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青年》往刊---插班生:迟来的复旦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班生:迟来的复旦人

插班生,在每年新生报到的时候与刚刚高中毕业的学子一起成为复旦园内新的成员。他们经历过高考的失利,却选择了不同于复读和妥协的另一条道路。2000年,上海市教委公布在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7所高校试行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试点的方案。这项被称为“高校间立交桥”的政策自2000年至今在复旦从未中断,插班生选拔也被学子看作“零风险的第二次高考”。

“如果通过高考,我复读十年都考不到复旦”

2007年6月25日《新闻晚报》,一篇题为《从一名插班生到直升复旦博士研究生》的文章讲述了2003年参加高考的上海考生陈南,在第一志愿落榜后,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考取复旦插班生,最终在复旦直升博士研究生的故事。在高考成绩公布前三天发表这篇报道,晚报记者“希望陈南自强不息的事迹可以给未能考入理想大学的高考生一些启迪”。那一年,江苏考生吴颖知高考成绩也并不理想。她平时的成绩达不到复旦这样学校的水平,根据高考的成绩报考计划中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稳妥,这时她听说高中学校里文印室老师的女儿在上海通过插班生考试进入了复旦,家里人觉得上海插班生“这个政策倒蛮好的”,便根据她的成绩为她填报了上海大学。在吴颖知看来,很多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如她的人在高考中考得比她好。“我一定要抓住插班生这次机会,如果考上了,肯定以后比他们都强。”被上大文学院录取之后,她确认并了解了插班生的政策,在九月份刚刚开学的时候着手准备起来。

上海的插班生考试对考生的户籍所在地没有限制。根据《复旦大学关于2008年在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本科插班生的方案》,“凡上海市普通高校前一年入学且在读的全日制一年级本科学生,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在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修满所在高校规定的课程或学分)并且成绩优秀(其一年级成绩单上无不及格记录),得到所在高校同意后,有资格通过考核选拔插入复旦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学习。”复旦大学文科专业考核英语和文科综合,理科专业考核英语和理科综合。其中,文综的考试包括关中文、历史、哲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理综的考试包括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基础等)、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知识。此外的大部分上海学校要考英语和高数。吴颖知高中读的是理科,虽然被上大文学院录取,但是插班生考试仍然选择考理科专业。“当时我想,如果通过江苏的高考,我复读十年都考不到复旦。”

除了平时学校里的课程,吴颖知还参加了一个备战插班生考试的培训班,每个星期六上高数和英语课。培训班的负责人刘坤是02级复旦计算机的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培训学校里创办并主管插班生的方向。在开办最初,他和同事有开办四六级课程和插班生课程两个选择,最终让他选择了插班生是因为他认为“四六级的辅导只是能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而插班生的考试则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复旦大学插班生招生领导小组成员、教务处主任陆靖表示,学校并不支持这样的培训班,“这会把插班生考试又变成应试教育”。在培训班里,英语是以六级和考研的要求来准备的,淡化真题的概念。复旦插班生考试历年的题目从不对外公布,只能通过考生的记忆将真题记录下来。“真题拿到了又怎样,随便换一下就是另外一题,但是基础的东西都差不多。”刘坤认为插班生的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潜力,在这个方面与考研没有根本性的差别。虽然吴颖知认为自己高中时候的“英语比较好”,但是复旦的英语题目仍然让她觉得“太难了,单词都不认识”。以前听说考的是托福的长单词,她便背了核心的高频词,但是考试中仍然有很多陌生单词。

2008年6月22日,是复旦大学插班生笔试的日子。吴颖知和同学按照教室的分布估算了一下,来参加考试的大概有1800多人,而复旦插班生的招生计划是31人。笔试中,英语的试卷分值是100分,文综和理综的试卷分值是150分。吴颖知报考的护理学面试分数线是

78分。一周之后,通过笔试的吴颖知来复旦参加面试。她的笔试成绩在报考同专业参加面试的8位学生当中排名第5。在光华楼的一间小教室里,8位老师拿着她报名时候填写的表格和证明她在大一没有挂科的成绩单,轮流向她提问。她被问到的题目是“为什么选择护理这个专业”、“有没有想过以后做护士会有一些危险性”、“有没有动手能力”、“用英文讲一下对护理的理解”。面试之前,培训班曾将通过笔试的同学召集在一起,登记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并邀请考入复旦插班生的往届学生对他们进行一些经验指导,告诉他们哪些题目容易被问到。

高思源就是其中之一。考入复旦后,她会不定期地去培训班听课看书,中间休息就解答低年级学弟学妹的一些疑问,帮助“一两年前的自己”。作为山东考生,她是06年入读上海金融学院后才知道插班生政策,对于这场“零风险”的考试,高思源的心态比较乐观,“试试看,考不取复旦也还是有学校上的”。从2006年10月到第二年3月,每个星期六早晨6点半,她都会从浦东转两辆车到财大上英语和文科综合,当时那里还是同济大学的沪东校区。培训班里很多同学会在复旦正门乘坐960直接到上课地点,而高思源则选择步行到那里,久而久之,她感觉每到周六自己就是复旦的学生,“我是属于这里的”。5个月的接触使她和培训班里的老师都比较熟悉,“我认识的参加过辅导班的插班生基本上都回去做过类似的咨询,我们未必真的能指点迷津,但是希望给他们一些心理安慰。”在高思源看来,辅导班里面的一些同学,“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学习的意愿上都不比复旦大学的学生弱”,只是缺少一个机会。“高考的时候,因为差一两分或者是填了其他志愿而到了不同的学校。分开各自去上学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四年以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不一样。我能很深刻的感受到,原来的学校及其周围的环境和复旦的相差很多,如果在那里面学习生活的话,和现在完全不同。我想向那些想考插班生的同学传达‘每个人都有追求这个梦想的权利’这样的信念。”

在面试前一天,吴颖知们又被培训班的老师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去准备一些题目,并告诉他们一些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不能表现得太谦虚,也不能太骄傲。”那天晚上,吴颖知回去之后就开始准备这些问题,而第二天被问及的题目她在之前大部分都有准备过。

面试结束后,吴颖知从光华楼草坪前走过,看着复旦校园,“当时我在想,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复旦,还是以后将要成为这里一员的第一次呢?”

一个老复旦和他的免费辅导班

在光华楼西辅楼103室等候面试的时候,吴颖知遇到了同校的尹浩,两人曾经在上大英语演讲比赛中见过面,这次的重逢让他们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尹浩说自己像是没有念过高三,“因为那个时候知道自己数学不好,也没有去抓”。高考数学考了112分,“是个蛮糟糕的成绩,我同学就说你什么都考得好,就是这该死的数学。”因为数学的失利,尹浩没有考进理想的院校,被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录取。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名对他“影响很大的数学老师”,许凤良。

许凤良是62级数学系的老复旦。当年的数学系是五年制,但是他只读了三年。在校期间正赶上文革,没有毕业就到南京汽车制造厂去做了一名装配工人。改革开放以后考上了上海大学的研究生,之后留校任教。虽然只在复旦学习了三年,但是徐凤良觉得“收益蛮大的”。当年的复旦氛围很好,他和同学总要下了课拿着馒头去图书馆抢位子。“考入数学系里一大半都是复旦附中毕业的学生,他们都非常优秀。我不是复旦附中毕业的,只能通过自己的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