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2015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篇一: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满分14篇】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
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
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
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60分
人品之于格调,犹如花之于瓶。花美,自玉瓶相衬。而空得一只精
致优雅之瓶,未必得一奇绝独美之花。
故有贞行高节之品,其文之格调必卓然清洁。而虚附格调之风雅,
未可知其人品之高下。
抱朴子有言曰:“朱绿之藻,不秀于枯河。倾山之流,不发于涸源。
资不厚,则其惠也不博。才不丰,则其辞也不赡。”没有高洁的人品,犹如干涸的河道,无源的山泉,怎么可有会有华丽的水藻,不尽的
长河?古今中外,凡性情贞洁高尚之士,其文无不充满了生命的深邃。那是颜真卿的“政可守,不可不守”的宽原磅礴,是亚里士多德
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坚定追求,是谭嗣同的激昂鲜血,是
鲁迅的辛辣笔墨,这样卓然不群的格调,是铮铮风骨的再现,是人
品操行的反映。
有不俗的人品,方可有不俗的格调。但竟有不凡自命风雅的斗方名士,以为有了不俗的格调便可逆推出自己“不俗”的人品。他们的可
笑之处在于,格调的高雅与人品的清高之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等号。当年乾隆皇帝盛赞赵孟頫赵体之矫健流畅,认为其字“柔中自有
镔铁骨”。郑板桥则不以为然,直言其字谄媚,“宋之降臣,何骨之有?”字且如此,人亦如是。那些投降失节的汉奸中,不乏有不同于
俗的文章格调。他们纵有如此之格调,却依旧难觅半点不俗之人品。这份不称其人的反差,犹如明镜不幸遇嫫母,良砚不幸遇俗人,宝
剑不幸遇庸将。实为格调之不幸也。
因此,格调与人品,用数学的推论方式来阐释,是单向的必要不充
分条件。故与其附庸风雅地渴求一份格调的虚无外表,不如坚定不
挠地精炼一份不俗的人格。在那段对人格人品的追逐之中,哪怕前
行之路充满困难,黄沙漫天,荆棘刺足,你依旧会发现那份不同于
俗的格调,只不过一直陪伴于你。而当你放弃人格,放弃操行时,
这份不俗的格调,却已自顾自地离你而去,反差之大,只会使你继
续咬牙坚持。
而当我们坚持这份人品,追求这份人品时,与这同来的,不仅仅是
不俗的文章格调,还有更多更深邃的生命意义。那是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这份格调不再拘束于锦心绣口的文辞,而外化为整
个生命,渗透这拥有不俗人品的灵魂。
黄虫至秽,化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变为萤而耀彩于夏月。于人品,心既写之,定能使格调化腐朽为神奇,臻于一份生命的淳真。
雨落花蕊,甘苦各现(58—60)
写文如金圣叹先生曾说:雨落花蕊,甘苦各现;水入容器,方园自明。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忠实地表达着自己与
内在世界的一致。
然而这种一致的自洽性是可以作伪的。古今中外,沽名钓誉者甚多,虚情假意者亦不乏,然而此高雅非真脱俗,只是扯着喉咙模仿他人。灼眼之下,东施之态,邯郸之姿,便一目了然了。
胡兰成与汪精卫,都是旧中国深负文才之士,前者惹张爱玲的青眼。后者也是留洋海外,为文直洌。然而在他们叛国之前,并非没有行
为与文章中的表现,如同王维的辋川之作,看似清远超然,实则渴
慕朝野,其高雅之真假,若与鲁迅的话、倪瞻的画相比便一目了然。可以说,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性格看似的背离,实则虚伪的矫饰,经不起推敲与比较。
张中行先生在《负喧谈话》中评价朱自清先生性情敦厚,行事澄明
慢条斯礼,这与我们在《背景》中所想见的那个朱自清,在《荷塘
月色》想见的那个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独步踱步的朱自清是
一致的。先生一直嫌自己行事拖沓,希望形成雷厉风行的性格,然
终不果,这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他始终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冷静的观察者,更非以奇诡辩论,波动跳跃的思维来让我们折
服的斗士。这是每个人诚心正意行文行事必然的结果,如雨落心蕊,甘苦者观;水入容器,方圆自明。
世界如果显得凌乱不堪,是因为看他的眼睛凌乱不堪,因为读他的
心凌乱不堪。这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爱默生所说的。一个人心中怀
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的态度,世界就呈现出什么模样什么恣态,而再
经过言语加工后的表达,自然就呈现怎样面貌与味道。
古之学也,入乎眼,著乎耳,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便是说人的
行为是与心里的观念学识互相协谐的。
林语堂先生在评价莎士比亚时说:对一个作家最高的评价,是他像
大自然本身。他并不打扰世间一切事物的配置,他只是观察、感受、记录并最终离开了。这似乎反对了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一致的
观点。因为“天地无情”,往深里说,这却是个论题最好的佐证,作
家要作到绝对客观,首先是摒弃了偏执与自我的偶然性的,尔后以
绝对的冷静与疏离面对万物,才能做得到莎翁这样伟大。他是容器,却要以近乎无形,因此他的作品“豪华落尽见真淳”,他的性格是近
似自然的公正与客观。如同一切美是无蔽的真理之显现,他的剧作
便是他完整人格的映射,近几完美。
俗务,在诗人笔下便是诗,在哲人眼中即是思,在凡人看来仅是事。此间真意,真如才子金圣叹所言,“雨落花蕊,甘苦各现;水入容器,方园自明”罢。
我手写我心(58—60)
明代公安派作家有着这样的为文之风:“为文必独具一格,不拘性灵,非以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在我看来,这便是对“言为心声”
的最好诠释。
你心中汩汩然流淌着的是什么,你笔下流淌出的也应是什么。怪侠
金圣叹有二十四个“不亦快哉”流传于世,那便是他的心中所想着的
人间愉快。但现今社会或者说是古今社会上总有艺术家不能使其为
人与作品相称的现象,究其根源,原因大致分为两种。
一类是作家在虚名浮利之中失去了自我,沦为了全为稻粱谋的“作家”。李绅因为写《悯农》而闻名内外,却不想他后来竟成了一个奢
侈无度的豪绅,他的为人也就不能与诗中所云相称。另一种情况便
是难言了,虽有“物不得其平则鸣”之说,但在一定的社会压力下,
有时“鸣”却是极为困难的。李贺诗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