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受到广泛。
特别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同伴冲突是他们日常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原因和解决策略。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冲突频率较高:中班幼儿随着身心发展,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增多,导致冲突频率升高。
2、冲突内容多样化: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内容逐渐变得多样化,包括玩具、游戏角色、游戏规则等等。
3、冲突形式激烈:中班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往往容易激动,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中班幼儿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仍有限,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2、自我意识的觉醒:中班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是唯一的,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3、社会经验的缺乏:中班幼儿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难以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针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和原因,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伴沟通。
2、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中班幼儿的共情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减少冲突的发生。
3、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和合作:通过引导,使中班幼儿学会协商和合作,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问题。
4、合理安排幼儿活动:为中班幼儿安排合理的活动,减少冲突的机会。
例如,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
5、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该与中班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6、家园合作: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家园合作,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是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幼儿个性差异、欲望冲突、资源争夺等原因引发的。
解决这些冲突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与人合作。
下面从冲突原因分析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1.幼儿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包括喜欢安静、喜欢活跃、喜欢独立等。
当幼儿个性差异较大时,容易出现与他人相处不融洽、产生矛盾的情况。
2.欲望冲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出各种欲望,例如想要得到一些玩具、想要做一些活动等。
当多个幼儿的欲望发生冲突时,容易引发同伴冲突。
3.资源争夺: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资源是有限的,例如玩具、游戏设施等。
当幼儿争夺资源时,容易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
4.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关注自己的权益,希望自己得到认可和尊重。
当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不成熟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导致同伴冲突。
5.情绪控制能力差:中班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情绪爆发。
当幼儿情绪不稳定时,可能会与同伴产生冲突。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合作。
例如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各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
3.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教师在幼儿发生冲突时,应及时介入并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
例如,通过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争执的原因,并指导他们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4.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教师应注意调配资源,避免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冲突。
5.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绘本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如何应对幼儿园中的同伴冲突
如何应对幼儿园中的同伴冲突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集体生活的场所,在这里,他们开始学习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有限,同伴冲突在所难免。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了解如何应对这些冲突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更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了解同伴冲突的原因要有效地应对幼儿园中的同伴冲突,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1、资源争夺孩子们可能会因为争抢玩具、图书、座位等有限的资源而发生冲突。
比如,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车,互不相让,从而引发争吵甚至推搡。
2、意见不合在游戏或活动中,孩子们可能对规则、玩法或角色分配有不同的想法,导致意见冲突。
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一个孩子想当警察,另一个孩子也坚持要当,双方僵持不下。
3、自我中心幼儿阶段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容易与同伴产生冲突。
4、社交技能不足孩子们可能还不具备良好的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者在面对矛盾时不知道如何妥协和让步。
5、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脾气,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急躁、冲动,有的孩子则比较敏感、脆弱。
个性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孩子们在相处过程中产生摩擦。
二、观察和识别冲突的迹象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同伴冲突的迹象。
一些常见的迹象包括:1、争吵和哭闹孩子们大声争吵、互相指责,甚至哭闹,这通常是比较明显的冲突表现。
2、肢体冲突推搡、拉扯、拍打等肢体动作表明冲突已经升级。
3、抢夺物品孩子们紧紧抓住某个物品,互不相让,这也是冲突的一种表现。
4、表情和情绪变化孩子面露愤怒、委屈、焦虑等表情,情绪激动,可能意味着他们正在经历冲突或即将发生冲突。
5、向老师告状当孩子主动向老师诉说与同伴之间的矛盾时,说明已经出现了问题。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研究——以深圳市Z幼儿园某中班为例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研究——以深圳市Z幼儿园某中班为例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交化的重要场所,同伴冲突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同伴冲突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情绪与行为,也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同伴冲突的成因,并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对于提升幼儿园中同伴关系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同伴冲突的成因分析:1. 社交能力不成熟幼儿的社交能力在入园初期还不成熟,他们还没有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与他人有效沟通。
这样,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他们可能会采用冲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 参与角色不明确在幼儿游戏中,有时候幼儿们分工不明确,没有确切的角色分配,导致冲突的发生。
有些幼儿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从而引发冲突。
3. 竞争与合作心理共存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竞争心理又有合作心理。
这种心理共存可能会导致同伴之间的冲突。
幼儿们为了争夺资源或者获得认同,可能会出现相互攀比、相互排挤等表现。
二、解决冲突的策略:1. 教育引导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教育他们在冲突中学会换位思考,提醒幼儿在游戏中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保持公平与合作。
2. 角色定位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明确规定和引导幼儿的各自角色,帮助幼儿们理解不同角色的任务和责任,以避免冲突的产生。
3. 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和空间,避免资源的争夺和幼儿之间的冲突。
同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些游戏规则,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保证游戏的公平性和秩序性。
4. 学会倾听与沟通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们学会有效倾听和沟通的技巧。
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们用言语、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用平等、友好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
结论: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导、角色定位、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和空间以及学会倾听与沟通等策略来减少冲突的发生。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孩子们社会性与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环境。
然而,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时有发生,这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和谐相处及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常见的冲突形式,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及表现形式1. 竞争心理:中班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这种竞争意识往往促使幼儿之间产生冲突,尤其在玩具分配、游戏规则等方面体现明显。
2. 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开始强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这种情况下,同伴之间的冲突可能更加频繁,孩子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或防御性的行为。
3. 社交技能的不完善: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交技能的学习阶段,他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求等方面掌握不完善,容易导致同伴冲突的发生。
例如,幼儿可能缺乏共享的意识,难以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需求。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常见表现形式1. 言语冲突:幼儿语言能力快速增长,在冲突中通过口头表达自己的意愿、态度和情绪。
幼儿在争夺资源或游戏中产生口角、争吵等言语冲突属于常见现象。
2. 物理冲突:幼儿在玩耍过程中,由于一时的冲动或竞争心理,可能发生推搡、打闹、抢夺玩具等物理冲突。
这些行为一方面可能导致幼儿受伤,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3. 隐性冲突:有些冲突形式不太容易被教师察觉,比如忽视他人、拒绝合作等。
这些隐性冲突在同伴关系中同样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导致孤立、孤独感,以及负面的情绪体验。
四、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1. 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应提供温暖、友善、包容的学习环境,在班级中树立和谐相处的理念,并以身作则地展现出友好的行为与情感。
2. 培养积极有效的沟通技能: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倾听他人的声音。
如何应对中班幼儿同伴间的冲突
如何应对中班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中班幼儿同伴间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处理这些冲突,促进他们社会性发展,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了解冲突的起因1.玩具和物品的争夺: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往往认为玩具和物品应该属于自己,因此容易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冲突。
2.空间和资源的竞争: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有限,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可能会因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冲突。
3.个性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都有所不同,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性格不合或兴趣不同而发生冲突。
4.语言沟通能力有限:中班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误解和冲突。
二、应对策略1.引导幼儿正确表达需求当幼儿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例如,当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时,我们可以教他们用“请问”代替抢夺,告诉他们礼貌地请求别人可以帮助他们得到想要的玩具。
2.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要通过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减少冲突。
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想象自己失去心爱玩具的心情,让他们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3.教授幼儿解决冲突的技巧(1)协商:让幼儿学会在冲突中寻找共同点,达成共识。
(2)妥协:教育幼儿在冲突中适当让步,以和平解决问题。
(3)道歉:当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让他们学会诚恳地道歉。
4.创造和谐氛围(1)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2)设置公平的规则: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要制定公平的规则,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5.家园共育(1)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幼儿处理冲突。
(2)开展家长讲座:向家长传授幼儿交往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增强家园共育的实效。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一、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1. 倾听和理解:教师应当耐心地倾听幼儿叙述冲突的经过,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情绪。
2. 引导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鼓励他们尝试通过沟通、合作和妥协来解决冲突。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或者“你们能不能找一个双赢的解决办法?”3. 规则引导: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园中班的规则,例如分享、互相尊重和友善相处等。
通过规则的引导,幼儿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并且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4. 观察和反馈: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冲突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可以给予鼓励和认可;对于表现不佳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改进。
二、教师干预的态度1. 中立公正:教师在干预同伴冲突时要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到公平,避免加剧冲突。
2. 尊重和保护: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意愿和个性,并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在干预冲突时,教师应当避免指责和批评,而是以鼓励和帮助的方式来引导幼儿。
3. 鼓励合作:教师应当鼓励幼儿通过合作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作的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和互助。
4. 情绪引导:教师在干预同伴冲突时,应当引导幼儿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情绪化和攻击性的行为。
通过情绪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和表达方式。
5. 持续关注:教师应当持续关注幼儿的社交互动,并及时介入干预。
通过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冲突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冲突。
幼儿园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通过正确的应对策略和积极的教师干预,可以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并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干预态度应当是中立公正、尊重和保护幼儿、鼓励合作和情绪引导,并持续关注幼儿的社交互动。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及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及策略研究引言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同伴冲突是幼儿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同伴冲突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了影响,也给幼儿园校内的和谐氛围带来了挑战。
因此,了解和研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以及有效的策略来解决冲突,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1. 角色固化与冲突频发中班幼儿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开始扮演特定的角色。
在同伴活动中,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角色地位而产生冲突,如领导、教师助理或朋友圈的主导者。
2. 欠缺解决冲突的技能中班幼儿由于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程度,往往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
他们常常以推搡、握住玩具等低效的方式来处理冲突,这可能导致更大的冲突。
3. 渴望独立和合作的矛盾中班幼儿开始追求独立,但也渴望和同伴合作。
当个体需求与集体合作产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冲突。
二、解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策略1. 提供冲突处理技能的培训幼儿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分享和讨论,向中班幼儿传授解决冲突的技能。
例如,教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学会分享和合作、以及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这样的培训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和谐地解决冲突。
2.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干预教师在幼儿冲突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他们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干预,帮助幼儿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交流,协助发现彼此的需求和利益,并寻求妥协的方式。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适度的监督,以减少冲突的发生。
3. 创设和谐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有助于减少中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规则和规范,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并赞扬他们的合作和分享。
此外,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关注,同时提供有趣和多元化的活动,有助于减少同伴冲突的发生。
结论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园常见的问题之一。
了解冲突的特点以及采用有效的策略来解决冲突,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习非常重要。
幼儿园可以通过提供冲突处理技能的培训、适当的引导和干预,以及创设和谐的环境来减少同伴冲突的频发。
中班幼儿对同伴攻击性行为的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对同伴攻击性行为的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引言幼儿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同伴关系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中同伴攻击性行为较为普遍,有必要了解幼儿对同伴攻击性行为的归因和寻求适当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探讨中班幼儿对同伴攻击性行为的归因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1. 幼儿对同伴攻击性行为的归因1.1. 内部因素归因部分幼儿认为同伴攻击性行为源于对方的个人特质,如暴躁、好斗等。
这种归因方式通常与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情绪发展和经验有关。
幼儿可能认为同伴攻击性行为是因为对方不友好,或者是对自己的一种回应。
1.2. 外部因素归因其他幼儿则更多地将同伴攻击性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情境和环境因素。
他们可能认为同伴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游戏中的争执、玩具的争夺等。
这种归因方式常常与幼儿社会认知和发展有关。
1.3. 双重因素归因一些幼儿在归因时同时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他们可能认为同伴攻击性行为是由双方之间的互动所引起的结果。
这种双重因素归因方式显示了幼儿在认知和发展中更高级别的思维。
2. 幼儿对同伴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2.1. 非暴力解决冲突方法教导幼儿使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同伴冲突是很重要的。
幼儿可以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尝试与同伴进行合作和谈判。
2.2. 积极表达情感幼儿可以通过积极表达情感来减少同伴攻击性行为。
幼儿应被鼓励表达对同伴的喜爱、感激和支持,以增进友善和积极的关系。
2.3. 社交技能培养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对减少同伴攻击性行为有积极影响。
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分享等活动中学习社交技巧,如倾听、分享、尊重和合作。
2.4. 游戏规则的制定和遵守为幼儿提供清晰的游戏规则并鼓励遵守规则有助于减少同伴攻击性行为。
幼儿可通过学习规则来理解并接受游戏的公平性,从而能更好地与同伴协作。
3. 结语在中班幼儿中,对同伴攻击性行为的归因和应对策略的研究为幼儿园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引言:在中班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幼儿同伴冲突不仅影响着幼儿的正常交往和学习,也是幼儿园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处理冲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1.多发性: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频率较高,与幼儿时期的自我主张和感受发展有关。
2.多样性:冲突形式多样,如言语冲突、物品争夺、打闹等。
幼儿冲突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冲突方式。
3.矛盾性:同伴冲突常常涉及到资源、地位和权力等方面的矛盾,幼儿之间的冲突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资源和权力的追求和争夺。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仍较弱,难以有效地表达和解决冲突,容易发生冲突。
2.自我主张的需要:随着中班幼儿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导致他们更容易发生冲突。
3.资源争夺: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争夺物品、角色和权利等资源,这也是冲突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1.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幼儿园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应成为幼儿解决冲突的引导者和调解者,而不是仅仅是旁观者,教师应提供支持和帮助幼儿制定解决冲突的策略。
2.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积极友好的相处环境,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和合作,让幼儿学会体谅他人的感受,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和包容的品质。
3.发展解决冲突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教育游戏和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倾听技巧,以及合作和妥协的能力。
4.处理冲突的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经历处理冲突的过程,包括感受冲突、表达情感、理解对方观点、寻找共同点和解决问题等步骤,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技巧。
5.家园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同伴关系和冲突问题,交流解决冲突的经验和策略,共同帮助幼儿解决冲突。
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及策略
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及策略幼儿同伴冲突是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常见的现象。
同伴冲突的成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因为资源争夺、角色冲突、意见不合等。
针对幼儿同伴冲突,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幼儿解决冲突,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
一、成因分析1.资源争夺:幼儿在玩具、游戏等方面存在资源的争夺,这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分享和合作的观念,因此容易发生争夺行为。
2.角色冲突: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当两个幼儿的角色发生冲突时,也容易引发冲突。
3.意见不合:幼儿在玩耍或者进行活动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而他们还没有很好地学会沟通和妥协,因此容易发生冲突。
二、解决策略1.引导沟通: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妥协。
2.培养合作意识: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游戏或合作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让他们明白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3.教育分享观念: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会分享和给予。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鼓励,教育幼儿分享玩具、食物等资源,避免争夺和冲突的发生。
4.设立规则: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设立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样可以规范幼儿的行为,减少冲突的发生。
5.倾听和关怀:在幼儿发生冲突时,家长和老师要倾听他们的诉求,并给予关注和关怀。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小明和小红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一天,他们在幼儿园的玩具角发生了争夺冲突。
老师及时介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冲突:1.引导沟通:老师先让小明和小红分别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后引导他们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倾听和沟通,小明和小红更好地相互理解,冲突得以解决。
2.培养合作意识:为了培养小明和小红的合作意识,老师组织了一次团队游戏。
《2024年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中班阶段的幼儿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学习与同伴互动,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冲突。
然而,这一时期同伴冲突频发,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及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幼儿和谐相处,提高其社交能力。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主要表现为争夺玩具、争夺空间、意见不合等方面。
这些冲突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同伴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1. 认知发展不成熟:中班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缺乏全面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理解他人观点和需求。
2. 社交技能不足:幼儿在处理同伴关系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同伴关系。
四、应对策略1. 增强认知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观点和需求。
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其明白在集体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2. 提高社交技能: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丰富的社交活动,如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享、倾听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
3. 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
同时,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练习社交技能。
4. 建立支持系统:在幼儿园中建立支持系统,如设立“小老师”制度,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助解决同伴间的冲突。
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5. 引导幼儿正确面对冲突: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幼儿认识到冲突是正常现象,教会他们用积极的方式解决冲突。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在幼儿园中,同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幼儿的同伴冲突,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就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在幼儿园中,同伴冲突表现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抢玩具、抢位子、抢食物等“抢”字冲突幼儿在玩耍、游戏或进餐时,会因为抢着某个玩具、某个位子或是某种食物而引发争吵。
2. 打架、推搡、踢人等肢体冲突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矛盾,可能会采取肢体动作来表达不满,如打架、推搡、踢人等,严重的还可能会打成一片的群体冲突。
3. 倚门而谈、排挤、冷嘲热讽、说闲话等言语冲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合适的言语,例如倚门而谈、排挤、冷嘲热讽、说闲话等。
4. 礼貌待人、吵闹不堪、冷漠懒散等行为冲突幼儿在日常交往中,也会出现礼貌待人、吵闹不堪、冷漠懒散等种种行为上的矛盾和冲突。
5. 游戏规则的争议在游戏中,幼儿会产生一些游戏规则的争议,例如有的幼儿认为自己是胜利者而和另一些幼儿产生了矛盾。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同伴冲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因为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了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幼儿需要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幼儿之间的交往恰恰是满足这种需要的重要手段。
2. 因为情绪的波动,产生了相互间不愉快的情绪幼儿的情绪非常丰富,容易波动。
而幼儿在互动中出现的矛盾也会引起情绪的波动,产生相互之间不愉快的情绪。
3. 组织和任命的矛盾组织和任命的矛盾最常见于集体游戏,例如一些幼儿在游戏中认为自己非常擅长某项技能,而他人并不认同,这些不同的想法会在游戏中产生冲突。
4. 异常刺激或竞争环境某些幼儿可能因为家庭或个人条件不同,表现出了强烈的攀比心态,这种攀比心态可能会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冲突。
《2024年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中班阶段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与同伴间的冲突问题。
由于社交能力的发展尚不完全成熟,中班幼儿间的冲突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这些冲突不仅对幼儿的情感发展、社交技能的培养产生影响,也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常见类型、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常见类型及原因(一)常见类型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游戏资源争夺、活动空间争夺、行为习惯差异等。
其中,游戏资源争夺是最常见的冲突类型,如争抢玩具、图书等;活动空间争夺则表现为在活动区、游戏场地等方面的争夺;行为习惯差异则表现在幼儿间的互动过程中,由于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冲突。
(二)原因分析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中心思维,导致幼儿难以理解他人需求和感受;二是社交技能不足,导致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幼儿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四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教师引导方式、同伴关系等。
三、应对策略针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常见类型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二)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如分享、等待、轮流等。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如何处理冲突。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介入幼儿的冲突,引导他们用语言而非暴力解决问题。
(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合作精神。
《2024年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同伴之间的互动频繁且复杂,而冲突的发生也显得更为频繁和多样化。
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中班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感交流以及人际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在中班阶段,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争执、攻击等行为。
这些冲突往往发生在游戏、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表现为言语冲突、身体冲突等。
在冲突过程中,幼儿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不满、攻击等情绪。
由于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相对有限,他们往往无法独立解决这些冲突,需要教师和其他成年人的引导和帮助。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发展水平限制: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引发冲突。
2. 社交技能不足:中班幼儿的社交技能尚在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从而导致冲突的发生。
3. 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深远,如果家庭教育中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或者在环境中缺乏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都可能导致幼儿在面对冲突时不知所措。
四、应对策略针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提高认知发展水平:通过教育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认知发展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减少因认知偏差引起的冲突。
2. 培养社交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教给幼儿正确的社交技能和沟通方法,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减少冲突的发生。
3. 家庭教育与环境支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支持。
《2024年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幼儿同伴间的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些冲突不仅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直接关系到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因此,研究这一阶段的幼儿同伴冲突及其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表现及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及表现1. 成因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局限,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二是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兴趣爱好,这些差异在交往中容易产生摩擦;三是缺乏解决冲突的经验和能力,幼儿在面对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2. 表现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争夺玩具、排队等待、意见不合等。
当冲突发生时,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攻击、推搡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长期处于冲突状态下的幼儿,其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二是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如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三是影响班级的整体氛围和秩序。
因此,有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应对策略针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和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通过日常教学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提高其沟通能力。
同时,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使其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样有助于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冲突。
2. 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和分享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和分享是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协商和分享意识。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面对冲突时,通过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浅谈幼儿同伴冲突及其解决策略
浅谈幼儿同伴冲突及其解决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启学习和成长之旅的地方,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得到老师的教育指导,还能够和同伴们一起玩耍、成长。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之间的冲突也是时常发生的。
这些冲突可能是因为玩具的争夺、游戏规则的不统一,甚至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矛盾而引发的。
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成为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及表现1. 成因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是多样的,可以是因为资源分享问题,游戏规则不统一,人际关系矛盾等。
幼儿在这一阶段往往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因此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冲突。
2. 表现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哭闹、推搡、争抢等。
有些幼儿在冲突中可能表现得非常愤怒和焦虑,有些则可能选择退缩和闭塞。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1. 观察和引导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解决同伴冲突。
当老师发现两个幼儿产生冲突时,可以先观察并了解冲突的成因,然后引导幼儿们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来解决冲突。
2. 沟通和谈判幼儿园老师可以在幼儿之间进行沟通和谈判,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可以指导幼儿们学会倾听对方的想法,理解对方的感受,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3. 分角色玩游戏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们的情感认知和沟通能力,从而减少同伴冲突的发生。
在冲突发生后,老师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掌握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老师还可以教育幼儿们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减少同伴冲突的发生。
5. 提供支持和鼓励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幼儿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渡过同伴冲突的难关。
老师可以肯定幼儿们解决问题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馀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解决同伴冲突的信心和能力。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
如何处理中班孩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如何处理中班孩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特别是在中班阶段,孩子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容易出现争吵、打架等情况。
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有效地处理中班孩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引导孩子学会沟通中班孩子之间的冲突往往源于沟通不畅。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倾听他人的意见。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懂得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
2. 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他们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他们去解决。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鼓励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3. 注重情绪管理孩子在冲突中往往会情绪激动,容易失去理智。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地处理冲突和矛盾。
4.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孩子之间冲突的预防和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班级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建立起公平、和谐的班级氛围。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共同维护班级和谐。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中班孩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帮助他们学会有效沟通、解决问题,控制情绪,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希望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2024年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范文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同伴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冲突不仅影响着幼儿的社交发展,也对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认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常见类型、原因及解决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常见类型及原因1. 资源争夺型冲突:幼儿因争夺玩具、书籍等资源而产生的冲突。
这类冲突多发生在同龄或相近年龄的幼儿之间。
2. 规则违反型冲突:幼儿在游戏中因违反既定规则而引发的冲突。
这类冲突多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执行及修改有关。
3. 沟通不畅型冲突:幼儿因语言、动作等沟通方式不当而产生的误解、矛盾,进而引发的冲突。
这类冲突多与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有关。
造成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家庭教育背景、性格特点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同伴间的冲突也会逐渐增多。
三、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解决策略1. 引导幼儿自我解决:教师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幼儿自行解决冲突。
通过引导幼儿用语言沟通、协商、分享等方式,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公平公正的介入:当幼儿无法自行解决冲突时,教师应以公平、公正的态度介入,了解双方的矛盾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 规则明确化: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应明确游戏规则,让每个幼儿都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规则不清而引发的冲突。
4. 提高沟通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提高幼儿的沟通技巧,减少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解和矛盾。
5. 家长参与: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同伴间的冲突。
同时,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学会与人相处。
《2024年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同伴间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些冲突不仅影响着幼儿的社交发展,也对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主要表现在玩具争夺、游戏规则不统一、意见分歧等方面。
这些冲突往往导致幼儿情绪波动、行为问题,甚至影响其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
冲突的发生往往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家庭背景等因素有关。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1. 认知发展水平: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思维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2. 情感表达: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往往使用攻击性或负面的言语,导致同伴间的关系紧张,进而产生冲突。
3. 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幼儿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和规则为标准,当遇到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规则时,容易产生冲突。
四、应对策略1. 提高认知水平:通过教育活动和游戏,引导幼儿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其认知水平。
2. 情感引导: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使用攻击性或负面的言语。
3. 建立游戏规则: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以减少冲突的发生。
4. 鼓励沟通与协商:鼓励幼儿在面对冲突时,通过沟通与协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
5. 家长参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鼓励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正确处理同伴冲突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五、实践应用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应对策略。
例如,在发生玩具争夺的冲突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轮流使用玩具或共同玩一个游戏;在游戏规则不统一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共同制定新的规则;在意见分歧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题目: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学前教育毕业年限:2015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以兰州市某一幼儿园为例【摘要】传统观念里,幼儿同伴冲突往往是消极行为的代名词。
随着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这些所谓的“消极行为”也被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也承认了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即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39名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可能是有由于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这能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心里未消除所致,并且表现出控制干涉他人的行为较多;最少的是争夺物品,这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富足,幼儿有足够的玩具,但并不排除兴趣物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是借助权威(即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基本态度为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家长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大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即采取适度干预,视幼儿的解决能力而定,而且家长也认为幼儿的同伴冲突对于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一、问题提出目前,国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如那古拉认为儿童早期的冲突行为不具备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盲目”。
而近年来的研究者不但反驳了上述观点,而且肯定并强调了儿童早期冲突行为的社会意义。
认知发展学派的皮亚杰就赋予了同伴冲突以重要角色,肯定了同伴冲突的价值,认为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减少是必不可少的,人际间的冲突会导致个体内部的认知冲突,它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同伴调节方案”。
它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独自解决冲突,而较少的依赖于教师。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冲突类型及其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应施加怎样的影响,这些研究无论在方法还是成果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建议。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研究,但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显得有些薄弱。
特别是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和老师家长对冲突的态度和解决策略的研究更是少见。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发生与进行着,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价值与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进入人生世界的候补者”的幼儿来说,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冲突,冲突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
在对待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问题上,许多老师习惯于代替幼儿思维,不断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并说教式的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设身处地的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并指导幼儿与同伴相处的规则;许多家长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在其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幼儿同伴冲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中班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老师又持有怎样的态度?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后,家长的基本态度又是如何,是否能正确认识到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班儿童同伴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冲突起因,冲突解决方案,家长观念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同伴冲突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指导。
二、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私立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共39人,平均年龄5.3岁,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
为了便于对问卷进行问卷记录是研究更加明确,因此对本研究的核心变量——幼儿同伴冲突进行了操作性定义。
即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指在幼儿同伴之间,以一方反对另一方开始,在冲突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不要、同形式的对抗,以活动明显中断,当事人注意力转移,或冲突双方的态度,行为方式性质发生变化为结束。
基于前人研究的回溯,立足于本课题研究,我决定在本研究中对一下问题进行问卷调查:1.通过对幼儿冲突的问卷调查,划分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2.幼儿同伴冲吧冲突是否具有性别差异;3.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4.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分析;5.老师与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及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分析。
(二)访谈法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是比较随意,非正式的访谈,根据幼儿发生冲突过程的情景,有针对性的对冲突中某一方或双方间冲突发生的原因,当时的心理感受或言语行为或对其他和冲突幼儿位置较近的幼儿提问,向来或是是询问本中班幼儿生冲发突的次数、时间、老师的情感态度、处理方式、发生冲突原因、幼儿解决策略等,同时也向老师询问发生冲突的幼儿的具体情况,如个性、家庭环境、双方关系等,以期待对幼儿有更充分的认识。
(三)文献法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加工,引用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分布本问卷获得幼儿同伴冲突类型和百分数统计图(见表1),总问卷39份,其中在游戏活动中占了27份,过度活动占了4份,教学活动占了2份,生活活动占了6份,对不同类型活动中发生的同伴冲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和非游戏活动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表1.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活动类型分布活动类型游戏活动过度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百分比69.2% 10.2% 5% 15.6%(二).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分布本研究调查了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在性别分布和百分数统计(见表2)结果表明,女孩与女孩之间的冲突明显少于男孩与男孩,异性之间的冲突也比较少。
表2.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分布和百分数性别男孩与男孩女孩与女孩异性之间百分比71.8%7.7%20.5%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根据本问卷中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的起因分布情况(见表3),可知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中发生争议,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最不明显的是故意发起挑衅。
表3.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分布原因故意挑衅游戏争议企图干涉他人争夺物品百分比12.8% 38.5% 28.220.5% (四)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幼儿同伴冲突所采用的解决策略分布如表4。
由表可以看出,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策略是借助权威(即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其他方式运用的也很多(其他方式如声明策略、让步妥协等),其次为相互协商(即双方发生冲突后,同伴间进行商量,用商量的口吻打动对方,最终成功的用协商的方式让对方同意了。
)再次之为直接对抗,第三者介入调和最少。
表4.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分布策略借助权威相互协商直接对抗其他方式第三者介入百分比41% 17.9% 10.2%23% 7.7% (五)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家长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见表5)。
由表可以看出,家长的态度基本上是可以值得肯定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家长采取过度干预,或采取消极回避或退让的态度,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可能是由于问卷调查的对象皆来自某小区私立幼儿园,受经济水平和社区文化水平的制约,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高学历的家长少,所以对幼儿同伴冲突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表5.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基本态度适当干预过度干预不干预消极退让百分比35.9% 25.6% 33.3% 5%(六)当幼儿发生冲突后,教师的基本态度分布教师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见表6),由表可以看出,当幼儿发生冲突后,教师一般会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利用权威单纯制止以及对幼儿双方粗暴对待的少,但是还是会发生的,这可能与幼儿教师的厌烦情绪和幼儿冲突发生的频率有关系。
表6.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基本态度主动解决粗暴对待单纯制止没有时间关注百分比61.5%7.7% 20.5%10.3% 四、分析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一)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认知特点。
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心里特点之一是自我中心突出,即考录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想像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的活动相联系。
他们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因此,幼儿在争抢玩具时,只考虑自己争得玩具,而没有考虑对方也有玩玩具的意愿以及得不到玩具时的失落。
2.由于幼儿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
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所以其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
例如,当同伴的行为与成人指定的要求不符时,往往引发他们之间的冲突。
另外,幼儿判断人或事物的好坏以结果为准,不注意过程和对方的动机,因而会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3.由于幼儿生活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长没有为幼儿创造发展交往能力的环境,也不对其交往和交往冲突做出积极关心和指导。
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或者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另一方面,幼儿的特征之一就是“好模仿”,而现代社会的众多媒体充斥着不利于儿童模仿的和成长的行为,尤其是有关暴力的内容。
4.由于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和社会交往经验的不足。
幼儿由于年龄的影响,语言发展水平的局限,再向别的小朋友表示友好或并无恶意的情况下由于语言沟通不明,致使对方误解。
幼儿普遍缺乏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如谢谢对不起等等。
如果他们能够向对方白表明自己的用意或坐道歉之类的表白,双方会因此缓和紧张气氛,从而减少冲突对双方造成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解决人际间相互冲突的社会经验,幼儿在遇到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能满足自己心愿的情况下总会以己为主、互相争执、互不相让。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会是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
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松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等等。
2.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怎样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开展话题进行交际,等等。
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3.设计冲突教育课程,让幼儿进行体验学习。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景,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如何解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