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中考复习题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3(八上)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3 (八上)答案版八年级上册(十八)黄鹤楼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流逝等)之感。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字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字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晴空万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芳草长得极其茂盛。
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4.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2019·大庆)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示例】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
面对此景,诗人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6.(2019·梧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解析】C.这些画面为引发乡愁做了铺垫,并不是抒发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上《黄鹤楼》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
八上《黄鹤楼》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黄鹤楼唐·崔颢原文译文鉴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日的仙人已经骑鹤飞去,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内容: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刻画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飞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
内容:颔联是首联的延伸,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
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
炼字:“千载”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而“空悠悠”则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
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前两联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汉阳原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内容: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语言: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哪里是(我的)故乡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的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忧愁。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表达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情感:以抒情作结。
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和颔联全是虚写,从神话传说落笔,想象仙人乘鹤而去的情景,写出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黄鹤楼》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黄鹤楼》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28个阅读附答案)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2003年泸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8分)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十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诗写得好,好在哪里?(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2分)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6题,共8分。
4、C。
(2分)5、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
(意思大致相同即可)(2分)6、①“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或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
意思大致相同或言之成理皆可。
)②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皆可。
(每问2分,共4分)二、2005年四川省自贡市(课改区)阅读《黄鹤楼》这首诗,完成17—18题。
部编八上《黄鹤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2题)
部编八上《黄鹤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2题)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XXX飞走了,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XXX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在阳光的照耀下,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覆盖着碧绿的芳草。
天色已晚,远眺故乡,却只能看到江面上笼罩的雾霭,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全诗表达了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既有对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也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XXX过虚写仙人骑鹤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颈联以荣景显伤情,写出晴川草树和XXX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尾联则以烟波浩淼的长江来烘托愁思,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其中,“空”字的使用,既表达了空间上的虚无,突出了黄鹤楼的孤寂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也强调了时间上的渺远,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失落和惆怅。
这两处“空”表面写景写物,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整首诗的表现手法也很巧妙,通过以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交融,使文势波澜起伏。
A.诗歌《黄鹤楼》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乡愁之情。
B.诗歌《黄鹤楼》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C.诗歌《黄鹤楼》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D.诗歌《黄鹤楼》的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表现出诗人的思维深度和文学造诣。
A。
诗人感慨人去楼空,世事沧桑。
通过使用“空”字,诗人表达了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遥远。
B。
颈联描绘了登楼所见的景象,阳光明媚,连绵的草地凄凉荒芜。
C。
XXX过描写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土,流浪他乡的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寂寞。
D。
这首诗描绘了开阔的视野和自然的景象,情感真挚,被誉为咏黄鹤楼的绝唱,历史上一直被人们传颂。
22.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当的是(C)。
A。
文章首先介绍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并紧接着介绍了黄鹤楼的命名由来。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历年中考真题教学内容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背景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早年为诗,情志浮艳。
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
《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诗词主题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诗词鉴赏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黄鹤楼: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寰宇记》上说:“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
”理解:1、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1)悠悠:飘荡的样子。
理解:1、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黄鹤楼》精讲精练(含中考题)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 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2分)
• 示例: • 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 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2015娄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的画面?(4分)
15.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 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 一片繁茂(2分),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 美景(2分)。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 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1.根据书下注释翻译整 首诗。 2.勾画重点词。 3.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 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 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 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 已乘白云去。 2、悠悠:闲静的样子。 3、历历:清晰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 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 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 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 鹦鹉洲。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 . 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 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 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 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 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鹤楼》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
颢《黄鹤楼》为第一。
诗词中的黄鹤楼
相传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 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 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 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 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 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专题 《黄鹤楼》(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黄鹤楼》2024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作者】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历年中考真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背景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早年为诗,情志浮艳。
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
《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诗词主题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诗词鉴赏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黄鹤楼: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寰宇记》上说:“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
”理解:1、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1)悠悠:飘荡的样子。
理解:1、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古诗词 第四组八年级上册《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运用设问,“愁”字点题,以抒情作结,由 景生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怀乡之情。
全诗主旨
全诗描写登楼远眺的所见 和所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 的伤感和吊古怀乡之情。
第 14 首 使 至 塞 上
近10年未考
[唐] 王维
古诗词原文—赏析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全诗主旨
这首边塞诗表现了诗人由 于受排挤而产生的孤寂、抑郁 之情,以及在大漠雄浑景色中 情感得到净化、升华后产生的 慷慨悲壮之情,体现了诗人的 达观。
第 15 首 钱 塘 湖 春 行
2013、2016年整首诗默写
[唐] 白居易
古诗词原文—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湖 东”点明诗人行踪,呼应首联。“行不足 ”说明诗人陶醉在湖东一带春和景明的湖 光山色之中,游兴未尽。
全诗主旨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 节特征,描写了西湖早春 的明媚风光与盎然生机,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 16 首 饮酒(其五)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叙写诗人游西湖沿途所 见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水涨云低的线 条轮廓。
描绘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借此传 达初春到来之际的喜悦心情。
古诗词原文—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渐欲”写出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 写出草之浅,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巧妙传神。
2.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黄鹤楼》《咸阳城东楼》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黄鹤楼》《咸阳城东楼》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1.下列关于《黄鹤楼》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既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又大大丰富了诗歌内容。
B.前四句中连用三个“黄鹤”,使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
重复用词是格律之大忌,本诗读来有滞碍感。
C.颈联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平野中,树木葱翠,清晰可辨;鹦鹉洲上,芳草茂盛,生机勃勃。
D.这首诗本身具有美学意蕴,集中体现在: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二是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32.《黄鹤楼》的尾联和《咸阳城东楼》的首联都出现“愁”字,这两联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附诗:咸阳城东楼许浑【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答案】31.B 32.同:都借景抒情,都抒发了思乡之愁绪。
异:意象不同,《黄鹤楼》中作者因夕阳西下,烟波飘渺而引发了乡愁;《咸阳城东楼》中烟迷蒹葭、雾锁杨柳的景致颇似江中的小洲,勾起了作者的思乡愁绪。
【解析】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首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描绘了黄鹤载着古人已经远去的景象,这里的“黄鹤”象征着过去的时光和已逝的历史。
接着,第二句“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的“黄鹤”则更多地指向黄鹤楼这一具体的地点,暗示着尽管过去的时光已经消失,但黄鹤楼依然存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这里的“黄鹤”再次象征着已逝的时光和历史,强调了这些都无法再次回归的现实。
虽然在这四句诗中,“黄鹤”一词被重复使用了三次,但是这并没有违反格律的原则,也没有造成滞碍感。
相反,这种重复用法恰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和韵律感。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2)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理解:
1、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2、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用“历历”“萋萋”等叠音词,声音铿锵,富于音乐美。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B解析:“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作者、背景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天已是傍晚,我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江上雾霭笼罩更加使人忧愁。
(1)乡关:故乡。
(2)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理解:
1、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2、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部编八上《黄鹤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2题)
部编八上《黄鹤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2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2.主旨、情感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①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之感叹;②烘托愁思,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3.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4. 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有“空空荡荡”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突出黄鹤楼的孤寂感,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自”“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渺远,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失落和惆怅,重在抒情。
两处“空”表面写景写物,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答:这两句是虚写。
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6. 用自己的话,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示的画面。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7.请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实写;以荣景显伤情(以乐景写哀情)。
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中考古诗《黄鹤楼》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16.诗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的句子是:,。
17.诗中既描绘了所见的黄鹤楼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句子:
,。
【主题】
此诗通过写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感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
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中考古诗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黄鹤楼》
(崔颢)
【原诗】
【文学常识】
【译文】
【默写易错字】
【默写强化训练】
【主题】
【思路提要】
【总体欣赏】
【重点句鉴赏】
【参考答案】
【原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参考答案】
1.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6.14.1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7.9.11.1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8.10.13.15.1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默写易错字】
昔 鹤 返 悠 历 萋 鹦鹉洲 暮 愁
【默写强化训练】
1.诗中写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潜在的铺垫的句子是:
崔颢《黄鹤楼》中考题汇编「附答案」
崔颢《黄鹤楼》中考题汇编「附答案」崔颢《黄鹤楼》中考题【一】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诗歌大意从前的先人已乘着黄鹤杳然飞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仍在空中徒然浮荡。
那晴空下清晰入眼的是汉阳的远树,江心中青草茂盛之处便是著名的鹦鹉洲。
暮色苍茫,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呢?江面上烟波浩渺,直叫人倍添惆怅。
二、内容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以无作有,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
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的乡愁。
其中: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
尾联: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不见家在何方,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
三、习题1、崔颢在《黄鹤楼》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5、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23中考语文复习《黄鹤楼》
【对点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川: 平川、原野
历历: 分明的样子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白云千载空悠.悠. (4)日暮乡.关.何处是
萋萋: 草木茂盛的样子 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乡关: 故乡
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 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注释】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②昔人:指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③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 江相望。④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 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阳光照耀 下汉阳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天色已晚,眺望远方, 哪里是(我的)故乡呢?眼前只有一片雾霭笼罩的江面,给人带来不尽的忧 愁。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黄鹤楼》
《黄鹤楼①》(10年未考)
【作家作品介绍】崔颢(hào),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这 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崔颢吊古怀乡的名作。
这首诗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 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昔人②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内容: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诗 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yī)乘黄鹤经过这里 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 鹤去楼空,神异渺茫。 炼字:一个“空”字,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 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下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黄鹤楼崔颢拼音版及解析 (一)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黄鹤楼崔颢拼音版及解析 (一)黄鹤楼是江城五大名楼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黄鹤楼的名气远播,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是因为它的历史。
崔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黄鹤楼》更是从黄鹤楼出发,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黄鹤楼崔颢的拼音版及解析的详细介绍。
一、黄鹤楼崔颢拼音版《Huang He Lou》yíng duān wǔ shī jìn shēng hé,yuǎn lǜ qióng gū yǐng zōng hé。
qiū luò dào lóu yǐn fèng xuě,yíng yǔ zhōu zhōu shén jué hé。
二、黄鹤楼崔颢拼音版的解析1.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公元223年。
山西水南,俯瞰江城,气势宏伟,构造精巧,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2.应对五侯:指崔颢当时受到五位贵族的邀请,前来武昌与它们共度仕途。
3.倚尽西南风:指登上黄鹤楼,可以俯瞰西南方向的山水风光。
4.远绿终古道:远处的青山叠嶂,是一条通向古代时期的古道。
5.青楼与琼阁:黄鹤楼南侧有一座女子歌舞场所的青楼,其北侧有一座建筑名为琼阁。
6.秋落钱塘江:“秋落”是指秋季的落日,钱塘江是浙江省的一条大江。
7.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在感慨时代变迁的同时,也在表达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钦佩。
8.悠悠:表示作者对历史的无限留恋和缅怀。
9.着意:表示崔颢此时出发黄鹤楼一定是寄托了他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厚望。
三、总结黄鹤楼崔颢拼音版及解析是中考语文复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黄鹤楼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而崔颢的诗更是是激起人们的文化情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理解和传承。
掌握黄鹤楼崔颢拼音版及解析,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更可以在中考中表现出色。
《黄鹤楼》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
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一①—”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o (2分)9.《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J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答:【参考答案】10答案:①历历②芳草的茂盛(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11答案不例:合理。
“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
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共3分。
尾联的情感,1分;鲁迅的心情,1分;二者关系,1 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2021北京)黄鹤楼崔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
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参考答案】c(2021湖北鄂州)黄鹤楼崔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
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主旨】
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解析】B 颔联没有描绘高耸的雄姿,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解析】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D选项中“词语‘乡关’”应该改成“愁”字。
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
D.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
【解析】A选项应该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解析】C黄鹤去了就再也没有返回到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还在飘飘悠悠。
“空”字,写得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思乡的情怀。
6、下列对《黄鹤楼》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B.首联对远古传说的追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神秘色彩。
C.颈联描绘了一个昏暗、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D.尾联情景交融,那浩浩烟波和暮色,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解析】C.有误,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面,与下文的乡愁形成了对比,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更显乡愁之重。
三、赏析简答题: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
答: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6、“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