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设置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法是指在新的教学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矛盾,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新的学习中。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每天都系红领巾上学,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吗?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要多少布料吗?求制作一条红领巾要多少布料就是求红领巾的什么?(面积),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设置了三角形面积求法这一疑问,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成果资料。
四、研究的成果
(一)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是指运用语言、环境、活动、音乐、绘画、课件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很快的进入新的教学情境。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国王嫉妒阿凡提的才能,决定在公众面前让他出丑,便挑了一头擅长奔跑的小毛驴和阿凡提的小驴赛跑,路线是国王的小毛驴绕圆形跑,阿凡提的小驴绕沿圆外正方形跑,结果阿凡提的小驴跑输了,阿凡提高呼不公平。同学们说说比赛公平不公平?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中既复习了正方形的周长,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圆周长的强烈愿望。
C、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通过割补,依据面积移补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还有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周长、面积、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都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逐步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教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4、激励性原则:通过构建有质量的问题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可能应用既有知识和经验,甚至是新知融入到讨论中,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尊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唤起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个案研究法
3、文献法
4、归纳总结法
(三)研究目标
通过探索和研究,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有效的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三、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小学数学学习需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正确导向。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知识框架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3、差异性原则: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求没有差异就意味着不要求发展。我们尊重这个差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剖析当前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探索高效教学策略;
3、反思总结有效途径。
(五)、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初期(2011.12)
收集材料,确定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完成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2012.5—2012.11)
完成阶段性报告,整理相关资料。
3、课题研究后期(2013.5)
(2)多种形式建立表象
我们在教学中需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充分而深刻的表象,在逐步数学化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对象的再创造,促成学生对空间与图形意义的构建。
(3)自主探究,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
(4)运用科技手段,优化效果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优化教学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指:针对《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拓展变化,教师如何调整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基本图形。突出探究的主动性,搭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设置情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使学生通过认识多姿多彩的图形,把“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二)课题研究后的思考:通过这段时间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探究,我们觉得对自身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所以如果广大的教师朋友们都能潜身研修那么对我们社会的教育质量将会是一个大的跨越;其次我们认为这块知识刚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只要我们一改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我们的课改不仅能实现预期目标,而且还会取得更高成效。
(四)新知讲授
1、新授的方法
(1)扩宽渠道,强化感知。
A、观察,在观察时,教师要进行必要指导,如观察的目的、步骤、方法及记录观察结果,同时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B、实践,在操作中强化感知,动手操作能加强手和脑之间的联系。例如关于不规则物体的测量,实验活动可以这样安排:a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将不规则物体放入规则物体中使其体积产生变化,学生设计两种方案一用沙子,二用水,然后分别将不规则物体放入装有沙子的量杯和装有水的量杯;b、尝试独自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c、请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验中学会观察,还能通过观察学会发现,进而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明。
(五)、巩固练习法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熟记公式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供基本练习题,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关注后进生。
3、向学生提供括展习题,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适当点拔引导。
4、总结强化规律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范围太大,对各学年的把握不是很到位;研究的时间不足;课题组老师存在认知的局限。
(三)激趣导入
低中年级的教学内容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每节课都充满新鲜感。在导入过程时,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游戏等手段导入新课,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如教授《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寻宝”,老师把宝物藏在你们中间,老师提供线索,请大家按照提示寻找,提示1宝物在第6列同学中,然后第六列的同学开始找宝了,(没找到)老师给出提示2,宝物在第3排同学中,这时同学们一下就锁定了第六列第三排的一位同学,宝物也找到了。同时也引出了确定位置的方法。
《小学数学空间Biblioteka Baidu图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大领域之一,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落实新的课程目标,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往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把重点放在形态特征认识和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上,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练习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也最多。新课标扩展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范围,注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受等体验,提高具体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出具体建议,指出“在教学中需注重学生探究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需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需注重观察物体、认识方面、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些目标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就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