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精选反比例函数培优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已知抛物线y=﹣ x2+9 的顶点为A,曲线 DE 是双曲线y=(3≤x≤)12的一部分,记作 G1,且 D( 3, m)、 E(12, m﹣3),将抛物线y=﹣ x2 +9 水平向右移动 a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 G2.(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 y=﹣ x2+9 与 x 轴的交点为 B、 C,且 B 在 C 的左侧,则线段 BD 的长为________;(3)点( 6,n )为 G1与 G2的交点坐标,求 a 的值.(4)解: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 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 和 G1于M、 N 两点,若MN <,直接写出 a 的取值范围.【答案】(1)把 D( 3, m)、 E( 12, m﹣ 3)代入 y=得,解得,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2) 2(3)解:把( 6, n)代入 y= 得 6n=12,解得 n=2,即交点坐标为( 6, 2),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 y=﹣( x﹣ a)2+9,把( 6, 2)代入 y=﹣( x﹣ a)2 +9 得﹣( 6﹣ a)2+9=2,解得 a=6 ±,即 a 的值为 6±;(4)抛物线 G2 的解析式为 y=﹣( x﹣ a)2+9,把 D( 3,4)代入 y=﹣( x﹣ a)2+9 得﹣( 3﹣a)2+9=4,解得 a=3﹣或 a=3+ ;把 E( 12, 1 )代入y=﹣( x﹣ a)2+9 得﹣( 12﹣ a)2+9=1,解得a=12﹣ 2 或 a=12+2 ;∵G1 2与 G 有两个交点,∴3+ ≤ a ≤﹣12 ,设直线 DE 的解析式为y=px+q,把 D( 3,4), E(12, 1)代入得,解得,∴直线 DE 的解析式为y=﹣x+5,∵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 和 G1于 M、 N 两点,∴M ( a,﹣a+5), N( a,),∵MN <,∴﹣a+5﹣<,整理得 a2﹣13a+36 >0,即( a﹣ 4)( a﹣ 9)> 0,∴a< 4 或 a> 9,∴a 的取值范围为9< a ≤ 12﹣ 2 .【解析】【解答】解:(2)当 y=0 时,﹣ x2+9=0,解得 x1=﹣ 3, x2=3,则 B(﹣ 3, 0),而 D( 3,4),所以 BE= =2 .故答案为 2 ;【分析】( 1)把 D( 3,m)、 E( 12, m﹣ 3)代入 y=得关于k、m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m、k,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D、 E 点坐标;( 2)先解方程﹣x2+9=0 得到 B(﹣ 3, 0),而D(3, 4),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DE 的长;( 3)先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交点坐标为(6, 2),然后把( 6 , 2)代入y=﹣( x ﹣a)2+9 得 a 的值;( 4)分别把 D 点和 E 点坐标代入y=﹣( x﹣ a)2+9 得 a 的值,则利用图象和 G1与 G2有两个交点可得到3+≤ a≤﹣122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x+5,则 M( a,﹣a+5), N( a,),于是利用MN <得到﹣a+5 ﹣<,然后解此不等式得到a< 4 或 a> 9,最后确定满足条件的 a 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 A, B 分别是 x 轴、 y 轴上的动点,点 C, D 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 A, B, C, D 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例如: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次函数y=x+1 图象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1)若某函数是一次函数 y=x+1,求它的图象的所有伴侣正方形的边长;(2)若某函数是反比例函数y= ( k> 0),他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点 D( 2,m)( m< 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m 的值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若某函数是二次函数y=ax2+c( a≠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 C、D 中的一个点坐标为( 3, 4).写出伴侣正方形在抛物线上的另一个顶点坐标________,写出符合题意的其中一条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并判断你写出的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________.【答案】(1)解:如图1,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时,∵O C=0D=1,∴正方形 ABCD的边长 CD=;∠ OCD=∠ODC=45,°当点 A 在 x 轴负半轴、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时,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易得 CL=小正方形的边长=DK=LK,故 3a=CD=.解得 a=,所以小正方形边长为,∴一次函数y=x+1 图象的伴侣正方形的边长为或(2)解:如图2,作 DE, CF分别垂直于x、 y 轴,易知△ ADE≌ △ BAO≌△ CBF此时, m< 2, DE=OA=BF=m, OB=CF=AE=2﹣ m,∴O F=BF+OB=2,∴C 点坐标为( 2﹣m, 2),∴2m=2 ( 2﹣ m),解得 m=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3)( 3, 4); y=﹣x2+ ;偶数【解析】【解答】解:(3)实际情况是抛物线开口向上的两种情况中,另一个点都在(3, 4)的左侧,而开口向下时,另一点都在(3,4)的右侧,与上述解析明显不符合①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C 坐标为( 3, 4)时:另外一个顶点为( 4, 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②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D 坐标为( 3, 4)时:不存在,③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 C 坐标为( 3,4)时:不存在④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 D 坐标为( 3, 4)时:另外一个顶点C 为(﹣⑤ 当点1, 3),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A 在 x 轴负半轴上,点B 在 yy= x2+ ;轴负半轴上,点 D 坐标为(3, 4)时,另一个顶点 C的坐标是( 7,﹣ 3)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⑥当点 A 在 x 轴负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C 坐标为(3, 4)时,另一个顶点 D的坐标是(﹣ 4, 7)时,对应的抛物线为y= x2+;∵由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定义知,一条抛物线有两个伴侣正方形,是成对出现的,∴所求出的任何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个数为偶数.【分析】解答此题时,要特别注意认真读题,分析题意,注意已知条件点A, B 分别是x 轴、 y 轴上的动点,点C, D 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
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反比例函数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反比例函数附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 (﹣1,a),B(b,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3)求△PAB的面积.【答案】(1)解:当x=﹣1时,a=x+4=3,∴点A的坐标为(﹣1,3).将点A(﹣1,3)代入y= 中,3= ,解得:k=﹣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2)解:当y=b+4=1时,b=﹣3,∴点B的坐标为(﹣3,1).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1),∴点D的坐标为(﹣3,﹣1).设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将点A(﹣1,3)、D(﹣3,﹣1)代入y=mx+n中,,解得:,∴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2x+5.当y=2x+5=0时,x=﹣,∴点P的坐标为(﹣,0)(3)解:S△PAB=S△ABD﹣S△BDP= ×2×2﹣ ×2× =【解析】【分析】(1)由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B的坐标,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由点B的坐标可得出点D的坐标,根据点A、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再由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PAB=S△ABD﹣S△BDP,即可得出结论.2.函数学习中,自变量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函数值范围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请解决下面的问题.(1)分别求出当2≤x≤4时,三个函数:y=2x+1,y= ,y=2(x﹣1)2+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若y= 的值不大于2,求符合条件的x的范围;(3)若y= ,当a≤x≤2时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求a的取值范围;(4)y=2(x﹣m)2+m﹣2,当2≤x≤4时有最小值为1,求m的值.【答案】(1)解:y=2x+1中k=2>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最小=5;当x=4时,y最大=9.∵y= 中k=2>0,∴在2≤x≤4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最大=1;当x=4时,y最小= .∵y=2(x﹣1)2+1中a=2>0,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当x=1时,y最小=1;当x=4时,y最大=19(2)解:令y= ≤2,解得:x<0或x≥1.∴符合条件的x的范围为x<0或x≥1(3)解: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当k<0,a<0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0(4)解:①当m<2时,有2(2﹣m)2+m﹣2=1,解得:m1=1,m2= (舍去);②当2≤m≤4时,有m﹣2=1,解得:m3=3;③当m>4时,有2(4﹣m)2+m﹣2=1,整理得:2m2﹣15m+29=0.∵△=(﹣15)2﹣4×2×29=﹣7,无解.∴m的值为1或3.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当k<0,a<0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0;【解析】【分析】(1)根据k=2>0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2≤x≤4时,y=2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2≤x≤4时,y=2(x﹣1)2+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令y= ≤2,解之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3)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得到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得到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于是得到结论;(4)分m<2、2≤m≤4和m>4三种情况考虑,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当2≤x≤4时有最小值为1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C,CE⊥x轴,垂足为点E,tan∠ABO= ,OB=4,OE=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四象限上的点,过点D作DF⊥y轴,垂足为点F,连接OD、BF.如果S△BAF=4S△DFO,求点D的坐标.【答案】(1)解:∵OB=4,OE=2,∴BE=OB+OE=6.∵CE⊥x轴,∴∠CEB=90°.在Rt△BEC中,∠CEB=90°,BE=6,tan∠ABO= ,∴CE=BE•tan∠ABO=6× =3,结合函数图象可知点C的坐标为(﹣2,3).∵点C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m=﹣2×3=﹣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点D在反比例函数y=﹣第四象限的图象上,∴设点D的坐标为(n,﹣)(n>0).在Rt△AOB中,∠AOB=90°,OB=4,tan∠ABO= ,∴OA=OB•tan∠ABO=4× =2.∵S△BAF= AF•OB= (OA+OF)•OB= (2+ )×4=4+ .∵点D在反比例函数y=﹣第四象限的图象上,∴S△DFO= ×|﹣6|=3.∵S△BAF=4S△DFO,∴4+ =4×3,解得:n= ,经验证,n= 是分式方程4+ =4×3的解,∴点D的坐标为(,﹣4).【解析】【分析】(1)由边的关系可得出BE=6,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CE=3,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再根据点C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m,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由点D在反比例函数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设出点D的坐标为(n,﹣)(n>0).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线段OA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S△BAF,根据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形上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S△DFO的值,结合题意给出的两三角形的面积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n的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n值,从而得出点D的坐标.4.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中考数学精选反比例函数培优题(附答案)
y xOy x OyxOy xO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精选反比例函数培优题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 在反比例函数221k k y x++=的图象上.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k 的值为 A .1 B .-3C .4D .1或-32。
直线 6y x =- 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P 是反比例函数4(0)y x x=>图象上位于直线下方的一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 ,交AB 于点E ,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N ,交AB 于点F.则AF BE ⋅=A .8B .6C .4D .62 3 如图直线l 和双曲线(0)ky k x=>交于A 、B 亮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A 、B 、P 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是C 、D 、E ,连接OA 、OB 、OP ,设△AOC 面积是S 1、△B OD 面积是S 2、△P OE 面积是S 3、则( ) A S1〈S2<S3 B S1〉S2>S3 C S1=S2〉S3 D S1=S2〈S34。
小明乘车从南充到成都,行车的平均速度y (km/h )和行车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图像是( )A B C D5。
如图,反比例函数xm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交于点M,N ,已点M 的坐标为(1,3),点N 的纵坐标为-1,根据图象信息可得关于x 的方程xm=b kx -的解为( )A 。
-3,1B 。
-3,3 C. -1,1 D.3,—1xyO ABCD6.根据图5-1所示的程序,得到了y 与x 的函数图象,过点M 作PQ ∥x 轴交图象于点P,Q ,连接OP,OQ 。
则以下结论①x <0时,x2y =,②△OPQ 的面积为定值, ③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MQ=2PM ⑤∠POQ 可以等于90°图5—2图5—1输出y 取相反数42取倒数取倒数输入非零数xPQ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⑤ 7如图,直线y=x +2与双曲线y=xm 3-在第二象限有两个交点,那么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二、填空题8。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培优训第12课时 反比例函数及其应用
课时对应练
14. [2024 葫芦岛绥中县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边 OB 在 y 轴上,边 AB 与 x 轴交于点 D,且 BD=AD,反比 例函数 y=kx(x>0)的图象经过点 A,若 S△OAB=1,则 k 的值为 ____2____.
课时对应练
15. [2024 深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AOCB 为菱形, tan∠AOC=43,且点 A 落在反比例函数 y=3x的图象上,点 B 落 在反比例函数 y=kx(k≠0)的图象上,则 k=____8____.
C. x3<x2<x1
D. x2<x1<x3
课时对应练
4.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kx-k(k≠0)与 y=kx(k≠0)的 大致图象可能是( D )
课时对应练
5. [2024抚顺新抚区三检]某市举行中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如图,
用四个点分别描述甲、乙、丙、丁四所学校竞赛成绩的优秀
率(该校优秀人数与该校参加竞赛人数的比值)y与该校参加竞
课时对应练
16. [2024 大连五区联考最后一卷]如图,点 A,C 在反比例函数 y=xk(k>0,x>0)的图象上,点 C 在点 A 下方,且点 C 的坐标为 (3,4),连接 OA,OC,过点 A 作 AB∥y 轴交 OC 于点 B,点 B 的纵坐标为83.
课时对应练
(1)求反比例函数 y=xkk>0,x>0的解析式;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1x2x>0.
课时对应练
13. [2024 浙江]反比例函数 y=4x的图象上有 P(t,y1),Q(t+4,y2) 两点.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 ) A. 当 t<-4 时,y2<y1<0 B. 当-4<t<0 时,y2<y1<0 C. 当-4<t<0 时,0<y1<y2 D. 当 t>0 时,0<y1<y2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直线y=﹣ x+b 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 1, 4), B 两点,延长AO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连接 OB.(1)求 k 和 b 的值;(2)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 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 S△PAC △AOB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S ?若存在请求出点明理由.【答案】(1)解:将A( 1, 4)分别代入y=﹣ x+b 和得:4=﹣1+b,4=,解得:b=5,k=4(2)解: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x> 4 或 0< x<1(3)解:过 A 作 AN⊥ x 轴,过 B 作 BM⊥ x 轴,由(1)知,b=5,k=4,∴直线的表达式为:y=﹣ 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由,解得: x=4,或 x=1,∴B( 4,1),∴,∵,∴,过 A 作 AE⊥ y 轴,过 C 作 CD⊥y 轴,设 P( 0,t ),∴S△PAC=OP?CD+ OP?AE=OP( CD+AE)=|t|=3 ,解得: t=3, t=﹣ 3,∴P( 0, 3)或 P(0,﹣ 3).【解析】【分析】( 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即可得到结论;( 3)过 A 作 AM⊥ x 轴,过 B 作 BN⊥ x 轴,由( 1)知, b=5, k=4,得到直线的表达式为: y=﹣ 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列方程,求得B( 4 ,1),于是得到,由已知条件得到,过 A 作 AE⊥ y 轴,过 C 作 CD⊥ y 轴,设 P( 0,t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 x 的图象交于点A、 B,点 B 的横坐标是4,点 P( 1,m)在反比例函数 y1= 的图象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回答:当 x 为何范围时, y1> y2;(3)求△ PAB的面积.【答案】(1)解:把 x=4 代入 y2=x,得到点 B 的坐标为( 4, 1),把点B(4,1)代入y1= ,得 k=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1=(2)解:∵点 A 与点 B 关于原点对称,∴ A 的坐标为(﹣ 4,﹣ 1),观察图象得,当x<﹣ 4 或 0< x< 4 时, y1> y2(3)解:过点 A 作 AR⊥y 轴于 R,过点 P 作 PS⊥ y 轴于 S,连接 PO,设 AP 与 y 轴交于点 C,如图,∵点 A 与点 B 关于原点对称,∴OA=OB,△AOP=S△ BOP ,∴S△PAB△AOP∴S=2S.y1=中,当x=1时,y=4,∴P( 1, 4).设直线 AP 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 ,把点 A(﹣ 4,﹣ 1)、 P(1 ,4)代入 y=mx+n ,则,解得.故直线 AP 的函数关系式为y=x+3,则点 C 的坐标( 0,3), OC=3,∴S△AOP=S△AOC+S△POC=OC?AR+ OC?PS=× 3× 4+ × 3×1=,∴S△PAB=2S△AOP=15.【解析】【分析】( 1)把x=4 代入 y2= x,得到点 B 的坐标,再把点 B 的坐标代入y1=,求出 k 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y1> y2的解集;( 3)过点A 作 AR⊥y 轴于 R,过点 P 作 PS⊥ y 轴于 S,连接 PO,设 AP 与 y 轴交于点C,由点 A 与点B 关于原点对称,得出△AOP=S△BOP ,S△PAB=2S△AOP .求出P点坐标,利用OA=OB,那么 S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 的函数关系式,得到点 C 的坐标,根据 S△AOP△AOC△POC求出=S+SS△AOP=,则S△PAB=2S△AOP=15.3.已知点 A, B 分别是 x 轴、 y 轴上的动点,点 C, D 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 A, B, C, D 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例如: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次函数y=x+1 图象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1)若某函数是一次函数 y=x+1,求它的图象的所有伴侣正方形的边长;(2)若某函数是反比例函数y= ( k> 0),他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点 D( 2,m)( m< 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m 的值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若某函数是二次函数y=ax2+c( a≠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 C、D 中的一个点坐标为( 3, 4).写出伴侣正方形在抛物线上的另一个顶点坐标________,写出符合题意的其中一条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并判断你写出的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________.【答案】(1)解:如图1,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点 B 在∵OC=0D=1,∴正方形 ABCD的边长 CD= 当点 A 在 x 轴负半轴、点 B 在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y 轴负半轴上时,;∠ OCD=∠ ODC=45 ,°y 轴正半轴上时,易得 CL=小正方形的边长=DK=LK,故 3a=CD=.解得 a=,所以小正方形边长为,∴一次函数y=x+1 图象的伴侣正方形的边长为或(2)解:如图2,作 DE, CF分别垂直于x、 y 轴,易知△ ADE≌ △ BAO≌△ CBF此时, m< 2, DE=OA=BF=m, OB=CF=AE=2﹣ m,∴O F=BF+OB=2,∴C 点坐标为( 2﹣m, 2),∴2m=2 ( 2﹣ m),解得 m=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3)( 3, 4); y=﹣x2+ ;偶数【解析】【解答】解:(3)实际情况是抛物线开口向上的两种情况中,另一个点都在(3, 4)的左侧,而开口向下时,另一点都在(3,4)的右侧,与上述解析明显不符合①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C 坐标为( 3, 4)时:另外一个顶点为( 4, 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②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D 坐标为( 3, 4)时:不存在,③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 C 坐标为( 3,4)时:不存在④当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 D 坐标为( 3, 4)时:另外一个顶点C 为(﹣⑤ 当点1, 3),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A 在 x 轴负半轴上,点B 在 yy= x2+ ;轴负半轴上,点 D 坐标为(3, 4)时,另一个顶点 C的坐标是( 7,﹣ 3)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⑥当点 A 在 x 轴负半轴上,点 B 在 y 轴负半轴上,点;C 坐标为(3, 4)时,另一个顶点 D的坐标是(﹣ 4, 7)时,对应的抛物线为 y= x2+ ;∵由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的定义知,一条抛物线有两个伴侣正方形,是成对出现的,∴所求出的任何抛物线的伴侣正方形个数为偶数.【分析】解答此题时,要特别注意认真读题,分析题意,注意已知条件点A, B 分别是x 轴、 y 轴上的动点,点C, D 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D交y轴于P点(1)已知点A的坐标是(2,3),求k的值及C点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若△APO的面积为2,求点D到直线AC的距离.【答案】(1)解:∵点A的坐标是(2,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 ,点C与点A关于原点O对称,∴k=6,C(﹣2,﹣3),即k的值是6,C点的坐标是(﹣2,﹣3);(2)解:过点A作AN⊥y轴于点N,过点D作DM⊥AC,如图,∵点A(2,3),k=6,∴AN=2,∵△APO的面积为2,∴,即,得OP=2,∴点P(0,2),设过点A(2,3),P(0,2)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得,∴过点A(2,3),P(0,2)的直线解析式为y=0.5x+2,当y=0时,0=0.5x+2,得x=﹣4,∴点D的坐标为(﹣4,0),设过点A(2,3),B(﹣2,﹣3)的直线解析式为y=mx+b,则,得,∴过点A(2,3),C(﹣2,﹣3)的直线解析式为y=1.5x,∴点D到直线AC的直线得距离为:= .【解析】【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是(2,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可以求得k的值和点C的坐标;(2)根据△APO的面积为2,可以求得OP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点P的坐标,进而可以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从而可以求得点D的坐标,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求得点D到直线AC的距离.2.如图,点P(x,y1)与Q(x,y2)分别是两个函数图象C1与C2上的任一点.当a≤x≤b 时,有﹣1≤y1﹣y2≤1成立,则称这两个函数在a≤x≤b上是“相邻函数”,否则称它们在a≤x≤b 上是“非相邻函数”.例如,点P(x,y1)与Q (x,y2)分别是两个函数y=3x+1与y=2x﹣1图象上的任一点,当﹣3≤x≤﹣1时,y1﹣y2=(3x+1)﹣(2x﹣1)=x+2,通过构造函数y=x+2并研究它在﹣3≤x≤﹣1上的性质,得到该函数值的范围是﹣1≤y≤1,所以﹣1≤y1﹣y2≤1成立,因此这两个函数在﹣3≤x≤﹣1上是“相邻函数”.(1)判断函数y=3x+2与y=2x+1在﹣2≤x≤0上是否为“相邻函数”,并说明理由;(2)若函数y=x2﹣x与y=x﹣a在0≤x≤2上是“相邻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y= 与y=﹣2x+4在1≤x≤2上是“相邻函数”,直接写出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1)解:是“相邻函数”,理由如下:y1﹣y2=(3x+2)﹣(2x+1)=x+1,构造函数y=x+1,∵y=x+1在﹣2≤x≤0,是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有最大值1,当x=﹣2时,函数有最小值﹣1,即﹣1≤y≤1,∴﹣1≤y1﹣y2≤1,即函数y=3x+2与y=2x+1在﹣2≤x≤0上是“相邻函数”(2)解:y1﹣y2=(x2﹣x)﹣(x﹣a)=x2﹣2x+a,构造函数y=x2﹣2x+a,∵y=x2﹣2x+a=(x﹣1)2+(a﹣1),∴顶点坐标为:(1,a﹣1),又∵抛物线y=x2﹣2x+a的开口向上,∴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1,当x=0或x=2时,函数有最大值a,即a﹣1≤y≤a,∵函数y=x2﹣x与y=x﹣a在0≤x≤2上是“相邻函数”,∴﹣1≤y1﹣y2≤1,即,∴0≤a≤1(3)解:y1﹣y2= ﹣(﹣2x+4)= +2x﹣4,构造函数y= +2x﹣4,∵y= +2x﹣4∴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2,当x=2时,函数有最大值,即a﹣2≤y≤ ,∵函数y= 与y=﹣2x+4在1≤x≤2上是“相邻函数”,∴﹣1≤y1﹣y2≤1,即,∴1≤a≤2;∴a的最大值是2,a的最小值1【解析】【分析】(1)y1﹣y2=(3x+2)﹣(2x+1)=x+1,构造函数y=x+1,因为y=x+1在﹣2≤x≤0,是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0时,函数有最大值1,当x=﹣2时,函数有最小值﹣1,即﹣1≤y≤1,所以﹣1≤y1﹣y2≤1,即函数y=3x+2与y=2x+1在﹣2≤x≤0上是“相邻函数”;(2)y1﹣y2=(x2﹣x)﹣(x﹣a)=x2﹣2x+a,构造函数y=x2﹣2x+a,因为y=x2﹣2x+a=(x﹣1)2+(a﹣1),所以顶点坐标为:(1,a﹣1),又抛物线y=x2﹣2x+a的开口向上,所以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1,当x=0或x=2时,函数有最大值a,即a﹣1≤y≤a,因为函数y=x2﹣x与y=x﹣a在0≤x≤2上是“相邻函数”,所以﹣1≤y1﹣y2≤1,即0≤a≤1;(3)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a﹣2,当x=2时,函数有最大值,因为函数y=与y=﹣2x+4在1≤x≤2上是“相邻函数”,﹣1≤y1﹣y2≤1,即1≤a≤2,所以a的最大值是2,a 的最小值1.3.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3n),点B的坐标为(5n+2,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3)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5,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1)解:∵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2×3n=(5n+2)×1=m,∴n=2,m=12,∴A(2,6),B(12,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解得,∴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 ,y=﹣ x+7.(2)解:设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7﹣a,由,消去y得到x2+(2a﹣14)x+24=0,由题意,△=0,(21a﹣14)2﹣4×24=0,解得a=7±2 .(3)(0,6)或(0,8)【解析】【解答】(3)设直线AB交y轴于K,则K(0,7),设E(0,m),由题意,PE=|m﹣7|.∵S△AEB=S△BEP﹣S△AEP=5,∴ ×|m﹣7|×(12﹣2)=5.∴|m﹣7|=1.∴m1=6,m2=8.∴点E的坐标为(0,6)或(0,8).故答案为(0,6)或(0,8).【分析】(1)由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得到n,m的值和A、B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由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得到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得到方程组求出a的值;(3)由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和S△AEB=5,求出点E的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在x轴负半轴上,顶点在轴正半轴上,顶点B在第一象限,线段,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________点 C的坐标________;(2)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k的值;(3)如图过点作轴于点;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解:如图,过点作,垂足为,∵,∴,设,∵ =12,∴EC=12-x,在RtΔBEC中,,∴整理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把代入,得(3)解:存在.如图2,若点P在OD上,若△PDB∽△AOP,则,即,解得:OP=2或OP=6,∴P(0,2)或P(0,6);如图3,若点P在OD上方,△PDB∽△AOP,则,即,解得:OP=12,∴P(0,12);如图4,若点P在OD上方,△BDP∽△AOP,则,即,解得:OP=4+2 或OP=4-2 (不合题意舍去),∴P(0,4+2 );如图5,若点P在y轴负半轴,△PDB∽△AOP,则,即,解得:OP=-4+2 或-4-2 (不合题意舍去),则P点坐标为(0,4-2 )故点的坐标为:或或或或【解析】【解答】解:(1)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得:,所以,所以,;【分析】(1)首先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两根,从而得出OA=OC=6,进而得出A,C两点的坐标;(2)如图,过点作,垂足为,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设,EC=12-x,在RtΔBEC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BE,OE 的长从而得出B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存在.如图2,若点P在OD上,若△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如图3,若点P在OD上方,△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则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如图4,若点P在OD上方,△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P 点的坐标;如图5,若点P在y轴负半轴,△PDB∽△A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ax+b(a≠0)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 (c≠0)的图象相交于点B(3,2)、C(﹣1,n).(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把B(3,2)代入得:k=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把C(﹣1,n)代入,得:n=﹣6∴C(﹣1,﹣6)把B(3,2)、C(﹣1,﹣6)分别代入y1=a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2x﹣4(2)解:由图可知,当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者x>3.(3)解:y轴上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图,过B作BP1⊥y轴于P1,∠B P1 A=0,△P1AB为直角三角形此时,P1(0,2)过B作BP2⊥AB交y轴于P2∠P2BA=90,△P2AB为直角三角形在Rt△P1AB中,在Rt△P1 AB和Rt△P2 AB∴∴P2(0,)综上所述,P1(0,2)、P2(0,).【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C坐标,最后用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利用图象直接得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或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 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in∠AOE=.(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C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作AD⊥x轴于D,如图,在Rt△OAD中,∵sin∠AOD= = ,∴AD= OA=4,∴OD= =3,∴A(﹣3,4),把A(﹣3,4)代入y= 得m=﹣4×3=﹣1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B(6,n)代入y=﹣得6n=﹣12,解得n=﹣2,把A(﹣3,4)、B(6,﹣2)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解:当y=0时,﹣x+2=0,解得x=3,则C(3,0),所以S△AOC= ×4×3=6(3)解:当x<﹣3或0<x<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作AD⊥x轴于D,如图,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确定A(﹣3,4),再把A点坐标代入y= 可求得m=﹣12,则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接着把B(6,n)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n,然后把A和B点坐标分别代入y=kx+b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a和b的值,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先确定C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3.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综合培优测试卷: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含答案】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综合培优测试卷: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单选题1.下列3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的个数为( )A .3个B .2个C .1个D .0个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AOBC 的边OB 在x 轴的负半轴上,AC ∥OB ,∠OBC=90°,过A 点的双曲线y= 的一支在第二象限交梯形的对角线OC 于点D ,交边BC 于点E ,且k x ODCD =2,S △AOC =15,则图中阴影部分(S △EBO +S △ACD )的面积为( )A .18B .17C .16D .15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的图象大y =kx (k ≠0)y =kx−k 致是( )A .B .C .D .4.已知反比例函数y=﹣,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3x A .图象必经过点(﹣1,3)B .若x >1,则﹣3<y <0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D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5.已知两点(x 1,y 1),(x 2,y 2) 在函数y= - 的图象上,当x 1>x 2>0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5x )A .y 1>y 2>0B .y 1<y 2<0C .y 2>y 1>0D .y 2<y 1<06.已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 )A (1,y 1)B (2,y 2)C (−2,y 3)y =k x (k >0)A .B .C .D .y 1>y 2>y 3y 3>y 2>y 1y 2>y 3>y 1y 2>y 1>y 37.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范围是( y =k−3x ) A .k >3B .k >0C .k <3D .k <08.如图,是等边三角形,且与x 轴重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则△OAB OA y =−43x 的面积为( )△OABA .B .12C .D .12243839.设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 图象上的两点,当x 1<x 2<0时,y 1>y 2,kx 则一次函数y=﹣2x+k 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0.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4)y =kx A .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B .点(2,6)在该函数图象上C .当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当时,x <0y ≥−4x ≥311.如图,直线AB 经过原点O ,且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 ,A ,点C 在x 轴上,且y =kx .若,则k 的值为( )BC =12BA S△BCA =12A .12B .C .D .6−12−612.根据图1所示的程序,得到了y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若点M 是y 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过点M 作PQ ∥x 轴交图象于点P ,Q ,连接OP ,OQ .则以下结论:①x <0 时,②△OPQ 的面积为定值.y =2x ③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 MQ=2PM .⑤∠POQ 可以等于90°.其中正确结论是( )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⑤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在双曲线y= (k 是常数,且k≠0)上,过点A 作kx AD ⊥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C ⊥y 轴于点C ,已知点A 的坐标为(4, ),四边形ABCD 的面积32为4,则点B 的坐标为 .14.已知反比例函数y= ,当x >3时,y 的取值范围是 .6x 15.如图,直线AB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交x 轴于点C ,且B 恰为线段AC 的中点,连y =kx 结OA.若,则k 的值为 .S △OAC =7216.如图,已知直线y=-2x+4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后,设点O 的对应点为点C ,双曲线y=(x>0)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 .kx17.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1,6)和(m+1,﹣3),则m= .kx 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与 (a >b >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分别为y =a x y =bx 曲线C 1,C 2,点P 为曲线C 1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交C 2于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C 2于点B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S △AOB = .(结果用a ,b 表示)三、综合题19.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两点。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大题培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大题培优)含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平行于y轴的直尺(一部分)与双曲线y= (k≠0)(x>0)相交于点A、C,与x轴相交于点B、D,连接AC.已知点A、B的刻度分别为5,2(单位:cm),直尺的宽度为2cm,OB=2cm.(1)求k的值;(2)求经过A、C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3)连接OA、OC,求△OAC的面积.【答案】(1)解:∵AB=5﹣2=3cm,OB=2cm,∴A的坐标是(2,3),代入y= 得3= ,解得:k=6(2)解:OD=2+2=4,在y= 中令x=4,解得y= .则C的坐标是(4,).设AC的解析式是y=mx+n,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AC的解析式是y=﹣ x+(3)解:直角△AOB中,OB=2,AB=3,则S△AOB= OB•AB= ×2×3=3;直角△ODC中,OD=4,CD= ,则S△OCD= OD•CD= ×4× =3.在直角梯形ABDC中,BD=2,AB=3,CD= ,则S梯形ABDC= (AB+DC)•BD= (3+ )×2= .则S△OAC=S△AOB+S梯形ABDC﹣S△OCD=3+ ﹣3=【解析】【分析】(1)首先求得A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求得C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的解析式;(3)根据S△OAC=S△AOB+S梯形ABDC﹣S△OCD利用直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2.如图,已知直线y=x+k和双曲线y= (k为正整数)交于A,B两点.(1)当k=1时,求A、B两点的坐标;(2)当k=2时,求△AOB的面积;(3)当k=1时,△OAB的面积记为S1,当k=2时,△OAB的面积记为S2,…,依此类推,当k=n时,△OAB的面积记为S n,若S1+S2+…+S n= ,求n的值.【答案】(1)解:当k=1时,直线y=x+k和双曲线y= 化为:y=x+1和y= ,解得,,∴A(1,2),B(﹣2,﹣1)(2)解:当k=2时,直线y=x+k和双曲线y= 化为:y=x+2和y= ,解得,,∴A(1,3),B(﹣3,﹣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直线AB与y轴的交点(0,2),∴S△AOB= ×2×1+ ×2×3=4;(3)解:当k=1时,S1= ×1×(1+2)= ,当k=2时,S2= ×2×(1+3)=4,…当k=n时,S n= n(1+n+1)= n2+n,∵S1+S2+…+S n= ,∴ ×(…+n2)+(1+2+3+…n)= ,整理得:,解得:n=6.【解析】【分析】(1)两图像的交点就是求联立的方程组的解;(2)斜三角形△AOB的面积可转化为两水平(或竖直)三角形(有一条边为水平边或竖直边的三角形称为水平或竖直三角形)的面积和或差;(3)利用n个数的平方和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和公式可求出.3.如图,已知A是双曲线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OA交双曲线于另一点C,当OA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时,将OA向上平移个单位后,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M,交y轴于点N,若 =2,(1)求直线MN的解析式;(2)求k的值.【答案】(1)解:∵OA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将OA向上平移个单位后,N(0,),可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b,把N(0,)代入,可得b= ,∴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2)解:如图所示,过A作AB⊥y轴于B,过M作MD⊥y轴于D,则∠MDN=∠ABO=90°,由平移可得,∠MND=∠AOB=45°,∴△MDN∽△ABO,∴ = =2,设A(a,a),则AB=a,∴MD= a=DN,∴DO= a+ ,∴M( a, a+ ),∵双曲线经过点A,M,∴k=a×a= a×( a+ ),解得a=1,∴k=1.【解析】【分析】(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为y=x,向上平移为y=x+b,可求出N点坐标,代入y=x+b,即可求出;(2)通过作垂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即△MDN∽△ABO,把A、M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a,进而求出k.4.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BC边上的点,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m,2)和AB边上的点E(3,).(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和m的值;(2)将矩形OABC的进行折叠,使点O于点D重合,折痕分别与x轴、y轴正半轴交于点F,G,求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E(3,),∴k=3× =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又∵点D(m,2)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2m=2,解得:m=1(2)解:设OG=x,则CG=OC﹣OG=2﹣x,∵点D(1,2),∴CD=1.在Rt△CDG中,∠DCG=90°,CG=2﹣x,CD=1,DG=OG=x,∴CD2+CG2=DG2,即1+(2﹣x)2=x2,解得:x= ,∴点G(0,).过点F作FH⊥CB于点H,如图所示.由折叠的特性可知:∠GDF=∠GOF=90°,OG=DG,OF=DF.∵∠CGD+∠CDG=90°,∠CDG+∠HDF=90°,∴∠CGD=∠HDF,∵∠DCG=∠FHD=90°,∴△GCD∽△DHF,∴=2,∴DF=2GD= ,∴点F的坐标为(,0).设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b,∴有,解得:.∴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解析】【分析】(1)由点E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k值,再由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代入即可求出m值;(2)设OG=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x值,从而得出点G的坐标.再过点F作FH⊥CB于点H,由此可得出△GCD∽△DH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DF的长度,从而得出点F的坐标,结合点G、F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结论.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C,CE⊥x轴,垂足为点E,tan∠ABO= ,OB=4,OE=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四象限上的点,过点D作DF⊥y轴,垂足为点F,连接OD、BF.如果S△BAF=4S△DFO,求点D的坐标.【答案】(1)解:∵OB=4,OE=2,∴BE=OB+OE=6.∵CE⊥x轴,∴∠CEB=90°.在Rt△BEC中,∠CEB=90°,BE=6,tan∠ABO= ,∴CE=BE•tan∠ABO=6× =3,结合函数图象可知点C的坐标为(﹣2,3).∵点C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m=﹣2×3=﹣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点D在反比例函数y=﹣第四象限的图象上,∴设点D的坐标为(n,﹣)(n>0).在Rt△AOB中,∠AOB=90°,OB=4,tan∠ABO= ,∴OA=OB•tan∠ABO=4× =2.∵S△BAF= AF•OB= (OA+OF)•OB= (2+ )×4=4+ .∵点D在反比例函数y=﹣第四象限的图象上,∴S△DFO= ×|﹣6|=3.∵S△BAF=4S△DFO,∴4+ =4×3,解得:n= ,经验证,n= 是分式方程4+ =4×3的解,∴点D的坐标为(,﹣4).【解析】【分析】(1)由边的关系可得出BE=6,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CE=3,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再根据点C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m,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由点D在反比例函数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设出点D的坐标为(n,﹣)(n>0).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线段OA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S△BAF,根据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形上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S△DFO的值,结合题意给出的两三角形的面积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n的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n值,从而得出点D的坐标.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B (m,-2)两点,交x轴于点C.(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根据图象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k=4×(-8)=-32.∵双曲线y= 过点B(m,-2),∴m=16.由直线y=kx+b过点A,B得:,解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式为(2)解:观察图象可知,当0<x<4或x>1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解:∵O(0,0),A(4,-8)、B(16,-2),分三种情况:①若OB∥AP,OA∥BP,∵O(0,0),A(4,-8),∴由平移规律,点B(16,-2)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20,-10);②若OP∥AB,OA∥BP,∵A(4,-8),B(16,-2),∴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右平移1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③若OB∥AP,OP∥AB,∵B(16,-2),A(4,-8),∴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左平移12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P的坐标为(12,6)或(-12,-6)或(20,-10)【解析】【分析】(1)将点A(4,-8),B(m,-2)代入反比例函数y= (x>0)中,可求k、a;再将点A(4,-8),B(m,-2)代入y=kx+b中,列方程组求k、b即可;(2)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图象的位置可确定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的范围;(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直接写出.7.你吃过拉面吗?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y(m)是面条的粗细(横截面积)s(m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1)写出y与s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面条粗3.2mm2时,面条的总长度是多少m?【答案】(1)解: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将x=4,y=32代入上式,解得:k=4×32=128,故y= .答:y与x的函数关系式y=(2)解:当x=3.2时,y= =40.答:当面条粗3.2mm2时,面条的总长度是40米【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可设出关系式,再把一个点的坐标代入可求出关系式;(2)把x=3.2代入关系式可求出y的值,即得答案.8.对于某一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p,当其自变量的值为p时,其函数值等于p,则称p为这个函数的不变值.在函数存在不变值时,该函数的最大不变值与最小不变值之差q 称为这个函数的不变长度.特别地,当函数只有一个不变值时,其不变长度q为零.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有0,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q等于1.(1)分别判断函数y=x-1,y=x-1,y=x2有没有不变值?如果有,直接写出其不变长度;(2)函数y=2x2-bx.①若其不变长度为零,求b的值;②若1≤b≤3,求其不变长度q的取值范围;(3)记函数y=x2-2x(x≥m)的图象为G1,将G1沿x=m翻折后得到的函数图象记为G2,函数G的图象由G1和G2两部分组成,若其不变长度q满足0≤q≤3,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1)解:函数y=x-1没有不变值;∵函数有-1和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为2;∵函数有0和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为1;(2)解:① 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为0,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1)2=0,b=-1,②∵2x2-bx=x,∴,1≤b≤3,1≤ ≤2,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q≤2.(3)1≤m≤3或m<-【解析】【解答】解(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函数G:y=,当x2-2x=x时,即x(x-3)=0,∴x3=0,x4=3,当(2m-x)2-2(2m-x)=x时,即x2+(1-4m)x+(4m2-4m)=0,∴△=(1-4m)2-4×(4m2-4m)=1+8m,当△=1+8m0时,即m-,此方程无解,∴q=x4-x3=3-0=3;当△=1+8m 0时,即m -,此方程有解,∴x5=, x6=,①当-m0时,∵x3=0,x4=3,∴x60,∴x4-x63(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x5=x4时,∴m=1,当x6=x3时,∴m=3,当0m1时,x3=0(舍去),x4=3,此时0x5x4, x60,∴q=x4-x63(舍去);当1m3时,x3=0(舍去),x4=3,此时0x5x4, x60,∴q=x4-x63(舍去);当m3时,x3=0(舍去),x4=3(舍去),此时x53,x60,∴q=x5-x63(舍去);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m3或m < -,【分析】(1)根据题目定义即可得出函数y=x-1没有不变值;再分别求出函数、函数的不变值,从而求出其不变长度.(2)① 由已知条件得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根的判别式△=(b+1)2=0,从而求出 b=-1;②由题意得2x2-bx=x,求出方程的根,再根据1≤b≤3,即可求出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分情况讨论写出函数G的解析式,根据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值,再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答案.9.如图,P1、P2是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点A1的坐标为(4,0).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点P1、P2为直角顶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①求P2的坐标.②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在第一象限内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 的函数值.【答案】(1)解:过点P1作P1B⊥x轴,垂足为B ∵点A1的坐标为(4,0),△P1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2,P1B= OA1=2∴P1的坐标为(2,2)将P1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 (k>0),得k=2×2=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①过点P2作P2C⊥x轴,垂足为C ∵△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2C=A1C设P2C=A1C=a,则P2的坐标为(4+a,a)将P2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得a= ,解得a1= ,a2= (舍去)∴P2的坐标为(,)②在第一象限内,当2<x<2+ 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先根据点A1的坐标为(4,0),△P1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P1的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求解;(2)先根据△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将P2的坐标设为(4+a,a),并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得a的值,得到P2的坐标;再根据P1的横坐标和P2的横坐标,判断x的取值范围.10.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6),点B的坐标为(n,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10,求点E的坐标.【答案】(1)解:把点A(2,6)代入y= ,得m=12,则y= .把点B(n,1)代入y= ,得n=12,则点B的坐标为(12,1).由直线y=kx+b过点A(2,6),点B(12,1)得,解得,则所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7(2)解:如图,直线AB与y轴的交点为P,设点E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则点P的坐标为(0,7).∴PE=|m﹣7|.∵S△AEB=S△BEP﹣S△AEP=10,∴×|m﹣7|×(12﹣2)=10.∴|m﹣7|=2.∴m1=5,m2=9.∴点E的坐标为(0,5)或(0,9).【解析】【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把点B的坐标代入已求出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出n的值,得出点B的坐标,再把A、B的坐标代入直线y=kx+b,求出k、b的值,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点E 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先求出点P的坐标(0,7),得出PE=|m﹣7|,根据S△AEB=S△BEP﹣S△AEP=10,求出m的值,从而得出点E的坐标.11.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C在第一象限,且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OC=2 ,sin∠AOC=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C以及边AB的中点D.(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四边形OABC的面积.【答案】(1)解:过C作CM⊥x轴于M,则∠CMO=90°,∵OC=2 ,sin∠AOC= = ,∴MC=4,由勾股定理得:OM= =2,∴C的坐标为(2,4),代入y= 得:k=8,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2)解:过B作BE⊥x轴于E,则BE=CM=4,AE=OM=2,过D作DN⊥x轴于N,∵D为AB的中点,∴DN= =2,AN= =1,把y=2代入y= 得:x=4,即ON=4,∴OA=4﹣1=3,∴四边形OABC的面积为OA×CM=3×4=12【解析】【分析】(1)过C作CM⊥x轴于M,则∠CMO=90°,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M,求出C的坐标,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D为中点求出DN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ON,求出OA,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为坐标原点,点A(﹣2,0),点B(0,2 ).(1)直接写求∠BAO的度数;(2)如图1,将△AOB绕点O顺时针得△A′OB′,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设△AB′O的面积为S1,△BA′O的面积为S2, S1与S2有何关系?为什么?(3)若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S1与S2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吗?证明你的判断.【答案】(1)解:∵A(−2,0),B(0,),∴OA=2,OB=,在Rt△AOB中,tan∠BAO=,∴∠BAO=60°(2)解:S1=S2;理由:∵∠BAO=60°,∠AOB=90°,∴∠ABO=30°,∴OA'=OA= AB,△AOA'是等边三角形,∴OA'=AA'=AO=A'B,∵∠B'A'O=60°,∠A'OA=60°,∴B'A'∥AO,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A'的边AO、AA'上的高相等,即△AB′O中AO边上高和△BA′O中BA′边上的高相等,∴△BA'O的面积和△AB'O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3)证明:S1=S2不发生变化;理由:如图,过点A'作A'M⊥OB.过点A作AN⊥OB'交B'O的延长线于N,∵△A'B'O是由△ABO绕点O旋转得到,∴BO=OB',AO=OA',∵∠AON+∠BON=90°,∠A'OM+∠BON=90°,∴∠AON=∠A'OM,在△AON和△A'OM中,,∴△AON≌△A'OM(AAS),∴AN=A'M,∴△BOA'的面积和△AB'O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解析】【分析】(1)先求出OA,OB,再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OA'=AA'=AO=A'B,然后根据等边△AOA'的边AO、AA'上的高相等,即可得到S1=S2;(3)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O=OB',AA'=OA',再求出∠AON=∠A'OM,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N和△A'O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N=A'M,然后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证明.。
中考数学 反比例函数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已知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 交于A(﹣1,2),B(2,n),与y轴交于C 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2)如图1,若将y=kx+b向下平移,使平移后的直线与y轴交于F点,与双曲线交于D,E两点,若S△ABD=3,求D,E的坐标.(3)如图2,P为直线y=2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y轴交直线AB于Q,交双曲线于R,若QR=2QP,求P点坐标.【答案】(1)解:点A(﹣1,2)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m=(﹣1)×2=﹣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点B(2,n)也在反比例函数的y=﹣图象上,∴n=﹣1,即B(2,﹣1)把点A(﹣1,2),点B(2,﹣1)代入一次函数y=kx+b中,得,解得:k=﹣1,b=1,∴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答: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y=﹣,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y=﹣x+1;(2)解:如图1,连接AF,BF,∵DE∥AB,∴S△ABF=S△ABD=3(同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相等),∵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C(0,1),设点F(0,m),∴AF=1﹣m,∴S△ABF=S△ACF+S△BCF= CF×|x A|+ CF×|x B|= (1﹣m)×(1+2)=3,∴m=﹣1,∴F(0,﹣1),∵直线DE的解析式为y=﹣x+1,且DE∥AB,∴直线DE的解析式为y=﹣x﹣1①.∵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②,联立①②解得,或∴D(﹣2,1),E(1,﹣2);(3)解:如图2由(1)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设点P(p,2),∴Q(p,﹣p﹣1),R(p,﹣),PQ=|2+p+1|,QR=|﹣p﹣1+ |,∵QR=2QP,∴|﹣p﹣1+ |=2|2+p+1|,解得,p= 或p= ,∴P(,2)或(,2)或(,2)或(,2).【解析】【分析】(1)把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求得m的值,从而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把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依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到S△ABF=S△ABD=3,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点F的坐标,即可得出直线DE的解析式,即可求出交点坐标;(3)设点P(p,2),则Q(p,﹣p﹣1),R(p,﹣),然后可表示出PQ与QR的长度,最后依据QR=2QP,可得到关于p的方程,从而可求得p的值,从而可得到点P的坐标.2.如图,Rt△ABO的顶点A是双曲线y= 与直线y=﹣x﹣(k+1)在第二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且S△ABO=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和△AOC的面积.【答案】(1)解:设A点坐标为(x,y),且x<0,y>0,则S△ABO= •|BO|•|BA|= •(﹣x)•y= ,∴xy=﹣3,又∵y= ,即xy=k,∴k=﹣3.∴所求的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y=﹣,y=﹣x+2;(2)解:由y=﹣x+2,令x=0,得y=2.∴直线y=﹣x+2与y轴的交点D的坐标为(0,2),A、C两点坐标满足∴交点A为(﹣1,3),C为(3,﹣1),∴S△AOC=S△ODA+S△ODC= OD•(|x1|+|x2|)= ×2×(3+1)=4.【解析】【分析】两解析式的k一样,根据面积计算双曲线中的k较易,由公式=2S△ABO,可求出k;(2)求交点就求两解析式联立的方程组的解,可分割△AOC为S△ODA+S△ODC,即可求出.3.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大题培优)及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大题培优)及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已知直线y=ax+b与双曲线y= (x>0)交于A(x1, y1),B(x2, y2)两点(A与B不重合),直线AB与x轴交于P(x0,0),与y轴交于点C.(1)若A,B两点坐标分别为(1,3),(3,y2),求点P的坐标.(2)若b=y1+1,点P的坐标为(6,0),且AB=BP,求A,B两点的坐标.(3)结合(1),(2)中的结果,猜想并用等式表示x1,x2,x0之间的关系(不要求证明).【答案】(1)解:∵直线y=ax+b与双曲线y= (x>0)交于A(1,3),∴k=1×3=3,∴y= ,∵B(3,y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y2= =1,∴B(3,1),∵直线y=ax+b经过A、B两点,∴解得,∴直线为y=﹣x+4,令y=0,则x=4,∴P(4,O)(2)解:如图,作AD⊥y轴于D,AE⊥x轴于E,BF⊥x轴于F,BG⊥y轴于G,AE、BG 交于H,则AD∥BG∥x轴,AE∥BF∥y轴,∴= ,= = ,∵b=y1+1,AB=BP,∴= ,= = ,∴B(,y1)∵A,B两点都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x1•y1= • y1,解得x1=2,代入= ,解得y1=2,∴A(2,2),B(4,1)(3)解:根据(1),(2)中的结果,猜想:x1, x2, x0之间的关系为x1+x2=x0【解析】【分析】(1)先把A(1,3)),B(3,y2)代入y= 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求得B的坐标,然后把A、B代入y=a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继而即可求得P的坐标;(2)作AD⊥y轴于D,AE⊥x轴于E,BF⊥x轴于F,BG⊥y轴于G,AE、BG交于H,则AD∥BG∥x轴,AE∥BF∥y轴,得出 = , = = ,根据题意得出 = , = = ,从而求得B(, y1),然后根据k=xy得出x1•y1= • y1,求得x1=2,代入 = ,解得y1=2,即可求得A、B的坐标;(3)合(1),(2)中的结果,猜想x1+x2=x0.2.如图,已知直线y= x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 .(1)求k的值;(2)若双曲线y=上点C的纵坐标为3,求△AOC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有一点M,在直线AB上有一点P,在双曲线y=上有一点N,若以O、M、P、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60°的菱形,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解:把x= 代入,得y= ,∴A(,1),把点代入,解得:;(2)解:∵把y=3代入函数,得x= ,∴C ,设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把点,,代入得:,解得:,∴,设与轴交点为,则点坐标为,∴;(3)解:设点坐标,由直线解析式可知,直线与轴正半轴夹角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的菱形,在直线上,∴点只能在轴上,∴点的横坐标为,代入,解得纵坐标为:,根据,即得:,解得: .故点坐标为:或 .【解析】【分析】(1)先求的A点纵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先求出C 点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的直线AC的解析式,然后求得直线AC与x的交点坐标,再根据求解即可;(3)设点坐标,根据题意用关于a的式子表示出N的坐标,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得,求出a的值即可.3.如图,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A(3,3),把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m),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1)求m的值;(2)求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若点E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四边形OECD的面积S1,是四边形OACD面积S的?若存在,求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A(3,3),∴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而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m),∴m=(2)解:∵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而这些OA的解析式为y=x,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b代入B的坐标得: =6+b,∴b=﹣4.5,∴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4.5,∴C、D的坐标分别为(4.5,0),(0,﹣4.5),设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分别把A、B、D的坐标代入其中得:解之得:a=﹣0.5,b=4,c=﹣4.5∴y=﹣0.5x2+4x﹣4.5(3)解:如图,设E的横坐标为x,∴其纵坐标为﹣0.5x2+4x﹣4.5,∴S1= (﹣0.5x2+4x﹣4.5+OD)×OC,= (﹣0.5x2+4x﹣4.5+4.5)×4.5,= (﹣0.5x2+4x)×4.5,而S= (3+OD)×OC= (3+4.5)×4.5= ,∴(﹣0.5x2+4x)×4.5= ,解之得x=4± ,∴这样的E点存在,坐标为(4﹣,0.5),(4+ ,0.5).【解析】【分析】(1)先根据点A的坐标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代入即可求得m的值;(2)先根据点A的坐标求得直线OA的解析式,再结合点B的坐标求得直线CD的解析式,从而可求得点C、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3)先设出抛物线上E点的坐标,从而表示出面积S1,再求得面积S 的值,令其相等可得到关于x的二元一次方程,方程有解则点E存在,并可求得点E的坐标.4.【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因为≥0,所以≥0,所以≥2 ,只有当时,等号成立.【获得结论】在≥2 (a、b均为正实数)中,若为定值,则≥2 ,只有当时,有最小值2 .(1)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若 >0,只有当 =________时,有最小值________.(2)【探索应用】如图,已知A(-3,0),B(0,-4),P为双曲线(>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PD⊥y轴于点D.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的形状.【答案】(1)1;2(2)解:设P(x,),则C(x,0),D(0,),∴CA=x+3,BD= +4,∴S四边形= CA×BD= (x+3)( +4),化简得:S=2(x+ )+12.∵x>0,>0,∴x+ ≥2 ABCD=6,只有当x= ,即x=3时,等号成立,∴S≥2×6+12=24,∴四边形ABCD的面积有最小值24,此时,P(3,4),C(3,0),D(0,4),AB=BC=CD=DA=5,∴四边形ABCD是菱形.【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m+ ≥2 ,且当m= 时等号,∴当m=1时,m+ ≥2,即当m=1时,m+ 有最小值2.故答案为:1,2;【分析】(1)此题是一道阅读题,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只有当m=时等号成立,一个正数只有1和它的倒数相等,从而得出答案;(2)根据双曲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出P点的坐标,根据垂直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表示出C,D两点的坐标,从而表示出AC,BD的长,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积的一半建立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得出得出,只有在,即x=3时,等号成立,从而得出S的最小值,从而得出P,C,D三点的坐标,进而算出AB=BC=CD=DA=5,根据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得出结论。
中考数学 反比例函数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动点,且在直线AB的上方.(1)若点P的坐标是(1,4),直接写出k的值和△PAB的面积;(2)设直线PA、PB与x轴分别交于点M、N,求证:△PMN是等腰三角形;(3)设点Q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位于P、B之间的动点(与点P、B不重合),连接AQ、BQ,比较∠PAQ与∠PBQ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k=4,S△PAB=15.提示: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如图1,把x=4代入y= x,得到点B的坐标为(4,1),把点B(4,1)代入y= ,得k=4.解方程组,得到点A的坐标为(﹣4,﹣1),则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S△AOP=S△BOP,∴S△PAB=2S△AOP.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mx+n,把点A(﹣4,﹣1)、P(1,4)代入y=mx+n,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3,则点C的坐标(0,3),OC=3,∴S△AOP=S△AOC+S△POC= OC•AR+ OC•PS= ×3×4+ ×3×1= ,∴S△PAB=2S△AOP=15;(2)解: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B(4,1),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设P(m,),直线PA的方程为y=ax+b,直线PB的方程为y=px+q,联立,解得直线PA的方程为y= x+ ﹣1,联立,解得直线PB的方程为y=﹣ x+ +1,∴M(m﹣4,0),N(m+4,0),∴H(m,0),∴MH=m﹣(m﹣4)=4,NH=m+4﹣m=4,∴MH=NH,∴PH垂直平分MN,∴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3)解:∠PAQ=∠PBQ.理由如下: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直线AQ的解析式为y=px+q,则有,解得:,∴直线AQ的解析式为y= x+ ﹣1.当y=0时, x+ ﹣1=0,解得:x=c﹣4,∴D(c﹣4,0).同理可得E(c+4,0),∴DT=c﹣(c﹣4)=4,ET=c+4﹣c=4,∴DT=ET,∴QT垂直平分DE,∴QD=QE,∴∠QDE=∠QED.∵∠MDA=∠QDE,∴∠MDA=∠QED.∵PM=PN,∴∠PMN=∠PNM.∵∠PAQ=∠PMN﹣∠MDA,∠PBQ=∠NBE=∠PNM﹣∠QED,∴∠PAQ=∠PBQ.【解析】【分析】(1)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 与y轴交于点C,如图1,可根据条件先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把点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k,然后求出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A的坐标,从而得到OA=OB,由此可得S△PAB=2S△AOP,要求△PAB的面积,只需求△PAO的面积,只需用割补法就可解决问题;(2)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PB的解析式,从而得到点N的坐标,同理可得到点M的坐标,进而得到MH=NH,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M=PN,即△PMN是等腰三角形;(3)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Q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为(c﹣4,0),同理可得E(c+4,0),从而得到DT=ET,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QD=QE,则有∠QDE=∠QED.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就可得到∠PAQ=∠PBQ.2.已知点A,B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点C,D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A,B,C,D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我们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例如:在图1中,正方形ABCD是一次函数y=x+1图象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1)如图1,若某函数是一次函数y=x+1,求它的图象的所有“伴侣正方形”的边长;(2)如图2,若某函数是反比例函数(k>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点D(2,m)(m<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如图3,若某函数是二次函数y=ax2+c(a≠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C,D中的一个点坐标为(3,4),请你直接写出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答案】(1)解:(I)当点A在x轴正半轴、点B在y轴负半轴上时: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II)当点A在x轴负半轴、点B在y轴正半轴上时:设正方形边长为a,易得3a= ,解得a= ,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所求“伴侣正方形”的边长为或(2)解:如图,作DE⊥x轴,CF⊥y轴,垂足分别为点E、F,易证△ADE≌△BAO≌△CBF.∵点D的坐标为(2,m),m<2,∴DE=OA=BF=m,∴OB=AE=CF=2﹣m.∴OF=BF+OB=2,∴点C的坐标为(2﹣m,2).∴2m=2(2﹣m),解得m=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解:实际情况是抛物线开口向上的两种情况中,另一个点都在(3,4)的左侧,而开口向下时,另一点都在(3,4)的右侧,与上述解析明显不符合a、当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为(4,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b、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正半轴上,点D 坐标为(3,4)时:不存在,c、当点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负半轴上,点C 坐标为(3,4)时:不存在d、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D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C为(﹣1,3),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y= x2+ ;e、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D的坐标是(7,﹣3)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f、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D的坐标是(﹣4,7)时,对应的抛物线为y= x2+ ;故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y= x2+ 或y=﹣ x2+ 或y=﹣ x2+ 或y= x2+【解析】【分析】(1)先正确地画出图形,再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确定相关点的坐标从而计算正方形的边长.(2)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可作垂线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点D(2,m)的坐标表示出点C的坐标,可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由抛物线开口既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正方形的另一个顶点也是在抛物线上,这个点既可能在点(3,4)的左边,也可能在点(3,4)的右边,过点(3,4)向x轴作垂线,利用全等三角形确定线段的长即可确定抛物线上另一个点的坐标;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也是一样地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即可得到所求的结论.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 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in∠AOE=.(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C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作AD⊥x轴于D,如图,在Rt△OAD中,∵sin∠AOD= = ,∴AD= OA=4,∴OD= =3,∴A(﹣3,4),把A(﹣3,4)代入y= 得m=﹣4×3=﹣1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B(6,n)代入y=﹣得6n=﹣12,解得n=﹣2,把A(﹣3,4)、B(6,﹣2)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解:当y=0时,﹣x+2=0,解得x=3,则C(3,0),所以S△AOC= ×4×3=6(3)解:当x<﹣3或0<x<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作AD⊥x轴于D,如图,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确定A(﹣3,4),再把A点坐标代入y= 可求得m=﹣12,则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接着把B(6,n)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n,然后把A和B点坐标分别代入y=kx+b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a和b的值,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先确定C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4.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B (m,-2)两点,交x轴于点C.(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根据图象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k=4×(-8)=-32.∵双曲线y= 过点B(m,-2),∴m=16.由直线y=kx+b过点A,B得:,解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式为(2)解:观察图象可知,当0<x<4或x>1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解:∵O(0,0),A(4,-8)、B(16,-2),分三种情况:①若OB∥AP,OA∥BP,∵O(0,0),A(4,-8),∴由平移规律,点B(16,-2)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20,-10);②若OP∥AB,OA∥BP,∵A(4,-8),B(16,-2),∴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右平移1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③若OB∥AP,OP∥AB,∵B(16,-2),A(4,-8),∴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左平移12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P的坐标为(12,6)或(-12,-6)或(20,-10)【解析】【分析】(1)将点A(4,-8),B(m,-2)代入反比例函数y= (x>0)中,可求k、a;再将点A(4,-8),B(m,-2)代入y=kx+b中,列方程组求k、b即可;(2)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图象的位置可确定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的范围;(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直接写出.5.如图,已知直线y= x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 .(1)求k的值;(2)若双曲线y=上点C的纵坐标为3,求△AOC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有一点M,在直线AB上有一点P,在双曲线y=上有一点N,若以O、M、P、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60°的菱形,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解:把x= 代入,得y= ,∴A(,1),把点代入,解得:;(2)解:∵把y=3代入函数,得x= ,∴C ,设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把点,,代入得:,解得:,∴,设与轴交点为,则点坐标为,∴;(3)解:设点坐标,由直线解析式可知,直线与轴正半轴夹角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的菱形,在直线上,∴点只能在轴上,∴点的横坐标为,代入,解得纵坐标为:,根据,即得:,解得: .故点坐标为:或 .【解析】【分析】(1)先求的A点纵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先求出C 点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的直线AC的解析式,然后求得直线AC与x的交点坐标,再根据求解即可;(3)设点坐标,根据题意用关于a的式子表示出N的坐标,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得,求出a的值即可.6.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与(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BD∥y轴,且BD⊥AC于点P.已知点B的横坐标为4.(1)当m=4,n=20时.①若点P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②若点P是B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m,n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答案】(1)①当x=4时,∴点B的坐标是(4,1)当y=2时,由得得x=2∴点A的坐标是(2,2)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解得∴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②四边形ABCD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由①得点B(4,1),点D(4,5)∵点P为线段BD的中点∴点P的坐标为(4,3)当y=3时,由得,由得,∴PA= ,PC=∴PA=PC而PB=P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BD⊥AC∴四边形ABCD是菱形(2)四边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当四边形ABCD时正方形时,PA=PB=PC=PD(设为t,t≠0),当x=4时,∴点B的坐标是(4,)则点A的坐标是(4-t,)∴,化简得t=∴点D的纵坐标为则点D的坐标为(4,)所以,整理得m+n=32【解析】【分析】(1)①分别求出点A,B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表达示;②由特殊的四边形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是菱形和正方形,则可猜测这个四边形是菱形或是正方形,先证明其为菱形先,则需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运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会更好些;再判断对角线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2)要使m,n有具体联系,根据A,B,C,D分别在两个函数图象,且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用只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点D或点C的坐标代入y= ,即可得到只关于m和n的等式.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点A(,6)和点B(-3,),直线AB与轴交于点C.(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求的值.【答案】(1)解:∵点A(,6)和点B(-3,)在双曲线,∴m=1,n=-2,∴点A(1,6),点B(-3,-2),将点A、B代入直线,得,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2)解:分别过点A、B作AM⊥y轴,BN⊥y轴,垂足分别为点M、N,则∠AMO=∠BNO=90°,AM=1,BN=3,∴AM//BN,∴△ACM∽△BCN,∴【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得m和n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作辅助线,构建平行线,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结论.8.如图,一次函数y=kx+b(k≠0)与反比例函数y= (m≠0)的图象有公共点A(1,a)、D(﹣2,﹣1).直线l与x轴垂直于点N(3,0),与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B、C.(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回答,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求△ABC的面积.【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经过点D(﹣2,﹣1),∴把点D代入y= (m≠0),∴﹣1= ,∴m=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点A(1,a)在反比例函数上,∴把A代入y= ,得到a= =2,∴A(1,2),∵一次函数经过A(1,2)、D(﹣2,﹣1),∴把A、D代入y=kx+b (k≠0),得到:,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解:如图:当﹣2<x<0或x>1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解:过点A作AE⊥x轴交x轴于点E,∵直线l⊥x轴,N(3,0),∴设B(3,p),C(3,q),∵点B在一次函数上,∴p=3+1=4,∵点C在反比例函数上,∴q= ,∴S△ABC= BC•EN= ×(4﹣)×(3﹣1)= .【解析】【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经过点D(-2,-1),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求得点A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图象求解即可求得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首先过点A作AE⊥x轴交x轴于点E,由直线l与x轴垂直于点N(3,0),可求得点E,B,C的坐标,继而求得答案.9.对于某一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p,当其自变量的值为p时,其函数值等于p,则称p为这个函数的不变值.在函数存在不变值时,该函数的最大不变值与最小不变值之差q 称为这个函数的不变长度.特别地,当函数只有一个不变值时,其不变长度q为零.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有0,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q等于1.(1)分别判断函数y=x-1,y=x-1,y=x2有没有不变值?如果有,直接写出其不变长度;(2)函数y=2x2-bx.①若其不变长度为零,求b的值;②若1≤b≤3,求其不变长度q的取值范围;(3)记函数y=x2-2x(x≥m)的图象为G1,将G1沿x=m翻折后得到的函数图象记为G2,函数G的图象由G1和G2两部分组成,若其不变长度q满足0≤q≤3,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1)解:函数y=x-1没有不变值;∵函数有-1和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为2;∵函数有0和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为1;(2)解:① 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为0,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1)2=0,b=-1,②∵2x2-bx=x,∴,1≤b≤3,1≤≤2,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q≤2.(3)1≤m≤3或m<-【解析】【解答】解(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函数G:y=,当x2-2x=x时,即x(x-3)=0,∴x3=0,x4=3,当(2m-x)2-2(2m-x)=x时,即x2+(1-4m)x+(4m2-4m)=0,∴△=(1-4m)2-4×(4m2-4m)=1+8m,当△=1+8m0时,即m-,此方程无解,∴q=x4-x3=3-0=3;当△=1+8m 0时,即m -,此方程有解,∴x5=, x6=,①当-m0时,∵x3=0,x4=3,∴x60,∴x4-x63(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x5=x4时,∴m=1,当x6=x3时,∴m=3,当0m1时,x3=0(舍去),x4=3,此时0x5x4, x60,∴q=x4-x63(舍去);当1m3时,x3=0(舍去),x4=3,此时0x5x4, x60,∴q=x4-x63(舍去);当m3时,x3=0(舍去),x4=3(舍去),此时x53,x60,∴q=x5-x63(舍去);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m3或m < -,【分析】(1)根据题目定义即可得出函数y=x-1没有不变值;再分别求出函数、函数的不变值,从而求出其不变长度.(2)① 由已知条件得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根的判别式△=(b+1)2=0,从而求出 b=-1;②由题意得2x2-bx=x,求出方程的根,再根据1≤b≤3,即可求出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分情况讨论写出函数G的解析式,根据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值,再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答案.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与双曲线y= 相交于点A(m,3),B(﹣6,n),与x轴交于点C.(1)求直线y=kx+b(k≠0)的解析式;(2)若点P在x轴上,且S△ACP= S△BOC,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解:)∵点A(m,3),B(﹣6,n)在双曲线y= 上,∴m=2,n=﹣1,∴A(2,3),B(﹣6,﹣1).将(2,3),B(﹣6,﹣1)带入y=kx+b,得:,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 x+2(2)解:当y= x+2=0时,x=﹣4,∴点C(﹣4,0).设点P的坐标为(x,0),∵S△ACP= S△BOC, A(2,3),B(﹣6,﹣1),∴×3|x﹣(﹣4)|= × ×|0﹣(﹣4)|×|﹣1|,即|x+4|=2,解得:x1=﹣6,x2=﹣2.∴点P的坐标为(﹣6,0)或(﹣2,0).【解析】【分析】(1)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C的坐标,设点P的坐标为(x,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ACP= S△BOC,即可得出|x+4|=2,解之即可得出结论.11.已知抛物线y=ax2+bx+c(a≠0)过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OC=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P为抛物线在直线BC下方图形上的一动点,当△PBC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若点Q为线段OC上的一动点,问:AQ+ QC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岀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4x+3),即:3a=3,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3,则顶点D(2,﹣1);(2)解: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mx+n并解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3,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点H,设点P(x,x2﹣4x+3),则点H(x,﹣x+3),则S△PBC=PH×OB=(﹣x+3﹣x2+4x﹣3)=(﹣x2+3x),∵﹣<0,故S△PBC有最大值,此时x=,故点P(,﹣);(3)解:存在,理由:如上图,过点C作与y轴夹角为30°的直线CH,过点A作AH⊥CH,垂足为H,则HQ=CQ,Q+ QC最小值=AQ+HQ=AH,直线HC所在表达式中的k值为,直线HC的表达式为:y=x+3…①则直线AH所在表达式中的k值为﹣,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x+s,将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x+ …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故点H(,),而点A(1,0),则AH=,即:AQ+ QC的最小值为 .【解析】【分析】(1)将坐标(1,0),B(3,0)代入计算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计算出D的坐标.(2)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计算,设点P(x,x2﹣4x+3),则点H(x,﹣x+3),求出x的值即可.(3)存在,过点C作与y轴夹角为30°的直线CH,过点A作AH⊥CH,垂足为H,则HQ=CQ,Q+ QC最小值=AQ+HQ=AH,求出k值,再将A的坐标代入计算即可解答.1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A,C的坐标分别为A(﹣3,0),C(1,0),BC=AC.(1)在x轴上找一点D,连接DB,使得△ADB与△ABC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如P,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DQ=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如图1,过点B作BD⊥AB,交x轴于点D,∵∠A=∠A,∠ACB=∠ABD=90°,∴△ABC∽△ADB,∴∠ABC=∠ADB,且∠ACB=∠BCD=90°,∴△ABC∽△BDC,∴∵A(﹣3,0),C(1,0),∴AC=4,∵BC=AC.∴BC=3,∴AB===5,∵,∴,∴CD=,∴AD=AC+CD=4+ =,∴OD=AD﹣AO=,∴点D的坐标为:(,0);(2)解:如图2,当∠APC=∠ABD=90°时,∵∠APC=∠ABD=90°,∠BAD=∠PAQ,∴△APQ∽△ABD,∴,∴∴m=,如图3,当∠AQP=∠ABD=90°时,∵∠AQP=∠ABD=90°,∠PAQ=∠BAD,∴△APQ∽△ADB,∴,∴∴m=;综上所述:当m=或时,△APQ与△ADB相似.【解析】【分析】(1)如图1,过点B作BD⊥AB,交x轴于点D,可证△ABC∽△ADB,可得∠ABC=∠ADB,可证△ABC∽△BDC,可得,可求CD 的长,即可求点D坐标;(2)分两种情况讨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中考数学 反比例函数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一节课40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y 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1)开始上课后第五分钟时与第三十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2)一道数学竞赛题,需要讲19分钟,为了效果较好,要求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最低达到36,那么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否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答案】(1)解:设线段AB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1=k1x+20,把B(10,40)代入得,k1=2,∴y1=2x+20.设C、D所在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2= ,把C(25,40)代入得,k2=1000,∴当x1=5时,y1=2×5+20=30,当,∴y1<y2∴第30分钟注意力更集中.(2)解:令y1=36,∴36=2x+20,∴x1=8令y2=36,∴,∴∵27.8﹣8=19.8>19,∴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解析】【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线段AB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和C、D所在双曲线的解析式;把x1=5时和进行比较得到y1<y2,得出第30分钟注意力更集中;(2)当y1=36时,得到x1=8,当y2=36,得到,由27.8﹣8=19.8>19,所以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2.如图,P1、P2(P2在P1的右侧)是y= (k>0)在第一象限上的两点,点A1的坐标为(2,0).(1)填空: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1OA1的面积将________(减小、不变、增大)(2)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边三角形,①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②求出点P2的坐标,并根据图象直接写在第一象限内,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 的函数值.【答案】(1)减小(2)解:①如图所示,作P1B⊥OA1于点B,∵A1的坐标为(2,0),∴OA1=2,∵△P1OA1是等边三角形,∴∠P1OA1=60°,又∵P1B⊥OA1,∴OB=BA1=1,∴P1B= ,∴P1的坐标为(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②如图所示,过P2作P2C⊥A1A2于点C,∵△P2A1A2为等边三角形,∴∠P2A1A2=60°,设A1C=x,则P2C= x,∴点P2的坐标为(2+x, x),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2+x) x= ,解得x1= ﹣1,x2=﹣﹣1(舍去),∴OC=2+ ﹣1= +1,P2C= (﹣1)= ﹣,∴点P2的坐标为( +1,﹣),∴当1<x< +1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 的函数值【解析】【解答】解:(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P1离x轴的距离变小,而OA1的长度不变,故△P1OA1的面积将减小,故答案为:减小;【分析】(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P1离x轴的距离变小,而OA1的长度不变,故△P1OA1的面积将减小;(2)①由A1的坐标为(2,0),△P1OA1是等边三角形,求出P1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②由△P2A1A2为等边三角形,求出点P2的坐标,得出结论.3.如图,Rt△ABO的顶点A是双曲线y= 与直线y=﹣x﹣(k+1)在第二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且S△ABO=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和△AOC的面积.【答案】(1)解:设A点坐标为(x,y),且x<0,y>0,则S△ABO= •|BO|•|BA|= •(﹣x)•y= ,∴xy=﹣3,又∵y= ,即xy=k,∴k=﹣3.∴所求的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y=﹣,y=﹣x+2;(2)解:由y=﹣x+2,令x=0,得y=2.∴直线y=﹣x+2与y轴的交点D的坐标为(0,2),A、C两点坐标满足∴交点A为(﹣1,3),C为(3,﹣1),∴S△AOC=S△ODA+S△ODC= OD•(|x1|+|x2|)= ×2×(3+1)=4.【解析】【分析】两解析式的k一样,根据面积计算双曲线中的k较易,由公式=2S△ABO,可求出k;(2)求交点就求两解析式联立的方程组的解,可分割△AOC为S△ODA+S△ODC,即可求出.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C,CE⊥x轴,垂足为点E,tan∠ABO= ,OB=4,OE=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四象限上的点,过点D作DF⊥y轴,垂足为点F,连接OD、BF.如果S△BAF=4S△DFO,求点D的坐标.【答案】(1)解:∵OB=4,OE=2,∴BE=OB+OE=6.∵CE⊥x轴,∴∠CEB=90°.在Rt△BEC中,∠CEB=90°,BE=6,tan∠ABO= ,∴CE=BE•tan∠ABO=6× =3,结合函数图象可知点C的坐标为(﹣2,3).∵点C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m=﹣2×3=﹣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点D在反比例函数y=﹣第四象限的图象上,∴设点D的坐标为(n,﹣)(n>0).在Rt△AOB中,∠AOB=90°,OB=4,tan∠ABO= ,∴OA=OB•tan∠ABO=4× =2.∵S△BAF= AF•OB= (OA+OF)•OB= (2+ )×4=4+ .∵点D在反比例函数y=﹣第四象限的图象上,∴S△DFO= ×|﹣6|=3.∵S△BAF=4S△DFO,∴4+ =4×3,解得:n= ,经验证,n= 是分式方程4+ =4×3的解,∴点D的坐标为(,﹣4).【解析】【分析】(1)由边的关系可得出BE=6,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CE=3,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再根据点C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m,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由点D在反比例函数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设出点D的坐标为(n,﹣)(n>0).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线段OA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S△BAF,根据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形上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S△DFO的值,结合题意给出的两三角形的面积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n的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n值,从而得出点D的坐标.5.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反比例函数y1=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 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1,m)在反比例函数y1= 的图象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回答:当x为何范围时,y1>y2;(3)求△PAB的面积.【答案】(1)解:把x=4代入y2= x,得到点B的坐标为(4,1),把点B(4,1)代入y1= ,得k=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1=(2)解:∵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A的坐标为(﹣4,﹣1),观察图象得,当x<﹣4或0<x<4时,y1>y2(3)解: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如图,∵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S△AOP=S△BOP,∴S△PAB=2S△AOP.y1= 中,当x=1时,y=4,∴P(1,4).设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把点A(﹣4,﹣1)、P(1,4)代入y=mx+n,则,解得.故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为y=x+3,则点C的坐标(0,3),OC=3,∴S△AOP=S△AOC+S△POC= OC•AR+ OC•PS= ×3×4+ ×3×1= ,∴S△PAB=2S△AOP=15.【解析】【分析】(1)把x=4代入y2= x,得到点B的坐标,再把点B的坐标代入y1=,求出k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y1>y2的解集;(3)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由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得出OA=OB,那么S△AOP=S△BOP,S△PAB=2S△AOP.求出P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得到点C的坐标,根据S△AOP=S△AOC+S△POC求出S△AOP= ,则S△PAB=2S△AOP=15.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交于点A(﹣2,3)和点B(m,﹣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x=1上有一点P,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Q,若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答案】(1)解:∵点A(﹣2,3)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形上,∴k=﹣2×3=﹣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形上,∴﹣2m=﹣6,∴m=3,∴B(3,﹣2),∵点A,B在直线y=ax+b的图象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解:∵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AB=PQ,AB∥PQ,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c,设点Q(n,﹣),∴﹣ =﹣n+c,∴c=n﹣,∴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n﹣,∴P(1,n﹣﹣1),∴PQ2=(n﹣1)2+(n﹣﹣1+ )2=2(n﹣1)2,∵A(﹣2,3).B(3,﹣2),∴AB2=50,∵AB=PQ,∴50=2(n﹣1)2,∴n=﹣4或6,∴Q(﹣4. )或(6,﹣1)【解析】【分析】(1)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B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2)先判断出AB=PQ,AB∥PQ,设出点Q的坐标,进而得出点P的坐标,即可求出PQ,最后用PQ=AB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函数y1= (x>0)与y2=﹣(x<0)的图象上,A、B的横坐标分别为a、b.(1)若AB∥x轴,求△OAB的面积;(2)若△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a+b≠0,求ab的值;(3)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ACDE,使AC∥x轴,点D在点A的左上方,那么,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由题意知,点A(a,),B(b,﹣),∵AB∥x轴,∴,∴a=﹣b;∴AB=a﹣b=2a,∴S△OAB= •2a• =3(2)解:由(1)知,点A(a,),B(b,﹣),∴OA2=a2+()2, OB2=b2+(﹣)2,∵△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OA=OB,∴OA2=OB2,∴a2+()2=b2+(﹣)2,∴a2﹣b2=()2﹣()2,∴(a+b)(a﹣b)=( + )(﹣)= ,∵a>0,b<0,∴ab<0,a﹣b≠0,∵a+b≠0,∴1= ,∴ab=3(舍)或ab=﹣3,即:ab的值为﹣3;(3)解: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理由:如图,∵a≥3,AC=2,∴直线CD在y轴右侧且平行于y轴,∴直线CD一定与函数y1= (x>0)的图象有交点,∵四边形ACDE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且点D在点A(a,)的左上方,∴C(a﹣2,),∴D(a﹣2, +2),设直线CD与函数y1= (x>0)相交于点F,∴F(a﹣2,),∴FC= ﹣ = ,∴2﹣FC=2﹣ = ,∵a≥3,∴a﹣2>0,a﹣3≥0,∴≥0,∴2﹣FC≥0,∴FC≤2,∴点F在线段CD上,即: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b,即可得出AB=2a,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直线CD和函数y1= (x>0)必有交点,根据点A的坐标确定出点C,F的坐标,进而得出FC,再判断FC与2的大小即可.4.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B (m,-2)两点,交x轴于点C.(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根据图象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A(4,-8),∴k=4×(-8)=-32.∵双曲线y= 过点B(m,-2),∴m=16.由直线y=kx+b过点A,B得:,解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式为(2)解:观察图象可知,当0<x<4或x>1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解:∵O(0,0),A(4,-8)、B(16,-2),分三种情况:①若OB∥AP,OA∥BP,∵O(0,0),A(4,-8),∴由平移规律,点B(16,-2)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20,-10);②若OP∥AB,OA∥BP,∵A(4,-8),B(16,-2),∴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右平移1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③若OB∥AP,OP∥AB,∵B(16,-2),A(4,-8),∴由平移规律,点O(0,0)向左平移12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P点坐标为(-12,-6);∴以O,A,B,P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P的坐标为(12,6)或(-12,-6)或(20,-10)【解析】【分析】(1)将点A(4,-8),B(m,-2)代入反比例函数y= (x>0)中,可求k、a;再将点A(4,-8),B(m,-2)代入y=kx+b中,列方程组求k、b即可;(2)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图象的位置可确定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的范围;(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直接写出.5.如图,已知直线y= x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 .(1)求k的值;(2)若双曲线y=上点C的纵坐标为3,求△AOC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有一点M,在直线AB上有一点P,在双曲线y=上有一点N,若以O、M、P、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60°的菱形,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解:把x= 代入,得y= ,∴A(,1),把点代入,解得:;(2)解:∵把y=3代入函数,得x= ,∴C ,设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把点,,代入得:,解得:,∴,设与轴交点为,则点坐标为,∴;(3)解:设点坐标,由直线解析式可知,直线与轴正半轴夹角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的菱形,在直线上,∴点只能在轴上,∴点的横坐标为,代入,解得纵坐标为:,根据,即得:,解得: .故点坐标为:或 .【解析】【分析】(1)先求的A点纵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先求出C 点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的直线AC的解析式,然后求得直线AC与x的交点坐标,再根据求解即可;(3)设点坐标,根据题意用关于a的式子表示出N的坐标,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得,求出a的值即可.6.如图,已知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不同的点A、B,过点A作AD⊥轴于点D,连接AO,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AOD 的面积为2.(1)求的值及 =4时的值;(2)记表示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设 ,若,求值【答案】(1)解:设A(x0, y0),则OD=x0, AD=y0,∴S△AOD= OD•AD= x0y0=2,∴k=x0y0=4;当x0=4时,y0=1,∴A(4,1),代入y=mx+5中得4m+5=1,m=-1(2)解:∵,∴=mx+5,整理得,mx2+5x-4=0,∵A的横坐标为x0,∴mx02+5x0=4,当y=0时,mx+5=0,x=- ,∵OC=- ,OD=x0,∴m2•t=m2•(OD•DC),=m2•x0(- -x0),=m(-5x0-mx02),=-4m,∵- <m<- ,∴5<-4m<6,∴[m2•t]=5【解析】【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k的值;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再将A点的坐标代入直线y=mx+5中即可求出m的值;(2)解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得出mx2+5x-4=0,将A点的横坐标代入得出mx02+5x0=4,根据直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特点,表示出OC,OD的长,由m2•t=m2•(OD•DC)=-4m,根据m的取值范围得出5<-4m<6,从而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反比例函数附详细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函数y1= (x>0)与y2=﹣(x<0)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B是函数y1= (x>0)图象上的两点,点P是y2=﹣(x<0)的图象上的一点,且AP∥x轴,点Q是x轴上一点,设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m、n(m≠n).(1)求△APQ的面积;(2)若△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Q的坐标;(3)若△O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mn的值.【答案】(1)解:过点P、A、Q分别作PM x轴交x轴于点M,PN x轴交x轴于点N,QR AP轴交AP轴于点R,则四边形APMN、四边形PMQR、四边形ARQN是矩形,如图所示:∵点A的横坐标为m,且在函数上,AP∥x轴,且点P在函数上,∴点A(m, ),点P(-m, ),∴MN=m-(-m)=2m,PM= ,∴S矩形PMNA=2m╳ =8,∵四边形PMQR、四边形ARQN是矩形,∴S△PQM=S△PRQ, S△ANQ=S△ARQ,∴S△APQ=S△PRQ+ S△ARQ= S矩形PMNA=4(2)解:当PQ x轴时,则PQ=,,AP=2m,∵PQ=AP∴2m= ,∴m=∴ ,当PQ=AQ时,则(3)解:∵△O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OA=OB,∵A(m, ),B(n, ),∴∴mn=4.【解析】【分析】(1)过点P、A、Q分别作PM ⊥ x轴交x轴于点M,PN ⊥ x轴交x轴于点N,QR ⊥ AP轴交AP轴于点R,则四边形APMN、四边形PMQR、四边形ARQN是矩形,根据点A的横坐标为m,利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出点A的坐标和点P的坐标,最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2)分情况讨论:当PQ=AP和当PQ=AQ时,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和AP∥x轴,建立方程求解即可;(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2.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A(m,﹣2)在y=2x上,∴﹣2=2m,∴解得m=﹣1。
中考数学二轮 反比例函数 专项培优附答案
中考数学二轮反比例函数专项培优附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一次函数y1=k1x+b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m)和B(﹣8,﹣2),与y轴交于点C.(1)m=________,k1=________;(2)当x的取值是________时,k1x+b>;(3)过点A作AD⊥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 与线段AD交于点E,当S四边形ODAC:S△ODE=3:1时,求点P的坐标.【答案】(1)4;(2)﹣8<x<0或x>4(3)解:由(1)知,y1= x+2与反比例函数y2= ,∴点C的坐标是(0,2),点A 的坐标是(4,4).∴CO=2,AD=OD=4.∴S梯形ODAC= •OD= ×4=12,∵S四边形ODAC:S△ODE=3:1,∴S△ODE= S梯形ODAC= ×12=4,即OD•DE=4,∴DE=2.∴点E的坐标为(4,2).又点E在直线OP上,∴直线OP的解析式是y= x,∴直线OP与y2=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的坐标为(4 ,2 ).【解析】【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过点B(﹣8,﹣2),∴k2=(﹣8)×(﹣2)=16,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 ,将点A(4,m)代入y2= ,得:m=4,即点A(4,4),将点A(4,4)、B(﹣8,﹣2)代入y1=k1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 x+2,故答案为:4,;(2)∵一次函数y1=k1x+2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4)和B(﹣8,﹣2),∴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8<x<0或x>4,故答案为:﹣8<x<0或x>4;【分析】(1)由A与B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将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k2的值,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再将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A的坐标,将B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k1的值;(2)由A与B 横坐标分别为4、﹣8,加上0,将x轴分为四个范围,由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x的范围即可;(3)先求出四边形ODAC的面积,由S四边形ODAC:S△ODE=3:1得到△ODE的面积,继而求得点E的坐标,从而得出直线OP的解析式,结合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2.如图,反比例函数y1=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 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1,m)在反比例函数y1= 的图象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回答:当x为何范围时,y1>y2;(3)求△PAB的面积.【答案】(1)解:把x=4代入y2= x,得到点B的坐标为(4,1),把点B(4,1)代入y1= ,得k=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1=(2)解:∵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A的坐标为(﹣4,﹣1),观察图象得,当x<﹣4或0<x<4时,y1>y2(3)解: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如图,∵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S△AOP=S△BOP,∴S△PAB=2S△AOP.y1= 中,当x=1时,y=4,∴P(1,4).设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把点A(﹣4,﹣1)、P(1,4)代入y=mx+n,则,解得.故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为y=x+3,则点C的坐标(0,3),OC=3,∴S△AOP=S△AOC+S△POC= OC•AR+ OC•PS= ×3×4+ ×3×1= ,∴S△PAB=2S△AOP=15.【解析】【分析】(1)把x=4代入y2= x,得到点B的坐标,再把点B的坐标代入y1=,求出k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y1>y2的解集;(3)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由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得出OA=OB,那么S△AOP=S△BOP,S△PAB=2S△AOP.求出P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得到点C的坐标,根据S△AOP=S△AOC+S△POC求出S△AOP= ,则S△PAB=2S△AOP=15.3.一次函数y=ax+b(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点D的坐标为(﹣1,0),点A的横坐标是1,tan∠CDO=2.过点B作BH⊥y轴交y轴于H,连接AH.(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BH面积.【答案】(1)解:∵点D的坐标为(﹣1,0),tan∠CDO=2,∴CO=2,即C(0,2),把C(0,2),D(﹣1,0)代入y=ax+b可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点A的横坐标是1,∴当x=1时,y=4,即A(1,4),把A(1,4)代入反比例函数y= ,可得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解:解方程组,可得或,∴B(﹣2,﹣2),又∵A(1,4),BH⊥y轴,∴△ABH面积= ×2×(4+2)=6.【解析】【分析】(1)先由tan∠CDO=2可求出C坐标,再把D点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再由直线解析式求出A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可求出双曲线解析式;(2)△ABH面积可以BH为底,高=y A-y B=4-(-2)=6.4.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1和G2,点P为G1上任一点,点Q为G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的长度存在最小值,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1和G2之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1)点A的坐标为A(1,0),则点B(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点C (﹣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2)如果直线y=x+1和双曲线y= 之间的距离为,那么k=________;(可在图1中进行研究)(3)点E的坐标为(1,),将射线OE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射线OF,在坐标平面内所有和射线OE,OF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M.①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M,并描述图形M的组成部分;(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②将射线OE,OF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W,直线y=﹣2x﹣4与图形M的公共部分记为图形N,请求出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答案】(1)3;(2)﹣4(3)解: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 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由得,即点M(﹣,),由得:,即点N(﹣,),则﹣≤x≤﹣,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即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d===∴当x=﹣时,d的最小值为 = ,即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解析】【解答】解:(1)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3,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 = ,故答案分别为:3,;(2)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之间的距离为,∴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轴,如图1,由得,即点F(﹣,),则OF= = ,∴OE=OF+EF=2 ,在Rt△OEG中,∠EOG=∠OEG=45°,OE=2 ,则有OG=EG= OE=2,∴点E的坐标为(﹣2,2),∴k=﹣2×2=﹣4,故答案为:﹣4;【分析】(1)由题意可得出点B(2,3)到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B点纵坐标,根据新定义得点C(﹣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2)根据题意即可得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k x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 轴,如图1,将其联立即可得点F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OF长,再由OE=OF+EF 求出OE长,在Rt△OEG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E的坐标为(﹣2,2),将E点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k值.(3)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分别联立即可得出点M、N坐标,从而得出x取值范围,根据题意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从而求出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由二次函数性质知d 最小值.5.已知点P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b>0)的图象上,将点P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Q,点Q也在该函数y=kx+b的图象上.(1)k的值是________;(2)如图,该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图象交于C,D两点(点C在第二象限内),过点C作CE⊥x轴于点E,记S1为四边形CEOB的面积,S2为△OAB的面积,若 = ,则b的值是________.【答案】(1)﹣2(2)3【解析】【解答】解:(1)设点P的坐标为(m,n),则点Q的坐标为(m﹣1,n+2),依题意得:,解得:k=﹣2.故答案为:﹣2.(2)∵BO⊥x轴,CE⊥x轴,∴BO∥CE,∴△AOB∽△AEC.又∵ = ,∴ = = .令一次函数y=﹣2x+b中x=0,则y=b,∴BO=b;令一次函数y=﹣2x+b中y=0,则0=﹣2x+b,解得:x= ,即AO= .∵△AOB∽△AEC,且 = ,∴.∴AE= AO= b,CE= BO= b,OE=AE﹣AO= b.∵OE•CE=|﹣4|=4,即 b2=4,解得:b=3 ,或b=﹣3 (舍去).故答案为:3 .【分析】(1)设出点P的坐标,根据平移的特性写出Q点的坐标,由点P,Q均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b>0)的图象上,即可得出关于k,m,n,b的四元次一方程组,两式作差即可求出k的值;(2)由BO⊥x轴,CE⊥x轴,找出△AOB∽△AEC.再由给定图形的面积比即可求出==,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用含b的式子表示出OA,OB,由此即可得出线段CE,AE 的长,利用OE=AE﹣AO求出OE的长,再借助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出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精选反比例函数培优题(附答案)1. (2011甘肃兰州,15,4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BD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221 k kyx++=的图象上。
若点A的坐标为(-2,-2),则k的值为 A.1 B.-3 C.4 D.1或-32. (2011四川乐山10,3分)(6),直线6y x=-交x轴、y轴于A、B两点,P是反比例函数4(0)y xx=>图象上位于直线下方的一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交AB于点E,过点P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点N,交AB于点F。
则AF BE⋅=A.8 B.6 C.4 D.623(2011山东东营,10,3分), 如图直线l和双曲线(0)ky kx=>交于A、B亮点,P是线段AB上的点(不与A、B重合),过点A、B、P分别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是C、D、E,连接OA、OB、OP,设△AOC面积是S1、△B OD面积是S2、△P OE面积是S3、则()A S1<S2<S3B S1>S2>S3C S1=S2>S3D S1=S2<S34. (2011四川南充市,7,3分)小明乘车从南充到成都,行车的平均速度y(km/h)和行车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像是()xyOABCDy xOy x OyxOy xOA B C D 5. (2011浙江台州,9,4分)如图,反比例函数xm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交于点M ,N ,已点M 的坐标为(1,3),点N 的纵坐标为-1,根据图象信息可得关于x 的方程xm=b kx -的解为( ) A. -3,1 B. -3,3 C. -1,1 D.3,-16. (2011河北,12,3分)根据图5—1所示的程序,得到了y 与x 的函数图象,过点M 作PQ ∥x 轴交图象于点P,Q ,连接OP,OQ.则以下结论 ①x <0时,x2y =,②△OPQ 的面积为定值, ③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MQ=2PM ⑤∠POQ 可以等于90°图5—2图5—1输出y 取相反数42取倒数取倒数输入非零数xPQ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⑤ 7 (2011湖北宜昌,15,3分)如图,直线y=x +2与双曲线y=xm 3-在第二象限有两个交点,那么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二、填空题8. (2011浙江金华,16,4分)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OAB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2,0),∠AOC =60°,点A 在第一象限,过点A 的双曲线为y = k x,在x 轴上取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l ,以直线l 为对称轴,线段OB 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 ′B ′. (1)当点O ′与点A 重合时,点P 的坐标是 .(2)设P (t ,0)当O ′B ′与双曲线有交点时,t 的取值范围是 .(第8题图)9. (2011宁波市,18,3分)如图,正方形A 1B 1P 1P 2的顶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y =2x(x >0)的图像上,顶点A 1、B 1分别在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P 2P 3A 2B 2,顶点P 3在反比例函数y =2x(x >0)的图象上,顶点A 3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点P 3的坐标为10. (2011浙江衢州,5,4分)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如图所示的t ,R ABO AB x ∆⊥轴于点B ,斜边3105AO AOB =∠=,sin ,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像经过AO 的中点C ,且与AB 交于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 .11.(2011江苏苏州,18,3分)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3,3),AB⊥x轴,垂足为B,连接OA,反比例函数y=xk(k>0)的图象与线段OA、AB分别交于点C、D.若AB=3BD,以点C为圆心,CA的45倍的长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相离”、“相切”或“相交”)12. (2011四川成都,25,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反比例函数2(0)ky kx=≠满足:当0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3y x k=-+都经过点P,且7OP=,则实数k=_________.13. (2011安徽芜湖,15,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正方形AOBC,反比例函数kyx=经过正方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半径为(422-)的圆内切于△ABC,则k的值为.14. (2011湖北武汉市,16,3分)如图,□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A(-1,0),(第15题)xyCDBOIB(0,-2),顶点C,D在双曲线y=xk上,边AD交y轴于点E,且四边形BCDE的面积是△ABE 面积的5倍,则k=_____.15. (2011湖北黄石,15,3分)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1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6(2011内蒙古乌兰察布,17,4分)函数1(0)y x x=≥ ,xy92=(0)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结论:① 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的坐标为(3 ,3 ) ② 当3x>时,21y y>③ 当1x=时,BC = 8 ④当x逐渐增大时,1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2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 .17(2011湖北荆州,16,4分)如图,双曲线)0(2φxxy=经过四边形OABC的顶点A、C,∠ABC=90°,OC平分OA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AB∥x轴,将△ABC沿AC翻折后得到△AB'C,B'点落在OA上,则四边形OABC的面积是.yy1=xy2=9xx第17题图三、解答题18. (2011广东广州市,23,12分)已知Rt△ABC 的斜边A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点C (1,3)在反比例函数y = kx的图象上,且sin∠BAC = 35.(1)求k 的值和边AC 的长; (2)求点B 的坐标.19. (2011山东泰安,26 ,10分)如图,一次函数y=k 1x+b 的图象经过A (0,-2),B (1, 0)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M ,若△OBM 的面积为2。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全例函数的表达式。
(2)在x 轴上存在点P ,使AM⊥PM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2011四川重庆,22,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xm(m ≠0)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 、B 两点,与x 轴交于C 点,点B 的坐标为(6,n ),线段OA =5,E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 i n ∠AOE =45.(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2)求△AOC 的面积.21. (2011江苏宿迁,26,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x6(x >0)图象上的任意一点,以P 为圆心,PO 为半径的圆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B .(1)判断P 是否在线段AB 上,并说明理由; (2)求△AOB 的面积; (3)Q 是反比例函数y =x6(x >0)图象上异于点P 的另一点,请以Q 为圆心,QO 半径画圆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连接AN 、MB .求证:AN ∥MB22. (2011四川成都,19,10分)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0(≠=k x k y 的图象经过点(21,8),直线b x y +-=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4,m ).yxQPA BO(1)求上述反比例函数和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该直线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P,连结0P、OQ,求△OPQ的面积23.(2011江苏南通,28,14分)(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直线l经过点A(1,0),且与双曲线y=mx(x>0)交于点B(2,1),过点P(p,p-1)(p>1)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曲线y=mx(x>0)和y=-mx(x<0)于M,N两点.(1)求m的值及直线l的解析式;(2)若点P在直线y=2上,求证:△PMB∽△PNA;(3)是否存在实数p,使得S△AMN=4S△APM?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 (2011湖南衡阳,25,8分)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0,23),B (2,0)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像交与点C 和点D (-1,a ). (1)求直线AB 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ACO 的度数;(3)将△OBC 绕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α角(α为锐角),得到△OB ′C ′,当α为多少度时OC ′⊥AB ,并求此时线段AB ′的长.25. (20011江苏镇江,28,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l 过点A(1,0)且与y 轴平行,直线2l 过点B(0,2)且与x 轴平行,直线1l 与2l 相交于P.点E 为直线2l 一点,反比例函数ky x=(k>0)的图象过点E 且与直线1l 相交于点F. (1)若点E 与点P 重合,求k 的值;(2)连接OE 、OF 、EF.若k>2,且△OEF 的面积为△PEF 的面积2倍,求点E 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E 及y 轴上的点M,使得以点M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EF 全等?若存在,求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 D 2A3 D4 B 5A 6B7 B 8(1)(4,0);(2)4≤t ≤25或-25≤t ≤-4 9(3+1,3-1)10382(,)11相交 12 37 13 4 14 12 15 k <-4116①③④ 17 2 18【答案】(1)把C (1,3)代入y = kx得k =3设斜边AB 上的高为CD ,则sin∠BAC =CD AC =35∵C (1,3)∴CD=3,∴AC=5(2)分两种情况,当点B 在点A 右侧时,如图1有:AD=52-32=4,AO=4-1=3∵△ACD ∽ABC ∴AC 2=AD ·AB ∴AB=AC 2AD =254∴OB=AB -AO=254-3=134此时B 点坐标为(134,0)图1 图2当点B 在点A 左侧时,如图2此时AO=4+1=5OB= AB -AO=254-5=54此时B 点坐标为(-54,0)所以点B 的坐标为(134,0)或(-54,0). 19(1)∵直线y=k 1x+b 过A (0,-2),B (1,0)∴⎩⎨⎧b=-2k 1+b=0 ∴⎩⎨⎧b=-2k 1=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x -2设M (m,n ),作MD⊥x 轴于点D∵S △OBM =2 ∴12OB·MD =2 ∴12n =2∴n =4将M (m ,4)代入y =2x -2得:4=2m -2 ∴m =3∵4=k 23∴k 2=12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2x(2)过点M (3,4)作MP⊥AM 交x 轴于点P ∵MD⊥BP ∴∠PMD=∠MBD=∠ABO∴tan∠PMD= tan∠MBD= tan∠ABO=OA OB =21=2 ∴在Rt △PDM 中,PD MD=2 ∴PD =2MD =8 ∴PO =OD +PD =11 ∴在x 轴上存在点P ,使PM⊥AM ,此时点P 的坐标为(11,0)20(1)过A 点作AD⊥x 轴于点D ,∵sin ∠AOE = 45,OA =5, ∴在Rt△ADO 中,∵sin∠AOE=AD AO =AD 5= 45,∴AD=4,DO =OA2-DA2=3,又点A 在第二象限∴点A 的坐标为(-3,4),将A 的坐标为(-3,4)代入y = m x ,得4=m -3∴m=-12,∴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12x, ∵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12x 的图象上,∴n=-126=-2,点B 的坐标为(6,-2),∵一次函数y =kx +b(k≠0)的图象过A 、B 两点, ∴⎩⎨⎧-3k +b=4, 6k +b =-2,∴⎩⎪⎨⎪⎧k =-23, b =2∴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3x +2. (2)在y =-23x +2中,令y =0,即-23x +2=0,∴x=3,∴点C 的坐标是(3,0),∴OC =3, 又DA=4∴S△AOC=12×OC×AD=12×3×4=6,所以△AOC 的面积为6 21解:(1)点P 在线段AB 上,理由如下:∵点O 在⊙P 上,且∠AOB =90°O xy B A CD x y B A C D O∴AB 是⊙P 的直径∴点P 在线段AB 上.(2)过点P 作PP 1⊥x 轴,PP 2⊥y 轴,由题意可知PP 1、PP 2是△AOB 的中位线,故S △AOB =21OA ×OB =21×2 PP 1×PP 2 ∵P 是反比例函数y =x6(x >0)图象上的任意一点∴S △AOB =21OA ×OB =21×2 PP 1×2PP 2=2 PP 1×PP 2=12. (3)如图,连接MN ,则MN 过点Q ,且S △MON =S △AOB =12.∴OA ·OB =OM ·ON ∴OBON OM OA =∵∠AON =∠MOB ∴△AON ∽△MOB ∴∠OAN =∠OMB∴AN ∥MB . 22解:(1)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8),可知4821=⨯=⋅=y x k ,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xy 4=,∵点Q 是反比例函数和直线b x y +-=的交点,∴144==m ,∴点Q 的坐标是(4,1),∴514=+=+=y x b ,∴直线的解析式为5+-=x y .(2)如图所示:由直线的解析式5+-=x y 可知与x 轴和y 轴交点坐标点A 与点B 的坐标分别为(5,0)、(0,5),由反比例函数与直线的解析式可知两图像的交点坐标分别点P (1,4)和点Q (4,1),过点P 作PC ⊥y 轴,垂足为C ,过点Q 作QD ⊥x 轴,垂足为D ,∴S △OPQ =S △AOB -S △OAQ -S △OBP =21×OA ×OB -21×OA ×QD -21×OB ×PC =21×25-21×5×1-21×5×1=215.(1)∵点B (2,1)在双曲线y =m x上, ∴12m =,得m =2. 设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kx +b ∵直线l 过A (1,0)和B (2,1)∴021k b k b +=⎧⎨+=⎩,解得11k b =⎧⎨=-⎩∴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x -1. (2) 证明:当x =p 时,y =p -1,点P (p ,p -1)(p >1)在直线l 上,如图.∵P (p ,p -1)(p >1)在直线y =2上,∴p -1=2,解得p =3 ∴P (3,2)∵PN ∥x 轴,∴P 、M 、N 的纵坐标都等于2把y =2分别代入双曲线y =2x 和y =2x -,得M (1,2),N (-1,2) ∴3111(1)PM MN -==--,即M 是PN 的中点,同理:B 是PA 的中点,∴BM ∥AN ∴△PMB ∽△PNA . (3)由于PN ∥x 轴,P (p ,p -1)(p >1),∴M 、N 、P 的纵坐标都是p -1(p >1)把y =p -1分别代入双曲线y =2x (x >0)和y =-2x(x <0),得M 的横坐标x =21p -和N 的横坐标x =-21p -(其中p >1∵S △AMN =4S △APM 且P 、M 、N 在同一直线上,∴4AMN APM S MN S PM ∆∆==,得MN =4PM 即41p -=4(p -21p -),整理得:p 2-p -3=0,解得:p =113±由于p >1,∴负值舍去 ∴p =113+经检验p =113+是原题的解,∴存在实数p ,使得S △AMN =4S △APM ,p 的值为113+. (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A (0,23),B (2,0)代入解析式y kx b =+中,得23,20b k b ⎧=⎪⎨+=⎪⎩,解得3,23k b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23y x =-+;将D (-1,a )代入323y x =-+得33a =,∴点D 坐标为(-1,33),将D (-1,33)代入m y x=中得33m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33y x =-.(2)解方程组323,33y x y ⎧=+⎪⎨=⎪⎩得1133x y =⎧⎪⎨=⎪⎩11133x y =-⎧⎪⎨=⎪⎩∴点C 坐标为(3,3, 过点C 作CM ⊥x 轴于点M ,则在Rt △OMC 中,3CM =,3OM =,∴3tan CM COM OM ∠==30COM ∠=︒, 在Rt △AOB 中,23tan 2AO ABO OB ∠==3,∴60ABO ∠=︒, ∴∠ACO =30ABO COE ∠-∠=︒.(3)如图,∵OC ′⊥AB ,∠ACO =30°,∴α= ∠COC ′=90°-30°=60°,∠BOB ′=α=60°,∴∠AOB ′=90°-∠BOB ′=30°,∵ ∠OAB =90°-∠ABO =30°,∴∠AOB ′=∠OAB ,∴AB ′= OB ′=2.答:当α为60度时OC ′⊥AB ,并求此时线段AB ′的长为2.25 1)k=1×2=2.(2)当k>2时,如图,点E 、F 分别在P 点的右侧和上方过E 作x 轴的垂线EC ,垂足为C ,过F 作y 轴的垂线FD ,垂足为D ,EC 和FD 相交于G ,则四边形OCGD 为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