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评课稿

合集下载

【最新文档】近似数评课-范文模板 (6页)

【最新文档】近似数评课-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近似数评课篇一:近似数评课稿《近似数》评课稿张希鹏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近似数》。

面对给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

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赵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5篇范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5篇范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篇1一、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的内容。

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后的一次扩展,同时又为后面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做好知识铺垫。

教材内容展示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测量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小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知道精确度的含义。

2.经历类比迁移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及概括能力,初步掌握“迁移”、“数形结合”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1.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五环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回归情景,深化理解——反馈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回归生活”。

具体设计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主题图,学生明确了用0.984米、0.98米和1米三个数据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探究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由整数类比迁移到小数在回顾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后,做出强调:求近似数一定要用约等号来连接。

求小数的近似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因此,巩老师先复习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以练习促知识的再现),复习的过程中较好地注重了说理。

第二环节:巩老师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讨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注重了不同描述方式的综合应用;注重了教者的引导;注重了学生的说理;注重了对方法的引导和总结。

第三环节:基本练习,采用三种不同要求下的求近似数,较好地对基本知识进行了运用。

第四环节:深化练习。

1、判断并改错也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描述方式进行描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2、填数,并说近似于哪个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本堂课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三种不同描述方式下的求近似数),又注重了基本技能地培养(观察、分析、思考、表述),较好地发挥了教师引导、组织、调控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看、想、说、做),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基础性、综合性。

建议:
1、新知的学习(知识的发现)可由学生分步进行:独立思考、写出结果、说明想法——小组交流结果、想法——集体交流结果、想法,从而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法。

2、应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序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具体地练习中,让学生通过多说来促进学生对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组织表达能力。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篇1听了夏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

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教学反馈。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

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

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听了夏老师的课,收成颇多。

1.从生活动身,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小孩“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如此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得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保留一位小数确实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确实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那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专门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假如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4篇)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4篇)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4篇)近似数评课稿篇1在开学仅一周多的时间内,刘老师用心钻研,把四(1)班的孩子们和全校数学老师带进“生命课堂”,为全体数学教师指引了生命课堂的方向。

通过听课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课前引入(学生认识)把四(1)班学生人数、四年级总人数、小学部总人数、全校总人数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写出近似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答案,很自然的引入“省略尾数”的概念。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学生已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的形成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交流)让学生围绕一个例题进行分析。

我校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约为平方米。

A、4万B、3万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独立思考——对与错的交流——全班同学的汇报讨论,学生思维受到步步启发,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汇报时,围绕主题板示出三种想法①5368离4万是4632远一些,离3万是4632近一些;②看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③34632没达到35000,这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并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经历“四舍五入”的知识形成过程(教师指点)又是一个简洁的练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

下面哪些数约是3万,哪些数约是4万。

30789 37211 35423 33875 3964531998 32416 36045 34567 38420要求:1、分一分;2、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的一个过程,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四舍五入”的启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只起到指点的作用。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学习材料简洁,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充实。

近似数评课稿篇2观课主题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主要亮点教学环节比较清晰。

关注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课堂多次总结归纳出示,学生齐读,在巩固练习环节也要求说方法。

关注了求近似数的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课堂提问了近似数1.0和1的区别。

师似春雨,润物无声--评《近似数》

师似春雨,润物无声--评《近似数》

师似春雨,润物无声----小议李莉莎老师执教“空中黔课”《近似数》的教师语言艺术钟山区第十六小学2018级数学组数学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的体系。

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数学又是一门艺术,具有艺术的魅力。

数学教师的语言的表达,不仅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要有艺术性。

要能把数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不但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以得到意外的惊喜。

现在我们来小议一下南明小学李莉莎老师在执教“空中黔课”《近似数》是的教师语言艺术,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谅解并批评斧正。

一、精准简洁的问题设置语言上课一开始,李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开始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很快的就投入到了与老师的互动之中。

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复习了“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多一些”等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课堂回顾:李老师:今天老师带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

(18支)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南南:大约20支)问题提出范围太大,或模棱两可,学生无法准确回答,李莉莎老师在课堂上许多问题提出比较准确,提得恰到好处:如:“695接近几百人呢?703接近几百人呢?”李老师问的是接近几百,而不是接近谁,或接近什么数?这样学生思考的范围就在整百数左右思考了,很容易得出结论:695和703都接近700。

二、精确规范的数学概念语言课堂记录:李莉莎老师:现在我们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南南: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_人教新课标-精选教育文档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_人教新课标-精选教育文档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今天,听了杨惠琳老师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节课,心里有些想法,现在把这些想法写出来。

先说说这节课的三个难点:1,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但相隔这么长时间,况且在后来的学习中,又不怎么用到这一知识,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淡忘了;2、对于例题中“精确到十分位”这样的数学术语,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不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即使学生读懂了题意,理解了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必须熟练掌握“四舍五入”这一技术。

弄清楚要看十分位下一位百分位上的数决定是舍还是入。

学生会误以为精确到十分位就是将十分位上的数四舍或五入。

不掌握技术要领,题目要求一有变化,学生会像无头的苍蝇,不知从何下手。

3、是遇到需要连续进位的。

如:将0.996保留两位小数。

这里有两次向前进“1”第一次是因为千分位上是6,比5大要向百分位进l;第二次是因为百分位上9加上进来的l,满十写0向十分位进1。

两次进1,原因却各不相同。

特别是第二次进1,由于小数加法的内容位于本单元之后学习,因此,这又是一个难点。

有的学生不理解进位的原因,在后面练习中遇到题目中有数字9的,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前进1。

在学生面前,学生当然不容易学懂。

整节课下来,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1、借助旧知,探索新知。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求整数的近似数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充分借助这一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大胆的猜想,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

新课前的复习中,想办法唤醒学生对以前知识的记忆:如56640=( )万 327900000=( )亿 56640≈( )万 327900000≈( )亿复习中,唤起学生“用四舍五人求整数近似数方法”的回忆,明确求“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万(或亿)后面一位干位(或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出示数轴图(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数轴)。 学生交流汇报:在数轴上观察233482位于20万和30万之间,更接近“20万 ”。 用同样的方法,大家试着判断下面的数大约是多少万。 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 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②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12031呢?14800呢?
近似数 准确数:60周年,60响,169步,1840年,169年,56个方阵
近似数:近66分钟,约20万,近2万 18000≈2万 11030≈10000=1万 12030≈10000=1万
12031≈10000=1万 14800≈10000=1万 18234≈20000=2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 四舍五入: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向 它的前一位进“1”。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 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 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近似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近似数》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针 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通 过使学生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根据不同需要,可 以在不同数位上取近似值,理解用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 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近似数的评课稿

近似数的评课稿

近似数的评课稿近似数的评课稿篇一:近似数评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近似数》。

面对给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

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赵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近似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近似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读一读内容和横线上的数。
(二)求近似数 1、出示例7。 了解例题内容,让学生自己读出表里的数,再指名说说男性和女性 人数各有多少。 引导:我们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出38万和39万,(出示直线图) 交流:你大约在哪两个位置描出表示这两个数的点?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板块三、课堂练习 (一)、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 数? (1)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 (2)瑞安市有911个村民委员会。 (3)塘下镇小轿车有8000辆左右。 (4)塘下镇中心小学花木大约有3550棵。
(二)、填空。 1、一片树林有九百二十五棵树,写作( ),它的近似数是( )。 2、9993是( )位数,这个数大约是( )。 3、农场有692头奶牛,约为( ) 头。 4、珠穆朗玛峰高8888米,约为( )米。某林场有2403棵杨树, 约是 ( )。 5、要买1498元的相机,我至少要带大约 ( )元才够买。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 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 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
用“亿”或“万”作单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对周 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 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对旧知掌握较好,并初 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 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更要注重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听课评课记录咱们玉泉中心校头几天开展了教师引领课活动,郑教师是咱们玉泉中心校一名优秀的老数学教师,每次调研她班的成绩老是名列前茅。

因其中心校让她为咱们做引领课,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今年正好又和郑教师带同年级的课,因此踊跃又认真的听了郑教师的这节课,郑教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专门大的启发,使我收成颇丰。

第一在课堂设计方面:郑教师先用小黑板出示几道关于求整数近似数的题,指名让学生回答,在温习的进程中师专门的认真、认真,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因此然,以便能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把握知识情形。

这一点就让我自愧不如,因为每次上课我总怕讲新课时刻不够,温习环节就一点而过。

而使学生学习新知也比较困难,达到了相反的成效。

在上新课时,作为老教师,她不是一言堂,而是先让学生拿出课前预习表,和同桌交流预习情形,然后教师出例如题,指名学生解答,师加以引导,在教学的重难点部份师生一起探讨,合作交流,冲破难点。

如此在交流合作中学生不知不觉把握了新知。

最后教师又设计了两个练习,第一题紧扣本节课所学知识,查验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第二题判定,依照本节课易错点来出题,以更好的查验学生重难点知识把握情形。

第二,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教师采纳课前预习、课中解疑,课下笔记的方式,专门好的表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科学、严谨。

教学方式独特有效,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超级值得咱们学习。

咱们玉泉中心校头几天开展了教师引领课活动,郑教师是咱们玉泉中心校一名优秀的老数学教师,每次调研她班的成绩老是名列前茅。

因其中心校让她为咱们做引领课,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今年正好又和郑教师带同年级的课,因此踊跃又认真的听了郑教师的这节课,郑教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专门大的启发,使我收成颇丰。

第一在课堂设计方面:郑教师先用小黑板出示几道关于求整数近似数的题,指名让学生回答,在温习的进程中师专门的认真、认真,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因此然,以便能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把握知识情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求一个小数近似数》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求一个小数近似数》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求一个小数近似数》说课稿评课稿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教法、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近似数》教案与反思

《近似数》教案与反思

《近似数》教案与反思《《近似数》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类数的特征,会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量书本的长。

师:请大家用尺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测量。

学生会发现是20厘米多一些。

师:如果我们不需要量地非常精确,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

例如:我们学校有2453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2500人。

二、生活中近似数。

1.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1)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有一亿三千万。

(2)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约13亿。

2.学生看书上的另外三个例子,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3.师:在生活中你接触到过近似数吗?如果有,请你说一说。

教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总计平民死亡:约7589万人,总计人员死亡:约1亿零三百万人。

(讲解和平的重要性)三、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1.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2.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3)师生共同观察书本上的练习。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师:请你观察,你发现四舍五入是怎么做的?四舍五入到十位,省去的是哪几位?如果四舍五入到百位,那么省去的是哪几位?(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两题。

《近似数》评课

《近似数》评课

评二年级下《近似数》--吕娟娟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些数据让学生区分,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通过独立的看一看,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其实不然。

本节课教师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

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四年级数学教案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大连代表队的3号选手,我叫穆晓慧。

很荣幸能站到这个讲台上来。

面对这么多的教育大家,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因为会有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或有贻笑大方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前言近似数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篇评课稿将围绕近似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近似数。

内容一: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指在一个数的附近取一个较为接近的数,以便于计算和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精确计算,这时就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进行计算和估算。

学生在学习近似数的概念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 近似数是在一个数的附近取的数,它并不是对原数的精确表示; - 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取近似数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方法; - 近似数可以用来进行估算和计算,但在需要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其他计算方法。

内容二:近似数的计算近似数的计算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舍入法舍入法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将一个数近似到指定的位数。

舍入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舍入的位数。

2. 找到需要舍入的位数的下一位数字。

3. 根据下一位数字的大小,决定舍入位的取舍规则。

例如,我们要将数值2.86舍入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这时,下一位数字为6,根据舍入规则,我们可以将2.86近似为2.9。

截断法截断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将一个数近似到指定的位数。

截断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截断的位数。

2. 将需要截断的位数之后的所有位都舍去。

以数值 2.86为例,要将其截断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在截断法中,我们可以直接将2.86近似为2.8。

常用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常用的近似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估算。

学生在学习近似数时,可以了解以下常用近似数: - π的近似值为3.14; - 根号2的近似值为1.41; - 根号3的近似值为1.73; - e的近似值为2.71。

省时省力总评价!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评测

省时省力总评价!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评测

省时省力总评价!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评测教育是我们未来希望,而教学也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关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在教育领域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进行评测,探讨其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和学生反馈。

一、教学效果评测1.教学目标《求小数的近数》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到相关的知识,实现小数的取舍、四舍五入和近似的技能,使学生在应用数学方面更加的智慧和自信。

2.教学内容教案内容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小数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侧重教学内容如下:(1)什么是小数(2)小数的大小比较(3)小数的四舍五入和近似运算(4)小数的应用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导入法等等,不仅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通过评估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对小数的四舍五入和近似的概念和运算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并且,这些技能也被学生运用到生活中,在还款、购物和理财等方面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二、教师评价1.教师培训为了保证教案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接受培训和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专业程度和实效性。

《求小数的近数》教案的开发者通过培训会议、班级讲座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帮助教师加强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把握。

2.教师评价教师对教案的评价,是衡量教案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案被教师评价为内容全面、教学方法多样、实用性强大,特别是课件和教学用书能够很好的贴合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和学生课堂上的使用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大连代表队的3号选手,我叫穆晓慧。

很荣幸能站到这个讲台上来。

面对这么多的教育大家,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因为会有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或有贻笑大方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
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教师引领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分类,体现了分类的标准在分类中的作用,这不仅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抽象出准确数和近似数,同时也建立了数感。

我们还注意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所搜集的近似数,如用“左右”、“多一些”、“少一些”和大约来表示近似数,和对“约等于15万”的不同表达方式等,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