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合集下载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 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谓倒置
3.陈述句中的一些固定句式。其格式为:唯……是……如:
唯命是听(从) 唯兄嫂是依 唯利是图 唯弈秋之为听
唯马首是瞻
唯我是尊 唯你是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陈述句中部分介词宾语前置
• 如: ①余是以记之. ③夜以继日
⑤全石以为底
②一言以蔽之. ④楚之战士,一以当十 ⑥余是以记之。
请同学们讨论后再找几例
成语中有
⑴严以律己 ⑵宽以待人 ⑶文以载道 ⑷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提示: 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 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 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 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又如: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 下咽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宾语前置
指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置于动 词或介词之后的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四) 陈述句中介词的宾语提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课件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课件

宾语前置句的分类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何陋之有?”中的“之”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陋”前置。
强调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唯利是图”中的“是”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利”前置,强调
对利益的追求。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莫之或止”中的“之”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或止”前置。
修辞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唯你是问”中的“是”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你”前置,以修 辞手法增强语气。
02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及实 例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总结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何”、“奚”、“安”、“焉”等,例如:“沛公安在?”、“皮之不存,毛将焉 附?”。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总结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详细描述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无”、“毋”等,例如:“不患人之不己知”、“一言以蔽之” 。
2020年全国卷Ⅲ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正 确理解:何以,凭什么;全句意 思是“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 立命?”)
04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巩固基础
详细描述:基础练习题主要针对宾语前置句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判 断方法和识别技巧。
进阶练习题
总结词:提升难度
详细描述:进阶练习题在基础练习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涉及更复杂的句式和更多的实际语境,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03
02
语境理解
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意思, 判断宾语是否前置。
语法分析
分析句子结构,判断宾语是否应该 前置。
04
历年真题解析
2018年全国卷Ⅰ

文言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高三(3)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上课听讲专心,作业质量可以,整体水平统一。

但对于基础知识,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能力却欠缺。

1. 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及其用法,归纳规律。

2.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延及高考。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宾语前置句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1课时一、考点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查形式(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B)“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放在翻译题中进行。

文言句式往往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二、高考真题(2022年高考新课标I)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问题: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重点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这是一个否定句,代词“吾”作宾语,宾语前置,要翻译成“不索吾”;还有“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三、合作交流1、现代汉语语序:(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加重语气,强调宾语,虽不是否定句 或疑问句,也可以置于动词前,但它需要靠“之”、“是”的 帮助,夹在置前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如:句读之不知,惑 之不解。(《师说》)其句式格式是:宾语+之(是)+动词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置于动词谓语之前。
• 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 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 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其句式格式是:
• a.主语+宾语〔何、谁、胡、安、曷、焉、奚〕+动词
•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疑问句宾语前置,只需具备一 个条件:宾语是疑问代词,就一定置于动词前。
• 同样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一般也置于介词之前。如:何 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其句式格式是:
• b.主语+宾语〔何、谁、胡、奚、曷〕+介词+动词
•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这种宾语前置,仍只需具备一 个条件: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置于介词前。
• ③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 在古代汉语中,也有陈述句宾语前置的现象,而且只是介 词的宾语,但较少见。如: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宾 语“全石”被提到介词“以”的前面。其句式格式是:宾语+介 词(以)+动词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 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以示强调。常见的主要有 如下四种。 •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 所谓否定句,就是指句中含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
否、毋”,或者含有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是无主代词 “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在文言文中,如果是否定句,宾 语又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就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如:臣未之 闻也。/未之有也。/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其句 式格式是: • 主语+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语〔余、吾、 尔、自、之、是〕+动词 •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有否 定副词或否定动词,或表示否定的无主代词“莫”。二者缺一 不可。

文言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精选范文)

文言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精选范文)

文言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精选范文)【学情分析】高三(3)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上课听讲专心,作业质量可以,整体水平统一。

但对于基础知识,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能力却欠缺。

【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及其用法,归纳规律。

2.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延及高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宾语前置句【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查形式(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 B)“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放在翻译题中进行。

文言句式往往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二、高考真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I)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问题: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重点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这是一个否定句,代词“吾”作宾语,宾语前置,要翻译成“不索吾”;还有“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

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②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屈原《离骚》)(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③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如:①王问:“何以知之?”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完美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完美版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 ”,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 谓语的后面。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类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曷、安、恶、焉】 十动(?)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类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 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类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 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 ”,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 谓语的后面。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 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十介 十动(?)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⑥虽生,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例子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例子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例子
1. 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比如“沛公安在”,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就像我们平常会问“你在哪里呀”,把“哪里”提前啦。

2.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像“忌不自信”,哎呀呀,就像我们说“我才不相信他呢”变成“我才他不相信呢”。

3. 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不就是很典型吗?这就好像把一个特别的标记放在前面强调呢。

4.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一言以蔽之”,哇哦,是不是挺特别呀,不就是把“一言”提到前面啦。

5. 方位词作宾语前置。

“东向坐”,这不就跟我们说“去那边坐”,然后把“那边”提前一样嘛。

6. “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就好像我们会说“我才不会答应他呢”但把“他”提前啦。

7. “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哎呀呀,就像把重要的放在前面啦。

8. 固定结构中的宾语前置。

“唯……是……”,像“唯利是图”,多有意思
的用法呀。

9. “自”作宾语常常前置。

“手自笔录”,这不就是把“手”突出强调了嘛,真好玩呀!
所以呀,文言文宾语前置的类型真不少呢,大家要好好记住哦!。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 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常见介词为“以”。
பைடு நூலகம்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夜以继日 3.宽以待人
方位词(或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相”或“见”字解释为“动作行 为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
1.及时相遣归
2.府吏见丁宁
课前经典诵读
选自《论语》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朱熹注曰:‚好 其言,善其色,致饰 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 思。但此处应释为装 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孔子说:‚花言 巧语,装出和颜 悦色的样子,这 种人的仁心就很 少了。‛
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
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 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 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 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 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强调 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 口不一。我们应该有踏实态度和质朴 精神。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24
特殊的宾语前置: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但,无友不如己者:一般解释为不如自 己的朋友。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 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 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 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分类详解

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分类详解

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分类详解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格式:主语+否定词+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

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译文: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开始计划向南飞。

小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罔、无、勿等。

常见的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以上为第一人称),尔、汝、若、而、乃(以上为第二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以上为第三人称)等。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格式:主语+宾语+动词(或介词+动词)。

如:(3)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4)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小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等。

三、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将介词(以、与等)的宾语前置格式:宾语+介词+动词。

如:(5)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项羽本纪》)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的斗志来拼命地作战。

四、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格式:主语+宾语+之(是)+动词。

如:(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能满足它的呢?(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左传》)译文: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群臣。

(8)其李将军之谓也。

(《李将军列传》)译文: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小提示: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指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置于动 词或介词之后的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四) 陈述句中介词的宾语提前。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 1.疑问句 如: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 何陋之有?
• ③ 譬如一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④ 何罪之有?
• ⑤勾践曰:“苟得闻夫子之言,何后之有”
2.否定句 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
3.陈述句中的一些固定句式。其格式为:唯……是……如:
唯命是听(从) 唯兄嫂是依 唯利是图 唯弈秋之为听
③秦人不暇自哀。“不暇自哀” “不暇哀自”
④弗之怠。
“弗之怠”
“弗怠之”
规律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否、毋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词有: “不、弗、未、非、否、毋、无”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我)多年供养你,(你)却不 顾念我!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 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 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 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 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 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 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 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 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臵?
(1)何有哉?
(2)秦人不暇自哀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5)客之美我者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何知——知道什么 何有——有什么 自哀——哀自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主谓倒置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宋何罪之有?
【解释】 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 为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理解与掌握宾语 前置句句式特点与用法。 2、 能归纳总结宾语前置句 句式的规律并能准确翻译成现 代汉语。
归纳总结: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 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 面。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 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五官中没有哪一个比眼睛更明察的,脸面上有黑点, 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有人因有眼 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我 有眼睛,要镜子有什么用!”看世间赞许的美人, 很少合自己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 自得地认为没有谁像自己漂亮。周边的人都偷偷的 笑(他),他却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臵。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己、自、汝、尔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楚人有涉江者 。《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 看不到水的尽头”。
规律七: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 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
“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 2.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
• 莫乐为人君! • 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
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1)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归纳总结: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 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 面。
读下列文段,找出其中的倒装句。
颢弟凯,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 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 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 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 亟命召 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 涕泣谢罪。上责之曰: “岂有小郎病, 不往省视,乃视戏乎?”
( 《资治通鉴》)
• 谢谢大家!!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陈利兵而谁何。 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真题展示:[2015课标全国1]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 吾当死之。
译: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解析】帝中国: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应为“(于)中国帝”。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3、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宾 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 援琴撞之。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公 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 侧者,故撞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曰: “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日: “释之,以为寡人戒。”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 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 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因此 我气得要撞他。”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 了,决不会答应你”。
2.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译文:老虎渐渐走出来接近它(驴), 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驴)是什么 东西。
规律五: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 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 时“相”是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 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例如: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府吏见丁宁。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4.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译文:您既然记着我,希望你不久就回来。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译文: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
•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 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 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否定句中宾语前臵)
.翻译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 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 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译: A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 应当与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并 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B金人虽然没有要我思索,我却应当 与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并当面 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释】不吾索:宾语前置句,即 “不索吾”。
课前小测: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2、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判断句) 4、刘备天下枭雄。 5、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7、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 8、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省略句) 9、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1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置句) 12、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
规律五:“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 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相”是宾 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 的后面。
4.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希望司马光或许原谅我 。
规律六: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1.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1、何以战? “何以”
“谁与”
“以何”
“与谁”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是以” “以是”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D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可以衣帛矣。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 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 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 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没有人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
师旷撞晋平公
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 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 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 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 衣襟躲让。 •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 此我气得要撞他。” •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 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