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刻意蕴,隽永内涵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艺术作品的第一结构层次是由艺术语言所构成的语言美,也称形式美,它是艺术作品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一种特殊的外在美。艺术作品的第二结构层次是由艺术形象构成的语义美,也称意像美,它是可以让人真切感受到的一种特有的内在美。但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结构远不止于这两个层面,还在这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更深的、更高的、形而上的审美层面——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黑格尔曾说过:“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有意蕴。”他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要通过媒介,如色彩、线条、音响、动作、文字等来表现,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外在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而对件艺术作品,更加值得我们细嚼品味的,是这件作品的深刻隽永的艺术内涵。大师凡高的绘画作品能够深受现代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有一大部分就是因为他的画布上总是充满了火焰般的热情,渗透着独特的个性,也蕴藏着深刻的意味。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意蕴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精髓,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形象与其

演绎中真正触及内心,使我们深受感染的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和内在深厚的感情色彩,如在歌曲作品《青藏高原》中,“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念。”歌曲一开始就用一种空灵的嗓音吟唱,那声音好似来自远古的世界,又好似来自远离喧嚣尘世的另一块净土,另一片人间的天堂,作品一开始就吸引了人们的听觉,而那作品中蕴藏着的对青藏高原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眷念之情更加弦动着我们的心,把听者带入那高原上神奇的天地中去。又如歌曲作品《为了谁》中,一开始用平实挚朴的语气“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娓娓道来的描述中却蕴含着作品深厚的思想感情,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的中心词句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更表达了对奋战于抗洪前线的战友们无比的崇敬之情。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只有四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抒情短诗之所以能够千古传诵,除了它语言质朴自然,音乐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更重要的它借助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刻地暗示出另一种摄人心魄、让人咀嚼回味良久的艺术意蕴。

陈子昂在这首诗中完全舍弃了对一切人生遭遇不幸的具体描述,而把人们迅速引入纯粹的宇宙时空的慨叹,这与那些述志抒怀而发出宇宙无限、人生短暂感慨的伤感诗自然不同。另外,诗人在表达人生感慨时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对比手法,前两句是把人生从人类历史长河中切断、抽离,使人生在猝然之间显示出一种瞬间性,将读者引入另

一种霎那与永恒的深思,由此产生“生命何其美丽,人生何其短暂”的苍凉感叹。后两句,更是进一步把个人的存在放到了广袤无边的宇宙背景下来表现,使孤独的个人更加显得渺小无助。这种尖锐的时空对比,这种俯仰古今、任心事苍茫、临高台悲风、诉满腹衷肠的悲凉之笔,已远远超出了世道艰险、壮志难酬的个人身世之叹,而是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人生感慨。

艺术意蕴作为艺术作品结构的第三层次,它的表现特征可以说是追求“意在象中、神游其外”的含蓄性、模糊性、多义性特征。

“意在象中”,指的就是创作者的感受和倾向性理念,并不明白地、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艺术语言,借助生动的形象来巧妙地暗示,在作品的传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就是说意蕴是优秀作品不可言说的本体界,欣赏只能接近它,却难以穷尽地说明它。

正是如此,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等同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可以用具体的文字语言概括描述和归纳的作品主题思想来说,艺术意蕴其实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深刻而隽永的哲理,或是一段深沉和蕴藉的诗情,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即“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只有通过对整个作品的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内在的意蕴。许多情况下,对作品的艺术意蕴的阐释,都只能接近它,而无法穷尽它。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不朽的名著,作

者花费近60年时间才将其最终完成。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以德国和欧洲18世纪到19世纪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剧本通过书斋、爱情、宫廷、梦幻等方面的场景,展示了浮士德在学业、感情、仕途、艺术多方面追求不息的历程。这部作品具有非常复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意蕴,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写出了上百部专著和无数篇论文,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深藏在这部作品中的艺术意蕴。有的从时代特征出发,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为美好理想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有的从作者出发,认为浮士德性格上的深刻矛盾恰恰是歌德本人性格矛盾的深刻体现;有的从结构出发,认为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的形象对比,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和尖锐斗争;有的从哲学高度来探讨,认为这是一部探索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在浮士德身上寄托着作者探求人生真谛,探求崇高理想的执著精神。总之,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艺术意蕴常常超越了作品自身特定的历史内容,具有更加普遍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的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作品的意蕴,绝不仅仅是轻松的赏心悦目,而是起兴动情,激发内心深处冲动的“东西”,能使读者反复玩味,得到某种启发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写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法通过农妇纯朴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意蕴: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促成了大都会的形成,农业劳动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小镇

和农村逐渐衰落,只有回到小镇和农村,才能找回“最亲切的情感”。

然而,无论作品表现什么,都不只是社会生活的表相,而是渗透着人生意蕴。表现在小说等叙事性作品中,总是力图通过对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刻画,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心灵的解剖,达到对人生世界的展示。对于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当然可以分析别里科夫种种怪异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如晴天带雨伞,任何物品都装上套子,因循守旧,怕出“乱子”等等,但小说塑造的这个胆小怕事,猥琐不堪的人物,不仅是滑稽的,带有喜剧色彩的供人嘲笑的人物。别里科夫缺乏起码的生活意识,保守僵化,与人生本来应有的追求、理想、创造格格不入,以致不能适应生活的变化而遭致淘汰。这样,作品除了暴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压抑气氛外,还充满着人生的悲剧意识。

影视作品也是如此。电影《三峡好人》以找人的故事为切入点,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主线情节之一是韩三明来到奉节是为了寻找十六年前被公安局解救的“妻子”麻幺妹和女儿,麻幺妹是他花三千块从人贩子手里买的,他没有电视剧里上演的那样缠绵悱恻的爱情,却愿意不远万里来寻找对他丝毫不留恋的妻子,看一看女儿。然而麻幺妹的大哥却不肯透露麻幺妹的去向,韩三明只得留在奉节当起了拆楼工人,继续对麻幺妹的寻找。主线情节之二是同为山西人的沈红,来奉节寻找多年来音讯杳渺的丈夫罗斌,起初罗斌千方百计地躲避她,后来几经波折,两人得以相见,相顾无言,只好随着音乐跳了一支舞,像是对感情的纪念,舞步的停止也标志着他们爱情的结束。沈红终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