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最大秘密 “松”
太极拳隔空打人是生物电反应,不是什么秘密!
太极拳隔空打人是生物电反应,凡是长年练太极拳和气功的,生物电场都非常强烈,这是长年意念训练的结果,练太极拳就是练意念的。
太极高手能够用意念操纵控制低级选手的生物电运动,使他们做出各种能做的各种动作。
说穿了不是什么秘密!练太极拳的高手的生物电场,用仪器应当可以测到。
一般人也应当可以测到,两者可以做个对比。
中国文化的气的的层次很多,其中有宗气,营气、卫气,元气,真气......,最高层次是生物电,属真气范畴。
对不练气功的,不练太极拳的,生物电场不强烈的,作用就小一些,甚至很微弱。
因为不练太极拳,不练气功的人,生物电不强烈,不敏感,所以作用不如练太极拳和气功的作用大。
但是也起作用。
不信你和练太极拳的高手接触一下。
太极松腰:最是便捷别轻视——太极拳基本功系列讲座(5)
上 下蹲起 法看起 来很 简 单 .但 是其 整 个 运 动过程 却包含 了无极 ( 站立 或蹲 下 的动作 ) 化太 极 ( 下蹲 上起 的动作 ) 的过 程 。 基 本 动作 : 面壁 而 立 , 脚 并拢 , 身 中 两 周 正 . 身放 松 . 阴上 提 . 尖 顶墙 根 , 全 会 脚 两肩前 扣 . 胸 收腹 . 后 突下蹲 。 下蹲 时头不 可后 含 腰 仰 、 可倾斜 . 不 完全蹲 下后再 缓 缓上 起 。如此 反复 多次 。下蹲 时 , 可先 想一 下脚底 涌泉 穴 , 同时注 意全 身放 松 , 向后突 , 脊柱 逐 节放 腰 使 松 下落 ; 上起 时 , 注意 用 百会 上领 或 先想 一 下 蓝天 , 然后再将 脊柱逐 节抻 起 、 拉直 。
腰被 作为很 重 要 的要点 来 阐述 :腰 为 一身 之 “ 主 宰. 能松 腰 . 然后 两足 有力 , 下盘 稳 固。 实 虚 变化 . 皆由腰转 动 , 曰命 义源 头在 腰 隙。有 故 不得 力 . 由腰 腿求 之也 ” 必
由此 可 以看 出. 如果 想练好 太极 拳 . 必须 高度 重视“ 腰 ” 松 、也 就是 说 . 只有把 腰松 开 . 才能 真正 步入太 极拳 的 至高境 界 腰 部通 过训 练 . 能松 动如 弹簧 、 灵活 如柳
意 一个 穴位—— 腰俞 ( 骶骨 裂孔处 ) 在 即腰椎
和 尾 骨交界 处 . 儿是 腰 的气血 流注 的地 方 。 那
在 身体 弯 曲 的时候 .一 吸气腰 要 向后放 松后 凸 .一呼 气放松 之后 .再 注意 骨盆 中的股 骨
头 、 骨 向外张 , 髂 骶骨 往后 凸。还 要注 意胯 关
开. 以降低难 度 . 至还 可抱住 树 、 架 , 甚 床 拉住 门把手 等支 撑物 往 下蹲 .开始 时 动作不 标准 不要紧. 关键 是 要坚持 。 轻人 则 应尽量 按标 年 准 姿势 下蹲 刚开始 练 习时可 能没 等蹲 下 去
太极拳五个手指的秘密
太极拳五个手指的秘密
2011-12-07 18:58 来源:不详新民网编辑:转载
太极拳五指的秘密
只知五指为掌,而不知掌中奥妙,不知每根手指的功用。
以下给大家详细讲解每根指头的功用:
大拇指:掌握自己的重心。
在练拳时虎口要微撑,就能很好的掌握平衡。
食指:食指不能用一点力,要轻轻的扶着运动路线走。
食指如不放松,手掌就松不下去,手掌不松,腕难以松弛;腕不松,前臂难以放松,再接下来给坠肘、松肩等要求带来难度。
所以,食指要完全放松。
中指:起到向前指方向的绝妙作用。
只有顺中指方向向前用意,意才能放远。
有的说:“意到前方无限远,到底多远,也要看练功者的功底而言”。
无名指:无名指起向前、向上的引领作用。
在练拳时,有向前、向上的动作,不要全手掌出劲,由无名指引动,无名指在五指中最笨拙,只要它不出劲,其余四指也不会。
在推手过程中,运用无名指不容易出败招。
小指:小指始终要放松。
凡有从前向后、向下的拳势,应松小指、松肩、坠肘、手臂自然下垂或后捋。
极强肾的小指头提水法
极强肾的小指头提水法小指头提水法就是每天早晚用小手指头提吊水壶或小水桶各99次,还可以用小指头提物、翻书,或用小指头互相用力勾拉,或以一手大指与食指捏住另一手小指按压、捻转、揉推。
小指是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循环所在,小指甲旁两边有“少冲”与“少泽”二穴,是人体心经与小肠经的始端与终端。
刺激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的起始穴位,可增强心脏与小肠的功能,增强性功能。
防治月经不调、阳痿、痛经、怕冷,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症。
按揉“少冲”穴,边揉边往上翘,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心烦意乱、呼吸窘迫,刺激“少泽”穴,可治眼睛疲劳,落枕等。
整个小指头是人体耳朵与生殖器的反射区,经常按摩、揉推还可以提高精力,增强性欲,调整肾脏与膀胱的功能,防止阳痿、早泄、尿急、尿频、妇科病、膀胱病等。
老年前列腺肥大症患者,小便不畅时,可以左手捏右手小指关节,右手捏左手小指关节,不但可以促使小便通畅,而且残留尿液也大大减少。
国外医学报告,小手指与精力关系密切,切掉小指后,人的精力会急剧下降。
难怪日本有些人长期练“小指头提水法”后,精力增强,70多岁还生儿育女。
附:“膝盖逆时针走圆圈法”就是曲膝或跪着走圈,这是一种延缓腿部、腰部,以及全身衰老的好办法。
因为人的衰老,多数从足部开始。
古人说:“人老腿先老”。
祖国医学也认为:肾居下焦、肾亏先累及下肢。
曲膝或跪着走路,可以促使腰部肌肉、腹部肌肉拉直,获得张力,促进气血输入双肾,使命门之火盛旺,心肾相交,补益肾、肝、脾之亏虚。
常练屈膝走路,还有助于减肥,消除腹部脂肪,改变大腹便便的现象。
三明市古稀老人谈树青先生,按照笔者告知的方法,以膝盖着地在卧室逆时针走跪式圈月余,其腹部脂肪大减,体重减了3公斤,人也变得灵活有精神了。
他说:“此法真有效!”小拇指颇为神奇,可惜世人少知它究竟神奇在哪里呢?它神奇在只要你经常按压这个小拇指可以预防及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头痛、失眠、腰间盘突出、腰酸、肢体麻木、肿瘤、心悸、高血压、性功能障碍、精力衰退、子宫内膜症、子宫肌瘤、更年期紊乱、便秘、忧郁症、健忘症、神经质、焦虑症、视力衰退、肥胖、糖尿病、肾脏病、尿频、闭尿、前列腺肥大、肝炎、白头发等28种病症,这是按摩其它几个拇指所不能达到的。
太极拳内功心法秘要举例
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窍
千百年来,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东西永远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觉和身心的独特体验。这些感觉和体验是内向性运用意识引起的内气催姿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功心法。现在,我们择其要地简述其中的部分内容。
内功心法从古至今"法不传六耳"
笔者曾听过一位师兄讲过一个向陈氏太极拳泰斗李经梧学习内功心法的经历:我每星期都到李经梧老师家学拳,几年后,李老师特别喜欢我,就教我练内功心法的方法,并吩咐我不要告诉别人。我回来自己练的时候,被一个也跟李老师学拳的朋友看到了,因我抹不开面子,就教给他了。有一天,我和这个朋友一起拜访李老师,结果,这个朋友不知不觉中就问起那套内功心法的问题。李经梧老师一听,马上呵斥我,让马上离开他家,不准再来。从此往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李老师。
其实,不轻易传授内功心法的习惯,和"传拳不传功,传功不传诀","教了徒弟,饿死师傅","法不传六耳"等规矩有关,更和这些内功心法得之不易有关。
什么是内功心法?
那么,什么是内功心法呢?由于太极拳来源于道家文化,所以其内功心法的表述多与道家文化的语汇和修道的阶梯进程有关。一般来说,太极拳是太极拳架、太极术、太极道的融合体。这里的太极架指的是形体动作,太极术指的是内功心法,太极道指道德修养。也就是说,真正的太极拳或者说太极文化应该包括以上3个方面的内容。如果只进行一方面的学练,则表明没有得到太极拳的真谛。如果只练太极拳架而没有内功心法(太极术),则只是在空描,没有深刻的神意气之内涵和功夫上身的内在体验;只有内功心法没有拳架的变化,则生命活动就缺少了物质载体;只进行道德修养没有拳架(阳面)和内功(阴面)的滋润,则不易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等太极拳修炼的终极目的。
吴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
吴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如果你是练吴氏太极拳的人,读此文,可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至少能够节约你5到10年以上的练习时间。
但是,你的老师是否能够允许你如此飞速的进步?你的老师是否能接受你超过了他们所有人?这种进步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笔者无法对此负责。
而且,本文不得已,必须指名道姓的批评和肯定。
得罪人之处,我也没办法。
首先要确定一下,吴氏太极拳的老架,是方架。
方架最早的图谱,是来自于一系列照片,是吴鉴泉当时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可以说是存留下来吴氏太极拳最早的影像资料。
不懂太极拳的人,看到吴氏太极拳方架,第一反应:什么玩意?不是说太极拳是中正安舒吗?是圆的轨迹吗?金庸在《雪山飞狐》一书中,胡斐的把兄弟赵半山的拳法《乱环决》,就是太极拳啊,怎么说都是划圈圈,而吴氏太极拳的方架,这是什么鬼?且不说不练太极拳的人,看到吴氏太极拳,觉得生硬奇怪,就连普通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吴氏太极拳,更没见过吴氏太极拳方架。
我在网上找到的视频,经过仔细观看,点名批判如下:北派李秉慈的方架,一塌糊涂,什么用法讲解,一塌糊涂。
个人认为,纯属误人子弟。
吴阿敏的方架,纯属太极操,表演用。
跟吴氏太极拳老架方架也不是一回事。
香港丁德山老先生的路边拍摄视频,是真的吴氏太极拳方架的东西。
吴鉴泉的孙女,吴雁霞录制的视频,在优酷上可以找到。
是目前位置,可以查到的仅存的,和吴鉴泉照片一模一样的吴氏太极拳方架的影视资料。
就是这段视频,现在qq视频上也有了。
是目前仅存的,吴鉴泉的老架,还原度最高的老架。
还有一个人是1937年的视频,褚民谊。
因为背景历史问题,此人一直被封杀。
但是此人的拳法是真东西。
现在视频已经解禁。
是吴鉴泉的亲传:但是,此时已经出现了吴氏太极拳圆架,所以尽管褚民谊的拳没问题,也是吴鉴泉亲传,但是不是最老的方架。
马岳梁,吴英华二老,位于上海鉴泉社大本营,架子不浮夸,是真东西,但是,由于吴氏太极拳“藏的太深”的特点,什么都藏着,导致初学者看了也看不明白。
浅谈太极拳教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太极拳教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4-30T15:03:11.5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作者:黄珠霖[导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高峰期又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黄珠霖福清第二中学【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高峰期又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在高中阶段开展太极拳教学,对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可以改善学生的自信心与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控制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可以去除面对高考的焦虑等。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本人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对当前高中生不良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太极拳教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高中生心理健康1.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1.1学习类问题第一,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
第二,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1.2青春期心理问题青春期里学生的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一体。
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痛苦、消沉而表面上却又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1.3人际关系问题第一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同时,部分家庭出现种种伤痕如夫妻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等,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第二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高中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第三与老师的关系问题。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太极拳中的一种传统拳法。
下面将对其中的七十四个动作进行分解。
第一式太极起势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第一个动作。
首先,双脚并立,身体保持正直,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
头部自然正直,舌尖抵住上腭,目视前方。
其次,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
同时,含胸塌腰,松肩沉肘,头部保持自然直立,颈部松弛。
接着,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目视前方。
最后,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目视前方。
第二式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第二个动作。
首先,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其次,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接着,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
然后,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
接着,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
最后,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第三式懒扎衣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第三个动作。
首先,身体微向右转,重心左移;双手左逆右顺缠,两手交于左胸前,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其次,身体右转90°,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左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前方。
太极拳解密
基本功二:采气
A.论采气
采气:一种气功、内劲功法练习,就是用意念想象,采集大自然精华之气、好的物质灌于己身。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说,是用来培养意念和气感,并结合身法锻炼的一种方式。对于有功底者来说,它是作为练拳之前的准备过程,用以调心、调息、培植内气。所谓“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者,中也,“中者,虚空之性体也”。
太极拳解密
赵健宇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早在七千年以前就已发现并创造的,它揭示了宇宙自然界运动的根本规律。太极拳是中国人用肢体运动的语言来诠释这一规律,如今成为人们健身、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并培养我们进入“道”的境界,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人类健身的大运动。
所谓:“太极”,就是大与小、时间长与短是相对的,阴阳是互相转化的,而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所谓“太极拳”,就是人在技击或健身运动中,体现出这种“阴阳互为其根”的辩证关系。就是说当练拳时,无论是上下关系、左右关系、交叉关系、贯串关系、引领关系、内外关系、虚实关系、刚柔关系、快慢关系等等,这些既相互对立、又统一的,既矛盾又辩证的关系,表现在自始至终的每一举一动上,使之能够上下相随、左顾右盼、内外合一、虚实相兼、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周身成为一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每天练的太极拳动作是多么的复杂,又是有着严密的辩证关系,还要在运动中做到连绵不断。我们要想在这一式接一式的变化当中,处理好以上矛盾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
第二是调整呼吸:当姿势中正、松活了,呼吸就会自然均匀,加上腹内松静和意守丹田的势态,保证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并使之畅通。长期的锻炼,呼吸就会变得深、静、细、缓,慢慢地就会使人由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站桩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起到调节作用:由于意识的集中,练功时不再想生活和工作中的杂事,由于意识集中,使大脑神经得到了休整,结合身体姿势的松活、呼吸的均匀,在意念的作用下,使经络畅通,气血旺盛,就能够促进神经细胞敏感和活跃的程度,使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强,因此脏腑的功能作用得到提高,身体健康。我们还可以通过收功的动作,也叫“丹田内转功夫”,更进一步调动内气,增强内气的运用能力。
太极拳最大的秘密是“松”—祝大彤
太极拳最大的秘密是“松”---祝大彤太极拳最大的秘密是“松”郑曼青先生学太极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
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乾净,很难讲明白。
郑曼青先生回忆杨澄甫先生当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
杨澄甫先生还讲了一句话,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五十年后想起来,郑曼青先生说: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
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
无论如何,要放松。
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
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
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
所以练太极拳“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郑曼青)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罗邦桢是郑曼青的大弟子,他在去美国之前特地向郑曼青先生请教在美国教拳应注意什么?郑曼青先生回答他:“要注意松。
” 后来罗邦桢先生说:“练拳45年,不敢说有45年的东西,一个‘松’字,就让你琢磨终身。
”常言道:“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 松是通行证,松是敲门砖。
松到什么程度,太极拳就达到什么程度,松不到那个程度,便不晓得那个程度的奥妙。
李雅轩先生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
他说:“以前有人问杨澄甫老师:未见您用多大劲,何以将人打出去那么远,打得那么脆呢?杨老师答曰:"我是松着劲打的。
"有人问杨少侯先生,你发劲时看着是很松软的,如这样子松软还能有力吗?少侯先生答曰:"就是因为是松着劲、软软的,打出劲去,才大得很咧。
” 所以太极拳的功夫,无论是打拳或是推手,都必须将身势松开才行。
练太极越来越年轻的秘密
练太极越来越年轻的秘密太极拳,中华武术之精华,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特点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滑自然,协调完整。
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法,倍受国内外青睐,被视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首选内容。
太极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着重在“养”,“养”是自我调理,自我呵护,舒筋活血,开穴顺气,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的有机性,使人体处于一种“维生”的功能状态。
为什么太极拳越练越年轻?太极拳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就因为它所持的“内外合一”统一观阴阳平衡的辨证观,以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运演操作机制。
解密太极拳,越练越年轻!提高血管系统功能常练太极拳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
国内研究发现,练太极拳过后的恢复期内,舒张压低于运动前水平(舒张压: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由于舒张压影响冠脉血流,运动后舒张压下降对于心肌的供血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上升幅度不大,恢复期内有所下降,但维持较高的脉搏压差,这说明太极拳可以减少外因阻力,改善周循环,尤其是舒张压较低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心机供血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气血流通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心、血、脉三者的正常,是保证血运畅通的条件,彼此相互影响。
气虚血瘀是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保持血脉流通、气血等营养物质的输送管道畅通无阻,是延缓衰老的一大举措。
因此常练太极拳有助于延缓衰老。
提高骨密度常练太极能减低胫骨的骨矿物持质丢失率,同时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早老性骨折。
人进入中年以后,骨密度逐渐下降,这种下降在女性绝经后明显加速,因此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而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比女性高。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以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刺激,有效地减少内骨矿物资的自然丢失,使密度多年保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从清初创建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辛亥革命前后,太极拳名家的技击功夫在北京享有盛誉,并且盛传有疗病、保健、延年作用,在当时北京几十种著名拳种中很为突出。
于是有人就假托仙传,捏造历史。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起源说。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拳的起源。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起源一、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云游四方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张三丰,懿州(今湖南芷江县)人,名全,一名君宝,字三丰。
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
根据《明史》和历经篡修的《太和山志》,都只字未提及张三丰会拳术;即使是公元1723年住在山西的圆通道人汪锡龄编的《三丰全书》稿本以及到公元1844年被长乙山人李涵虚重编出版的《三丰全书》里面,他们虽然都鬼话连篇的宣称见过十四世纪的张三丰,但也未曾捏造张三丰会拳术或创造太极拳。
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这个事实,至此可证实。
因此,说太极拳的创始人为张三丰,是不真实的。
但明初张三丰何以当时名扬国内?我们如果研究一下《明史》中的“胡滢传”、“郑和传”、“姚广孝传”和“方伎传”中的张三丰事迹,把有关史料加以参证,就能清楚看出张三丰,这个被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神话人物,原来是明太祖死后,明代皇朝宫廷争夺皇位的副产品。
其历史真相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因太子早亡,就由皇孙朱允炆继皇位改元建文,但皇太子之弟朱棣,于建文四年以“靖难”名义,从燕京(北京)杀奔明朝首都南京,夺了皇位,改元永乐。
由于传说建文帝未死于战火,永乐帝不放心,遂派亲信胡滢,配上认识建文帝面貌的内侍朱祥,以寻访道士张三丰(邋遢)为名,从陆路遍访各州、郡、乡、邑,去查访建文帝下落,有四年之久。
永乐二年又有谣传建文帝逃亡海外,永乐帝又派郑和(世称三保太监)等领兵浮海,远巡西洋,也未查到建文帝下落。
永乐十七年,又派胡滢出巡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去查访建文帝下落,又查了四年。
太极拳内功修炼告诉你一个秘密“命门与尾闾是练功的根本”
太极拳内功修炼告诉你一个秘密“命门与尾闾是练功的根本”太极拳内功修炼,告诉你一个秘密“命门与尾闾是练功的根本”!一、内气外气都是真气。
练太极时要纵松将内气卸到脚下(不是涌泉),横散形成气罩,空出身体,内气与外气相合。
这时我的气库不是像李和生老师所讲的在腹部,而是在脚下。
脚下是什么,是宇宙间的真气啊!宇宙间的真气都是我的。
怎么用?就是用意呀!意到气到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气都为我所用。
李老师讲的身体是炮筒,内气是炮弹,这样内气打出去了,收不回来就会伤身体。
你有多少真气?能打多少炮呀?因此,身体是空的,是炮筒,在脚下的真气是炮弹,一想“根松催,中通顺,梢发透。
”轰!打出去,会伤身体吗?不会!宇宙间的真气是在由脚至手冲洗你的身体,疏通你的经络呢!你是在练大周天功呀!用意不同,得出的效果就不同。
太极拳“腰为第一主宰”,说说命门说说尾闾,具体操作就是...说说命门说说“尾闾”!意撑大腿内侧有响动,说明尾闾已经开了。
【第374期】练太极有不得不来说说命门说说尾闾两肾、命门及其太极练法,附一个小功法,用来对两肾及命门进行锻炼。
呼吸连命门《命门九法》讲义,对于太极拳命门锻炼很有指导意义,值得初学者研读!第932期 | 练太极拳需要“命门后突”吗?现在的事实,确实有人对“命门后突”发生了误会,所以,“命门后突”这一说法应该废弃!顾留馨 | 练习太极拳命门后撑和腰隙虚实转换的文章,感到很好,分享给拳友!第861期 | 体会命门:时刻留意在腰间!只有做到命门后撑才能理解“主宰在腰,一动无有不动”的真正含义。
要想练好太极拳“松腰,开跨,垂尾闾”一样都不能少!好话只说三遍!第970期 | 尾闾中正就是要将尾椎骨收至人在母胎中的位置,3D动画图示(附“尾闾中正”相关内容15篇文章)第838期 | 不懂尾闾中正的拳很难练出太极功夫!练杨氏拳的人是不懂什么叫尾闾中正,练陈氏拳的人是根本放弃尾闾中正!太极拳的'尾闾内收' !有许多习练者不知【尾闾内收】具体怎么做。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伏羲...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伏羲...伏羲⼋卦⽅位图所隐含的太极奥秘。
——《陈⽒太极拳图说》研读010今天和拳友们聊聊《陈⽒太极拳图说》的第五幅图——伏羲⼋卦⽅位图。
陈鑫先⽣对伏羲⼋卦⽅位的注解,基本源于周易,没有细说此图与太极拳的关系。
关于此图,我认为了解以下⼏个⽅⾯⾜矣。
之⼀。
伏羲⼋卦⽅位图,是先天⼋卦;是⽴体的,不是平⾯的。
见图⼀。
太极拳六合变化,实际上就是河图与先天⼋卦的变化。
我举个例⼦。
⾯南背北站⽴。
左斜上45度,即是河图的天九,先天⼋卦的乾,合成乾九。
乾九重要吗?当然重要,阳数最⼤,发劲最刚。
之⼆。
张三丰云:“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顺则凡者,道⽣⼀,⼀⽣⼆,⼆⽣三,三⽣万物也。
逆则仙者,万归三,三返⼆,⼆合⼀,⼀归⽆极⼤道也。
”⼋卦圈怎么⾛就是逆则仙?见图⼆箭头所指的⽅向。
此⽅向与乾⼀、兑⼆、离三、震四、巽五、坎六、⾉七、坤⼋的⽅向正好相反,称之为逆则仙。
这在以前,都是不传的秘密,今天都说了吧。
此⼋卦圈的⾛法,⼋个⽅位加上中⼟,可⾛出九种拳架,每个拳架⽤⼀种⼿型。
之三。
按照伏羲⼋卦⽅位图⾛出的拳架,实际上就是动桩法。
意拳的诸多桩法,我对着⽅位都能⾛出来。
实际上,拳者只要松到⼀定程度,每个⼈都能⾛出来。
检验⼀下⾃⼰的松柔程度。
孙⽒太极拳的⽆极式站⽴。
见图三。
随意弯曲左⼿或右⼿的⼀个⼿指,此时的反应是,⼿旋转着向⼀个⽅向迅速抬起。
不同的⼿指,不同的⽅向。
再检验脚。
脚随便动,此时两⼿便跟着上下相随地⾃动调整到⼀个最佳位置。
学习拳,下⼿处是⾃强不息;练好拳,成就处是⾄诚⽆息。
——⾃勉【本⽂⾸发于今⽇头条之允升园。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225)。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介绍要知太极拳之来由,必先知太极之含意。
太极即太虚。
“太”者,有极其至大的意思。
“虚”者,空虚无物之意。
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
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
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
阴阳观念中具有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结合,顺逆缠丝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阴阳相合而为太极,所以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
如按太极拳姿势要求去练习,持之以恒,日久就可以练到五阴五阳的功夫。
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
达到这种程度时,太极理气活跃,气机相通,真气充盛,阴阳平衡,周身上下内外形气一体,如太极之象,混然一圆。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
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
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
”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
人烟几绝,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
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桐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桐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
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
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
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
先祖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
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温县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
内家拳的秘密
内家拳的秘密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感谢作者的无私奉献,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原作者的发表地,只好转自[转]内家拳的秘密作者:南山采菊(一)我练武从开始一直接触的就是内家拳。
早年拜师练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拳,但是我一直挺烦这个的,对太极不太感冒!总觉得她软绵绵的没太大意思!后来我偷偷地用一套太极拳架和人家换习了一套八级小架来练习,我觉得这种拳术落地有声,练着才有意思,才过瘾!不过,因为一直没有接触到真正练八极拳的练家子,最后,我练八极拳的生涯也就无疾而终了。
一直到后来,开始学形意拳才觉得称心如意了!形意拳简洁朴实、发力迅猛。
一直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内家拳!不过,我是很多年也搞不清楚究竟什么样所谓的拳为内家拳,又是什么样的拳为外家拳。
那个时候我除了知道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是内家拳,还有知道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之外,其他的我所知道的八极拳、咏春拳都说不准是不是内家拳!我有个师兄弟,姓余,好武。
因为脑袋挺大的,所以,大家伙儿都管他叫做余大头。
在很早之前,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年轻。
有一天,他跑来问我,他说:“阿开啊!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学这个所谓的内家拳,究竟和外家拳有什么不同?”他的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只知道埋头去练,还没有认认真真的想过这个问题。
不过还好在我的脑子里面隐隐约约还记得几句拳谚。
我就跟他说,“太极拳不是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所以,先发制人的是外家拳,后发制人的是外家拳!”大头一直点这他那个大头:“嗯!不错,我也听说过,说主于搏人的是外家,以静制动的是内家。
就是说,内家拳善于打防守反击,而外家拳注重于主动攻击。
”我俩都觉得很有道理。
直到有一天……那天我和大头在大街上,大头和一位小年轻发生了口角,俩人拉开架势就要开战,那个时候,在街头开扁有个蛮二的风气,就是喜欢一对一,其他人不许帮忙!不像现在一动手就群p……哦!不……不……不是滴!是一群人海扁一个人!如果大头没有吃太大亏的话,我是不会动手的,毕竟人家只有一个人。
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虽然现代人们的运动方式变化多样,但是太极一直是人们比较热衷的健身运动,那么你知道太极拳的内功心法有哪些吗?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修炼太极拳必知的三十三条内功心法一、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
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二、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三、“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四、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
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五、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六、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七、「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八、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
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
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
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九、我们经常说「松沉」。
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
左边沉,右边升。
然后,右边沉,左边升。
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十、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
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十一、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待。
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
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
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
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十二、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扩膝,手上劳宫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十三、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十四、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十五、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
揭开太极拳三点式精髓要义
揭开太极拳三点式精髓要义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做到上身放松,下身稳固,全身轻灵,内气包身,以上这些怎样才能做到呢?一起学习下吧!一是要明理,知太极拳规则。
二是要苦练,"梅花香自苦寒来。
"太极拳是个稳打稳扎的功夫,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一项苦功夫,其实掌握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你会发现太极拳非常有趣。
三是要抓住重点,重点是什么?我认为要抓住以下三点去练:凝神、腰眼、脚心。
我把其称为太极拳的"三点式"。
下面来揭示三点在太极行拳中的秘密。
首先,从行拳一开始就要凝神明目凝神于印堂穴,这样会让人进入一种幽静的意境中,行拳神驰。
同时会让脖颈自然竖起来,也自然能做到虚领顶劲,神贯顶。
再加上两肩关节放松,沉肩坠肘,脖子上下形成对拉劲,这对立身中立有利,这对养生治颈椎病有利,这对太极功夫形成有利。
脖子一挺直,人立即精神,拳表现自然漂亮。
太极拳讲求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及四肢百骸,常练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有效锻炼身体。
其次,要抓住腰眼去练拳要让内气后撑命门,让肾俞穴,也就是腰眼,竖起来。
如果肾俞穴不竖起来,脊背就会弯曲。
让腰脊竖起来,这对立身中正同样有利,这对含胸拔背有利,这对气沉丹田有利。
由于人体后腰眼凹处因后撑命门而凸出,使腰脊趋直,既防止了驼背,又能让气血通畅,养生自然,同时气贴背而包身,增加了身上的棚劲和前撑劲。
头顶竖颈,加上腰脊挺直,就形成提顶吊裆,稳固下盘。
再次,是注重脚心,涌泉穴要有吸力我马权友从不人云亦云,人称要五趾爪地,而我强调五趾舒展,如船公脚掌展而大,这样身体能站稳。
脚心平展,涌泉穴和地面接近,就会产生相吸,好像脚长在地上,从而脚下生根。
这样用脚行拳,行步实脚粘地压实,虚脚轻灵,虚实分明,保障肩平、胯平、劲整,迏到“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这样,脚心吸地和双脚放松,会让内气松沉到脚后,脚轻逐渐全身轻灵,进而出现内气升腾感和浮力感,最终达到气通全身、神气内敛。
蔡松芳无极桩功
蔡松芳无极桩功蔡松芳无极桩功作者:紫林道人无极桩可追溯为为杨式太极拳的秘功。
昔日,杨澄甫走遍大江南北,无逢敌手,其功夫就来自“无极桩”。
历史上无极桩都是师徒相传,且属秘传。
其实,各种太极拳的起势,便是无极桩,只不过从未公开这个秘密而已。
无极桩的问世是由杨澄甫传给叶大密,又由叶大密授与蔡松芳。
1959年,蔡松芳征得叶师同意,将所得秘传公诸于世,才开始公开教授无极桩。
同时,无极桩功显著的健身及治疗慢性疾病的功效,在广州地区及东南亚一带迅速普及,惠人无数。
澳门、香港、美国、加拿大、印尼等地也相继成立无极桩分会。
蔡松芳老师也因此成为无极桩功推广第一人,造福人类,功德无量,在美、澳、东南亚等地负有盛名。
无极桩练习法:该桩法简单易学,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均可练习。
不讲究行气,更不会出偏差。
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
对治疗慢性疾病和强健身心均有显著的效果。
练法:先自然站立,想象面前是一潭静水,波澜不兴,深而清冽,是所谓“如临深渊”。
水面一层薄冰,刚刚能支撑自己,而自己将站到冰面上去,所以有恐惧感,有利于提气,是所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先提起一脚放在冰上,再将另一脚轻轻放上,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自然站立,身体中正。
两眼向前平视,两肩松开微前合。
两手下垂,腋下自然留有余地,手指自然松开,中指轻贴两腿外“风市穴”(初学者两手可任其自然下放)。
视线从远处收至眼前一尺许后轻轻闭目或留一缝也可,自然呼吸。
站定后,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平衡轻松。
然后从两脚涌泉穴开始,向上经两踝、两小腿、两膝、两大腿、两胯、腰、前丹田、后命门、前胸、后夹脊、两肩、自然由双臂及手,节节放松,最后到大椎骨。
到两胯时,注意检查臀股上肉坑要添满,就是臀部上肉是平或外鼓的。
到命门时,注意命门松的方向是向后,俗称“添腰”或“塞腰”,也有称“命门外努”的。
到上面,注意要开胸和开脊。
放松的过程,象脚底涌泉有两团气膨胀腾起,又象两眼泉水涣涣注入浑身三百六十穴,以及八万四千毛孔,舒通畅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最大秘密“松”
郑曼青先生学太极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
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
郑曼青先生回忆杨澄甫先生当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
杨澄甫先生还讲了一句话,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五十年后想起来,郑曼青先生说:“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
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极了。
无论如何,要放松。
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
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
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
所以练太极拳‘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郑曼青)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
罗邦桢是郑曼青的大弟子,他在去美国之前特地向郑曼青先生请教在美国教拳应注意什么?郑曼青先生回答他:“要注意松。
”
后来罗邦桢说:“练拳45年,不敢说有45年的东西,一个‘松’字,就让你琢磨终身。
”常言道:“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
松是通行证,松是敲门砖。
松到什么程度,太极拳就达到什么程度,松不到那个程度,便不晓得那个程度的奥妙。
李雅轩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特别强调练太极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
松得周身毫无拘滞之力,松得两臂如绳儿吊着重物一样,经常有沉甸甸重砣砣的感觉。
身势松得软若无骨的样子,但是这种大松大软,不是软塌塌,不是松懈懈,不是松得软得如一摊稀泥。
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
太极拳练习到了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
李雅轩先生比喻为伞的撑开。
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
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
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一点都处于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
吴图南先生说:“太极拳之秘,在于松八段九节。
”
练习太极拳架时把八段九节真正松开,才可称为着熟,这是学习太极拳的关键。
松,最先全身不能有力。
全身有九个关节要松开。
三个在手,三个在脚,三个在背。
手三关节是腕、肘、肩。
脚三关是胯、膝盖、踝。
背三关是尾闾、颈、头顶。
九关之中最重要是手三关,首先要把手三关松开,第一是腕关,接着是肘而肩。
肩关是最难松。
“松肩”忌压肩,要顺着两侧45度斜下松落,将肩井穴张开,降于涌泉穴中。
如何才能松开关节?首先是松开关节之间的腱,接着骨,要不断的松开关节之间的腱。
关节之间不松,气不能顺畅的流动。
我们习惯于拉紧,应不断的放松。
当我们初学时,动作是紧绷绷的。
我们学习知道那些动作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而后动的动作。
当肩关节能松开时,其它的都容易了,脚三关中踝关最难松。
尾闾关松开后,气可通上背部。
太极真言16字
张秀刚老师说:“练太极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因为心有所畏便紧张,紧张就不能松。
所以有自信心很重要,不只是打太极拳,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
但知道不知道“松”是主观问题,做到做不到“松”是客观问题。
心知才能身知,心知不等于身知,身知胜于心知,所以我们练太极拳要时刻问自己:放松了没有?松透了没有?
筋骨要松
指的是要易筋换骨洗髓,所谓易筋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锻炼方式使得筋粗力长,使得全身的大筋粗壮长起来,然后气力就大了,这还不够以后进一步锻炼还要让长粗的筋再隐下去,使得其紧贴骨骼,此时的人已经没有五大三粗的肌肉男的形象,而变成骨骼锋现的文人气象,这时的筋通过长粗拉伸下贴,变得极有弹性和收缩性,不仅灵活,而且力量极大,所谓换骨就是指通过锻炼要使得骨密度增加,骨骼的硬度和弹性都能增加,更加能抵抗外界的打击。
洗髓是气走骨髓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能力都大幅度增加,整个人的身体素质变有很大的改变提高,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故名洗髓。
皮毛要攻
是指锻炼到一定程度要气走外膜,气走毛孔,进一步增加人天混化的程度,气走外膜不仅能够强壮人的结缔组织,使得其非常富有弹性,极大提高抗极大能力,即所谓的能练成棉花肚,对于太极拳来说,这样能够使得外界无着力点,有如虎入泥潭,无论何等嚣张,都无法发力发威。
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提高人的灵敏性,对外界的感知功能,外界有微小的风吹草动都能被感知,极度灵敏,即所谓的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对于太极拳来说,极有利于“听劲”功夫深了甚至能够隔空“听劲”即未与对手有实体接触便能够感知,能够在对方发下一个动作的之前事先感知到对方由
于要运动而变化的人体场,提前得到信息。
气走毛孔,能够真正的使得气走每个毛孔,每个毛孔都能走气,功夫就很深了,可以胎息了。
节节贯穿
节节贯穿指的是全身的骨架关节都能够松开,能够逐节运动,仿佛似蛇行似的,这在娥眉十二庄中叫蛇行蛹动,能够把力量随意得发到关节末梢,但是前提是关节都要能松开,特别是三松“松腰,腰的脊椎骨能随呼吸自由前后凸凹,有如”九曲珠“脊椎骨要拉开,仿佛轻轻地上下叠在一起,脊椎骨的运动范围增大后,就是相当于五弓中最大最关键的大弓拉开了,能够弹抖发力了。
然后就是跨要松,跨部的骨盆和大腿骨的关节要松开,这是个假关节,成人已经钙化,极难松开,真正送开后骨盆的活动范围就大大增加了,以后能不能自由控制尾闾骨是关键,跨松开后,丹田气的范围就大了,加上松开的腰,丹田气就能灵活无滞地传送周身。
肩胛骨要松开,使得两臂能够自由通臂,仿佛骨头不存在,松开后一放出去,手臂肯定比原来至少长半个手,因为送开了,另外半个手臂的距离能移动过来了,这在通臂拳中特别被重视,因为手长了,打人就有优势,也只有肩胛骨松开了,才能使得力气能够传道拳心手背。
只有节节贯穿了,才能真正做到“七拳齐发”即头,肩,肘,手,跨,膝,脚”很难想象全身骨架关节不松开的人,怎么才能自如运用这七拳。
我们知道太极拳的力量一部分是从用
力蹬地,从而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腰部的控制方向,传导到手脚上,要是不节节贯穿,力量传导便受阻,便难以发挥整体的整劲。
虚灵在中
虚灵在中,是指练到一定程度要达到“腹极实,而心极虚(灵),”心虚灵就能灵危不拒,坦然自如,心虚灵是功夫深化的高级阶段,内涵极深,难以说明,可以这么说,只有心灵虚灵才能自然气沉丹田,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也只有心灵虚灵才能内外统一,心,意,气高度统一,内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肩与跨合,膝与肘合,脚与手合(外三合),只有内外三合,五弓才能齐拉,齐发,瞬间释放出巨大的破坏性穿透力极大整劲,也是许多太极拳练习者向往的终极目标。
这16字虽然含义极深,万言难尽,但是即使像我们有部分知识基础的才能基本理解点皮毛了,更别说普通的没有专业知识的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即使能理解的,没有具体的锻炼方法也是枉然。
所以真正的太极拳的诀窍和秘密精华都是在这些普通的但是秘密有效的锻炼诀窍上,有心法,有站庄,有器械辅助锻炼等等。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