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来源: 时间:2011-05-1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和物流通道的枢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伴随着港口快速发展,港口物流业已经成为企业挖掘利润的主要源泉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港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港口物流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港口在发展物流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多地方的物流建设从无到有已初具规模。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运输和服务中心)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国际物流中心)转型。
我国主要港口的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深圳、天津等港口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基地,但还不成熟,因此我们要适时研究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港口物流业的理性发展指明方向。
1、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外贸货物90%以上由海运完成。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年货物吞吐量64.44亿吨,增长14.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6亿TEU,增长19.4%%,全国共有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广州港、深圳港、天津港、秦皇岛港、青岛港、大连港、日照港、营口港、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连云港港、烟台港、湛江港、唐山港等22个亿吨大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2、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港口建设继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大型专业化的散杂货装卸设备在港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集装箱装卸桥最高台时效率达到70个自然箱以上;采用自动导航集装箱运输车组成的无人驾驶集装箱港内运输系统,使车辆定位精确度达到数厘米以内;港口码头泊位持续增加。
港口集装箱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格局分析
港口集装箱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格局分析1、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发展经历了酝酿、起步、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
1978年9月,上海港至澳大利亚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开启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崭露头角。
1981年12月,我国第一个集装箱专业化码头在天津建成,我国从事集装箱运输的港口,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增加到近20个。
我国港口年吞吐量从1979年的3.29万TEU,增加到1988年的97.24万TEU。
1989年至2001年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89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17.03万TEU,到2001年增长到的2665.5万TEU。
上海、深圳、天津、广州、青岛、大连、宁波、厦门八大沿海港口年吞吐量突破百万TEU行列,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逐渐发展起来。
2002年至今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步入全面发展阶段,我国集装箱码头不断向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装卸效率。
截止2019年末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20个。
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76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44个。
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39.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1亿TEU。
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我国港口业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科技手段,补短板优化提升港口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实现港口的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建设完善“智慧港口”。
2、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际贸易摩擦持续、消费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国际集装箱贸易保持低速增长,集装箱海运量增长缓慢,2019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较2018年同比增长2.57%,至8.39亿TEU。
从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来看。
除中国所在亚太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亚太地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占比为54.2%;其次为欧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比为17.4%。
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1.港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2.
港口物流业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港口物
流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策略:1.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2.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
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协同。
3.加强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4.加强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提高物流从业人
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5.积极推进港口物流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
物流企业的合作,提高我国港口物流的国际竞争力。
浅谈港口物流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港口物流系统现状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相应地,港口物流发展也同样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经过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客观现状的深入分析与探究,找出当前物流系统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对症下药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港口物流稳健地发展,提高港口物流系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繁荣稳定发展,发挥港口物流系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
标签:港口物流系统客观现状措施一、港口物流系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港口物流系统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
对外贸易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港口作为连接各国贸易发展的桥梁,推动内外贸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口物流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港口的功能从单一的货物运输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性物流运输汇集,从传统货物运输发展成为如今集货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于一身的综合性大流通,运输方式也从古老的人工装卸搬运转换为当今的以国际集装箱门到门多式联运,从单一的车船交换装运转变为现今多样的多式联运和联合经营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运输方式。
港口作为现代商品流通的中心,在对外贸易和货物运输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港口物流系统。
关于港口物流系统的概念,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王玲等学者把港口物流系统定义为是国际和地区之间综合性物流服务链条中的重点环节,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为最终目标。
以对港口有关的物流活动和相关的物流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为主要手段,从而使货物在港口能够达到高效率、高效益的装卸、集疏,最终实现物流服务增值。
第二种,有的学者认为港口物流系统是指由码头设备、运输工具、搬运工具和设施、仓储设备、港口工作人员以及监督管理人员、集疏运输条件、通讯网络设备及其信息系统等互相作用、互相牵制的各种要素形成的具备物流作用的有机体。
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与分析
【 键 词 】 集疏 运 ;枢 纽 港 ;集 装 箱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F 5 .3 5 0 8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7 — 9 3 (0 9 3 0 3 - 2 6 4 4 9 2 0 )0 - 0 4 0
C r e t t t s n n y f P r o t n C e ti g n t i u n y t m u n S a u a d A aI si o o t C n ai er OI c n a d di b ti g s s e r S I sr
浅析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范本模板】
摘要我国港口物流经过多年的经营,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年吞吐量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远景规划等问题和不足。
本文对我国港口物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对策目录1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及现状 (1)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大多数港口物流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与远景规划 (2)2.2 物流规模普遍较小,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2)2.3 物流建设各自为政,物流联盟程度不高 (2)2.4 港口物流管理水平有限,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乏 (2)3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对策 (3)3.1 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3)3.2 重视物流联盟,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4)3.3 加快培养港口物流专门人才 (4)4 结论 (5)1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及现状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链中一个主要环节,其战略地位日益加强,是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和依托。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11万公里内河航道,设有1460多个港,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
随着港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港口也已意识到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政府制定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并将开发物流园区作为发展物流的途径.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
经济全球化、港口国际化、服务需求多元化,为我国港口和港口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促进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陆集装箱吞吐量强劲增长,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
2003年完成4800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一。
其中上海、深圳港完成 1128万标箱和1062万标箱,分别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三和第四。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港口物流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物流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发达的港口之一,但同时也存
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首先,我国港口物流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港口效率低下。
尽管我国的港口数量众多,但很多港口并没有达到高效运营的标准,
尤其是在货物装卸和货运高峰期,港口的效率更是下降。
其次,我国港口运输能力也存在着瓶颈。
随着船只尺寸的增大和
货运量的增加,很多港口的运输能力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形势,甚至
出现了拥堵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我国港口物流的
发展。
首先,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港口建设和设备更新上,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
其次,在港口周边地区建设物流园区,促进物
流业的集聚和发展。
最后,加强港口之间的协调与联动,提高港口的
运输能力和效率,同时还可以为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物流业发展贡献
力量。
总之,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既面临着各种机遇也有着一些困难和
挑战。
但有限的资源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地规划和利用,加强港口
物流的合作与创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共3篇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共3篇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1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港口物流作为我国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本篇文章旨在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期为我国港口物流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系统分析1.港口物流的多元化产品港口物流是指通过港口实现货物、信息、资金、人员等要素的集散、转运、仓储、加工等一系列活动。
港口物流的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货物物流产品、招商引资服务物流产品、综合物流服务产品、保税仓储服务和航运服务产品等。
2.港口物流的市场竞争状况中国港口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海内外港口、国际物流公司、各级政府等多方竞争参与者都在积极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情况下,港口物流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定位、公关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而关键能力包括处理高温、重压、高分数的业务,优质服务与有效市场拓展等能力。
二、评价研究1.港口物流发展的经济贡献我国港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贡献众多。
从运输资本角度来看,港口物流行业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商品流通的通道,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2.港口物流发展的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港口物流系统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物流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港口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也给港口物流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港口物流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3.港口物流发展的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港口物流行业也开始重视环保。
在港口物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国港口物流行业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港口物流现状与发展浅析
我国港口物流现状与发展浅析【摘要】:随着全球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港口作为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已成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枢纽。
经济全球化、港口国际化和服务需求多元化,既为我国港口和港口物流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文章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港口物流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物流;港口;战略一、引言国际贸易中90%以上的货物运输是通过海运实现的,港口在全球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港口发展已进入第三代,即以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为基础,建设高度现代化、商业化、信息化的国际贸易大港,成为重要的物流枢纽和高附加值物流的中转节点以及区域信息中心。
当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已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在转型中走在前列,我国主要港口向第三代的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
港口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成就1. 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5年,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8.1亿吨,增长1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80万TEU,增长23%。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有10个港口进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2.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港口码头建设继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005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242个,比上年净增134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34个,比上年净增90个。
港口物流建设投资也快速增长,”十五”末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总额比”九五”末增长四倍。
3. 初步形成码头种类齐全、布局日趋合理的总体港口格局。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20多个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重要港口为辅助、地方中小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地理布局;港口功能已由以装卸、集散货物为主的运输功能逐步扩展到仓储、加工和商贸等多个领域。
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作者:陈羽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7年第5期文 / 陈羽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明确了车购税资金支持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标准,将重点突破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为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物流业“降本增效”以及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三大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一、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1. 港口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国有港口企业是我国港口行业的发展主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
港口向着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发展。
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区域形成了规模庞大并相对集中的五大沿海港口群,以煤炭、矿石、油品、集装箱、粮食等货种和客运为重点,构架了水路客货运输系统。
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软硬件设施已经步入了世界一流水平,港口装卸技术和服务效率处于世界前列。
此外,我国内河主要港口面貌有了重大改观,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和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形成沿江(河)港口带。
在长江、西江干线和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地区建成了一批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汽车滚装等专业化泊位,内河港口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2015 年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259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899 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5,360 个。
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21 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07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14 个。
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1,173 个,通用散货泊位473 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71 个。
自港口体制改革之后,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黄静康物流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儿港口物流作为链接水路运输的核心枢纽更是举足轻重。
港口五六十水运模式下的现代物流集成系统,是物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实现了供应链物资流通整体系统中基础的物流支持和附加的增值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对我国贸易发展及经济发展都十分必要,而发展现代物流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现代化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服务业,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全球物流市场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在这个世界物流大市场日益融合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港口承担着越来越多国内和国际的物流业务,加快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竞争力、影响力,如何打造现代化的物流港口,让物流服务也成为企业挖掘利润的新的源泉,同时也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国与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技术、资金、人力资本、管理思想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或传播,也因为有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
我国的港口物流发展一度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其他航海国家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港口物流水平。
港口物流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理念的引进使得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
根据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国际化要求,依托我国港口的天然优势,各地纷纷建设起了一批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
上海港提出“大通关”工程,加快外高桥物流基地的建设,改善港口软硬件服务环境,积极开发货物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新的服务领域,使港区的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
浙江省将“围绕发展港口物流,全面推进三大建设”定位为2010年浙江交通转型发展重点之一,并要求全省交通运输(港航)部门争取将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发展港口物流为龙头,建设港航强省,认真落实部、省共同促进浙江交通物流发展协议,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港,全面推进大港口建设。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近年来,我国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发展迅速,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随着国内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
一、现状分析1. 发展阶段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我国的港口布局完善,总体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港口设施设备不断完善,集装箱码头建设不断扩大,港口服务水平迅速提升。
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对外贸易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2. 运输规模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年吞吐量持续攀升。
据统计,2019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亿标准箱,同比增长%,显示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向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稳居全球前列。
3. 技术水平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码头、智能装卸设备、全流程信息化系统等先进技术应用广泛,提升了港口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我国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推动着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
二、需求预测1. 贸易需求4. 环保需求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港口集装箱运输对清洁、低碳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我国将加大对港口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动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语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运输规模、满足多样化需求,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做出更大贡献。
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思考
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思考一、现状分析1.港口物流的重要性港口是国际货运的重要枢纽,承担着货物集散和转运的功能。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港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港口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港口物流的问题首先,港口物流的效率问题。
由于港口货运量大、作业量大,有些港口在货物装卸、堆存、货物进出港等环节上效率低下,导致货物滞留、成本增加等问题。
其次,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大部分港口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纸质文件管理,信息流程不畅,导致操作效率低下。
另外,港口物流的环保问题也备受关注。
3.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面对以上问题,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环保化。
数字化是指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智能化是指港口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环保化是指港口物流的绿色发展。
当前,国际上许多港口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积极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战略1.数字化建设为提高港口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推动数字化建设。
港口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货物装卸、堆存、货物进出港等环节实现信息化操作。
同时,港口应加强物流数据的共享,提高信息流畅度,降低物流成本。
2.智能化升级为提高港口物流的效率,需要推动智能化升级。
港口应加快设备自动化进程,实现集装箱码头、堆场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
同时,港口还可以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程度。
3.环保化发展为推动港口物流的绿色发展,需把环保问题纳入发展战略。
港口应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提高港口物流的环保水平。
三、发展路径1.建设信息平台为推动数字化建设,可建设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该平台可整合港口物流的各种信息资源,实现货物追踪、货物调度等功能,提高货物操作和管理的效率。
2.投资设备更新为推动智能化升级,港口应加大对设备的更新投资。
可引进大型起重设备、自动装卸设备等,提高货物装卸效率。
同时,还可引进无人驾驶技术、自动导航技术等,提高港口运输的智能化程度。
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与优化分析
LGSI N IERN N A A E ET O I C E GN E I A DM N G M N TS G
物流工程与管理
物 流 论 坛
d i 0 3 6 /. s . 6 4- 9 3 2 1 .6 0 2 o: .9 9 ji n 1 7 4 9 .0 0 .0 1 s 1
我 国港 口集疏运 系统发展现状 与优化分析
口 张 雨 琴
( 汉理Z 大学 物流Z 程学院 , 武 - -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3
【 摘
要】 随着世界 范围 内国际贸 易的扩展 , 口 港 服务 功能向 多元化发展 , 而具备 畅通 无阻的集疏运 , 就能直接影响
我 国各 港 口吞 吐量的发展。 因此 , 集疏 运环节是控制港 口物流服务 效率 与效益的 关键 因素之 一。文 中首先对 港 口集疏
v r u . a w i a o lci g a d d sr u i g s se wi hg c p ct s a d o o sr c h c a n r a e t e ot a i s Me n h l c l t n it b t y t m t ih a a i e n n b t t w ih c n i c e s h P r o e, e n i n h 【 i u
【 bt c】D et t l az i fh tntnlr ea udt o d t e i ntn f o s e m A s at u eg blao o t ie aoa td r n ewd , es v ef cos r c e r o h o itn e n r i a o h h rc u i o pt b o
上海港物流集疏运系统现状及优化建议
问题剖析
1、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尽管上海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有的信息平台仍无 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致使货主、船东、 港口等各方无法实时掌握物流动态,影响整个集疏运系统的效率。
2、物流效率低下
受制于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问题,上海港的物流效率尚有待提高。不同运输 方式之间的转换环节过多,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货物的运输时间。
五、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的优化已成为必然趋 势。通过完善运输网络、引入现代仓储技术、优化装卸流程、提倡绿色物流等多 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我们也应看到,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 同努力才能实现。
3、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港口管理部门应对各类货物的到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提高装卸效率。同时, 加强与海关、边检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简化通关手续,降低物流成本。此外, 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港口管理软件,优化港口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结论
上海港作为全球物流的重要枢纽,其物流集疏运系统的运作效率对于全球贸 易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次演示通过对上海港物流集疏运系统的深入剖析,揭 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然而,优化是一个持 续的过程,需要上海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在文献综述方面,国内外学者对于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输 效率、优化策略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这些研究为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 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对于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现状,我们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上 海港拥有丰富的集装箱航线,与全球主要港口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其次,港口的 集装箱处理设施完备,包括装卸设备、堆场以及冷藏箱等;最后,上海港的信息 系统建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最新】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最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一、港口物流的含义及发展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它是一种新兴的物流产业链。
其实世界上的港口物流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开始,只是人们并没有真正的对它形成完整的认识,但随着高新技术及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物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成熟的发展起来。
二、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不断融入世界这一体系后,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迅猛,为止港口物流也随之引入中国,并发展迅速,且使经济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为止,中国沿海规模以上的港口主要有大连、营口、青岛、上海等,并且码头长度、泊位个数和能乘载的重量也在不断加强,例如大连港2010年的码头长度为37563米,泊位为225个,能承载的重量为78万吨级;2011的码头长度就有37855米;泊位有223个,能乘载的重量为79万吨级别,虽然泊位少了两个,但这并不影响港口物流总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就是到2011年底中国沿海港口发展的有关数据:(一)、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分货类吞吐量表1单位:万吨2010 2011货物种类合出进合出进计港港计港港总计 548358 237778 310580 616292 270162 346131 煤炭及制品 116258 63856 52402 136949 75729 61221 石油、天然气60786 20958 39827 63982 21200 42782 及制品金属矿石 93143 18621 74522 101537 19508 82029 钢铁 21226 12689 8537 22481 13647 8834 矿建材料 33729 11555 22175 38114 13724 24390 水泥 3048 849 2199 4521 1242 3279 木材 3343 671 2671 4347 661 3686 非金属矿石7827 3109 4718 9272 3314 5958 化肥和农药 1973 1344 629 2063 1281 782 盐631 67 564 708 73 635 粮食 12504 4036 8468 12176 4258 7918 其他 193890 100025 93867 220140 115524 104616 (二)、沿海主要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表 2单位:万吨港口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总计 31154 48321 80166 125603 292777 429599 475481 548358 616292 大连 4381 4952 6417 9084 17085 24588 27203 31399 33691 营口 98 237 1156 2268 7537 15085 17603 22579 26085 秦皇岛 4419 6945 8382 9743 16900 25231 24942 26297 28770 天津 1856 2063 5787 9566 24069 35593 38111 41325 45338 烟台 689 668 1361 1774 4506 11189 12351 15033 18029 青岛 2611 3034 5103 8636 18678 30029 31546 35012 37230 日照 925 1452 2674 8421 15102 18131 22597 25260 上海 11291 13959 16567 20440 44317 50808 49467 56320 62432 连云港 929 1137 1716 2708 6016 10060 10843 12739 15627 宁波-舟1040 2554 6853 11547 26881 52048 57684 63300 69393 山汕头 201 279 716 1284 1736 2806 3102 3509 4005 广州 1772 4163 7299 11128 25036 34700 36395 41095 43149 湛江 1231 1557 1885 2038 4647 6682 11838 13638 15539 海口 170 288 468 808 2118 2614 4855 5700 6549 八所388 431 275 378 486 554 652 893 997 (三)、对港口物流现状的分析1、出口货物类型及其吞吐量从表1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中国在港口运送的货物类型主要为煤炭及其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金属矿石等,且数量庞大,像煤炭2011年进出口总计就为136949万吨。
港口集疏运通道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港口集疏运通道需求分析及发展建议刘梦涵安旗林奚宽武赵晓辉马明港口集疏运通道是以港口为起讫点,与经济腹地相互联系的货物运输通道,是港口与广大腹地之间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货物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是港口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完善港口与经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对于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强化港口辐射和集聚能力,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集疏运通道通常涉及公路、铁路、管道、水运四种运输方式。
一港口集疏运通道层次划分根据集疏运通道所承担的不同服务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外集疏运通道;二是衔接集疏运线路。
对外集疏运通道:港口联系内陆经济腹地的货物运输通道,是提升港口辐射能力和拓展经济腹地的重要基础设施,通常由一条或者多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干线等交通干线共同组成。
衔接集疏运线路:连接港区与港口城市、交通干线的货物运输线路,是与港口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的交通基础设施,通常表现为疏港公路、城市道路、疏港铁路、铁路专用线等交通形式。
二集疏运需求预测思路与方法本文以山东沿海港口集疏运通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港口集疏运需求预测思路和方法,在对各种集疏运方式的运输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公路集疏运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1、预测思路沿海港口集疏运通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港口发展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集疏运需求,因此进行集疏运需求预测是重要前提。
集疏运需求预测的主要思路是:(1)以山东沿海各港口的总体规划基础,结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对未来山东沿海各港口的集疏运量进行预测;(2)依据沿海港口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按照“宜水则水、宜公则公、宜铁则铁”的原则,预测各种运输方式在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中承担的比重;(3)根据对港口与经济腹地的联系紧密程度,预测山东沿海港口分方向集疏运量;(4)山东沿海港口的集装箱运输主要通过公路完成,散杂货物中也有部分通过公路集疏,公路在集疏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中国港口物流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港口集群之一。
以下是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些现状:
1. 世界最大货物吞吐量: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2019年达到了13.9亿吨。
中国的主要港口包括上海、青岛、天津、宁波等,每年处理大量的散装、集装箱和液体货物。
2. 港口前沿技术的应用:我国港口物流业积极引进和应用各种前沿技术,包括自动化码头系统、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运行效率和货物处理能力。
3. 港口物流网络的完善:中国港口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形成了以沿海港口为核心,将内陆地区与国际贸易相连接的综合物流体系。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港口与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提高了物流效率。
4.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国港口物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平台选择使用中国港口进行国际贸易,推动了港口物流的更快发展。
5. 建设绿色港口: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并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中国港口物流业积极推动绿色港口的建设。
港口采用清洁能源、智能化设备和节能措施,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升了港口服务品质。
总体而言,中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港口拥堵、人员短缺和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未来,我国港口物流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物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陈羽
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第05期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明确了车购税资金支持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标准,将重点突破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为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物流业“降本增效”以及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三大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
1.港口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国有港口企业是我国港口行业的发展主体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
港口向着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发展。
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区域形成了规模庞大并相对集中的五大沿海港口群,以煤炭、矿石、油品、集装箱、粮食等货种和客运为重点,构架了水路客货运输系统。
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软硬件设施已经步入了世界一流水平,港口装卸技术和服务效率处于世界前列。
此外,我国内河主要港口面貌有了重大改观,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和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形成沿江(河)港口带。
在长江、西江干线和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地区建成了一批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汽车滚装等专业化泊位,内河港口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259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899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5,360个。
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21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07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14个。
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1,173个,通用散货泊位473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71个。
自港口体制改革之后,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国有港口企业的货物吞吐量占所在地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平均比重为70%左右。
煤炭、矿石、油品、集装箱等四大货种吞吐量占各港口企业总吞吐量的平均比重约为70%,说明四大货种仍然是我国港口企业经营的主要货种。
相比之下,长江港口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竞争激烈。
据统计,长江沿线获得码头经营许可的经营人有2,700多家,其中吞吐量超过500万T 以上的仅有70多家,小、散、弱是长江港口重要特征,低价竞争现象尤为突出。
2.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近年来,国家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发展,陆续印发《“十三五”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方案》《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的意见》等文件,推动建设约150个公共服务属性突出、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主要港口疏港公路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基本建成。
6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通道建设不断深入,约200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成效显著,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从2010年的141万TEU增长到2015年的236.6万TEU,年均增长10%以上。
中欧班列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6年年底,已累计开行2,964列,运行线路达39条。
2016年,铁路集装箱、商品汽车、散货快运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0%、53%和25%。
此外,为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解决港口“最后一公里”短板问题,提升港口辐射能力和衔接转换水平,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0年,港口铁路公路集疏运能力显著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与港区的衔接效率稳步提升,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过60%,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达到100%。
3.港口企业积极开展内陆“无水港”建设,密切了港口与内陆腹地之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沿海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内陆地区的内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运输也渐渐增多,促使沿海港口纷纷在货源集中的内陆地区建立无水港。
由于内陆无水港引进了货代、船代、物流公司等相关企业和海关、国检等口岸单位,内陆地区的货主不用到沿海港口办理货物进出口审批手续,在无水港内就能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
这不仅有利于沿海港口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港口腹地范围,而且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客户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这也促使港口与口岸单位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接近外贸进出口货物的内陆目的地与发送地。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18个内陆无水港,分为3类:国际陆港、内陆无水港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目前,大连港围绕东北地区已有沈阳、长春、穆棱等无水港;天津港围绕华北和西北地区已有呼和浩特、银川、包头、太原、西安、张家口、德州、石家庄等无水港;青岛港围绕郑州及陇海沿线建立东营、乌鲁木齐等无水港;连云港港围绕阿拉山口构建起银川、宿迁、霍尔果斯等无水港;宁波港在华东地区构建起萧山、绍兴、义乌、金华上饶、鹰潭等无水港网络;深圳港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构建昆明、长沙等无水港。
二、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1.港口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平衡,铁路、水路比例偏低
從结构来看,在港口企业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中水水中转和公水中转量占比较大,铁水中转量占比较小。
根据有关统计,全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中,公路约占85%,水路约占14%,而铁路仅占1%左右。
调研数据显示,货物铁水中转量比例超过10%的只有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湛江港(集团)有限公司;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的比例也比较小,不超过5%,其中: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比例为4.6%;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比例为3.8%;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比例为0.8%;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比例为0.8%;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比例为0.4%。
2.港口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多式联运量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而美国为10%左右;货物转运所耗费的成本约占全程物流成本的30%,降低了运输组织效率,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多式联运发展滞后,已成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的“短板”。
以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例,各条示范线路集装箱铁水联运业务量增长情况差异较大,见表1。
从量的情况来看,一些港口出现波动、下滑。
从占比情况来看,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量比重仍太低,而欧美这一比重约在10%~20%,我国铁路运输的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3.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不明确,港口企业承担资金压力较大
以连云港港为例,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连云港市政府明确的港口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承担港口配套的公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建设。
目前,连云港港连云港区南疏港、东疏港、北疏港3条疏港道路除省级建设补贴外,均由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
连云港港区专用铁路均由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建设,国铁不参与投资,也暂无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
由于港口专用铁路存在投资大、回报低、公共性强等特点,例如,连云港港徐圩、赣榆等港区以及港口物流园区的专用铁路距离国铁接轨站在15km以上,总投资均在15亿元左右,给港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进港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的重点,如何解决好铁路进港区的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按照“强化铁路,完善公路,发展内河”的思路,深化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继续推进重要港区疏港公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多式联运通道建设。
(1)加强铁路集疏运设施建设。
加强港口铁路集疏运通道及场站建设,重点推进大宗干散货港区和规模化集装箱港区铁路集疏运通道及场站建设,推进“港站一体化”,实现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区无缝衔接。
(2)完善公路集疏运体系。
继续推进主要港口重要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大型综合性港区疏港专用公路建设;对于受城市交通制约较大的重要港区,建立客货分离的集疏运公路体系。
(3)大力发展铁水联运。
加强与铁路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大力发展集装箱和矿石、煤炭等大宗散货铁水联运。
加快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步伐,使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的规模和在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中的比重显著提高。
(4)完善江海联运。
继续完善以长江、珠江为重点的江海直达、江海中转运输体系。
2.政府要加大对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
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一般投资较大,港口企业承担资金压力较大,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疏港高速、疏港铁路等建设项目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支持。
此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涉及征海、征地以及动迁,建议各级政府在某些层面上予以协调,在手续办理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