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散文两篇》知识点
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散文阅读要点
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散文阅读要点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平实的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初一语文的知识点,并介绍散文阅读的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以平实、自由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它与诗歌和戏剧不同,没有固定的格律和韵律。
散文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通常以自然的叙述方式展开,力求真实、明确、质朴。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按照题材、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分类。
在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几种散文:1. 描写性散文:主要描写事物的外貌、特点和情感等,如《小河》、《秋天的脚步》等。
2. 记叙性散文:通过故事的叙述来展现情节、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茶馆》等。
3. 抒情性散文:以表达作者真挚感情为主要目的,如《我的母亲》、《星空下的约定》等。
4. 议论性散文:言辞犀利,通过论证和辩驳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如《论语文教育》、《读书的意义》等。
三、散文阅读要点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以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1. 注重整体把握:散文的结构和主旨通常通过全文的叙述、描写和论述来展示,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情感。
2. 注意理解词句:散文中会使用一些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们需要仔细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并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 掌握主题思想:散文的阅读旨在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我们需要通过细读和思考,抓住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4. 注意语言运用:散文追求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我们需要注意作者所使用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通过掌握上述散文阅读要点,学生可以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语文文学作品。
总结: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散文阅读要点包括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的分类以及散文阅读的要点。
初一语文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初一语文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一、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代表作品:《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二、内容概括:《金色花》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三次嬉戏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喜爱。
《荷叶·母亲》以荷叶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三、主旨概括:《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但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不同。
《金色花》通过想象来写母亲与自己的亲昵,《荷叶·母亲》则通过荷叶与红莲的比喻来写母亲对自己的庇护。
四、重点语句分析: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句话中的“笑嘻嘻”“摇摆”“跳舞”等词语赋予了金色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了孩子与母亲的亲昵和淘气。
2.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同时,“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依赖。
五、写作特点:1. 想象丰富: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把自然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
2. 比喻巧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物比作人或其它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语言优美:两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七年级语文散文两篇鄂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散文两篇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情感。
4.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5. 整体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和赞美之情。
二. 重点、难点:1. 学习本文,感受大自然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而深刻的感受。
3. 学习优美的散文语言。
了解基本的散文技法。
三.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春》是一篇满贮诗情的散文。
作者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赞美、歌唱春的创造力和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春风》抓住北国春天的特征,欲扬先抑,着重描述北国春风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敬意。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春》,作者以四季之中的第一个季节名称为题,题目大而广,没有局限于春天的某一景物或某一特征,而是以春天中所有景物为描写对象。
所以,描写春景时,作者由太阳、山、水大处着笔,然后再细笔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
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
《春风》,是写北国的春天。
与江南的春天有着截然不同的是北国的春天风多、风大,成天地刮,成天的刮土。
题目直接抓住了北国春天的特征。
(二)内容分析《春》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个起笔,抒写了盼春的急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基调。
接着,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粗略地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七年级下册语文每课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每课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册语文包含了多篇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的阅读和理解。
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生们需要认真阅读、理解和归纳。
第一篇散文《母爱的升华》此篇散文讲述了母亲对孩子的了解和支持,表达了母爱的升华。
知识点归纳:1. 识记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名言警句。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中的各个段落,抓住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角度。
3. 散文是一种抒情、叙事性强,但排比呈现的文体形式。
对比较抽象的作品,应理解文中的情感倾向,感受到情感的真诚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第二篇诗歌《登高》此篇诗歌讲述了作者在登高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慨。
知识点归纳:1.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2. 对比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及诗歌的韵律与格律。
3. 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寓意,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即“感慨万千,凝神远望”。
第三篇小说《老舍自传》此篇小说讲述了老舍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知识点归纳:1. 了解小说的体裁、结构、主题和手法,如角色塑造、情节安排、对话表述等。
2. 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学,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地阅读和思考,关注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所倡导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第四篇杂文《青春》此篇杂文讲述了青春期的困惑和挣扎,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探索。
知识点归纳:1. 理解杂文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如议论、描写、写作技巧等。
2. 分析杂文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分析杂文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对其中涉及的名言警句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引申。
第五篇报告文学《关于保护大熊猫的报告》此篇报告文学讲述了保护大熊猫的现状和意义,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关爱和呼唤。
知识点归纳:1. 认识到报告文学的特点,如官方性、实证性、科学性等。
2. 了解保护大熊猫的意义和现状,掌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散文两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散文两篇知识点
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不光愉快的过新学期,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为大家提供了散文两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
一、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幺。
注意正音:
巢cháo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二、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幺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
《陋室铭》与《爱莲说》全解一、《陋室铭》《陋室铭》是唐朝刘禹锡的一篇著名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1.文章背景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
在和州期间,他遭受了知县的刁难,被迫三次搬家,最后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小屋里。
然而,刘禹锡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写下了这篇《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引入陋室。
接着,作者描绘了陋室的景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最后,作者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类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简陋生活的超然态度。
3.文章主题《陋室铭》以陋室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境界。
同时,文章也讽刺了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人。
二、《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文章背景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当年著书立说,在著书楼东边开辟一块池塘种莲花,名之曰“爱莲池”。
每当茶余饭后或他独坐堂前时,必爱欣赏池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此自喻高洁清雅的品格。
5.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菊花和牡丹作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接着,作者将菊花比作隐逸者,牡丹比作富贵者,而莲花则比作君子,进一步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
最后,作者感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
《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小偏整理了《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散文二篇》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根据拼音将相应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shēng mìng生命liú dòng流动yǒng yuǎn永远bù xiǔ不朽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洗涤(dí)bēi(卑)微牛犊(dú)róng(茸)毛繁zhí(殖) 凋谢(diāo)遏制(è) 濒临(bīn) 俯kàn(瞰)星辰(chén)3.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枯萎凋谢凋零)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遏制制止阻止)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3)我渴望(希望渴望愿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4.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修改意见:删掉“的过程”。
(2)“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了以“青春与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修改意见:将“提高”改为“增强”。
5.请简要概括《永久的生命》的论述层次。
作者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最后发出感慨,感谢生命,赞美生命。
6.你们班围绕下面这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二首笔记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二首笔记
《金色花》
1.主题和情感:这篇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是母爱和童真。
作者泰戈尔通过描绘一幅幅童真的画面,表达出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纯真无暇的童年的怀念。
2.语言和修辞:泰戈尔的语言优美、细腻,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
人手法,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
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3.结构和逻辑:这篇散文诗的结构相对简单,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和结尾都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中间部分则是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母爱的具体展现。
《荷叶·母亲》
1.主题和情感: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是自然和人生的关系。
作者冰心通过描绘荷叶和红莲的相互关系,表达出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2.语言和修辞:冰心的语言优美、清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让读者感
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3.结构和逻辑:这篇散文诗的结构相对复杂,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和结尾都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中间部分则是对荷叶和红莲的相互关系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感悟。
初一散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散文知识点总结初一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之一。
学习初一散文不仅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和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教材内容,对初一散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初一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散文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抒情、议论等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它与诗歌同为文学的两大主要体裁。
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灵活。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安排段落、章回等,表现形式多样。
2. 抒情抒怀。
散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达功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感慨和思想。
3. 反映生活。
散文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人文情怀和智慧。
4. 传递信息。
散文可以通过议论、叙述、记叙、抒情等手法,传递各类信息,启发读者思考。
二、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1. 选择合适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应该是真实的、有趣的,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2. 表达真情实感。
散文要真诚、率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3. 注意情节编排。
要使情节生动有趣,避免平铺直叙、平淡乏味的写法。
4. 运用修辞手法。
在散文写作中,可以适当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5. 注意语言的节奏感。
散文语言要有韵律感,可以通过适当的插叙和排比来增强节奏感。
6. 合理安排篇章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要考虑篇章之间的衔接和结构的安排,使整个散文有机统一。
三、初一散文的类型及特点1. 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是作者以语言的形式,按照时间次序叙述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一种文体。
2.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作者通过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3. 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多以游览过的风光胜地、名胜古迹等为主题,通过亲身体验和笔触描绘,再现其美丽的形象。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散文诗两篇》备课笔记《散文诗两篇》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记忆》记忆,历史的见证人。
“记忆”一词在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既嘹亮又微弱,既结实又无力。
若要探析“记忆”的文学内涵,那就更不确定了,因为它没有重量,没有体积,没有色彩,没有标价;再也没有什么词比“记忆”更加滑头和善变的了,不同的人们赋予它不同的看法:是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自然的一川流瀑,一泓平湖,月香水影,花开花落;也可以映射出人世超尘的邀约,流逝的风韵,未了的故事,光阴的祭礼;是灰烬;是落花;是流水……那么,记忆,究竟是什么,尘埃落定,我认为,韩少华在《记忆》一文中作了最好的回答。
记忆是尺度,是岁月的见证,它衡量着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
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中有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吞噬刺口的苞栗和菜根;我毫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圈狗窝似的住所。
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动摇我的决心。
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方志敏所言,实际上就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实记录,他的质朴与崇高将在人们记忆的深处永葆鲜活,他的大公无私,乐于奉献,中那些具体、生动的象征性形象的轨迹而延伸,而且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受到陶冶和感染。
在艺术作品中,只有恰切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才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隐蔽性、含蓄性和耐读性,而不是含混不清,《门槛》一文在这方面堪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二、亮点探究1.仔细品读文句:“记忆嘛,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请指出“压得人”“鼓舞人”其中的“人”字的含义是否相同? 探究学习:文句中“压得人”“鼓舞人”中两个“人”字的含义是不同的,应是针对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人而言的。
通读全文,就会找到答案:前者指庸人、叛徒、蠢货、懦夫等一类人,后者指智者、勇士等一类人。
前者因为或是“只记得一己忧患”,或是“忘记了人民疾苦”,或是把“荣耀当做冠冕顶在头上”,所以他们被“灰色”的记忆压得匍匐在地;后者因为或是“从成功的记忆里提炼警觉”,或是“忘掉自己的危难,却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所以“忘我的精神”鼓舞他们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散文二篇》知识点.doc
《散文二篇》知识点编辑:指导:日期:《散文二篇》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散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散文知识点语文散文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文学形式,常常涉及到生活、情感、哲理等方面。
作为学习语文的学生,掌握语文散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和阅读水平非常重要。
七年级下册语文散文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散文的基本属性散文是以表现人类生活、思想和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体,文章结构灵活、内容广泛,目的性强。
常见的散文有游记、随笔、故事、小品等,不同种类的散文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二、散文的特点1. 真实:散文作品常常基于真实的生活经验,旨在表达作者真实的感受和思想。
2. 自由:散文形式灵活,不拘泥于严格的语言规范和文学约束,可以展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3. 有意义:散文作品常常以某种主题或者思想为中心,通过深度思考和细致描绘,呈现出作者独特的感性和理性深度。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讲故事:散文中经常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发读者的共情和思考,使散文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2. 感性描写:散文的情感诉求很强,描写手法以感性为主,运用意象、比喻、象征等方式,刻画出充满生命力和节奏感的美丽画面。
3. 思辨探究:散文的思辨性很强,通过深刻的思考和探究,传达出作者在生活中对一些现象、事理的探究和体悟。
四、课文解读1. 《致橡树》:这篇散文作品生动地描述了爱情的美好和执着,对于爱情的描写非常感人,读后令人心生温暖之感。
2. 《祝福》:这篇散文口吻真挚,借用一个流离失所、被社会边缘化的儿童,寄托出对于幸福的追求和呼唤。
3. 《第二十二封信》:这篇散文通过两个情人相互默默爱护和相互信任,展示出强烈的亲情之爱和生命的脆弱。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散文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相信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更高水平的写作和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散文两篇》 鄂教版
学习目标
• 1、学习本文,感受大自然焕发出的勃勃生 机和无穷生命力。
• 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而深刻的感 受。
• 3、学习优美的散文语言。了解基本的散文 技法。
春
学习目标
• 1、学习并体会江南春天的特点进而感受作 者对春天的感情。
• 2、赏析文中五幅春景图。 • 3、学习散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技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 “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 来
从文章的那些地方可以看 出人们对春的盼望?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总写——盼春--春的脚步渐进。表达出人 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一个 盼字,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
(2-7)具体写——绘春---春如诗如画。把景物 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文笔特点
一、语言具有诗化。 由于朱自清是诗歌出身的散文家,他的
散文仍满贮诗意,所以他的散文文笔清秀、 富有真情、极具感染力。本文读来让人感到 平常之词飘逸着优美,平淡语言洋溢着深情, 就是本文诗一般的语言所起的作用。也正因 为如此,《春》里的春天万物也富有感情, 诗情与景物和谐地交融使文章具有了浓郁的 诗歌抒情色调,把读者的心沉醉在美妙的春 的世界。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春风流动的特点,从触觉, 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 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远写 到近;从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 托春雨之夜的安宁,再写人的动态,屋的 静状,由润物和缀景两方面写春雨的恩泽。
七年级语文《散文两篇》学习要点
《散文两篇》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感受大自然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
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而深刻的感受。
3、学习优美的散文语言。
了解基本的散文技法。
4、了解散文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的能力。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踪迹》。
散文名篇除本文之外,还有《背影》《荷塘月色》《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林斤澜,生于浙江温州,著名作家。
有关资料: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基础知识:1、给下列红字注音。
2、辨析形近字。
3、多音字组词。
4、理解下列词语。
欣欣然:非常高兴的样子。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
这里指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像凑热闹似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
杨柳风,杨柳发芽变绿时候的风,指春风。
酝酿:这里指泥土、青草、花的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歌声、鸣声)抑扬动听。
应和:相互呼应。
黄晕:昏黄不明亮。
晕,太阳或者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舒活:舒展,活动。
抖擞:振作。
春脖子短:俗语,形容春天的时间比较短。
飞沙走石:沙子在飞,石头在滚动。
形容风力猛烈。
粗暴:粗野,残暴。
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句话源于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句,意思是初春时节忽冷忽热,很难照顾自己。
七年级语文 散文诗两篇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篇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散文诗两篇》二.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以读代讲,训练朗读能力,能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情感。
向课外读本及生活延伸,丰富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并训练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
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
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
1915年2卷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
1918年4卷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
“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
[教学过程]《金色花》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学前准备:(一)字音:嗅(xiù)罗摩衍..那(mó,yǎn)匿.笑(nì)祷.告(dǎo)沐浴(mù yù)花瓣.(bàn)膝(xī)(二)词语:嗅:闻(气味)。
七年级语文散文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散文知识点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它是指以散文方式写成的文学作品。
与诗歌不同,散文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力,包括情感、思想和艺术的表达能力。
在七年级语文中,散文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的语言表达散文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而产生的,因此它与诗歌不同,其语言更加自然、朴素、真实。
散文需要用真实的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来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2. 散文的多样性散文是一种多样性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有多种形式:游记、随笔、日记等等。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愿和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散文形式。
3. 强调人文关怀散文强调人类之间的情感和关系,强调个人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关注。
4. 较长的篇幅相对于诗歌而言,散文的篇幅通常较长,因为它需要有一定的篇幅来展现散文的思想和情感。
二、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散文的写作技巧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这里我们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写作技巧:1. 塑造人物形象散文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形容人物,这时候需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深刻地描绘人物的形象。
2. 正确使用段落散文需要正确运用段落,将不同的内容归纳为不同的段落。
段落之间需要用转换句来连接,使整篇文章显得连贯。
3.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散文的修辞技巧很多,如比喻、借代、排比等,作者需要细心地揣摩每个修辞手法的用途,并巧妙地运用它们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 细致入微的文字描写散文需要用细致入微的文字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经历的人物、环境、气氛等。
三、常见的散文类型散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列举出了几个:1. 游记类散文游记类散文着重表现了作者游历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内容,旨在让读者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2. 随笔类散文随笔是一种常见的散文类型,它可以以自己的情感参照,抒发主题,同时它的核心是随意,不拘套路、突出个性化。
3. 叙事类散文叙事类散文通过对事件的表述和描写来展示故事情节,追求达到情感共鸣。
【帮课堂】《散文二篇》(解析版)
散文二篇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了解作者作品,明确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1.“洗涤”“蔓延”“凋谢”“遏制”“濒临”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中考对分析重点词句的作用的考查比较常见。
知识点01 议论性散文概念及特点议论性散文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也被称为“哲理散文”“哲学散文”。
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它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其主干。
它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但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直接议论说理,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究论证方法,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而往往将议论与记叙、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微点拨】把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简介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2、背景链接《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理深邃,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有改动。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主义者。
初中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散文是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情感或思想,具有一定的修辞特点和写作技巧。
在初中的散文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将从散文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对初中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表达思想、情感或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
它不受格律和韵律的限制,可以自由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通常以故事情节、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方式展开,具有广泛的表现形式。
二、散文的特点1.散文常常以自由、随意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不受诗歌的格律和韵律的限制。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加自由且灵活。
2.散文注重情感的抒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语言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3.散文叙述性较强,常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通过故事情节或描述来展示主题。
4.散文具有真实性,作者常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呈现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情况。
三、散文的分类初中散文可以按照题材和形式进行分类。
按照题材:1.抒情散文:表达作者真挚感情和内心世界的散文,多以诗意和抒情为主题。
2.小品散文:以细小的人物、事件或物品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生活的美好或启示。
3.游记散文:以描述旅行经历和风物为主题的散文,带有抒情和描写的成分。
4.议论散文:以论述和阐述某一主题为主,通过合理的论证和观点阐述来表达观点。
按照形式:1.故事散文: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主题和思想,既有故事的情节性,又有散文的表达形式。
2.笔记散文:作者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所见所闻,展示了作者的体验和感悟。
3.随笔散文:作者以闲暇和随意的心情写作,阐述思想和抒发感情。
四、初中散文的写作技巧1.选题要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
2.合理构思故事情节或描写场景,充分展示主题。
3.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用适当的修辞和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散文两篇》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散文两篇》知识点
《春》
一、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二、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
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
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
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
些词用得特别好?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
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
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
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比
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
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
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
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
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
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
谐优美,此起彼落。
(5)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
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
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
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
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
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
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
用“逼”。
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春风》
一、文学常识:
林斤澜:浙江温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山里红》,是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
二、课文分析:
第五段是一个过渡段,把前后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江南春天对比,北方的春风让人有意见。
这一部分作者先摆出了人们对北方春风的三种意见——短、风大、刮土。
与之对比,江南的春天柔美令人陶醉。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北方春风的特点。
这是文章的
重点。
1、北方的春风有哪些特点?与南方春风有什么不同?
“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
风来时的雄浑辽阔写北方春风的非凡气势。
以“扑、漫、插、灌、呼啸”等准确而有表现力的动词,写北方春风
强劲的力度。
“呜呜、哄哄、撒拉撒拉、轰、嘎”等拟
声词从听觉写北方春风的雄壮的声威。
江南的春风更具
柔性,北方的春风更多一份豪壮,更具阳刚之美,更能
磨炼人们的意志。
2、反复阅读课文,作者对北方春风是怎样的态度?
酣畅淋漓的描绘,赞美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3、找出文中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赞美北国的春风是具有阳刚之美的雄风。
三、重点语句理解:
1、“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中的“有
名无实”是指什么?
从下文的“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的语义可以得知,“有名无实”是指在北方看不到南方春天的美景。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写的是什么景象?
江南的春天风景如画,生机勃勃。
3、“轰”的一声,是哪里来的河冰开裂吧;“嘎”
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北国的春风强劲有力。
四、写作特点:
1、对比。
江南春风与北国春风相对比。
2、运用抑扬的手法。
写江南的春天先扬后抑;写北国的春风先抑后扬。
3、寓情于景。
比较《春风》、《春》两篇散文的异同。
1、《春》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语言清新明丽;本文描写的是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语言质朴刚健。
2、都属写景抒情散文,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抑扬的手法。
4、《春》的思路是:盼春、赏春、赞春。
《春风》的思路是: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和描绘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前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为你导航]
四季如歌,如歌四季;人生如歌,如歌人生。
让我们
投入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怀抱,去悉心感受春的勃发,夏
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酸……在魅力四射的四季中,获得大自然的精神,得到生活的启示,丰富自己的情感。
欣赏本单元一篇篇美文,首先要欣赏其优美的语言,沉浸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揣摩作者
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技法。
同时,还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在对比赏析中品味不同的主观感受,领略独特的表
达风格,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为你点津]请简析《春》的结构特点。
共10段,大致可分3部分:盼春(第1段);绘春(第2—7段);赞春(第8—10段)。
绘春是主体。
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有条不紊对春天代表性景色进行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及老老小小的迎春图跃然
纸上,把一幅江南水乡生机盎然的春天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作者用三个排比段和比喻句赞颂春天既是新鲜的,又是充满希望的。
2.说说朱自清和林斤澜笔下春天的特色。
朱自清笔下描绘的是江南的春天,它生机勃勃,充
满活力,春花争奇斗妍,春风轻拂宜人,春雨滋润万物。
林斤澜笔下描绘的是北国的春天,它刚劲有力,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踢开千里冰封,惊醒冬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