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四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2
广东珠海斗门区实验中学刘华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诗《黄河颂》吗?今天我们朗诵其中一节,请看(出示幻灯),应该记得我们学这首诗的时候进行了分角色朗诵,男生领诵是谁呀?
生:刘家豪。
师:刘家豪,请起。
师生(分角色齐诵):男领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男合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女合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男合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女合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师: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同样,在这古老的黄河流域,在这黄土高原,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体现了生命与力量的独特的文艺方式,那就是——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安塞腰鼓”
)
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画片,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情景。(出示四张图片)早读,我们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翻开课文,请问同学
们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激情,有强烈的节奏感,让我身临其境。
师:很激情、有节奏感、身临其境,回答得真准确,还有没有呢?
生2: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让我似乎感受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师:你听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她的描述真是非常成功。有谁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疑问吗?
生3:“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重复吗?
师:是不是啰嗦,我们说文字尽量精简不要罗嗦,在这篇文章里重复了几次?生4:三次。
师:是不是啰嗦?
生5:不是,因为这里是用了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所以可以很亲切的表现安塞腰鼓的节奏感。
师:回环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节奏感。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生6:我觉得还起到了直接赞美的作用,
师:你觉得反复的出现,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生7:我觉得这三个反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师:画龙点睛。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这几位同学给你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继续问。
生8: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是打不得安塞腰鼓”,为什么在哪儿就打不得腰鼓呢?”。
师:问得很好,这里写安塞腰鼓,干嘛要扯到多水的江南呢?是不是离题了?生9:这里实写江南多水,没有空地打鼓。
师:是吗?是不是实写?多水就没有地方打鼓?我们的礼堂里一样可以打鼓呀?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看“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生10:经不起表演。
师:难道说江南的土地都是玻璃的吗?
生11:江南的水更多表现的是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是生命力量的对比。
师:这种理解真是很完美。我就不说了,她说得比我说得好。还有没有疑问?
生12:在书上第124面第9段,我不明白“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一句什么意思?
师:第9段,找到没有?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抒情散文,要善于联想、想象,我想问一下,你读到这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你想象到了什么?生13:我想象到了古战场。
师:古战场,古战场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14:有些人在舞旗,有一些人在骑马。
师:给人的感觉是?
生15:很多人一拥而上。
师:很多人一拥而上,战死沙场,因此给我们感觉格外的——
生16:豪壮。
生17:激壮。
师:悲壮。因此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产生丰富的联想。你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产生的联想是非常的——
生18:豪壮、悲壮。
师:因此它借豪壮悲壮的古战场,给人丰富的联想,来写谁?
生(齐):安塞腰鼓。
师:这个时候安塞腰鼓给我们的感觉是——
生19:豪壮、悲壮。
师:这就是借一种形象突出另一种形象,便于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不能仅读文字,要有丰富的——
生:(齐说)联想和想象。
师:才能品味出文章的——
生(部分说):韵味。
生20:我想问文章第12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为什么这样写?
师:它写的作用是什么?有没有人来试着回答的。我想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试着答
一下。赵敏华。
生(赵敏华)21:因为这一段用了排比的修辞,形容安塞腰鼓的豪迈、壮烈的情景。
师:豪迈、壮烈的情景。我还想问一下“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他们想挣脱什么、冲破什么、撞开什么?
生(赵敏华)21:他们想撞开那种寂寞的情景。
师:寂寞,黄土高原上给人感觉还有什么?
生22:贫困。
生23:压抑。
师:这些生龙活虎的后生们,他们要挣脱这一切的羁绊。
生24:我想问文章的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是什么意思? 师:我还不想请别人回答,我问你:在文章前面都写的什么内容?
生24:安塞腰鼓是壮烈的、豪壮的、火烈的。
师:在文章28、29、30段,这三段里有一个关键的词,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生(部分):戛然而止。
师:再找。
生(大部分):寂静。
师:这28、29、30段整个给人的感觉是——
生(齐):寂静。
师:前面写的是豪壮的,突然变得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下子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安静的气氛。听到了鸡啼,感到了安静,这叫什么写法?
生26:反衬。
师:怎么衬?以动写静。欣赏一个句子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一种是形式上,还有一种是——,”渺远的鸡啼”为什么不说狗叫呢?
生27:因为鸡啼代表的是黎明,而他们安塞腰鼓是要冲破旧社会的封建思想,贫苦,这样衬托了他们打完了腰鼓后心中的感觉。
师:黎明的到来,新的希望。答得很好。这从哪一个角度回答的呢?
生28:意境。
师:意境,内容。因此欣赏一句话一般从两个角度:一种是从意境,内容;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