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识
高中学分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个 研究性 学 习课题 , 共 1 5 个学 分 , 社会实 秉 承苦 志 以求立 , 广 学 以求通 的校训 精神 , 形 成 完成 3 思 的学风 。新课程 实施 以来 , 学校不 断深化教 学 改革 , 重 建学 校制 度 , 深入 研究 学 分制 管 理 的有 化和校园文化 , 推动 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
2 0个必选 模块 和若 干个任选 模块 构成 的课 程体 系 。同时 , 根据学校及天水市的实际情 况 , 我们整 合各种课程 资源 , 按 照科学 素养 、 人文素 养 、 身心 健康 和学 习与生活技 能 4大 门类 , 开设 了数 理化 生竞赛辅导 、 科技创新 、 国学经 典诵读 、 文学欣赏 、 心理 、 日语 、 学法指导 、 学会 生活 、 天水 历史文化 、 天水地理 、 地方 传统体 育等 2 5门校本课 程 , 初步 建立 了校本课程 体系 。
乏策略 , 学习能力 差 。优 秀学 生和成 年人学 习的 自主性 、 探究 性特 点给 了我 们启 示 : 普 通 高 中学 生的学 习应强化 自学 、 养成善 于整理 、 乐 于交 流 、 反思总结 的习惯 和方法 。 学校提 出了学生学 习的 “ 五环节 ” , 即课 前 预 习 、 课 堂学 习 、 课 后 整理 、 作 业练 习 、 交流 反思 , 特 别对 教 师 弱控制 之 下 的课
此, 学 校 以课 程建 设为 抓手 , 根据 国家与 甘肃 省
高 中课程 的实施 方案 , 制定 了《 天水 市一 中新 课 程设 置 与管理方 案 》 《 天 水市 一 中新课 程 实验 学
分配置方案》 《 天水市一 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 , 形 成 了由 8 个 学习领域 、 1 7 个科 目、 5 3 个必修模块 、
浅谈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的经验、困境与对策
关键词 : 普通高 中; 学分制改革; 经验; 困境; 对策
一
、
普通高 中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学分 制的意义
成更多 的行政班 , 才能在数量上满足教学 要求 。这样一来学校现
1 . 普通 高中学分制的内涵。 在理解普通高中学分制之前 , 我们 有 的教室资源 、 多媒体教学 资源 、 师资力量等都无 法满足教 学要
必须充分了解学分制 的概念。学分制按年 限和性质可以分为学年 求 。以教室为例 , 一个教学行政班分化为两个 , 就意味着要多 占据 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类 , 学年学分制是一种 不彻 底的学分制方
一
个教 室 , 那 么势必会造成学 校教室数量 的紧张 , 而原来一 个教
式, 一般 在不 改变学 习年限的情况下 , 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学分制 。 学行政班需要一个班主任和几个教学教 师 , 分化成 几个 行政班 以 而后者完全学分制则是学分制 的最高境界。它以学生所学课程总 后就会需要 更多 的教师 , 才能满 足班级管理 和授课需求 , 这 就意 分达到或超过规定毕业学分作 为毕业的标准 , 即允许学 生在学分 味着教师数量和教师工作量 的增加 。当教学行政班分化为两个甚 修满 的情况下提前毕业 , 学分不满 时延期 毕业 。而我国高 中所采 至更多的教学班 , 由于教学 内容 、 教学 活动方式和教学场地不 同 , 用 的学分制则多是前者 , 即学年学分制 。它以学分 作为学生受教 由一名教师同时执教已不可能 , 势必要增加教 师数 量才能满足教 育程度的计量单位 , 要求学生 只有取得满 足毕业标 准的最低学分 学要求 , 这就需要学校聘用足够数量 的教 师。对 于很多普通高 中 才能毕业。同时 , 在学生的培养上 , 要求 以选课制和学分 的积 累作 来说 , 办学经 费有 限, 引进教 师或者增加教 室数量 、 增 添多媒体教 为培养学生个性 , 完善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另外 , 学设施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 会增加学校 的财政 负担 。很 多高中因 普通 高中学分制实施 中主要包含 以下 主要 内容 : 首先 , 学生 学习 为不堪忍受这种财政负担而不愿 意引进教 师 , 不愿 意对 现有教室
高中学分制度管理方案
高中学分制度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高中学分制度是指根据学生所修学科和学业成绩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它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指标,以学分的累积与达标为标志,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高中学分制度的管理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下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中学分制度的管理方案。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1. 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职业规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选择学习的学科和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 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是学科拓展、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三、优化学分认定方式1. 量化成绩评价学分制度管理方案中应当明确学分的认定标准,并采用量化的成绩评价方式。
通过设定学分线、加权平均分等指标,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可以减少主观评价的倾向,确保学生的学分获取公平公正。
2. 引入实践和创新学分除了学科学分,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该引入实践和创新学分。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方式获得学分,充分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加强学生学业指导1. 设立学业指导机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分制度和规划学业,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当设立学业指导机构。
这个机构负责向学生介绍学分制度和相关规定,并提供学业规划、选课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竞赛。
学生在学术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可以作为额外的学分,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建立学分课程评估机制1. 定期评估学分课程学分制度管理方案应当建立学分课程的定期评估机制,对课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对学分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改进,保证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技能。
高中毕业学分
高中毕业学分高中毕业学分,是指高中阶段学生所需完成的学分要求。
学分制是一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体制,学分代表着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高中毕业学分要求的具体数目因地区和学校而异,一般在150到300学分之间。
以下是关于高中毕业学分的一些解释和说明。
高中毕业学分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分一般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是指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
选修课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特长技能。
高中毕业学分的要求通常是根据课程的学时和内容来设定的。
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学时要求,比如数学课程可能要求学生学习200个学时,而英语课程可能要求学生学习180个学时。
此外,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考试或者完成作业等方式来评估学习成绩和掌握程度。
为了满足高中毕业学分的要求,学生需要根据学校制定的学分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考试。
通过日常学习的积累,学生可以逐渐累计足够的学分,以便顺利毕业。
高中毕业学分的设计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在选修课程中发展特长和兴趣爱好。
同时,高中毕业学分也为学生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结而言,高中毕业学分是指高中学生所需完成的学分要求。
它是一个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掌握基础知识的评价体系。
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学生可以顺利毕业,并为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对学分制的再认识及完善学分制的建议
对学分制的再认识及完善学分制的建议再认识学分制
学分制是指把学习活动以学分为单位进行计量衡量,以科目学分之和
作为课程完成的标准。
学分制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内出现,其主
要作用是调节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创设新的技术性学习环境,激发教
学改革的热情,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增强
学校多样性等。
1.加强学分制的建设。
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素质,合理
设计学分制,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意愿进行选择好学习路线。
2.加强学分制的推行。
学校应当定期、全面、及时地对学分制进行调整,以保证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使学生不断获取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学分制的实施。
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
监督机制,科学合理开展学分认定活动,确保学分制的公平、公正、公开。
4.加强学分制的评价。
要定期对学分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打造一套完善的学分制体系,使学生能够从中
获益。
学分制心得体会
学分制心得体会学分制的发展和感想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
现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学分制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圾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
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学分制1872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之后逐步推广完善。
通常意义中的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有以下牲:(1)学习时限的灵活性。
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充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效地、因人而异地分配受教育时间,能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教育的效率,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的。
(2)学习内容的选择性。
它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是它的精髓。
没有选修权的“学分制”不能认为是学分制。
(3)课程考察的变通性。
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均可重修考或另选另考,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
这种允许受教育者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学分的重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才能。
(4)培养过程的指导性。
学分制为学生独立自由地安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及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由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独立的设计符合社会要求的我目标模式比较模糊,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案也难以进行优化选择。
所以,配合学分制要设立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以最早实行学分制的哈佛大学为例,经历了自由选修、限制选修、“全面发展的要素结构制”等几个阶段。
“专业领域”要求学习的课程、学习期限及每学期应修读的课程门数均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我们学校开展学分制,要我写1000字的作文就是赞扬,我该怎么写,给我点思路一、充分认识实行学分制的客观必要性,是推进学分制工作的前提条件1、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实行学分制有利于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多规格人才3、实行学分制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4、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二、制定科学、可操作的学分制方案实施是学分制的重要保证认真调查研究,依据实施学分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方案是搞好试点的重要环节。
学分制的利与弊
浅析学分制的利与弊摘要学分制的利与弊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讨的话题。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但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
拟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势、弊端以及对现实的意义方面来分析学分制,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学分制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利与弊现实意义引言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学分制便是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
国外高校, 尤其是西方国家高校在学分制上起步早, 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
而我国除一些重点高校在学分制方面起步较早外, 很多高校还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学分制简介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
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
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
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高中学分制班级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高中学分制班级管理的实践及思考标签:高中学分制;班级管理;原则;操作;成效在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而“学分制”班级管理,除了注重学生学业水平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其灵活性适应改革的新要求。
本文探讨通过班级学分制度的以及“学分制”班级管理的实施,着力打造班级文化品牌,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的班级文化,进一步探索和形成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时期的班级管理目标、途径和操作方式,研究总结出“学分制”班级管理新模式,促进班级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为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增强育人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学分制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原则1. 用学分来反映班级管理的要求和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一种管理制度。
2. 以常规分评价为依据,将班级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通过对学生仪容仪表、出勤、文明卫生、纪律、活动等各项内容综合考评来实施,达到规定学分是对学生学期总评、评优、评先或毕业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班级学分制度的建立与操作为使各班之间能够形成竞争,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班集体利益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班级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研究制定了“班级学分制度”。
1. 设立基础学分,分值为60分。
每周正课30节,1节课为0.1学分,每周3分,这样一学期按20周计,共60学分。
这60学分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定,期中占30%,期末占70%,期中考试学分为18分,期末考试学分为42分。
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将学生考试总成绩核算成百分制,再分成6个层级。
学期末进行评比时,将期中和期末学分相加即得基础学分。
2. 设立德育学分,分值为40分。
政治思想学分,每学期8分,积极参加升降旗仪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重大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的,得满分。
未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酌情扣分。
完善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完善学分制的几点思考着新的学期的开始,学校推出了新的学分制度,旨在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分制度是一种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时间,更好地安排好课程,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学业。
完善学分制是学校改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一部分:完善学分制的重要性学分制度的推行,无疑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分制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取得满意的教育成功。
引进学分制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学分制度可以帮助学校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兴趣和体育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并为未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分制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安排课程,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学分制度促进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安排课程,从而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培养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完善学分制的具体措施(1)加强课程设置。
学校在设置学分制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以及学校的教育水平等因素,合理设置课程,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从而使有效的学习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2)完善考核制度。
学校应当完善考核制度,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实际成绩结合起来,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及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3)推动学校合理安排学分制。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学分制,避免学生受到过多的压力,使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论从上文可以看出,完善学分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学校在设置学分制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课程设置和完善考核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以及更好地把握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教育改革的目标。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问题与对策
2 普 通 高 中课 程 结 构 的多 元 化 发 展 趋 势 与 现 .
行 高考 制度 的矛 盾 矛 盾一 :选 修课 应不 应该 纳入 高考 ,所 占比例 应 多大 。之所 以会产 生这 个矛 盾 ,那是 因为 :现行
[ 金 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一 五 ” 规 划 教 育 学 2 0 基 十 0 7年 度 一 般课 程 “ 国 中 小 学 生 态 课 堂 建 设 与 教 学 方 式 变 革 研 究 ” 我
[ 中图分类号]G 4 4 7 2 . 4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80 20 ) 10 0—6 0 94 3 (0 9 0 —190
面 对现代 教 育个性 化 、 民主化 的发展 趋 势 ,教 育 部在 《 基础 教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行 ) 中 明确 试 》 提 出 :普 通 高 中 要 积 极 试 行 学 分 制 。1 ( 5 目 l] P ) 前 ,山东 、福建 、海南 和 宁夏 四省 的普通 高 中 ,正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第一作者简介]潘光文 (9 6 ,男 ,N) 万 源人 ,乐 山师范 学院教育 系副教授 ,西南 大学教育科 学研究所博 士生 ,从 1 6 一) l l
事课 程 与 教 学 论 研 究
1 9 O
高考制度 是在结 构较 为单一 的普通 高 中课程 背景下 产生 的 ,高考 范围 以必 修课 为准 。但 是 由于学分制
方课 程和 校本 课程 ,必 修课 与选 修课等 不 同课程类
型在 普通 高 中课 程 中 同时并存 ,便 是这 种 多样化 的 利益 主张在 普 通高 中课 程上 的反 映 ,符 合现 代教 育
个 性化 、民主 化发展 趋势 与现 行 高考 制 度 之 一
浅谈我国高中学分制
浅谈我国高中学分制作者:范成梅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年第06期摘要: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本文从高中学分制的含义、实行高中学分制的意义、高中学分制实施的障碍、高中学分制实施的保障措施四方面阐释了对高中学分制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学分制;意义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6-0010-02一、高中学分制的含义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
学年制是指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业,即按学习年限来计量学生的学习量。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课程管理制度[1]。
学分制又可以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指学校不改变学习年限,只是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学分制方式,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完全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所学总分达到或超过规定毕业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或是提前毕业,或是延期毕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高中学分制即在全面打好基础的原则上,以选课制和学分的积累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高中的学分制大都属于学年学分制,只有较少的几个学校实行了完全学分制。
与传统的刚性学年制相比,完全学分制具有如下特征:1.学习时限具有灵活性;2.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3.培养过程具有指导性;4.课程考察具有灵通性。
[2]二、我国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意义选课制的实施对师生都是一种激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
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可以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说,学年制是教育选择了学生,而学分制给予学生部分选择教育过程、选择什么时候学习该门课程以及选哪位教师的课的权利。
学分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安排学习进程,在学习一些课程时,不强迫学生达到统一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同时,实行学分制,学生的流动性大,每个学生独特的生活背景及各不相同的看法和见解容易相互启发而产生创造灵感。
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定及实施策略
科 技
教 育
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定及实施策略
口 芦 世 平
我 校 被 甘 肃 省 教 育 厅 确 定 为 甘 肃 基本学力 , 又要保证学生在不 同学 习领 理 手 段 。 省 普 通 高 中 课改 实 验 样 板 校 ,并 承 担 域 的均 衡 发 展 , 还要 保 证 不 同 特长 的学
种 课 程 评价 制 度 。 是 学 分 制 不 是 简 习兴 趣 和 特 长 与 潜 能 的 充 分 发 挥 , 成 但 形
开展学分管理的研究 , 意义具体 学生在课 程方面 的经 历和发 展水平 的 境 , 发 小 同 类 型 和学 习 差 异学 生 的学 其 激
一
1 应 了 国 际课 程 改 革 的 最 新 潮 单意义上的学制 。 国高 中课改方案推 适 合 学 生 发展 的激 励 机 制 。 过学 生 的 .顺 我 通 流 。课 程 改 革 是 一 项 面 向 未 来 的 教 育 , 行的学制是学 年学分制 。 学年学分制的 自我选择 , 自主学习 ,使 每个学 生都 能 “ 成 实施学分制 , 当前世界大多数 国家普 内涵是 , 是 学生达 到毕业水 平 , 合毕业 得 到 最 为 充 分 的 发 展 , 为 学 校 教 育 成 符 遍 采 用 的 一种 做 法 。 国在 本 次 高 中课 要求 , 我 既要完成 规定学分 的下限 , 同时 功 者 ” 。
理相关 的各项保 障机制 的建立 和健全 节。只有运用学分 的手段 , 能使学 生 研 究 性 学 习方 式 的 形 成 和 学 生 终 身 学 才 形 习能 力 、 应社会生 活能力 、 划能 力 适 规 等方 面的二 作 , 【 因此 , 分管理 的研究 在学 习过程 中实现充分 自主地选择 , : 学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浅谈对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识
学 分 制 是 在 选 课 制 的 基 础 上 产 生 的。 选 课 制 是 允 许 学 生 自 己 选 择 学 重 点 学 校 的 人 数 过 多实 行 起 来 也 有 难 度 。
行 了 学 分 制 , 使 学 校 能 够 提 供 大 量 的 可 选 课 程 , 生 们 最 终 还 是 会 比 较 即 学 集 中地 选 读 那 些 与 高 考 考 核 内 容 相 关 的 科 目 , 其 他 科 目 则 将 会 受 到 冷 而
落 。 因为 在 高 考 压 力 如 此 之 大 的 情 况 下 , 而 不 考 谁 还 来 学 学 3 学分制的实施需要有制度作保证 . 的成功 , 这种模式相继被世界 许 多国家 的大学 所采 用。此后 , 了强调 一 为 作 为我国 中学教育的一 项重要 改革 的学分 制 , 要使 它真 正落到 实处 , 切学术性科 目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 教育专 家们呼 吁: 中学也应实 行学分 制。 l 9世纪末至 2 0世 纪初 , 国率 先在 中等 教育 中使 用这种模式 。 目前在 高 还 必 须 进 行 相 关 配 套 制 度 的 改 革 。 仅 就 课 程 的 直 接 实 施 者 和 管 理 者 一 一 美 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的国家主要 集 中在 欧美 , 以及 亚洲 的 日本 、 国和印 度 学校而言 , 韩 由于与 以前的学年 制管理 有很大 不 同, 要改 变原有 习惯进 行新 部 等。我国则早在 11 9 9~1 2 9 3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 的大 力倡导下 。 北 的 操 作 , 分 学 校 显 得 比较 消 极 。 假 设 高 校 真 的 把 平 时 的 选 修 情 况 作 为 录 但按照要求 , 学分是 由各 中学 自己填报 的, 如果 没有 制度约 束, 在 京 大 学 曾 一 度 实 行 学 分 制 。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 国学 习前 苏 联 的 模 式 , 学 取参照 , 我 将 哪 分 制 改 为 学 年 制 , 到 17 直 9 8年 。 出 有 条 件 的 高 校 , 以 实 行 学 分 制 。 高 考 升 学 率 竞 争 如 此 激 烈 的 情 况 下 , 个 学 校 又 会 不 给 自 己的 学 生填 上 必 提 可 要 审 考 18 9 5年 中共 中央在关于教育体 制改革 中正式 肯定 了学分 制。19 9 3年 , 全 要 的 选 修 课 程 或 模 块 ? 所 以 , 有 配 套 措 旌 督 促 、 查 、 核 这 项 改 革 的 进 《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优势与弊端
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优势与弊端作者:王光忠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0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需求,中国教育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学分制是课程方案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本文就学分制的好处与优势、弊端与不足做一简要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课程方案学分制优势弊端【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08-01当今,世界需要大量的顶尖人才,而我们传统教育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决定了培养的都是应试型的“高分低能”的滞后于市场需求的人才,于是教育改革应时而生。
普通高中将原来刚性的教学大纲改为柔性的课程方案,在内容形式与设计上较以前有很大的改变,而学分制是课程方案中重要的一块内容。
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情况和教学与管理来看,学分制大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教育与教学的改革,是尽快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的途径与办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利和弊端。
一、实行学分制的好处与优势1.有利于因材施教学分制背景下允许学生有差异,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地发展。
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位学生在每个科目所必修的模块内容,而又弹性地留下一定的空间由学生选择,学生在学习完基础必修课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多样化、层次化、综合化。
2.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新课改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是综合知识的考查与检测,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和前一级知识进行接轨,传授好高中阶段的知识内容,还要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科学探究”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做好素质教育的践行者,更要开创性地为学生开设以前没有设置过的课程,这对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但不论从哪个方面都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是教师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的学分认定也是如此
• 选课制是学分认定的前提,所以能否通过 提供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是至关重 要的问题; • 学生在学分认定条件下选课的盲目性、功 利性和随意性; • 教师如何科学指导、为学生合理规划,课 程指南的编制、学分计算、课程考核与评 价、指导学生等带来的过大工作量问题,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问题; • 社会配套资源等问题……
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在以行政班进行教育的刚性学制的 前提下用学分对学生进行管理,仅以作为毕业认定。教育部 只是将把学分引向集中管理,因此,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记 录学生选课情况,不是实行学分制,也不是实行年学分制。 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研制并下发了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文件 进一步规定了学分管理原则、学分认定的主体、机构、 方式、条件和程序,明确指出了学分认定下的学籍管理办法 ,使得学分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
原因一
学生选择容易拿学分的课程,结果导致教 育非但不能改进国计民生,反而破坏课程 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中学教育水平的 下降;
原因二
当时的教育经费、师资、教室等方面均达不到 选科制的要求。比如,有的学校虽勉强开出了 选修课程,但未经审定,教学质量也就自然不 能保证。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普遍不满;
原因三
管理不严,制度不配套,造成了学生的一 门课已达到毕业水平,而另一门课尚在起 步的问题,教学秩序因而发生混乱。
近代取消“学分制”实验的理由
官方取消理由:中学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学科又有先后的次序,不能任意伸缩。 此后,高中部分取消了选修科目,加强语 文、算学、史地和其他理科科目的分量,使 普通中学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增加了学生的学业时间,学生的负担也加重 了。
有研究者指出,取消选科制和学分制的原因有三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初中统一实施学年制。改 革开放以后,部分高校重新实行学分制并在上世纪 90年代末延伸到中学,但在中学层面还只是一些实 验性的做法,并未成为政府的政策行为。
高中学分有什么用
高中学分有什么用
缴费:目前有一些大学是按照学分收费的制度,你课上得多,学费就交得多。
毕业: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
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而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文明户:某些大学也用学分评价一个学生的杰出程度。
学分多意味著你更杰出,除了
可能将获得各种荣誉。
学分达到什么标准才可毕业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建议就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赢得学分,必修课程学分不高
于学分,其中包含研究性自学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课堂教学6学分。
报
读学分i不高于22学分,报读学分ⅱ不高于6学分。
因此,对于实施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完上述规定的最高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
合格,准许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识
【摘要】普通高中学分制实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但是很多人对学分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本文从学分制的概念、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人们对高中学分制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学分制选课制发展
一、普通高中学分制的概念
1.学分及学分制
学分是测量课程教学量的计算单位,是课程内容深浅难易的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反映。
例如,一门课程每周上课一小时,课外自习二小时,读满一学期,经考试及格,一般为一学分。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简言之。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以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
2.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选课制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
首先,由于选修课的实施,每个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都不相同,这就要求以某种量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和评价,从而学分制成为与选修课程相伴而生的一种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离开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选修课。
学分制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次,学分制反应学生达到某种教育目标的课程经历和学习的基本水平,是学生在课程领域的成长记录和履历反映。
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而这种制度的发展和改进是在美国。
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特认为:当学生学习他们喜欢的或具有一定天赋的课程时,他们的心智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于是,哈佛率先在学生学习上采用“选修课制”,在课程管理上采用“学分制”。
由于哈佛实验的成功,这种模式相继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所采用。
此后。
为了强调一切学术性科目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教育专家们呼吁:中学也应实行学分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率先在中等教育中使用这种模式。
目前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等。
我国则早在1919~1923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大力倡导下,北京大学曾一度实行学分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前苏联的模式,将学分制改为学年制。
直到1978年,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行学分制。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中正式肯定了学分制。
1993年,《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指出:“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这表明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尝试推行学分制。
3.高中学分制的含义
学分制又可以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指学校不改变学习年限,只是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学分制方式,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完全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所学总分达到或超过规定毕业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或是提前毕业,或是延期毕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高中学分制就是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计算作为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基本计量单位,以取得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高中教学管理制度。
即在全面打好基础的原则上,以选课制和学分的积累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高中的学分制大都属于学年学分制。
二、我国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意义
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将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增设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在使学生达到基本教育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天地。
不同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课程配比方式;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课程进度,不同步地学习。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某些学科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深入研究或选修某些课程,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达不到学分基本要求的学生,必须补修合格后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这样,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可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促进因材施教,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一所普通高中能开设的选修课程有限
学分制的前提是选课制,选课制的基础是学校必须提供大量的可选课程。
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有限,不少课程在现有师资状况下,根本无法开设。
而且,我国的地域差异较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
学分制意味着学生有权自由选择课程,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包括完成相关课程所必需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学分制的需求。
而这对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在短时期内是难以真正做到的。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重点学校的人数过多实行起来也有难度。
2.高中学分制与高考存在矛盾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社会大环境下,在大学进一步扩招还有很大困难的情形下,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还是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
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大,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不能不正视它的价值取向。
就目前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还是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也同样以高考升学率为主。
高中学分制能否与高校招生实现良好的“对接”,决定着它的命运。
在“惟分数论”这个指挥棒之下,即使实行了学分制,即使学校能够提供大量的可选课程,学生们最终还是会比较集中地选读那些与高考考核内容相关的科目,而其他科目则将会受到冷落。
因为在高考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学而不考谁还来学
3.学分制的实施需要有制度作保证
作为我国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的学分制,要使它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进行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仅就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和管理者一一学校而言,由于与以前的学年制管理有很大不同,要改变原有习惯进行新的操作,部分学校显得比较消极。
假设高校真的把平时的选修情况作为录取参照,但按照要求,学分是由各中学自己填报的,如果没有制度约束。
在高考升学率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哪个学校又会不给自己的学生填上必要的选修课程或模块?所以,要有配套措施督促、审查、考核这项改革的进展状况。
4.学生选课需要指导
学分制的精髓是让学生真正做到“我选择,我喜欢”。
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除必修课外,学生选修什么课程,是自由的;学生何时修完必须的学分也是灵活的。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让学生自由选谋。
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期,心理特征不稳定,心理成熟度不高,其价值观、人生观并未完全确立,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能力较弱,缺乏选择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加上学生和家长
更多地考虑应对高考,会选一些与高考密切相关以及对自己日后学习和工作有直接影响的选修课程。
这会造成一些热门课如英语、计算机等人满为患,而其他冷门课更冷的局面。
这将有悖于提高中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宗旨。
实现素质教育是千家万户乃至整个民族的共识。
我们期望通过高中选课制和学分制的实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进行。
但是我们还不能盲目地以为一旦实行了学分制,就彻底实现了素质教育。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学校的师资和教学硬件资源都还比较缺乏,要想彻底实现学分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民众应加强对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