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煤矿采区设计
采场单体设计说明书
招金北疆矿业有限公司二矿区+369m水平采场作业规程9M277采场2016年1月9日二矿区九中段(+369米水平)9M277采场施工作业规程编写单位:生产部一、块段地质概况:1、块段范围9M277采场位于M2号脉矿体+369米~ +410米中段的77~79号勘探线之间,走向长度33米,垂直高度39米。
2、块段地质特征1)、岩性:该块段矿体侵入岩主要是中性—中基性岩脉,主要为闪长玢岩和细晶闪长岩。
闪长玢岩脉主要为灰色、深灰绿色、斑状、似斑状的一组闪长岩岩脉,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下盘,一般厚1-4米。
细晶闪长岩形成于闪长玢岩之后,主要为灰绿色、深灰绿色,细晶、微晶、粗晶结构的一组闪长岩岩脉,其中以细晶结构为主,该组岩脉主要分布在矿体上盘,一般厚度0.5-2米。
上述两组岩脉普遍具分支现象,岩脉产状一般在310°-350°∠60°-80°之间。
2)、构造:矿床内主体构造是以北西向小褶皱和北东向压扭性、张扭性断裂为主。
北西向褶皱走向近330°,自东向西依次为阔个沙也向斜,包古图河背斜,包古图河向斜。
褶皱两翼地层基本对称,且产状较陡,褶皱向南侧伏。
北东向压扭性、张扭性断裂是以一系列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在60°-80°之间的断裂组成,并以岩脉充填为特征,该组断裂规模大,横贯全区,断裂面较平直,近于平行排列。
北东向的张性(伴有张扭性特征)断裂是本矿床的主要成矿构造,但断裂规模小,断裂面不平直,并受向斜控制,倾向北西,倾角78°-80°左右。
以充填石英细脉一网脉为特征。
成矿后构造主要是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断裂规模小,产状陡。
3)、矿体特征:该段矿脉在平面上呈北东东向的含金石英脉,形态主要为脉状、网脉状,常呈舒缓波状。
平均厚度0.38m,平均品位2.53g/t。
上下盘细网脉发育,表现为张性构造特征。
4)、矿石特征:大部分金分布在黄铁矿、毒砂和脉石中。
毕业设计5(采区布置 永川孔祥清)
55.1采区布置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1、采区划分 根据井田内资源分布情况,本矿共划分为 2 个采区,±0m 水平沿走向以 2号勘探线为界划分为一采区和二采区。
一采区标高为±0m~+200m,走向长约 1320m,倾斜宽约为 265m,分三个区段 开采,区段垂高为 65m~70m; 二采区标高为±0m~+240m,走向长约 900m,倾斜宽约 318m,分 3 个区段,区 段垂高为 80m。
矿井开采外连和双连煤层,煤层之间采用石门连接,在距中部车场沿走向 350m~400m 处分别由外连煤层作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连通双连煤层。
2、开采顺序 煤层、 水平或区段开采顺序均为下行式, 工作面为前进式准备、 后退式回采。
开采顺序详见图 5.1.1。
在一采区一区段+130m 水平中,1111 工作面和 1112 工 作面回采时,1113 工作面的掘 1 和掘 3 及 1114 工作面的掘 3 和掘 4 同时进行掘 进工作准备回采工作面,保证四掘两采比例推行。
1113 工作面和 1114 工作面完成掘进工作面,下行掘进+65m 水平的 1121 工 作面和 1122 工作面,此进回采 1113 工作面和 1114 工作面; 1121 工作面和 1122 工作面掘进完成后,继续前掘进+65m 水平的 1123 工作 面和 1124 工作面,此进回采+65m 水平 1121 工作面和 1122 工作面; 1123 工作面和 1124 工作面完成掘进工作面,下行掘进±0m 水平的 1131 工 作面和 1132 工作面,此进回采 1123 工作面和 1124 工作面; 1131 工作面和 1132 工作面完成掘进工作面, 继续向前掘进±0m 水平的 1132 工作面和 1134 工作面,此进回采 1131 工作面和 1132 工作面; ±0m 水平的 1132 工作面和 1134 工作面掘进完成后,掘进队掘进±0m 水平 二采区回采巷道,回采队进行±0m 水平的最后工作面 1132 工作面和 1134 工作 面的回采工作。
师宗县吉庆煤矿爆破措施
师宗县吉庆煤矿掘进工作面爆破管理补充措施工作面名称:1870运输巷2008年6月10日爆破管理补充措施工作面名称:1870掘进工作面,该工作面是掘进吉庆煤矿1870水平南翼运输巷道,巷道布置在22#煤层底板岩石中,岩石坚硬,掘进速度较慢,作业过程中需采用爆破作业,以加快掘进速度,特制订本措施,望作业人员严格依照措施执行。
1、爆破作业必须由爆破工专人担任,持证上岗,并有记录。
2、放炮母线不得出现明接头,必须分开悬挂,放炮前后扭结成短路状态。
3、炸药、雷管必须分装、分运、分开放在非金属专用箱内,并上锁。
4、放炮前应把开关、电缆线、工具及人员撤到安全地点,设专人放警戒,班组长必须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准下达起爆命令。
5、严格执行爆破材料领退制度,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毫秒延期电雷管。
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一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6、泡眼封泥应用水泡泥,严禁用煤粉、和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严禁裸露爆破。
7、炮眼深度为0.6—1米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
瞎炮处理必须在距瞎炮30厘米处重新打炮眼爆破处理。
8、“一炮三检”措施﹙1﹚装药前必须检查放炮地点附近20米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过1﹪,不准装药放炮。
﹙2﹚放炮前认真检查放炮地点附近20米内的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不准放炮。
﹙3﹚放炮后,严格检查放炮地点附近20米内的风流中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过1﹪,不准人员进入作业点,待瓦斯排放后方可作业。
9、“三人连锁放炮措施”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由班组长派人警戒,下达放炮命令,并检查顶板和支架情况,将自己携带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经检查瓦斯、煤尘合格后,将自己携带的放炮牌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口哨进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归原主。
10、爆破工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并必须在安全地点起爆。
起爆地点到爆破地点的距离直线大于100米,弯道大于70米,且在新鲜风流中。
11、发爆器的把手、钥匙或电力起爆接线盒的钥匙,必须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严禁转交他人。
采区设计修改意见及采煤接续
《采区延深开采方案设计》修改意见(建议稿)一、关于首采工作面1.设计位置有误,局部与一采区已采面有重迭;2.设计为开采K1煤层,建议修改为K2煤层,即2201工作面;3.现掘送巷道已实见有F2-1、F2-2两个较大断层,工作面沿走向不能连续开采,应按现实见断层,对工作面巷道布置进行修改,改一段位置为二段位置。
二、各采面运输巷与采区运输上山之间采用溜煤眼联络,是否合理、可行:1.设计未写明溜煤眼坡度,安全监测监控图中标注为40°;2.一条溜煤眼即溜煤又行人,是否符合要求;3.40°溜煤眼易煤尘飞扬;4.采面运输巷与采区运输上山间用溜煤眼溜煤,采区运输上山带式输送机入煤口处,易跑偏、洒煤漏货。
三、K2煤层的二段2202工作面,K2煤层三段2203工作面,建议按综采工作面设计,工作面长度应修改为150m。
四、48~49页之间的采面运输巷、采面回风巷断面图中,巷道顶板倾角与实际不符,相差较大;巷道上帮和下帮的高度相差较大,应按地质资料提供的煤层倾角进行修改。
五、设计的通风系统图中(容易时期、困难时期2张图中)的“说明:1. 本矿按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均有误,不符合实际,应修改。
六、关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1.169页“11.馈电状态传感器”,“(2)设置地点”中,掘进工作面未设置馈电传感器,不符合要求,应补充;2.159页“5.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地点中,未有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的设计内容,应补充。
七、矿井通风需风量设计计算,应重新校核1.采煤面相对瓦斯涌出量数值应重新校核:①36页表5-1-8中:6.92m³/t②58页表5-1-12中:8.65 m³/t③61页9行:10.81 m³/t2.61页采煤工作面风量设计计算中:按相对量10.81 m³/t计算采面瓦斯绝对涌出量,是否偏高?按此绝对瓦斯涌出量设计计算的采煤工作面风量,是否偏高?①如按6.92 m³/t计算,绝对瓦斯涌出量应为:6.92×400/60×24=1.93 m³/min,则采面需供风量应为:100×1.93×1.8=348 m³/min=5.8 m³/s.②如按8.65 m³/t计算,绝对瓦斯涌出量应为:8.65×400/60×24=2.41 m³/min,则采面需供风量应为:100×2.41×1.8=434 m³/min=7.24 m³/s。
9200采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采区概况第一节概况9(10Ⅱ)200采区位于-210水平北翼,-210北大巷与边界F3断层之间。
南至查庄村、查庄新村保护煤柱线,西及西北至F3断层,东及东北至GF3断层上盘断煤交线及GF10断层上盘断煤交线。
其走向长2000m,倾斜宽580m,面积约11600m2。
可采储量116.1万吨。
其中9层煤48万吨,10Ⅱ层煤68.1万吨。
本采区开采煤层为9、10Ⅱ层煤,9层煤煤厚0.8~1.66m,平均1.4m; 10Ⅱ层煤煤厚1.4~2.07m,平均1.81m。
9层煤煤层底板标高为-215~-265m,10Ⅱ层煤煤层底板标高为-219~-270m。
9层煤平均埋深为314.3m,10Ⅱ层煤平均埋深为318.8m。
相应地面标高+72.15~+76.46m。
地面为农田耕地及上组煤开采后形成的塌陷区,西南边界为查庄村、查庄新村,通过本采区的高压线路一条,公路一条(矿至泰平公路),无其它建筑物。
本区上覆7、8层煤已开采结束。
第二节地质概况一、煤层赋存情况本采区内9、 10Ⅱ层煤赋存稳定,结构简单,全部可采。
9层煤煤厚0.8~1.66m,平均1.4m; 10Ⅱ层煤煤厚1.4~2.07m,平均1.81m。
9层煤煤层底板标高为-215~-265m,10Ⅱ层煤煤层底板标高为-219~-270m。
9层煤平均埋深为314.3m,10Ⅱ层煤平均埋深为318.8m。
相应地面标高+72.15~+76.46m。
本采区8200石门以南为一向斜构造。
向斜西翼煤层走向7°~25°, 倾向南东,倾角10°;东翼煤层走向165°,倾向南西,倾角10°,8200石门以北煤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0°~15°。
9层煤直接顶为泥灰岩,平均厚度0.97m,灰色,坚硬,老顶为粉砂岩,平均厚度7.42m,灰至灰黑色,具水平层理,含植物化石,直接底为粉砂岩,平均厚度2.2m,灰至深灰色,含细粒FeS2和植物化石。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共20页word资料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采区设计说明书指导老师:陈继英实习生:粟慧斌时间:2019年12月目录第一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 (2)第二章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 (3)第三章采区参数及区段的划分 (4)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5)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0)第六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第七章采区生产系统 (17)第八章采区准备方式 (20)第九章安全措施 (21)第十章附图第一章采区的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一.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11采区位于矿井一水平东翼的第一个采区,采区上下边界为+100~-100m,采区走向长800m。
二. 采区地质构造、岩层、煤层1.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在采区东翼有一条落差为5m的倾斜正断层,对采掘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地层:为石炭统测水组,共含煤4层,仅2煤一层可采,该层煤赋存稳定,煤系地层厚60m左右。
3.煤层:可采煤层一层为2煤,厚度2.2m,倾角20°,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砾。
灰分16﹪,属中灰,含硫1.4﹪,发热量5500大卡,煤的硬度f<3,属中硬煤,容重1.4t/m3,为无烟煤。
三. 开采技术条件1.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厚10m,属Ⅱ类中等稳定;老顶为砂岩,厚8m,属Ⅱ级来压明显;底板为砂质页岩,厚6m,其下为厚30 m 的石登子灰岩。
2.采区瓦斯,采煤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m3/分,属高瓦斯区,无突出现象。
3.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灰分16﹪,爆炸指数8﹪,无爆炸性。
4.水文条件较为简单,无富含水岩层,也无老窑积水威胁,主要水的来源为采区涌水,其正常涌水量为30 m3/h,雨季为60m3/h。
5.采区上方地面标高+150 m~+160 m,无大的河流、铁路、公路穿过,也无大村庄。
第二章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一. 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计算1. 采区地质、工业储量计算Q地 = Q工 = L l M r= 800×585×2.2×1.4= 144 (万吨)式中:Q地、Q工——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L——采区煤层走向长ml ——采区倾斜长m l=H = 585 mαsinα——煤层倾角为20°M ——煤层厚度(因煤厚为2.2 m 可采故Q地 = Q工)r——煤的容重2. 采区可采储量计算Q可采 = L l m r c= 800×585×2.2×1.4×0.8= 144×0.8 = 115.2 (万吨)式中:因M = m故取值同上一样c取0.8第三章采区参数及区段的划分一. 采区倾斜长度计算采区倾斜长:l=sinH= 200sin20°= 585 m二. 采煤面斜长的确定1.区段煤柱的确定采区倾角20°,煤厚2.2 m,顶板为属Ⅱ类中等稳定,区段煤柱可留16 m。
煤矿开采设计规程
煤矿开采设计规程1. 前言煤矿开采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矿区的环境保护、矿工的安全以及煤矿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制定一套规范的开采设计规程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煤矿开采设计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2. 矿区调查与选矿2.1 矿区调查矿区调查是煤矿开采设计的首要工作,应对矿区内地质构造、煤层分布、煤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开采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 选矿在矿区调查的基础上,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价与选择,确定适合开采的煤层和采矿方法。
应综合考虑煤层厚度、倾角、赋存状况、煤质、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
3. 采场布置3.1 采场布置原则在开采设计中,应遵循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煤矿安全、降低成本的原则。
采场布置应综合考虑采场结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通风排水、矿井支护等因素,确保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3.2 采场布置要求采场布置应考虑到矿井的通风、排水、运输等要求,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气流环境,避免积气和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采场的排水系统应能有效排除矿井内的积水,防止水灾的发生。
此外,矿井的运输系统应满足煤炭和人员的安全快速出入。
4. 采矿工艺4.1 露天开采对于露天开采,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矿区环境,采取适当的采矿工艺。
包括爆破矿山、割煤机开采、煤矿选煤等工艺,以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2 井下开采井下开采是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应根据矿层厚度、倾角、赋存条件等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如综放工艺、长壁工艺、矿柱法等。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瓦斯抽采、矿井通风、矿柱支护等安全措施。
5. 采矿设备采矿设备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装备,应根据采煤工艺和条件选用适当的采矿设备。
对于露天开采,可选用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设备;对于井下开采,可选用割煤机、掘进机、运输设备等设备。
6. 环境保护煤矿开采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矿区的污染和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等的影响。
采区采煤系统设计(范例)
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1.采区地质概况1.1采区概况1.1.1采区的位置采区位置位于兴隆煤矿北翼第一个采区,兴隆煤矿一采区煤层属于二叠纪、龙潭组煤系,主要可采煤层有6#(K1)、4#(K3b)煤层,6#煤层厚度0.7~0.9m,平均厚度为0.8m,倾角为36°~42°,平均∠39°,真厚为0.93m,;4#煤层倾角为37°~41°,平均∠39°煤厚真厚为2.2m,煤层为单斜构造,该首采区位于F19、F18逆断层内,F19断层走向长3300m,,落差为17~55m,采区所对应的F19煤层下盘切割标高为185m,所对应上盘切割标高为220m。
煤层硬度(f)煤为2~2.5,6#煤层位于煤系底部,底板为含铝质泥岩。
煤厚0.7m~0.9m,平均厚度0.8m,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属较稳定型煤层。
采区上边界标高为+300m,下边界标高为+50m;采区走向长为1178m~1394m,平均走向长为1286m;倾斜长为381m;斜面积为489966㎡。
采区上部为小煤窑:昌隆煤矿、凉风煤矿(已关闭)、坪坝煤矿(已关闭)、铁矿坡煤矿,主采4#、6#煤层,煤层稳定。
以南为工业广场及井筒煤柱。
以北为兴隆河河床煤柱。
下部为开采边界。
1.1.2采区与地表的关系采区距地表354.9m~~370m,对应地表大部分为农田及植被,在采掘过程中对地面建筑物无影响1.1.3地质情况采区煤层及煤层顶底板特征采区内可采煤层为2层,分别为6#(K1)、4#(K3b)煤层,6#煤层厚度0.7~0.9m,平均厚度为0.8m,4#煤层平均厚度为2.2m,煤层层间距为31m,6#煤层倾角为36°~42°,平均∠39°;4#煤层倾角为37°~41°,平均∠39°,6#煤层属自燃发火及有可能自燃发火煤层;4#煤层属自燃发火及有可能自燃发火煤层;煤层的物理性质:灰黑至黑色、粉末为深黑色,似金属及金刚光泽,均一状及条带状结构,层状及块状构造,参差状及贝壳状断口,内、外生裂隙较发育。
矿井采区设计
2、区段集中巷布置。
区段集中巷在煤层底板中布置(距煤层底板 8~15m); 开采煤层群采区巷道联合布置时,类型有:共 用上山和区段石门联系各煤层;共用上山和共 用集中平巷(集中平巷,包括运输集中巷、轨 道集中巷)。 布置形式有:一煤一岩布置;双岩巷布置;机 轨合一巷布置;双煤巷布置;平巷交错布置 (对拉工作面布置时用)。
2、采区施工设计。 主要根据采区方案设计的 要求,对采区的某些单项 工程,如:采区车场、采 区巷道断面、硐室和交岔 点等进行具体的设计的计 算,求出相关的尺工程量 和材料消耗,绘出图纸和 表格,以便进行施工。
第一部分 采区开采方案设计
整个矿井开采的全局性战 略部署
阶段与采区
阶段,沿倾向将井田划分为若干平行于煤层走向的条带,每一条
第二部分 设计程序。
一、分块计算储量。 二、确定采煤方法。根据采 区煤层产状、可采储量、采 区生产能力、计算服务年限, 然后确定采煤方法。 三、作剖面图。 1、确定有关参数。 1)区段巷道宽:运输平巷断 面、回风平巷断面,运输上 山;轨道上山。 2)区段煤柱:0~15m。
煤矿井下采区设计
XXX
一平浪煤矿三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注册安全工程师 采矿工程师
手机: Email:
序言:
煤矿井下采区设计包括采区开采方案设计和采区施工设计。
1、采区方案设计 详细论证与确定采区设计的 重大问题。如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及生产系 统、采取参数、采区机械化 水平、回采工艺等。 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地质 条件、生产技术条件、设备 供应情况,拟定数个可行方 案,然后计算各个可行方案 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通过 对这些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比较 有利的方案。
师宗县吉庆煤矿矿井反风演习报告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反风率必须达到正常供风量的 40%,故:矿井反风率52%达到规程规定,符合要求。
师宗县吉庆煤矿 二00九年6月8日
师宗县吉庆煤矿 矿井反风演习报告
二00九年六月八日
七、反风演习参加人数 井下9人,其中:测风员2人,安全员2人,机电工2人,矿领导1人,救护队员2 人。 地面6人,其中:救护队2人, 矿领导1人,机电工1人,主扇司机1人,安全 员1人。 八、经验与教训
通过反风演习,检验矿井反风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在10min内改 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主要通风机反风时的供风量大于正常供风量的
师宗县吉庆煤矿
矿 井 反 风 演 习 报 告 书
二00九年七月十六日
师宗县吉庆煤矿矿井反风演习报告书
一、矿井名称及反风时间 矿井名称:师宗县吉庆煤矿 反风时间:自2009年7月11日1时00分
至2009年7月11日3时10分 二、矿井通风情况
矿井通风情况表
项目
反风演习前
反风演习后
本年度矿井计划产量/t
师宗县吉庆煤矿 二00九年七月十六日
师宗县吉庆煤矿矿井反风演习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打牢我矿安全发展基础,严格 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师宗县煤
炭工业局《关于煤矿通风瓦斯专项整治验收标准的通知》师煤安发
〖2009〗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经矿安全调度会议研究决定,
55.3米,求得进风量163.5立方米/分钟,风速1.09米/秒。
(3)总回风井回风巷断面2.9平方米,中速表三次平均表速每分钟280
吉庆煤矿采区设计
吉庆煤矿采区设计参与设计人员名单序号专业姓名职务或职称1 采矿卢海江总工2 地质测量常老三技术负责人3 机电运输俞冲云机电副矿长4 通风安全陆德先安全副矿长5 采矿俞冲林技术副矿长吉庆煤矿1870水平21#煤采区设计前言师宗县吉庆煤矿位于师宗县城285°方位,直平距约15km 处。
地处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境内,行政区划属师宗县雄壁镇上鸭子塘村村。
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师宗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云煤整合[2008]35号),批复师宗县吉庆煤矿为单独保留型矿井,技改后矿井生产能力由整合前核定的3万吨/年提高到9万吨/年,矿区面积0.0433km2,开采深度2050~1950m。
为增加资源储备,于2010年7月26日,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滇)矿复[2010]第130号,吉庆煤矿矿区面积由原来的0.0433km2变更为0.26km2;开采标高由原来的2050~1950m 变更为2068~1600m。
矿井主开采煤层C17#、C21#、C22#,现开采21煤层。
为加强我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我矿的矿井生产能力,于2010 年五月对我矿区南翼的资源进行研究,决定对我矿区南翼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采,并组织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
第一章设计编写依据1、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4、采区地质说明书;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6、师宗县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师煤安发【2011】1号;7、新版《煤矿安全规程》8、《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10、师宗县煤炭工业局关于2011年煤矿生产技术工作指导意见,师煤发【2011】8号;11、师宗县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管局)关于规范开拓开采、明确采掘计划、理顺与优化生产系统专项整治的通知,师煤发【2011】12号;12、设计单位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资料。
2024年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二篇)
2024年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矿井采区设计的编制与实施,作为矿井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矿井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合理集中生产具有基础性作用。
鉴于各矿井的具体实际情况,为加强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特制定以下规范:一、采区设计编制一般规定1. 生产矿井新开拓准备采区,必须在开工前三个月提交至少两个采区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并选择最优方案报公司审批。
2. 采区开采前,须依据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方案编制具体的采区设计。
严禁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
在采掘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设计规定的煤柱范围,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且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
应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防水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
对于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进式采煤法。
3. 采区设计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巷道布置应简洁明了,体现合理集中生产的原则,为矿井高产高效创造条件,确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4. 编制采区设计所依据的文件包括:公司地质处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矿井设计文件、矿总工程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以及设计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的原始资料和上级有关法规与规定。
5. 采区设计方案应在详细阐述采区范围、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和采区储量的基础上,论证并确定采区设计的重大问题,包括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参数、巷道布置方式、采煤方法选择、采掘工作面的工艺及装备、机电设备的选型与布置,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
二、采区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基本内容6.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包括采区的具体位置、范围、开采煤层数、煤层厚度、倾角等基本信息,以及与邻近采区及地面的关系、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储量计算、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意见等内容。
7. 采区巷道布置:根据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提出两个以上的巷道布置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
吉庆煤矿掘进串联通风措施
师宗县吉庆煤矿掘进工作面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名称:1870水平17#煤运输大巷编制:常老三编制日期:2010年5月7日1870水平17#煤层运输大巷串联通风安全措施一、概述1、工作面情况吉庆煤矿回风石门,沿17#煤层掘进探煤巷75米,揭露的煤层比较稳定(厚度2.5——3.0米,倾角40°——65°),由于供风距离和运输距离较远,使供风和运输带来困难。
经几种方案比较决定:在1870水平主石门南翼65米处开口,掘进运输大巷60米,再掘上山与探煤巷贯通形成通风系统,解决探煤巷道生产系统。
2、编制的目的在工作面未形成通风系统前,采用YBT5.5局扇压入式通风,与1870水平采区形成一次串联,为确保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允许一次串联通风,特制定本措施。
3、审批、贯彻要求本措施要求矿领导会审,安全技术负责人签字,贯彻到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技术员、机电工及工作面相关人员并学习签字。
二、组织机构1、成立工作面串联通风领导小组;组长:陆德先(安全副矿长)副组长:常老三(技术负责人)、王定法(生产副矿长)成员:郑强书、满金生、俞石乔、杨华兴、俞冲林、刘乔贵、俞冲云、朱进良、李永奎,冯宗七。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1)、陆德先负责全矿通风系统全面工作。
(2)、常老三负责工作面贯彻指挥工作。
(3)、王定法负责串联通风措施督察实施工作。
(4)、其他成员负责具体操作实施工作。
3、作业组织工作面三班六小时作业,一次成巷方式,风镐落岩(煤),人力推车运输,夜间0:00——6:00点必须停止作业,在未形成通风系统前,不得爆破作业。
三、准备工作1、质量要求局扇安装在距开口大于10米的进风侧,风筒必须是抗静电阻燃400㎜的,工作面及被串联的运输大巷监测的瓦斯传感器或瓦斯报警仪必须经过调效,无瓦斯检查员不得作业。
2、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被串联的运输大巷,每班至少检查3次,使用仪器为光学瓦斯检查仪,光学瓦斯检查仪、瓦斯报警仪、瓦斯传感器必须相符,严格执行瓦斯“三签字”、“三对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庆煤矿采区设计参与设计人员名单序号专业姓名职务或职称1 采矿卢海江总工2 地质测量常老三技术负责人3 机电运输俞冲云机电副矿长4 通风安全陆德先安全副矿长5 采矿俞冲林技术副矿长吉庆煤矿1870水平21#煤采区设计前言师宗县吉庆煤矿位于师宗县城285°方位,直平距约15km 处。
地处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境内,行政区划属师宗县雄壁镇上鸭子塘村村。
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师宗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云煤整合[2008]35号),批复师宗县吉庆煤矿为单独保留型矿井,技改后矿井生产能力由整合前核定的3万吨/年提高到9万吨/年,矿区面积0.0433km2,开采深度2050~1950m。
为增加资源储备,于2010年7月26日,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滇)矿复[2010]第130号,吉庆煤矿矿区面积由原来的0.0433km2变更为0.26km2;开采标高由原来的2050~1950m 变更为2068~1600m。
矿井主开采煤层C17#、C21#、C22#,现开采21煤层。
为加强我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我矿的矿井生产能力,于2010 年五月对我矿区南翼的资源进行研究,决定对我矿区南翼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采,并组织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
第一章设计编写依据1、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4、采区地质说明书;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6、师宗县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师煤安发【2011】1号;7、新版《煤矿安全规程》8、《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10、师宗县煤炭工业局关于2011年煤矿生产技术工作指导意见,师煤发【2011】8号;11、师宗县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管局)关于规范开拓开采、明确采掘计划、理顺与优化生产系统专项整治的通知,师煤发【2011】12号;12、设计单位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资料。
第二章设计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及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规程、规范及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稳定生产。
3、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配备安全设施、设备,坚持“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注重环境保护。
第三章采区概况第一节概况一、位置与交通师宗县吉庆煤矿位于师宗县城285°方位,直平距约15km 处。
地处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境内。
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3°50′44″—103°51′17″,北纬24°52′33″—24°52′54″。
矿区有柏油公路通过,往北东0.5 km与324国道衔接,由此通往各地。
东至师宗县城及火车站22km ,至曲靖125 km ,至昆明195 km ,交通比较方便。
二、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矿区为构造侵蚀高原低中山地形地貌。
山脉走向为北东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西部的施羊山最高,海拔为2190.50m ,北部鸭子塘水库最低溢水标高为2029.30m ,相对高差为161.20m 。
煤系地层与相邻地层出露地表、形成单斜山梁、区内北东沟谷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该区属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7℃,最高气温为32℃,最低气温为-3℃。
年平均降雨量为1249.26mm ,雨量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0%,每年二月至四月为风季,风向以西南劲风为主。
核实区位于云南省东部。
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 ,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0.40s 。
第二节 矿井现状一、矿井开拓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矿区范围内现共有2个井筒,即主平硐与风井。
主平硐井口坐标:X =2752169.939,Y =35383680.236,Z =+2050.967m ,α=295°;风井井口坐标:X =275257.777,Y =35383721.881,Z =2037.902m ,α=125°。
主井以295°方位平硐掘进245m 后又以116°方位、25°斜井掘石门穿过C 17、C 21、C 22煤层,开掘至1870m 水平后布设井底车场,再设各煤层运输巷、回风巷与上山联通,构成通风及生产系统,按由远而近的回采方式进行采掘。
目前生产系统布置在1870水平21#煤采区。
二、水平划分、采区划分与标高21#煤位于平硐暗斜井1870水平,上以1920水平为界,北东以井筒保安煤柱为界,南以1870水平运输大巷为界,西与大庆沟煤矿为界,上限标高1920米,下线标高1870米,地面标高2035-2065,预计采区走向长320米,倾斜宽70米,煤层平均倾角35°,面积22400平方米。
三、矿井生产能力“师宗县吉庆煤矿”始建于1994年,设计年产3万吨原煤,1995年正式投产,主采C17、C21、C22煤层,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4.0 万t/a。
而实际矿井现生产能力为3.5万t/a左右。
矿井现主采C21煤层,现有1个回采工作面采煤,2个掘进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布置极不正规,具备壁式采煤的条件下,未采用壁式采煤,任采用穿巷采煤,木支护控制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四、主要生产系统现生产21煤采区运输平巷、回风联络巷均布置在煤层中。
运输平巷采用25#U 型钢支护,净断面4.5m2;回风联络巷采用梯形断面,木棚支护,净断面为4.0m2。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风井安设两台FBCZ-NO13(30KW×2)型主要通风机,回采工作面为全负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工作面煤炭采用陶瓷溜槽自溜,漏煤眼装车,大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到井底车场后,斜井采用绞车串车提升,平硐采用机车运输。
井底泵房设有D46-30×8主排水泵3台,两趟管路。
矿井现为双电源供电,目前矿井实现双回路供电,井下实现了660V 供电系统,绞车、主扇、主泵采用双电源供电,采掘工作面局扇通风设备采用了独立供电,实现三专两闭锁。
矿井安设有KJ101型监测监控系统及KJ305型人员定位系统。
第四章采区水文地质第一节地层一、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地层由新至老于下:(一)第四系(Q)为残坡积层:由砂、黄土、砾石等组成厚0-15米。
(二)三叠系下统(T1)飞仙关组(T1f)厚406—420米,根据其岩性差异及其含生物化石特征可分为四个岩性段:①飞仙关第四段(T1f4)厚106—121米,为灰紫色,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互层。
含瓣鳃类化石。
分布在矿区外围东南部山坡。
②飞仙关第三段(T1f3)厚139米,上部为灰色风化后呈灰黄紫色细砂岩及粉砂岩含海豆芽化石。
中部为粗砂岩,下部为灰紫色风化后呈灰绿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具交错层理,含海豆芽等化石。
分布在矿区外围东南部山坡。
③飞仙关第二段(T1f2)厚51.70米。
上部以紫色—灰紫色含砾细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
④飞仙关第一段(T1f1)厚93米。
上部及下部为深灰绿色细砂岩,细砂及粉砂岩互层,风化后为褐黄—黄绿色。
具球状风化。
底部为灰黄绿色团块状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风化而形成陡崖。
含大量海豆芽及植物化石碎片,本层与下伏岩系为整合接触。
(三)二叠系上统(P2)1、宣威组(P2x):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主要由碎屑岩和煤组成,其中上部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少量动物化石,煤系地层总厚为121—292米,含煤多层,核实区可采煤层有C17、C21共二层,煤层总厚8.01米,以焦煤为主。
本层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于矿区西部。
根据其岩性组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①宣威组第三段(P2x3)由C9煤层顶界至煤系顶界,主要由浅灰、暗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菱铁质条带和煤组成。
含煤性差,含C1、C2、C3、C6煤层在区内均不可采。
煤层底板普遍含菱铁质结核,含瓣鳃类化石,厚103.25米。
②宣威组第二段(P2x2)由C9煤层顶界至C22煤层底界,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透镜状菱铁质条带和煤组成,风化后菱铁矿淋失呈肋骨状,俗称“排骨层”,是良好的对比标志层,本段核实区含可采煤层有C17、C21二层。
该岩段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水平层理发育,本段厚83.21米。
③宣威组第一段(P2x1)由C22煤层底界至玄武岩顶界,主要由深灰色,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菱铁矿条带,煤线及炭质泥岩组成,煤层以薄煤层为主,核实区不含可采煤层。
此段厚度变化很大最厚34—78米,本层与下覆岩系为假整合接触。
2、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分布于北西侧山梁之上,其岩性上部为紫色火山角砾凝灰岩,中部及下部致密块状、气孔状玄武岩,本层在地形上形成山梁,厚度出露不全大于200米。
与下覆岩系呈火山不整合接触。
第二节构造构造位置上是处于华南褶皱系(Ⅱ)、滇东南褶皱带(Ⅱ1)、罗平—师宗褶断束(Ⅱ11)。
在区域构造位置上是处南盘江复向斜师宗—弥勒断裂内带,由于受北西—南东方向强烈挤压应力,使矿区构造复杂化。
(一)褶皱:矿区走向北东40-55°,向南东倾斜单斜构造。
整个单斜构造自北西向南东,由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上二迭统宣威组(P2x)、下三叠统飞仙关(T1f)地层组成。
中部被F438走向正断层及F440倾向正断层切割的单斜构造,断层两盘地层倾角差异不大,一般在37-46之间°。
(二)断层主要断层为F438正断层。
1、F438正断层:南西自42线向北东延伸至40线以北鸭子塘水库,全长1160米。
断层走向为30-40°。
地表切割宣威组第二段(P2x2)、第三段(P2x3)及(T1f1)部份地层。
据Ⅳ井39线ZK393钻孔揭露C12、C17煤层缺失。
38线ZK381断层上盘C9、C16煤层间地层缺失,使断层上盘可采煤层C17、C21煤层,垂直下降约80米。
断层带内有不少断层角砾、泥质胶结、断带宽约5-8米,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43-50°,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为正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