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泌尿系统湖北科学技术出社何大庆魏劲波主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第8章泌尿系统幻灯片

生理学课件第8章泌尿系统幻灯片
情绪高度紧张、剧烈运动、疼痛等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肾血供特点:
1.肾血流量大,分布不均匀 占心输出量的1/5 -1/4 左右 成人安静时,两肾血流量 1200 ml/min (血浆流量 660 ml/min) 皮质(cortex) 94 % 外髓(outer zone) 5~6 % 内髓(inner zone) 1%
近髓肾单位 10%,内皮质层
入A=出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直小血管
长,可达内髓

尿浓缩稀释、 维持水平衡
(二)球旁器(近球小体)
1.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lls) :入球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上皮样变, 内含分泌颗粒(颗粒细 胞),分泌肾素。 2.致密斑 macula densa) :远曲小管靠肾小体侧的管壁细胞变为高柱状,紧密排列形成的椭圆形斑状结 构。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变化(离子感受器),调节肾素的释放。 3.系膜细胞 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间质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大量蛋白尿(定性+3~+4、定量≥50mg/kg/d)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5.72mmol/L)
不同程度的水肿
(四)肾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主要从胸12至腰2脊髓节段发出,其纤维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释放肾素的球旁
细胞。 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生理学课件第8章泌尿系统__幻灯 片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生成原尿 (不含蛋白质的血浆 超滤液) 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浆

系统解剖学ppt课件泌尿系统

系统解剖学ppt课件泌尿系统
纤维囊 肾筋膜 脂肪囊
横断面(经第2腰椎)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五)肾段血管和肾段
上段 上前段
前支
肾 动 脉
后支
后段下前段 下段来自前面后面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腹膜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尿道
女性尿道 长约3-5cm 直径约0.6cm 尿道阴道括约肌
特点:短、宽、直
尿道
尿生殖隔
狭窄部位
1、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2、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入小骨盆上口处) 3、穿膀胱壁处
狭窄处口径0.2~0.3cm
输尿管
子宫 动脉
膀胱 子宫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左肾
第12肋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肾的被膜
由内向外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纤维囊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由出球小动脉的分支形成,在血流经过入球和出球小 动脉之后,因阻力消耗,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压 降低,有利于肾小管对小管液中物质的重吸收。
三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 物质或将血液中的某些 物质排到管腔中去的过 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分泌与排泄。
•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均可分泌H+,其中,近 球小管细胞通过Na+ -H+交换分泌H+,促进 NaHCO3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也可 分泌H+。
NH3的分泌
• 胞氨内基的酸N也H可3主氧要化来脱源氨于生谷成氨NH酰3。胺的脱氨反应,其他 • 一近般球N小H管3主也要可由分远泌曲NH小3。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时, • N进液性强ClH)入中物酸3是随小的质盐脂尿H管 , (+溶排液 不 如量性出N的 能,a物。通N有CH质l强过助)3与,酸细于的H可盐胞H负+通+的膜结离的过正。合子继细离小成结续胞子管N合分膜H(液生泌4扩如中成。+,散的N铵N减a入NH盐+)少H4小(+4则了管是+N可与小液水H与H管4中溶+。
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 两个输尿管口和一个尿道内 口三者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 域,称膀胱三角,无论膀胱 充盈还是空虚都保持平滑状 态,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 位。
(一)男性尿道
起自尿道内口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终于尿道外口
三 处 内口 狭 膜部 窄 外口

前列腺部 尿道球部
舟状窝
处 扩 大

膀胱的形态图
3. 位置和毗邻
前方:耻骨联合 男性: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件—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件—泌尿系统
《 人体解剖学》 精 品 课件—泌尿系统
主讲人:XXX
主要内容
1

2
输尿管
3
膀胱
4
尿道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 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如 图所示。其主要功能是产 生和排出尿液,借以清除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 产生的废物、多余的水分 和无机盐等,调节电解质 平衡和维持机体内、外环 境的相对稳定。
骶髂关节前方下行达坐骨棘水平。输尿管在盆腔内的行程男女有差异。 男性输尿管行经膀胱底处,走在输精管的后方并与之交叉;女性输尿 管行经子宫颈外侧约2 cm处,绕过子宫动脉后下方并与之交叉 。
3.输尿管壁内部
输尿管壁内部是输尿管斜行穿膀胱壁的部分,长约1.5 cm。当 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力升高引起壁内部管腔闭合,可阻止尿液由膀 胱向输尿管返流。
二、输尿管的狭窄
第二节 输尿管
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其中上狭窄位于 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 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狭窄为输尿管 壁内部。以上狭窄处是输尿管结石易于嵌顿 的部位。
一、膀胱的形态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可分 为尖、底、体和颈4部分,各部间无 明显界限,如图所示。膀胱尖细小, 朝向前上方;膀胱底近似三角形,朝 向后下方;膀胱尖与膀胱底间的部分 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 内有尿道内口与尿道相接。膀胱充盈 时呈卵圆形。
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隙内,略呈“八”字形排列,属于腹 膜外位器官。两肾的位置并不对称,右肾受肝的影响,比左肾约低 半个椎体。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右 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
第一节 肾
三、肾的被膜
2.脂肪囊 脂肪囊为包在纤维囊外周的囊状脂肪组织层,并经肾门延伸至肾

泌尿系统 ppt课件

泌尿系统 ppt课件


镜下血尿
• 血尿
肉眼血尿
• 脓尿 • 乳糜尿 • 晶体尿
初始血尿 终末血尿 全程血尿
1.血尿 指尿液中含有过多的红细胞(血 液)。根据尿液中含血量的不同,将血尿分为 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每高倍镜视野中红细胞有3个或3 个以上,肉眼尚不能分辨有无血色
肉眼血尿:肉眼见到尿液呈血色,一般 1000ml尿液中含1ml血液即可看到。
、钡剂等; ③摄片前1天少渣饮食并服缓泻剂; ④摄片日晨禁食并排便,若大便干、硬或有肠腔内积
气也可采用灌肠法,但要低压灌肠, 或待病人排出 稀便后再摄片。急症病人禁用。
2. 静脉尿路造影(IVU)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
造影前除按摄尿路平片常规进行肠道准备 外,①造影前应做碘过敏试验,并准备好0.1 %肾上腺素;②造影前排空膀胱;③注射造 影剂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异常 ,及时协助医生处理;④摄片后鼓励病人适 当多饮水,并注意休息。
(一)排尿异常 1.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称为尿频
每次尿量正常,总量增多→急性肾衰多 尿期 每次尿量少,总量不变→炎症、膀胱结 石、良性前列腺增生等
• 2.尿急:有尿意即迫不急待地想要排 尿而难以自控,尿量往往不多。多见于 膀胱炎症或膀胱容量显著缩小,或情绪 因素
• 3.尿痛:排尿过程中或排尿后感 到尿道疼痛。 常见于膀胱炎症、 结石、结核或前列腺炎
3. 逆行肾盂造影(RGP、RP)
造影前常规作肠道准备,但不必严格禁 饮食,因泌尿道黏膜对碘不吸收,除有过 敏史的病人以外,一般不强调常规作碘过 敏试验。
4. 肾血管造影
造影前应常规作肠道准备及碘过敏试验, 检查或治疗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肢体动 脉搏动、肢体温度及尿量变化等,以便及早 发现有无血管损伤后的出血和血栓形成等。

泌尿系统-讲课课件_PPT课件

泌尿系统-讲课课件_PPT课件
泌尿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泌尿系统的一般结构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主要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一、肾
1、形态和位置
T12-L3; 蚕豆形;肾区 平均重100~150g,长10~12cm, 宽 5~6cm, 厚 3~4cm
2、构造
(1)肾被膜: 纤维膜 脂肪囊 肾筋膜
(2)肾实质: 皮质:细粒状,红褐色 髓质:锥体形,淡红色
孔隙、负电荷
2)肾小管 近端小管:
最粗最长,微绒毛,发达的质膜内褶和线粒体
吸收:全部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 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
细段:
管壁薄,利于水和离子通透
远端小管:吸收:水、Na+ 分泌:K+、H+、 NH3 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调控
(2)集合管 管径由细 →粗;功能类似远端小管
4、肾的血流动力学
近端小管伴随溶质(Na+和葡萄糖等),属于固定性;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有关,并受抗利 尿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属于调节性。
3. K+的重吸收: ①重吸收量:94% ②吸收部位及方式:
近端小管占65%~70%;髓袢占25%~30%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既重吸收K+也能分泌K+
4.葡萄糖的重吸收 ①重吸收量:100% ②吸收部位:唯有近端小管 ③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2、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少 体液调节:儿茶酚胺类、精氨酸加压素(AVP)、
内皮素(ET)、前列腺素、一氧化氮(NO)等
6、肾脏的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 尿素、肌酐、氨
(2)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钠、钾、氯、磷、钙、镁、H+、氨、尿酸

【精编】系统解剖学课件泌尿系统PPT课件

【精编】系统解剖学课件泌尿系统PPT课件

输尿管直径约为2-3厘米,长度 约为25-35厘米,具有蠕动功 能,能够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 膀胱。
输尿管的生理功能
输尿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尿液。
当肾脏产生尿液后,尿液通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储存,达到一定容 量后排出体外。
输尿管能够根据尿液的流量和膀胱的压力调节尿液的输送速度,保持尿液的持续流 动。
【精编】系统解剖学课件泌 尿系统ppt课件
目录
• 泌尿系统概述 •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 输尿管的解剖与功能 • 膀胱的解剖与功能 • 尿道与尿生殖系统
01
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系统 ,负责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 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功能
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液平衡、维持 酸碱平衡、清除毒素、维持内环 境稳定等。

前列腺
前列腺是男性性器官之 一,能够分泌前列腺液 ,为精子提供营养和保
护。
阴茎
阴茎是男性性器官之一 ,能够勃起和插入阴道
进行性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尿液储存
尿液经肾盏、肾盂、输尿 管进入膀胱储存。
尿液排出
膀胱括约肌松弛,尿液经 尿道排出体外。
03
输尿管的解剖与功能
输尿管的解剖结构
输尿管是泌尿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呈细长的管道结构,连 接肾脏和膀胱。
输尿管分为腰部、盆部和壁内 部三个部分,腰部位于腹膜后 ,盆部位于骨盆内,壁内部位 于膀胱壁内。
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调节体液平衡
通过肾的滤过作用和排泄功能 ,泌尿系统能够调节体内水分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 环境稳定。
清除毒素
泌尿系统通过排泄尿液,将体 内毒素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ppt课件
泌尿系统
1

组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
功能:
生成和排出尿液; 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3
一、肾的位置 位于腹膜后间隙内, 脊柱的两侧。
4

5
右肾比左肾约低半个椎体左右。 肾的位置因呼吸和体位 变化而上下移动。 肾的位置一般女性略低于男性,儿童低于
成人。
6
肾 Kidney
二、肾的形态
26
曲部:腔大而规则,立方形,矮小,管 壁薄,细胞色浅,分界较清,核圆居中, 无刷状缘,但基底纵纹明显。
作用:重吸收水、钠,排钾、氢、氨。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27
直部:结构与曲部基本类似,但细胞的 质膜内褶更发达。
基部质膜上分布K+,Na+-ATP酶。 T-H蛋白:位于上皮细胞膜上,凝胶状,
酸性糖蛋白,不透水。
28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29
(二)、 集合管系
co分ll段ec:ting duct system
弓形集合小管:皮质迷路 内
直集合小管:髓放线肾锥 体内,直行向下至肾锥体 的乳头处,改称乳头管, 开口于肾小盏。
特点:
▪ 由细到粗,单立到单柱,细胞 清明,分界清楚,核圆居中
功能:保钠保水,排钾泌氨
血管紧张素Ⅱ
血压升高
35
2、 致密斑 macula densa
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的细胞特化而成。 形态:
椭圆形斑状,细胞高柱状,色浅,核位置 较高。
功能: 钠离子 感受器
36
3、球外系膜细胞 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
又名极垫细胞polar cushion cell,充填于 肾小体血管极三角区内的细胞团 与球旁细胞和血管 系膜细胞之间有缝隙 连接。 可传递信息

泌尿系统解剖完整版PPT

泌尿系统解剖完整版PPT

对血液的水和离子成分进行稳态性调节:调节水盐代谢、电解质平衡
结石一般在肾中生成即为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入输尿管则输尿管结石,再自下排入膀胱或尿道,便称之为膀胱结石或尿道结
石,真正原发于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的结石则少见。
输尿管
足细胞是肾小囊脏层
肾小体细胞组成
足细胞
(2)肾小管
位于肾小体 和集合小管之 间。
尿 道──排尿器官
机能
与钠排泄有关
胞 排尿反射为一正反馈过程
男性尿道特点:长、曲、窄
与尿浓缩有关
三、肾血液循环
肾血液循环
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 其分支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又分支成肾小球毛 细血管网,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而离开肾小体。
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成毛细血管 网,缠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周围。
肾脏
水、尿素、尿酸、肌酐、盐类、
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缺少粘膜下组织,膀胱收缩时,也呈平滑状态。
结石一般在肾中生成即为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入输尿管则输尿管结石,再自下排入膀胱或尿道,便称之为膀胱结石或尿道结
石,真正原发于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的结石则少见。
膀 胱──储尿器官
人体40岁后,功能性肾单位的数量每10年减少10%,但由于肾脏 的功能储备和代偿作用,并不影响排泄功能。
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肾小球体积 髓袢 数量 血液循环
生化 机能
皮质外2/3 小 短(只达外髓) 85%-90% 入球A口径>出球A 出球A分支成cap后 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周 含肾素颗粒多 与钠排泄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肾小囊:杯状凹陷,分脏层和壁层,两 层之间为肾小囊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 上皮,脏层为足C,发出几个初级突起→ 再发出几个次级突起并相互嵌合形成栅 栏状结构,贴在毛细血管球的外面,相 邻次级突起之间为裂孔,它有裂孔膜封 闭,与毛细血管球内皮之间有一层基膜, 厚约0.3um.
2、肾小管
• (1)近端小管:肾小管最粗最长的一段, 长14mm,d:50~60um,分直部和曲部。曲部 腔小而不规则,C呈立方形或锥体形,C 界限不清,胞质呈强嗜酸性,C游离缘有 刷状缘为电镜下的微绒毛,C基部有发达 的质膜内褶和线粒体,侧面除有连结复 合体,还有许多侧突。直部与曲部相似, 但C较矮,以上结构不如曲部发达。
1、形态
• 概述: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 V300~500ml,最大达800ml。
• 形态:中等充盈时,呈三棱锥形,分膀 胱尖、膀胱底、膀胱体、膀胱颈、膀胱 顶。
• 膀胱三角: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 的三角形区域,粘膜光滑,无皱襞,为 膀胱肿瘤的好发部位。
膀胱三角
无论膀胱充盈还是 空虚时均平滑的三角 区域 位于输尿管口 和尿道内口之间 是肿 瘤和结核好发部位
(二)集合管、乳头管
• 从弓形集合管到直集合管,管径由细 (40um) →粗(200um);上皮C由立方 形→柱状→高柱状。
(三)球旁复合体
• 1、球旁C:是由入球小A管壁的平滑肌C变为 上皮样C形成。C呈立方形或多边形,核圆形, 胞质嗜碱性,可分泌肾素和红C生成因子,使 血压↑和促进骨髓红C的生成。
功能
固定肾 维持肾的正常位置

(二)构造
• 皮质:细粒状,红褐色,伸入髓质的部 分为肾柱。
• 髓质:呈锥体形,有15~20个,锥体的尖 端为肾乳头,有乳头管的开口于肾小盏 (7~8个),每2~3个肾小盏汇合为肾大 盏,最后形成肾盂,移行为输尿管。
冠状切面
皮质
肾柱
髓质
肾锥体 肾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输尿管间襞
输尿管口之间的 横行皱襞 是膀胱 镜检时寻找输尿管 口的标志
一、肾的形态和结构
• (一)位置和形态 1、形态 蚕豆形,腹腔后上部。 • 二端: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 • 二面:前面隆凸,后面平坦。 • 二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凹陷,中份有肾门,
有进出肾的血管、N和肾盂,它们加上结缔组 织形成肾蒂。 • 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凹陷,内有肾AV分支和肾 盏、肾盂。
•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 • 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
尿的浓缩有关。
四、输尿管、膀胱、 尿道
(一)输尿管
• 1、概述:肌性管道,长20~30cm,直径 0.5~0.7cm
• 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 小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盆侧壁弯向 后下→膀胱底→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 的输尿管口。
管径0.5~1.0cm (最窄处0.2~0.3cm)
分部 腹部 盆部 壁内部
防止尿液返流
三个狭窄 1、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 2、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3、壁内段
3、三个狭窄
• ①起始处,直径2mm。 • ②髂血管交叉处,直径3mm。 • ③壁内段,直径1~2mm。
(二) 膀胱
• 形态 • 位置和毗邻 • 与腹膜的关系
第八章 泌尿系统
• 学习目标:
• 1. 熟悉肾的位置和形态,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 特点,肾单位组成及各部的结构特点。
• 2. 掌握排泄的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影 响因素。
• 3. 熟悉尿量的正常值,多尿、少尿、无尿概念; 熟悉排尿反射。了解尿的浓缩与稀释、尿生成 的调节。
• 4.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的形态结构。
肾门
肾蒂
从前向后
静脉 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
动脉 静脉 肾盂

2、位置
• 与椎骨的关系:左肾上平胸12上缘,下 平腰3上缘;右肾上平胸12下缘,下平腰 3下缘。
• 与第十二肋的关系:第十二肋斜过左肾 后面中份,斜过右肾后面的上份。
• 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 的夹角。
左T11-L2
右T12-L3
二、肾的组织结构
• 1、组织结构:泌尿小管+血管、N、淋巴 管+少量的结缔组织。
• 2、泌尿小管:由肾单位和集合管 • 3、肾单位:肾脏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
约有100~150万个。
(一)肾单位 1、肾小体
• 概述:呈球形,d:200um,由血管球和肾 小囊组成。
• 血管球: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球,由入 球小A发出3~5条分支→再分支相互吻合 形成,最后形成出球小A。毛细血管球为 有孔型, d:50~100nm,在毛细血管球之间 为球内系膜C,呈星形,与基膜的更新有 关。
• 排泄(excretion)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的 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 物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排泄器官排出体 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 皮肤、消化道、泌尿系统等。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 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 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水 的代谢产物。
• (2)细段:单扁上皮围成,管壁薄,利于水 和离子交换。它与近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直 部形成髓袢。
• (3)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直部腔比较 大,C呈立方形,着色浅,表面无刷状缘,C基 部基底纵纹明显,有线粒体,可主动向肾小管 周围的间质泵出Na+,与尿的浓缩有关,并受 激素控制。曲部结构与直部相似,但不如直部 发达。
肾区
在12肋与竖脊肌外 侧缘之间的区域 在 临床上称为肾区
3、被膜
• 纤维膜:DCT膜,与肾连结疏松,易剥 离。
• 脂肪囊:脂肪组织构成,边缘发达,起 弹性垫样作用。
• 肾筋膜:DCT膜,分前后二层,后层与 腰大肌筋膜相连,前层与对侧愈着;发 出CT小束与纤维膜相连。
三层被膜 纤维囊 脂肪囊 肾筋膜
• 2、致密斑:是远端小管曲部靠近血管球侧的 上皮C变高变密形成,它是Na+感受器,感受滤 液中Na+的浓度,当滤液中Na+的浓度↓→球旁 C→肾素↑
三、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 直接发自腹主A,血流量大,压力高,血 流量1200ml/分。
• 入球小A粗短、出球小A细长,进多出少, 有利于原尿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