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类阅读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https://img.taocdn.com/s3/m/2b58eb4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1.png)
文言文阅读:公文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宋)曾巩①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
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
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
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馀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②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
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
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
人少斗讼,喜嬉乐。
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
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③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
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
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
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欤B.也C.耳D.乎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往南越的路途较闽蜀之途更加安全。
B.南越风气和中州无异,一般不会生病。
C.南越的花果海产酒醋等物产质量上乘。
D.南越百姓性格平和,非逞勇斗狠之徒。
3.本文是一篇赠序,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https://img.taocdn.com/s3/m/07af533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61.png)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①勾当:做事情。
①卫子:驴的别称。
①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①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①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论说文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论说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00bd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f.png)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奋.六世之余烈奋:振兴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军队C.而倔起阡陌..之中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
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防卫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①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①段阐述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f451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4.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2023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含答案)
![2023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4f68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f.png)
文言文阅读:公文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二)上韩丞相书苏洵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
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
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
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
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
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含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878c6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6.png)
文言文阅读:序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失武夫前呵丛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唆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隐者之所盘旋不知东方之既白B.秀外而惠中扣舷而歌之C.坐茂树以终日火足以明也D.乐且无央不出,火且尽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B.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D.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阿从者塞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愿宣称自己回归盘谷,不是因为厌恶掌握了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而想逃避,而是这些都是命中注定,不能侥幸得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28c2702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1.png)
文言文阅读:游记阅读姚鼐《登泰山记》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诵明月之.诗B.余始循以.入/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遂至其.巅/ 其.皆出于此乎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扣舷而.歌之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记述寒冬中在泰山的游历,因其特色鲜明,成为记游泰山名篇中的佼佼者。
B.作者开篇先从泰山地理环境落笔,是在登泰山之前,为读者勾勒出泰山的轮廓。
C.作者俯瞰夕阳下的汶水和徂徕山,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好似轻柔的腰带。
D.作者没能由东谷登上泰山的原因,是因为这条路的台阶根本不适宜人们的通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a537a732767f5acfa1c7cd9b.png)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及经典中考题举例宋古二中曹丽敏教学目标:1:明确重点文言文的归类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做题技巧3:掌握文言文中考考题特点教学过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
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
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二: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6b9ed4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a.png)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
法曰:“用众进止。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
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 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符坚之类[G]是也。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精品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51d7c8d844769eae109ed55.png)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精品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3e668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7.png)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一、(2024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
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
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
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
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
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类](https://img.taocdn.com/s3/m/ed2985c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4.png)
文言文阅读:游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江阴三山记①【元】朱德润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
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
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
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
村墟相接,岸柳交映。
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
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
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鸟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
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
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
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
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
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
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亥,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议论类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议论类](https://img.taocdn.com/s3/m/109216c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6.png)
文言文阅读:议论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才臣,而清贞者不少概见,贞观....虽称多士,未有与焉。
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馀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
汉、宋之世,多有之矣,孤清而不足以容物,执竞而不足以集事,其于才臣,如水火之相息、而密云屯结之不能雨也。
乃三子之清,又异于是,劲者自强,慎者自持,和者不流,而固不争也。
故璟与姚崇操行异而体国同;怀慎益不欲以孤介自旌,而碍祟之设施;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
唯然,而才臣不以己为嫌,己必不替才臣以自矜其素履,故其清也,异于汉、宋狷急之流,置国计民生于度外,而但争泾渭..于苞苴竿牍之间也。
呜呼!伟矣!杨震也,包拯也,鲁宗道也,轩、海瑞也,使处姚崇、张说、源乾曜、裴曜卿之间,能勿金跃于冶冰结于胸否邪?夫三子之能清而不激,以永保其身、广益于国者,抑有道矣。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而怀清之大臣,遂欣受之以为臭味,于是乎和平之度未损于中,而激扬之情遂移于众,竞相奖而交相持,则虽有边圉安危之大计,黎民..生死之远图,宗社兴衰之永虑,皆不胜其激昂之众志,而但分流品为畛域,以概为废置。
此三子者,器量远矣,其身不辱,其志不移,昭昭然揭日月而行者,但以率其固然之俭德,而不以此歆召天下,奉名节为标榜,士固无得而附焉。
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
(节选白王夫之《读通鉴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B.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C.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D.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也各有年号。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文分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文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3a445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8.pn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文分类》1. 史传文名称特点举例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排。
《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按国家(诸侯国)分别记述史实。
《战国策》《国语》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分为两个类别:①断代史,记述某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的史实的史书;②通史,连贯叙述各个时代的史书。
断代史:《汉书》《宋史》通史:《史记》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例。
《通鉴纪事本末》别史别史是区别于正史、杂史,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
创始于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用以著录“上不至于正史,下不至于杂史”之书。
《东观汉纪》杂史杂史是一类史部类目。
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吴越春秋》2. 论说文名称特点举例语录体记录人物言行,无完整篇章结构。
《论语》论说体有正式题目,讲究结构层次。
《荀子》论以论证为主,善于析理,以人物史论为多。
《过秦论》《六国论》说也称“杂说”。
阐述某一事物,兼有议论。
《师说》《捕蛇者说》原从根本上探讨某种理论、政治制度等。
《原道》《原毁》赠序古代文人送别多以诗文相赠,诗文集结成书后,为之作的序称为“赠序”。
后凡惜别赠言文章,不附于诗帙的也叫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3. 杂记文名称特点举例记/志叙事为主,也可抒情议论。
《小石潭记》《项脊轩志》笔记随笔而录、杂谈琐语性质的散文。
篇幅短小,题材广泛,不拘形式。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4. 应用文名称特点举例铭古代常刻铭于碑石或器物上,或以称功德,或以申鉴戒,后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碑志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兼诉悼念、称颂之情。
《柳子厚墓志铭》《五人墓碑记》哀祭包括哀悼文和祭祀文。
《祭十二郎文》序跋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兰亭集序》书牍通过信件阐述见解、主张。
《谏逐客书》《与妻书》疏向君王分条陈述意见、奏议。
《谏太宗十思疏》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陈情表》《出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分类阅读一如何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一)读文指导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
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的有关词语。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擢、移、拜、转”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3.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
如:史迁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
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
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才有可能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才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
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才有可能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才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二如何阅读写景类文言文(一)读文指导阅读写景类文言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古代写景类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
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人物。
写景散文也有人物,文章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
2.事件。
写景散文中,描写事件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
3.景物。
许多写景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
4.物象。
有些写景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
5.感情。
所有的写景类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
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
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
阅读写景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会,把握作者的感情。
6.义理。
很多写景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
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
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三如何阅读说理类文言文(一)读文指导阅读说理性文言散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从整体上感知思想感情这是品味说理文言散文的基础,也就是明确文章说了怎样的理。
一般从题目和开头、结尾这三处可以把握并概括出来。
2.从表达角度分析说理类文言文的特点也就是解答“说理类文言文是怎样来表现某种文理”的问题。
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等,修辞上用了比喻、对比还是排比、拟人等,论证手法是比喻论证,还是对比论证等。
3.要品味作品的语言说理类文言散文的语言不仅一如其他散文,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独创性,而且具有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的特点。
揣摩作品的语言,体味作家的独特风格,有助于我们从各个方面品味说理散文的理趣。
四平时如何做文言文试题——文言文精读之方案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根本在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如果把文言文中的字词理解透彻,做题就易如反掌了。
我们除了要积累学习过的教材上的知识,还要积累我们平时训练题目中学到的知识。
“在训练中积累”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抱有“为做题而做题”的错误思想,而要像学习课文一样来精读,来仔细梳理。
因此我们设计了“文言文精读方案”供师生共同研习,以期给考生提供一种复习文言文的新思路。
文言文精读之方案(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
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文言文精读特色练习第二段:1.“至吾阵.而乱行者”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两句中的“阵”意思并不一样,前者为;后者为。
2.“吾亦如.公令”中的“如”与成语“如.法炮制”中的“如”用法相同,译为。
3.“士卒帖然.”中的“然”与《琵琶行》中“恬然.自安”中的“然”用法相同,都是。
4.“左右..皆望公”中“左右”为古今异义词,在文中译为。
第三段:5.“求为.军吏”一句中的“为”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为.府吏”一句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都是。
6.根据前后文推断,“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一句的“侵”译为。
7.“于是天子心贤.公”一句中的“贤”,其用法是。
第四段:8.“或闻..孔道辅死”中“或”解释为;“闻”解释为。
9.“以告曰”在句式上属于。
10.“彼其心所以..事君”中“所以”译为。
第五、六段:11.“明年..二月辛未”中“明年”为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
12.“公以.疾薨”中的“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中的“以”用法相同,都是。
13.“与.人不疑”中的“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均译为。
14.“及就.之,温如也”中“就”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一样,均译为。
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
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
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
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
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