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2730
初中物理沪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沪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基本规律。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深入,将知识点分为几个模块,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声学等。
以下是对这些模块中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 力学1. 基本概念:介绍物质、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2. 运动的描述:讲解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运动学基本概念。
3. 力的作用:分析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原理、滑轮系统、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力的计算。
5. 压强和浮力:阐述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6. 功、能量和功率:解释功的概念、能量的转换与守恒,以及功率的计算。
# 光学1. 光的反射:介绍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原理。
2.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现象、折射定律,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3. 光的色散:分析光的组成、光谱、以及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差异导致的色散现象。
4. 人眼和视力矫正:介绍人眼的结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 热学1. 温度和热量:解释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2. 热膨胀:阐述物质在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变化的规律。
3. 物态变化:介绍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
4. 热机:讲解内燃机、蒸汽机等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 电学1. 静电场:介绍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差等基本概念。
2. 电路基础:讲解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能和电功率:解释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概念,以及电功和热效应。
4. 磁场:介绍磁场、磁力线、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 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阐述声音的产生机制、声波的类型和传播条件。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沪科版 )1 / 44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翻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样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构造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定→ 拟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采集凭证→ 剖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丈量是最基本的丈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3;1km=1000m=10m-11dm=0.1m=10 m-2;1cm=0.01m=10m-31mm=0.001m=10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察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第 2页共41页2 / 44分度值;(2).用刻度尺丈量时,零刻度线要瞄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重要靠被测物体,尺的地点要放正;(4).读数时视野要与正对刻度线,不行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丈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丈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 毫升=1 厘米3;丈量液体体积时,视野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偏差:丈量值与真切值之间的差别,叫偏差。
偏差是不行防止的,它只好尽量减少,而不可以消除,常用减少偏差的方法是:多次丈量求均匀值。
6.特别丈量方法:(1)积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积累起来,聚成能够用刻度尺来丈量的数目后,再丈量出它的总长度,而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能够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丈量细铜丝的直径,丈量一页纸的厚度 . (2)代替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便可用其余物体第 3页共41页3 / 44取代丈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沪科版)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体快。
第 1 页 共 13 页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1 2
S总
1 2
v t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 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体积 V 就可据公式: m 求出物质密度。 V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 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 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 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 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 力(自行车的刹车)。
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如果不是,则要校零;(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 围;(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 条直线上;(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 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 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 多彩的光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米/秒,而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是由于振动的波形不同所造成的。
2.噪音:指无规律的、不和谐的声音,对人体有害。
3.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反射。
当反射的时间大于0.1秒时,我们就能听到回声。
4.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的作用时,如果它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就会发生共鸣现象。
5.声音的干扰:当两个声源发出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扰现象,分为同相干涉和异相干涉两种。
6.声音的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衍射。
7.声音的吸收:声波遇到物体时,会被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材质、厚度和声波的频率有关系。
2.人们用分贝来衡量声音的强度,30到40分贝是较理想的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该控制在90分贝以下。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该控制在50分贝以下。
3.噪音和乐音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为3×108米/秒。
3.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包括影子、日食和小孔成像。
2-1 光的反射1.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需要注意的是,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有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外,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的应用包括成像和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了解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初三学年,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力、电、光等相关的物理知识。
以下是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1. 动力学-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和惯性原理、第二定律和动量原理、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原理。
- 引力和重力: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静力学- 平衡力和摩擦力:平衡力使物体保持平衡,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处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杠杆原理和浮力:杠杆原理是利用杠杆的原理来实现力的平衡,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二、电学1. 电荷和电路- 电荷的基本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开关和电灯等。
-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等,并联电路中电压大小相等。
2. 电流与电压-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电流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影响因素:电阻和电压是影响电流大小的重要因素。
- 电压的定义和测量:电压是电源的电势差,测量单位是伏特。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传播和折射传播。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子和成像:平面镜和弧面镜的成像规律和特点。
2. 光的折射和色散-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 光的色散和分光棱镜:白光在介质中的折射产生了不同颜色的分离现象。
以上是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份总结可以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沪科版word精品文档17页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6.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3. 动能与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4.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三、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形态的物质。
2. 库仑定律:描述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4. 电能与电功率: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称为折射。
3. 光的色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分散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通过折射光线,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
5.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的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力和压力、机械能、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简单机械和测力、浮力与密度、静电和电流、电路和电源、声音和光学等。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的原因。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3. 力的合成:分解力和合力,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4. 衡量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5. 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6. 压力的计算:压力=力÷面积。
7.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8. 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机械能1. 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具有的能力。
2. 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动能+势能。
3. 动能的计算:动能=1/2 ×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的平方。
4. 势能的计算:势能=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物体的高度。
5. 动势转换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 能量的守恒: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简单机械和测力1. 杠杆原理: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2. 杠杆的分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3. 测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和称重机的使用。
五、浮力与密度1. 水中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原因是其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的重力。
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沉入液体;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
六、静电和电流1. 静电的概念:静电是由于物体电荷不平衡而引起的现象。
(完整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旧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观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间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耍环节:提出冋题一猜想与假设-制定汁划与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T分析与论证T评估T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1km=1000m=ldm; 1dm=0.1m=l6m-2 ・31 cm=0.01 m=1 Om ; 1 mm=0.001 m=1 Om ;-6 ・91um=1O m; 1nm = 10 rrio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耍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 •读数时视线耍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枳;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 = 1crr1;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門形顶部)相平。
5•淚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娱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枳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枳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銅丝的直径,测量一页奴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休相对干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完整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沪科版)
第一、二、三章运动的世界声现象1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叫机械运动。
运动物体的速度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变化的直线运动叫。
2、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先驱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干年之久的地心说。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3、描述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4、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
1米=纳米。
5、测量的记录结果由和两部份组成,其中由准确值和组成。
估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6、减少误差的方法有和。
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速度的主单位是,交通上常用上作速度单位。
1m/s = km/h,1 km/h = m/s 。
8、速度公式: ,其中变形公式:。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2)。
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11、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的计算公式,(总时间路途停止的时间)12、科学探究七环节是。
13、测平均速度实验的实验原理:V=S/t,实验所需主要器材除了斜面、小车,还需要钟表和刻度尺。
14、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乐器分为三大类,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打击乐器是靠乐器振动产生的音声,弦乐器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管乐器是由振动产生声音的。
15、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但是不能传声。
16、声音是以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声音在中传播最快,回声是声音的产生的。
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差至少要秒以上。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
17、叫乐音,叫噪声,乐音的三大特性是、、。
叫响度。
响度是由决定的,此外响度还与有关。
叫音调,音调是由决定的,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
叫音色,由声源的决定。
18、减弱噪声的方法有、、。
19、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Hz。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Hz,超声波的频率大于Hz。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Hz。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翻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屡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别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替代测量。
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3) 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4)估测法:用目视方法估量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1、运动的描述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
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m=10-1m1cm=0.01m=10-2m;1mm=m=10-3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3) 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0.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投影仪;(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1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空气中的光线偏离法线);(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⑻凸透镜成像时,折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像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校零;(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自行车的刹车)。
1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第六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合方向与两力相同;合方向与大力方向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合力为零(即平衡力)。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一、质量和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t=103kg=106g=109mg(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kg/m3,(还有:g/cm3),1g/cm3=1000kg/m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V的单位是米3(m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而改变;不同种类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二、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下沉;(2)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下沉;(2)<上浮(3)=悬浮。
(不会漂浮)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5.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浮=G-F视(2)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3)阿基米德原理:7.浮力利用(1)密度计:是物体漂浮条件的一个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