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青年》往刊---插班生:迟来的复旦人
2020-2021学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特别是叙事文学,有两个基本的构成要件,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空间。
所谓的时间是指什么呢?任何一部叙事文学作品,都必须经历一个时间的长度量。
它必须有起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要经历一个时间的跨度。
作家正是通过时间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并以此表达他的某种道德判断、他对读者的劝告、他提供的意义。
什么是空间呢?空间是在时间变化当中出现的片段,比如场景,画面、人物的装束、衣服、帽子、肖像——包括戏剧性的场面,所有这些都在空间的范围内。
过去的文学,是时间和空间两个部分构成的,这两个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传统的文学里,空间是永远附属于时间的。
空间不是没有意义,它有意义,但是它的意义从属于时间的意义。
可是到了18、19世纪以后,空间性的东西开始急剧上升,加速繁殖,然后空间性开始慢慢取代时间性,压倒时间性。
在传统的文学里,空间是时间化的;在今天的文学里则相反,时间是空间化的。
而且,空间最后碎片化了。
我们都是碎片化时间的俘虏。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文学时空观的巨大变化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发生了变化,因为文学从总体上来说是在模仿这个社会,它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映。
近代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呈现了太多空间。
旅行变得太容易了,你可以随时经历无数个空间。
在旅行当中你不经历时间变化,你经历的是空间,从一个宾馆搬到另外一个宾馆。
碎片化的空间,在以几何级数加速繁衍。
我们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事情,这是古人远远不敢想的,这构成了我们物质生活也是文化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但同时,它也造成了另外的后果,就是恍惚中,我们都忘了时间。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化的碎片中也挺好。
我自己有时候也很爱读那些空间化的小说,比如说类型化的小说,我喜欢读侦探小说,也喜欢读金庸的武打小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九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把伞,是开在雨中的一朵花;两把伞,就是顺水偕行的一枝并蒂.(dì)莲。
B.黄昏,漫步林间,常常被一树鸟声,一地落叶,一缕清香绊.(bàn)住脚。
C.初夏,栀子花开,蝶儿翩飞,翠绿的藤蔓也按捺.(nài)不住爬上白墙的冲动。
D.踏着熟悉的林荫道,逝去的日子在眼前流动,往事历历,不觉湿了眼眶.(kuàng)。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
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
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
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__①__,惟妙惟肖。
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脍炙人口。
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象,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
即便歇脚在电线上,__②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依次选用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刮目相看简洁B.情有独钟简捷C.情有独钟简洁D.刮目相看简捷(2)在文段中的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B.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C.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D.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刘过,字改之。
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B.“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其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兵家的孙武等。
三轮车夫登上学术舞台
三轮车夫登上学术舞台潜心阅读的蔡伟11年前,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如今,48岁的他在贵州安顺学院教3门课,看到学生,他会想到自己。
他因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
他从没给学生提及他的那些苦日子。
那时,他每卖50根冰棍,才能买一本5元的二手书。
东北的冬天,他把《老子》《庄子》《韩非子》包上书皮,套层袋子,塞进保温箱的夹层,有空就取出来读。
如今,他自称“学术不差也不冒尖”,一年发表一两篇论文。
大多数时候,他喜欢一个人待在办公室,被泛黄的古書包围。
电脑屏幕被竖起来,便于放大查看那些模糊难辨的古书图片。
时不时,他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小楷。
蔡伟研究的领域是“小学”,这是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
他的工作是将旁人看着晦涩难懂的古文字,解析出准确的意思。
“如果没什么真知灼见,就干脆不写,写一篇论文至少要解决一个问题。
”蔡伟说。
这些已刊发的文章,不少来源于他早期写下的读书札记。
他积攒下了几十本笔记,落款的时间跨越了30年。
小学时,他练过几年毛笔字。
因为字帖上总有很多看不懂的繁体字,他便捧着字典来回查。
他的语文成绩一直领先,到了高中,理科最低的成绩只有十几分。
蔡伟把图书馆当成教室。
锦州市图书馆办借书证要资质,他便磨着父亲请单位盖章。
他几乎天天打卡,一年多的时间里,光是古书,蔡伟就看了两三百本。
高考落榜后,蔡伟进了橡胶厂工作,工厂实行三班倒。
工作之余,他就泡在图书馆,“几乎把能看的书全看了一遍”。
3年后,他从橡胶厂下岗。
蔡伟没钱、没学历、没技术,摆在他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两条,做小买卖或是卖力气。
他先在食堂后厨做过一年,是临时工,一个月100元的工资,主要做馒头。
后来,他买来一辆三轮车,绑上1米长的木箱,里面再塞三四个保温箱,放入棉被隔温,每天跑去商场门口摆摊。
雪糕5角一根,冷饮1元一瓶。
天热时,雪糕卖着卖着就化了,他自己吃一些扔一些。
2020《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期末考试 最新 复旦大学 超星
•A、抽象概念••B、生活••C、体验••D、现实••A、冰心••B、徐志摩••C、钱钟书••D、杨绛••A、巴金••B、鲁迅••C、老舍••D、茅盾••A、阅读文学史••B、阅读文学理论••C、阅读具体文本••D、了解作者生平••A、建筑••B、经济••C、艺术••D、法律•我的答案:C6曹七巧作为《金锁记》的主人公,守住了所谓的家,却不曾守住()。
(1.0分)1.0 分•A、家里的金钱••B、一儿一女••C、绝对的家庭权力••D、健康的生命••A、《彷徨》••B、《故事新编》••C、《呐喊》••D、《狂人日记)••A、梁思成••B、林志钧••C、陈寅恪••D、马衡••A、西方文学的吸引••B、朋友的劝诫••C、追随罗素求学••D、尝试成为诗人••A、《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B、《你是人间四月天》••C、《再别康桥》••D、《沙扬娜拉》••A、对异国他乡见闻的描写••B、对留学生活的描写••C、从回国开始描写留学••D、异国他乡人事的描写••A、诗歌••B、杂文••C、散文••D、小说•我的答案:C13()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
(1.0分)1.0 分•A、《新青年》••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循环日报》••A、书信体小说••B、章回体小说••C、自传体小说••D、日记体小说•我的答案:B15《围城》揭示了()期间,归国留学生的生活处境。
•A、•1910-1920年•••B、•1920-1930年•••C、•1930-1940年•••D、•1940-1950年•••A、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声呐喊••B、《文学革命论》的发表••C、《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D、1905年的废科举••A、章太炎••B、康有为••C、梁启超••D、章士钊••A、康桥日出••B、康桥夜色••C、春天的康桥••D、夕阳西下••A、胡适••B、陈寅恪••C、鲁迅••D、王国维••A、马礼逊••B、李提摩太••C、艾约瑟••D、丁韪良••A、《洛神赋》••B、《楚辞》••C、《离骚》••D、《诗经》••A、雨果••B、普鲁斯特••C、托尔斯泰••D、帕斯捷尔纳克••A、梁启超••B、章太炎••C、王国维••D、赵元任••A、内在自我的空洞化••B、价值的虚无化••C、自我存在的颓废状••D、社会的堕落化••A、《彷徨》••B、《野草》••C、《坟》••D、《故事新编》••A、《华盖集》••B、《南腔北调集》••C、《且介亭杂文》••D、《三闲集》••A、《阿毛姑娘》••B、《梦珂》••C、《莎菲女士的日记》••D、《自杀日记》••A、章太炎••B、梁启超••C、王国维••D、赵元任••A、《白话文学史》••B、《历史的文学观念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中国哲学史大纲》••A、杂文••B、小说••C、戏剧••D、散文诗••A、李鸿章••B、盛宣怀••C、左宗棠••D、曾国藩••A、《戴东赢的哲学》••B、《文学改良刍议》••C、《历史的文学观念论》••D、《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近体诗••B、白话新诗••C、歌行体••D、今体诗••A、自然景观••B、外国历史••C、人文景观••D、外国社会••A、新民学会••B、国民社••C、新潮社••D、文学研究会••A、社论••B、编者按••C、短评••D、专论••A、杂文集••B、通讯集••C、随笔••D、散文集••A、《权力意志》••B、《哲学问题》••C、《西方哲学史》••D、《心的分析》••A、京派文学••B、鸳鸯蝴蝶派••C、新月派••D、山药蛋派•A、12.22••B、12.23••C、12.24••D、12.25•我的答案:C二、多选题(题数:15,共 30.0 分)•A、冯沅君••B、冰心•C、庐隐••D、林徽因••A、闺秀派••B、女性派••C、新闺秀派••D、新女性派••A、作家们的创造性写作••B、文学教育••C、文学批评与研究••D、文学出版••A、从道德意义、现实关怀角度提出什么样的故事是好的故事••B、对反传统的新的小说叙事形式的诉求••C、从故事情节方面提出什么样的故事是好的故事••D、从小说叙事的角度提出现实层面的好的故事应该怎样叙述•我的答案:ABD5•A、拟人的笔法••B、与宏大叙事区隔••C、感性的写作风格••D、为成年人奉行的法则提供了另一种情感的视角••A、第一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A、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作品••B、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方式••C、作品中“老翁”的形象,包含了探索性和先锋性••D、反映了作者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A、地理空间••B、语言空间••C、审美空间••D、思想空间••A、回应社会现象••B、回应历史事件••C、客观的外部世界语境••D、作者内在的自我独白••A、小说••B、抒情性散文••C、分析性散文••D、学理性散文••A、《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B、《文化偏至论》••C、《摩罗诗力说》••D、《破恶声论》•我的答案:BCD12晚清知识分子面对“西学东渐”比较有影响力的立场有哪些?()•A、•一边倒地赞美和接受西学•••B、•一边倒地排斥西学•••C、•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康桥再会吧》••B、《康桥西野暮色》••C、《我所知道的康桥》••D、《再别康桥》••A、《沉沦》••B、《春风沉醉的晚上》••C、《梦与醉》••D、《迟桂花》••A、排除社会现实••B、排除他人••C、排除熟悉他人的自我••D、排除生活环境•我的答案:BC三、判断题(题数:30,共 30.0 分)1胡适在《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一文中,表示可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作者:老夫子来源:《高中时代》2016年第09期如果说北大人踌躇满志,清华人埋头苦干,那么复旦人则宛若行云流水,敏捷、细腻、精致、闲适。
《尚书大传》中记载:“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也许是因为地处上海这样一座繁华时尚而又不失文艺小资的城市,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温和、精致的,而骨子里却是骄傲的。
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复旦学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来复旦大学快四年了,在这里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我感受着复旦的气质,浸染着复旦的光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复旦人。
走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你随时都有可能收到制作精美的宣传单,上面宣传着复旦戏剧社要在相辉堂上演《暗恋桃花源》,或者是爱尔兰乐团要在东宫奏响交响乐,又或者是某个外企高管要在3108室讲述他的奋斗史……来复旦求学,你可以跟着赖声川的故事穿梭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和剧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可以将脖子靠在舒适的椅背上发呆、幻想,任由温润的光阴如诗歌般在心中流淌;也可以在听过某位成功人士的事迹后,热血沸腾地回到宿舍狂背GRE单词。
如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漫步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就会看到这样的复旦人:他们三三两两地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天南海北地从西塞罗聊到寡头政治,然后再聊到庄子;或者是独自一人坐在树荫下,用一本美好的书消磨整个下午;或者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穿了正装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再或者手捧一台单反相机,眯着眼选取最好的角度留下这最美时刻里的光影……而此时你恰巧没看到的复旦人也许正流连于复旦旧书店的故纸中,也许正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也许正和异国友人就什么问题激烈地争论,再也许他们刚从海外归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和归家的喜悦……这就是复旦大学的自由,这是一种摆脱传统、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
正是这样的自由让复旦人获得了“无用”的灵魂,他们不刻意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不苛求外界的认同,他们更注重自身的修养。
38岁三轮车夫免试入读复旦博士
人 存 在 , 能提 供 一 个环 境 , 并 让他 有 能 力 ) 方 《 学、 英语 成 绩糟糕 。 了高三 , 到 他甚 至都 不 )>因为无钱 复印手 抄 《 言》 尔 往 感 兴趣 的方 向去发 展 , 这对 基础 学科 和 想学数 学 、 英语 了, 觉学 了也 没 希望 。 感 于 雅》 裘锡 圭先生 在 锦 州 , 伟 是 图书馆 的 常客 , 有 社 会 文化都 有极 大 的好 处。” 蔡 一 是 , 没 有越 过 高考 这 关 , 中毕 业 后 成 他 高
一 文 /张 炯 强
复旦 大 学校 园, 伟 清 净 的求 蔡 l 一 学 生 活 暂 时被 外界 的 关 注 所 _ J 打破 。从 三轮 车 夫到 裘锡 圭大 师的 弟子 , 这段 发 生在 3 8岁的辽 宁锦 州人 蔡 伟 身上
的传奇 , 一直被人们 津津乐道 , 因为他是
百年 复旦 建校 以来 第 一个 从 高 中生 直接 成 为复 旦 大 学博 士 的特 例 。 而促 成 美事 的, 正是 古文 字学领 域 的泰斗 级人 物 裘锡
圭先 生。十 三年 忘年之 交 . 这对 师徒 的 让
故事如 今传 为 复旦 校 园的一段 佳话 。 当 而
所有人试图去 了解这位不常有的现代伯
乐 时 , 们 才发 现 , 古文 字 学 术领 域 已 人 在
经蜚声中外、著作等身的裘锡圭先生, 在
过去 2 0多年 几 乎 从 未 出现 在 公 众 视 野 中 ,即使 是 媒 体 对蔡 伟 铺 天 盖地 的报 道
者说 :蔡伟 是 我 国恢复 学位 制度 后 , “ 第一
)) )因为“ 佐子 ”他结 识 了裘锡 圭先 。
科研很适合年轻人——封东来
科研很适合年轻人主讲人:封东来时间:2010年8月15日地点:复旦大学说起做科研(物理)的乐趣,并不是说有人愿意付钱让你做你感兴趣的工作,也不是说你可以今天在加勒比海的油轮上开会,明天到爱琴海开会,也不是说你的朋友遍天下,这些都是额外的一些好处。
科研本身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特别适合年轻人做的事。
第一、科研是一个最浪漫的事有机会让你接近我们的mother nature,揭开大自然背后的奥秘,这我认为是很浪漫的事情。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选择物理,完全是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些物理学家的这些故事。
上了大学之后主要受了两本书的影响,一本书是上海社科院赵鑫珊写的《科学、哲学、艺术断想》,他是个科学哲学家、作家,写了很多漂亮的科学、哲学、艺术方面的著作,他对爱因斯坦等有很多的研究。
他讲述了这些大科学家有非常深厚的宗教情感,他们对科学工作是出于内心深处对宇宙,也可以说“上帝”接近的过程,有非常丰富的情感。
引用康德的一句话:“头上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当你扪心自问的时候,是一种很浪漫的感觉。
我当时中了这个“毒”,就死心塌地去学习物理。
后来看了一本书《混沌开创新科学》,讲了混沌学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的历史,那里面包括生命、物理到经济学等,甚至到整个宇宙、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非常令人兴奋。
第二、科研是很热闹的事情年轻人都喜欢热闹,我觉得科研是很热闹的事情,不是关起门来建一个模型就可以。
例如,我做的实验要用到同步辐射,上海光源就是国家一个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各行各业,包括生物、化学材料等都可以用它。
我们做实验须跑到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同步辐射实验室,学了很多技术,认识了很多朋友。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对生物一直感兴趣。
我一直想怎么用物理去研究生物,这也是我们下个世纪的方向。
当然生命是很复杂的,我想就先从简单的开始,先做有机方面的工作。
后来我和我们系的孙鑫教授讨论可以用同步辐射里的非弹性散射技术去研究有机材料的发光机制。
120105 秦兆阳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对一桩历史公案的再认识
小说这个结尾的修改是非常大的,大量笔墨 的追加无疑强化了原本朦胧的爱情。王蒙说: ・“我原来是想写作两个人交往过程中的感情的轻 微的困惑与迅速的自制,经编者加上赵慧文的 ‘同情和鼓励的眼睛’,‘白白的好看的手指’,‘映 红了的脸’和结尾时的大段描写,就‘明确’成为 悲剧的爱情了。”[63‘耻’小说的结尾本是一个充满 了激情、理想和希望的青年在英明强力领导的带 领下冲破组织部的惯性势力的谶语,经过秦兆阳 的修改则变为了林震对他与赵慧文扼杀在摇篮中 的朦胧爱情的感伤。这处改写为当时的批判者提 供了口实。 另外,林震的形象在秦兆阳的修改前后也有 所改变。秦兆阳的修改弱化了林震的战斗性,同 时秦兆阳删去了原稿中展现林震的真实心态和自
而秦兆阳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反对党内几种不正确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中虽然也承认文学的倾向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旧应该为政治服务但这只不过是他为自己的理论阶级本性的改造人性党性个性中央取得合法性的一种策略表述他更强调的是文学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真实性和艺术特性他认为歌颂与暴露是不谈温情主义等大量文章里都对小资产阶级思能人为地划分比例的
己那白白的好看的手指”[51‘脚’。这些改动看来
议程吧。”[4](嘲’从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很难看出
周润祥的真实想法,但我们至少可以感觉到周润 祥是一个非常沉稳、冷静的人,他“迅速写了几个 字”显然是这件事情引起了周润祥的关注,如果 结合小说结尾他连续找了林震三次,我们可以推 测周润祥试图全面了解情况,并支持青年人以其
真地去对待一切。正因为这样,所以看见了
稿中本来没有,是编者给加上的[3】‘嗍’。通过林
震的这段心理感受的描述,我们同样可以感知林 震对赵慧文异于他人的好感。编者所加的这段话 恰恰加强了当时所批判的小资情调。当然最大的 改动莫过于小说的结尾,小说原来的结尾: 他作好的事情简直很少,简直就是没有, 但他学了很多,多懂了不少事。他懂了生活 的真正的美好和真正的分量;他懂了斗争的 困难和斗争的价值。他渐渐明白,在这平凡 而又伟大的、包罗万象的、担负着无数艰巨任 务的区委会,单凭个人的勇气是作不成任何 事情的……从明天……
复旦学生励志故事三篇
复旦学生励志故事三篇复旦学生励志故事(一)我高中是在市重点中学.当时以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有了保障..于是我开始上网,看小说.根本上每节课都拿着个电子词典躲在后面看小说.放学了,先去网吧玩一个小时再回家.高二分班了.我是学理科的.当时学校一共16个理科班.还有8个文科班.头两个班是科技班.号称清华班.虽然是这么说.每年考起清华的也就那么3~5个人..毕竟我这里不是什么大城市.当初我被分进了最后5个班中.也就是全年级最差的几个班.但我并没有意识到什么.继续看小说,上网.一直持续到了高三.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从来没超过300.一直到了离高考还有260多天时.那时老师也不对我们抱任何希望.只是每天跟我们说,你们加油吧,考个三本就行了.你们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那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香港.于是我就跟我的同学说我想去香港上大学.当时什么情况你们应该想得到.一个200多分的人想去香港..所有人都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进大学就不错了,还香港.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下香港.确实很难.而且学费要40万左右.我就跟我父母说我想去香港,香港的学费好象要40万.我家也不是很有钱.当时我妈妈听了我说想去香港,非常快乐,她认为我终于想学习了.于是对我说,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让你去读.当时我听了十分感动,想起以前那么不爱学习,实在太对不起父母了.我把自己关在房里痛哭了一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创造一个奇迹..那时离高考还有230天.我开始每天只睡7个小时.晚上12点到6点.中午在睡一小时.我在上设了闹钟,每天不停的提示自己要考香港.我把的背景也换成了香港.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受同学们的嘲笑.他们笑我装正经,天天拿本书不知再看什么.他们的话我选择一概不理.一个月后,考了一次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没有任何起色.同学们更加嘲笑我了.我依然不理.两个月后,有一次月考,我考了280多.同学们继续嘲笑我,但我知道我已经有了进步,因为我以前一直是240左右.由于我落后的太多,所以开始进步实在慢了点..直到第三个月.我终于突破了300分.同学们继续嘲笑我,说,不错啊,从哪抄来的啊.考了300分啊.我继续不理..那时真的非常苦.几乎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呆在教室里.(我是住宿的)第四个月,离高考还有100天左右.这次月考我考了400多,由于我这个班是最差的,所以400分排在了前5名.这时,同学们不再嘲笑我了,都惊讶我的进步.差班就是差班,全班似乎除了我没一个人进步了.200多天前第一是400多分,现在,第一名还是400多..老师找到我说,你进步很快,加点油,争取考个二本..这话我听都懒得听,在老师看来,差班的人似乎只配上二本..虽然我进了班上前5,但我知道我不能骄傲,这是差班,在这个班上即使第一也丝毫不能证明什么..离高考还有100多天,我开始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由以前的7小时变成6小时..我是十分不赞同熬夜的.每天必须保证最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最后30天.学校组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590分..全班都惊呆了.老师也大为吃惊.也许她从没见过差班的学生能上500的吧.但我知道我不能放松,我的目标是香港.590什么都不能证明..最后一个月,我选择了在家自习..这样可以省下去食堂走路用的时间,还可以省下洗衣服的时间,我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高考结束了.我最后成绩641.当我知道成绩时,我在笑,我在狂笑.我就这么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我证明了我自己.我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差班一样可以出好成绩.复旦学生励志故事(二)看到爸妈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我松了口气,这回,我终于给他们争了一回脸。
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
我, 以便再交别人 。大钊 启 。 ”
2 钱 玄 同 致周 作 人 、 树 人 、 周
此信较长 , 为说 明问题 , 摘抄该 信如下 : 待斋 、 现 “ 子
秘 两兄 : ……顷得李守常来信 , 附来信札三件 , 兹寄上 , 阅
① 朱文通等整理 : 李大钊全 集》 3卷 , 《 第 河北教育
道 ’ 正 经 。等 到 略 有 些 ‘ ’ 了 , 来 开 始 推 翻政 府 , 是 人 气 再 才 是 正 办 。 以 上 所 说 , 我 的意 见 , 也 不 愿 就 和 仲 甫 去 是 但
仍属混沌 , 亟待厘清 。
1李大钊致钱玄 同 、
原信不长 , 文如 下 : 玄 同兄 : 全 “ 仲甫 由粤寄 来信 三
府、 骂什 么 峰 , 么 揆 , 么 帅 , 是 无 聊 !若 骂他 们 而恭 什 什 真
则 为胡 适 。李 大 钊 、 迅 、 玄 同 等 其 他 《 青 年 》 干 鲁 钱 新 骨
人 物 则 依 违 于 二 人 之 间 , 各 事 的 态 度 也 在 不 停 地 变 化 对
之 中 。从 风 波 爆 发 至 平 息 的 数 月 间 , 方 针 对 上 述 问 题 各
出版 社 19 版 , 5 6页 。 9 9年 第 7
维 ‘ 办 的人 ’更是 不 合。马 克思 啊 , 宝 雪维 几 ’ , 该 , ‘ 啊
产生 了大量 的通信 。这 些通信 的书写 时间 , 绝大 部分 已
经清晰 , 也有少量 重要信 札 , 书写 时间或被 弄错 , 但 其 或
‘ 那期 ’ , 德 谟克 拉西 ’ , 国人 一 概都讲 不 上 。 安 啊 ‘ 啊 中 好好地 坐在书房里 , 几 位洋 教 习来教 教他 们 ‘ 人之 请 做
复旦大学励志故事
复旦大学励志故事1:差生考入复旦大学我知道有很多人由于成绩差。
都想放弃高考。
很多人由于成绩差,于是自暴自弃。
在这里我来说说我去年的高考经历。
我高中是在市重点中学。
当时以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有了保障。
于是我开始上网,看小说。
基本上每节课都拿着个电子词典躲在后面看小说。
放学了,先去网吧玩一个小时再回家。
高二分班了。
我是学理科的。
当时学校一共16个理科班。
还有8个文科班。
头两个班是科技班。
号称清华班。
虽然是这么说。
每年考起清华的也就那么3~5个人。
毕竟我这里不是什么大城市。
当初我被分进了最后5个班中。
也就是全年级最差的几个班。
但我并没有意识到什么。
继续看小说,上网。
一直持续到了高三。
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
从来没超过300。
一直到了离高考还有260多天时。
那时老师也不对我们抱任何希望。
只是每天跟我们说,你们加油吧,考个三本就行了。
你们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
那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香港。
于是我就跟我的同学说我想去香港上大学。
当时什么情况你们应该想得到。
一个200多分的人想去香港。
所有人都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进大学就不错了,还香港。
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下香港。
的确很难。
而且学费要40万左右。
我就跟我父母说我想去香港,香港的学费好象要40万。
我家也不是很有钱。
当时我妈妈听了我说想去香港,非常高兴,她认为我终于想学习了。
于是对我说,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让你去读。
当时我听了十分感动,想起以前那么不爱学习,实在太对不起父母了。
我把自己关在房里痛哭了一场。
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要创造一个奇迹。
我找了一个星期天,去书店买了大量的资料。
开始认真学习了。
那时离高考还有230天。
我开始每天只睡7个小时。
晚上12点到6点。
中午在睡一小时。
我在手机上设了闹钟,每天不停的提示自己要考香港。
我把手机的背景也换成了香港。
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受同学们的嘲笑。
他们笑我装正经,天天拿本书不知再看什么。
【上海插班生】心彼心插班生—复旦文史哲回忆版真题
复旦大学文史哲回忆版真题文学
名词解释
平仄
摹仿说
桐城派
阿Q精神
简答
《诗经》里哪首诗印象最深?为什么?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乡秘”是什么意思?简述你对这一文学主题的看法
论述
结合一部你熟悉的科幻文学,论述科幻文学的认知价值和文学价值
历史
名词解释
“禹贡”九州
里甲制
投下军州
门罗主义
简答
列举“二十四史”
简述科举制
拿破仑《民法典》的意义
论述
19世纪世界性帝国兴起的影响
哲学
名词解释
“大体”与“小体”参验
唯理论
白板说
简答
简述孔子“和而不同'
张载“民胞物与”
简述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论述
评述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
上海插班生感谢分享真题的同学,还有其他同学有比较详细一点的回忆版真题可联系我,有偿购买。
最新整理复旦大学拟破格计划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士.docx
最新整理复旦大学拟破格计划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士积微言细,自就鸿文4月23日消息,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结果,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xx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
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
据解放日报报道,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xxxx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转折即将到来。
38岁高中学历,从三轮车夫到复旦大学博士生,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
足以传颂的“佳话”背后,不仅是一个年轻人对学问的执着,还有一门学科无尽的魅力,一位学者惜才的慧眼,一所大学开放的心胸……把招博士生权力还给教授——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新闻视点:录取一个高中学历的学生为博士生,听说在复旦百年校史上是首次?顾云深:说首次不太恰当。
现在的复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1978年报考谭其骧先生的研究生时,就是高中学历,考了第一名,1983年他拿到了博士学位。
苏步青先生当年招的研究生中,也有高中学历的,现在有些成了数学家。
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佳话,过去一直有一些。
比如梁漱溟没考取大学,蔡元培让他当了北大哲学系的教师;沈从文小学没毕业,胡适却把他请到中国公学的讲台上……这体现了大学代代相传的气度和精神。
新闻视点:在现在学位授予制度非常健全的情况下,录取蔡伟是不是更困难些?顾云深:2000年起,复旦实施了一项制度: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可以自主招收博士生。
考题由导师自己定,学生可以不参加统考。
裘锡圭先生作为国内知名的古文字学家,当然有这个资格。
但蔡伟确实更特殊一些,因为按现在的规定,报考博士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而蔡伟只有高中学历。
为此,我专门去了一趟教育部,和相关部门作了沟通。
新闻视点:这种教授自主录取硕士或博士生的模式,有没有可能更大范围推广?顾云深:复旦已经在xxxx医学院等院系探索改革,变传统的博士考试制度为国际惯行的申请考核制度,申请读博的学生必须提供自己硕士期间的成绩、论文、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以及5000字的继续深造计划书,同时还得有两名具有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考核的环节相当于面试,学生进行20分钟左右的陈述,然后回答导师的提问,录不录取这位学生,决定权在于导师。
复旦插班生名词解释
复旦插班生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复旦插班生,是指通过高考复试以及其他特殊途径进入复旦大学的学生。
插班生的选招范围相对较广,不仅包括高考生,还包括国外留学生、外校转学生、复读生等。
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对插班生的选拔标准十分严格,需要通过专门的考试和面试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
复旦插班生制度的出现,首先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提高大学生源的质量。
传统的高考选招方式虽然简单高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只看重高考分数,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而插班生制度能够更好地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入学,丰富学校的人才库,提高教学质量。
复旦插班生制度也为那些因特殊原因未能参加高考,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潜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复旦大学的机会。
这些插班生可能是因为家庭困难、疾病等原因,无法参加高考,但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成绩和经验。
他们能够通过插班生制度顺利进入复旦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复旦插班生制度的运行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报名,学生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名。
其次是参加考试,复旦大学会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
然后是进行面试,通过专家组的面试评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进行综合评估。
最后是录取,学校会根据考试成绩和面试表现等综合因素决定是否录取这些插班生。
复旦插班生制度是一种为了招收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而设立的选招渠道,为那些因特殊原因未能参加高考或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名校的机会。
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插班生制度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共532字】第二篇示例:复旦插班生,指的是通过参加复旦大学插班生考试而成功被该校录取的学生。
插班生制度是指高校为在校学生参加的插班生考试并由招生办公室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的制度。
复旦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插班生考试备受关注。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①各个农民形象群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审美嬗变?
②现代文学何以出现那么多的农民形象群体?
③作家在现代文化思潮中形成了怎样的农民观,是如何进行审美想象的?
④在乡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认识乡土中国的?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
6.以下不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阅读“四书”,要怀着对经典的崇高敬意。
B.阅读“四书”,重在理性反思书中的糟粕。
C.“四书”是历代先贤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D.“四书”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哲学性。
7.材料一中对于“经典有毒”这一说法的反驳很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8.以上材料选自一本书的序言,请据此推断,以下哪一种目录的编排方式更符合本书的写作理念,阐述你的理由。
(5)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6)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将进酒》)
(7)纵使相逢应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8)天之将丧斯文也,____________。(《论语》)
(9)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___________。(《论语》)
(6)我已深入草原腹地,视野越发辽阔,荒远,陌生。现在,当我头顶混乱的苍天,当我如此渺小地置身在如此浩瀚的大草原上,我才猛地感到地球确实是圆的,圆得使山脉都显得矮了下去,群山仿佛悄悄后退着,在地平线边缘下面不时地探头探脑,露出几许牙齿一样的银峰,就连海拔七千多米的念青唐古拉主峰在此地也不过才露出半个雪白的脑袋。当然,这里海拔也已近5000公尺。我猛然想起一件事,并且暗吃一惊:据说人在高原切忌奔跑,极容易突然昏厥,乃至暴死。多可怕的说法!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吓唬人玩儿的。
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
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作者:高天来源:《中国共青团》2016年第07期2015年9月,第一批00后青年进入复旦大学。
最早的90后已经毕业快四年,学校里已经有一批90后的青年在做95后的辅导员。
都说现代社会三年就有一个代沟,身为团干部主力的80后们,面对铺面而来的95后、00后“小鲜肉”,我们能和他们交朋友么?能帮他们解决困难么?能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么?我们,准备好了么?从青年中来如果把“如何联系青年”看做一道考题,那么首先应该“审题”。
青年在想什么,青年在干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他们讨厌什么……对于共青团来说,考题就是青年,考官也是青年。
青年如何,共青团才能如何。
所以正确认识和精确把脉当代青年的思想认知与行为逻辑,是团干部做好联系青年工作的先决条件。
简而言之,团干部要说青年话,知青年事,懂青年情,这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基础。
复旦大学团委一贯重视青年调研和青年研究,每年都会梳理总结复旦青年中的“一年热词”。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把“A站”(AcFun网站)“B站”(Bilibili网站)“叶良辰”“头上长草”“表情包”“宝宝”等词语收录进了“复旦青年热词库”。
这些热词反映了当代青年孩童式的自我表达、娱乐化的的行为方式、抱团式的群体需要。
大家都说现代青年和以前不一样。
那么是怎样的不一样?话语体系变化背后,本质上是一代青年人的深刻转型。
对现今90后甚至95后的青年人,我们概括出了一些特点:在政治上,认同与疏离并存;在道德上,关怀与自利并存;在群体上,分化与重组并存;在发展上,机遇与压力并存;在生活上,自立与依赖并存;在参与上,理性与热情并存;在交往上,现实与虚拟并存;在交流上,开放与排斥并存。
语言体系和行为表现的背后,是当代青年价值认同和关系网络需求上的差异与多元。
作为团干部,我们本身就是青年中的一员。
我们无限接近这群活蹦乱跳的、矛盾重重的青年人。
青年人的议程,不仅仅是由外部事物设置的。
我们从青年中来,这是我们的优势。
到过复旦的名人
到过复旦的名人
关于“到过复旦的名人”,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代两个维度来探讨。
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到访过复旦大学。
比如,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于20世纪20年代来到复旦大学演讲,他犀利的言辞和独到的见解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代,许多知名人士也是复旦的常客。
比如,著名演员陈道明、歌手那英等都曾受邀到复旦进行交流和演讲,他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感悟,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启发。
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曾访问过复旦的知名人士,实际上,每一个时代都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与复旦有着某种联系。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新闻报道或名人传记。
春蚕到死丝未断——悼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葛迟胤副教授
春蚕到死丝未断——悼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葛迟胤副教授居欣如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1990()Z1
【摘要】老葛患鼻咽癌,已有几年了。
医生说,这并非不治之症,又想到他那始终生气勃勃、精神抖擞的样子,又哪里象个病魔缠身的人?总相信他那顽强的生命力是能制服癌症的。
谁知癌细胞已扩散,病情急转直下,终于溘然长逝!为失去这样一位为数不多的,可以坦诚相见的老同学、好朋友,我们无不为之失声痛哭! 青年时代,他仗义执言。
【总页数】3页(P54-56)
【关键词】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无不为;教学工作;新闻教学;中国共产党;培养学生;鼻咽癌;新闻理论;研究生
【作者】居欣如
【作者单位】上海解放日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4.2
【相关文献】
1.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写"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前后/唯有真情可回报--读『春蚕到死丝方尽』有感 [J],
2.春蚕到死丝方尽——谨以此文悼念朱敏慎老先生 [J], 郑亚麟;
3.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与丝的故事 [J], 楠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十年后再相会——记复旦大学新闻系53届同学在上海聚会
四十年后再相会——记复旦大学新闻系53届同学在上海聚会居欣如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1994(0)3
【摘要】10月底的上海,正是申城黄金季节。
1953年新闻系毕业生,离校40年,今又聚首母校,畅叙同窗之情。
当一个个同学风尘仆仆从外地赶来报到的时候,见了面,真是“向姓惊初见,称名忆归容”。
待自报家门,才依稀辨出年青时的模样和轮廊,昔日小伙子、大姑娘,今日却变成老头老太了。
激动,感叹,唏嘘不已。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复旦大学;四十年;新闻理论;40年;民主革命时期;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广播电台;毕业生;什么是社会主义;青年学生
【作者】居欣如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十五年后再相会——记“2009天津市少儿小提琴演奏比赛” [J], 李华盛
2.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三十年后师生相会记 [J], 王采;
3.四十年后再圆“同窗”梦——记复旦新闻系56届毕业生聚会 [J], 金维新
4.21世纪同样属于我们——复旦大学新闻系66届毕业生聚会小记 [J], 赵腓罗
5.蓦然回首:三十年后同窗情深——记复旦大学新闻系六七届校友相聚联谊活动 [J], 辛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班生:迟来的复旦人插班生,在每年新生报到的时候与刚刚高中毕业的学子一起成为复旦园内新的成员。
他们经历过高考的失利,却选择了不同于复读和妥协的另一条道路。
2000年,上海市教委公布在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7所高校试行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试点的方案。
这项被称为“高校间立交桥”的政策自2000年至今在复旦从未中断,插班生选拔也被学子看作“零风险的第二次高考”。
“如果通过高考,我复读十年都考不到复旦”2007年6月25日《新闻晚报》,一篇题为《从一名插班生到直升复旦博士研究生》的文章讲述了2003年参加高考的上海考生陈南,在第一志愿落榜后,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考取复旦插班生,最终在复旦直升博士研究生的故事。
在高考成绩公布前三天发表这篇报道,晚报记者“希望陈南自强不息的事迹可以给未能考入理想大学的高考生一些启迪”。
那一年,江苏考生吴颖知高考成绩也并不理想。
她平时的成绩达不到复旦这样学校的水平,根据高考的成绩报考计划中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稳妥,这时她听说高中学校里文印室老师的女儿在上海通过插班生考试进入了复旦,家里人觉得上海插班生“这个政策倒蛮好的”,便根据她的成绩为她填报了上海大学。
在吴颖知看来,很多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如她的人在高考中考得比她好。
“我一定要抓住插班生这次机会,如果考上了,肯定以后比他们都强。
”被上大文学院录取之后,她确认并了解了插班生的政策,在九月份刚刚开学的时候着手准备起来。
上海的插班生考试对考生的户籍所在地没有限制。
根据《复旦大学关于2008年在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本科插班生的方案》,“凡上海市普通高校前一年入学且在读的全日制一年级本科学生,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在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修满所在高校规定的课程或学分)并且成绩优秀(其一年级成绩单上无不及格记录),得到所在高校同意后,有资格通过考核选拔插入复旦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学习。
”复旦大学文科专业考核英语和文科综合,理科专业考核英语和理科综合。
其中,文综的考试包括关中文、历史、哲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理综的考试包括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基础等)、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知识。
此外的大部分上海学校要考英语和高数。
吴颖知高中读的是理科,虽然被上大文学院录取,但是插班生考试仍然选择考理科专业。
“当时我想,如果通过江苏的高考,我复读十年都考不到复旦。
”除了平时学校里的课程,吴颖知还参加了一个备战插班生考试的培训班,每个星期六上高数和英语课。
培训班的负责人刘坤是02级复旦计算机的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培训学校里创办并主管插班生的方向。
在开办最初,他和同事有开办四六级课程和插班生课程两个选择,最终让他选择了插班生是因为他认为“四六级的辅导只是能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而插班生的考试则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
复旦大学插班生招生领导小组成员、教务处主任陆靖表示,学校并不支持这样的培训班,“这会把插班生考试又变成应试教育”。
在培训班里,英语是以六级和考研的要求来准备的,淡化真题的概念。
复旦插班生考试历年的题目从不对外公布,只能通过考生的记忆将真题记录下来。
“真题拿到了又怎样,随便换一下就是另外一题,但是基础的东西都差不多。
”刘坤认为插班生的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潜力,在这个方面与考研没有根本性的差别。
虽然吴颖知认为自己高中时候的“英语比较好”,但是复旦的英语题目仍然让她觉得“太难了,单词都不认识”。
以前听说考的是托福的长单词,她便背了核心的高频词,但是考试中仍然有很多陌生单词。
2008年6月22日,是复旦大学插班生笔试的日子。
吴颖知和同学按照教室的分布估算了一下,来参加考试的大概有1800多人,而复旦插班生的招生计划是31人。
笔试中,英语的试卷分值是100分,文综和理综的试卷分值是150分。
吴颖知报考的护理学面试分数线是78分。
一周之后,通过笔试的吴颖知来复旦参加面试。
她的笔试成绩在报考同专业参加面试的8位学生当中排名第5。
在光华楼的一间小教室里,8位老师拿着她报名时候填写的表格和证明她在大一没有挂科的成绩单,轮流向她提问。
她被问到的题目是“为什么选择护理这个专业”、“有没有想过以后做护士会有一些危险性”、“有没有动手能力”、“用英文讲一下对护理的理解”。
面试之前,培训班曾将通过笔试的同学召集在一起,登记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并邀请考入复旦插班生的往届学生对他们进行一些经验指导,告诉他们哪些题目容易被问到。
高思源就是其中之一。
考入复旦后,她会不定期地去培训班听课看书,中间休息就解答低年级学弟学妹的一些疑问,帮助“一两年前的自己”。
作为山东考生,她是06年入读上海金融学院后才知道插班生政策,对于这场“零风险”的考试,高思源的心态比较乐观,“试试看,考不取复旦也还是有学校上的”。
从2006年10月到第二年3月,每个星期六早晨6点半,她都会从浦东转两辆车到财大上英语和文科综合,当时那里还是同济大学的沪东校区。
培训班里很多同学会在复旦正门乘坐960直接到上课地点,而高思源则选择步行到那里,久而久之,她感觉每到周六自己就是复旦的学生,“我是属于这里的”。
5个月的接触使她和培训班里的老师都比较熟悉,“我认识的参加过辅导班的插班生基本上都回去做过类似的咨询,我们未必真的能指点迷津,但是希望给他们一些心理安慰。
”在高思源看来,辅导班里面的一些同学,“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学习的意愿上都不比复旦大学的学生弱”,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高考的时候,因为差一两分或者是填了其他志愿而到了不同的学校。
分开各自去上学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四年以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不一样。
我能很深刻的感受到,原来的学校及其周围的环境和复旦的相差很多,如果在那里面学习生活的话,和现在完全不同。
我想向那些想考插班生的同学传达‘每个人都有追求这个梦想的权利’这样的信念。
”在面试前一天,吴颖知们又被培训班的老师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去准备一些题目,并告诉他们一些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不能表现得太谦虚,也不能太骄傲。
”那天晚上,吴颖知回去之后就开始准备这些问题,而第二天被问及的题目她在之前大部分都有准备过。
面试结束后,吴颖知从光华楼草坪前走过,看着复旦校园,“当时我在想,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复旦,还是以后将要成为这里一员的第一次呢?”一个老复旦和他的免费辅导班在光华楼西辅楼103室等候面试的时候,吴颖知遇到了同校的尹浩,两人曾经在上大英语演讲比赛中见过面,这次的重逢让他们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尹浩说自己像是没有念过高三,“因为那个时候知道自己数学不好,也没有去抓”。
高考数学考了112分,“是个蛮糟糕的成绩,我同学就说你什么都考得好,就是这该死的数学。
”因为数学的失利,尹浩没有考进理想的院校,被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录取。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名对他“影响很大的数学老师”,许凤良。
许凤良是62级数学系的老复旦。
当年的数学系是五年制,但是他只读了三年。
在校期间正赶上文革,没有毕业就到南京汽车制造厂去做了一名装配工人。
改革开放以后考上了上海大学的研究生,之后留校任教。
虽然只在复旦学习了三年,但是徐凤良觉得“收益蛮大的”。
当年的复旦氛围很好,他和同学总要下了课拿着馒头去图书馆抢位子。
“考入数学系里一大半都是复旦附中毕业的学生,他们都非常优秀。
我不是复旦附中毕业的,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和他们的差距。
”那时每个星期要上六天的课,周末也要学习,“根本不想什么玩啊、娱乐啊,没有节假日,就是在学校里学习”。
许凤良的高数课以严格著称,对学生要求很高。
他已经65岁,早过了退休的年龄,但是学校一直延聘他。
直到现在,他还亲自批改每一份学生的作业。
“我批改的比较仔细认真,他们做错了也可以及时改正,进步比较快一点。
”因为经历过文革荒废学业的年代,许凤良“蛮珍惜这份工作”,“想要认真地对待”。
2003年,有几个同学找到他说自己要报考复旦大学的插班生考试,希望许凤良帮他们辅导。
那时他们并不知道要考什么题目,也没有参考材料,许凤良“只能跟他们说有什么问题来找我好了”。
后来,其中一位同学在当年的复旦插班生考试中考到了计算机系的第一名,另一位考了第五名。
两位同学考进了复旦之后帮许凤良做宣传,“考插班生数学要找许老师辅导”。
之后,更多的学生慕名而来,许凤良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辅导班,利用周末的时间给要考插班生的同学“开小灶”,不收费用,不算学分。
虽然他最初借用教室都是以“给差生补课”的名义,但是随着他辅导插班生越来越出名,学校和其他老师都知道了他是在“向外输送人才”。
学校不支持他的行为,很多老师也不理解他,虽然一再被返聘,但他的职称一直是“副教授”,评选名师也与他无缘。
“就是因为我辅导插班生。
但是,我的学生们告诉我,虽然您不是‘名师’,但是您是我们心目中的名师。
”平时也有一些其他学院想要考插班生的学生来选他的高数课,但是学院里要求他们选特定老师的课。
“如果我跟那位老师比较熟悉,就会告诉他们学生在我这里上课,平时成绩从我这里出,期末考试去那边考。
或者去教务处跟他们说把学生的成绩覆盖掉。
”许凤良拿不到复旦插班生的考卷,也是依靠考过的同学回忆题目。
在他看来,复旦的数学的题目是考研究生的水平,平时也会让学生做考研究生的题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每年的5、6月份,学校会组织一个数学竞赛,由许凤良授课。
他就利用这个机会给参加插班生考试的同学集中辅导一个星期。
“我这里辅导过的在数学竞赛拿到一等奖的比较多,其中大部分也都能够考上复旦插班生。
”从2003年到2008年,许凤良的辅导班从未停歇。
每年至少有4、5个人通过他的辅导考入复旦插班生,2004年更被他成为“大丰收年”,参加过他辅导的学生中有20多人通过考试进入复旦,其中包括《新闻晚报》报道的陈南。
许凤良自己统计,历年大概有70个人从他这里“插班”复旦。
尹浩是他们当中很普通的一个。
尹浩认为,许凤良喜欢好学生,而自己算不上好的。
从高中刚上来的时候,他的数学基础不太好,也只是有考插班生的想法。
但是跟了许凤良之后觉得“特别有动力”,“很想进复旦”。
上课的时候,许凤良会给学生们讲他在复旦学习的经历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实不用我跟他们讲,他们也都自己知道。
”许凤良不支持同学们出去上辅导班,“出去参加那些班不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么?在我这里上课又不要钱,去报名了的我就让他们都退课。
”尹浩一直跟同学开玩笑说他之所以梦寐以求地想进复旦,是因为“看到复旦红色的围栏觉得特别漂亮心里特别爽”,但其实他一直在想“这辈子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而没有做,不能就这样死在第一次高考上”。
在许凤良眼中,尹浩能够考上复旦的插班生,“都是因为自己很努力”。
那时,尹浩每天的课表就是高数、C语言、计算机文化,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上13节课。
上许凤良的课他都提前占座,“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去抢第一排,也许听的清楚一点,也许只是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