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我们的田野》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
张文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创作了四百多首作品。
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第三首,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歌曲是一首单乐段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由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旋律优美、流畅,独具特色。
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使人产生美感。
第一乐句五小节,是从弱起开始,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到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形成了第二次弱起小节。
第二乐句前两小节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后面与第一乐句的节奏不同,还延长了一个小节,为第三小节的弱起做准备。
第三乐句与前两乐句有变化中的统一,是这首歌曲最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歌中优美抒情的情绪,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用启发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延音线,并唱准延音线。
3.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并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教学重、难点1.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歌曲的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美丽的田园都有什么样的景色吗?学生回答:绿草地、树林、小溪、安静的湖泊等。
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我们的田野》,它是作曲家张文纲和词作家管桦于1953年合作创作的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被选入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二、《我们的田野》歌曲学习1.初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提问:听完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旋律非常优美、心情很舒畅、好像看见了美丽的田野等。
)2.再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打开书看歌谱,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乐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每个乐句都不是从强拍上开始的。
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上海版
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上海版第一单元课题:欣赏《梦幻曲》第 1 教时教学内容:1、欣赏:《梦幻曲》2、同学创设:情景扮演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感受抒情的情绪和芬芳的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神往美好的未来。
2、能听辨主题旋律,为乐曲设计情景,进行交流扮演。
教学重点、难点:1、听辨主题旋律2、乐曲的旋律走向既表示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听辨乐器1、《天鹅》2、《梦幻曲》引出拉旋乐——大提琴二、简介乐器的结构、音色网上点击,看图片、文字介绍三、欣赏1、曲作者介绍舒曼:德国、十九世纪分格:自由而灵活选自:《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手,共十三首年代:1838年2、初听:a、乐曲的情绪怎样:对美好未来的神往与向往b、大提琴的音色表示3、再听a、同学谈感受b、小组讨论:情景创编c、方法多种:舞蹈、情景剧、绘画4、学哼唱主旋律四、拓展活动边听边扮演 P8(6)分组进行情景创编扮演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课题:歌曲《愉快的梦》第 2 教时教学内容:1、歌曲学唱:《愉快的梦》2、为歌曲做即兴创编动作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唱,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想像梦境中美好惬意的生活2、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并能为歌曲做即兴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1、同音旋律的歌词音准2、节奏的正确、气息的连贯教学过程:一、练声1、气息练习2、长音练习二、歌曲复习用“lu”哼唱1、《小小的船》2、《念故乡》三、新授1、主题诗朗诵a、配乐:《愉快的梦》b、师: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P6(参)c、同学交流2、欣赏歌曲初听:感受乐曲的情景和6/8的韵律感再听:a、轻轻哼唱字母谱b、用色块表示相同乐句3、节奏拍击用“嗒”表示,手划三角形图示4、学唱字母谱a、小组自学b、小组展示5、学唱歌词注:a、音准b、长音气息四、拓展活动P7(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表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课题:活动与发明(一)第 3 教时教学内容:1、表情术语的区分与运用2、情景创编:愉快的梦教学目标:1、能正确区分与运用表情术语2、能为音乐《愉快的梦》进行情景创编教学重点、难点:1、四种术语的运用2、情景创编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愉快的梦》1、曲调复习演唱字母谱2、歌词复习注意:音准、节奏、呼吸记号二、表情术语1、一首歌曲或乐曲从情绪上分,有几种形式?活泼地、忧伤地、雄壮有力地、抒情优美地3、分别举例、表示这四种情绪活泼地:《花蛤蟆》、《新疆是个好地方》忧伤地:《小白菜》、雄壮有力地:《国歌》、《快乐的歌》抒情优美地:《黄昏》、《割草》4、歌曲《愉快的梦》,属于何种情绪演唱属于:抒情优美地4、再次演唱歌曲《愉快的梦》5、为主题诗配音乐 P8(5)a、集体朗诵b、自身选择表情术语朗诵,体会不同效果c、主题诗朗诵展示三、创编情景要求:主题是与歌曲的结合运用方法:a、小组讨论b、形式多样c、各组展示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课题: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第 4 教时教学内容:1、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2、学唱前四小节乐句教学目标: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温馨浪漫的图景2、能哼唱歌曲的前四小节,用现代舞动作即兴舞蹈,并能用小品的形势和着音乐表示想象中的情景。
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四年级第二学期王维钟灵毓秀【课题】《灯碗开花》【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音乐》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执教】王维【教学内容】欣赏古筝乐曲《灯碗开花》【教材分析】一、音乐作品分析1、音乐知识技能:《灯碗开花》原本是一首山西民歌“开花调”,教材中将歌曲改编为古筝曲,3/8拍。
古筝——中国传统民族乐器,21弦。
2、音乐思想情感《灯碗开花》情绪喜悦、活泼,富有山西山歌风格的旋律。
3、音乐相关文化“开花调”是流行于太行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分布于左权、和顺等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名。
二、育人立意《灯碗开花》表现农民们欢快、愉悦的情绪,在欣赏中引导学生体会乐曲的情绪,在集体学习中体会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欣赏古筝与乐队演奏的《灯碗开花》,感受乐曲欢乐、愉快的情绪,朴素而富有山西山歌风格的旋律。
【学情分析】一、学习基础:1、经过三年的音乐学习,学生们对各种乐器都已经有所了解,古筝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他们都能够认识古筝并对它有基本的了解。
2、学生们在三年级集中学习了几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对民歌有所接触,但对山西民歌未曾涉猎。
二、学习难点:能感受并听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拨弦乐器。
三、难点突破: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注意聆听记忆古筝的乐器音色,并大致讲解古筝的形成过程与构造。
2、通过与其他民族乐器的对比聆听,进一步感受古筝的音色。
【教学目标】1、欣赏古筝曲《灯碗开花》,感受乐曲朴素优美的山歌风格旋律和愉快的情绪以及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2、能在民族器乐曲中听辨古筝的音色,了解民族拨弦乐器。
3、运用聆听、体验、联想等方法,在参与音乐欣赏的感知、表演等活动中,了解、分辨音乐所表现的鲜明的音乐形象,认识古筝这一民族弹拨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山西民歌《灯碗开花》关键设问:这首歌曲来自哪个地区?1、介绍《灯碗开花》的出处:《灯碗开花》来自山西,是山西民歌“开花调”中的一首,“开花调”常常以“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
开心一刻 秋风的歌-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开心一刻秋风的歌-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2.学会用音乐表现秋天的景色和心情;
3.发挥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教学重点
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理解乐曲的情感和表现。
教学准备
1.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2.播放设备、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步:热身
1.引导学生说出秋季的特点和美好;
2.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摆动身体和手臂,感受秋天的气息。
第二步:学唱《秋风的歌》
1.听唱:播放歌曲《秋风的歌》,让学生认真听歌;
2.跟唱:老师逐句教唱,让学生跟着唱。
反复多次,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
第三步:感受乐曲情感
1.聆听:播放歌曲《秋风的歌》,让学生认真聆听;
2.分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如:忧伤、温馨、美好等;
3.表现:让学生听歌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如:眉头紧皱、微笑、回忆等。
第四步:创作
1.创意:老师让学生根据歌曲《秋风的歌》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秋天的景色和心情;
2.分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所创作的小创意。
其他学生要认真聆听,并用掌声鼓励。
教学反思
1.整节课的设计很合理,学生通过听唱、跟唱、聆听、分析、表现、创作等步骤,全面了解了秋季的特点和美好;
2.此外,通过创作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3.整个课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唱歌 《旋转的童年》》教学设计
《旋转的童年》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会歌曲《旋转的童年》,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掌握节奏“XXXX XXXX │X X0”节奏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歌曲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培养学生享受童年,珍惜童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抒发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掌握“XXXX XXXX │ X X0”节奏型。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展示教学法等。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麦克。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游戏:导言: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今天的音乐殿堂。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这可是老师珍藏了多年的宝贝(出示玩具),然后教师示范玩具的玩法,并指名到前来体验,玩一玩。
2.谈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在童年里都会发生许多不同的充满乐趣的事,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童年趣事吗?(生自由说)3.揭示课题:今天咱们就学习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名字叫《旋转的童年》。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书打到40页,让我们先来听一听歌曲范唱,听后告诉老师它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聆听范唱)二、情感体验、感受音乐1.提问: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活泼)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呢?(中速)2.观察歌谱:下面请同学们来看歌谱,观查一下歌曲的整体节奏以几分音符为主?旋律有什么特点?对,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旋律采用同音型重复的创作手法,给人以旋转的感觉,突出了歌曲的主题。
那谁能来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呢?对,是三部分。
(师边讲解边用白板演示)三、探究歌曲、表现歌曲1.视唱歌谱:(1)学唱第一、二部分:导言:现在让我们来唱一下前两部分的歌谱。
(师教唱,师弹一个乐句,生唱一个乐句的歌谱,唱第三行时提│ ,反复练唱两遍。
唱歌 《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歌《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材分析教材信息本教案针对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中的《唱歌》教材设计,选取了两首歌曲:《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
这两首歌曲都是儿童喜欢的歌曲,旋律轻快、歌词朗朗上口,适合孩子们唱跳、体验音乐的快乐。
教材目标1.学生能通过唱歌活动感受音乐,打开音乐天赋,培养音乐兴趣。
2.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3.学生能够通过唱歌活动,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学会合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踩蛤蜊》《旋转的童年》。
2.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学会对歌曲进行情感表达和良好的演唱技巧。
4.学会用身体的节奏感来表现节奏大小。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在活跃灵活的身体状态下,利用简单的音乐,“咚、咔、咔、咚”儿歌,在课堂氛围中神情愉悦地参加课堂的活动,以此来减轻孩子们的课堂压力。
步骤二、了解歌曲通过欣赏歌曲和介绍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歌词的意义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老师可以展示图片、视频,或者儿童故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步骤三、练习掌握歌曲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演唱,跟随老师的节拍,循序渐进地重复练习歌曲。
然后分组唱歌让孩子们进行示范和互动,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歌曲,增强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步骤四、练习身体感觉学生通过练习身体感觉,来表现歌曲的节奏和感觉。
例如,听到节奏快的音乐曲目,可以扮演成小鸟跳跳,轻盈的感觉。
听到节奏慢的音乐曲目可以扮演成小狐狸慢慢踱步,感觉沉稳。
在唱歌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协调,更好地理解节拍、音乐情感。
步骤五、活动总结最后,总结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演技巧和听觉体验,让他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音乐修养和认识面。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在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上较为科学和合理。
通过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学生可以获得音乐素养和幸福感。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案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是两首富有童趣和节奏感的歌曲。
它们以可爱的蓝精灵和勇敢的雷欧为主题,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知识和简单的乐理知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
2.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能够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节奏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互动教学法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演唱、节奏练习、音乐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设备、节奏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蓝精灵和雷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在学唱过程中,穿插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提高演唱水平。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歌曲、创作歌词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音乐【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唱歌 《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教学设计1
旋转的童年
教学目标:
1、轻松愉快,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歌曲中节奏、乐句以及下滑音的掌握。
3、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珍视童年时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节奏型的掌握。
2、用自然的声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图片,童年游戏图片
2、谈话导入,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和学生互动回忆老师童年,
产生共鸣。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
提问学生,歌曲情绪、节奏、速度
2、介绍歌曲特点,有几个乐句构成,歌词特点
3、出示歌谱。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再次聆听歌曲,学生模唱、哼鸣。
6、师弹琴,学生跟唱。
师予以纠正。
7、全体学生齐唱全曲。
8、分组演唱、分声部唱,学生加入拍子与老师合奏。
9、跟伴奏带来演唱,老师指挥并评价。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演唱了《旋转的童年》,希望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拥有梦想,在校园里学习的同时伴随着童年时光茁壮成长,你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学设计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两首歌曲。
这两首歌曲具有鲜明的特点,旋律简洁,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两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喜欢唱歌、跳舞。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旋律,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音乐教学,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旋律较为简单,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高、节奏把握不准,需要重点指导。
2.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拍等,部分学生掌握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演唱。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音乐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乐谱、音响设备等。
2.准备蓝色精灵和雷欧的卡通形象,用于激发学生兴趣。
3.准备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同时,展示蓝色精灵和雷欧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旋律线条。
教师简要讲解歌曲的节奏、音高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针对部分学生掌握不到位的音高、节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感受乐曲抒情地情绪和芬芳地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地翅膀,憧憬美好地未来。
2、通过演唱歌曲《愉快地梦》,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地情绪,想象梦境中美好惬意地生活。
3、欣赏童声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想象歌曲所描绘地温馨浪漫地情景。
4、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教学目的: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能听辩主题旋律,并能为乐曲设计情景,进行交流表演。
2、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并能根据歌曲地情绪选择不同地表演方式进行表演。
3、能哼唱歌曲地前四小节,用现代舞蹈动作作即兴地表演,并能用故事或小品地形式合着音乐表现想象中地情景。
4、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叶儿船》,并能为歌曲前四小节设计图形谱,同时还能用竖笛来演奏歌曲地旋律。
5、能正确区分和运用表情术语。
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感受乐曲抒情地情绪和芬芳地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地翅膀,憧憬美好地未来。
能听辩主题旋律,并能为乐曲设计情景,进行交流表演。
2、通过演唱歌曲《愉快地梦》,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地情绪,想象梦境中美好惬意地生活。
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并能根据歌曲地情绪选择不同地表演方式进行表演。
3、能正确区分和运用表情术语。
4、欣赏童声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想象歌曲所描绘地温馨浪漫地情景。
能哼唱歌曲地前四小节,用现代舞蹈动作作即兴地表演,并能用故事或小品地形式合着音乐表现想象中地情景。
5、指导学生运用目测法分辨五线谱中相同和不同地旋律,并能跟琴模唱二声部旋律。
6、运用以前地学习经验正确听辨旋律,并能正确填写拍号和小节线。
第一教时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梦幻曲》2、知道表情术语教学目的: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感受乐曲抒情地情绪和芬芳地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地翅膀,憧憬美好地未来。
唱歌 《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歌《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以下两首歌曲:•《我们的田野》•《螃蟹歌》1.2 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2.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节拍和调式。
3.培养学生的嗓音、语感、音乐感。
4.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
二、教学准备1.教师需准备教学用的PPT课件或黑板笔、各种乐器、曲谱、歌曲原版CD 等。
2.学生需要有足够的音乐启蒙知识,基本的节奏和音乐概念。
三、教学步骤3.1 热身:唱流行歌曲播放一首流行歌曲,让学生跟随节拍唱歌,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热身嗓子。
3.2 介绍歌曲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要学习的两首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名称,并询问其对歌曲的了解和想法。
3.3 了解歌曲通过展示歌曲的曲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调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涵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4 听歌播放歌曲原版CD,让学生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5 学唱歌曲教师按照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歌曲,而后进行集体唱。
3.6 表演歌曲让学生分组,学生互相演唱学习的歌曲,并进行互动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学会歌曲中的音乐节奏和调式•发掘歌曲的情感表达,体现歌曲的音乐美感。
4.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掌握歌曲节奏和调式•如何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涵义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演唱法•展示法•听音法•情感体验法六、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融合了自然美、人文情怀的歌曲,通过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唱歌姿势和节奏节拍,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
通过这次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和情感中获得了美的体验和充分发挥,也不断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潜力和兴趣。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教学设计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两首歌曲。
本节课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趣,旋律优美。
歌曲《我们的田野》描绘了田野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歌曲《螃蟹歌》以螃蟹的特点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模仿,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演唱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童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和《螃蟹歌》,感受音乐的美妙。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我们的田野》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2.歌曲《螃蟹歌》中的角色扮演和舞蹈动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歌曲的美妙。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参与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提高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道具:螃蟹道具、图片等。
4.课堂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演唱、舞蹈等方面的表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跟唱。
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田野的印象,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重点讲解音准、节奏和旋律。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加强音准和节奏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师巡回指导。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拍手拍手》教学设计3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拍手拍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拍手拍手》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富有教育意义。
歌曲以拍手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第二部分节奏变化丰富,适合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和音高概念,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拍手拍手》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用拍手的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拍手拍手》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韵律和节奏的感知。
3.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
3.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4.实践法:学生通过演唱、拍手等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拍手拍手》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拍手拍手》。
3.教学乐器:打击乐器,如拍手鼓、木鱼等。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拍手拍手》,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感受音乐的韵律。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拍手拍手》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拍手拍手》教案3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拍手拍手》教案3一. 教材分析《拍手拍手》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习和演唱。
歌曲的内容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强,学习新歌的能力也较强。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拍手拍手》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拍手拍手》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转换,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感教学法:通过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拍手拍手》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
3.教学乐器:准备一些打击乐器,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采用提问、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拍手拍手》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然后,教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学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唱练,重点关注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教案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和《螃蟹歌》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两首歌曲。
这两首歌曲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优美的旋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两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歌词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我们的田野》和《螃蟹歌》。
2.了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分析歌曲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歌曲中的音高变化和音准。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拍子。
3.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指导。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4.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和情感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2.音频设备:播放歌曲所需的音响设备。
3.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等。
4.钢琴:教师伴奏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我们的田野》和《螃蟹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谱例,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讲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音高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其余学生伴奏。
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教学设计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两首歌曲。
这两首歌曲风格迥异,富有童趣。
《踩蛤蜊》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山东民歌,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海边踩蛤蜊的场景,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
《旋转的童年》则是一首具有现代感的儿童歌曲,歌词描述了孩子们在童年时光里无忧无虑地旋转,歌曲旋律轻快,节奏丰富多变。
通过这两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富有童趣的歌曲较为喜爱。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两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踩蛤蜊》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歌曲《旋转的童年》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音乐问题。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两首歌曲的乐谱。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音乐教学器材,如钢琴、吉他等。
4.准备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两首歌曲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初步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的乐谱,让学生观察两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教案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教案一. 教材分析《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两首歌曲。
这两首歌曲风格迥异,富有童趣。
《踩蛤蜊》是一首江苏民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在海边踩蛤蜊的场景,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
《旋转的童年》则是一首具有现代感的儿童歌曲,通过旋转的主题表现了童年时光的无忧无虑,歌曲旋律轻快,节奏丰富多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集体合作意识。
他们在学习新的歌曲时,既能较快地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也能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但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两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江苏民歌和现代儿童歌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这两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踩蛤蜊》的方言发音和特殊的节奏。
2.歌曲《旋转的童年》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法: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鼓励优秀表现,指导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的乐谱。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两首歌曲的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两首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两首歌曲的背景和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重点讲解《踩蛤蜊》的方言发音和特殊的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直到能够熟练地演唱。
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唱歌 《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设计
《可爱的蓝精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可爱的小精灵中的演唱歌曲《可爱的蓝精灵》。
【教材分析】《可爱的蓝精灵》是我国作曲家为美国儿童动画片《蓝精灵创作》的主题歌。
是一首2/4拍、大调式歌曲。
歌曲的歌词俏皮,节奏紧凑,旋律活泼而有规律的出现大音程的跳动起伏,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展示了聪明可爱而顽皮的蓝精灵团结一致,用集体的智慧斗败了阴险狡诈的格格巫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比较活跃,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会侧重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编大量的简单、适合、易学的律动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跳,培养孩子们的舞蹈创编能力,让其享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愉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爱的蓝精灵》,能用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做到声音整齐、音色统一。
2.过程与方法:结合歌曲的演唱,以打击乐器伴奏、画旋律线、歌词接龙等多种音乐体验形式练唱歌曲,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词创作和舞蹈创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会蓝精灵们誓死捍卫家园,团结一致对抗恶敌的勇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歌曲的欣赏、演唱、感受,以打击乐器伴奏、画旋律线、歌词接龙等多种音乐体验形式学唱歌曲,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蓝精灵“机灵、活泼、勇敢、可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曲子中弱起拍子的演唱和变化音记号“#”的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铃鼓、串铃、双响筒)头饰若干电子琴【教学过程】。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在暑假里》教学设计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在暑假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暑假里》是一首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教材,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暑假里的快乐生活,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暑假的美好时光。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对于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暑假里,学生们可能对于学习音乐有所放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重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在暑假里》这首歌曲。
2.让学生通过歌曲感受到暑假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暑假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在暑假里》的歌曲教材和音频文件。
2.准备教学课件和暑假相关图片。
3.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教学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暑假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暑假里的快乐时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然后引入歌曲《在暑假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操练,每组选择一个节奏或音准进行练习,然后进行展示。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歌曲,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然后进行集体演唱,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暑假的感受,可以是通过演唱、舞蹈、绘画等形式。
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唱歌 《螃蟹歌》》教学设计
《螃蟹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螃蟹歌》,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八册。
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活泼风趣的云南建水民歌。
歌曲2/4拍,由三个乐段构成,用第一人称,以拟人的手法,采用诙谐的语调叙述了鹭鸶在田埂里寻鱼吃偶遇螃蟹的“险”事,表现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趣味性为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不断地享受音乐、创造音乐从而获得快乐。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螃蟹歌》,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达歌曲情绪的变化。
2、通过律动、朗读儿歌、歌表演等形式,感受歌曲节奏,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培养合作能力。
3、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版本的《螃蟹歌》,感受方言在民歌中的妙用,鼓励孩子多了解各地的经典民歌。
【教学重难点】1、学会演唱歌曲,体验表演乐趣。
2、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和附点八分音符在歌曲中的准确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学跳螃蟹体操。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安排螃蟹体操做一个课前热身,形像的视频,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让学生顿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通过简单的课前热身,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音乐的状态,为后面的四十分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欢迎来到动物农场,看看,都有谁来欢迎我们了。
2、同学们,知道小螃蟹的家在那里吗?鹭鸶来到了农场的田埂脚,遇见了出门来欢迎我们的小螃蟹,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听——三、初听歌曲1、说说听到了什么2、那它是怎么夹的呢?3、同学们刚才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螃蟹歌》,这首《螃蟹歌》呀,是出自咱们云南建水的一首民歌。
四、再听歌曲1、接下来,大家再来听听,注意歌曲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2、找找歌曲里哪些地方与普通话不同?3、用家乡话读歌词,说说歌词描述的是什么,带上动作读歌词。
4、这首歌真是太有趣了,老师也很想唱一唱(啦音范唱、模唱;用歌词唱)五、表现歌曲1、同学们,小螃蟹不仅活泼可爱,他还非常调皮,现在,让我们根据歌词动起来吧2、老师觉得这样的方式还不够精彩,我们换一种方式3、分任务表演六、拓展延伸视听不同版本的《螃蟹歌》(同学们,不同地域,方言各有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课时《我们的田野》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
张文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创作了四百多首作品。
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第三首,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歌曲是一首单乐段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由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旋律优美、流畅,独具特色。
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使人产生美感。
第一乐句五小节,是从弱起开始,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到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形成了第二次弱起小节。
第二乐句前两小节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后面与第一乐句的节奏不同,还延长了一个小节,为第三小节的弱起做准备。
第三乐句与前两乐句有变化中的统一,是这首歌曲最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歌中优美抒情的情绪,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用启发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延音线,并唱准延音线。
3.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并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教学重、难点1.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歌曲的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美丽的田园都有什么样的景色吗?学生回答:绿草地、树林、小溪、安静的湖泊等。
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我们的田野》,它是作曲家张文纲和词作家管桦于1953年合作创作的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被选入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二、《我们的田野》歌曲学习1.初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提问:听完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旋律非常优美、心情很舒畅、好像看见了美丽的田野等。
)2.再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打开书看歌谱,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乐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每个乐句都不是从强拍上开始的。
)3.演唱歌谱。
教师指导:这种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是从一小节的弱位置上开始的。
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在演唱歌谱的时候要注意每句开头的演唱方法──在第一个字之前的一拍吸气。
教师一边用手画拍子,一边说“一、二、吸3 53”,这样锻炼学生急吸气,把气吸到肚子里,让整句唱得连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4.学习延音线。
教师指导:先让学生数拍子唱出不带延音线的唱法,再加上延音线演唱,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指导学生有延音线的地方要演唱得连贯、饱满,有气息支撑。
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有延音线的地方。
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进行演唱练习。
练好以后完整演唱乐谱。
5.欣赏《我们的田野》动画。
教师提示学生:认真地聆听歌曲的歌词,观看田野的录像,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
6.学习歌词。
教师指导: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这基本可以准确地演唱歌词,教师重点指导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连贯,每个乐句开始时要唱齐,教师给手势让学生反复地练习。
7.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弹琴带学生完整演唱歌词,注意指导的有第一段结束的反复记号;第二段歌词:“么肥”“芦苇”的节奏;第三段歌词:“雷一”的节奏;第四段歌词:“有浅”“色的”的节奏;第四、五段歌词结尾唱法的不同;第五段歌词:“会儿”。
(1)指导学生在唱歌词时注意弱起小节的唱法,如果学生唱不准,给学生数拍子并指挥学生演唱。
(2)指导第二段歌词的节奏,如:“么肥”“芦苇”。
(3)指导学生第三段歌词的接组,“雷一样”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
(4)指导学生看反复跳跃记号,看到反复跳跃记号跳到后面的房子并演唱。
(5)指导第四段和第五段歌词结尾的节奏不同。
(6)指导第五段歌词中“会儿”是儿化音,应该连唱。
三、歌曲处理1.欣赏《田野》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田野的美丽。
2.指导学生演唱。
教师指导:激发学生说出田野的美丽,带着这种赞美、美好再次演唱这首歌曲。
第二乐句是这首歌曲音高最高的地方,稍稍做一个渐强。
第五段最后一句减弱。
3.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说说自己家乡的景象。
四、课堂小结通过演唱歌曲,我们感受到了田野的美丽景色,也使我们好像置身于大自然中,希望我们能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
教学反思: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学生们在情景、情感、情绪上有了较好的感觉与感受,在接下来的节奏、唱歌、创编、表演等教学中,学生会很好的配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有两处出现了小问题,第一处是,第一乐句的结尾的最后一个音田野的“野”字,只要唱一拍,但是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往往会拖拉,造成节奏的拖拉,影响了下面的演唱。
还有一处是在最后一个乐句的开头,“无边的稻田”的“无”字唱的时候出现偏快的现象,这两处问题出现后,经过听唱、看唱(配合老师的指挥动作),最后学生就掌握了,弱起拍的演唱掌握的还可以。
通过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单单让学生唱唱、说说、讲讲,是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音乐技能技巧的,歌曲的音域较宽,对学生的演唱的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艺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演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四课时《螃蟹歌》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
歌曲为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
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的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学习歌曲并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更添加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趣。
教学目标1. 能用四川地方方言和诙谐、滑稽的情绪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在积极参与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表演的乐趣。
2. 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感受螃蟹可爱有趣的特点,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风格、准确地唱好歌曲。
2.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今天,我们首先举办一个“动物联欢会”,希望同学们积极扮演角色,大胆表现自己,为我们的联欢会增添更多的欢乐。
1. 欣赏《大象》动画。
2. 学生随画面自由模仿动作进音乐教室表演。
二、创设情境、寓教于乐1. 描述动物特征。
教师:同学们表演得好极了,大家都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各种小动物的特征,不说出它的名字就能让我们知道你表演的是谁?哪位小朋友说说你扮演的小动物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带上老师的头饰表演一下。
2. 复习歌曲。
教师:欣赏《在动物园里》动画,同学们能不能唱唱跟这些动物有关的歌曲?(学生自由演唱,可以演唱每首歌曲的一两句歌词。
)教师: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首前节课学过的大家非常喜欢的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欢快、活泼……3. 讲解情绪的重要性。
教师:欢快、活泼只是歌曲情绪的一种,那么同学们还学过其他情绪的歌曲或乐曲吗?每首歌曲或乐曲由于情绪的不同,我们的演唱风格和表演形态都不一样,可见情绪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乐曲听辨)三、引入课题1. 轻松导入。
教师:刚才开“动物联欢会”时,老师观察大家所扮演的动物大都是和陆地有关,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海里的小动物呢?你们最喜欢海里的什么动物?(引出螃蟹)2. 相关文化介绍。
教师:大家都喜欢螃蟹,不仅是因为螃蟹味道鲜美、而且长相非常有趣滑稽。
那么谁能来介绍你所了解的螃蟹、并表演螃蟹的动作呢?螃蟹大多横行,因而被人们称为“横行介土”,这在动物群类中是独一无二的。
螃蟹的头胸部两侧具有五对胸足,除第一对为螫足外,其余四对为步足。
由于步足的关节只能左右移动,所以只得靠一侧步足侧向推进,另一侧步足趴地而横行了。
虽然螃蟹具有坚硬的外壳和强壮的双螫,可以对敌人发动进攻,但是鹭鸶也有一套很好的办法对付它们。
它们俩有时还打得不分上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
四、审美体验1. 欣赏《螃蟹歌》动画,感受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情绪。
(滑稽、诙谐)教师:同学们都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和我们以前学的不一样,这主要体现在歌曲描写的内容和歌词的方言特点上。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这就是大家听不太清楚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螃蟹一般生活在水里,比如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水源充足,在人们的生活环境里经常会见到螃蟹,有时还会被螃蟹夹到,他们就把这样的事编到歌里来唱。
是不是很有趣?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 聆听歌曲《螃蟹歌》,感受歌曲描写的有趣内容。
3. 了解四川民歌的方言特点,教师(或请会四川方言的学生)讲解,学生学读歌词,对重点字词进行辅导,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歌曲中幽默、诙谐的风格。
(注:“哥”方言读guo、“脚”方言读jiuo、“个”方言读guo、“壳”方言读kuo、“河”读huo、“只”读zi。
)4.聆听《螃蟹歌》伴奏,教师与学生以接龙形式按照节奏朗读歌词,要求读音准确,尽量读出四川的方言特点,体会歌词的诙谐、滑稽,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5.《螃蟹歌》歌曲学习。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语言对民歌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那么歌曲的旋律更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特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2)学生随琴慢速唱词,用四川方言重点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
(教师随时指导学生掌握好本首歌曲的难点: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3)一边唱一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滑稽、诙谐的情绪,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三段歌词的含义。
(4)歌曲处理: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唱才能使这首歌曲更加生动、形象,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滑稽、诙谐的情绪呢?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后进行歌曲处理,哪组的建议好就采用哪组的建议。
(然后教师给予汇总:第一段用夸张的表情演唱,第二段用平稳的方法演唱,第三段用着急求饶的语气演唱。
)(5)学生完整地随《螃蟹歌》伴奏带演唱,准确地把握好演唱歌曲的度。
(6)学生活动:学会歌曲后可采用三种形式演唱歌曲:A、师生分段接唱;B、男女生分段接唱;C、分组分段接唱。
五、想象表现教师:刚才我们唱的是发生在螃蟹身上有趣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来表演一下这个小故事好吗?全班分成三组,每一组推荐一名小组长,分配角色,可以唱歌、可以表演、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也可以加入旁白等。
1.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好角色进行排练:一人扮演螃蟹、一人扮演大鸟,设计好符合歌曲情节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声音好的学生随着伴奏带演唱。
再选出一人设计旁白在前奏和间奏之间加入。
其余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铃、铃鼓、响板、木鱼等等)进行伴奏。
2. 小组汇报表演。
3. 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奖励。
六、课堂总结通过大家对歌曲的学唱和表演,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螃蟹。
它除了好吃,形象滑稽外,你们知道它还有什么作用么?有资料说明,螃蟹的壳磨成粉可以治病,对眼睛、心血管等都有好处,当然这得经过科学的加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