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立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知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6年,心理学教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三)、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小学教育学复习大纲(华东师大版)2012年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的历史与作用(一)班主任的历史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7世纪。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即于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
20世纪初,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在中国,班主任产生于20世纪初期。
(二)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二、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具体任务如下:(一)思想品德教育;(二)文化学习指导;(三)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指导;(四)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五)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第二节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三、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可分为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
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
制度化教育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社会a。
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
礼、乐、射、御、书、数。
b。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和要求《招聘小学数学教师考试大纲》是专门针对小学选拔合格数学教师的考试大纲。
主要是为教师命题和数学教育专科以上学历毕业就业的学生备考提供依据,此考纲既可作为招聘小学数学特岗教师的指导用书,还可作为招聘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的指导用书。
《大纲》主要考查应试者大学专科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应具备盼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考查担任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知识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能力要求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2)运算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3)空问想象能力: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4)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
(5)创新能力: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进行分析,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9.1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余文森著二、课程纲要第一章: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反思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识点:1.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2.有效教学的要求:①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树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为本的意识,具体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
②教学要有效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本领。
③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是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精选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
考点:1.阐述有效教学的内涵。
2.阐述有效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识点:1.有效教学的实践问题表现:效率至上;可测量性;程序化。
2.效率至上的教学的危害:违背了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认知发展的固有规律;导致了知识教学的“走过场”现象。
3.目标及目标教学的“两面”性:一方面,它使教学变得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它又使教学变得功利、窄化、被动。
考点:1.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教学的问题表现。
2.结合实际分析“效率至上”的教学的危害。
3.结合实际分析目标教学的两面性。
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识点:1.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2.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
考点:1.结合实际从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视角反思有效教学。
2.结合实际从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的视角反思有效教学。
第二章: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第一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识点:1.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由“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方式和内容及常见问题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方式和内容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察测试主要通过笔试、面试和试讲等方式进行,测试时所用教材由认定机构统一规定,测试学科及教材目录向申请人公布。
1、笔试:根据指定的教材、篇目,在规定的时间内(30分钟),按照规定的格式,独立、书面设计教学方案;2、说课:将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活动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口头表述;3、面试:主要采用问答形式。
围绕说课、教案、教学大纲、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课程改革等方面内容,在说课后加试2-4个问题,并同时面测申请人仪表举止、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等情况。
说课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人在测试时需要进行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测试。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申请人实际操作技能的测试,在笔试、说课、面试后另行安排。
测试成绩评价:笔试(教学设计)和说课成绩合计满分为100分,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60分至100分为合格,60分(不含)以下为不合格。
测试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者不能认定教师资格。
测试内容为:1、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与本专业(学科)相关联的实践能力、对本专业(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2、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3、基本教育素质,包括仪表举止、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
4. 笔试主要测试申请人的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案设计能力。
申请人需参加现场组织的教案设计。
面试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仪表教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试讲重点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教学实施,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等能力,讲解、提问、板书等技能技巧。
申请人首先接受专家测评小组的面试试讲,然后回答专家提问。
常见问题问题1:江苏省2014年上半年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解答:(一)认定时间安排1.2013年11月30日前,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发布有关认定教师资格工作通告,通告内容包括教师资格认定的报名地点、考试、认定流程、提交资料、政策咨询电话等。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师招聘、聘任、晋升和评优评先等方面。
综合素质考试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估,旨在选拔优秀的小学教师。
二、考试内容1. 教育理论与教育法律法规: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
2. 教育心理学:考查教师对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的了解,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相关内容。
3. 课程与教学:考查教师对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
4. 学科知识:考查教师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
5.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考查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教育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等相关内容。
三、考试形式综合素质考试采取笔试形式。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以检验考生对教育理论、心理学、课程与教学、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四、考试要求1. 综合素质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较全面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业务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2. 考生应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备考,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考生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教学实践、观摩课程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五、备考指导1. 了解考试大纲:考生首先要深入了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2. 分清重点与难点:根据考试大纲,将各个模块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3. 系统备考:备考过程中应系统学习和复习相关知识,加强对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掌握。
4. 多做模拟题:考生可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练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初试参考书目
Z0602 学术型视唱练耳等1.英语口语占复试总成绩的10%(具体比例参照研究生院文件),进入复试的考生均需参加。
2.视唱与练耳(1)练耳(笔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占复试总成绩的20%,进入复试的考生均需参加。
其中作曲技术理论中的视唱练耳方向考生,合格线为60分,达合格线者方可进入录取排序。
(2)视唱(面试)满分100分,占复试总成绩的20%,进入复试的考生均需参加;其中作曲理论中的视唱练耳方向考生,合格线为75分,达合格线者方可进入录取排序。
3.相关技能及面试满分100分,占复试总成绩的50%,包括相关技能考核(按满分70分制打分)及回答相关研究方向问题(按满分30分制打分)两部分:(1)相关技能考核作曲技术理论:自选钢琴作品2-3首;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学:命题作文。
(2)回答相关研究方向问题由相关导师提出与考生拟报考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几个问题,学生现场回答、交流。
Z0603 艺术硕士视唱练耳等1.英语口语占复试总成绩的10%(具体比例参照研究生院文件),进入复试的考生均需参加。
2.视唱与练耳(1)练耳(笔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占复试总成绩的20%,进入复试的考生均需参加。
(2)视唱(面试)满分100分,占复试总成绩的20%,进入复试的考生均需参加。
3.相关技能及面试满分100分,占复试总成绩的50%,包括相关技能考核(按满分70分制打分)及回答相关研究方向问题(按满分30分制打分)两部分:(1)相关技能考核作曲、合唱指挥、声乐方向:自选钢琴作品2-3首;其中指挥方向,要视奏1首相应的作品片段;中国乐器演奏、钢琴、管弦乐器演奏方向:现场视奏2-3首作品片段;音乐教育方向:与本方向相关的其他技能展示(不可与初试内容重复);(2)回答相关研究方向问题由相关导师提出与考生拟报考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几个问题,学生现场回答、交流。
[教育学]年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精品合集
2011 年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心理学》是为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未来中学教师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基础课。
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有助于学习其它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而且有助于了解未来教育对象,按照其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二)基本要求1、掌握指定教材所列各章节的具体内容。
2、注意各部分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相关案例的评析。
二、考试内容参考用书《新编心理学》,陈录生、马剑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版。
三、课程分值:100 分。
四、课程考核内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什么是心理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发展历史二、心理学的体系和结构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第一节两种心理观的论争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第二节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二、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三、脑的机能第三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是一种反映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四、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章注意与组织教学第一节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的滑功能三、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外部表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二、有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第三节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四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感觉、知觉与教学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三、知觉的特性与规律第三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二、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五章记忆及知识巩固第一节记忆概述一、记忆及其基本过程二、记忆表象三、记忆种类与脑机制第二节记忆过程的规律一、识记二、保持与遗忘三、再认和回忆第三节记忆的品质与知识的巩固一、记忆的品质二、知识的巩固第六章思维与想象第一节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和语言第二节思维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概括四、系统化与具体化第三节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析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想象一、什么是想象二、想象的功能三、想象的种类第五节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思维的品质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第七章情感第一节情感概述一、 什么是情感二、 情绪与情绪三、 情感与认识四、 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五、 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情感的分类一、 按情绪状态分类二、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第三节情感的应用与调控一、 情感与学校教育二、 情感与心理健康三、 情感的调控第八章意志第一节意志概述一、 什么是意志二、 意志行动的特征三、 关于“意志自由”问题四、 意志与认识、情感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分析一、 采取决定阶段二、 执行决定阶段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与培养一、 意志的品质二、 意志的培养第九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概述一、 什么是个性二、 个性的心理结构三、 个性与因材施教四、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个性倾向性第十章能力第一节能力概述要机趣 需动M 八 、 、 、一二三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的分类三、能力与知知、技能第二节能力的差异分析一、能力类型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能力的测量二、智力测验应具备的条件第四节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一、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二、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三、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四、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容动力五、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第十一章气质与性格第一节气质一、什么是气质二、气质的类型三、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四、气质研究对实践活动的意义第二节性格一、什么是性格二、性格与能力、气质三、性格的类型四、性格的结构五、学生性格的培养第三节人格测量一、什么是人格测量二、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三、人格测量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二章到第十七章不作为考试内容)五、其他说明:(一)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填空题3、选择题4、判断题5、简答题6、论述题7、案例(资料)分析(二)考试难易程度1、较容易30% 2、中等程度40%3、较难30%《教育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事关每位师范生的职业修养。
初试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语文教育学》
刘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62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陈先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15中西方哲学史
《哲学史与哲学思维训练》
郑淑媛郑敏希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8年
903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版)
曹德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订版)
徐大同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
841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修订版)
刘德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41二外日语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
唐磊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42二外法语
2003年
629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
周世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835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力学》(第二版)
漆安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电磁学》(第二版)
梁灿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836管理学
《管理学——互联网思维与价值链视角》
单凤儒金彦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
838旅游学原理
张剑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
833数据结构(C语言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二版)
秦玉平、马靖善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得发展一、教育得概念考点:教育就是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得与社会生活经验得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就是增进人们得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得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教育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通过学校得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得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得发展:教育制度得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得过程。
a。
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得制度。
b。
制度化教育选择:近代学校系统得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得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得就是正规教育,也就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得按年龄分级得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得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得许多专业课程与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得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 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得学制产生于1902年得《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得《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得趋势×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得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得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得过程1、古代社会a。
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得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得政教合一得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得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
礼、乐、射、御、书、数。
b。
中国封建社会得教育内容就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小学教育学科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科考试大纲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学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儿童发展心理学三门核心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约60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约60分儿童发展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综合应用题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综合应用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小学语文课程论、小学语文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论、小学语文教研论的相关内容、过程和方法。
3、能运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查内容一、小学语文课程论(一)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性质(二)课程标准与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与课程教材。
二、小学语文学习论(一)小学语文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二)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三)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三、小学语文教学论(一)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四、小学语文教师论(一)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二)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构成。
五、小学语文教研论(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性质、内容与动态(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拼音教学的设计策略,识字教学的设计策略,阅读教学的设计策略,说话教学的设计策略,写作教学的设计策略。
小学生改写句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学生改写句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目前,改写句子练习,在小学生作业中比较多见,但学生在做这些作业时,感到头痛,错误百出。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小学生改写句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所谓改写句子,即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改动前后意思一致,只不过说法不同。
学习改变句子的表达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表达服务,是很有好处的。
关于改写句子的类型,通常有以下八种:1、将句子改为礼貌用语。
2、将句子改写成转述的形式。
3、将句子改写成比喻、拟人、夸张句等。
4、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5、将句子改为带有“把”字和“被”字的句子。
6、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互改。
7、通过变化词序来变化句子。
8、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上边1—6类型在平时的练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错误亦较多(第5种类型除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小标点出差错。
不少学生将句子改好了,看似非常正确,但结束时的标点没了。
或者将句子写成没有空心的一个“.”。
有些学生在改写反问句时,最后的“?”写成“。
”,不成为反问句子,如:我们怎能不认真学习呢。
有些同学在改转述句时,仍保留冒号、引号。
2、添字、漏字现象严重。
其实有些句子改写时,只不过增加或减少个别字词,其余的字一个都不能动。
一定要清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不能随便增减词语。
”①而学生在练习时,未加考虑,随便增加或减少了有关字,这样一来意思就稍有变化了。
如将“童年的启蒙老师可能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这一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有的学生是这样改的:“童年的启蒙老师不能不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这里在“能”前漏了一个“可”字,意思同原句就有所不同了。
3、意思未读懂,理解成相反的意思。
部分同学在改写有关句子时,不认真读题,信手拈来,结果意思同原句完全相反。
如有人在将“相处这么久,难道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吗?”这一句改成陈述句意为:“相处这么久,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
精心整理的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精心整理的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一学过程的五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主体因素,有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的。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5.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6.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③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④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
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
制度化教育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社会a。
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
礼、乐、射、御、书、数。
b。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3.近代教育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考点: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a。
教育的终身化 b。
教育的群民化 c。
教育的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
教育的现代化(简答)2教育学的发展考点: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填空)一、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考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
(选择,填空)考点:孔子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过后期,《学记》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学记》主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学不足邋等”,即循序渐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考点: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成为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一)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梅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法国的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爱米尔》(1762),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二)规教育学的建立考点:规教学的建立通常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提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在教学上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
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考点:1939年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章小学教育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二、义务教育1、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意义第一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二义务教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3、《中华人民务教育法》确立时间是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基础教育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第二节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1、定义: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民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具有激励作用具有评价作用3、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A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B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C 人们的教育理想4、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5、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C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概念: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一是心里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发论: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任务:孟子、威尔逊、格塞尔2.外铄论(考点)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及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的意义:(作用)a。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c。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d.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环境及作用1.环境的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2.环境对人的作用:a.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b.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四)学校教育及作用学校在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五)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遗存的社会条件,去发挥它的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去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第三节小学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一)、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观察2.注意3.记忆4.思维5.情感6.自我意识(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3.学习兴趣与习惯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三)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第四章学生与老师$1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辨析)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二、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