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人与政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人经济——政商关系
华人大企业由于长期的排华氛围,同时也为了适应所在国的某 些政策,常常采取与原住民企业家/政府卸任官员/或其亲属合作 的方式经营。在印度尼西亚,这种合作形式通常被称作主公制 (Cukong System)或主公主义(Cukongism) ,在马来西亚 则称为阿里巴巴制(Ali-Baba System),菲律宾华人与原住民 大家族联姻从而谋求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则比较突出。
第四讲
东南亚华人问题
一、关于华人的基本概念
华侨(Overseas Chinese)
华人(Ethnic Chinese)
海外侨胞(Overseas Chinese compatriot )
台湾去中国化的努力:以Overseas compatriot 代替 Overseas Chinese;
在世界各地大约有4500万华侨、华人,其中3000万 以上居住在东南亚。
二、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动因和历史
根据国际移民理论,人们移居异地可归结为异地的拉力和本地 的推力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史学家葛剑雄把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分为生存型和发展型两种: 所谓生存型移民,就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不得不迁入其他 地区定居的人口。产生这类移民的主要原因是迁出地的推力, 如自然灾害、战争动乱、土地矛盾、人口压力等; 所谓发展型的移民,就是为了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状况的改善 而迁入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口,或者说是以提高物质生活或精神 生活的水平为目的的迁移行为。产生这类移民的主要原因主要 是迁入地区的拉力或吸引力。(葛剑雄《中国历代移民的类型 和特点》,《历史地理》第11辑)
命运,在印尼地位大大下降。
马来西亚的阿里巴巴制(Ali-Baba system)
阿里巴巴制是指马来西亚原住民与华人在经济领域中合作的一
种制度或形式。“阿里”指挂名的马来西亚原住民(马来人名 字中多有“阿里”二字),他们无资本和经营经验,但拥有从 经济部门获得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企业优惠等便利条件。 “巴巴”指拥有资本掌握企业实权的华人(巴巴原指土生华 人),他们从事后台经营;
与现任或退休退役的重要军政官员合作或合营;
与军政官员家属合作联营。
林绍良及其三林集团
林绍良是其中的典型,他在抗荷时期即与苏哈托认识,为苏哈
托军队提供军事物资,从而与苏建立了密切关系,这既为他积 累了资金,也积累了社会资本,这些都是他日后发迹的重要资 本。他与苏哈托家族合资联营三林集团;
东南亚华人政商联合的根源
东南亚华人政商的存在反映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地区,权力结构
和经济政策的复杂性,是各种利益关系调和的产物,这也是发 展中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同时,这种情况也说明华人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利环境,要想
维持发展不得不依靠私人关系和贿赂手段。作为一个受到歧视 的少数民族,华人的选择余地非常有限,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 存的制度和政策,能够做的只有去适应;
林绍良与苏哈托
林绍良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也与苏哈
托的支持分不开;
苏哈托在任时,林绍良是印尼商界唯一可以在苏哈托的私人住
所及总统府自由进出的人,军方还向他提供一个全职随身保镖。 林绍良在雅加达近郊的住所也长期受到官方保护;
苏哈托垮台后,林绍良的众多企业资产也遭受如苏哈托一样的
执政党:马来人—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华人—马华公
会、印度人—印度人国大党;
反对党:马来人—伊斯兰教党;华人—民主行动党;印度人—
人民党;
政党之争往往反映了族群利益之争。
印尼华人与政治
印度尼西亚华人(华裔与华侨)700万(占总人口的4%),是全球华
人最多的国家,90%以上已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
在苏哈托统治时期,禁止华裔参政参军、关闭华文学校、限制华裔进
大学、严禁使用华文;华人要放弃华文姓名,用印尼文改名换姓,并 在华裔居民证上打上“非原住民”(Non Pribumi)记号等等,使得华人 身份证同土著居民的身份证有区别; 1998年苏哈托政权垮台后,瓦希德和梅加瓦蒂执政期间,印尼实行民 主改革,逐步废除排华或歧视华人政策,如准许华人公开庆祝春节、 规定春节为节假日、准许华文报刊出版和进口、(此前印尼只有一份 官办华文报纸《印度尼西亚日报》)、准许恢复华校和学习华文、不 再强迫改名换姓、恢复儒教(孔教)的合法地位;
作为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企业家,林绍良被认为是“世界第6巨
富”、“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个人资产高达60亿美元,是 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的首富。2004年,已经88岁高龄的林绍 良在《新财富》杂志上位列华人富豪榜第41位(金融危机之前 的排名则远高于此)。
三林集团
到20世纪80年代,林绍良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由两大集团构成: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不断改善,加上中国地
位提高,华文的实用价值重新显现,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的限制 有所放松,华人的处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华文学校和受中 国政府资助与推动的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马来西亚华人与政治
根据2008年数据,马来人占全国人口61.5%,华人占23.6% ,印
%股份。该集团以专营金融业务的第一太平投资公司和专营贸易的第 一太平企业公司为主,业务跨越亚、美、欧、非各洲;
两大集团下属192家公司,分布在印尼各个wenku.baidu.com市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
和地区,涉及到金融、地产、矿产、汽车制造、电于、交通、种植、 木材、航运、建筑、旅游、保险等70多种行业。林绍良以其雄厚的财 力、庞大的势力,称雄于印尼,威震东南亚,被誉为“亚洲的洛克菲 勒”。
应该说,并不是华人造成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政治腐败,而是
现有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造就了华人政商。真正能够成为权贵 “密友”、“主公”的只是极少数大富商,对于多数的中小华 人企业来说只能依靠合法的手段盈利。
三、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社会地位
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社会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民基本权利方面,
如参政权利及语言文化习俗和受教育的权利等等; 除了新加坡之外,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社会地位普遍比较低下; 从50年代至冷战结束,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外,都在不同程度 上对华裔公民实行强制同化政策。主要措施是针对华人社会的 三大支柱华人社团、中文学校、华文媒体 :限制在公开场合使 用华文和华语、禁止兴办华文学校、禁止出版华文书刊、限制 华人社团活动、限制华人公开举行传统节日的庆祝和纪念仪式;
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新、马、泰、印尼和菲律宾,华人所拥有和
经营的大企业表现突出。这几个国家相当部分私营财团都具有 华人背景;
一般情况下,华人家庭或人均收入要比同地区原住民家庭或人
均收入高。
华人经济——地位突出?
华人的生活方式与原住民不同,追求财富的动力相对较大,也更 有经济方面的天赋和才能,更加吃苦耐劳; 华人的社会政治权利受到严重限制,参与政治活动、从事公务员 或专业性职业受到严格限制甚至完全不可能实现,所有的华人精 英能够进入的,只剩下相对比较宽松的经济领域。相反,原住民 则是被吸引到了华人被排斥在外的政府部门。这种职业领域上的 分野是造成华人少数民族和原住民在经济上表现出巨大反差的一 个重要原因; 由于东南亚或环中国海地区华人的巨大规模及其长期的商业传统, 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商业网络,不仅华人之间更倾向于相互合作, 而且外来资本进入东南亚也更愿意选择华人作为合作者; 由于长期的政治压制和排华传统,东南亚华人业者更善于利用政 商关系共同牟利,而在威权主义的资源垄断时代,这种关系能够 更迅速地推动华人商业的发展。
一是三林经济开发公司(三林集团)。“三林”是指林绍喜、林绍良、
林绍根三兄弟。三林集团控制了两个大财团,即中央亚细亚银行和华 仁谊集团。前者是印尼最大的私营银行,林绍良本人占24%的股份。 华仁谊集团则经营进出口贸易、制造业、建筑业;
另一个林氏集团是由林绍良与福清同乡林文镜合资组成,两人各占30
在马来西亚,几乎所有的华人企业巨头都是在新经济政策实行
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他们都与马来庇护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对华人企业的发展是关键的,那些缺少这种关系的华 人企业的发展要差得多;
著名的云顶集团的原住民董事穆罕默德•本•奥马尔,曾经担任
国会下院议长,且是两位前总理敦•拉扎克、拿督•侯赛因•奥恩 的岳父;另一位董事本•尤素福则为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前司法部 长和总检察长。
华人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但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
要高出马来人,不已被主流族群融合;
但华人参政水平仍然比较高,马华公会是执政党成员、每届联
邦政府均有相当比例的华人担任政府高官。
马来西亚的族群政党政治
和通常建立在共同的阶级或政治意识基础之上的政党不同,马
来西亚绝大部分政党都有着鲜明的族群背景:
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华人认同观念的变 化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南亚华侨陆续加入居住国国籍,从 法律上,华侨社会开始向华人社会转化,而他们的心态也逐渐 由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转化; 导致东南亚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转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1949年后,中国政局的巨变,人口向外流动中断,导致 土生华人不断增加,新客华人不断减少; 第二、中国政府从外交考虑不再承认双重国籍,最早1955年与 印尼签署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协议; 第三、东南亚各国正视华侨的国籍问题,先后不同程度放宽了 华侨入籍居住国的规定。
印尼的主公制(Cukong System)
苏哈托时期,华人企业大量寻求军政要人的保护与合作,从而
形成了特殊的“主公制”。主公(Cukong)源出华语,意为 “主人”或“老板”。在印尼,指在经济领域中同印尼军政官 员密切合作并牟取暴利的华人(亦包括印尼原住民)大企业家、 大资本家和大商店主等;
合作的方式包括与印尼政府或或其他有关机构合作联营;
华人经济——流动性VS国际化?
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华人的政治社会权利受到限制,虽然华人 仍能够在经济领域取得较大发展,但由于其经济利益并没有得 到制度上的根本保证,华人从庇护人那里得到的安全随时都有 可能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化而消失,严重者直接导致企业的解体 和资产被剥夺。因此,东南亚大型华人企业一方面与当地原住 民庇护者合作(政商联合),另一方面与外国投资者合作,结 成更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与此同时,华人企业还大量走出所在 国,进行跨国投资,在极端情况下甚至直接将企业总部迁移到 其他地区。
二、东南亚华人经济概况
众多说法认为华人资本占据了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泰国、
菲律宾、新加坡等五国民营资本的1/3。而在印支三国和缅甸, 由于都曾经实行过资本国有化政策,华人资本遭受了致命打击, 80年代末以来政策的调整虽然使华人资本的实力有所增强,但 是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以及绝对实力还远远无法与马来 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华人经济相比;
度人占7.1%;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
华人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的融合程度不如在泰国,华人与马来
人多数情况下相安无事,但彼此之间有较大隔阂,主要原因在 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通婚情况不普遍;
华人在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参军、从政都有着严格
的比例且很难升迁,升学和奖学金也受比例限制;
华侨社会的形成及发展
随着中国人不断移居东南亚,在当地逐渐形成了许多相对集中 的华侨社区。唐 人街就是华侨社会的缩影。二战前,东南亚华 人社会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新客华人,即源源不断从中 国来的移民;二是土生华人,他们当中有许多是混血儿。 土生华人在东南亚各国有不同的称谓: 印度尼西亚叫Peranakan(伯拉那罕,土生); 新马(主要是在原海峡殖民地,包括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 屿)将男的叫Baba女的叫娘惹,也有的叫侨生; 菲律宾叫Chinese Mestizos(密斯提佐); 泰国叫Luck Chin(洛真); 越南叫明乡(Minh Huong),原指明末移居越南的华人社区, 随着明乡社区设立渐多,中国人与越南人通婚,“明乡”转 指华越混血之土生华人。
华人移民历史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至迟从唐朝开始,大批移民则是从明清,尤 其是晚清开始。归纳起来,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
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的矛盾,造成民众生活贫困,人们被迫漂 洋找“出路” ; 天灾人祸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只好出洋躲避; 殖民者在东南亚拓殖需要大量劳动力,对生活在困苦中的中国 农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清朝政府在西方列强下被迫开放海禁,允许民众自由出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