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
诺贝尔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e1fd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2.png)
诺贝尔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嘿,小伙伴们,今儿个咱来聊聊那本《诺贝尔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读后感,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头还暖洋洋的。
一翻开这本书,哎哟喂,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宝库的大门,里头的知识啊,跟糖葫芦似的,一串儿接一串儿的,甜到你心里头去了。
你别说,这些个诺贝尔奖得主,平时看着都挺高冷,一跟孩子们聊起天儿来,那叫一个接地气,亲切得跟隔壁老王似的。
就说那物理学家的部分吧,他居然把相对论比作是咱们骑车下坡的感觉,快的时候,时间过得嗖嗖的,慢的时候呢,就像是被谁按了暂停键。
我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嘛!咱们平时也常有这种感觉呀,怎么人家就能说得这么高深莫测,还拿了个大奖呢?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瞅瞅生物学家聊的那个基因问题,我本来以为那玩意儿跟天书似的,结果他老人家一开口,嘿,基因就成了家里养的花花草草,浇水多了少了都不行,得刚刚好,不然这花儿就长不好。
我琢磨着,这不就是咱们教育孩子嘛,得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
这书啊,真是越看越有味道,让人恍然大悟,原来科学也可以这么接地气。
还有啊,这些诺奖得主们,一个个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那叫一个温柔,就像是春天的暖阳,照得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他们说话不带一丝儿架子,就像老朋友一样,跟你分享着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这书里头啊,满满的都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好奇,还有对孩子们的期望和鼓励。
看得我呀,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吃了辣椒似的,火辣辣的,恨不得立马也跑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特别是读到那个经济学家聊贫富差距的时候,他居然把财富比作是一个大蛋糕,说咱们得想办法让这个蛋糕做得更大,还得分得更均匀,这样大家才能都吃得饱饱的。
我一想,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这书啊,真是让人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还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啊,这本《诺贝尔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就像是一本魔法书,它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变成了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589e35a5ef7ba0d4a733bca.png)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700字《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700字1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没事干,脑子里出现了许许多多,非常奇怪的问题,向大人提出来,他们也总是没有个准确、稳定的答案,但是这里可以帮你回答这么多问题中的一部分。
你们想听吗?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1+1=2?你们一定以为这是个愚蠢的问题,一个加上一个,就是两个了,连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但我认为不一定,如果比一大1的是3,那1+1=3也是对的。
比如这里有一个碗和许许多多的枣。
我放进碗里一个枣,算式就是0+1个枣;再防进一个枣,就是1+1个枣;又放进一个枣,就是2+1个枣……加1得1;加1得2;加1得3;加1得4……数学家们认为2只不过是1的继承数,就像3是2的继承数一样。
数学的区域非常大。
比方说我告诉你:有个人他在书店里,穿着牛仔裤,在看一本《稻草人的故事》的书,你马上就知道我说的是谁。
要是我只告诉你有个人他穿着衣服和裤子,你就不知道我说的是谁了。
这说明数学不是一个单数项,是有很多连在一起的关系。
有了这些原理,我们就可以推理出别的定理来,那就是数学定理,它可以证明为什么1+1=2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
别看平时很简单的算式,数学家们是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的。
这里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和答案。
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因为土豆条之前被人在工厂里削皮,切条,先预先烧好,再冷藏,后来,在小店里解冻,在油锅里反复地煎炸,很不新鲜。
你长吃会对身体不健康,缺少营养,甚至生病呢。
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什么东西都是由一种东西——原子组成的。
布丁中的原子比较稀疏,就软了,石头中的原子比较多,排的比较密,所以就硬了。
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之后,我又知道了很多,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700字2我看到了无数个“为什么?”心想:看《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一定很无聊的,跟《十万个为什么》差不多。
《与儿童对话》
![《与儿童对话》](https://img.taocdn.com/s3/m/7c62db21da38376baf1faeea.png)
《与儿童对话》【书名】与儿童对话【作者简介】加雷斯·B·马修斯是儿童哲学开创者的先锋人物,强调儿童有自己的哲学,甚至将儿童视为“成人之父”。
著有儿童哲学三部曲《哲学与幼童》《与儿童对话》《童年哲学》。
【书本简介】与孩子说话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我们身为孩子的父母、老师、邻居,或是偶然认识的人,一直都在与孩子说话,但经常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说的话有时带有教育性,有时带有社会性......我们是否与孩子进行一些带有洞见的谈话呢?或者在这样的谈话中与孩子共同思考?或者在一些谈话中与孩子一起处理纯真而又有意义的哲学问题?在书中,作者以孩子进行的谈话为例,带我们去发现孩子身上和哲学有关的东西,如:批判、认识论、怀疑论。
在书中,我们可以收获如何透过与孩子的谈话去发现孩子身上的哲学思维。
文中讨论的主题也可以成为自己与孩子进行哲学探讨的参考资料。
文中作者对话题中关键点的把握与推进给了我们一些思维模式上的启发。
本书适合一线教师、儿童哲学研究者、家长、哲学爱好者等朋友们进行阅读。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读书笔记分享】我们在与孩子密切相处的过程中,可能常常会听到一些有深度的,让我们感到惊讶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的话语,而其实他们正是“儿童哲学”。
谈起哲学,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或者认为它不可能出现在儿童的身上。
但实际情况是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生命意义、友谊等哲学命题的思考。
儿童因为困惑和好奇,从而萌发出了一些哲学思维。
具体我以文中的第一章为例子,与大家一起分享儿童的哲思。
第一章主题是关于“花会不会快乐”的讨论。
“格蒂姑妈的花又快乐起来了。
”弗雷德说。
“花会不会快乐”艾丽斯捧着一碗玉米粥,皱着眉头继续说“格蒂姑妈喜欢把花当作人一样,对着它们说话,可是它们根本没有感觉,它们会不会口渴、伤心或快乐。
”“是这样的吗,妈妈?”弗雷德有些失望的问。
(在作者后续的讨论中,孩子们毫无疑问的觉得花是会口渴的,而孩子们更感兴趣的话题是“花会不会快乐”,所以接下来的讨论是关于“花会不会快乐”的讨论。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用心灵与孩子对话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用心灵与孩子对话](https://img.taocdn.com/s3/m/b85a0b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4.png)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用心灵与孩子对话幼儿园教师是一份充满挑战和成就的工作,与孩子们的交流和互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用心灵与孩子对话,建立深入的连接,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给予孩子关爱与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秉持着尊重和包容的态度,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只有真正理解和关心孩子,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教导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注重创造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教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班级的规则和纪律,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
在这样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第三,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才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并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能。
尽可能地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安排,让他们在充满挑战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只有在尊重和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此外,与孩子们的对话应该是互动的过程。
我们要注重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对话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最后,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在教育领域,知识和理念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
通过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用心灵与孩子进行对话,这是一项充满责任和挑战的工作。
通过给予关爱与理解、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以及建立互动的对话关系,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的成长,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5eee05e009581b6ad9eb0c.png)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劳绩不少,此时须要认真地做好纪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怎样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与儿童对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1马尔克斯曾说:“笔墨有一个极大的长处,它是水安稳安静无穷的,它永世不会到达某个地方,但是偶尔间,会颠末朋友们的心灵。
”每当认真读完一本书,我的心田都有太多的感触。
而纪录这些感触最切合的载体,那便是笔墨。
1、读书《与儿童对话》,不日我怀着对美国哲学家马修斯万分崇敬的心情,读了《与儿童对话》这本书。
书中纪录了西席与孩子之间真实的对话,通过简单的问答帮手孩子创建逻辑性,通过划一的讨论保护孩子自由的思索,让孩子恣意地表达与感觉,让他们本身探求标题问题的答案。
老师常常以一个故事引出标题问题,几个孩子进行讨论,老师做出恰当引导。
偶尔虽然马修斯很想提出新的标的目标,但如果当时孩子们讨论得正积极,他也会只管克制本身镌汰发言。
末了,孩子们的发言会被纪录然后写进故事,这一点充实敬重了孩子,也让他们感触本身被器重。
马修斯就如许将哲学与儿童接洽起来,从这些幽默生动的故事中,我细细品读蕴藏在此中的原理,同时也能感觉到马修斯对儿童的耐心与爱护,令人敬佩。
2、印象·翻阅完备本册本,许多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高兴”这一章节中,马修斯由一个故事引发标题问题,与孩子们讨论“花到底会不会高兴”。
虽然短短半个小时的讨论并没有管理标题问题本身,但是在讨论进程中却有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且多样化的不雅观点。
简直是如许,在孩子们的学习与生长中,通常进程重于结果,我们更须要肯定的是孩子们在进程中的付出与积极。
末了,马修斯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编写了故事的了局。
大部分孩子都很满足,但是却有一个十岁半的孩子唐纳德显着不满足,并且提出了质疑。
然而唐纳德并没有要求马修斯帮他管理标题问题,想要本身处理处罚。
这让马修斯很激动。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如许,要鼓励孩子的质疑精神,让孩子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大胆发问。
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通用10篇)
![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1a836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0.png)
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通用10篇)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1近日我怀着对美国哲学家马修斯万分崇敬的心情,读了《与儿童对话》这本书。
书中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真实的对话,通过简单的问答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性,通过平等的讨论保护孩子自由的思考,让孩子尽情地表达与感受,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常常以一个故事引出问题,几个孩子进行讨论,老师做出适当引导。
有时虽然马修斯很想提出新的方向,但如果当时孩子们讨论得正起劲,他也会尽量克制自己减少发言。
最后,孩子们的发言会被记录然后写进故事,这一点充分尊重了孩子,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
马修斯就这样将哲学与儿童联系起来,从这些幽默生动的故事中,我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道理,同时也能感受到马修斯对儿童的耐心与爱护,令人敬佩。
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2翻阅完整本书籍,很多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快乐”这一章节中,马修斯由一个故事引发问题,与孩子们讨论“花到底会不会快乐”。
虽然短短半个小时的讨论并没有解决问题本身,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却有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且多样化的观点。
的确是这样,在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中,往往过程重于结果,我们更需要肯定的是孩子们在过程中的付出与努力。
最后,马修斯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编写了故事的结局。
大部分孩子都很满意,但是却有一个十岁半的孩子唐纳德明显不满意,并且提出了质疑。
然而唐纳德并没有要求马修斯帮他解决问题,想要自己处理。
这让马修斯很感动。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这样,要鼓励孩子的质疑精神,让孩子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大胆发问。
无论故事如何完美,总会有不同的声音,或者基于不同角度的思考而引发的质疑,这很自然。
我们应该尊重这种不同的声音。
在“欲望”这一章中,马修斯又提出了“植物是否有想法或欲望”的问题。
这一次是拿两组课堂讨论做了对比。
一组是在波士顿由二十位成人做的,一组是在苏格兰的爱丁堡由七位小学生完成的。
事实证明,小孩子能比成人更自由地运用想象力。
这一观点我十分认同,儿童拥有浩瀚的想象世界,也拥有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251af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b.png)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这本书是由一位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一群孩子们进行对话的记录。
我曾经对诺贝尔奖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兴奋。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诺贝尔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科学和人生的智慧。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展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思维和经验,因此它非常生动有趣。
在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孩子们讨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科学、环境保护、人类命运等等。
通过这些对话,我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不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非常了解,而且对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兴趣。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他们在对话中说,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追求和不断的实验,才能取得重大的突破。
而且,他们还强调了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的坚持和毅力。
无论是实验失败还是遇到困难,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寻找答案。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科学不仅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像科学家一样保持怀疑和审问的精神,不断质疑现有的知识和观念。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观察和思考,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除了对科学的探索,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人类的命运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努力。
他们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要关注全球变暖、水资源的短缺等问题。
通过这些对话,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地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这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诺贝尔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科学和人生的智慧。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爱。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d3395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2.png)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是2003年7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国作家贝蒂娜·施蒂克尔。
本书主要讲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其儿子的问答对话,对于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1选这本书,有投机的成分,想借助简单的文字完成轻松的阅读,从而达到本周读书报告按时完成的目的!但想不到的是,这本经典的儿童读物却引发了我的兴趣,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后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编者是德国人贝蒂娜·施蒂克尔,虽然他是因工作才得以和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了深刻的交流,并最终推动了此书的成型和出版,但无疑他的这些行动提供给孩子们包括我这样在很多方面无知的成年人认识世界的机会,并且是以一种轻松有趣、浅显易懂的方式。
孩子是最好的提问者,他们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稀奇古怪的问题,大的、小的;简单的、复杂的;自身的、世界的。
我想每个做父母的都深受其害,或者有被问住了的困窘,查阅解决之的耗时,回答后孩子仍一脸懵懂的困扰。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思想小精灵,带动我们成人去思考和探究。
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修正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么可以借鉴《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它将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天真的问题?什么是权威的回答?《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共记录了21个问题及业界顶尖人物的解答!在这本书里,我们既可以读到对固体物理学基础的一目了然的说明,又可以读到人类博爱这一重大问题的一个清晰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简明扼要地了解:克劳斯·冯·克利青说不同原子组合方式使得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西蒙·佩雷斯解释居间调解是政治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战争和暴力与和平是政治的两面;约翰·波拉尼定义科学家就是讲述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有何关联的故事的人;丹尼尔·麦克法登认为贫穷和富裕除了碰运气,还受收入来源的影响;大江健三郎告诉孩子们必须上学,因为学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更深入了解自己及与他人交流,包括自然、科学、数学、体育、音乐等。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b2526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3.png)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与幼儿教师对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著作,书中描述了作者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着重探讨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这本书,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
在对话中,教师们提到了儿童的大脑在早期发育时期存在着丰富的学习潜力。
幼儿期是孩子们探索和学习世界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语言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因此,在这个阶段提供给他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
通过对话,幼儿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他们强调了以播放故事录音为例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书中也探讨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幼儿教师们在对话中强调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们提到了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教育需求。
教师可以与家长定期交流,分享幼儿的学习进展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咨询关于如何在家中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幼儿教育中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教师们谈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他们强调了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我深刻意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耐心和热情的工作。
教师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总结起来,从《与幼儿教师对话》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幼儿教育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这本书提醒我们注意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模式。
《桥声》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桥声》读书笔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9c68b8b14e852458fb57bf.png)
《桥声》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桥声》读书笔记我是带着一种释然的心情翻开这本书,随着作者的笔画高低,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那是如此冷酷,却背后又带有一丝柔情的一本书,至今我还是很赞美吴忠全的文字,他笔下的故事少有修饰,没有矫揉造作,凶狠到让人不忍直视。
他的才华和勇气让人羡慕和佩服,难能可贵地是他还有极高的文字辨识度。
《桥声》内容大致是:陆成安与其他赶在春节前返乡的人一样,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他本不想回家,父亲的一通电话却带来了母亲的噩耗,使他不得不作出这个决定。
可回到家后的陆成安发现,一切变化都出乎他的意料,物是人非的背后,有太多隐秘不清的东西正在窥视着他。
无数个陌生人走进他的生活,有太多他不知道的和当时无法触及的秘密,正向他席卷而来。
孤独、无助、迷惘、无能为力,生活裹挟着他,正朝着未知的方向疾驰而去……在这里,我不由得感叹生活就像是一座人来人往的桥,它承载着来往的路人的命运与悲喜,却唯独发不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人人都知道这是如此虚无缥缈的世界,却又不得不耗尽一生,哭笑忐忑。
第二篇:卡斯特桥市长读书笔记卡斯特桥市长托马斯·哈代1. 作者介绍:哈代(thomas hardy 1840.6.2~1928.1.12)英国诗人、小说家。
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诗歌,后因无缘发表,改事小说创作。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
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2. 写作背景及主题思想他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阅读感想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阅读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f14f8ce8f78a6529657d539d.png)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阅读感想《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读后感范文(优选4篇)当阅读文章完一本名篇后,你有什么样的汇总呢?使我们好好地写份阅读感想,将你的获得和感受记下来吧。
是否难以落笔、沒有条理?下边是我搜集整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读后感范文(优选4篇),热烈欢迎大伙儿共享。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阅读感想1这本书应当就是我现阶段读过的书中最尤其的,用话题讨论方式表述书里要表述的內容,就是我从来没有,荒诞不经的。
这名新“盆友”确实带来了我很多的意外惊喜。
这名新“盆友”明确提出的难题全是我意想不到的,也就是我十分想要知道的,为何牛奶布丁是软的,石块是硬的?为什么有贫困和富有?大家为何务必念书?怎么会有战事?为啥忘掉一些事儿,而不忘掉另一些事儿?地球上还会继续旋转多长时间等,这全是想要知道的,可却也是我提不出来的。
也许,小孩的逻辑思维是人们始终琢磨不透的,如同以前是小孩子的大家一样,嗲声嗲气的明确提出一个个有意思的话,常常让大大家哑口无言。
也许有的爸爸妈妈会很有耐心和時间,网上搜,随后对你说十分科学研究的回答,可是,科学研究的回答,小孩子不一定听懂。
生活是沒有正确答案的,大家有时必须去随机应变一下,就和书里的权威专家一样,她们能够把原先枯燥乏味的科学研究语言表达说的“个性化”一点,便是使本来味如嚼蜡的语言表达越来越美味可口超好听,你能很想要去听、去学,就跟我一样。
我对本书有一点不满意,就是他写的少了一点儿,假如能,我能想要他能再写进去好多个天确实难题、权威性的回应。
假如她们确实是累趴着了,我能去访谈这些平日里可望而不可及的角色!但那自然是不太可能的。
我真是挺艳羡创作者的盆友加布里拉·黑尔佩尔的儿子约尼,他居然能够向为人们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杰出角色提出问题!还要谢谢他,要不是他,很有可能我压根不容易了解这种难题的回答了。
瞧啊,这种全是我交这名“盆友”所获得的获得,简直令我出乎意料,他会使我那麼惊叹不已,可要了解,当我们听他的名字时,原以为他是多无聊透顶的一本书啊,可是如今我更改了我的见解这些本来苦味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在书里越来越趣味盎然。
《桥声》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桥声》读书笔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cef260aa00b52acfc7caac.png)
《桥声》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桥声》读书笔记我是带着一种释然的心情掀开这本书,随着作者的笔画崎岖,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那是云云冷漠,却背后又带有一丝柔情的一本书,至今我还是很称赞吴忠全的笔墨,他笔下的故事少有修饰,没有装腔作势,暴虐到让人不忍直视。
他的才华和勇气让人倾慕和敬佩,难能可贵地是他还有极高的笔墨辨识度。
《桥声》内容大致是:陆成安与其他赶在春节前返乡的人一样,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他本不想回家,父亲的一通电话却带来了母亲的噩耗,使他不得不作出这个决定。
可回抵家后的陆成安发明,一切变革都出乎他的料想,物是人非的背后,有太多隐秘不清的工具正在窥视着他。
无数个陌生人走进他的生存,有太多他不知道的和其时无法触及的机密,正向他席卷而来。
孤独、无助、迷惘、无能为力,生存裹挟着他,正朝着未知的方向疾驰而去……在这里,我不由得感叹生活就像是一座人来人往的桥,它承载着来往的路人的运气与悲喜,却唯独发不出属于本身的声音。
人人都知道这是云云虚无缥缈的天下,却又不得不耗尽一生,哭笑忐忑。
第二篇:卡斯特桥市长读书笔记卡斯特桥市长托马斯·哈1.作者介绍:哈代(thomashardy1840.6.2~1928.1.12)英国诗人、小说家。
他是高出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的文学生活开始于诗歌,后因无缘颁发,改事小说创作。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
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2.写作背景及主题思想他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乡村,连接多塞特郡大荒野,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重要配景。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凉运气,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执法和宗教的虚伪性。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76f1b93968011ca30091d6.png)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是2003年7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国作家贝蒂娜·施蒂克尔。
本书主要讲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其儿子的问答对话,对于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1选这本书,有投机的成分,想借助简单的文字完成轻松的阅读,从而达到本周读书报告按时完成的目的!但想不到的是,这本经典的儿童读物却引发了我的兴趣,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后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编者是德国人贝蒂娜·施蒂克尔,虽然他是因工作才得以和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了深刻的交流,并最终推动了此书的成型和出版,但无疑他的这些行动提供给孩子们包括我这样在很多方面无知的成年人认识世界的机会,并且是以一种轻松有趣、浅显易懂的方式。
孩子是最好的提问者,他们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稀奇古怪的问题,大的、小的;简单的、复杂的;自身的、世界的。
我想每个做父母的都深受其害,或者有被问住了的困窘,查阅解决之的耗时,回答后孩子仍一脸懵懂的困扰。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思想小精灵,带动我们成人去思考和探究。
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修正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么可以借鉴《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它将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天真的问题?什么是权威的回答?《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共记录了21个问题及业界顶尖人物的解答!在这本书里,我们既可以读到对固体物理学基础的一目了然的说明,又可以读到人类博爱这一重大问题的一个清晰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简明扼要地了解克劳斯·冯·克利青说不同原子组合方式使得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西蒙·佩雷斯解释居间调解是政治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战争和暴力与和平是政治的两面;约翰·波拉尼定义科学家就是讲述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有何关联的故事的人;丹尼尔·麦克法登认为贫穷和富裕除了碰运气,还受收入来源的影响;大江健三郎告诉孩子们必须上学,因为学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更深入了解自己及与他人交流,包括自然、科学、数学、体育、音乐等。
与幼儿交流的艺术读后感
![与幼儿交流的艺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b98d1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8.png)
与幼儿交流的艺术读后感
标题:《与幼儿交流的艺术》读后感
读完《与幼儿交流的艺术》一书,我深受启发,对如何更有效地与幼儿沟通、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此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的专业读物,更是每一位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必备的“心灵手册”。
首先,书中强调了尊重幼儿的独特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感知世界的角度。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摒弃成人的固有观念,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这是建立有效交流的基础。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引导。
其次,《与幼儿交流的艺术》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适宜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作者指出,对于幼儿而言,直观、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同时,借助游戏、故事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这使我意识到,与幼儿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用情去感染、用智慧去启迪。
再者,本书还提倡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成长问题。
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我们应该以理解和接纳为主,通过耐心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技能。
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触动,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与幼儿交流时,要时刻保持爱心与耐心,做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伙伴。
总的来说,《与幼儿交流的艺术》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道理,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深切体会到与幼儿交流的重要性与艺术性。
它启示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用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理念和方式去与幼儿交流互动,助力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d446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f.png)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与儿童对话》一书,主要涉及第二章“倾听儿童的声音”和第四章“与儿童沟通的艺术”。
内容包括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倾听儿童的需求和想法、有效地与儿童沟通以及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二、教学目标1. 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需求,提升倾听和沟通能力。
2. 培养教师尊重儿童主体性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倾听儿童的声音,理解儿童的内心需求。
2. 教学重点:掌握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相关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案例,引发教师对与儿童对话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第二章“倾听儿童的声音”和第四章“与儿童沟通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帮助教师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倾听儿童的需求和想法、有效地与儿童沟通以及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案例,让教师深入理解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倾听、沟通和尊重儿童。
5. 实践演练:模拟教育教学场景,让教师亲身体验与儿童对话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倾听儿童的需求和想法2. 与儿童沟通的艺术有效地与儿童沟通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倾听儿童的声音。
2. 作业答案:(1)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2)积极参与儿童的讨论,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3)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是否帮助教师提高了倾听儿童声音、与儿童沟通的能力,以及尊重儿童主体性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1. 情景的真实性:选择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代入角色,理解儿童的需求和想法。
自然教育是最美的教育——《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自然教育是最美的教育——《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5e1d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7.png)
自然教育是最美的教育——《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自然教育是最美的教育,这是读完《与儿童对话》后,我内心深处的感受。
《与儿童对话》是冯骥才先生所著,他把自己多年来在湘潭乡间小学里的经历,和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内容都记录在此书中,以此彰显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这本书,强调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把美好的自然风光介绍给读者,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自然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界的秘密。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发展想象力,而且能使他们远离一些无聊的游戏,真正的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
通过书中的故事,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关于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他认为孩子们应该被尊重,应该将孩子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他们视为一个不成熟的小群体。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快乐,更加有自信,更加自由,更加勇敢,更加活泼,更加聪明。
从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们能够深入的了解自然,就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好的把握自我未来的发展,更好的融入社会文化,更好的认识自己的特点,更好的掌握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
另外,自然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一种良好的思想。
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界,从而更好的了解自然的循环,从而使他们更加关注自然的环境,更加爱护自然,从而保护环境,更加关注社会发展,从而更加有社会责任感,更加关注他人,从而更加有爱心。
通过《与儿童对话》,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教育是一种有助于孩子们快乐成长、自信自立、坚韧不拔、心态积极、勤奋努力的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发展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发展想象力、思维力、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因此,我相信自然教育是最美的教育,它能帮助孩子们拥有一份完美的童年,拥有一份美好的未来,拥有一份精彩的人生。
《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892a28011ca300a6c390fe.png)
读《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心得体会诺贝尔奖,是全世界都瞩目的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他们交谈?简直不可想象!可是,我们人类有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那就是:读书。
当我读着《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在和一个个智者交流。
它那小小的文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了我。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科普读物。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愉快的生活,怎样做好每一件事,怎样看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这本书一共有21个故事,邀请了在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经济、文学等各个领域的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儿童写故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讨论“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分析“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探究“究竟谁发明了戏剧?”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用他的故事“我如何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鼓励我积极进取书籍的第一篇文章讲的是: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看到这个题目,我当时就想,布丁本身就是软的嘛,它就是这样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石头本来就是硬的,是自然界产生出来的东西。
读了以后才明白真正的原因。
里面还有很多吸引我的内容:如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读了这本书,我都明白了!原来大自然都是有一个规律的,都是由许多不同的物质共同演变成一个大的物质,每样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一个循环下去,这样就会有现在的我们,然后我们也要规律的循环下去。
这不是一本一般的科普书,科学家们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述了许多知识,丰富了我们的头脑。
其实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必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声,也让我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也提示我们,大自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能去找到更多的新鲜事!同时,也使我明白只有为丰富人类知识宝库做出特殊贡献、发现当时一直未知的自然规律、真正为大家开拓新的视野的人、才能获得大家尊重。
与儿童交谈读后感
![与儿童交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d145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c.png)
与儿童交谈读后感在阅读完关于与儿童交谈的相关内容后,我仿佛被一道光照亮了内心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
儿童的世界,简单又纯粹,他们的言语像是未经雕琢的宝石,闪耀着最原始、最本真的光芒。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次经历,那次与一个小朋友的交谈,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公园散步,想要享受一下难得的闲暇时光。
刚走进公园,就看到一群孩子在草地上嬉笑玩耍。
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扎着两个羊角辫,特别引人注目。
我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看着孩子们尽情地奔跑。
不一会儿,那个小女孩跑累了,来到我旁边坐下。
她先是好奇地看了我几眼,然后歪着头问我:“姐姐,你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呀?”我被她突如其来的问题逗笑了,回答说:“姐姐来这里放松放松,看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
”她眨眨眼睛,接着说:“那你不一起玩吗?可好玩啦!”我笑着摇摇头说:“姐姐年纪大啦,跑不动咯。
”没想到她一本正经地说:“姐姐才不大呢,我妈妈说只要想玩,多大都能玩。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我问她:“那你今天玩得开心吗?”她用力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兴奋:“开心!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我每次都能藏得很好,他们都找不到我。
”她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她藏的地方。
“有一次,我藏在了大树后面,紧紧地贴着树干,心里默默念着‘千万别发现我,千万别发现我’。
结果他们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最后还是我自己忍不住跑出来的。
”她的小脸蛋因为激动变得红扑扑的。
然后她又凑近我,神秘兮兮地说:“姐姐,我告诉你哦,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可调皮了,总是在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老师都拿他没办法。
”我问她:“那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她皱着眉头,认真地说:“不对!上课就要好好听讲,不然学不到知识。
”接着,她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不停地跟我分享着学校里的点点滴滴。
“还有还有,我们的美术老师可好了,会教我们画各种各样的东西。
上次我画了一只小兔子,老师还表扬我了呢!”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5627f7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7.png)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1但是,大家人们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沟通方式,那便是:读书。
当我读着《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的情况下,就觉得仿佛在和一个个聪明人沟通交流。
这本书一共有21个小故事,邀约了在数学课、政冶、物理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医药学、经济发展、文学类等各行各业的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少年儿童写故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探讨为什么有贫困和富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剖析为何牛奶布丁是软的,石块是硬的?诺奖获得者研究到底谁创造发明了戏剧表演?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用一个人的故事我怎样变成诺贝尔奖获得者?激励我不断进取。
根据读这本书,我发现了大师的聪慧竟然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語言,风趣栩栩如生的小故事来叙述,曾经的我提及的`难题,日常生活碰到的趣味状况,想搞不懂的事儿,在书中都找到令人相信的回答,有的小故事我读着读着还会继续笑出眼泪说话来。
每一个故事,都能从一字一句读取这种著名人物写的情况下很是费尽心思和别具匠心,我觉得,写那么一个小故事,对她们而言,是否会比写一篇毕业论文还费力呢?由于她们得用大家小孩子能明白话而言道理啊!这本书上的专业知识,和百科辞典上的叙述迥然不同,能看得出这种伟大的人物对少年儿童的细心、关爱和爱惜,这简直一本别具一格的书啊。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2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当我拿起《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刚打开这本书的目录时候,我便看到了无数个“为什么?”心想:看这本书一定很无聊的。
但就是有一天我实在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我还是打开了它,这一打开,它那小小的文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我的眼球,我便开始认真地看了,我越看越觉得新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
马尔克斯曾说:“文字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是水平和无限的,它永远不会到达某个地方,但是有时候,会经过朋友们的心灵。
”每当认真读完一本书,我的内心都有太多的感触。
而记录这些感触最合适的载体,那便是文字。
1
·读书·
近日我怀着对美国哲学家马修斯万分崇敬的心情,读了《与儿童对话》这本书。
书中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真实的对话,通过简单的问答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性,通过平等的讨论保护孩子自由
的思考,让孩子尽情地表达与感受,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常常以一个故事引出问题,几个孩子进行讨论,老师做出适当引导。
有时虽然马修斯很想提出新的方向,但如果当时孩子们讨论得正起劲,他也会尽量克制自己减少发言。
最后,孩子们的发言会被记录然后写进故事,这一点充分尊重了孩子,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
马修斯就这样将哲学与儿童联系起来,从这些幽默生动的故事中,我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道理,同时也能感受到马修斯对儿童的耐心与爱护,令人敬佩。
2
·印象·
翻阅完整本书籍,很多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快乐”这一章节中,马修斯由一个故事引发问题,与孩子们讨论“花到底会不会快乐”。
虽然短短半个小时的讨论并没有解决问题本身,但是在讨论过程
中却有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且多样化的观点。
的确是这样,在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中,往往过程重于结果,我们更需要肯定的是孩子们在过程中的付出与努力。
最后,马修斯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编写了故事的结局。
大部分孩子都很满意,但是却有一个十岁半的孩子唐纳德明显不满意,并且提出了质疑。
然而唐纳德并没有要求马修斯帮他解决问题,想要自己处理。
这让马修斯很感动。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这样,要鼓励孩子的质疑精神,让孩子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大胆发问。
无论故事如何完美,总会有不同的声音,或者基于不同角度的思考而引发的质疑,这很自然。
我们应该尊重这种不同的声音。
在“欲望”这一章中,马修斯又提出了“植物是否有想法或欲望”的问题。
这一次是拿两组课堂讨论做了对比。
一组是在波士顿由二十位成人做的,一组是在苏格兰的爱丁堡由七位小学生完成的。
事实证明,小孩子能比成人更自由
地运用想象力。
这一观点我十分认同,儿童拥有浩瀚的想象世界,也拥有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而作为教师应该启发孩子的思考,并保护他们自由地想象。
“帆船”这一章特别有趣。
文章中唐纳德和达波的辩论最是精彩。
不仅趣言妙语不断,而且还能够出色地利用各种类比来反驳对方。
没错,有时候孩子们的言谈总能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只要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与他们交流,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拥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的思想或许更加深入和开放。
3
·感悟·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儿童有了更深的认识,正如马修斯所言:“我们与孩子应该彼此帮助。
”我可以感受到马修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
与这些孩子的对话没有说教,没有灌输,更多的是平等的讨论与引导性的提问。
他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见,也鼓励他们接受提问,并且愿意自己去思考。
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培养了
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课堂对话,让我明白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尊重孩子,如何与孩子交流。
不仅如此,还让我懂得与儿童对话应该耐心倾听,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倾听他们天真的表达,倾听他们奇特的想法。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改变与孩子对谈的方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去发掘他们无穷的潜能,与之共同开创不可限量的未来。
文:伍蔚琪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