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答案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26.5:23.5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排泄物D. 微生物分解答案:B2. 土壤颗粒的大小分类中,黏粒的直径范围是:A. 大于0.002毫米B. 0.002-0.05毫米C. 0.05-2毫米D. 小于0.002毫米答案:D3. 下列哪种土壤质地最适合种植水稻?A. 沙土B. 壤土C. 黏土D. 砂砾土答案:C二、填空题1. 土壤肥力的三大要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水、肥、气2. 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3. 土壤pH值小于7表示土壤呈______性,大于7表示土壤呈______性。

答案:酸、碱三、判断题1.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2.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对植物生长是有益的。

()答案:×3. 土壤改良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调节pH值等方法进行。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土壤盐渍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答案:土壤盐渍化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影响作物生长,降低土壤肥力。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灌溉、排水、施用有机肥料、种植耐盐植物等。

2. 描述土壤中水分的来源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案:土壤中水分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水分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它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同时也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介质。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污染的途径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土壤污染的途径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等。

土壤污染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重金属中毒、致癌等。

因此,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污染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自考土壤学试题汇总及答案

自考土壤学试题汇总及答案

自考土壤学试题汇总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土壤的物理性质B. 土壤的化学性质C. 土壤的生物性质D. 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及其与环境、植物的关系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土壤的基本构成?A. 矿物质B. 有机质C. 生物D. 空气和水答案:C3. 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是什么?A. 土壤颜色B. 土壤质地C. 土壤有机质含量D. 土壤pH值答案:C4. 土壤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什么?A. 钙离子(Ca^2+)B. 镁离子(Mg^2+)C. 钠离子(Na^+)D. 钾离子(K^+)答案:A5.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不包括以下哪项?A. 水蚀A. 风蚀C. 冻融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D6. 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有机态氮D. 氮气(N2)答案:C7. 下列哪项不是土壤污染的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过量使用C. 生活垃圾D. 大气沉降答案:D8. 土壤的pH值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C.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D. B和C都是答案:D9. 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地下水B. 降雨C. 灌溉水D. 地表径流答案:B10. 土壤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土壤类型B. 土壤质地C. 土壤有机质含量D. 土壤剖面层次和土壤属性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生物以及土壤溶液等组成的自然体。

答案: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12. 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中________的含量。

答案:有机质13. 土壤中氮、磷、钾三种元素被称为植物生长的________。

答案:主要营养元素14. 土壤的________性是土壤区别于其他自然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生物15. 土壤侵蚀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防治。

土壤学复习题纲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纲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与大气圈。

土壤空气水圈。

土壤溶液岩石圈。

土壤矿物生物圈。

土壤生物人类智慧圈。

土壤肥力(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①再生速度缓慢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③退化破坏严重2.土壤的概念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3.土壤退化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xx县土壤6.土壤学概念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②改良中低产田(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3)合理开垦新耕地8.土壤学研究方法(1)调查法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①乱占滥用耕地②土壤退化③土壤污染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2.岩石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 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

一、名词解释(30分,共5对,一个名词3分)1.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质地(p114)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土壤质地:在土壤机械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归类,它概括反映着土壤内在的肥力特征。

2.土壤有机质(p93)与土壤腐殖质(p102)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3.土粒密度与土壤容重(p132)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g/cm3 或t/m3土壤密度(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旧称土壤假比重或土壤容重),单位g/cm3或t/m34.土壤活性酸度和土壤潜性酸度(p214)土壤活性酸度: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土壤胶体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5.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p136)土壤粘结性: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6.土壤与肥料(p2 p28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

肥料: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7.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p3)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存、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p96 p100)矿质化: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9.吸湿系数与田间持水量(p147)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

《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分/个、共12分)1、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2、永久电荷—由同晶置换作用而产生的电荷叫做永久电荷。

3、潜性酸—指土壤固相表面吸附态的致酸离子,是活性酸的后背和来源。

4、田间含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5、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

6、O-P—二、填空题(1分/个、总共42空)1、盐基离子分为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致酸离子有;铝离子、氢离子。

2、土壤空隙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

3、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

4、含水量的表示方法: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水层厚度、先对含水量。

5、水分类型分为:毛管水、重力水、吸附水.三、简答题(6分/个、共10个选6个做、共36分)1、简述土壤空前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含量高于大气;(1)土壤空气中的CO2(2)土壤空气中的O含量低于大气;2(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2、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的作用?答:(1)养分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高土壤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怎样解释“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的理论依据?答案要点:水分在土壤四大肥力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水分来调节其它肥力因素:(1)以水调肥: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进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2)以水调热: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热容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灌排水分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

(3)以水调气:水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水少则气多。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 依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16.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和热。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容重3.土壤退化4.土壤养分5.BS6.同晶替代7.富铝化作用8.土壤圈9.粘化作用10.土壤肥力11.CEC12.土壤质量13.土壤结构性14.可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16.有机质腐质化17.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19.土壤污染20.有机质矿质化(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

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四)问答题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

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2、岩石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土壤学》全考点复习加试题集(含答案)(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

《土壤学》全考点复习加试题集(含答案)(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

《土壤学》试题集(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说明:本试题集是根据农学、园艺、茶学和林学等专业的《土壤学》教学大纲编写的。

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将试题分为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等三大部分,210个题目。

每一部分试题均按章为序排列。

在命题时,根据难度和内容分布要求,可以从试题集中选择题目,组成难度和内容覆盖度适合的试卷。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15、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4.土壤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

5.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6.有机质腐殖化作用: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7.同晶异质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岁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8.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9.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10.凋萎系数:是指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用它来表明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

11.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12.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

13.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14.氧化还原电位:由于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变化而产生的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

15.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16.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17 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称之为土壤背景值。

18 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土壤地理学 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

土壤地理学 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

绪论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水平切面近似六边形,垂直于地表的面即为土壤剖面。

是土壤的最小体积单位。

4.聚合土体——由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是具体的土壤景观单位,是土壤野外调查与制图的重要对象。

5.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土壤发生层(最基本有三个A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土壤发生层的A层是指()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土壤发生层的B层是指()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6.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型)7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它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有机自然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

8.俄罗斯B.B.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形成受制于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要素。

五大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组成、性质与分布。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学者B.B.道库恰耶夫提出了成土因素学说A俄国威廉斯 B德国马伯特C俄国道库恰耶夫D美国马伯特9.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尚书·禹贡篇》A《管子·地员篇》B《尚书·禹贡篇》C《说文解字》D《周礼》、《齐民要术》第一章1.土壤的本质属性——肥力特性。

2.土壤矿物质主要源于成土母质,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A)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影响很大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C)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土壤学试卷2

土壤学试卷2

土壤学考试标准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的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水、养分)和环境条件(热量、空气、水分)的能力。

2、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不同大小矿物粒级的重量百分率。

3、带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1N BaCl2 、KCl)溶液处理土壤时从胶体上取代铝离子或氢离子所产生的酸。

4、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5、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土壤当中固体物质的重量。

单位体积土壤只包括固体物质,不包括孔隙和液体体积。

二、填空(每空0.5分、共计20分)1、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2、影响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因素:土壤通气状况、微生物活动、易分解有机质含量、易氧化或还原的无机物状况、土壤pH状况、植物根的代谢作用。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矿物颗粒的大小、矿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PH值、矿物化学成分(SiO2/R2O3)。

4、土壤水势由:基质势、重力势、压力势、渗透势组成。

5、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碎屑类型、钙化类型、硅铝化类型、富铝化类型。

6、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

7、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制: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亚种。

8、影响酶活性的土壤性质: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状况、土壤结构、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4分)1、正长石是土壤钾的重要来源(正确)。

2、盐土盐分是积累在土壤下部(错误)。

3、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全部(错误)。

4、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正确)。

5、根瘤菌是一种共生固氮菌(正确)。

6、黏土的容重比砂土的容重小(正确)。

7、单位原状土壤体积内干土的重量就是土壤比重(错误)。

8、土壤质地愈粘、毛管半径小、毛管力就大(正确)。

9、土壤水是由水势较高的部位流向水势较低的部位(正确)。

10、离子交换量大的土壤能保存速效养分的能力大,反之则小(正确)。

大学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土壤的物理性质B. 土壤的化学性质C. 土壤的生物性质D. 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及其与环境、植物的关系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土壤的基本组成?A. 矿物质B. 有机质C. 生物D. 空气和水答案:C3. 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是?A. 土壤颜色B. 土壤质地C. 土壤有机质含量D. 土壤水分答案:C4. 土壤中氮、磷、钾被称为?A. 微量元素B. 次要元素C. 主要养分元素D. 稀有元素答案:C5.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不包括?A. 水蚀B. 风蚀C. 冻融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D6. 土壤pH值的测量主要用于评估土壤的?A. 肥力水平B. 盐分含量C. 矿物质含量D. 微生物活性答案:A7. 土壤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是?A. 细菌B. 真菌C. 藻类D. 原生动物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土壤污染的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药化肥过量使用C. 大气沉降D. 火山爆发答案:D9. 土壤质地分类中,砂土的粒径通常大于?A. 0.002毫米B. 0.02毫米C. 0.2毫米D. 2毫米答案:C10. 土壤管理中,作物轮作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B. 减少病虫害C. 增加土壤矿物质D. 改善土壤结构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土壤是由固体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生物组成的。

答案:液体;气体12. 土壤肥力的三个主要指标是土壤有机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全氮;有效磷13. 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取决于土壤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结构;质地14. 土壤中,__________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答案:铁(Fe)15.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__________含量过高,影响正常植物生长的现象。

答案:可溶性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一、名词解释(30分,共5对,一个名词3分)1.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质地(p114)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土壤质地:在土壤机械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归类,它概括反映着土壤内在的肥力特征。

2.土壤有机质(p93)与土壤腐殖质(p102)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3.土粒密度与土壤容重(p132)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g/cm3 或t/m3土壤密度(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旧称土壤假比重或土壤容重),单位g/cm3 或t/m34.土壤活性酸度和土壤潜性酸度(p214)土壤活性酸度: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土壤胶体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5.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p136)土壤粘结性: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6.土壤与肥料(p2 p28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

肥料: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7.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p3)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存、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p96p100)矿质化: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9.吸湿系数与田间持水量(p147)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

田间持水量:(笔记)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反映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

(课本)指降雨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也是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1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p202 p20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在一定的pH值时,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盐基饱和度(%)= 交换性盐基总量[cmol(+)/kg] X100阳离子交换量[cmol(+)/kg]11.矿物与岩石(p12 p20)矿物: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岩石: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2.坡积物与淤积物(p66)坡积物:由于山坡上部的风化碎屑物质,经雨水或融雪水的冲刷,搬运到山坡的中、下部堆积形成的。

淤积物:风化碎屑物质,受河流(经常性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

13.悬着水与支持毛管水(p144)悬着水: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

支持毛管水: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

14.新生体和侵入体(p76)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有砖头、瓦片、铁器和磁器等,一般常见于耕作土壤中。

二、问答(35分,5道左右,平均一道7分)1.土壤有哪些重要的形态特征?(p74-75,不需要阐述)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裂隙、石砾状况2.吸湿水含量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了保证土壤吸湿水含量的稳定,样品保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所做实验,阐述测定吸湿水的意义p142-143)影响因素:土壤吸湿水含量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及种类、土壤孔隙状况和空气温度、湿度的影响。

黏质土吸附力强,吸湿水含量高,砂质土则吸湿水含量低;空气相对湿度高,吸湿水含量高,反之则吸湿水含量低。

意义:计算土壤物质含量、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盐的种类与含量、有效钾、速效磷都会用到吸湿水。

可测定吸湿系数;通过最大吸湿量可大致估计调萎系数和土壤比表面的大小。

样品保存的主要事项:干净、干燥、密封保存(密封用广口瓶)3.砾质土在土壤肥力上有什么特点?(p122、ppt)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表层石砾可减少水分蒸发;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根系:土质疏松,根系难以固定,不易固肥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4.土壤质地p114从“水、肥、气、热、根系”5方面上作答)土壤质地是由土壤固体颗粒大小组合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特性,对土壤肥力具有深刻的影响。

土壤质地类型决定着土壤蓄水、导水性,保肥、供肥性,保温、导温性,土壤呼吸、通气性和土壤耕性。

5.土壤水浸pH与盐浸pH有何差异、原因。

(土壤pH分为水浸pH与盐浸pH,参见实验指导书p22)①差异:水浸pH是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测定的pH,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碱度);盐浸pH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的pH,大体上反映土壤的潜在酸。

②盐浸提液常用1mol/LKCl溶液或用溶液,在浸提土壤时,其中的K+或Ca+即与胶体表面吸0.5mol/L CaCl2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相当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故盐浸pH较水浸pH低。

6.土壤养分来源及其消耗途径(分值较高,p245-247,注意细化养分其他来源)1)来源:①在自然土壤中,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为地下水、坡渗水和大气降水等;②在农林业的耕作土壤中,土壤养分还来源于灌溉水、施肥、淤灌、客土和某些农药残留;③养分的其他来源:共生或非共生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给土壤增添化合态氮。

2)消耗途径:①森林植物从土壤吸取的养分、土壤中随下渗水淋失湿养分以及在养分转化过程中以气态形式逸出土壤的养分消耗数量;②地表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利用森林凋落物作燃料、饲料,死地被物与表土一起熏烧制造火烧土(肥料),人类进行全面炼山整地,这些方式都会造成土壤养分损失。

7.简述土壤在农林业生产上和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中的作用(绪论)⑴为植物提供养分、水分、调节空气和热量;⑵为植物提供了根系伸展的空间和机械支撑作用,具有缓冲作用;⑶土壤是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对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起着维持和调节作用,;成为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中心纽带;⑷土壤圈内各种土壤类型、特征和性质都是过去和现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记录和反映;⑸是森林植物的主要生活基质供体,并决定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长状况。

8.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p106-107)(1)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①有机质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②促进植物生长发育;③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增加土壤的疏松性,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水性;(从水、肥、气、热上答)④促进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⑤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⑥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

(2)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①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②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③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3)土壤有机质的调节①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秸秆还田;②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调节土壤C/N比、通过耕作和营林措施调节。

9.导致土壤酸碱性差异的有哪些因素?(p220)气候、地形、母质、植被、人类活动、盐基饱和度、氧化还原条件10.园林植物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p340-342)①土壤污染的特点: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具有不可逆转性;土壤污染很难治理。

②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吸收三种方式进行修复。

利用植物的富集作用及其庞大的根系、巨大的表面积,用植物吸收转化固定重金属物质。

③(有机物污染土壤)生物措施:包括微生物、植物、菌根修复。

应用微生物治理土壤有机污染的方法分为:原位治理、异位治理、原位- 异位联合治理。

11.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理想的结构体及土壤结构体的改善(从水肥气热答p124 p128)(1)原因:①土壤团粒是经过多级复合团聚而成,是农林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②团粒内部及团粒之间充满空气,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可提供必要的速效养分;③团粒结构多由有机无机胶体团聚而成,保肥供肥性强;④团粒结构多的土壤,疏松多孔,水气协调,土温稳定,抗旱防涝,养分状况好,是林业土壤、苗圃土壤耕层最理想的结构体。

(2)土壤结构体的改善:①合理耕作与灌溉,增施有机肥料;②种植绿肥和牧草,合理轮作;③改良土壤酸碱性;④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12.土壤质地分类命名(需自己计算,具体方法和公式参考实验指导书写出质地划分步骤,包括计算过程)13.为什么土壤养分有机质结构质地的改良都强调了有机质的调节?(p106)(1)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①有机质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②促进植物生长发育;③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最主要最直接是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状结构的形成,从而增加土壤的疏松性,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气性;④促进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⑤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⑥具有活化磷的作用。

(2)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①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②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③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3)土壤有机质的调节:①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②调节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调节的土壤C/N比;耕作和营林措施调节14.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苗木生长的影响(p216)1)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①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酸碱性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分布和它们的活性。

②对土壤胶体带电性:土壤环境pH值高时,土壤胶体负电荷数量增多,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增强;pH值低时,土壤保肥、供肥能力相应降低。

③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酸碱性对土壤中的N、P、K、、S、Ca、Fe、Mn、Co、Cu、Zn、B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有着显着的影响,不同pH值对植物有着不同的相对有效性。

大部分营养元素在接近中性时有效性最大。

2)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同,都有其适合的pH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