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全版.ppt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前面写“江南春 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 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 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 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 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共34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共34张PPT)
记叙文专题复习 (一)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1-13分), 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 集中。
(2)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储备:
• 记叙的要素 • 记叙的线索 • 记叙的顺序 • 记叙的人称
• 表达方式 • 描写方法 • 修辞方法 • 写作手法 • 语言特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要点概括类 ①摘抄法:抓文段的中心句。
②组合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 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概括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 联合段意
(4)自述法。适用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概括 ,概括时应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答题格式:
1、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 理,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
2、抓住……人物的……进行描写,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 质,刻画了……的人形象)。
• 解答“归纳人物性格”题,需要注意:
• 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完整。
•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情,不可架空分 析。
基本格式
回答清楚(……时间、……地 点)……人,做……事+结果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二: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类型:(1) 人(2) 物(3) 事(4)时 (5)地 (6) 情
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
词语、事物;
③开头; (4)寻抒情、议论句 (5)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 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做题技巧: 1 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末尾句,抒情议论句) 含义,写出作者借助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观点, 所赞扬或所抨击的内容。 2 从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中,再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寻找文章的中心观点 3 写主旨一定要结合文章,语句要通顺、连贯、 完整。
(九)理解关键语句策略:
1 锁定关键词,分析修饰语。对它们解释 之后,再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 2 理解修辞格,透视其深意,若用比喻句, 还原其本体。 3 如果句子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或一个人物有 两种行为,要逐一解释分析 4 结合上下文,多问为什么。
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选材剪裁(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 是否得当) 行文结构(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前后呼应、 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 写作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 对比、欲扬先抑、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修辞的作用
染力。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结构统一,互相映 衬,互为补充。 夸张 突出特征,极力表现。给读者以鲜明而强 烈的印象。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复 强调语气、强调内容,强烈抒情,富有感
(七)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说明
表达方式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睫毛上滑落下来, 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 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 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我 要求休学一年。 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 的泪泉,那是滋养生命的泉源,也是滋养民族 精神的泉源哦。
记叙文阅读
明确考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
记叙顺序:
插叙
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 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 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 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 着主线继续叙述。
①写出了……内容,交代了……原因; 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举例: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 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 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 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 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小说
特征? 区别?
线索分类: 地线
以地点的 转换为线索。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是以 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线索分类: 时线
以时间的 推移为线索。
如: 《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 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 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 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 科特和他的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 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线索分类:
感情线
以人物思想 感情的变化
为线索。
如: 《阿长与〈山海经〉》以 “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憎恶、讨厌——敬重、 爱戴)为线索。
线索分类:
双线并行
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 明线是藤野先生(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 生),暗线是鲁迅的爱国情感。统编教材中这样的 文章还有很多,如《一棵小桃树》明线是小桃树的 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专题复习》课件(共38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专题复习》课件(共38张PPT)++

皇帝特别喜欢好看的衣服,每 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皇帝的新装》
5.反复
6.设问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 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 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 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回忆我的母亲》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 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最后一次讲演》
位置在结尾 结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使全文结构完整;照应标题; 照应前文 内容:叙述了……的内容; 揭示(深化)主旨;言有尽而 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 ( 画面描绘);增加诗情画 意( 引用诗句);引起读者 注意与思考。
二、句子角度
3.句子含义
①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变成理解关键词); ②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 ③关注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④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抓住其特殊表达的意图。 ⑤联系背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明是写物,实则通过物来表明作者自己的 志向、情感,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如《紫藤萝瀑布》生动描写了紫藤萝花的形态美、颜 色美、香气美、精神美,赞美了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 由花的遭遇想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不幸终究是有限的、短暂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 ,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乐观、勇敢地面对生命长河中无止 境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人物形象角度
考察角度
①文中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经历等的句子; ②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③文中其他人物(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议论)句。 ④具体事件 ⑤抒情议论句、环境暗示人物句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 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 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 血管学、神经学。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记叙文复习专题PPT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记叙文复习专题PPT课件

无果,舅爷趁此机会告诉我们白色是最美的色彩的故事。
情感发展变化线 (暗线)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关注体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这种感情 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 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为线索。
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的文字表面中能明 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也是贯穿 文章始末的线索,但需从文章中更进一步分析得来。
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描写,表现了“我”在面对
悬崖时的恐惧心理。
类别
特点及作用
举例及分析
特点: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
肖像描写 姿态等的描写。
人物描 写
(外貌描写)
作用:以“形”传“神”,刻画人
[2020.6(1)] 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
界。
《老王》:他面色死灰,两只 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 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分析:运用肖像描写,刻画出 老王病入膏肓的样子。
(四)记叙人称 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 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
第一人称 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我们) 举例:《故乡》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真实亲切。但“我” 并不是作者本人,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 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
分类 修辞手法
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
举例与分析
表达 类
反问
《白杨礼赞》:难道你就不 辨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
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 意思,不需要回答。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 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 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 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 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 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解读(共32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解读(共32张PPT)

记叙文解读方法
四、线索:
形式: 1.常见常说: 人物(行为、思想、见闻)、事件(中心事件,如《散步》)、 事物(人、事围绕物展开,如《羚羊木雕》)
2.常见不常说: 时间推移、空间变化、作者情感和思想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层次清晰
记叙文解读方法
四、线索:
形式: 1.常见常说: 人物(行为、思想、见闻)、事件(中心事件,如《散步》)、 事物(人、事围绕物展开,如《羚羊木雕》)
陆游《游山西村》
7.反复:重复出现。连续或间隔 作用:强调、突出
记叙文解读方法
六、修辞手法
8.设问:自问自答。
突出
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9.反问:加强语气。
分类:肯定反问表否定;否定反问表肯定。
10.借代:一物替代另一物的出现。
被借代的叫“本体”,借代的叫“喻体”。 本体不出现。
例:(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2)布衣—百姓
记叙文解读方法
三、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了解: 4.补叙:又称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或一小段对 面前的人或事作补充交代。
5.分叙:叙述两件或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 生的事,也叫平叙法。
记叙文解读方法
三、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解题方法:(针对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 1.阅读本段、明确内容; 2.分析本段与文章主体内容; 3.比较插入后的效果,对比插入前后的关系。
➢ 暗喻:(1)这是花的海洋。(2) 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 借喻:“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
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记叙文解读方法

2022年中考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ppt课件(共25页)

2022年中考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ppt课件(共25页)
➢ 概括主要内容 ➢ 人物性格分析
1、考文意
通读全文,把握事件六要素
概括工主作要回内顾容 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人+事+结果(表述简洁、准确) 阅读例文(一),回答问题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安全工程师游绍峰在黑暗的废墟下经历了69小时被困后艰 难脱险。
1、考文意
概工括作主回要顾内容
➢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2、考描写
工人作物回描顾写 环境描写
动作
语言
描写
描写
心理 描写
描绘情态 揭示身份 反映心理 刻画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神态 描写
阅读例文(一),回答问题3:
肖像 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 段中要横线的句子。(2分)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描写了他清除压住双脚的石块的过程, 表现了他的理智与顽强。
2、考描写
工人作物回描顾写 环境描写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 渲染环境气氛 3 烘托人物心情 4 烘托人物形象 5 揭示主题 6 结构上,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考顺序
➢ 插叙作用
4、考顺序
插叙作用
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
2 突出文章主题 3 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4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5 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文中与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 根据典型事例把握人物性格
文中的××做了……+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概括人物形象
性格+思想品质+其他(外貌特征、地位等)
阅读例文(二),回答问题1: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我”是一个敬业负责、有慈爱之心、平等对人、尊重学生的人。

记叙文阅读——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ppt课件

记叙文阅读——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ppt课件

3、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 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 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 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 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 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 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4、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 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 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 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 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a、把握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b、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直接描写——即正面描 写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 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中心
思想。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
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
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细节描写——对肖像、
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
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 等综合考虑。
11.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
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 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 亲身经历。
15、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 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 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 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 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 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6、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线索(共28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线索(共28张PPT)
③初冬的太阳,余威尚猛,不几日,垡子都干脆了。霜,一场场下过了,田里的垡子, 便冷硬如铁。冬,一天天深了。天上,太阳惨白如纸,河岸,树木赤身裸体伫立在滚滚寒 流中,大地空疏而枯槁,像贫病交加的孤苦老人。白天看上去,每一个火土堆都像沤着一 堆只会冒烟的湿草,很少能看到明火,但晚上就不同了。我们从位于邻村的学校上晚自习 回村,远远地就会看到晃桥河两岸,数不清的火土堆鲜亮如夏花,大朵大朵开在寒冬的最 深处,令人忘却彻骨的寒冷。大人们见土里的火燃烧得正常,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而我们 这些孩子,每天下午一放学,背着书包直接跑到烧火土的田里玩耍。麻雀也爱呆在这里, 或蹲在田埂上望天,或站在火土堆前烤火,它们眯着眼睛,羽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 里,像极了冬天村里靠着老墙晒太阳的老人。它们叽叽喳喳,老人们也都爱说长道短。
⑭我在他们的作文评语中斩钉截铁地写:“跟你们的约定是认 真的。”
⑮有一天,课代表也忐忑不安地问我:“老师,这是真的 吗?”“当然是真的!”我爽然答道,“没见人家美国总统还引咎 辞职嘛!”“可总得有倒数第一啊!万一……”课代表无奈地欲言又 止。我却笑着不睬。
“石榴”在文中有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相约石榴红 秦湄毳
①石榴花开了,一册书讲授完了。赏析过附录的十首古诗,望着学生们石榴 花一样热切的眼睛,我有些意犹未尽,拈起白白的粉笔,在黑板上写道:“附录 的十首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哪一句,哪个词,哪个字?请以此为题目或 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②孩子们开始喳喳,又新奇又惊讶的样子,有张小脸仰着:“老师,不会定 题目怎么办?”我于是举例:“比如‘云从窗里出’‘云’‘窗’‘落花时 节’‘落花’,‘花’……这分别是吴均的《山中杂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中的字句。”然后,我又说:“也可以学学赵师秀,以他的‘约客’为题目,写 一篇现代少年版的‘约客’……”

中考考点复习指导 ——记叙文知识点 课件(共38张PPT)

中考考点复习指导 ——记叙文知识点   课件(共38张PPT)
5、有的开放性试题要求你用课外的 知识(如诗句、警句或哲理等)来写, 那就要求你多积累课外的知识。
3、 象征:也叫托物言志,把所要表达的意 义或精神品质寄托在所描写、所称赞的事 物上。
4、 伏笔:为后文发生的内容作下埋伏。
5、照应:前后出现类似内容的句子,互 相呼应,强调主题。
6、悬念:能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艺术手法,使 文章引人入胜。
7、过渡:使前后连贯的句子或段落起承 上启下的作用。
71986年8月11日上午10点南京浓郁的梧桐树阴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夏季时装大展销的广告吸引着对对情侣的目光欢腾跳跃的迪斯科乐曲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市一如平日生气勃勃和平繁荣
记叙文定义: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记事、描景、 状物等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
一、一条线索
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 主线,能把文中的多个材料连缀成一 个有机体,如同文章的纲,握住了这 条纲就便于理顺文章的主题。
五、五种表达方式
概括叙述(略写)
1、记叙:
详略要得当
详细叙述(详写)
记叙的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 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 达个人情感。 2、抒情: 间接抒情:把感情寄托于人事 物中,或在叙述、描写中渗透 感情,含蓄委婉。
抒情的作用是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先叙后议:增强文章的思想 深度,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说明:是对事物的性质、 特点、成因、功用等特征和事 理做客观、科学的解释。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
• 叙述重过程, • 议论重观点, • 描写重印象, • 说明重介绍, • 抒情重情感。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练习一: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植树的牧羊人》中“他的那条 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写) 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 不张扬”,通过对牧羊人大狗的
物。
(续表)
描写类别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根据 侧面
描写 描写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 描写,从侧面表现牧羊人的
角度 (间接 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性格特点。
分类 描写)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小路
2.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顺叙 倒叙
特点:按时间先后,叙述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或以空间、地点的转换顺
序进行叙述。
《散步》依次写了事情的起因、
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条
理清晰。
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高潮 《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写道:
动么豪放、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通过
作用:①塑造人物,表现主题;② 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烘托了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③明示、暗 安塞腰鼓的精彩。
点主题。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 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4. 记叙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线索类型
特点
教材示例
物线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灯笼》:以“灯笼”为线索。
人线 事线 感情线
以人物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的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所见
发展、所见所闻为线索
所闻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或事件发展)为线索 《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 故乡”为线索。

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共20张PPT)

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共20张PPT)
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 对……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 点,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运用排比使句子产生……气势、加强 了…… 语气、强调了……。
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 突出了……感情。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
作用 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
呼应”。前有伏笔,后有应笔。
伏笔
①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
特点 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
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 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 铺垫是为了衬托。描绘次要人物或次 用 要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记叙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 要素 果。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
记叙
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顺序
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段
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插叙 作用:插叙可以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起衬托、补充的作用,能使文章内容更
丰富,结构紧凑又跌宕多姿。运用插叙 时,应注意在其前后要用恰当的话过渡, 使之自然连贯。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事件(人物、时间、地点) +人物性格特点。
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
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 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 (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 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 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描写
A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和场景 B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 预示人物命运、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
A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时代背景 B 揭示社会本质 C 铺垫下文内容、为中心服务
“五词”答题法:
(交代、烘托、渲染、铺垫、预示(暗示)……,
表现了人物的……心情、精选…文…档品质。)
①“兽类”指还没能摆脱野蛮庸俗步入文明崇高的人类。
②“梯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籍对
于人类摆脱野蛮庸俗、走向文明崇高的重要作用。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10
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2、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作用
3、重要词、句的理解
4、文章结构作用
5、记叙顺序及写作人称的好处
15
人物描写方法
①外貌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⑤神态描写
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生动形象(细腻准确)地表现 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
精选文档
16
返回上一层
3、重要词、句理解
品位词语可分为三类: ①准确理解并表达出在语境中的独特含义; ②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③理解词语所蕴含的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感。
6、记叙线索的形式
7、常用写作手法
8、句段赏析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 11
作用、好处题答题要求要素:
⑴ 识清语文专用术语及其本身 的常规作用 ⑵ 结合句子语境
精选文档
12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通
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 性,……
理解、分析句子: 要注意从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
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力 求做到具体、准确。
精选文档
17
3、重要词语理解
•代词:承前或承后去找相关指代内容(一般引用原文) •其它词语:比较区分语境作用、弄清情感蕴含
浙江宁波卷《莫扎特的力量》 :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 __________。 文章第⑤段中加点 的“此种疗法”在文中指 __________。(2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分别表明了什么。(4分) (1)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2)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语言形象
生动,富于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答题格式: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对象+特点, 使语言内容丰富,……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给人鲜明的印象。
精选文档
13
④排比——使语言内容丰富,有气势,抒情酣畅
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⑤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铿锵悦
均给2分)
精选文档
18
3、重要语句理解、赏析
从理解句子的内涵、分析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 质、品赏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 力求做到具体、准确。
如重庆卷第5题: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9段中“纵使给了他 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
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
能力。
精选文档
3
研讨内容:
★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
★ 二、阅读能力
★ 三、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 四、记叙文的阅读答题技法
★ 五、题型类举
★ 六、18中考备考启示与对策
精选文档
4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人称
中考语文记叙文 专题复习
精选文档
退出1
引言: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2-25分),所
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集中。
(2)中考,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
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
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贴切。
(3)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具体
把多变少
概括
抽象 含蓄
把少变多
精选文档
阐发 解说
9
例: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 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 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 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 来了。”
①“兽类”的含义是什么?
②哪个词说明书籍的作用?这样应用有什么好处?
精选文档
2
复习记叙文阅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和顺序; • 分析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把握 人物性格特点; •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 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 文中的作用; • 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 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可以辨析拓展。
耳。
⑥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引出下文,承
上启下
⑧反问——发人深省,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
(否定)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区分: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而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精选肯文档定或否定的意思。) 14
返回上一层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接相关,是使用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 的关键,在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等。
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内部语境(文章中心精选、文档上下文)
7
理解重要句子
⑴点明主旨,或与文章主旨有直接关系 ⑵具有提示引导性或总括性作用(文眼) ⑶运用了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 ⑷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精选文档
8
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2、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或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
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
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音乐疗法
3、(1)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其他作曲家的乐曲对治疗癫痫症效果不佳。
(2)准确地说明了音乐疗法见效快,效果好。(答出“见效快”或“效果好”
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 修辞方法 写作手法
此部分是根基,需要“砸实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 5
理解
现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精选文档
6
理解能力
理解重要词语
理解重要句子
语境义
与文段的中心乃至整篇文章的主旨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