整预期,错觉得到纠正,名义工资得到调整, 或者价格不再呆滞。因此,长期中,总供给曲线 是垂直的。 粘性工资 粘性价格
——一定时期内任一给定的物价水平下人们想购 买的商品与劳务量。
10
二 、总需求函数
——表示产量(收入)和价格之间依存关系的函 数。
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 均衡中得到。
S(Y)=I(r) M/P=L 联立解方程,就得到表示Y与P之间关系的函数。
11
S(Y)=-1000+0.5Y
I(r)=2500-240r
假设经济中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考虑物价 水平的变动如何影响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庇古的财富效应 居民用存款、债券、股票等资产形式持有部 分财富,物价下降使其真实购买力价值“膨 胀”,感到更富裕,于是更多地支出,消费支 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经济 学家阿瑟庇古强调这种财富效应,称为“庇 古财富效应”。
43
小结
理解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如何决定的核心概念是AS 和AD。
第三讲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
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 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 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技术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使总供给曲线 向右移动;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也许由于政策 管制)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预期物价水平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 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第三讲
要点: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曲线如何表现经济中总价格水平和总 产出供给数量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和长期不同 总需求曲线如何表现经济中总价格水平和总 产出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运用AS-AD模型分析经济波动 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抑制经济波动
本章主要内容: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总供给 总需求 AD-AS模型 宏观经济政策
总供给
对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的解释
劳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也许 是由于自然失业率的下降)使总供给曲线向右 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也许是由于自然 失业率的上升)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资本引起的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 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 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买的增加(增加对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使总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反是。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增 加净出口的事件(国外经济繁荣、引起汇率下降的投 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反是。
总需求
克鲁格曼的解释:
预期的变化: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依 赖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负向需求冲击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价 格 总 水 平 P
P2 P3 LRSA SRAS1
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是实现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如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经 济周期波动、政策失误、外部冲击等。 例如,经济过热可能导致总需求过度, 而经济衰退则可能导致总需求不足。
素的影响。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移动方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方向取决于总供给变化的方向,总供给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总供给减少时,总供给 曲线向左移动。
移动原因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积累、经济体制改革等长期因素,以及短期内的生产冲击、气候 变化等短期因素。
Part
03
总需求理论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通过增加总需求,创造更 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 市场活跃度。
通货膨胀的预防和控制
通货膨胀
由于货币供应过多或总需求过旺,导致物价普遍 上涨的现象。
控制手段
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减少总需求, 降低物价上涨压力。
ABCD
预防措施
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和 就业水平。
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通货膨胀。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当价格水平下降时,货币的 购买力增强,消费者和企业会增加购买和投资,从而推动总 产出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货币供应量增加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会导致利 率下降,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增 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未来收入增加
如果消费者和企业家预期未来收 入会增加,他们可能会增加当前 的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曲 线向右移动。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课件
价格上升导致以真实购买力表示的财 富“缩水”,人们变得比较“穷”了, 结果减少支出,产出减少。反之亦然。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 又称为庇古效应。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2) 利率效应
物价上升——货币交易需求上升— —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 民信贷消费需求——产出减少。
物价水平的变动。
N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2、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者——厂商 这里只考虑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劳动需求决策条件? 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条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P)=实际工资水平
(W/P) 厂商不会有货币幻觉。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二、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分析
案例研究:
假设一国由于国内景气长期不振,
为刺激经济,政府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
率,这一举动对该国国民收入、利率、
物价、就业以及工资水平会产生什么影
响?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分析: 1、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运用LM曲线分析
LM
货币供给增加——
LM曲线右移——使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
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
总支出。包括:c、i、g和国外需求。 二、总需求函数 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物
总供求模型中的总
价 水
需求是一条向左下 平
方倾斜的曲线。
一、由经济衰退到充分就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课件
总供给曲线
二、劳动力需求函数和劳动力供给函数
Nd= Nd(W/P)W/P
Nd
Ns
W/P2
Ns= Ns(W/P)W/P0
E
W/P1
N
O
N2 N1 N0 N1 N2
20
总供给曲线形成
W/P
W/P2 W/P0
W/P1
O
Y Y1 Y0 Y2
O
Nd E2
P
P1
E0
P0
E1
P2
N2 N0
E0 E2
N2
N0
17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及函数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特征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 量。二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的社会总供给公式 分别为:Y=C+S;Y=C+S+T;Y=C+S+T+ M。总供给实际上是全社会利用各种资源生产和 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社会总供给除受价格 水平影响外,还受劳动、资本和技术水平影响。 只考察总供给和价格的关系,用AS代表总供给, 公式:AS=f(P)
29
总供给曲线
cd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 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 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 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 这条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30
总供给曲线
对于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总供给曲线,要研究 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供给量的变化程度,即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AS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 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AS的斜 率越小,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 变动量越大。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劳动 需求曲线的斜率、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的变动等。 总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是一种客观必然性,这里 最重要的是研究正常的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与总需求课件
(二)经济波动基本模型——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两个变量 产出水平:用实际GDP衡量(实际变量) 物价水平:用CPI或GDP平减指数衡量(名义变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分析整个经济的波动 总需求曲线: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购买的物品劳务量 总供给曲线: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生产销售的物品劳务量 不同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模型,因为整个经济中不存在从一个市场向另一个市场的微观经济替代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与总需求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 经济中的波动通常称为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衰退(萧条)、底谷、复苏、高涨、顶峰 经济衰退:实际GDP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传统衰退: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衰退,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 滞胀:由总供给下降引起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但经济波动并不遵循有规律可预期的模式,实际上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
总供给与总需求
Figure 4 The Long-Run Aggregate-Supply Curve
Quantity of
Output
Natural rate
of output
Price
Level
0
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P2
1. A change
in the price
level . . .
总供给与总需求
Figure 2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Quantity of
Output
Price
Level
0
Aggrega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工资率上升, 而实际工资率不变
LAS
SAS1 SAS0
随着物价水平上升, 实际工资率下降, 就业和实际GDP增加
110
100
90
随着物价水平下降, 实际工资率上升, 就业和实际GDP减少
0
6.0
7.0
8.0 29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微观供给曲线与宏观供给曲线的 比较:
相同点 都是关于产出和价格的关系。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 不同点:在AD-AS模型中,曲线推导逻辑不同。微观市场 出清时,总产出位于潜在产出水平。因此 (1)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均不是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 曲线的简单加总; (2)产出Y是价值量不是物理量,是货币计量的真实产出; 而价格P是价格指数不是货币量,反映的是名义量; (3)总供给曲线AS的价格弹性,短期大于长期,与微观市 场相反。
20
50
a b
1992 /
c
年 美 元 10 小 时 ) 0
LD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7
劳动(10亿小时/年)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及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是在其他影响因素(生产规模、技术 状况、资本装备等)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供给量与 实际工资率之间的正向关系。 劳动供给量:是经济中所有家庭计划工作的劳动 时数。 劳动供给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实 际工资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大;反之,实际工资 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小。
8
劳动供给曲线
LS
实 际 工 资 率
( 年 美 元 小 时 ) 1992 /
50 45 40 30 25 20
10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9 劳动(10亿小时/年)
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及其决定
a.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 实际工资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大;反之,实 际工资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小。但当工资很 高时,劳动供给反而减少,曲线向左上方倾 斜; b.特点决定:主要由不劳动的机会成本即休 闲和家务的成本--实际工资率决定(工资
物 价 水 平 ( GDP 平 减 指 数 , 1992=100 )
LAS 140 130 120 110 100 90 0 6.0 7.0 8.0
34
SAS2 SAS0
a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货币工资率和其他能源价格变动引起 供给曲线移动(长期)
物 价 水 平 ( GDP 平 减 指 数 , 1992=100 )
4
劳动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劳动需求:
影响企业雇员计划的其他因素(如企业规模、 市场预期、生产技术、税收政策等)不变情况下 劳动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实际工资率:每小时劳动工资可以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 量; 名义工资率:每小时劳动挣得的以现行价格表示的货币 工资; 实际工资率=名义工资率/物价水平= W/P 劳动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反向关系
物 价 水 平 ( GDP 平 减 指 数 , 1992=100 )
140 130 120 110
LAS0 LAS1
LAS2 LAS3
SAS0 SAS1 SAS SAS 2 3
100
90
潜在 GDP增加
0
6.0
7.0
8.0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10
33
货币工资率和其他能源价格变动引起 供给曲线移动(短期)
31
人口增长导致潜在GDP的变动引起总 供给曲线移动
物 价 水 平 ( GDP 平 减 指 数 , 1992=100 )
140 130 120 110
LAS0
LAS1
潜在 GDP增加
SAS0
SAS1
100
90
0
6.0
7.0
8.0
9.0
32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 的总体情况
LAS
AS
Y*
实际GDP
27
政策含义: 国家增加有效需 求政策有助于增 加就业和国民收 入,但同时会引 起物价上涨,使 自发性支出乘数 下降。
LAS
P
AS
AD2 AD0 实际GDP Y*
28
三种不同供给曲线的异同
物 价 140 水 130 平
( 平 减 指 数 , 120 GDP 1992=100 )
第三讲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参阅 第5章)
1
本章主要内容
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 AS-AD模型分析 供给学派经济学
2
第一节 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
劳动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劳动市场均衡及总供给曲线的三种表现形 式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3
总供给=总产量=总生产 劳动量(资本量和技术状态) 劳动市场供求决定。 因此,分析总供给要从分析劳动市场开 始,而对劳动市场分析得出的不同结论, 将形成不同的总供给曲线。
17
古典劳动市场均衡
50
实 际 工 资 率 ( 1992 年 美 元 年 ) / 0 100 劳动供给>需求
LS
30
劳动市场 均衡点
25
20
劳动需求大于供给
LD
400 150 200 250 300 劳动(10亿小时/年) 500
18
古典总供给曲线:
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 业状态。短期中,由 于没有更多可用资源, 产出不能随价格水平 增长,因此AS曲线垂 直于潜在产出Y*处。 长期中,随着潜在产 出的增加,AS曲线水 平外移。
40
总需求曲线及其特点决定
总需求曲线:AD 总需求曲线的特点: 总需求曲线(特点)的推导:
A.从物价变化的替代效应和财产效应来推导
B.从货币数量论来推导 C.模型推导(收入-支出模型及IS-LM模型)
41
从物价变化的替代效应和财产效应 推导总需求曲线的特点
物价变动引起财产效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上升会 改变实际财产,使财产实际价值减少;
充分就业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15
劳动(10亿小时/年)
劳动市场均衡及总供给曲线的三种 具体情况
古典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16
古典的劳动市场均衡及总供给曲线
古典劳动市场均衡(完全竞争条件):
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的物价完全具 有伸缩性; 自由竞争使劳动市场自动、即时达到均衡; 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P
AS P1
P 0
潜在GDP
实际GDP
23
政策含义: 总需求的改变 不会影响价格, 仅会带来产出的 变化
P
P1
A S
P 0
AD2 AD0 AD 1
实际GDP
24
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均衡及总供 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均衡:
货币工资不变但物价可变,从而实际工资可变; 在充分就业以前,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实际 工资下降,对劳动的需求量增加,但仍存在非自愿 失业; 达到固定的实际工资率时,劳动市场达到充分 就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5
劳动需求曲线的特点及其决定: a. 特点: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劳动需求 量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变化。 b.原因:劳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决定。 劳动边际产量: 劳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C.劳动需求量的确定:边际收益产量= 实际工资,MRP=W=MC时利润最大化。
6
劳动需求曲线
实 际 40 工 资 30 率 ( 25
13
潜在GDP与实际GDP: 潜在GDP:劳动市场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 的产量水平称为潜在GDP,或充分就业产出。 实际GDP可以大于、等于和小于潜在GDP
14
劳动市场均衡及潜在GDP
实 际
10 8
潜在 GDP点 潜在 GDP
生产函数曲线
GDP 1992
年 万 亿 美 元 )
( 7
6 4 2
37
总需求函数
表示需求量(实际GDP)与商品价格水平之 间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物价上升,需 求量减少;物价下降,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函数可通过总需求表和总需求曲 线来表示。
38
总需求表
物价水平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1992年万亿美元)
a' b' c' d' e'
90 100 110 120 130
8.0 7.5 7.0 6.5 6.0
39
总需求曲线
物 价 水 平 ( GDP 平 减 指 数 , 1992=100 )
140 130 e' d'
实际 GDP 需求量的 减少 c'
120 110
100 90 0
实际 GDP 需求量的 增加
b' a' AD
6.0 6.5 7.0 7.5 8.0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LAS 140 130 120 110 100 90 0 6.0 7.0 8.0
35
SAS2 SAS0 b
a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第二节 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及总需求函数
二、总需求曲线及其特点决定
三、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