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
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创新与实践的融合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诊疗标准也在持续更新以适应新的发现和技术。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⑤前2个小时内应该每15分钟测血压,6小时内每30分钟 测血压,今后每小时测血压,直至二十四小时。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6页
⑥要是曾经有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 ≥105mmHg,检验血压应该更亲密。使用降压药品以维 持血压在这个范围内,或者低于这个范围。
有报道使用reteplas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istreplase, 葡激酶等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效果,不过均缺乏大样本研究,所以
至尽尚无定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9页
3)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另一条路径,已经有一些研
究观察了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安全性、使用药品类型等方 面,不过至今尚无必定结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6页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最先证实了卒中患者半暗带区域。氧—15—PET
能够定量检验局部脑灌注和氧消耗,显示局部组织脑血流 (rCBF)下降,氧吸收分数(OEF)增加,氧代谢相对保留。 PET显示半暗带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但PET费用和操作 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者家眷或患者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4页
2) 静脉溶栓 (1) 尿激酶 我国有一个随机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以
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必定效果。使用方法为:发病6 小时内,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点滴。 适应证:年纪小于75岁;发病6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 和与神经功效缺失对应低密度责任病灶;神志清楚或轻度 嗜睡,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血压控制在180/ 100mmHg以下;排除TIA。 禁忌证: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及既 往有上述病史者;体温39°C以上,有意识障碍;有纤溶 禁忌者;全身情况欠佳。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成立修订专家组
由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组成修 订专家组,负责指南的修订工 作。
制定修订方案
根据收集和分析的证据,制定 修订方案,明确修订的重点和 方向。
形成最终版本
经过多轮修订和完善,形成最 终版本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指南(第二版)》。
02
脑血管病概述
脑血管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随访内容安排
包括患者功能状况评估、药物治疗情况、生活方式指导、康 复训练指导等。
患者及家属教育和心理支持
患者及家属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血管病知识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07
总结与展望
并发症防治
防治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01
防止再出血
严格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 烈运动。
降低颅内压
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 。
03
02
防治脑血管痉挛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防 治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置换疗法
可行脑脊液置换疗法以减轻头痛和 防止脑积水。
mRS评分
评估脑卒中后患者残疾程度,预测预后。
Barthel指数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制定康复计划。
05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符合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尽快 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PPT课件
100%
出血性脑血管病
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等,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
80%
其他类型脑血管病
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临 床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进行诊断。
辅助检查方法选择
神经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CT、MRI等,可明确 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
脑血管检查
康复方法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训练、 坐起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促进患者 功能恢复。
二级预防策略制定
01
02
03
危险因素控制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 控制,降低复发风险。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 防,如抗血小板药物、他 汀类药物等。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 。
预防措施建议
控制高血压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定期体检
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 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脑 血管病的风险,应大力宣 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 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 摄入,有助于预防脑血管 病。
鉴别诊断
需与颅内肿瘤、颅内感染、代谢 性疾病等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进 行鉴别,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的类似表现。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出现时间窗内(通常<4.5小时),无明显禁忌证,经影 像学评估符合溶栓标准。
禁忌证
近期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部外伤史;近期接受过颅内手术、活检、 动脉瘤夹闭术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内出血;已知对溶栓药物过 敏等。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效果评价
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等。
效果评价
血管再通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操作风险较高,需 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切除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对于部分大血管闭塞或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手术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死 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提醒患者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 风险、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定期 监测相关指标。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房颤相关性脑卒中预防
针对房颤患者,强调抗凝治疗在预防脑卒中中的重要性,选择合 适抗凝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探讨抗凝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及 风险。
出血性并发症防范
提醒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确 保安全有效。
影像学检查
首选CT或MRI进行脑部影像学检 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脑电图、经 颅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 二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 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第二版指南更新内容 • 临床管理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及推荐意见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治疗方案与原则
治疗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包括抗血 小板聚集、降脂、降压等药物;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等。
治疗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指同时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长期管理是 指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展。
社区卫生与预防措施的推广
社区健康管理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 健康检查等措施,提高社 区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 预防意识。
健康宣教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 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 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预 防能力。
生活方式干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的发生风险。
PART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护 理
REPORTING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 等,以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强康复信心。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家庭护理
提高公众认知与健康教育
媒体宣传
公益讲座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普及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 认知水平。
组织专家开展公益讲座,为公众提供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专业指导。
学校教育
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 康教育课程,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 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1. 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和(或)脑静脉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因脑血管病致残或死亡。
在中国,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此丧失生命。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约有3亿人。
2.2 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肥胖率的上升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高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硬化、高凝状态等相关机制可能导致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3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
2.4 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是增加脑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3.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3.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包括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摄入。
此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也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3.2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应进行定期筛查,并进行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3.3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脑卒中。
3.4 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动脉畸形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
常见的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和支架植入术。
4. 脑血管疾病康复与护理对于已经患有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康复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疾病防治指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疾病防治指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健康。
然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不困难,只需要我们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简单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南,助您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常见的一些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等。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疾病的严重后果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通过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此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会为我们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费用和后续的康复过程是非常昂贵的。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南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南,其中包括了一些改变生活习惯和采取的防护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遵循健康的饮食原则,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的食物,限制食用盐、糖和饱和脂肪,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量。
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适量的饮水,以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血液循环。
2. 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提高心肺机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体重,改善血糖控制等。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
每天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会显著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我们可以降低心脏负荷,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血压和血脂,改善血糖控制等。
为了控制体重,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饮食安排,坚持适量的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详细描述:特殊人群的 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 血管硬化和血液粘稠度 增加等因素,容易发生 脑血管病。因此,应积 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同时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 于生理变化,容易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等并发症,进而增加脑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因 此,应积极控制基础疾 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和胎儿监测。
吸烟与饮酒
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烟 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对血管壁造成损 伤,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
02
脑血管病预防
一级预防
总结词
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尚未发生脑血管病的人群,通过控制 和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风险。
脑血管病分类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脑血管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 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00万人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比较大 。
死亡率
脑血管病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 数约150万人。
4.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 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二级预防
总结词
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脑血 管病的人群,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 ,预防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
详细描述
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4. 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应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后效 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 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 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5.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I级推 荐,A级证据);伴有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 一步降低至130/8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 65~79岁老 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 步降低至<140/90mmHg (Ⅱ级推荐,B级证据); ≥80岁的老 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mmHg (Ⅱ级推荐,B级证据)。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高发病率:全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首发脑卒中发病 (粗)率为345.1 /10万;加权率为246.8 /10万;每年 首发脑卒中240万;
高患病率:脑卒中的患病率(粗)1596.0/10万;加 权率为1114.8 /10万;全国脑卒中存活者1100余万人
高死亡率:脑卒中死亡(粗)率为159.2 /10万;加 权率为114.8 /1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10余万人
高致残率:2/3留下残疾 高复发率: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17.7% 卒中后抑郁人群>1/3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 糖尿病患者1.1亿; 血脂异常患者1.6亿; 并且这些脑血管病的高风险人数还在持续攀
2. 推荐进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评估,有助于选择启动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时机(I级推荐,A级证据)。
3.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I 级推荐,A级证据)。 如伴有并发症者(充血性心力衰 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应给予抗高血压 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
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 查其它的血凝指标。
▪ 腰椎穿刺脑脊液不是筛选TIA的常规检
查,但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考 虑。
▪ 临床上没有TIA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
序和辅助诊断的检查范踌,如三位老 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 侧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
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 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 TIA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因素。
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 之多。
▪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表现为
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 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 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比较 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 后较好;年轻的TIA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TIA患 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 决定治疗。
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昏、或恶心 很少是由TIA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缺 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 需同时伴有其它的症状,较少出现晕 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记忆缺 失或癫痫等症状。
▪ (二)辅助检查
▪ 辅助诊断检查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
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并
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延误TIA诊断将会增加.奉中的风险, 例如TIA频繁发作和心室附壁血栓患者 则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有研究 指出发病一周内就医的TIA患者应在一 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评估,必 要时需入院做诊断评估,同时入院能 给高危的患者以密切的观察和必要干 预。
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 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来源于颈 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 的动脉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 微栓子脱落,引起颅内供血小动脉闭 塞,产生临床症状,但是栓子很小, 易于溶解,因此闭塞很快消失,血流 恢复,症状缓解。在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患者中,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
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指南”从加强预防的角度出发,强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并涵盖了卒中单元、急诊诊断处理、急性期内外科治疗、并发症防治和早期康复等内容。
编写过程始终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并借鉴了国内外近期公布的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防治指南的内容。
本书适用于二、三级医院的神经科医师、内科医师、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预防保健工作者,同时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和关注自己健康的人们也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本段]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第一节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第二节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第二节脑梗死第三节脑出血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五节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第一节颅内压增高第二节肺炎及肺水肿第三节血糖改变第四节吞咽困难第五节上消化道出血第六节尿失禁与尿路感染第七节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第八节心脏损害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十节水、电解质紊乱第十一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第十二节脑卒中继发癫痫第十三节褥疮第十四节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编辑本段]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58%.建议:(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居民预防脑卒中的意识,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以调整服药剂量(见表9)。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3)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社区,定期筛查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随诊。
(4)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见附录Ⅱ-1)。
二、心脏病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建议:(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见表9)。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三、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
建议:(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 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表3、表4)。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见表5.(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四、血脂异常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建议:(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
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五、吸烟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其对机体产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
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建议:(1)劝吸烟者戒烟(动员吸烟者亲属参与劝说,提供有效的戒烟方法)。
(2)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
(3)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吸烟法规,如在办公室、会议室、飞机、火车等公共场所设立无烟区,仅在指定地点可供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
六、饮酒人群研究证据已经显示,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
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目前仍然有争议。
建议:(1)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孕妇更应忌酒。
(2)饮酒者一定要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 g,女性不应超过15~20g.七、颈动脉狭窄国外一些研究发现,65岁以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建议:(1)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
(2)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但术前必需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有无其它合并症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后确定)。
八、肥胖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近年有几项大型研究显示,腹部肥胖比体重指数(BMI)增高或均匀性肥胖与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建议:(1)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的危险。
(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成年人的BMI(kg/m2)应控制在九、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健康教育的内容三个主要方面:(1)让人们了解脑血管病的严重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动预防;(2)告诉人们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知道如何预防;(3)发生了脑卒中后应该如何应对。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医院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利用大众媒体开展健康教育[编辑本段]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第一节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又分为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和行为学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参见第一章)。
第二节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一、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建议:对已发生脑卒中者选择必要的影像或其他实验室检查,尽可能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针对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
二、卒中后的血压管理患者血压水平高于160/100mmHg可使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建议:(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积极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患者病情稳定时(一般为卒中后4周)开始。
三、抗血小板聚集缺血性卒中初次发作后早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再发的风险。
建议:(1)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50mg/d,分2次服用;(2)也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加潘生丁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片剂或胶囊),2次/d;(3)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mg/d.四、抗凝治疗使用抗凝剂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只有在诊断为房颤(特别是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心源性栓塞的患者才适宜应用抗凝剂。
建议:(1)已明确系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剂量为2~4mg/d,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
如果没有监测INR的条件,则不能使用华法令,只能选用阿司匹林等治疗。
(2)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一般可在卒中发生2周后开始抗凝治疗。
五、其他心脏病的干预六、颈动脉狭窄的干预七、高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八、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九、卒中后血脂与血糖的管理十、健康宣教及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编辑本段]第三章卒中单元一、概念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指改善住院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
二、分类(一)急性卒中单元;(二)康复卒中单元;(三)联合卒中单元;(四)移动卒中单元三、建立卒中单元的意义(一)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三)有利于继续教育四、卒中单元的建立和实施(一)医院的医疗条件及设施;(二)卒中单元模式的选择;(三)改建病房结构;(四)组建卒中医疗小组;(五)制定临床操作规程和标准;(六)标准工作时间表建议:(1)收治脑血管病的医院应该建立卒中单元,卒中患者应该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治疗。
(2)卒中单元的建立基于病房空间条件、多学科医疗小组和标准的操作规程。
(3)不同级别的医院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卒中单元类型。
[编辑本段]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一、脑卒中的识别二、脑卒中患者的运送三、现场及救护车上的处理和急救:应收集的信息;急救措施及相关处理[编辑本段]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一、诊断(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二)诊断分析步骤:是卒中还是其它疾病;是哪一类型的卒中;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二、处理(一)基本生命支持:气道和呼吸;心脏功能;血压调控(二)需紧急处理的情况三、急诊处理流程[编辑本段]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诊断(一)临床特点(二)辅助检查:头颅CT和MRI;超声检查;脑血管造影:DSA、CTA、MRA;其它检查二、治疗(一)控制危险因素(参照第一章第三节内容)(二)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建议:(1)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50~325mg/d.(2)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应用“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建议应用ASA25mg 和DPA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2次/d,或氯吡格雷75mg/d.(3)如使用噻氯匹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