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20讲孟子见梁襄王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20讲孟子见梁襄王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及要求: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注意词类活用、通假、文言句式等知识。

2、体会孟子论辩进的讲话艺术和有善于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3、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同中求异。

教材简析

《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作,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作品。《孟子见梁襄王》同《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一样,都同时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但角度稍有不同。《齐桓晋文之事》反映的是“保民而王”和“发政施仁”的思想;《庄暴见孟子》反映的是“与民同乐”的学说。而《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反映的是“施仁政来获民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就”、“卒”、“之”、“孰”、“恶”等词语的用法。

2、理解孟子用设喻阐述“仁政”思想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对孟子“民本思想”的评论,论述其雄辩艺术。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分角色朗读。

2、探究学习法。

教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蕴野;争城以战,杀人蕴城”。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思想成熟,经验丰富。《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朗读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重点字词音、义梳理(放第一张幻灯片)。

卒然问曰cù通“猝”,突然。

恶乎定wū相当于“何于”从哪里。

嗜杀人shì喜好。

沛然pèi形容水势很大。

然bó通“勃”生机勃勃的样子。

孰能与之:孰:谁(哪一个)与:归附、跟随。

今夫天下之牧:“人牧”相当于“牧人者”统治人民的人(国君)。

引领而望之关:伸长脖子。

由水之就下:“由”通“犹”好比,“就”趋向。

出,语人曰:(省略句)“语”yù告诉。

三、学生自主翻译理解全文

1、学生自译,教师巡回辅导。

2、抽查重点段落的翻译理解情况,提问2~3个学生口译最后一段,对理解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加以订正。

四、分组讨论重点问题,交流订正。

1、出示问题

孟子如何让自己的说话对象钻进设好的“圈套”中?又怎样引而不发?

孟子怎样用设喻的方法阐述他的仁政思想?

比较本文与《齐桓晋之事》、《庄暴见孟子》辩论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2、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巡回辅导,将各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

3、教师明确(放第三张幻灯片)

当襄王提出“天下恶夫定?”后,孟子巧妙地诱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又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步一步将襄王拉入自己和政治主张,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不嗜杀好战,实行仁政,才能得安民心,才能使人民归附,才能归于一统。

先用天旱时的“枯槁禾苗”以及风调雨顺时的“勃然禾苗”进行对比,暗喻出人君和暴君的不同。最后说明如果君王实行仁政,那么“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比喻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明显。

论辩风格

相同点:比喻、对比论证

不同点:《齐》文:迂回诱导;《庄》文:转换话题;《孟》文:直接阐发。

思想内容

相同点:仁政思想、民本思想

不同点:《齐》文行王道,可王天下;《庄》文与民同乐:《孟》文不嗜杀人者能一也。

五、拓展延伸: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及意义(放第四张幻灯片)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则苗勃然兴之矣

就就能破之,尚不能可有也之吾欲之南海,何如

民归之,水之就下石之铿然有声者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

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鲁肃闻刘表卒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卒成帝业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21讲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人教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散文依托寓言说理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宾语前置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3、揣摩寓意,指导现实生活。

4、培养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孟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中广泛使用寓言故事的意义。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3、《短文两篇》随时代的变化而带来的寓意的发展和演化。

教学设想

1、采用朗读、讨论法组织教学。

2、由于本文比较浅显,可充分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准备另外几篇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强化阅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使用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钱钟书先生在《伊索寓言》中写到:“我以为(对孩子而言)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淳朴的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钱先生的话虽然偏激,却一语道破寓言的特性:寓言往往虚构一个浅显的或人或动物为主角的故事,传递较为深刻的人生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事物因果关联等道理,对人事有着劝谏或讽喻的作用。学习寓言故事就要剥离其虚托的故事成份,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领悟其蕴含着的哲理和启迪意义,并能翻出新的寓意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战国之交,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但《孟子》之“深于取象”又与各家之文不尽相同,其取譬设喻,多讲世俗故事,且富于形象。

二、朗读课文(放录音)

三、落实字、词、句

1、正音:餍(yàn)间(jiàn) 施(yí) 番(fán)

讪(shàn) 弈(yì) 鹄(hú) 缴(zhuú)

2、通假:反→返蚤→早施→迤为→谓

3、古今异义词:

处室: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今:机关办公室。

仰望:古:指望。今:抬头向上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