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合集下载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5. 平衡过程
本实验装置在做动平衡实验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是用永久磁铁配重,作加重平衡实验,根据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显示值为去重值),加重时根据左、右相位角显示位置,在对应其相位180度的位置,添置相应数量的永久磁铁,使不平衡的转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在自动检测状态时,先在主面板按"停止测试"键,待自动检测进度条停止后,关停动平衡实验台转子,根据实验转子所标刻度,按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添加平衡块,其质量可等于或略小于面板显示的不平衡量,然后,启动实验装置,待转速稳定后,再按"自动测试",进行第二次动平衡检测,如此反复多次,系统提供的转子一般可以将左、右不平衡量控制中0.1克以内。在主界面中的"允许偏心量"栏中输入实验要求偏心量(一般要求大于0.05克)。当"转子平衡状态"指示灯由灰色变蓝色时,说明转子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克),校正角(度),以及实测转速(转/分)。
与此同时,给出实验过程的数据处理方法,FFT方法的处理过程,曲线的变化过程。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作者:————————————————————————————————日期: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1. 基本概念:1.1 不平衡离心力基本公式:具有一定转速的刚性转动件(或称转子),由于材料组织不均匀、加工外形的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结构形状局部不对称(如键槽)等原因,使通过转子重心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因而旋转时,转子产生不平衡离心力,其值由下式计算:C=(G/g)×e×ω2=(G/g)×e×(πn/30)2--------(公斤)式中:G------转子的重量(公斤)e-------转子的重心对旋转轴线的偏心量(毫米)n-------转子的转速(转/分)ω------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g-------重力加速度9800(毫米/秒2)由上式可知,当重型或高转速的转子,即使具有很小的偏心量,也会引起非常大的不平衡的离心力,成为轴或轴承的磨损、机器或基础振动的主要原由之一.所以零件在加工和装配时,转子必须进行平衡.1.2转子不平衡类别:1.2.1静不平衡——转子的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但相互平行,即转子重心不在旋转轴线上,如图1a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1.2.2动不平衡——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主交错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且相交于转子的重心上,即转子重心在旋转轴线上,如图1b所示.这时转子虽处于平衡状态,但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不平衡力矩.1.2.3静动不平衡——大多数情况下,转子既存在静不平衡,又存在动不平衡,这种情况称静动不平衡.即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既不重合,又不平行,而相交于转子旋转轴线中非重心的任何一点, 如图1c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个不平衡的离心力和一个力矩.1.2.4 转子静不平衡只须在一个平面上(即校正平面)安放一个平衡重量,就可以使转子达到平衡,故又称单面平衡.平面的重量的数值和位置,在转子静力状态下确定,即将转子的轴颈放置在水平刀刃支承上,加以观察,就可以看出其不平衡状态,较重部份会向下转动,这种方法叫静平衡.1.2.5转子动不平衡及静动不平衡必须在垂直于旋转轴的二个平面(即校正平面)内各加一个平衡重量,使转子达到平衡. 平面的重量的数值和位置, 必须在转子旋转情况下确定,这种方法叫动平衡.因需两个平面作平衡校正,故又称双面平衡刚性转子只须作低速动平衡试验,其平衡转速一般选用第一临界转速的1/3以下。

动平衡和静平衡

动平衡和静平衡

动平衡和静平衡一. 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称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二. 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称为动平衡又称双面或者多面平衡。

三、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

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

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

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1)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2)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3)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

在API610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5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动平衡实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5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动平衡实验》

实验五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转子静、动平衡概念的理解。

2.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试验的原理及根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1 导轨式静平衡架或圆盘形静平衡架;2.J10mm 5.2a1311331-=-==Z Zn n i 13n n -=1311331-=-=--=Z Zn n n n i H H H132n n n H -=⎪⎩⎪⎨⎧==∑∑0M F ⎪⎩⎪⎨⎧==∑∑0B A M M mr F 2ω=rcos φ·L 的作用下,使摆架产生周期性的上下振动 摆架振幅大小的惯性力矩为222222cos ϕωl r m M =要使摆架不振动必须要平衡力矩M 2。

在试件上选择圆盘作为平衡平面,加平衡质量m∑=0AM2=+p M M 0cos cos 222222=+p p p p l r m l r m ϕωϕω0cos cos 2222=+p p p p l r m l r m ϕϕ⎩⎨⎧+=-==)180cos(cos cos 02222p p p p p l r m l r m ϕϕϕ〔质量〕和r 〔矢径〕之积称为质径积,mrL 称为质径矩,ϕ称为相位角。

转子不平衡质量的分布是有很大的随机性,而无法直观判断它的大小和相位。

因此很难公式来计算平衡量,但可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图静平衡架其方法如下:选补偿盘作为平衡平面,补偿盘的转速与试件的转速大小相等但转向相反,这时的平衡条件也可按上述方法来求得。

在补偿盘上加一个质量'p m 〔图〕,那么产生离心惯性力对轴的力矩''''='p p p p p l r m M ϕωcos 2根据力系平衡公式〔3〕∑=0A M02='+p M M0cos cos 2222=''''+p p p p l r m l r m ϕϕ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有⎪⎩⎪⎨⎧'-='-='''=)180cos(cos cos 02222p p p p p l r m l r m ϕϕϕ 〔7〕此时摆架就不振动了,百分表的摆动范围为零。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实验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 (3) 了解动静法的工程应用。

二、实验内容采用两平面影响系数法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三、实验原理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

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

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 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 (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iSR )和一个力偶M (等于力系对质心C 的主矩C i Μ)(==∑S m M C ),见图一。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 和力偶矩M 的值均为零。

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图一 转子系统与力系简化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1r 、2r (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1θ、2θ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1m 、2m 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1m 和2m 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211ωr m 和222ωr m ,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 、B 在某方位的振动量11010ψ∠=V V 和22020ψ∠=V V ,其中10V 和20V 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1ψ和2ψ是振动信号对于转子上参考标记有关的参考脉冲的相位角。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引言刚性转子动平衡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振动和噪音控制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探究转子的不平衡量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并寻找合适的平衡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一台转子平衡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转子平衡机通过电机驱动转子旋转,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 将转子安装在转子平衡机上,并确保转子能够自由旋转。

2. 启动转子平衡机,使转子开始旋转。

3. 通过传感器采集转子的振动信号,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系统。

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转子的不平衡量。

5. 根据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平衡方法进行调整。

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转子的振动达到要求的范围。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转子的振动数据,并计算出了转子的不平衡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转子的不平衡量与振动幅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当不平衡量较大时,转子的振动幅值也较大;而当不平衡量较小时,转子的振动幅值较小。

为了减小转子的振动幅值,我们采用了两种常见的平衡方法:静平衡和动平衡。

静平衡是通过在转子上加上适当的质量块,使得转子在静止状态下达到平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静平衡对于较小的不平衡量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子的振动幅值。

然而,对于较大的不平衡量,静平衡的效果较差,需要采用其他平衡方法。

动平衡是在转子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转子上加上适当的质量块,使得转子在运行状态下达到平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动平衡对于较大的不平衡量效果较好,可以显著地降低转子的振动幅值。

然而,对于较小的不平衡量,动平衡的效果较差,可能会引入额外的不平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刚性转子动平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1. 基本概念:1。

1 不平衡离心力基本公式:具有一定转速的刚性转动件(或称转子),由于材料组织不均匀、加工外形的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结构形状局部不对称(如键槽)等原因,使通过转子重心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因而旋转时,转子产生不平衡离心力,其值由下式计算:C=(G/g)×e×ω2=(G/g)×e×(πn/30)2--—--—--(公斤)式中: G—-----转子的重量(公斤)e———-—--转子的重心对旋转轴线的偏心量(毫米)n—--——-—转子的转速(转/分)ω-—-—--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g--——-—-重力加速度9800(毫米/秒2)由上式可知,当重型或高转速的转子,即使具有很小的偏心量,也会引起非常大的不平衡的离心力,成为轴或轴承的磨损、机器或基础振动的主要原由之一。

所以零件在加工和装配时,转子必须进行平衡。

1.2 转子不平衡类别:1.2.1静不平衡——转子的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但相互平行,即转子重心不在旋转轴线上,如图1a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

1.2。

2动不平衡——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主交错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且相交于转子的重心上,即转子重心在旋转轴线上,如图1b所示.这时转子虽处于平衡状态,但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不平衡力矩。

1.2.3静动不平衡—-大多数情况下,转子既存在静不平衡,又存在动不平衡,这种情况称静动不平衡。

即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既不重合,又不平行,而相交于转子旋转轴线中非重心的任何一点, 如图1c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个不平衡的离心力和一个力矩。

1.2.4 转子静不平衡只须在一个平面上(即校正平面)安放一个平衡重量,就可以使转子达到平衡,故又称单面平衡。

平面的重量的数值和位置,在转子静力状态下确定,即将转子的轴颈放置在水平刀刃支承上,加以观察,就可以看出其不平衡状态,较重部份会向下转动,这种方法叫静平衡。

08-02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

08-02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
2 i i i i i i
2
选定配重半径r后,即可确定配重的质量。配重所在方位角φ为
n ∑ (− mi ri sin θi ) = θ = arctan in1 (− m r cosθ ) i i i ∑ i =1
上式中分子与分母的负号可区别方位角所在的象限。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试验要在动平衡试验机上进行。转子的 不平衡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惯性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试验要在动平 衡试验机上进行。转子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惯性力 矩,将使转子的支承产生强迫振动,转子支承处振动的强弱反映转 子的不平衡。动平衡试验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支承处的振 动强度和相位来测定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位。
8.2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
8.2.2 刚性转子的动平 衡问题
对于b/d≥1/5的长圆柱状转 子,如曲轴等,需进行动平衡设计。 由于不能忽略转子的宽度,不平 , 衡的质量分布在转子的多个平 面内。在图8-3所示的转子中, 设已知偏心质量m1、m2、m3分 别位于平面1、2、3内,方位分 别为r1、 , r2、 1 , r3、 2 ϕ ϕ
8.2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
8.2.5 平衡精度
由于技术性和经济性,转子一般不可能达到完全平衡。设计 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规定其允许的不平衡量。各种典型刚 性回转件的平衡精度等级见表8-1。
[e]ω A=
式中,[e]为许用偏心距。
1000
图8-3 转子的动平衡
8.2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
l - l1 2 l - l1 F1Ι = F1 = m1r1ω l l l - l2 2 l - l2 F2Ι = F2 = m2 r2ω ll l l -l l -l F3Ι = F3 3 = m3r3ω2 3 l l

动平衡静平衡

动平衡静平衡

动平衡静平衡动平衡与静平衡一. 静平衡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二. 动平衡动平衡时,转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校正面同时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在转子动态时允许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

动平衡也叫双面或多面平衡。

三.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

它的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

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

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

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1)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2)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3)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

在API610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刚性转子平衡的原理与方法

刚性转子平衡的原理与方法

11.2 刚性转子平衡的原理与方法11.2.1静平衡1、静平衡的概念当转子的宽度b与直径D之比(宽径比)小于0.2时,例如砂轮、飞轮、齿轮、带轮和盘形凸轮等,由于其轴向尺寸较小,故可近似地认为其所有的质量都分布在垂直于轴线的同一个平面内。

如果转子的质心位置不在回转轴线上,则当转子转动时,其偏心质量就会产生离心惯性力,从而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

当转子的支承阻力很小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质心将处于回转轴线下方,因为这种不平衡现象在转子静止时就能显示出来,故称为静不平衡。

如果转子的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就称为静平衡。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就是通过在刚性转子上加减平衡质量的方法,使其质心回到回转轴线上,从而使转子的惯性力得到平衡的一种措施。

2、静平衡的设计当转子的结构不对称时,为了消除离心惯性力的影响,设计时应首先根据其结构确定各偏心质量的大小和方位,然后计算出为平衡偏心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而应加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并将该平衡质量加于转子上,以使所设计的转子理论上达到静平衡。

这一过程称为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设计。

图11-1所示为一盘状转子,其偏心质量分别为m l、m2、m3及m4,回转半径分别为r1、r2、r3、r4,方位如图。

当此转子以角速度ω等速回转时,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别为F1、F2、F3、F4,它们组成一个平面汇交力系。

根据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原理,为平衡这些离心惯性力,可在此转子上加上平衡质量m,其回转半径为r,使它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与F1、F2、F3、F4相平衡,亦即使不平衡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即:12340F F F F F++++=(11-1)则有: 02424323222121=++++=→→→→→→∑r m r m r m r m r m F ωωωωω 或表示为: 022=+→→∑r m r m i iωω (11-2) 消去ω得:0=+→→∑r m r m ii (11-3) 式中i i r m →叫做质径积,它相对地表示各偏心质量在同一转速下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条件和方法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条件和方法

1、当试件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风机、水泵叶轮、刀具、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

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

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

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2、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
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及以上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
衡量,以保证转子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
面平衡。

3、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1)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常以试件的直径D与两校正面
的距离b,即当D/b≥5时,试件只需做静平衡,相反,就必需做动平衡。

2)然而据使用要求,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
的,就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

原因很简单,静
平衡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动平衡与静平衡理论的方法及区别

动平衡与静平衡理论的方法及区别
附加离心力与上述不平衡合力相等,这样转子就 达到了平衡。

(将3Ⅰ) 、分Ⅱ解平为面对内称的及反A 、对B称力不同平时衡平力移(到图某3任-一8)个
点0上,由矢量三角形 、可以看出:;
A As AD
B Bs BD
As

Bs

1
(
A

2
B)
1
AD
BD
意(垂直于轴线)平面上的相应位置加二
个对称的共面平衡重量平衡静不平衡量,
在另一相应位置加上二个反对称的共面平
衡重量平衡动不平衡量,这样转子亦可获
得平衡。
5. 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衡振动的初步分析
平衡转子前对振动(振幅和相位)进行初步分 析十分必要。
刚性转子的任一不平衡离心力均可分解为任 选二平面上的一对对称力及一对反对称力.同理, 振动也可分解为一对对称分振动及一对反对称分 振动。
、F12

A
;迭加
F12

、F22



B 显而易见,作用在Ⅰ、Ⅱ平面上的 A 、B
两力与不平衡离心力
F1
、F2 等效。
如果转子上有多个不平衡离心力存在,亦可同样 分 都解只到有该两选个定不的平衡Ⅰ合、力Ⅱ(平面A 上、再B 合)成(,Ⅰ最、终Ⅱ结平果 面 单上了各,一即个仅)分。别到在此Ⅰ校、正Ⅱ转平子面不不平平衡衡的合任力务A就、B简 的对侧(反方向)加重(或去重),使其产生的
去重),使转子获得平衡
(二)动不平衡 假设有一个具有两个平 面的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转轴 平面的两侧,且m1r1=m2r2, 整个转子的质心Mc仍恰好位于 轴线上(图3-3),显然,此 时转子是静平衡的。但当转子 旋转时,二离心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组成一对力偶,此 力偶矩将引起二端轴承产生周 期性变化的动反力,其数值为: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 2.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设备1.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西安交大监造); 2.刚性转子试件; 3.平衡块;4.百分表:0.01~5MM 、磁性表座。

5. 平衡块三、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动平衡机的结构动平衡机原理简图如图1、图2所示。

如图1所示,待平衡试件3安装在框形摆架2的支承滚动上,摆架左端固结在工字形板簧1中,右端悬臂。

电机动9通过O 型皮带10拖动试件旋转;当试件存在不平衡质量时,通过转子的旋转,则产生离心惯性力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上下周期性地振动。

通过百分表5观察振幅大小,即测量不平衡量的大小,而不平衡量的相位测量系统由差速器4和补偿盘6组成。

差速器4安装在摆架右端,它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 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 3)与补偿盘固联。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①②③和一个蜗轮(转臂H )组成一(10 H n ,则差速器为定轴轮系,其传动比为1311331-=-==Z Zn n i H即 13n n -= (1)这时补偿盘6的转速3n 与试件的转速1n 大小相等转向相反。

(2)当1n 和H n 都转动时则差速器为速度合成的差动轮系,由传动比公式1311331-=-=--=Z Zn n n n i H H H得132n n n H -= (2)蜗轮的转速H n 是通过手柄摇动蜗杆,经蜗杆蜗轮副大速比的减速后蜗轮的转速1n n H 〈〈。

当H n 与1n 同向时由(2)式可知13n n 〈-,这时3n 仍与1n 反向转动但速度减小。

当H n 与1n 反向时由(2)式可知13n n -〉,这时3n 转向仍不就但速度增加。

因此可见当手柄不动时补偿盘的转速与试件的转速大小相等转向相反;正向摇动手柄(蜗轮与试件转动方向相同)补偿盘减速;反向摇动手柄则补偿盘加速。

动平衡与静平衡理论的方法及区别

动平衡与静平衡理论的方法及区别

然后在l平衡平面内加试重P,再将转子启动升速至
平衡试验转速,同样测取诸测点处的振幅AiI、相位aiI, 其次将试重P依次移加到第Ⅱ、Ⅲ直到第(q—1)平衡
平面上,逐次将转子启动升速至平衡试验转速,每次在P
个测点处测取不平衡振动振幅Aij和相位角aij,对于平衡 平面j而言,它对各测点的影响系数为:
足机组平稳运转的要求。对于挠性转子有时也要 先进行低速动平衡。 现场广泛使用动平衡台来进行转子低速的平衡。 它利用机械共振放大来确定不平衡重量的数值和 位置。
.
三、高速动平衡 低速平衡校正后的转子,高速时,可能平衡
状态不佳,故还需进 行高速动平衡。
(一) 相对相位法 利用相对相位变化
找平衡的方法称为相对 相位法。利用闪光灯或 光电头等均可达到测相 找平衡的目的。
二、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
1.不平衡离心力的分解
图3-4三种不平衡
(1)分解为一个合力及一个力偶
矩,以两平面转子为例。由理论力学可 图3-4三种不平衡
知,不平衡力(任意力系)可以分解为一个径向力和一个 力偶。
.
如图3-6所示二平面转子,不平衡离心力 F1 、F2 , 分别 置方于向相Ⅰ反、的Ⅱ力平面F2上、。F若2 ,在则ⅠF平1 面、0F2点、上F2 加、一F2对四大个小力相组等成、 的力系与原、力系完全等价。
图3-6二平面转子受力分析
.
在0点求 F1 、F2 的合力 F1,2 ,Ⅰ平面中剩下的F2 与Ⅱ平面中的F2 正
好组成力偶。经这样分解,得到了 一般的不平衡状况,即将动静混
合不平衡问题归结为一个合力 F和1,2 一个力偶矩F2·l的作用。前者是
静不平衡,后者为动不平衡。
F1 1

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

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

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
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主要用于提高旋转机械的稳定性和减少振动。

静平衡是指在某个特定点上的物体保持平衡,不会倾斜或倒下。

转子静平衡是通过在轴上添加补偿质量,使得转子的中心重心与轴心重合,从而避免转子在旋转时受到不必要的振动和折损。

动平衡是在转子在旋转时,通过调整转子的重心位置,使得转子以最小幅度振动运行。

动平衡可以通过在转子上添加或移除重量来实现。

不论是静平衡还是动平衡,它们都是为了减少振动和提高旋转机械的稳定性而进行的。

在一些关键工业领域,如飞机、汽车、发电机等领域,对于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要求尤为严格。

通过精准的平衡调整,可以让机械运转更加高效、稳定和可靠。

静平衡与动平衡概念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静平衡与动平衡概念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静平衡与动平衡概念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静平衡和动平衡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静平衡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满足的条件,而动平衡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力学原理以及应用力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静平衡的概念、定义与解释,并通过一些物理举例说明其基本原理。

接着,我们将探讨静平衡的应用场景与意义,分析为什么静平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并且在工程、建筑等领域中起到关键作用。

然后,我们将转向动平衡概念的阐述,包括其定义与解释以及相关示例。

同时也会探讨动平衡在机械、运输等方面的重要性。

进一步地,我们将比较和对比静平衡与动平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展示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之处。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回顾并总结所探讨的静平衡与动平衡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详细介绍静平衡与动平衡的概念,解释其含义,并揭示它们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意义。

通过探索静平衡和动平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关于静平衡与动平衡概念的了解,以促进对力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2. 静平衡概念:2.1 定义与解释:静平衡是指一个物体或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的状态。

在静平衡条件下,物体不会发生任何运动或旋转,因为受力和力矩在所有方向上都相互抵消。

具体而言,静平衡要求两个条件得到满足:首先是合力为零。

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态平衡中,那么合力(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的矢量和)必须为零。

这是因为如果存在一个未被抵消的合力,物体将开始运动。

其次是力矩为零。

除了合力为零外,物体还必须满足总力矩(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产生的转动效应)为零的条件。

如果总力矩不为零,物体将开始旋转。

2.2 物理举例说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简单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静平衡概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熟悉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动平衡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2. RYS-5A闪光式工业动平衡试验机3. YYQ—50型硬支承工业动平衡机4. 各类转子、加重块5. 天平6. 橡皮泥7. 手工具三、实验原理动平衡原理是通过对转子进行配重或去重,使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惯性力达到平衡,从而消除振动。

实验中,通过测量转子在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数据,分析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然后在适当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使转子达到动平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

将待测试的转子清洗干净,并检查其表面光滑和无损伤。

2. 安装转子:将转子安装到动平衡试验机上,确保转子的轴线与试验机的轴线重合。

根据转子的设计要求,确定试验转速。

3. 进行试验:a. 启动动平衡试验机,让转子旋转。

b. 使用传感器收集振动数据,包括振动幅值和相位。

c. 记录振动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4. 数据分析:a. 利用专业分析软件对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b.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5. 调整平衡:a. 在确定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调整转子的动平衡。

b.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转子的振动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6. 测试验证:对经过平衡调整的转子进行再次振动测试,验证平衡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数据。

数据表明,转子在低转速时振动较大,随着转速的提高,振动逐渐减小。

2. 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振动数据,确定了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3. 平衡效果:经过平衡调整后,转子的振动明显减小,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熟悉了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1. 基本概念:1.1不平衡离心力基本公式:具有一定转速的刚性转动件(或称转子),由于材料组织不均匀、加工外形的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结构形状局部不对称(如键槽)等原因,使通过转子重心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因而旋转时,转子产生不平衡离心力,其值由下式计算:式中:G------转子的重量(公斤)e-------转子的重心对旋转轴线的偏心量(毫米)n-------转子的转速(转/分)ω------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g-------重力加速度9800(毫米/秒2)由上式可知,当重型或高转速的转子,即使具有很小的偏心量,也会引起非常大的不平衡的离心力,成为轴或轴承的磨损、机器或基础振动的主要原由之一.所以零件在加工和装配时,转子必须进行平衡.1.2转子不平衡类别:1.2.1转子的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但相互平行,即转子重心不在旋转轴线上,如图1a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1.2.2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主交错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且相交于转子的重心上,即转子重心在旋转轴线上,如图1b所示.这时转子虽处于平衡状态,但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不平衡力矩.1.2.3大多数情况下,转子既存在静不平衡,又存在动不平衡,这种情况称静动不平衡.即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既不重合,又不平行,而相交于转子旋转轴线中非重心的任何一点,如图1c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个不平衡的离心力和一个力矩.1.2.4 转子静不平衡只须在一个平面上(即校正平面)安放一个平衡重量,就可以使转子达到平衡,故又称单面平衡.平面的重量的数值和位置,在转子静力状态下确定,即将转子的轴颈放置在水平刀刃支承上,加以观察,就可以看出其不平衡状态,较重部份会向下转动,这种方法叫静平衡.1.2.5转子动不平衡及静动不平衡必须在垂直于旋转轴的二个平面(即校正平面)内各加一个平衡重量,使转子达到平衡.平面的重量的数值和位置,必须在转子旋转情况下确定,这种方法叫动平衡.因需两个平面作平衡校正,故又称双面平衡刚性转子只须作低速动平衡试验,其平衡转速一般选用第一临界转速的1/3以下。

.1.3转子不平衡产生的原因:1.3.1设计与制图的误差.1.3.2材料的缺陷.1.3.3加工与装配的误差.1.4转子不平衡产生的不良效应:1.4.1会对轴承、支架、基体产生作用力.1.4.2引起振动.但不平衡与质量分布,机架的刚度有关,所以转子不平衡不一定就会产生振动.一般的说来,静不平衡影响大于力矩不平衡的影响.2. 动平衡与静平衡的选择:2.1一般选取的范围:2.1.1当转子厚度δ与外径D之比(δ/D)≤0.2时(盘状转子),需要作平衡试验的,不轮其工作转速高低,都只需进行静平衡.2.1.2当转子厚度δ(或长度)与外径D之比(δ/D)≥1时(辊筒类转子),只要转子的转速>1000转/分,都要进行动平衡.2.1.3.当转子厚度δ与外径D之比(δ/D)在0.2—1时和当转子厚度δ与外径D之比(δ/D)≥1而转子的转速<1000转/分时,需根据转子的重量;使用功能;制造工艺;加工情况(部分加工还是全部加工)及轴承的距离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动平衡还是静平衡.一般不重要部位使用的零件,旋转速度较低的转子零件,设计需要作平衡试验的,一般只按排作静平衡.2.2按图表选择:(见图2)图2表示平衡的应用范围.下一条线以下的转子只需进行静平衡,上斜线以上的转子必须进行动平衡,两斜线之间的转子须根据转子的重量;使用功能;制造工艺;加工情况(部分加工还是全部加工)及轴承的距离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动平衡还是静平衡.一般不重要部位使用的零件,旋转速度较低的转子零件,设计需要作平衡试验的,一般只按排作静平衡.3. 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3.1许用不平衡量的表示方法:评价转子不平衡大小在图纸上可以用许用不平衡力矩表示,即转子重量与许用偏心距的乘积,单位为克.毫米.也可用偏心距表示,单位为微米.1973年国际标准化协会对于刚性转子相应不同平衡精度等级G的许用偏心距和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旋转机械钢性转子应具有的精度等级分别表示在图3和表1上.可供确定刚性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值的参考.静平衡(单面平衡)的许用不平衡力矩为:M=e×G(克/毫米)动平衡(双面平衡)的许用不平衡力矩为:M=1/2(e×G)(克/毫米)式中:e——许用偏心距(毫米,见图3)G——转子重量(克)图三若转子用许用偏心距表示不平衡大小时,则静平衡的许用值可取图3中的全数值.而动平衡的校正平面许用值取图3中的数值的一半.(图3可参见附页图3放大图)3.2许用不平衡量控制的误差如下:平衡精度等级允许偏差G2.5~G16±15%G1±30%G0.4±50%3.3平衡精度的分类:1973年国际标准化ISO推荐”旋转刚性平衡精度”的判断标准中,根据eω乘积为一常数,按2.5倍阶比被分为下11等级,见下表1.表1注:1、若n用转/分,ω用弧度/秒测定,则ω=2πn/60≈n/102、指曲轴驱动件是一个组合件,包括曲轴、飞轮、离合器、皮带轮、减振器和连杆的转动部份等.3、指活塞速度低于9米/秒为低速柴油机发动机,活塞速度高于9米/秒为高速柴油机发动机4、发动机整机转子其重量包括注②所述的曲轴驱动件的全部重量.3.4在外圆处许用静平衡配重值与平衡精度等级和工作转速度关系式2)其中:m--------许用配重值。

g工件重量。

kg选定的平衡精度等级数值。

mm/sR------工件半径。

mmω-----------工件角速度。

弧度/秒ω=n×π/30≈(1/10)nn------------工件转速。

r/min4. 长辊筒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4.1长辊筒的类别和动,静平衡的选择:根据一些资料介绍/D大于20为细长辊筒,L/D大于30为超长辊筒.其细长辊筒、超长辊筒,因细长,加工困难,易产生弯曲变形,是造成不平衡的一项重要原因辊筒一般是由薄臂管和轴头焊接而成,长辊筒、超长辊筒的工作速度一般较低,在300-400转/分以下.平衡的选择,根据动,静平衡选择的原则,大部份选用静平衡试验.4.2 长辊筒许用不平衡量的选择:4.2.1长辊筒许用不平衡量的选择,可按上述图3和表1进行选取.度为60转/分.根据动,静平衡选择的原则,L/D大于1,但工作速度很低60转/分,故选取静平衡.根据故提高速度等级,按工作速度为150转/分进行查对,查得结果许用偏心量为400μm.即在重心处允许的偏心力矩为M=0.40×G=0.40×61Kg=24400克.毫米.转换成外圆处允许的偏心重为G=M/R=24400/45=542.22克.外圆4.2.2=(1/1000)×61Kg=61克.与上述查表得出的外按上述实例,即外圆处允许的偏心重为G外圆圆处允许的偏心重为G=542.22克的数值相比,平衡的精度高出近9倍之多,.外圆假设此长辊筒为刚性辊,加工后的直线度为0,则从外圆允许的偏心重为G=61克,转换成外圆重心处允许的偏心距为e=(61克×R)/G=0.045毫米.即此辊在刚性体的条件下,其重心只允许偏移0.045以下,否则超差不合格.按此精度,以工作速度300转/分,反查图G0.22级,比G1级高,比最高级G0.4级还高1倍之多。

而此件长径比L/D=3070/90=34.1,其L/D之比大于30为超长辊筒.加工中弯曲变形极难控制.而日方此件规定为外圆处允许偏重值为50克,相当于是(1/1220)G允许的力矩值.其转换重心计算只允许偏移0.0367以下,否则超差不合格.此精度对如此超极易弯曲变形长辊筒来说很难于保证的。

:①辊筒的总长与辊面直径之比L/D大于1—20,直径大于φ120,并具有足够的配焊配②辊筒的总长与辊面直径之比L/D大于30,直径小于φ120,全长直线度控制在7级计算确定.否则设计应改进结构,尺寸和材料,并从设计和工艺手段进行攻关,以提高辊筒刚性和加工精度.③其余的需根据辊筒使用功能,工作速度,设计结构,主动,被动和配焊配重棒空间位置及工艺加工精度等综合情况确定.5. 设计对平衡在图纸中应注明的数据:5.1在图中应给出平衡的类型和许用不平衡力矩的数值.单位:克.毫米(及公差范围)或偏心距的数值.单位:微米50%范围或者给出转子的质量,工作速度及平衡精度等级等数据.(动、静平衡的许用不平衡量值相差一倍.)5.2在图中应予留或注明平衡所需的配焊棒、块或去除重量的位置和要求.5.3必要时,在图中还应给出平衡机的支承形式和它们配置驱动装置、选择的平衡速校正的平面位置.5.45.5零件的制造公差,形状公差和装配的配合间隙等,应必须要小于许用不平衡偏心距的值,否则其平衡无意义.5.65.7对于许用不平衡力矩的精度等级,应根据工件的使用要求,经济合理性的选择确定.避免不必要的过高的高精度平衡要求.▲对一般长辊筒类零件,为了便于平衡配重的按排,建议轴头结构形式改为下形式,仅作参考.见如下示意图:------此仅作参考.图中件1轴颈,件2筋板,件3堵盖.先将件1轴颈和件2筋板焊在一起,加工外圆配合尺寸,然后装入辊筒内焊接,此时件3堵盖先不把上或先不焊上,待辊筒半精加工找好平衡后再将件许3堵盖把上或焊上.这样找平衡时,有配焊配重棒,块的空间,腔内切屑易清理,最后焊件3堵盖把上或焊上,这样外表面很美观.但此结构是否可行,但许有待验证.▲如果辊筒刚性太差,也可将中间筋板贯穿辊面总长,本次日东项目就是采取这种结构的.6. 长辊筒平衡工艺的按排和注意事项:6.1毛坯材料的不平衡因素:长辊筒一般是由薄臂管或多层复合管和两端轴头焊接而成,薄臂管大多采取20号无缝钢管.根据国标YB231-70无缝钢管尺寸偏差的规定:钢管的弯曲度偏差:臂厚≤15mm------------------弯曲≤1.5mm/m臂厚>15~30------------------弯曲≤3.0mm/m臂厚>30----------------------弯曲≤4.0mm/m臂厚均匀度偏差:外径<57mm的各种臂厚----------臂厚的均匀允差±15%臂厚3~20----------------------臂厚的均匀允差+12.5%~-15%臂厚>20-----------------------臂厚的均匀允差±12.5%从毛坯材料看出,长辊筒的中的钢管弯曲和臂厚偏差是造成整体辊筒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践中证明,最大可造成80公斤到100公斤偏重.因此对辊筒中的钢管在工艺中采取加工内孔和外圆以保证同轴或者内孔不加工采取借车或在内孔中预焊配重棒的工艺方法,是减少整体辊筒不平衡量的有效的工艺措施.建议:①内孔直径大于φ100,长度小于1200左右的刚性较好的钢管筒体,工艺采取以外圆为基准车内孔,保证内外圆同轴.(即不管设计要不要求内外圆加不加工,工艺上均采取加工方法)②内孔直径小于φ100,长度大于1200以上或者长径比>12的,直径比较小且细长的筒体,工艺最好采取推镗内孔,特长件可采取两端对推镗加工内孔,以尽量减少偏重.③长径比>12的,内孔直径在φ150以上的厚皮长筒体,工艺采取借车外圆或在内孔毛坯面处焊配重棒进行初步予平衡.其工艺措施、有关规定和借车偏心距e公式参见下条内容.④借车修偏法:a)长辊筒借车近似公式:e=80000(G外圆/D×L工件)----------------mm其中:e----------中心偏心距mmG外圆-----平衡机在外圆处得出的借偏重量值kgD----------工件车前的直径mmL工件------借车偏工件的长度mmb)长辊筒借车移位的规定和方法:长辊筒类工件平衡采取借车方法时,均按动平衡机做出的轻点标记反180度方向位移e值进行借车加工,注意工件中心的位移量为e值,用千分表旋转测量跳动.值为2e.静平衡偏重值结果是指外圆面处的偏重量值G外圆⑤焊配重修偏法:见下图示带轴颈辊筒的配重棒修配法简图焊前辊筒的筒体配重棒修配法简图a)长辊筒体工件平衡采取焊配重棒方法时,均按轻点标记的同方向中部相应r配焊部位进行配焊加工.动平衡结果要求给出在需要进行焊接配重棒r处重心点的偏重量值G.此中心点由动平衡机操作者根据工艺要求控制,并做出具体位置和重量值的标记.b)焊配重棒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最长应不超过300~400左右.要求可两端分配焊接,C)配重棒的焊缝必须牢固,其焊缝长度应不小于配重棒的1/3.⑥去重修偏法.在设计允许的部位,采取钻孔、铣削、刨削、偏心车削、打磨、抛光、激光熔化金属等去除金属的方法消除不平衡.但注意对细长轴,刚性极差的零件,要考虑到去除金属后应力施放后的变形引起的二次不平衡.(例如大键槽铣后均发生变形)(设计必须注明键槽铣出还是不铣出时作平衡的明确要求,如果按装长键的话应在末铣键槽前作平衡试验,如果是空槽则要求设计必须给出对称铣削槽口的位置以达到平衡的目的)⑦机械固定配重块修偏法.在设计允许的部位,采取将配重块用螺钉,卡子等紧固方法固定配重块消除不平衡.这种方法避免了因焊接配重块而产生变形引起的二次不平衡.例如6850海绵辊采取在两端轴颈按装偏心套方法,⑧对于复合型辊筒(如加热辊,冷却辊等)必须从里向外,逐层采取减小或消除不平衡的预先平衡工艺措施,以保证最后整体不平衡量最小的工艺要求.6.2轴头焊接与配重棒焊接的不平衡因素:6.2.1轴头焊接偏心不平衡:轴头组对焊接时,因组对时按装的偏差,焊接时焊接应力的变形,使轴头的轴心发生位移,特别是长度较长轴头,这种偏移量有时很大.因此工艺上要求必须以筒体外圆为基准修正中心孔,然后车圆轴头各部,以保持整体辊筒剩余不平量最少.为了具有足够的修整量,设计对轴头必须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轴头与辊筒的配合公差要合理选择,保证定位精度,另外要严格规范焊接工艺,采取对称点焊接,保证对中性.6.2.2焊配重棒变形的不平衡:①辊筒整体平衡时,采取钻孔插入配焊棒焊接,特别是较长的轴头,焊后均产生整体辊筒中心的偏移,造成新的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