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第一篇: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电子、通信专业适用)学时:64学分:4(授课:52学时,实验:12学时)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信主干课程。
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通信系统概述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掌握信息及其度量方法。
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 随机信号分析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掌握维纳一欣钦定理,即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傅立叶变换对;掌握高斯过程的数字特征以及一维密度函数;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和相位分别为瑞利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正弦波如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满足莱斯分布;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还是平稳随机过程。
3 信道掌握信道定义、分类和信道数字模型。
掌握恒参信道及随参信道的定义。
了解分集接收方法。
掌握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的容量计算方法,尤其是要理解香农公式的含义及应用条件等。
模拟调制系统掌握幅度调制中AM、DSB、SSB和VSB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数学描述、以及抗噪性能;掌握模拟调频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以及数学描述;掌握频分复用的概念;了解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
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掌握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深入理解数字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和噪声;熟练掌握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以及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掌握改善传输性能的重要措施: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
6 数字调制系统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的QPSK、QDPSK和16QAM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学生将学习有关信道噪声、调制解调技术、传输信道、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多路复用、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信号传输、编码解码、调制与解调、信道特性等。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传输信道和信道特性•掌握调制与解调技术•理解编码解码的原理和应用•学习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3. 课程大纲第一章信道噪声•信道噪声的概念和类型•噪声功率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的求解•热噪声模型和热噪声功率的计算•量化噪声的概念及其影响第二章调制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的概念和分类•AM调制、FM调制和PM调制•调制解调电路和原理•标准调制技术的应用第三章传输信道•传输信道的基本特性和分类•基带传输的优缺点及应用•带通传输的优缺点及应用•香农定理和信噪比第四章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压缩编码的概念和技术•熵编码和霍夫曼编码•奇偶校验码和海明码•卷积码和循环码第五章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多路复用与频分复用•多路复用与时分复用•多路复用与码分复用•多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 评估方法•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5. 参考资料•《通信工程基础》(李祖卿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林志强、于海松编著)•《数字通信原理》(谢金星、吴舟义编著)6.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其中,实验包括调制解调实验、编码解码实验和多路复用实验。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4120740课程中文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学分:2.0 周学时:1.5-1.0面向对象:预修要求: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为从事通信类相关的工作或者学习更先进的数字/无线通信技术相关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验相关的学习,可以理解和实现基本的模拟和数字通信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道的类型、特征和传输性能;模拟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解调技术和他们的抗噪声性能分析和比较;调制解调的过程;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及数字带通系统等内容。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covers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advanced courses in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basic analog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with the help of theoretical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basic working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types、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ransmission channels; analog modulation techniques and their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suitability; process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igital bandpass transmission system etc.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是海洋信息类专业必修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3. 掌握常见的通信协议和标准;4. 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绪论*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 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3. 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4. 通信协议和标准*常见的通信协议和标准介绍;* 通信协议和标准的实现和应用。
5. 通信系统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3.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等多个方面;2.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涵盖所有知识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类型;4.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等;5.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等多个方面。
最新《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类选修课。
一般情况下周课时为4课时,共72课时。
通信专业不安排实验,计算机专业安排实验。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以传递信息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3. 理解通信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4. 具备设计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与噪声- 信道与编解码- 模拟与数字通信2. 传输介质与信道特性-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特点- 信道传输特性的度量与分析3. 基带传输与数字调制- 码元与波形传输-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脉冲调制与解调技术4. 模拟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复用技术- 频移键控与相干解调- 调制解调器的实现与性能分析5. 数字调制与解调-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 正交调频与正交振幅调制- 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6. 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分时复用和频分复用- 输错编码与差错判决- 多址接入技术与协议7. 信道编码与纠错- 奇偶校验与海明码- 奇偶校验与循环冗余校验- BSC和AWGN信道中的纠错编码8. 无线通信与信道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道传输与性能分析- 天线与传输功率控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教学:设计通信原理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常规作业与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南。
一、教学目标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使其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等内容;2. 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3. 熟悉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4.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
二、教学内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的概念和特性等;2.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以及解调的方法和技术;3. 信道编码与解码:介绍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编码,纠错编码等;4. 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介绍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5. 无线通信: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信道特性、多址技术、调度算法等;6. 光纤通信: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传输特性、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7. 卫星通信: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卫星的轨道类型、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1.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使用仿真软件:引导学生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解调、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频带传输。
熟悉信道的特性、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和帧同步。
2、能力目标能够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计算。
具备设计和实现基本通信系统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通信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的定义和目的。
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组成部分。
2、通信系统的分类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3、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可靠性指标(误码率、误信率)。
(二)确知信号1、确知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确知信号的频域特性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周期信号的频谱。
3、确知信号的时域特性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三)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
2、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各态历经性。
3、高斯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高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信道1、信道的定义和分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负责人:执笔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L08263
2.学分:2学分
3.学时:32(理论32)
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在培养计划中列为选修课,主要研究各种现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传输性能。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通信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实现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信息通信与传输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模拟和数字通信方面建立清晰的系统概念;使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从而把握通信学科发展脉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培养能够解决挑战性问题的新一代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2课时)
主要内容:通信系统的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通信方式、信息量的概念、信息量的定义、信息量计算举例、通信系统指标。
1.基本要求
(1)了解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2)掌握通信基本概念,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1学时);信息量及通信系统的指标(1学时)。
(二)随机信号分析(6课时)
主要内容:随机过程的定义与描述;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遍历性、相关函数、频谱特性;高斯过程统计特性、标准正态积分;窄带随机过程描述、同相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随机包络与相位的统计特征。
白噪声的频谱与自相关函数、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1.基本要求
(1)了解随机信号的定义与描述方法,窄带随机过程的主要性质。
(2)掌握主要的分析结论。
2.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其中随机信号的概念及平稳随机过程(2学时);高斯随机过程及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2学时);窄带随机过程及统计特性(2学时)。
(三)信道及噪声(4课时)
主要内容:信道定义、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模型;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传输信号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信道加性噪声、离散信道的容量、举例、连续信道的容量。
1. 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信道的定义、信道的数学模型、恒参信道与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及其对信号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方法――分集。
(2)理解信道加性噪声的统计特性。
(3)熟练掌握连续信道的容量——香农公式。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信道的基本概念及恒参信道(2学时);随参信道(1学时),噪声及信道容量(1学时)。
(四)模拟调制(6课时)
主要内容:幅度调制的原理(时域与频域表达式、调制器一般模型、DSB信号频谱、SSB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VSB原理,对滤波器的要求);线性调制的抗噪声性能(噪声性能的描述、DSB的噪声性能、SSB的噪声性能);AM的噪声性能;角度调制原理、角度调制的噪声性能;模拟调制的比较、频分复用。
1. 基本要求
(1)掌握幅度调制(含DSB、SSB与VSB)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达式、调制器一般模型;信号频谱的特点。
(2)掌握线性调制的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方法。
(3)理解角度调制原理、大信噪比情况下角度调制的噪声性能分析方法。
(4)了解频分复用。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
其中,幅度调制的原理(2学时);线性调制的抗噪声性能(2学时);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2学时)。
(五)基带传输系统(6课时)
主要内容:基带传输系统模型、数字基带信号;码型的概念、常用的码型,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码间干扰与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理想低通特性、升余弦滚降特性、部分响应系统;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眼图;时域均衡的原理与横向滤波器的结构、均衡效果、评价准则、自适应均衡器的实现。
1. 基本要求
(1)了解码型的概念和常用的几种码型。
(2)熟悉基带信号频谱的组成及特点。
(3)理解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码间干扰的概念。
(4)掌握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以及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基带传输系统的理想低通特性、升余弦滚降特性;
(5)理解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预编码的原理。
(6)掌握分析基带传输系统误码率的方法。
(7)了解眼图的物理意义、时域均衡的原理。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0学时。
其中,基带系统概述及数字基带信号(2学时);基带信号的频谱(2学时);码间干扰的概念及消除码间干扰的方法(2学时);。
(六)数字调制系统(8课时)
主要内容:二进制数字调制、2ASK、2FSK、2PSK、2DPSK原理(波形、调制解调框图、频谱)与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数字振幅、频率、相位调制系统。
1. 基本要求
(1)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ASK、FSK、PSK、DPSK)的原理,包括信号的时域表达式、频谱特征、会计算带宽。
(2)理解2ASK、2FSK、2PSK的抗噪声性能,会计算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
(3)了解多进制数字振幅、频率、相位调制的原理。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其中,2ASK、2FSK(2学时);2PSK、2DPSK(2学时);抗噪声性能(2学时);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2学时)。
四、课程的考核
课程考核由平时作业及听课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2部分组成,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20%和8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范围和要求应符合本教学大纲对各章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电类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
这几门前修课程将为本课程的学习建立必要的基础。
而本课程是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的先修课,它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曹丽娜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01
建议参考书:
(1)《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二版),张辉、曹丽娜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周炯槃等,《通信原理》(合订本),.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