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很多初一的学生都觉得历史知识有趣,总是抱着听故事的心态学习历史知识,往往结果的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
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真对待,课后没有做好复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1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2018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全),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纲要第一单元:人在社区中生活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二、社 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功能政治(选举)、经济(买卖)、文化(文体娱卫)和管理(治安、人口、纠纷)功能第二课乡村与城市一、乡村聚落:村落,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种植业)、牧村(畜牧业)、林场(林业)和渔村(渔业)。
(1)村落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原上的村落(密集、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条带状分布)(2)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平顶尖顶);墙壁厚度和窗子大小与气温(有时还会涉及风或风沙)有关;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如云南傣族竹楼等)。
二、城市聚落: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例如北京拥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王府井-商业区,方庄小区-住宅区。
(1)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2)主要差异:地区乡村城市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小,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大,人文景观建筑物矮,稀疏高,密集公共设施类型少,数量不多,不够便利类型多,数量多,便利人口数量少,密度小,从事农林牧渔数量多,密度大,从事工商业,服务业3、区域间的联系: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具体某特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贸易)、文化(文艺演出)、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教)等各个方面。
(结合例子去记)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等高线地形图:①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③等高线: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⑤特点: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A山峰山脊山谷鞍部悬崖⑥口诀:山顶(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总结历史学科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涉及面广。
特别是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史实太多,那么刚上七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历史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必备的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第15课1. 张骞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3.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交往。
第16课1.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原料易找,便宜,质量好,逐渐普遍使用。
2. 医学:“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针灸和外科手术。
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出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的原则。
3.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4. 地动仪:东汉的张衡发明,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利用杠杆原理。
第17课1.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建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道教:东汉后期兴起,创始人之一张陵。
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王充写了《论衡》批判迷信鬼神思想。
初一社会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社会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一社会上册涉及了很多社会科学知识,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产方式。
2. 近代中国史:包括晚清时期的国家危机、列强入侵和国内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 世界历史:包括远古文明的兴起,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现代历史事件。
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认识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运动等基本概念,学习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地理定位。
2. 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区划,以及一些特别行政区的情况。
3. 世界各大洲与国家:学习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点,掌握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特征。
三、政治知识点总结1. 国家与国际关系:认识国家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国家间的交往与合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2. 政治制度: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权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认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参与选举、言论自由、公民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四、经济知识点总结1. 企业与经济活动:学习企业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了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认识一些经济活动的基本环节。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学习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了解经济周期的起伏以及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认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总结完以上四个科目的知识点后,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科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了解事实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这些知识点的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二单元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第2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71℅,陆地约占29%。
2、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的陆地是大陆,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是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按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大洲分界线(落实到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5、四大洋按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
(2)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
(3)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资源。
(4)为人类提供空间资源。
第二课自然环境(1)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山峰),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的山脉),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山峰)。
(2)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半球最冷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3)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世界屋脊)。
(4)盆地:刚果盆地(面积最大)。
3、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描述。
亚洲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4、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候为主。
非洲大陆赤道南北的气候类型对称分布。
7、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七(5)班:蒋笑艳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图2-11)(P50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
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8、我国南北差异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2、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P70图4-1、P7110、世界1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本书重要地图:1、一些常用图例P82、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五纵三横)P15(图册36页)3、等高线地形图P164、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东西半球图)P215、世界气候分布图P26(图册14页)6、亚洲的季风P267、世界人种分布图P328、世界面积前六位国家图P33 世界部分国家国旗(图册18页)9、中国的疆域P42(图册22页) 10、中国行政区划图P44(图册22页)11、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P4512、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P47 13、中国地形图P50(图册26-27页)14、中国气候类型图P53 1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P5316、黄河P56 17、长江P5818、秦岭――淮河分界图P62 19、西部地区范围示意图P6520、澳大利亚牧业分布图P89 21、坎儿井剖面图P96 22、波斯湾沿岸国家图P97 23、波斯湾石油运输路线图P9824、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书本最后一页或图册P12、P16)29、世界五大地形直观图(图册11页) 30、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38-39页)31、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册40-41页)32、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册42-43页)33、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图册46页)◆,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50):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P49◆,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24、丝绸之路P10225、年代尺P105 古人类进化尺P112 早期文明尺P115 近、现代世界的历程尺P12226、开辟新航线路线示意图P11827、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P12128、中国朝代年表P13329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1、区域的变化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变化的特点区域变化的三种类型变化的原因深圳广东南部,与香港相对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变化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人的古楼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从繁荣兴盛到神秘消失从无到有的变化活动是造成变化的重要原因)死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锡尔弗普卢姆从开发到被废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元明清)从古至今,不断延续(古老而年轻,传统又现代)新旧交融的变化2、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公元前、公元后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第1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地图三要素:2.社区: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聚落:(1)聚落种类: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场所,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3)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因素:①村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②乡村聚落的房屋建筑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高脚楼,悬离地面,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墙厚窗小,适应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又如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
(4)乡村类型: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产业分别是种植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
(5)乡村和城市的差异:2.区域联系:(1)原因:不同区域,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人文环境也不同(必要性)。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目的)。
各区域加强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意义)。
(2)内容(表现):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联系。
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常见的地图种类: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电子地图、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平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3.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它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6.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种类的地图。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S图例和注记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
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
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
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
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8、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15、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早500年。
16、西周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在王位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四大文明古国知识归纳
“画成 其物” 刻或写在 石头、木 头、纸草 芦苇秆、 骨棒作笔, 刻在泥版 上 刻在龟 甲、兽 骨上
文字
楔形 文字
公元前 3000年
古埃 及人
两河 流域
公元前 3000年
苏美 尔人
笔画象 楔子
黄河流 甲骨 域
商朝
文
中国商 朝人
二里头——中国
早期城市的共同景观
神庙
·
城墙 宫殿
作坊
街道
公共设施
早期的城市与现代城市的不同
布局上
早期城市
大多为封 闭式,设 有城墙
功能上
[1]城市中央建有神庙, 表示对神灵的崇敬 [2]城市的城墙主要用于 防卫 [1]城市中央建筑不固定 [2]城市功能强大,具备 政治、经济、文化、生 活等功能。
“刻成 其物”
请说说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哪一个区域的古人在书 写文字?用的是什么材料,写的是什么文字?
古中国 龟甲兽骨 甲骨文
古埃及 纸草 象形文字
古西亚 泥版 楔形文字
天文--太阳历(年、季、月的划分)
埃及
医学,解剖学--木乃伊 数学--几何 (金字塔)
计算出等腰三角行等的面积。推算出圆周 率为:3。16
现代城市
大多为开 放式,不 设城墙
王 (军(设有常备军)、政、教权合一)
法老王权的体现:三大权利;自称‘法老“, 认为是太阳神之子;面具;吻脚礼仪,金字塔
古 巴 比 伦 中 国
自称:巴比伦之王,世界四方之王;建 立官僚统治机构;建立军队;宣称与神 的关系
禹: 受朝贡、诛异己、划九州、铸九鼎(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启: 王位世袭制(打破禅让制)、设军队、监狱、制定刑罚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1.世界史概述:包括人类起源、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中世纪的崛起、近代历史等。
2.中国古代史概述: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统一中国、两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3.中国古代文明:包括夏商周的先民文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商
业文明、手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文明等。
4.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科举制度、地方自治等。
5.世界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
希腊罗马文明、古阿拉伯文明等。
6.世界近代史:包括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
战争、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等。
7.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庚子事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
8.世界现代社会制度:包括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的比较。
9.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包括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生物科技等。
10.中国现代社会制度变革: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放、现代
化建设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学习历史文献、教科书以及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进行学习和了解。
同时,理解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完整word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7上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密切的交往。
P6P7-8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P7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线段式。
例如,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
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大小详,小大粗)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P8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选举)、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P8 ① 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P10 ②社区中的差异最大的是农村和城市。
P10北京中关村是高科技区和大学区,王府井是商业区。
P14-17 1、常见地图: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和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势比较陡峭。
P16 旅游图: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大洋州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格陵兰岛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洋------北冰洋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洋--------北冰洋 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洋------北冰洋世界上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大的洲---南极洲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七年级上册社会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社会全部知识点本文为七年级上册社会全部知识点的总结。
一、基本概念1. 历史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规律和结果的学科。
2. 历史年代历史年代是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的时间段。
3. 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文明成果。
4.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比如气候、水文、地貌等。
二、中国历史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采集、狩猎和渔业是经济基础,共产主义是社会制度。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指奴隶制是主要的社会制度,农业生产成为经济基础,并出现了王朝和封建制度。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指以土地所有权和封建主义关系为特点的社会制度,出现了中央集权和科举制度。
4.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指以工业资本和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垄断、帝国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其发展的阶段。
5.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指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来实现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的社会。
三、地理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质结构等。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受到的相对稳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3. 地球环境问题地球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四、政治经济1. 国家概念国家是指一个人口、领土、政权三个方面完整统一的有组织的政治共同体。
2. 民主民主是指国家和政治权力由人民行使,人民享有平等权利、自由和民主的政治形式。
3.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来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体制。
4.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由国家来规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方向的一种经济体制。
五、社会文化1.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神秘超自然或外在世界的敬畏和信仰。
2. 文艺文艺是指以艺术形式表现人类生产、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品质和社会变革的文化艺术形式。
2018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纲要第一单元:人在社区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二、社区第二课乡村与城市一、乡村聚落:村落,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种植业)、牧村(畜牧业)、林场(林业)和渔村(渔业)。
(1)村落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原上的村落(密集、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条带状分布)(2)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平顶尖顶);墙壁厚度和窗子大小与气温(有时还会涉及风或风沙)有关;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如云南傣族竹楼等)。
二、城市聚落: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例如北京拥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王府井-商业区,方庄小区-住宅区。
(1)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2)主要差异:地区乡村城市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小,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大,人文景观建筑物矮,稀疏高,密集公共设施类型少,数量不多,不够便利类型多,数量多,便利人口数量少,密度小,从事农林牧渔数量多,密度大,从事工商业,服务业三、区域间的联系: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具体某特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贸易)、文化(文艺演出)、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教)等各个方面。
(结合例子去记)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等高线地形图:①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③等高线: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⑤特点: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A山峰山脊山谷鞍部悬崖⑥口诀:山顶(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发源地)。
鞍部,两山顶,下凹处,两曲线中间。
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叠处,锯齿状。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用的颜色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填空解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社区: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某些共同的、相关的和比较密切的。
2、地图上的、、是地图的语言。
(地图三要素)3、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定向法、定向法、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一般定向法(最常用):即,。
4、比例尺:表示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表示方法有式、式、式。
5、社区具有、、和功能。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1、社区有不同的类型,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属于社区;村落、城市等属于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省等属于社区。
不同的社区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类型的社区中。
3、和是差异比较明显的两种社区类型。
4、北京中关村属于,王府井、金华的西市街属于。
5、大多数社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总是与一定的相联系。
6、不同区域之间联系,不仅限于方面,还包括、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2、在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等高线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海洋占地球面积的,陆地占地球面积的,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
生命最早出现在中.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2、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山、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海峡.4、世界最大的岛屿是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是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半岛。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纬度最高的大洋是洋。
5、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叫。
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课程是中国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门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地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文明在这个课程模块中,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和主要历史事件。
开始是新石器时代的出现,然后是黄河文明的成长,接下来是中国历史的一些关键时期。
这些关键时期包括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等,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它们的发展轨迹和影响。
二、世界史上的几个主要时期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快速浏览全球一些主要时期的发展史,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背景。
这些主要时期包括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时期。
对于每个时期,学生都需要了解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其在全球历史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和特点。
这包括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看似有很大不同,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被延续,并对现代中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学生将学习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和书籍,探究古代中国文化的地位和形式。
四、中世纪中国这个模块增加了中国历史中的中世纪时期,包括唐朝、宋朝、元朝等重要的朝代记载。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需要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正是这个时期见证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北伐战争等。
五、现代中国这个模块将学生带到了现代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将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如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了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变化。
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知识点涉及到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
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影响,探究几个历史时期和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历史在现代时期的发展,更好地理解中国和全球历史之间的关系。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总结
杭州·小初高全科培训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 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 土壤和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 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 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的特点是家庭农场为主,高度机械化。
3.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比较表
特点
湄公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位置
低纬度
中纬度
地形
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地广人稀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农作物
水稻
玉米、大豆和小麦
耕作方式
精根细作,依靠人力
高度机械化,少量人力
民居特点 悬空架设,“高脚屋”(竹木)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3.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 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 说明。 5. 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 动的场所。 7.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 落规模大,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 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9.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 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 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 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 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 的地下管道系统。 11.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 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12.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 补,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 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 的起伏状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 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3、城市聚落的景观:一般有公共建筑、住宅楼群、交通网络、商业中心、园林绿化以及地下管道系统等。
4、城市聚落的功能差异:任何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汇集了多功能。
(如以政治活动为主(首都);以商业、经济活动为主;以历史文化和文艺特色为主)一般城市聚落内部也有不同特色的功能。
(如:高科技园区、商业区、生活小区等)5、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聚落类型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聚落规模小大主要产业(经济结构)农、林、牧、副、渔业工、商、服务业等非农业建筑景观低矮稀疏高大密集人口密度稀疏稠密人际关系密切、血缘关系地域、产业关系公共设施少、落后多、齐全交通方式落后发达(三)往来在区域之间:1、区域间发生联系的原因:不同区域,由于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区域发展需要的影响,需要发生联系。
2、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3、交流与合作: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海拔及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注: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4、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5、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褐色越深,海拔越高,绿色越深,海拔越低,黄色区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绿色区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6、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7、交通方式的优劣: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速度慢,受水文和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造价高,不适合短途运输。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投资大。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适合短途运输,运量小,运费不便宜。
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泄露,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一、大洲和大洋(一)人类的栖息地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1%。
陆地:29%)因此被称为“水球”或“蓝色的星球”。
2、陆地: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大陆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岛屿是指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组成了大洲。
3、七大洲从大到小排序及分布: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最大的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4、各洲分界线:(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3)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4)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四大洋: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海洋的狭窄通道。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海峡、运河和港口,促进物资交流)(2)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水循环)(3)为人类提供渔盐资源。
(盐类和鱼类)(4)为人类提供了矿产资源(石油和锰结核等)(5)为人类提供了能量资源(海水运动)(6)为人类提供了旅游资源(珍惜独特的生物、多姿多彩的景观)3、运河和海峡是海洋运输中的重要通道,是海上的交通要道,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自然环境(一)地形多样1、不同地形的特征:类型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海拔一般低于200米超过500米超过500米低于500米不一定起伏状况平坦(低平)起伏大,坡度陡(高陡)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高平)起伏小,坡度和缓(低缓)中间低,四周高2、知道世界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3、地形特点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4、亚洲地形的特点及对河流走向的影响:(1)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表起伏很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它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2)影响: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二)气象万千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短时间;时刻变化长时间;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气候的基本特点是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候图见课本P3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及降水柱图:注:判读规律:①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②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主要看最冷月温度。
热带>15℃;亚热带0℃-15℃之间;温带<0℃;寒带最热月<5℃。
③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④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A.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同:全年各月均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异: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渐变现象。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异: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异: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D.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同: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异: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干燥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5、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2)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有的地区生长良好,在有的地区却不能生长。
(3)有时候,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气温异常升高或降低,降水异常增多或减少,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6、风光迥异: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动物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多样的地形和多种气候是景观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众多的河湖1、河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分为常年河(分布在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常年不断,如尼罗河);时令河(又称季节河,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水源不足,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丰水季节,形成水流,如塔里木河);人工运河(人工开凿的河流,如苏伊士运河)2、世界主要河流特点及分布: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刚果河——非洲第二长河,世界第二大河3、世界主要湖泊及分布:湖泊被称为大地的明珠。
里海——最大的咸水湖;苏必利尔湖——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最深的湖泊;死海——海拔最低的湖泊;纳木错——海拔最高的湖泊4、亚洲的主要河流(见P38页图)5、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决定了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随地势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分别向东、向南、向北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6、河流、湖泊对人类的重要作用:(1)为人们提供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2)形成了平坦的平原,带来肥沃的土壤(3)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修建水电站,还能蓄水防洪,调节气候)(4)提供了便利的运输通道,利于发展航运(5)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渔盐之利)(6)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发展旅游业,供人们休闲娱乐。
三、世界大家庭(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