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布局布线规则与实例【中为电子科技工作室】
DDR3 硬件设计和 Layout 设计【中为电子科技工作室.】
DDR3硬件设计和Layout设计译自飞思卡尔官方文档Hardware and Layout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DDR3 SDRAMMemory Interfaces目录1 设计检查表 (3)2 终端匹配电阻功耗计算 (8)3 VREF (8)4 VTT电压轨 (8)5 DDR布线 (9)5.1 数据线— MDQ[0:63], MDQS[0:8], MDM[0:8], MECC[0:7] (9)5.2 Layout建议 (10)6 仿真 (12)7 扩展阅读 (13)8 历史版本 (13)9 声明 (13)这是一篇关于DDR3 SDRAM IP core的设计向导,出自飞思卡尔,为了实现PCB的灵活设计,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拓扑结构简化设计时的板级关联性。
飞思卡尔强烈推荐系统/板级工程师在PCB制板前进行设计验证,包括信号完整性、时序等等。
1 设计检查表如表1,罗列了DDR设计检查清单,推荐逐一检查,并在最右侧作出决策。
MDQSx/x。
DDR3数据线在做蛇形走线等长匹配时,应该保证蛇形走线间至少有25mil 的间距。
2 终端匹配电阻功耗计算DDR的地址线和控制线会有灌电流和拉电流经终端电阻R T流过,那么该电阻的功耗计算如下:Power = x R T = x (47Ω) = 7.5mW根据上述,我们需要选择高达1/16W的电阻。
另外,V TT电流的计算请参看第4节。
3 V REFV REF电流需求相对较小,低于3mA。
V REF是为控制器和DDR芯片的差分接收器提供0.75V 的直流偏置(V DD/2),V REF的误差或噪声可能会在总线上引起时序错误、不期望的抖动和误动作等。
为避免上述问题,V REF噪声必须控制在JEDEC要求范围内,因此,V REF和V TT不能在同一平面,因为DRAM的V REF对V TT的噪声很敏感。
但是,VREF和VTT的产生必须经由同一个电源产生,以保证高度统一,所以每一个VREF要放置合适的去耦电容(包括控制器、每一个DIMM/DDR芯片、V REF电源),并且做到布局布线简单,预防潜在问题。
DDR的PCB设计要求实例介绍
DDR的PCB设计要求实例介绍随着嵌入式系统处理能的逐步提高,拥有更高时钟频率和更大存储空间的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以下简称DDR)在新设计中越来越多被使用。
DDR虽然能够给设计带来更好的性能,但是设计者必须比以往的SDRAM设计更小心地处理DDR部分的PCB布线部分,否则不仅不能实现好的性能,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DDR比传统的SDR有更短的信号建立保持时间、更干净的参考电压、更紧密的走线匹配和新的I/O口信号,并且需要合适的终端电阻匹配。
本文以DDR设计实例为基础,根据EDA方面实际的DDR约束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DDR设计相关事项。
一、信号分组及布局布线要求DDR信号可分为时钟、数据、地址/命令、控制等四个信号组。
各信号组介绍如下:1.时钟组:由于采用更高的时钟频率及双沿采样数据的方式,DDR采用差分时钟。
差分时钟的走线要求如下:以地平面为参考,给整个时钟回路的走线提供一个完整的地平面,给回路电流提供一个低阻抗的路径。
所有的DDR差分时钟信号都必须在关键平面上走线,尽量避免层到层的转换。
线宽和差分间距需要参考DDR控制器的实施细则,信号线的单线阻抗应控制在50~60 Ω,差分阻抗控制在100~120 Ω。
时钟信号到其他信号应保持在20 mil*以上,防止对其他信号的干扰。
蛇形走线的间距不应小于20 mil。
2.数据组:数据组包括DQ、DQS、DM。
以低8位数据为例,该数据组包括:DQ[7..0]、DQS[0]、DM[0]数据组布线要求如下:以地平面为参考,给信号回路提供完整的地平面。
特征阻抗控制在50~60 Ω。
与其他非DDR信号间距至少隔离20 mil。
3.地址、命令组:地址组包括ADD、BANK、RAS、CAS、WE。
该组布线要求如下:保持完整的地和电源平面。
特征阻抗控制在50~60 Ω。
信号线宽参考具体设计实施细则。
信号组与其他非DDR 信号间距至少保持在20 mil以上。
DDR2布线规则
寄存器设置:1、在读数据时,打开主控端的ODT,关闭DDR2端的ODT;而在写数据时,则相反;数据线空闲时,则关闭两端的ODT。
2、对于DDR2 800,设置寄存器,使主控端和DDR2端的ODT阻值为50Ω。
3、一般通过调整输出驱动强度以达到最好的信号质量;时钟线、命令线、数据线的延时一般可以独立调节,以满足时序要求。
叠层设置:1、对于同一组数据线及其对应的DQ STROBE线,如DQ[7:0]、DM0与DQS0、DQS0#,应布在同一层,以减小信号skew。
2、DDR2信号线的参考平面最好是选择地平面(尤其是时钟线),如果基于成本考虑,不得不选用电源层作为参考面,则DDR2供电电源平面需包围整个DDR2走线范围,且边缘要留有余量,电源与地平面间的阻抗在整个带宽范围内要足够低。
线长匹配:1、走线增加一个过孔,大概相当于增加了90mil的传输线长度。
2、对于走线长度应把封装内部引线长度计算在内。
3、各信号线的长度匹配如下表:(控制线:CS、CKE、ODT;命令线:Address、Bank Address、4、时钟信号差分对的长度差应控制在5mil以内。
5、在能够满足布线空间的情况下,走线长度越短越好,一般控制在5000mil以内,可以以时钟线作为参考线。
串扰:1、对于蛇行走线,各线段之间的间距应至少为走线宽度的两倍(边沿到边沿)。
2、DDR2信号线与非DDR2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应大于25mil。
3、时钟、DQS等差分线与其它DDR2信号线的间距应大于20mil。
4、同一组命令线,同一组控制线或同一组数据线间的走线间距应大于走线宽度(最好2倍以上),而不同组间的信号线间距应大于走线宽度的2倍(最好3倍以上)。
5、在扇出线区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满足走线宽度和间距要求时,可适当减小走线宽度及减小走线间距,但该扇出线长度应小于500mil。
6、扇出线过孔应尽量靠近焊盘,如有可能,最好打焊盘孔。
7、每条信号线的过孔数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DDR走线规则
1.时钟信号(1)差分布线,差分阻抗100欧姆,差分线误差±5mil。
(2)与其它信号的间距要大于25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3)CLK等长,误差±10mil。
2.数据信号:(1)数据信号分为八组,每组单独分开走线,第一组为DDR_DQ[0:7]、DDR_DQSP0、DDR_DQSN0、DDR_DQM0,以此类推,同组信号在同一层走线。
(2)DQ和DQM为点对点布线,(3)DQS为差分布线。
差分线误差±5mil,差分阻抗100欧姆。
(4)组内间距要大于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同组内DQ与DQM以DQS为基准等长,误差±5mil。
(5)DQS与DDR2_CLKP等长,误差±5mil。
(6)不同组信号间距:大于20mil(edge to edge的间距)(7)DDR_CKN/P之间的并联100欧姆电阻,需要放置在信号一分二的分叉地方(8)尽可能减少过孔(9)叠层设计的时候,最好将每一层阻抗线宽,控制在差不多宽度(10)信号走线长度,不超过2500mil3.控制信号和地址信号:(1) 组内间距要大于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2) 所有控制线须等长,误差±10mil。
(3 不同组信号间距:大于20mil(edge to edge的间距)4.其它信号DDR_VREF走线宽度20mil以上。
无论是PCB上使用芯片还是采用DIMM条,DDR和DDRx(包括DDR2,DDR4等)相对与传统的同步SDRAM的读写,我认为主要困难有三点:1,时序。
由于DDR采用双沿触发,和一般的时钟单沿触发的同步电路,在时序计算上有很大不同。
DDR之所以双沿触发,其实是在芯片内部做了时钟的倍频(因为按照耐奎斯特准则,时钟频率应该至少是信号频率的2倍),对外看起来,数据地址速率和时钟一样。
为了保证能够被判决一组信号较小的相差skew,DDR对数据DQ信号使用分组同步触发DQS信号,所以DDR上要求时序同步的是DQ和DQS之间,而不是一般数据和时钟之间。
DDR布线规范
DDR布线规范1、DDR3管脚定义》CK/CK# 全局差分时钟,所有控制和地址输⼊信号在CK上升沿和CK#的下降沿交叉处被采样,输出数据选通(DQS、DQS#)参考与CK 和CK#的交叉点。
》CKE为时钟使能信号,使能(⾼)和禁⽌(低)内电路和DRAM上的时钟。
由DDR3 SDRAM配置和操作模式决定特定电路被使能和禁⽌。
CKE为低时,提供预充电和⾃刷新操作(所有Bank都处于空闲),或有效掉电(在任何Bank⾥的⾏有效)。
CKE与掉电状态的进⼊、退出以及⾃刷新的进⼊同步。
CKE与⾃刷新的退出异步,输⼊Buffer(除了CKE、CK#、RESET#和ODT)在掉电期间被禁⽌。
输⼊Buffer(除了CKE和RESET#)在⾃刷新期间被禁⽌。
CKE的参考值是VREFCA。
》CS#为⽚选信号,使能(低)和禁⽌(⾼)命令译码,⼤部分CS#为⾼时,所有命令被屏蔽、CS#提供了多Bank系统的Bank选择功能,CS#是命令代码的⼀部分,CS#的参考值是VREFCA。
》ODT⽚上终端使能。
ODT使能(⾼)和禁⽌(低)⽚内终端电阻,在正常操作使能时,ODT仅对下⾯的引脚有效:DQ[7:0]、DQS、DQS#和DM。
如果通过LOAD MODE命令禁⽌,OTD输⼊被忽略。
OTD的参考值是VREFCA。
》BA0、BA1、BA2为BANK地址输⼊,⽤来确定当前的命令操作对哪个BANK有效。
BA[2:0]定义在LOAD MODE命令器件哪个模式(MR0、MR1、MR2)被装载,BA[2:0]的参考值是VREFCA.》A0~A9、A10/AP、A11、A12/BC#、A13为地址总线,为有效命令提供⾏地址,同时为读、写命令提供列地址和⾃动预充电位(A10),以便从某个Bank的内存阵列⾥选出⼀个位置。
LOAD MODE命令器件,地址输⼊提供⼀个操作码。
地址输⼊的参考值是VRECA。
A12/BC#是在模式寄存器(MR)使能时,A12在读和写命令期间被采样,已决定burst chop(on-the-fly)是否被执⾏(HIGH=BL8执⾏burst chop)或者LOW-BC4不执⾏burst chop。
DDR3 布线技巧
DDR3 布线技巧DDR3 是电子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芯片。
它可以在时钟线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对数据进行读取操作。
故有着很高的读写速率。
但正是这高速的读写速率是的DDR3 的系统在布局布线上有着很高的要求。
正确的布局布线不仅可以使的DDR3 存储系统可以正常的工作。
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电磁干扰。
下面是一些关于DDR3 的布线规则和建议:1:最少三层信号线,最好四层2:使用FBGA 封装的DDR 器件,要求DQ,DQS,DM 和时钟信号线以Vss 为参考。
地址,命令,控制线以VDD 为参考。
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源供电,通常的方法是在PCB 外层信号层铺上VDD。
3:减小信号返回路径的长度,减小传输电流和电磁辐射。
Micron 要求把Vdd 和Vss 相邻近放置。
4:Vref 的建议:低电感去耦电容离Vref 引脚越近越好。
Vref 的线越粗短越好。
为了减少耦合,Vref 离信号线最少2cm。
5:对于轻载,(小于四个DDR3 器件)可以通过简单的电阻分压产生Vref。
这样Vref 可以跟踪到VddQ 的任何电压变化。
6:对于器件非常多,负载特别重的情况下。
用一个电源IC 就可以了。
常用的DDR3 比如Micron 成功的使用了很多内置MOSFET 的开关电源。
7:这些电源可以为VTT 电路提供3A 的电流,并且有一个独立的线性的可提供3ma 的Vref。
8:设计准则:ref 最小20-25mil 宽,以减小线上的电感。
和其他邻近的信号线最少有15-25mil 的间距。
Vref 和VddQ 之间放置0.1uf 的去耦电容。
Vref 和VssQ 之间放置0.1uf 的去耦电容。
放置去耦电容以去耦。
1、认识DDR:严格的说DDR应该叫DDR SDRAM,人们习惯称为DDR,部分初学者也常看到DDR SDRAM,就认为是SDRAM。
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缩写,是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意思。
DDR布线规则与过程
DDR布线规则与过程DDR(Double Data Rate)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内存和图形显示等高性能系统中。
DDR布线规则是为了确保高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设计准则和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DDR布线规则及其过程。
一、DDR布线规则的重要性DDR技术的高速性质意味着信号传输时间短,信号噪声和衰减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DDR布线规则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可以有效地降低信号间干扰、串扰、反射等问题的发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DDR布线规则的要求1.电源稳定性:要求供电电源电压稳定,电源噪声小。
这可以通过良好的电源布线和滤波电容选择来实现。
2.信号路径长度匹配:DDR数据总线的信号路径要尽可能保持长度一致,以确保数据到达目标时的同步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合理的排布布线,尽量减少信号的走向差距。
3.数据总线的分层:DDR需要同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为了减少信号间的干扰和串扰,可以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进行分层布线。
4.阻抗匹配:DDR布线需要保证布线阻抗与驱动器输出阻抗和信号链路阻抗匹配,这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布线宽度和参数来实现。
一般DDR总线要求的阻抗为50欧姆。
5.信号噪声和干扰控制:DDR信号传输速率较高,因此对信号噪声和干扰的要求也比较高。
可以通过地线的合理设计和布线的分隔来降低信号之间的干扰和串扰。
6.信号层间过渡:DDR布线需要在信号层之间进行适当的过渡,以保证信号在不同层之间的传输质量。
三、DDR布线规则的过程1.系统规划:根据设计要求和系统需求进行布线规划。
包括信号的传输速率、总线宽度、电源供应,以及寄存器、驱动器和接收器等元器件的选择。
2.PCB布局:设计合理的PCB布局,合理安排器件和信号线的位置,减少信号线走向差距。
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布局,避免布线时出现冲突。
3.信号层划定:根据信号层的需要,对PCB进行分层划定。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可以分层进行布线,以减少干扰和串扰。
DDR内存布线指导
DDR内存布线指导,DDR Layout Guide2009/06/28 | 13:14分类:数字电路 | 标签:DDR、Layout、VTT、布线、端接电阻 | 2,013 views在现代高速数字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工程师总是不可避免的会与DDR或者DDR2,SDRAM打交道。
DDR的工作频率很高,因此,DDR的布线(或者Layout)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很多时候,DDR的布线直接影响着信号完整性。
下面本文针对DDR的布线问题(Layout)进行讨论。
信号引脚说明VSS为数字地,VSSQ为信号地,若无特别说明,两者是等效的。
VDD为器件内核供电,VDDDQ为器件的DQ和I/O供电,若无特别说明,两者是等效的。
对于DRAM来说,定义信号组如下:∙数字信号组DQ,DQS,xDM,其中每个字节又是内部的一个信道Lane组,如DQ0~DQ7,DQS,LDM为一个信号组。
∙地址信号组:ADDRESS∙命令信号组:CAS#,RAS#,WE#∙控制信号组:CS#,CKE∙时钟信号组:CK,CK#印制电路板叠层,PCB Stackups推荐使用6层电路板,分布如下:∙电路板的阻抗控制在50~60ohm∙印制电路板的厚度选择为1.57mm(62mil)∙填充材料Prepreg厚度可变化范围是4~6mil∙电路板的填充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变化范围是3.6~4.5,它的数值随着频率,温度等因素变化。
FR-4就是一种典型的介电材料,在100MHz时的平均介电常数为4.2。
推荐使用FR-4作为PCB的填充材料,因为它便宜,更低的吸湿性能,更低的电导性。
一般来说,DQ,DQS和时钟信号线选择VSS作为参考平面,因为VSS比较稳定,不易受到干扰,地址/命令/控制信号线选择VDD作为参考平面,因为这些信号线本身就含有噪声。
电路板的可扩展性根据JEDEC标准,不同容量的内存芯片一般引脚兼容,为了实现电路板的可扩展性,可以做如下处理,如128Mb与256Mb的兼容应用。
DDR布线规则与过程
[转]DDR布线规则与过程硬件设计, 高频高速PCB设计by xfireDDR高速电路设计DDR布线通常是一款硬件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网络上也有大把的人在探讨DDR布线规则,有很多同行故弄玄虚,把DDR布线说得很难,我在这里要反其道而行之,讲一讲DDR布线最简规则与过程。
如果不是特别说明,每个步骤中的方法同时适用于DDR1,DDR2和DDR3。
PCB设计软件以Cadence Allgro 16.3为例。
文章目录[显示]第一步,确定拓补结构(仅在多片DDR芯片时有用)首先要确定DDR的拓补结构,一句话,DDR1/2采用星形结构,DDR3采用菊花链结构。
拓补结构只影响地址线的走线方式,不影响数据线。
以下是示意图。
星形拓补就是地址线走到两片DDR中间再向两片DDR分别走线,菊花链就是用地址线把两片DDR“串起来”,就像羊肉串,每个DDR都是羊肉串上的一块肉,哈哈,开个玩笑。
第二步,元器件摆放确定了DDR的拓补结构,就可以进行元器件的摆放,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守:原则一,考虑拓补结构,仔细查看CPU地址线的位置,使得地址线有利于相应的拓补结构原则二,地址线上的匹配电阻靠近CPU原则三,数据线上的匹配电阻靠近DDR原则四,将DDR芯片摆放并旋转,使得DDR数据线尽量短,也就是,DDR芯片的数据引脚靠近CPU原则五,如果有VTT端接电阻,将其摆放在地址线可以走到的最远的位置。
一般来说,DDR2不需要VTT端接电阻,只有少数CPU需要;DDR3都需要VTT端接电阻。
原则六,DDR芯片的去耦电容放在靠近DDR芯片相应的引脚以下是DDR2的元器件摆放示意图(未包括去耦电容),可以很容易看出,地址线可以走到两颗芯片中间然后向两边分,很容易实现星形拓补,同时,数据线会很短。
以下是带有VTT端接电阻的DDR2元器件摆放示意图,在这个例子中,没有串联匹配电阻,VTT端接电阻摆放在了地址线可以到达的最远距离。
DDR3-硬件设计和-Layout-设计
冲和下冲等)。
终端匹配方案
设计者应该采用主流的终端匹配方案,像商业电脑主板那样的设计,ODT 终端匹配被应用在
数据总线上,地址/命令和控制线也应通过电阻连接到 VTT。当然,其它的终端匹配也是有
效的,但最好通过仿真来验证,确保信号质量满足要求。
3
终端匹配电阻的选择,其功耗是否满足芯片制造商的要求。
功耗计算 Power = x RT
4
假如数据线组增加了外部终端匹配电阻,请查看数据线组是否与其他 DDR3
信号组远离/隔离。
注:因为在 DDR3 数据组中通常优先选用内部 ODT 终端匹配,额外电阻是不
需要的。当然,假如不用 ODT 电阻,那么就需要增设外部电阻器了。
5
请查看 VTT 电阻 RT 布局是否正确,RT 终端电阻应该直接连接到 DDR 总线末端
4 / 13
序号
27
28 29 30
描述
该在同一层布线,并且保证过孔数量的一致性。
注:一些 DDR 芯片数据线接口是 32 位的。
通道 0:MDQ(7:0),MDM(0),MDQS(0),
(0)
通道 1:MDQ(15:8),MDM(1),MDQS(1),
(1)
通道 2:MDQ(23:16),MDM(2),MDQS(2),
VREF 是否合理去耦,源端和终端都应布置一个 0.1uF 电容。
VREF 参考源是否会随 VDDQ、温度、噪声变化,这个变化是否满足 JEDEC 要求。
VREF 电流是否满足系统(DDR 和处理器)需求。
如果采用电阻分压网络产生 VREF,那么请保证电阻阻值和至少 1%的精度。
Routing
建议 DDR3 布线顺序如下:
SDRAM布线规则
SDRAM布线规则SDRAM布线规则SDRAM接口电路和PCB布线很多人对内存布线感到迷茫,找不到切入点,不知如何下手,其实高速硬件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干扰做斗争,内存布线也不例外。
可以这样考虑:内存是做什么用的呢?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写入1读出1,写入0读出0,即保证数据访问正确。
那么,在什么情况会导致数据访问错误呢?"1、判决错误,0判成1,1判成0。
可能参考电平不准(为什么不准?信号线内阻造成的压降),也可能是加性干扰,或者阻抗不匹配引起信号畸变。
2、时序错误,不满足建立/保持时间,或者采样点相位错误,不在有效信号位置上。
触发器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的能量供给才能正常工作,这个时间就是建立/保持时间。
那么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保证内存正确访问,你的内存电路就设计成功了。
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内存布线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
不过,不同的RAM类型,虽然目标都是避免判决和时序错误,但实现方法因工作模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高速系统一般采用低压信号,电压低,摆幅小,容易提高速度,降低功耗,但这给布线带来了困难,因为低压信号功率受信号线内阻影响大,是电压平方关系,所以要尽量减少内阻,比如使用电平面,多打孔,缩短走线距离,高压传输在终点用电阻分压出较低电压的信号等。
SDRAM、DDR-I、DDR-II、DDR-III信号电压一个比一个低,越来越不容易做稳定。
电源供给也要注意,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内存不会稳定工作。
下面先介绍一下时钟同步电路的类型,然后分析具体芯片的类型。
源同步就是指时钟选通信号clk伴随发送数据一起由驱动芯片发送。
公共时钟同步是指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总线上的驱动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个时钟源,在同一个时钟缓冲器(clock buffer)发出同相时钟的作用下,完成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公共时钟同步,将同一个时钟信号用时钟分配器分成2路,一路接发送器,一路接接收器。
在时钟上升沿发送数据,在下一个周期的上升沿采样接收。
DDR布线规则
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是目前主推的PC 100和PC 133规范所广泛使用的内存类型,它的带宽为64位,3.3V电压,目前产品的最高速度可达5ns。
它与CPU使用相同的时钟频率进行数据交换,它的工作频率是与CPU的外频同步的,不存在延迟或等待时间。
双倍速率SDRAM(Dual Date Rate SDRAM,DDR SDRAM):又简称DDR,由于它在时钟触发沿的上、下沿都能进行数据传输,所以即使在133MHz的总线频率下的带宽也能达到2.128GB/s。
DDR不支持3.3V电压的LVTTL,而是支持2.5V的SSTL2标准(一). 关于 SDRAM框图:Pp芯片Sdram芯片Data、DqsClk0+/-Addr、CtrlSdram芯片Clk1+/- Fb、StData、Dqs1.信号分组: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六组PCB下载站提供 (1) Sdram_adrctrl(包含所有的地址和控制信号)(2) Sdram_clk(包含所有的时钟信号:clk0/1/+/-,Feedback_clk,Startburst)(3) Sdram_dqs_l(包含DQS0..3)(4) Sdram_dqs_h(包含DQS4..7)(5) Sdram_data_l(包含DQ(0..31),DQM(0..3))(6) Sdram_data_h(包含DQ(32..63),DQM(4..7))2.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0402封装的上拉电阻(2)上拉电阻靠近SDRAM端摆放(3)每四个电阻旁摆放一对退耦电容,且第一个为Vtt to Ground类,第二个为Vtt to Vddq类(4)退耦电容尽量靠近SDRAM的对应管脚摆放(5)参考电压的小电容应靠近SDRAM的管脚放置3.布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间距方面的要求:(a) CLK、DQS信号与其它信号至少保持20mil以上的space(b) DATA信号与其它信号至少保持15mil以上的space(DATA信号组与组之间也要有15mil以上的space),为了绕线方便,我们把DATA信号分为八组,分别为Group0:DQ(0..7)、DQM0、DQS0Group1:DQ(8..15)、 DQM1、DQS1Group2:DQ(16..23)、DQM2、DQS2Group3:DQ(24..31)、DQM3、DQS3Group4:DQ(32..39)、DQM4、DQS4PCB下载站提供 Group5:DQ(40..47)、DQM5、DQS5Group6:DQ(48..55)、DQM6、DQS6Group7:DQ(56..63)、DQM7、DQS7(c) ADDR、CTRL信号与其他信号至少保持15mil以上的space(2) 长度方面的要求:(a)差分时钟对做误差+/-10mils(b)DQS(0..7)做误差+/-250mils(c) DATA信号组间控制在+/-250mils,本身做+/-100mils(d)ADDR信号与时钟信号控制在+/-850mils,同一信号的两分叉的长度控制在+/-50mil(e) Feedback_clk、Startburst这两信号要等于DQS(0..7)平均长度加上CLK0/1平均长度,即 Length(Feedback_clk、Startburst)=Average_Length(DQS(0..7))+Average_Length(clk0/1/+/-)4.单线阻抗控制在50ohm,对于地址和控制信号,分叉点到两SDRAM(可能的情况下)的阻抗控制在60-65ohm,以确保阻抗的连续5. Topology(1) 对于CLK、Dqm、Dq、Dqs信号DriverResistorSdram(a)Sdram至Resistor尽可能的短SdramResistorDriver(b)Resisor至Sdram尽可能的小于0.5inch PCB下载站提供 (2) 对于Addr、Ctrl信号ResistorSdramDriverSdramResistorResistor至Sdram尽可能的小于0.3inch(3) 对于FD_CLK、Startburst信号DriverResistorResistor6.布线要点:(1) CLK0+、CLK0-以差分形式布线,抑制共模噪声(2) CLK1+、CLK1-以差分形式布线,抑制共模噪声(3)同组DQ信号可以任意交换,以改善布线(4)在同一SDRAM中,每两组信号可以任意交换,以改善布线(5)对ADDR、CTRL的Y型拓扑接法应注意将过孔放置在两SDRAM之间,确保两分叉的长度相同且短(6)同组信号相同层完成,同一信号若换层,要有共同的地回流平面,若没有共同地平面需要在换层处加地孔(7)使用0402封装电阻以节省PCB空间PCB下载站提供 (8)尽量少过孔7.电源的处理VTT用两表层铺铜处理,在其周边均匀的打一圈孔,0402封装电阻管脚处用走线接铜处理,避免两电阻间连锡,造成焊接不良;其它电源用平面层处理。
DDR走线规则
1.时钟信号(1)差分布线,差分阻抗100欧姆,差分线误差±5mil。
(2)与其它信号的间距要大于25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3)CLK等长,误差±10mil。
2.数据信号:(1)数据信号分为八组,每组单独分开走线,第一组为DDR_DQ[0:7]、DDR_DQSP0、DDR_DQSN0、DDR_DQM0,以此类推,同组信号在同一层走线。
(2)DQ和DQM为点对点布线,(3)DQS为差分布线。
差分线误差±5mil,差分阻抗100欧姆。
(4)组内间距要大于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同组内DQ与DQM 以DQS为基准等长,误差±5mil。
(5)DQS与DDR2_CLKP等长,误差±5mil。
(6)不同组信号间距:大于20mil(edge to edge的间距)(7)DDR_CKN/P之间的并联100欧姆电阻,需要放置在信号一分二的分叉地方(8)尽可能减少过孔(9)叠层设计的时候,最好将每一层阻抗线宽,控制在差不多宽度(10)信号走线长度,不超过2500mil3.控制信号和地址信号:(1) 组内间距要大于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2) 所有控制线须等长,误差±10mil。
(3 不同组信号间距:大于20mil(edge to edge的间距)4.其它信号DDR_VREF走线宽度20mil以上。
无论是PCB上使用芯片还是采用DIMM条,DDR和DDRx(包括DDR2,DDR4等)相对与传统的同步SDRAM的读写,我认为主要困难有三点:1,时序。
由于DDR采用双沿触发,和一般的时钟单沿触发的同步电路,在时序计算上有很大不同。
DDR之所以双沿触发,其实是在芯片内部做了时钟的倍频(因为按照耐奎斯特准则,时钟频率应该至少是信号频率的2倍),对外看起来,数据地址速率和时钟一样。
为了保证能够被判决一组信号较小的相差skew,DDR对数据DQ信号使用分组同步触发DQS信号,所以DDR上要求时序同步的是DQ 和DQS之间,而不是一般数据和时钟之间。
DDR布线规则与过程
DDR布线通常是一款硬件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网络上也有大把的人在探讨DDR布线规则,有很多同行故弄玄虚,把DDR布线说得很难,我在这里要反其道而行之,讲一讲DDR布线最简规则与过程。
如果不是特别说明,每个步骤中的方法同时适用于DDR1,DDR2和DDR3。
PCB设计软件以Cadence Allgro 16.3为例。
第一步,确定拓补结构(仅在多片DDR芯片时有用)首先要确定DDR的拓补结构,一句话,DDR1/2采用星形结构,DDR3采用菊花链结构。
拓补结构只影响地址线的走线方式,不影响数据线。
以下是示意图。
星形拓补就是地址线走到两片DDR中间再向两片DDR分别走线,菊花链就是用地址线把两片DDR“串起来”,就像羊肉串,每个DDR都是羊肉串上的一块肉,哈哈,开个玩笑。
第二步,元器件摆放确定了DDR的拓补结构,就可以进行元器件的摆放,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守:原则一,考虑拓补结构,仔细查看CPU地址线的位置,使得地址线有利于相应的拓补结构原则二,地址线上的匹配电阻靠近CPU原则三,数据线上的匹配电阻靠近DDR原则四,将DDR芯片摆放并旋转,使得DDR数据线尽量短,也就是,DDR芯片的数据引脚靠近CPU原则五,如果有VTT端接电阻,将其摆放在地址线可以走到的最远的位置。
一般来说,DDR2不需要VTT端接电阻,只有少数CPU需要;DDR3都需要VTT 端接电阻。
原则六,DDR芯片的去耦电容放在靠近DDR芯片相应的引脚以下是DDR2的元器件摆放示意图(未包括去耦电容),可以很容易看出,地址线可以走到两颗芯片中间然后向两边分,很容易实现星形拓补,同时,数据线会很短。
以下是带有VTT端接电阻的DDR2元器件摆放示意图,在这个例子中,没有串联匹配电阻,VTT端接电阻摆放在了地址线可以到达的最远距离。
以下是DDR3元器件摆放示意图,请注意,这里使用的CPU支持双通道DDR3,所以看到有四片(参考设计是8片)DDR3,其实是每两个组成一个通道,地址线沿着图中绿色的走线传递,实现了菊花链拓补。
DDR布局布线规则与实例【中为电子科技工作室】
DDR布局布线规则与实例【中为电子科技工作室】DDR3布局布线译自飞思卡尔官方文档Hardware Development Guidefor i.MX 6Quad, 6Dual, 6DualLite,6Solo Families ofApplications ProcessorsIMX6 Serial Layout Recommendations目录1.DDR原理性连接框图 (3)2. DDR布局布线规则 (4)3. DDR布线细节 (5)3.1 数据线的交换 (6)3.2 DDR3(64bits)T型拓扑介绍 (6)3.3 DDR3(64bits)Fly-by型拓扑介绍 (6)3.4 2GB DDR布局布线建议 (6)3.5 4GB DDR布局布线建议 (7)4. DDR布局布线实例 (8)4.1 4片DDR T型拓扑实例 (8)4.2 8片DDR Fly-by型拓扑实例 (12)5. 高速信号布线建议 (19)6. 地平面设计建议 (19)7. DDR POWER布线建议 (21)8. 参考 (23)9. 声明 (23)1.DDR原理性连接框图图1、图2为I.MX6DQ/SDL与DDR连接框图,连接示意一目了然。
图1 DDR3与i.MX6DQ/SDL连接示意图图2 LPDDR2与i.MX6DQ/SDL连接示意图2. DDR布局布线规则DDR3在布线中十分重要,它必须考虑阻抗匹配问题,通常单端为50Ω,差分100Ω。
图3给出了DDR及其去耦电容的最终布局,其中左图是顶层布局,右图为底层布局,共计4片DDR3芯片,顶层、底层各两片。
DDR应该尽量靠近CPU,这样可以减小寄生参数和传播延时。
图3 DDR和去耦电容的布局DDR3的有两种布线形式:一种是所有信号线等长,另一种是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
所有信号线等长布线,该种布线方式在信号完整性上是最理想的,在设置约束规则上是简单的,但由于布线空间,使得这种方法耗时费力,甚至设计无法实现,在此只是提及一下,并不推荐使用该种方法。
简易DDR布线指导原则_SimpleLayoutGuideline_图文(精)
簡易DDR佈線指導原則Simple Layout Guideline for DDR (4 layer vs. 2 layer-1-大綱•一般佈線原則–差分對(Differential pair佈線策略–拓撲(Topology-2-–串聯端接電阻(Series termination resistor–群組線長匹配(Group Length Matching–參考層建議(Reference plane–電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相關•兩層板佈線原則•實際案例探討•一般佈線原則•兩層板佈線原則•實際案例探討-3-一般佈線原則•四層板以上, 所有的信號線必須有良好且完整的參考層在其下方或上方, 並且阻抗必須控制(單端信號+-10%內,差分對+-15%內-4-•盡量避免太多阻抗不連續, 而造成信號傳遞時產生反射,導致接收端訊號失真或違反信號要求–比如: 避免90度走線, 應採取45度走線(以兩次45度取代一次90度彎曲或是弧線–在設計允許下盡量減少該訊號線的過孔(Via數量, 並非不能使用過孔•信號線其對應的參考層務必避免有破碎或狹縫(slot產生, 而導致該信號線其部分路徑的上方或下方沒有參考層. 此現象會造成信號返回電流的等效電感增大, 使得信號完整性(SI品質下降. 即使差分對仍需要參考層.-5-出處: The impact of a nonideal return path on differentialsignal integrity, Per E. Fornberg, 2002 IEEE出處: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 Practices, Stephen H. Hall, Garrett W. Hall, James A. McCall, 2000 by John Wiley & Sons, Inc.-6-•差分對(Differential pair佈線策略•匹配線長比保持等距來得重要–避免相位偏移, 使得差分對的交叉點總是提前或延遲, 並使得交叉點電壓(Vix 偏離要求, 導致時序上偏移.•保持等距可以增強其抵抗雜訊的能力–除了匹配線長以及從管腳散開(fan out之外, 盡量保持等距, 目-7-前建議相距為0.1mm–雖然只要足夠近, 差分對會偶合且互相成為參考, 提供回流路徑, 但差分對仍需要地平面作為參考層–建議差分對同時走線在同一層上, 不建議差分對走線在上下層出處: PCB Layout中的走线策略,电路设计 中国PCB技术网,作者:阿鸣-8-•拓撲(Topology•優先考慮拓撲的互連結構對稱性, 再來考慮阻抗不連續•拓撲不對稱將導致–不良好的信號完整性(SI–時序容限偏移(less timing margin-9-出處: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 —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Practices, Stephen H. Hall, Garrett W. Hall, James A. McCall, 2000 by John Wiley & Sons, Inc.•串聯端接電阻(Series te rmination resistor•藉由選擇適當的電阻值可以–達到阻抗匹配的目的–抑制overshot/undershot 以及ringback–降低緩衝器(output buffer的功率消耗-10-•若緩衝器(output buffer可以選擇或調整其輸出阻抗, 與傳輸線阻抗匹配時, 則可以不需要串聯端接電阻. 這裡指的是點對點(point to point的拓撲(topology結構.•假如是”點對兩點”或”點對多點”的拓撲結構, 則必須仰賴仿真結果或實際經驗來決定電阻是否需要擺放或如何選擇適當的電阻值.•若為單向信號, 串聯端接電阻建議靠近輸出緩衝器, 並符合Z s + R s ≒Z 0 (R on + R T ≒Z 0, R on : output driver impedance •若為雙向信號, 串聯端接電阻則建議擺放在傳輸路徑的中間, 使得該網絡上所有Driver 皆可得到該電阻所提供的好處.-11-出處: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 —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 Practices, Stephen H. Hall, Garrett W. Hall, James A. McCall, 2000 by John Wiley & Sons, Inc.出處: Altra, AN224, High-Speed Board LayoutGuidelines.•群組線長匹配(Group Length Matching•長度匹配越嚴格, 時序容限(timing margin越多•整體長度越短, 訊號品質越佳, 時序容限亦越多•DQS/DQ/DM 群組–以DQS 差分對為基準, 其餘DQ 與DM 訊號必須在特定範圍內與DQS 差分對等長, 例如: +-2mm 內.-12-等長範圍需考慮操作頻率, Controller 訊號需求, Controller 輸出入訊號是否可以調整等等, 因此等長範圍必須依案例而定(照JEDEC DIMM 的要求最保險, 但以消費性電子的實際應用, 相當難達到要求.–同DRAM 內不同的DQS 群組一樣需要匹配線長.–可以比照參考板(Reference board的設計(確定可行的設計或controller 端的設計指導作為線長匹配的依據, 必要時可採取更為嚴謹的範圍.•Clock/Command/Address 群組–以Clock 差分對為基準, 其餘Command 與Address 訊號必須在特定範圍內與Clock 差分對等長, 例如: +-5mm 內.–等長範圍一樣需考慮操作頻率, Controller 訊號需求, Controller輸出入訊號是否可以調整等等, 因此等長範圍必須依案例而定.–不同DRAM 間的Clock 群組長度匹配範圍, 必須視Controller 規格與要求而定. 也許需要匹配於特定範圍, 也許根本不需要匹配長-13-度.–同樣可以比照參考板的設計(確定可行的設計或controller 端的設計指導作為線長匹配的依據, 必要時可採取更為嚴謹的範圍. •Clock 差分對與DQS 差分對–由於DRAM write cycle 時, 有明確定義tDQSS, Clock 差分對與DQS 差分對有時序上的要求, 因此Clock 與DQS 也需要長度匹配.–依照controller 端的設計指導的要求或參考板的設計作為長度匹配的依據•蛇線(Serpentine•用來調整延遲或線長匹配•避免90度直角彎曲•耦合距離(S建議2~3X線寬以上, 若S太小, 耦合長度(Lp越短越好-14-•範例: JEDEC DDR3 SO-DIMM Raw Card F3•信號之間避免長距離緊密貼近佈線, 視情況一段距離後可拉開間距•空間允許下, 蛇線之間也建議部分錯開-15-•緊鄰的兩層信號線(2層或6層以上PCB, 建議錯開佈線, 以減少串擾(crosstalk 影響, 或是上下兩層信號以互相垂直方向分別佈線.-16-•參考層建議(Reference plane•參考層提供返回電流路徑.•電源平面與地平面皆可以成為信號的參考平面.•原則上較高速的信號應選擇較乾淨的地平面作為參考.•較低速的信號可以選擇電源平面與地平面作為參考.-17-•去耦合電容足夠多時, 電流會經由電容完成其迴路(loop.•盡量保持參考平面的完整, 避免過度破碎.•有時過孔過於集中時, 會造成類似第4頁結果, 應避免.•高速信號路徑上的參考平面勿切換(例: 由地平面變電源平面.•在符合阻抗控制的要求下, 參考面與信號線的距離越近,抗串擾的能力越強.•電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相關•電源傳輸網絡(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PDN的阻抗要低–避免直流IR drop 過於嚴重–電源/地平面盡量完整, 或是連接的電源/地線路其線寬要粗, 或是連接的線路要多–若電源為信號參考平面或參考線時, Controller 與DRAM 之間的-18-電源必須以較短的路徑相連, 以提供信號良好的返回電流路徑–設計允許下, 連接電源/地平面的過孔可以盡量配置, 使得電流可以有較多的路徑, PDN 的阻抗較低•根據實際經驗或仿真結果擺放適當容值的電容以及足夠的數量–電容擺放盡量靠近Controller, DRAM, 以及VRM (VoltageRegulator Module–電容可以降低PDN 阻抗, 亦提供電源與地之間的返回電流路徑出處: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19--20-出處: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 —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 Practices, Stephen H. Hall, Garrett W. Hall, James A. McCall, 2000 by John Wiley & Sons, Inc.•V REF , V TT 的建議與需求•V REF 與V TT 必須與1/2(V DD -V SS 連動•V TT 為施加在並聯端接電阻(parallel termination resistor上的電壓, 是否需要並聯端接電阻則視案例而定•建議V REF 與V TT 的線寬為0.3mm 以上-21-•在V REF 與V TT 的產生處和進入Controller 或DRAM 管腳處皆需擺放去耦合電容•一般而言, V TT 比V REF 耗電, 因此V TT 的佈線與電容擺放要更為注意•假如V REF 與V TT 為電阻分壓而產生, 建議採用精準度1%或更好的電阻•一般佈線原則•兩層板佈線原則•實際案例探討-22-•於兩層板, 即使有較完整的參考平面在信號線的上/下方,但鄰近的走線常比參考平面近得多, 因而影響阻抗, 甚至沒有參考平面,因此要求阻抗控制是不切實際的.兩層板佈線原則-23-•因兩層板空間有限, 信號無法有良好且鄰近的參考平面–可以在信號兩旁佈參考線(power/ground trace, 空間允許就加粗參考線, 若空間不夠亦可與信號線一樣寬度.–若信號線有類似第5或6頁問題, 也可在兩旁佈參考線減輕不好的效應.–信號線與參考線的分布建議為G/S/G/Diff/G/S/G, 其次才為G/S/S/G/Diff/G/S/S/G (其中G:地線, S:信號線, Diff:差分對-24-–較為低速的信號可考慮以電源線為參考線, 好處是可以分散返回電流路徑–若區域內上下層要同時佈線, 優先考慮低速訊號以及較不重要訊號, 並且錯開上下層信號走線, 減輕串擾影響, 如14頁所示.–頂層: G/S/G/S/G 或G/S/S/G/S/S/G底層: G/S/G/S/G 或S/P/G/S/P/G/S其中P: 電源線, 且所有P 與G 可以互相替換–信號線跟參考線儘可能的靠近•除了在Controller, DRAM, 以及VRM (Voltage RegulatorModule附近擺放電容外, 空間允許下在Controller 與DRAM 之間的電源/地參考線(面的傳輸路徑中間也擺放部分電容, 可額外提供返回電流路徑的切換, 並改善電源完整性(PI與信號完整性(SI•空間允許的話, Controller 與DRAM 之間信號共用的電源-25-或地須盡量連接(使用過孔或走線皆可. 原本各自獨立的電源或地就保持分開.•參考原本確定可運作的參考板設計, 整理出各DQS 群組,Clock 群組的線長範圍, 擬定兩層板的線長匹配範圍, 須略為嚴謹於原始參考板, 因兩層板信號衰減較為嚴重, 且各群組總線長也會比較長(走線空間比較受侷限.•範例: G/S/G/S/G, 藍線是地線, 紅線是信號線-26-•範例: 上下層同時佈線, 信號線盡量錯開, 藍線是地線, 紅線是頂層信號線, 綠線是底層信號線-27-•一般佈線原則•兩層板佈線原則•實際案例探討-28-實際案例探討1•耦合距離(S太小只有一倍線寬, 若耦合長度(Lp也長, 蛇線總長也長,不利於信號完整性-29-•除了特殊需求外, 電源/地網絡不須接電阻, 此舉增加阻抗, 增加成本, 佔佈線空間.若空間不足, 地線也可變窄.實際案例探討2-30-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實際案例探討3 • 群組線長差異過大, 相差35mm, 時間差(skew約200~300ps. • 影響時序容限 (timing margin CF Chen -31-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實際案例探討4 • 避免信號之間長距離緊密佈線• 可增加間距或將低速信號換層佈線, 上下層盡可能錯開佈信號線. CF Chen -32-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實際案例探討5 • 電源線上方, 部分佈高速信號(DQ等等將導致該信號必須轉換參考線(由電源地 , 應避免, 此例建議往右上方推, 右上方的信號線為較低速信號. CF Chen -33-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實際案例探討6 • 除非Controller具有Read/Write leveling 功能, 否則不建議以Fly-by方式佈線, 因為將導致時序偏移, Clock差分對有長度差, 若再加上DQS差分對與DQ byte也有長度差, 將導致遠方的DRAM其data抵達Controller的時間遠落後於近方的 DRAM, 進而吃掉時序容限. • 點對多點時, 建議以對稱且等長的方式佈線. CF Chen -34-。
DDR布线规则
日志[转] DDR布线规则2011.12.8阅读(10)首先区别DDR SDRAM与SDRAM:SDRA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传输一次数据,它是在时钟的上升期进行数据传输;而DDR则是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数据,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传输一次数据。
SDRAM的工作电压为3.3V,而DDR的工作电压为2.5V;SDRAM采用公共时钟同步,公共时钟同步是指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总线上的驱动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个时钟源,在同一个时钟缓冲器(clock buffer)发出同相时钟的作用下,完成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DDR SDRAM采用源同步,源同步就是指时钟选通信号clk伴随发送数据一起由驱动芯片发送。
所以在DDR 的控制端需要有延迟补偿电路。
SDRAM关心建立时间,而DDR关心保持时间,DDR比SDRAM要求有更短的信号建立保持时间、更干净的参考电压、更紧密的走线匹配和新的I/O口信号,并且需要合适的终端电阻匹配。
因此在布线的时候注意等长布线。
关于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概念详见附录。
DDR布线应注意的问题:内存的作用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写入1读出1,写入0读出0,因此必须保证数据访问正确。
产生数据访问错误的情况主要有如下两种:1、判决错误,0判成1,1判成0。
可能参考电平不准(为什么不准?信号线内阻造成的压降),也可能是加性干扰,或者阻抗不匹配引起信号畸变。
2、时序错误,不满足建立/保持时间,或者采样点相位错误,不在有效信号位置上。
触发器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的能量供给才能正常工作,这个时间就是建立/保持时间。
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保证内存正确访问,内存电路就设计成功了。
为了满足建立保持时间,同频同相,采样正确,我们对走线的布线要求是:等长布线。
但是由于DDR有高速时钟信号,高速跳变的边沿,就必须考虑到在PCB板上存在传输线效应的问题,对于布线长度有了要求。
避免传输线效应的方法1、严格控制关键网线的走线长度。
如果采用CMOS或TTL电路进行设计,工作频率小于1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7英寸。
DDR内存的布线经验
DDR内存的布线经验目前的嵌入式系统中普通使用DDR内存,有些可以支持DDR2内存,这些系统中PCB LAYOUT成为很关键的环节。
LAYOUT不好可能造成系统远行不稳定甚至无法跑起来。
以下是本人做硬件设计中的一点经验。
欢迎拍砖。
高速PCB信号完整性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从PCB LAYOUT角度出发主要有PCB层叠结构,阻抗控制,互联拓扑结构,延时匹配(等长),串扰等,这些因素不仅要考虑,而且会相互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DDR需要满足严格的时序要求,因此对信号走线的延时是有要求的,做硬件设计的几乎都知道DDR布线要做等长匹配。
而另外几个方面就有不少人忽略掉。
信号完整性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信号的反射,反射会造成信号过冲和振铃,就会影响到电平的判断,如果过冲和振铃的幅度达到了判断门限,就会出现错误的时序信号。
要减小信号的反射就要使驱动端与接收接收端的阻抗匹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可以在信号之间串接匹配电阻,并且控制信号走线的阻抗。
PCB的层叠结构对阻抗影响很大,因此必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层叠结构,不能光为了成本减小PCB 的层数。
除了控制阻抗外,还要考虑信号的回流路径,和阻抗的连续性。
一般信号以地(GND)或者电源层作为参考平面。
高速信号会优先选择沿着信号走线的垂直方向作为回流路径,所以为了保证尽可能短的回流路径和阻抗的连续性,关键的信号必需有一个完整的参考平面。
有些层的信号会以电源层作为参考平面,但电源层通常都被分割成几个区域,信号以电源层为参考平面就会出现跨分割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现像,对于关键的信号不要布在以电源层为参考平面的层,如果不得已,可以采用跨接电容的方式来弥补。
CPU与DDR之间的连线需要综合的考虑上面的几个问题。
如阻抗要求,拓扑结构,间距要求(串扰),等长匹配。
阻抗可以通过芯片厂家提供的资料来控制,或者通过仿真来确定最佳的阻抗值。
根据阻抗要求控制走线的线宽和间距。
本人常用的DDR走线策略如下:1.走线分组ARM系统中内存一般为32位或者16位,通常使用一片或者两片内存芯片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DR3布局布线
译自飞思卡尔官方文档
Hardware Development Guide
for i.MX 6Quad, 6Dual, 6DualLite,
6Solo Families of
Applications Processors
IMX6 Serial Layout Recommendations
目录
1.DDR原理性连接框图 (3)
2. DDR布局布线规则 (4)
3. DDR布线细节 (5)
3.1 数据线的交换 (6)
3.2 DDR3(64bits)T型拓扑介绍 (6)
3.3 DDR3(64bits)Fly-by型拓扑介绍 (6)
3.4 2GB DDR布局布线建议 (6)
3.5 4GB DDR布局布线建议 (7)
4. DDR布局布线实例 (8)
4.1 4片DDR T型拓扑实例 (8)
4.2 8片DDR Fly-by型拓扑实例 (12)
5. 高速信号布线建议 (19)
6. 地平面设计建议 (19)
7. DDR POWER布线建议 (21)
8. 参考 (23)
9. 声明 (23)
1.DDR原理性连接框图
图1、图2为I.MX6DQ/SDL与DDR连接框图,连接示意一目了然。
图1 DDR3与i.MX6DQ/SDL连接示意图
图2 LPDDR2与i.MX6DQ/SDL连接示意图
2. DDR布局布线规则
DDR3在布线中十分重要,它必须考虑阻抗匹配问题,通常单端为50Ω,差分100Ω。
图3给出了DDR及其去耦电容的最终布局,其中左图是顶层布局,右图为底层布局,共计4片DDR3芯片,顶层、底层各两片。
DDR应该尽量靠近CPU,这样可以减小寄生参数和传播延时。
图3 DDR和去耦电容的布局
DDR3的有两种布线形式:一种是所有信号线等长,另一种是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
所有信号线等长布线,该种布线方式在信号完整性上是最理想的,在设置约束规则上是简单的,但由于布线空间,使得这种方法耗时费力,甚至设计无法实现,在此只是提及一下,并不推荐使用该种方法。
各信号线布线长度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所有信号线等长的布线方式
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布线,该种布线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作等长处理,实际工程当中等长处理容易实现,但是这种方式约束规则较为复杂,毕竟每“小组”都需要一个约束规
则。
表2给出了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布线要求。
表2 以字节为单位分组等长
1.Clock(min):Clock的最短长度,因为它有一个±5mil的容差
最后,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阻抗匹配问题,推荐单端50Ω,差分100Ω。
3. DDR布线细节
i.MX6 DDR的布线,可以将所有信号分成3组:数据线组、地址线组和控制线组,每组各自设置自己的布线规则,但同时也要考虑组与组之间的规则。
3.1 数据线的交换
在DDR3的布线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交换数据线的线序,但必须保证是以字节为单位(数据0~7间是允许交换线序,跨字节是不允许的),这样可以简化设计。
■布线尽量简短,减少过孔数量。
■布线时避免改变走线参考层面。
■数据线线序,推荐D0、D8、D16、D24、D32、D40、D48、D56不要改变,其它的数据线可以在字节内自由调换(see the “Write Leveling” section in JESD79-3E)。
■DQS和DQM不能调换,必须在相应通道。
3.2 DDR3(64bits)T型拓扑介绍
当设计采用T型拓扑结构,请确认以下信息。
■布线规则见上文表2。
■终端电阻可以省略。
■布线长度的控制。
■DDR数量限制在4片以下。
3.3 DDR3(64bits)Fly-by型拓扑介绍
当采用Fly-by的拓扑结构时,在设计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DDR控制器集成了地址镜像功能。
■终端电阻不可以省略。
3.4 2GB DDR布局布线建议
4片DDR共计2GB内存。
■保证T型拓扑的对称性。
■减少过孔,避免多次换层。
■禁止分割走线下的参考层。
图4是T型拓扑的结构框图,在i.MX6设计中,ADDR/CMD/CTRL信号会用到这种拓扑结构。
图4ADDR/CMD/CTRL信号拓扑结构
图5给出了DDR各数据线(64bits)的布线结构图,它是点对点的布线方式,以字节为单位,具体布线约束见上文表2。
图5点对点的数据线布线结构示图
3.5 4GB DDR布局布线建议
在i.MX6设计中,当选用4GB DDR(8片DDR)设计时,建议使用CS[1:0]两个片选信号,每个片选信号各控制2GB DDR(各控制4片DDR)。
当采用这种结构时,终端匹配电阻是不可或缺的。
各信号组的拓扑结构如图6/7/8/9所示。
图6 ADDR/CMD信号拓扑
图7 CTRL控制信号拓扑
图8数据线拓扑
图9时钟线拓扑
4. DDR布局布线实例
本节列出了2种布局布线方式,截图均出自官方EVM板。
4.1 4片DDR T型拓扑实例
该例用了4片DDR3,共计2GB内存,采用T型拓扑结构。
具体说明见下文表3和图10 / 11 / 12。
表3 颜色对照表
图10 DDR3 顶层布线
图11 DDR3内层布线
图12 DDR3 底层布线
表4写出了byte0和byte1的走线长度。
当然,在该例中,clock信号长2000mil。
表4 部分信号线布线长度
4.2 8片DDR Fly-by型拓扑实例
本实例采用了fly-by的拓扑结构,8片DDR3,共计4GB内存。
详情见上文颜色对照表4和下文图13 / 14 / 15 / 16 / 17 / 18。
图13顶层DDR3走线
图14内层L3 DDR3走线
图15内层L4 DDR3走线
图16内层L11 DDR3走线
图17内层L12 DDR3走线
图18底层DDR3走线
表5罗列了在本设计中部分走线长度,具体如下。
表5 DDR3部分信号线长度
5. 高速信号布线建议
在高速信号的布线中要特别注意信号总线的相对延迟和阻抗控制等问题,这些都能保证信号的时序和减小信号的畸变。
几点建议如下所示。
■高速信号线应避免跨越平面层的分割沟壕,保证走线下的平面层是完整的。
■避免过孔等隔断平面层。
■晶振、重要元器件、关键走线最好参考到地平面。
■Clock和Strobe布线时不要随意换层,且与其他信号线的间距应大于该信号线相对于参考层的2.5倍,以减少串扰。
■注意数据线、地址线、时钟线等信号线的相对延迟,一般时钟线会略长于其他走线,以保证在时钟信号到来时数据信号或地址信号必须准备妥当。
6. 地平面设计建议
一个好的地平面设计是保证地平面的完整性,这个平面的完整性是保证信号回流的连续性和信号回流的简短性。
具体设计请参看图19 / 20(不合理设计),图21 / 22(合理设计)。
图19平面层不合理设计1
图20平面层不合理设计2
图21平面层合理设计1
图22平面层不合理设计2
7. DDR POWER布线建议
VREF布线建议罗列如下:
■去耦电容到目标引脚的走线保证30mil(含30mil)以上。
■VREF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的距离应保证25mil以上。
■如果有条件进行包地处理。
■尽量多的应用去耦电容,例如0.22uF,并且尽量靠近CPU或DDR的VREF引脚。
■VREF源端放置一个1.0uF电容,CPU和DDR间折中放置一个1.0uF电容。
VTT(DDR_VTT)布线建议罗列如下,图23 / 24 / 25是VTT原理图:
■在总线末端放置终端电阻,在电阻末端布VTT电源线。
■VTT走线(最好用局部电源铜皮)要做够宽,保证载流能力。
■VTT电源芯片尽量靠近终端电阻,减小回路消耗。
■每四个信号间方式1个或2个0.1uF去耦电容,减小对VTT的干扰。
■VTT电源走线(或铜皮)处应放置10~22uF的大电容,且保证2个以上。
图23DDR_VTT终端电阻及去耦电容原理图1
图24DDR_VTT终端电阻及去耦电容原理图2
图25DDR_VTT终端电阻及去耦电容原理图3
8. 参考
Hardware Development Guide for i.MX 6Quad, 6Dual, 6DualLite, 6Solo Families of Applications Processors
9. 声明
上述文档出自
仅用于技术交流 中为电子科技工作室 isMain elec tech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