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2015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精品文档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汇总(9篇)(精校WORD版)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汇总(9篇)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汇总(9篇)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汇总(9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似曾相识燕归来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
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
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
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思。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大师大多在时间上离我们遥远,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无端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浙江省高考满分的作文
浙江省高考满分的作文浙江省高考满分的作文(篇1)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雄鹰只有经历过痛苦的蜕变,方能浴火重生,重塑生命之壮美。
人生也是如此,痛苦虽能折磨人,却也能磨炼人,催生心灵的芬芳。
凤凰涅槃,宝剑浴火。
凤凰以跃火之势谱写出一生最壮美的诗篇,宝剑从千锤百炼中锻造出强劲的形态,锋锐的刀刃。
同样,饱经痛苦的人生更可以不凡的经历诠释生命的柔韧。
史铁生在饱经痛苦的折磨后,不是选择逃避眼前的苦难,而是在痛苦中不断逼问自己,使自己在生与死中作出了最动人的抉择,把生命中的痛苦当成是成功的踏脚石。
终于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佳作。
谁说痛苦只能是痛与苦而不能是快与乐呢?史铁生的一生足以诠释痛苦也能绽放出美丽的心花。
然而,痛苦始终是痛苦,即处于痛苦中必定要饱经痛苦的折磨,有的人忍受不了风吹雨打,一倒不起,有的人在风雨中愈战愈勇,就如那在痛苦中重生的雄鹰一般,以最挺拔的`身姿突破痛苦的重围,绽放出奇迹之花。
张正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惧地方恶势力的重重压迫,用智与勇与破坏滇池的无知之人奋力斗争,眼睛瞎了一只不怕,孩子疯了一个不惧,妻子跑了不顾,一心只想保护一直哺育着自己的滇池母亲。
只要他活着他将在痛苦中徘徊一生一世。
因着他的执着,滇池也越发秀丽迷人了。
他以自己一次次的同苦经历,换来在滇池上绽放最美丽之花的永恒!由此可见,在同苦中绽放花朵需要不屈的意志与永恒的坚守。
纵观今外,无论是简森的三落三起赢得人生第一金牌,还是刘翔从伤痛中昂首向前,再揽亚运金牌,他们均在痛苦中获得了前行的巨大动力,终于扬帆远航,走向不朽,在生命的痛苦中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正如雄鹰的饱经苦痛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次伟大的新生。
刘翔没有被伤痛的巨大困苦打倒,而是打倒了痛苦,重拾亚洲飞人的美誉。
让我们像雄鹰般扬起矫健的双翅,尽情在痛苦中浴火重生,寻找生的真谛,共谱生的壮美诗篇,在痛苦中绽放最美、最动人的荆棘之花,轻舞飞扬,心灵芬芳!浙江省高考满分的作文(篇2)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5篇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5篇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一:致陈先生的一封信致陈先生的一封信陈先生: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
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
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
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
《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
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而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
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
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在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在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
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5篇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5篇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一:感知自然需躬行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
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
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
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
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
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
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
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
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
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二:尽赏自然,尽得清欢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 析
赏析作者:暂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6年第3期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考查学生在二元对立语境下对“文如其人”或“文不如其人”的思考,富含人文气息,体现了浙江卷一贯重视文化底蕴的命题思想。
其实,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当然,这并不否定作家的人格力量对风格的影响,人格是透过作者的创作个性,升华为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才能对风格的构成产生作用。
本题在审题上没有为难学生,立意也很明确:第一“文如其人”,从创作角度讲,文载道,诗言志,诗文当直抒胸臆、发自肺腑、忠实地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从鉴赏角度讲,从作家作品中可窥见其品性、思想、志向、人格。
第二“文不如其人”,从创作角度讲,作家可能潜藏在作品背后,审视人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自己,就如鲁迅给李秉一的信中说道“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然而都不实行,我大约不是一个勇士”,这才是没有被过分神化或过分贬抑的真实的鲁迅;从鉴赏角度讲,艺术家笔下的高雅并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甚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可能是背道而驰的。
本题重点是对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淀的检验,拼的是实力,没有相当丰厚的阅读积累.只落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阅读识见,当然也只能是茶壶里倒汤圆。
如果说写作是建房造屋,那么,阅读理解是基础,鉴赏领悟是骨架,表达阐释则是“内外兼修”,证明加分析兼顾。
关于文体限制,题目要求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适宜写成议论文。
《殊途同归》作为2015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有如下突出亮点:首先,内容方面: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格调高雅。
作者聪敏颖慧,巧妙地将“文如其人”“文不如其人”的“人”定义为“人的高尚的追求”,从艺术欣赏的视域探讨人品多元化与作品内容的关联度,提出“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这一貌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命题,观点突出、新颖;作者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的背后必然是“读书破万卷”的文化底蕴——《马赛曲》的问世、《自由引导人民》的创作、牛顿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莫言儿时生活的“富足”等等素材信手拈来,如酿甘醇,令读者唇齿生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看似冷静的议论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浸润文章中的真挚健康的情感,如“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9篇)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9篇)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9篇)1.文之常识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
故庄子云:“道在便溺”。
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
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
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
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
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
行难,故特以行之。
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
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
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
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文范文之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作文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作文【篇一:2015年高考作文范文10篇】2015年高考作文范文10篇2015年高考作文范文10篇201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材料作文):最软不过人心(3篇)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今年上海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主题为“坚硬与柔软”。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一(材料作文):最软不过人心郭敬明说: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它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曾经竭尽力量的想对每一个人好,关心、呵护、温暖、疼爱、理解、包容。
这些美好的事物我先付出,如有人给我我便要,可你刚刚看见了,我说的是曾经,后来才终于懂得人性本贱,你对一个人好的时间久了,那个人是会习惯的,然后把这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其实本来是可以蠢到不计代价不顾回报的,但现实总是让人寒了心,渐渐竖起一道墙,后来垒起一座城荒芜的、苍凉的、死寂的墙,出不去也没人进的来,背负的太多,所以要停下来舍弃一些,从重要的人变成看似重要的人,包袱轻了,快乐却没能多起来,那些可有可无、时有时无、若有若无的在乎,无法维持亘久绵长的姿态,看起来比嘲讽还令人不安,可那又如何呢?还是要谢谢那些相逢便是笑脸寒暄的人,谢谢你的笑容让我看不清你的心。
世界上硬的东西有很多,软的东西也有很多,光是在人身上就可以找出不少,最软不过人心,最硬也不过人心。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二:造就和谐的自我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地自我,只要小心的用柔软包裹住坚硬,温柔地去关怀它的每一寸,完全贴合,不留缝隙,品尝他的脉络,摩擦它的敏感,让它释放,回归最初的状态,再坚硬的它也会变得柔软,达到生命的大和谐。
良辰美景,斗室两人,柳梦蝶的侠气全消,化为了柔情一缕,她竟像小孩子一样,伏在左含英怀中,左含英这时,如饮醇酒,如游太虚,真不知天地之间,除了两人之外,还有什么。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观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运气,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专门容易明白得“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运气。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运气的渗透。
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因此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
同样是一堆白骨,专门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旧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讲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钞票奴役,要追求人性上、运气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钞票财奔波。
他敛钞票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
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咨询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运气如何。
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许多、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运气未必挂钩,那又为必纠结其运气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确实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
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全然。
我们不妨讲,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运气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差不多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形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畴之内。
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储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因此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因此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情愿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尽力量。
2015年高考作文范文5篇
2015年高考作文范文5篇2015年高考作文范文一:捕捉美景,品味世界当生命的声音被市井喧嚣淹没,我们已逐渐失去了捕捉美景的欣赏力。
在社会大机器的无情打磨下,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粗糙地打磨,进而,用来捕捉美景的双眼被甚嚣尘上遮蔽。
因此,这个浮躁的时代更加需要小刘般用真情捕捉美景的细致之人,我们由此可以在他的带领下品味世界的万种风情。
巴赫金曾如是感慨道:“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没错,因为喧哗,所以茫然;因为茫然,所以麻木。
日趋麻木的灵魂对近在眼前的美景熟视无睹,更何况遥远天际的美景盛宴?我们不奢求走遍千山万水,只求不丧失那心中最原始的对美的捕捉。
可令人恐惧的是,当下,无数人正在迷茫中坠入深渊。
幸好,小刘的出现不仅救赎了正在堕落的麻木者,也唤醒了全社会对美的用心探索——这种平凡却伟大的善行难道不更具有风采吗?名校毕业,收入颇丰的梭罗在看破浮华后毅然选择放下一切,隐居于市井喧嚣中探寻美景。
于是,一位富有哲思的诗人在他家乡的瓦尔登湖畔修建陋室,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思维火花。
在那个没有相机、没有博客的世界里,他无法将美景与其他人分享,就与自我进行着灵魂对话,在“把观察四季当作职业”的美好日子里,感受着四季别样的风情。
梭罗,一位诗意栖居的哲人、诗人,用双眼认真捕捉被人忽略的四季变幻,在静静观察中丰富灵魂,用丰盈的心品味着最本真的自然。
当看到“背包客”谷岳背上行囊穿越美洲的快乐惬意时,我向往着如他般的灵魂自由。
为了捕捉生活中真正的美景,他敢于放下高薪工作,与友人载满梦想走向北方。
美景,是从北极到中美洲一路向南的物换星移,更是其在旅途中经历的酸甜苦辣。
他们用双脚丈量世界的广度,用透明的心灵记录下旅行中的种种体验,带领我们走向生活的本质。
缪尔有言:“我发现,走向世界就是走近内心。
”当我们真正地用敏锐的双眼捕捉美景时,会发觉在对世界的品味中多了一份孩子般的惊奇。
这惊奇,是川端康成偶然间发现“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的闲情;更是刘海粟于平凡之中“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的淡然。
高考作文之2015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2015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篇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精选100篇】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精选100篇永州一中刘小忠(一)2015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12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考题解析】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是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这种类型的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
这是一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
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考生来说,写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题目没有做要求可以自拟,可根据你的立意拟一个贴切的题目,也可以直接写“给xxx的一封信”。
注意材料中特别提醒,写信人姓名为“明华”。
可以写给老陈,也就是材料中的父亲。
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了,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种方式的关心。
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对父亲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其他行人负责,是为了父亲和更多人的安全。
所以写给父亲老陈的信,可以从责任这个角度来写。
可以提醒父亲,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不可以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
可以写给小陈,也就是材料中的女儿。
女儿举报父亲,对她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呢。
写给小陈的信中,你可以对她的行为理解并赞同甚至拍手叫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真题:轻嗅文骨的芬芳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真题:轻嗅文骨的芬芳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真题:轻嗅文骨的芬芳有人笔底波澜万丈,心中槁木死灰;有人拊掌大乐,文饰不堪,争名逐利;有人天生洁癖,抱璞守真,留恋理想国;有人拍案而起,剖心烛照,敢放一把野火,泽被寰宇,笔谈间气吐霓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轻嗅文骨的芬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作文题目】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范文】轻嗅文骨的芬芳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字欣赏举隅》中抛问:“后生学者,文与心道契否?”有人笔底波澜万丈,心中槁木死灰;有人拊掌大乐,文饰不堪,争名逐利;有人天生洁癖,抱璞守真,留恋理想国;有人拍案而起,剖心烛照,敢放一把野火,泽被寰宇,笔谈间气吐霓虹!“性灵彰道著,文骨载风仪。
”这是梁漱溟先生《究元决疑论》中对我辈殷殷的企盼。
文品人品,诚有二律背反之意,我们这一代的写手,又该如何认识此间命题,如何安放自身,达到两者圆融之境界?不可否认,作者格调趣味与作家人品背离并非罕见。
艾布拉姆斯于《镜与灯——文学批评原论》中将其斥为“解密过程”,作者、载器、读者、时代四者循环返流,四元素也难以逃脱“横态性欺瞒”。
冷眼旁观,《被禁锢的苦恼》中朱沃什•切瓦夫执借鹰隼双目,锐意指出集权时代俄罗斯作家沦为“夜莺群像”,文骨分崩离析,人格成为悲剧附庸;纵观中国文脉史,沈括著《梦溪笔谈》,可谓等身煌煌,但却在政坛迷雾中堕落朽垮,为苏轼的坎坷仕途复添艰险。
究其根源,这些作者并非将心魂血肉潜入文章;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将文字作为可耻的工具,即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中指摘的“横态木偶”。
毫无敬畏,毫无热忱,毫无神圣与崇高,他们就像敏锐而贪婪的渔夫,慢慢拉起渔网,渴望从虚空中找出某种宝物。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一: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
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
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
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
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
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
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
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大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
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
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
你只要走进那里惟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
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
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
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
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
”记者想采访他早年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然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8篇
【浙江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之以文,考之以史古人云:“文如其人。
”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作者,这又作何解呢?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
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
这种文章本就是作者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
书写之时,作者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血成句。
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
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
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
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
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作者人品?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
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作者的形象。
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
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作者本身。
此时,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
史料中记载的作者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
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
”作者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
高尚的作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8篇)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通用8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和学习中,大伙儿一定都触碰过作文吧。
写作文是塑造大家的洞察力、联想力、想像力、思考力和记忆能力的关键方式。
下边是我帮大伙儿梳理的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通用性8篇】下边是我帮大伙儿梳理的,仅作参考,大家一起来瞧瞧吧。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阅读文章下边的文本,依据规定作文。
(60分) 古代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行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代表着著作的情调趣味性与创作者为人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觉得“心画心里话总失真,文章内容宁复见为人正直”。
艺术大师笔下的优雅不可以证实其为人正直的脱俗。
这代表着著作的情调趣味性与创作者为人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见解。
留意:①题目自拟,见解自定。
②确立文体,不可写出诗文。
③不可低于800字。
④不可剽窃、套作。
似曾相识燕归来当代刑侦基础理论中总会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掩藏,流在骨中的气血是不会改变的,而笔迹如果是,文章内容亦这般,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干万般藏匿装饰,字里行间一直风流个性化,不能抑勒。
普鲁斯特早前时发布过一些小说集与评价,纵使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距颇多,无论从语调或是行文方法都是有不一样,但若细心品位,他那针对微小事情的掌握从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内容的内心深处。
“味道与味道却会在形销以后长期存在”,他们“以基本上难以鉴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扛起追忆的巨厦”。
他的设计风格就好似他的味道,他人效仿不到,他也除去不上,不论是哪些內容,挥之不去的一直“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因此,无论是文学家或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出字,就等同于把自己的逻辑思维、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呈现出去,而历史时间洪流能够湮没人的生理性存有,却始终没法更改人的观念存有,那麼文本就是传送思索与精神实质的最好是媒介,即便手稿遗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到文章内容中多方面的精粹却会在時间的积累下经久不衰。
且以作品论英雄_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8篇精选】
且以作品论英雄_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8篇精选】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
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
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
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
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
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本身就是的,它看重作品本身。
2015年新课标卷Ⅱ高考满分作文:谁更有时代风采?老王当之无愧!
2015年新课标卷Ⅱ高考满分作文:谁更有时代风采?老王当之无愧!2015年新课标卷Ⅱ高考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展示】谁更有时代风采?老王当之无愧!——对“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主席的一次采访编者按:目前,中国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在最后三个候选人中,爱岗敬业、平凡而不平庸的老王众望所归,摘得桂冠。
为此,本报记者专程采访“当代风采人物”评选委员会的主席。
现把采访的内容摘要发出。
记者:尊敬的主席先生,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本次“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的目的。
主席: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评选当代风采人物,褒奖那些为当代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们给社会提供了正能量,能激励更多的人自觉投身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记者:您觉得这个目的达到了吗?主席:达到了。
别的不说,就看最后的三个候选人,他们都展现了当代风采,都充满了正能量,小李笃学敏思,成就巨大,展现了创新的风采;老王爱岗敬业,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展现了踏实勤勉的风采;小刘,追求美,传递美,从精神层面鼓舞人们,展现了奉献的风采。
记者:是的,这三个人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时代风采人物。
可为什么老王在最后的评选中能脱颖而出,成为三人中更有风采的当代中国人呢?请您谈谈老王胜出的原因好吗?主席:好的。
对老王的胜出我们组委会有两点看法:首先,老王成为更有风采的当代人物是民众投票选择结果,是民意,实至名归,无可争议。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3篇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3篇本文是关于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3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当你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欢迎追捧。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3篇,欢迎阅读。
篇一:文如其人以前听说过字如其人的说法,说通过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便会把你所想的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
在我认为,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比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
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
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所以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
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身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就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可以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状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2015年全国1卷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致老陈的一封信:做孩子的榜样
亲爱的老陈:我们素不相识,听说了你的故事,我决定给你写这封信。
跟你一样,我对你的女儿怀有复杂的心情。
她都读到大学了,还没有学会“亲亲相隐”的道理,反而去揭发自己的父亲,令人痛心,更令人担心——如果这傻孩子走入社会后仍是这个样子,人情世故半点不通,动辄批评这个、举报那个,怎么在这复杂的世界立足?对你的遭遇,我非常同情。
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却弄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
不就是开车时接个电话吗?谁敢赌咒发誓自己开车时没接打过电话?电话响了,领导找你、同事问你、朋友约你,接慢了都不合适!跟乱闯红灯的行人、野蛮变道的汽车、防不胜防的车窗垃圾还有半夜里轰隆隆飞驰的“二环十三郎”飙车党们相比,我们只不过是接个电话,简直应该算是模范守法公民好吗?影视剧里天天出现开车接打电话的场景,可也没见编剧们立马派个警察去制止啊。
老陈,我知道你最近一定听了不少大道理。
交通事故已经跻身当今人类几大“杀手”之列、伤亡率逐年上升……拿那些遥远的数字吓唬谁呢?癌症倒是头号杀手,不也得听概率论的吗?我相信,一定也有人跟你唠叨过“规则”意识。
什么是规则?过去,“圣旨”是我们中国人奉行的圭臬。
后来没了皇帝,有了宪法,法定的“规则”逐渐成了体系,国家已经宣示,“人治”要变“法治”。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也都清楚,“潜规则”的根须在这片土地扎得更早、太深。
你只不过开车接个电话就要挨罚,“特权车”什么时候能够依法上路?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参加高考,别人给孩子明目张胆找人*;我们的孩子千辛万苦考入大学,别人神不知鬼不觉把孩子从差校转入。
前路漫漫,总有一些“别人”待在我们身边,你说,我们手里的方向盘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转?老陈,不管怎么说,不希望你过多责备女儿。
她还只是个孩子。
如果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像她这样尊重公共秩序,尊重其他个体,也许压根儿就不会有今天的这场风波,而中国人呈现给世人的面目,也不会总与“插队”、“随地吐痰”、“全球扫货的土豪”和刻在名胜古迹上“到此一游”的题名联系在一起。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生”、“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以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满分作文展示】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如是我言,逢人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其人品。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
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
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了解了犹太商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然后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
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视财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财。
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人的人品如何。
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事”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他看重作品本身。
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殊途同归_高考作文
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殊途同归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干净。
假使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测度。
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不是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
”马尔克斯如是说。
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
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风格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
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规范。
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风格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仍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衰败、常日饥寒全是谎话,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心爱。
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
”作品的风格趣味与人品很难到达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篇一: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满分14篇】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60分人品之于格调,犹如花之于瓶。
花美,自玉瓶相衬。
而空得一只精致优雅之瓶,未必得一奇绝独美之花。
故有贞行高节之品,其文之格调必卓然清洁。
而虚附格调之风雅,未可知其人品之高下。
抱朴子有言曰:“朱绿之藻,不秀于枯河。
倾山之流,不发于涸源。
资不厚,则其惠也不博。
才不丰,则其辞也不赡。
”没有高洁的人品,犹如干涸的河道,无源的山泉,怎么可有会有华丽的水藻,不尽的长河?古今中外,凡性情贞洁高尚之士,其文无不充满了生命的深邃。
那是颜真卿的“政可守,不可不守”的宽原磅礴,是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坚定追求,是谭嗣同的激昂鲜血,是鲁迅的辛辣笔墨,这样卓然不群的格调,是铮铮风骨的再现,是人品操行的反映。
有不俗的人品,方可有不俗的格调。
但竟有不凡自命风雅的斗方名士,以为有了不俗的格调便可逆推出自己“不俗”的人品。
他们的可笑之处在于,格调的高雅与人品的清高之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等号。
当年乾隆皇帝盛赞赵孟頫赵体之矫健流畅,认为其字“柔中自有镔铁骨”。
郑板桥则不以为然,直言其字谄媚,“宋之降臣,何骨之有?”字且如此,人亦如是。
那些投降失节的汉奸中,不乏有不同于俗的文章格调。
他们纵有如此之格调,却依旧难觅半点不俗之人品。
这份不称其人的反差,犹如明镜不幸遇嫫母,良砚不幸遇俗人,宝剑不幸遇庸将。
实为格调之不幸也。
因此,格调与人品,用数学的推论方式来阐释,是单向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与其附庸风雅地渴求一份格调的虚无外表,不如坚定不挠地精炼一份不俗的人格。
在那段对人格人品的追逐之中,哪怕前行之路充满困难,黄沙漫天,荆棘刺足,你依旧会发现那份不同于俗的格调,只不过一直陪伴于你。
而当你放弃人格,放弃操行时,这份不俗的格调,却已自顾自地离你而去,反差之大,只会使你继续咬牙坚持。
而当我们坚持这份人品,追求这份人品时,与这同来的,不仅仅是不俗的文章格调,还有更多更深邃的生命意义。
那是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
这份格调不再拘束于锦心绣口的文辞,而外化为整个生命,渗透这拥有不俗人品的灵魂。
黄虫至秽,化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变为萤而耀彩于夏月。
于人品,心既写之,定能使格调化腐朽为神奇,臻于一份生命的淳真。
雨落花蕊,甘苦各现(58—60)写文如金圣叹先生曾说:雨落花蕊,甘苦各现;水入容器,方园自明。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忠实地表达着自己与内在世界的一致。
然而这种一致的自洽性是可以作伪的。
古今中外,沽名钓誉者甚多,虚情假意者亦不乏,然而此高雅非真脱俗,只是扯着喉咙模仿他人。
灼眼之下,东施之态,邯郸之姿,便一目了然了。
胡兰成与汪精卫,都是旧中国深负文才之士,前者惹张爱玲的青眼。
后者也是留洋海外,为文直洌。
然而在他们叛国之前,并非没有行为与文章中的表现,如同王维的辋川之作,看似清远超然,实则渴慕朝野,其高雅之真假,若与鲁迅的话、倪瞻的画相比便一目了然。
可以说,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性格看似的背离,实则虚伪的矫饰,经不起推敲与比较。
张中行先生在《负喧谈话》中评价朱自清先生性情敦厚,行事澄明慢条斯礼,这与我们在《背景》中所想见的那个朱自清,在《荷塘月色》想见的那个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独步踱步的朱自清是一致的。
先生一直嫌自己行事拖沓,希望形成雷厉风行的性格,然终不果,这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他始终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冷静的观察者,更非以奇诡辩论,波动跳跃的思维来让我们折服的斗士。
这是每个人诚心正意行文行事必然的结果,如雨落心蕊,甘苦者观;水入容器,方圆自明。
世界如果显得凌乱不堪,是因为看他的眼睛凌乱不堪,因为读他的心凌乱不堪。
这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爱默生所说的。
一个人心中怀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的态度,世界就呈现出什么模样什么恣态,而再经过言语加工后的表达,自然就呈现怎样面貌与味道。
古之学也,入乎眼,著乎耳,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这便是说人的行为是与心里的观念学识互相协谐的。
林语堂先生在评价莎士比亚时说:对一个作家最高的评价,是他像大自然本身。
他并不打扰世间一切事物的配置,他只是观察、感受、记录并最终离开了。
这似乎反对了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一致的观点。
因为“天地无情”,往深里说,这却是个论题最好的佐证,作家要作到绝对客观,首先是摒弃了偏执与自我的偶然性的,尔后以绝对的冷静与疏离面对万物,才能做得到莎翁这样伟大。
他是容器,却要以近乎无形,因此他的作品“豪华落尽见真淳”,他的性格是近似自然的公正与客观。
如同一切美是无蔽的真理之显现,他的剧作便是他完整人格的映射,近几完美。
俗务,在诗人笔下便是诗,在哲人眼中即是思,在凡人看来仅是事。
此间真意,真如才子金圣叹所言,“雨落花蕊,甘苦各现;水入容器,方园自明”罢。
我手写我心(58—60)明代公安派作家有着这样的为文之风:“为文必独具一格,不拘性灵,非以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在我看来,这便是对“言为心声”的最好诠释。
你心中汩汩然流淌着的是什么,你笔下流淌出的也应是什么。
怪侠金圣叹有二十四个“不亦快哉”流传于世,那便是他的心中所想着的人间愉快。
但现今社会或者说是古今社会上总有艺术家不能使其为人与作品相称的现象,究其根源,原因大致分为两种。
一类是作家在虚名浮利之中失去了自我,沦为了全为稻粱谋的“作家”。
李绅因为写《悯农》而闻名内外,却不想他后来竟成了一个奢侈无度的豪绅,他的为人也就不能与诗中所云相称。
另一种情况便是难言了,虽有“物不得其平则鸣”之说,但在一定的社会压力下,有时“鸣”却是极为困难的。
李贺诗中雄奇的想象,奇诡的诗风看似另类,却恰恰包含了他怀才不遇之悲愤。
至于晚唐李商隐,其眼中的蜡烛泣泪也是他的胸中之苦闷,只是无法直接诉诸笔端。
现今社会已基本没有“难言”的限制,我们要做的便是守住一颗本真的心,不沉浸于蜗居虚名,而忘记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唤醒人类良知的作用。
作家陈远曾在访谈中这样说道,美的本质是真,倘若过分追求美以致失了真,便背离了写作的方向,先有真后有美,我手倘若写的不是我心,而是一些矫揉造作的故事,那么美就不会存在于这些文字之中。
先为真人,后为真文,此美之所源也。
韩愈笔下的李愿便为一真人,他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于是他成就了隐士的美名。
我想,真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且,这种真实的灵气也会通过文字展现出来。
我手写我心。
长杯芳草,喜木美竹,皆可入心,皆可入文。
不必拘泥于外在而含真,穿过重重花径,自有云白山青。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9—60)古言有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笔与文字都是人内心思考的外在反映,思考从心中流转到笔上,思想的味道也从纸上盎然而生。
在我眼中,拥有高雅格调的诗文,它的作者也是一位身着白衣、飘然空灵的人吧。
翻开中华文化的长卷,各种文学瑰宝展现在我的眼前:“拔剑四顾心茫然”到“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李白追求内心的真实写照;“会当凌绝顶”到“恨别鸟惊心”是杜甫从年轻到得年迈的沉郁;“此情无计可消除”是李清照柔弱的思念;“竹杖茫鞋轻胜马”是苏东坡看透人生的豁达。
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拥有的无非是一颗赤诚之心,墨水像心头之血一般汇聚成文字洒在宣纸上,昭示着不同时光交给不同的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也昭示着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品味和格调。
我的老师、母亲都对我说过:文品即人品,没有一颗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是很难创作出积极向上的作品,也唯有立足自身而心系天下,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文字的力量,文字就是作者心灵的表达,在思维与文字的转换过程中,是很难再有人为这添加的。
吕不韦曾写道: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能够写出清水芙蓉般文字的人们,想必他们的心灵也是经过了污泥的阻塞与干扰,但仍然洁白无瑕,并保留了那一份难能可贵的静气吧。
否则,怎么会有如此美妙的绘心之笔,描绘出他们如此美妙的意境?性情褊急则行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自悟与淡然是无法被复制与模仿的。
老子有句话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在我的理解里,这同样适用于文字和思想的关系:一个总想着捷径,速成的人怎么能写出站得住脚、思想深远的文字呢?一个踮着脚的灵魂,怕是一推就倒下了吧,语言、文字是“文”,内心思想与灵魂便为“质”,文是很难掩盖质的,所谓文质彬彬,便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了。
复见为人”是不是失之偏颇了呢?人的内心影响的更是一个人的思想、灵魂以及风吹过来带着的他的味道,这便是人最纯真的地方,改变不了的地方。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轻嗅文骨的芬芳(58—60)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字欣赏举隅》中抛问:“后生学者,文与心道契否?”有人笔底波澜万丈,心中槁木死灰;有人拊掌大乐,文饰不堪,徇名逐利;有人天生洁癖,抱璞守真,留恋理想国;有人拍案而起,剖心烛照,敢放一把野火,泽被寰宇,笔谈间气吐霓虹!“性灵彰道著,文骨载风仪。
”这是梁漱溟先生《究于决颖论》中对我辈殷殷的企盼,文品人品,诚有二律背反之意。
我们这一代的写手,又该如何认识此间命题,如何安放自身,达到两者圆融之境界?我们这一代,又该如何保持文学的纯洁性,达臻“真文学”的艺术之境?我以为一在读者,读者可谓是卡夫卡式的“判官”,得秉持着清醒与镇定,不被妖艳可人的文辞灼作而眩晕,可以借鹰隼锐利之眼,剖开艺术的真境实例。
北大有个传统,叫“沉潜”,沉入艺术的源头根蒂,潜进人生的幽微百态,从而抵达人品文品熔为一炉的高超境地。
做到“沉潜”,便能拨开重烟迷障,直与作者对话。
二在写手,即我们本身。
就像《中国哲学史》中胡适先生所说:“文”道不是漂亮虚荣的外衣,而是本性的呐喊与沉思。
这声呐喊,理应震撼天地,就应发聩蒙昧之心,我们在屈瑞林大师《真挚与诚实》中听见,我们在福柯《疯癫与文明》的“失落天真”里听见,《俄狄浦斯王》中的勇士啊,不愿沉湮于鼾声、风,趁筋骨未钝、腕血未冷,向世间问一问来此的意义,不正是我们的写照?父亲曾笑谈,年轻的夜晚,躺在床上浑身颤栗,想到什么半夜摸黑点起蜡烛,光着膀子抓起笔就写,我从小便“雄心勃勃”想成为作家,每当获得师长的肯定,外面的嘉奖,父亲总要提醒我不能让文骨背离了人的风仪,拿出季羡林研究吐火罗文的真挚,陈寅恪力挽史澜的魄力,梁启超冰鉴灼灼的温度,感化他人,圆满自身,所以说是“几时借得冲霄浪,虽死望峰亦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