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小论文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物理化学是基础化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充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化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物理化学论文篇1试谈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物理化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是化学、化工、材料、高分子、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生物技术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

物理化学的特点是“两多三强”: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

如何能让学生既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又能很好地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不断探索和总结的重要问题。

本文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就作者在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了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要注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

逻辑推导过程具有重要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也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1]而且物理化学公式繁多,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

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和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

例如在推导单组份体系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一步步推导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H=TdS+Vdp;dF=-SdT-pdV;dG=-SdT+Vdp。

在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高等数学微积分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思想与物理化学概念及公式的关系。

例如,在讲单组分体系的摩尔量和多组分体系偏摩尔量的概念时,我们要强调从数学中全微分和偏微分的概念来理解。

另外,在讲化学势这部分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数学思想,例如,求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其实就是求化学势对温度或压强的一阶偏微商。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姓名:__吴勰学号:1203023005Hefei University课程论文论文题目:__ _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学科专业:_____ 物理化学(化工)______作者姓名:__________吴勰_____导师姓名:__________邵国泉____ _完成时间:_______2014年1月1日______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前言:润湿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最为普通的润湿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所取代,或是固-液界面上的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取代。

例如:洗涤.印染.润滑.农药喷洒等;还有一些场合往往不希望润湿发生,例如:防水.防油.防锈等。

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即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它可分为:浸湿、沾湿、铺展三种情况。

一、润湿过程沾湿:液体与固体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如图所示。

例如飞机在空中飞行,大气中的水珠是否会附着于机翼上而有碍飞行;农药喷雾能否有效地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这都是与沾湿过程有关的问题。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

该过程的实质是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所代替,而液体表面在过程中无变化(下图)。

洗衣服时把衣物浸泡在水中即为此过程。

铺展:实质是在以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也同时扩展(下图)。

如农药喷雾于植物上,就要求农药能在植物的枝叶上铺展以覆盖最大面积。

二、接触角与润湿方程接触角:将液体滴于固体表面上,液体或铺展或覆盖于表面,或形成一液滴停于其上,此时在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

润湿方程:Wa = γlg(cosθ + 1) ≥ 0 θ≤ 180 沾湿A = Wi = γlgcosθ≥ 0 θ≤ 90 浸湿S = γlg(cosθ -1) = 0 θ= 0 铺展习惯上将θ =90°定义润湿与否的标准。

θ > 90°为不润湿,θ < 90°为润湿。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的发展史姓名:学号:班级: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1 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

相继建立了溶液理论、电离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物理化学发展展望一、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1)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

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

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

(2)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

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3)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

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

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

二、物理化学的分支(1)结构化学结构化学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构型与组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结构和各种运动的相互影响的化学分支学科。

它又是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

结构化学不但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而且与生物科学、地质科学、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由于许多与物质结构有关的化学数据库的建立,结构化学也愈来愈被农学家和化工工程师所重视。

(2)热化学它用各种量热方法准确测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过程的热效应,从而根据热效应来研究有关现象及规律性。

物理化学论文-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

物理化学论文-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时,在界面上将发生有自由电子参与的广义氧化和广义还原过程,致使接触面金属变成单纯离子,络离子而溶解,或者生产氢氧化物,氧化物等稳定化合物,从而破坏了金属材料的特性。

这被称为电化学腐蚀或湿腐蚀。

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会改变金属—海水的界面状态和介质的性质,对金属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海水中金属腐蚀是金属﹑溶液﹑生物群三个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由于附着微生物对钢结构表面的覆盖作用,阻碍了氧的运输,有利于减少钢的平均腐蚀;但是附有海生物的金属难以形成完整致密的覆盖层,钢的局部腐蚀却增加了。

这严重影响了在海洋环境下工作的材料的寿命。

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可以使金属遭到破坏, 故称为微生物腐蚀。

海洋腐蚀的热力学基础:海洋腐蚀是金属与周围海洋环境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破坏性腐蚀。

很多金属元素如铜、铁、镁等在自然界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也就是以它们的最稳定态——氧化态存在。

人们通过冶炼时使这些元素吸收并储存一定能量后变为中性金属态,相对于氧化态而言,这是一种能量较高的不稳定态,在合适的条件下便自发的便会为稳定的氧化态。

中性金属态到氧化态的转变的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可自发进行;从热力学上来讲,海洋腐蚀上由于金属与其周围介质构成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此体系具有自发的从这种不稳定状态趋向稳定状态的倾向。

海水腐蚀的电化学特征:海水是一种含有多种盐类近电解质溶液,并溶有一定的氧,含盐量、海水电导率、溶解物质、PH值、温度、海水流速和波浪、海生物等都会对腐蚀产生影响,这就决定海水腐蚀的电化学特征:(1) 海水中的氯离子等卤素离子能阻碍和破坏金属的钝化, 海水腐蚀的阳极过程较易进行。

氯离子的破坏作用有: 对氧化膜的渗透破坏作用以及对胶状保护膜的解胶破坏作用; 比某些钝化剂更容易吸附; 在金属表面或在薄的钝化膜上吸附, 形成强电场, 使金属离子易于溶出; 与金属生成氯的络合物, 加速金属溶解。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对生活和学习的启示引言物理化学是化工、材料、制药、生物、食品及环境工程等多个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被称为“化学的灵魂”。

物理化学综合了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然而物理化学课理论性强,涉及的内容多,概念、定律、公式多,学生初接触时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普遍感到困难,因而缺乏信心,学习效果不佳。

笔者在多年从事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物理化学中的很多公式及定义对人生有很大的启示,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物理化学的哲学内涵,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付出与收获”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能量守恒,主要解决过程的能量衡算问题。

过程能量的表现是热和功,在一个过程发生的时候,热和功相互转化,功可以全部无条件的转化为热,但是热不能无条件的全部转化为功,其辩证关系就是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有一些人经常抱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眼睁睁看着别人的成功,自己却一致苦苦挣扎,还有一些人每天千方百计绞尽脑汁试图寻找成功的捷径,却从未成功。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春天的耕耘,就不可能有秋天的收获;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只有付出,我们才可能收获。

但付出多少不一定收到多少,但至少它与你得到的成正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能做的在于谋事,只有谋事,才有可能成事。

2、热力学中可逆过程的含义学习功时,在相同的始末态条件下,设计不同的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的始末态中,不同过程中付出的功不同。

比较计算结果之后可以发现,可逆膨胀过程中的功是最大的,也就意味着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对环境做最大功。

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人是什么/?人就是环境,所做的各项工作可看成是系统,我们都希望在人生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从系统中得到最大的功,但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想要无限的从系统中源源不断的得到功同样是不现实的.从系统中得到的功是有底限的,不能超过这个底限。

物理化学论文六篇

物理化学论文六篇

物理化学论文六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11.1所学内容紧扣同学专业特点物理化学课程涉及的公式约有150个,教学时,要求同学把握基本公式的推导和证明,能用基本公式去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提倡同学平常自学,上课前复习巩固学过的学问,强调数学和物理基础学问的重要性,培育同学对所学学问进行综合应用的力量.利用高等数学学问,关心同学把握、理解物理化学公式.如从卡诺循环可以推导出可逆热温商之和为零;从抱负气体发生PVT变化,可以求焓变、熵变、吉布斯函数变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等参数;从肥皂可以了解润湿和乳化等概念.将现实生活中的某大事引入学习中,与物理化学紧密联系,加深同学对学问概念的理解,提高同学实际运用学问的力量.1.2引入物理化学科学家的故事进行励志教育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时,会涉及到许多闻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讲到相关内容时,老师会讲解他们的个人简历和趣闻逸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同学学习的乐观性,集中他们的留意力,缓解课堂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每一位科学家的胜利都离不开其自身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受,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同学对科学的进展也产生了爱好,对科学家产生了崇拜,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如首次提出物理化学这个概念的是1901年和1909年先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两位化学家:荷兰的范特霍夫和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正是他们的讨论促成了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其中范特霍夫是首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50多岁时还经营着一家牧场,亲自送牛奶,被誉为"牧场化学家'.在讲到稀释定律时,介绍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平事迹,他出身一般家庭,求学时对化学产生深厚的爱好,1884年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电离假设,1888年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1909年因在催化作用、化学平衡和氨制硝酸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2.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采纳粉笔板书的方式,书写需要肯定时间,导致同学接受学问量较少.而利用PPT课件,结合Flas,能使教学内容生动、信息量大,给同学更直观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物理化学课程公式多,规律性强,有些问题比较抽象,单纯采纳多媒体呈现,导致同学思维跟不上文字显示的速度,因此不能仅用多媒体一种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采纳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同学能充分地消化汲取所学的学问,教学速度适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2.2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法普遍采纳平常成果加期末考试两大块的组合,存在期末考试成果在总评成果中比例偏重的问题.考核方式改革前,平常成果占20%,期末考试成果占80%.这种考核方式可能导致同学平常学习不仔细,期末考试前突击,因而不能起到督促同学平常学习的作用.考核方式改革后,实行平常成果占20%,阶段考试或考核成果占30%,期末考试成果占50%的形式.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比例,规定小于等于48学时的课程,期间加一次阶段性考试或考核;大于48学时小于等于64学时的课程,期间加两次阶段性考试或考核.虽然老师的工作量比改革前增加了,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得到了提高.同学要想取得优秀的成果,就不能忽视阶段性成果.另外,也尝试在总评成果中增加其它一些(如课堂争论、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从而促进同学乐观学习. 3设计试验教学环节,培育同学创新力量物理化学论文范文2实施素养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养教育的精神实质,开展优化物理教学的讨论,是有效地推动素养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关键,要把物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来讨论,让物理课堂教学焕发诞生机和活力,物理难学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究其缘由是没有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结果,过去的物理教学过程,注意学问传授而忽视力量培育,注意老师的教而忽视同学的学,视老师为主导而不把同学视为主体,因此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已是一个必需解决的问题。

物化小论文

物化小论文

姓名: 郑霁年级专业: 05化学备注: 物理化学导生物理化学学习心得05化学郑霁科学的目的除了应用以外,还有发现世界的美,满足人类的好奇心。

物理化学自然也是科学,所以同样适用。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如此。

然而,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

虽然高中时就学过物理,进入大学时也学习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但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对于物理化学一学是真直都存在恐惧心理的。

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

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

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

通过阅读,我认为,学习物化的过程,也是学习物化史的过程。

从课本中,我了解到“科学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以及“熵后来被赋予的意义,是克劳修斯所始料不及的”等,这使我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身临其境得思考当时的科学家所思考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今,通过我的努力,发现物化课只是一只纸老虎。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逐渐了解了物理化学这们课的学习方法。

在刚开始学物理化学时,物理化学公式的记忆让我刹费脑筋。

通过学习的深入,还有大量的练习,我明白了公式的推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式的使用条件和意义。

物化是有用的,也是好玩的,这些是学习物化的动力,那么,怎样才可以学好物化呢?对我来说,主要就是理解-记忆-应用,而串起这一切的线索则为做题。

理解是基础,理解各个知识点,理解每一条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等等。

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很多知识都要理解了之后才能记得住,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对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或公式等的理解可能比别人要好一点,不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好像有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那或许可以放弃对推导过程的理解,毕竟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条公式的写法及在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该公式,这样也就可以了,说到底,对知识的记忆及其应用才是理解的基础。

大学物理化学论文3篇

大学物理化学论文3篇

大学物理化学论文3篇这次的大学物理化学学习,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交流,甚至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那么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物理化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物理化学论文3篇1大学物理是每一个理科大学生所必须学的课程,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界最基本形态的科学,他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的运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物理学史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理解每一个物理学家的成功之路。

物理学来自于自然现象,规律源自于生活实践,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得出,都是前人用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推理得出的。

其中汇集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人们发现过程中的艰辛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人们在探索规律认识规律的过程中留下的实践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兴趣。

让学生知道物理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艰难,明确只有对物理学有执着的追求,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适当学习一些物理学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建立物理观念,较好地在头脑中形成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整体上的概括的物理图景。

适当地学习一些物理学史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当学生知道了这些史实时,不但明确了发现一种物理规律的艰辛程度,还能更好地明确物理规律的内涵,从而更深层次理解了这一规律。

更好地知道物理学是来自于自然生活而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生活,使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物理。

适当地学习一些物理学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物理学家那些高贵的品质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对历史上一些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进行个别考察和研究,这些科学家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思想方法、高贵品质等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熏陶,受到深刻的启示和启迪,得到巨大的动力和精神食粮,受到鼓舞。

所以在学习中适当地加入物理学史,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探索问题坚持不懈精神的培养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学习物理学史,对学生学习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材料物理专业是“讨论各种材料特殊是各种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物理基础、微观结构以及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进展供应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融合的学科”[1,2]。

材料物理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技术和效应,实现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与应用。

主要讨论范围包括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新型材料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计算机模拟等[3]。

材料物理将理科的学问传授与工科的工程力量培育相结合,使传统材料工艺学与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相融合,具有“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特点。

二、材料物理化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材料物理化学是贵州高校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位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讨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问题,从基础的具有共性的原理及方法来论述各种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合成、性能与应用的相互关系。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同学的专业学问水平,培育同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创新力量,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物理专业特别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高校化学、高校物理等理论基础课程为基础。

高等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物理化学只有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才能成其为真正的科学。

熟悉到高校物理和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内容的连接,了解高校物理中原子结构学问的介绍,协调好与高校化学中原子结构部分内容的关系,突出重点,避开重复,讲清难点,是材料物理化学教学中值得留意和仔细对待的问题[4]。

材料物理化学同时也是材料物理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的基础课程。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中的金属与合金的高温氧化的热力学部分,就要运用材料物理化学中诸多热力学基本学问,如G-T平衡图和克拉佩龙方程等。

材料物理化学犹如一座桥梁,将材料物理专业的前期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联接起来,以完善专业学问的系统与连贯性。

物理化学论文20篇

物理化学论文20篇

物理化学论文20篇物理化学论文:物理化学自主学习论文1独立学院物理化学试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1同学对物理化学试验重视不够有不少同学把物理化学看作“四大基础化学”中最难的,因此对物理化学试验也有抵触心情,认为只是理论课的衍生物,没有熟悉到它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培育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同学来做试验只是“走过场”,带有应付的心理,这也给物理化学试验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1.2独立师资力气不足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就是不独立难以规范,太独立又影响办学质量。

还有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力气不足,需要向母校聘请一些老师和聘用刚毕业的讨论生作为师资来完成教学任务,前者虽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阅历丰富,但是思想保守,教学模式化。

甚至有的老师没有合理地依据独立学院同学的基础来精减教学内容、转变原来给大一、大二同学上课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听课像“雾里看花”,后者虽然活力充足,思想新潮,但是教学阅历不足,他们对部分仪器的工作原理都一知半解,这些都影响了同学学习物理化学试验的乐观性。

1.3独立学院同学群体特点独立学院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物,同学的基础薄弱,每个同学的学习力量和水平也相差许多。

扩招的同学有高考失利的,有高考发挥好而实际学习水平不抱负的;有学问面较广,但学习力量欠缺;也有一些偏科严峻,这些就形成了独立学院同学群体的多样性。

基于这一特点,独立学院以后的教学可以实行多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培育“复合型的应用人才”的办学目标[7]。

2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试验教学模式的建立2.1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建立在物理化学试验教学的实践中,虽然也有不少的院校开设了综合性和探究性试验,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缘由,一般都是基础试验的叠加,而且是根据试验老师的思路做试验。

另外,物理化学理论课和试验课程不同步,有些试验课程早于理论课程,使同学在试验过程中过于依靠试验教材,比较被动,打击了同学做试验的乐观性和主动性[8],教学效果不抱负。

物理化学论文,热力学

物理化学论文,热力学

物理化学论文系别:专业:姓名:学号:班级:热力学定律论文论文摘要:本论文就物理化学的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具体内容展开思考、总结论述。

同时,也就物理化学的热力学三大定律的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正文: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宏观体系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IUPAC”推荐使用‘热力学能’,从深层次告诫人们不要再去没完没了的去探求内能是系统内部的什么东西”,中国物理大师严济慈早在1966年就已指出这点。

第一定律是1842年前后根据焦耳等人进行的“功”和“热”的转换实验发现的。

它表明物质的运动在量的方面保持不变,在质的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但是,没有多久,人们就发现能量守恒定律与1824年卡诺定理之间存在“矛盾”。

能量守恒定律说明了功可以全部转变为热:但卡诺定理却说热不能全部转变为功。

1845年后的几年里,物理学证明能量守恒定律和卡诺定理都是正确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由此导致一门新的科学--热力学的出现。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其数学描述为:Q=△E+W,其中的Q和W分别表示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以及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E表示能量的增量。

一般来说,自然界实际发生的热力学过程,往往同时存在两种相互作用,即系统与外界之间既通过做功交换能量,又通过传热交换能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当热力学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任意过程到达另一状态时,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和系统所吸收的热量的总和。

或者说:系统在任一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之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了内能、热量和功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它适用于自然界中在平衡态之间发生的任何过程。

在应用时,只要求初态和终态是平衡的,至于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则并不要求是平衡态好或无限接近于平衡态。

因为内能是状态函数,内能的增量只由初态和终态唯一确定,所以不管经历怎样的过程,只要初、终两态固定,那么在这些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和系统所吸收的热量的之和必定都是相同的。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小论文

热力学解释润湿现象班级:08无机非学号:0803031008 姓名:詹丽君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的价键力是未饱和的,与内部原子或分子比较有多余的能量。

所以,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其表面能往往会减小。

通常,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表面积总是吸附气体的,当它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如被推斥而离开表面,则固体与液体直接接触,这种现象称为润湿。

按润湿程度的深浅或润湿性能的优劣一般可将其分为三类:沾湿、浸湿、γi*dA i来解释润湿现象(恒温、恒压、恒组分下)铺展。

下面有热力学方程dG=∑b(一)沾湿是指液休与固休接触时发生的一种界面现象。

用液体与固体两相接触前后,体系表面自由能变化△G 可作为润湿程度的判则。

设液休与固休接触前(始态), 液体和固体表面各取单位面积(1cm2),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接触后形成单位面积(1cm2) 的固一液界面(末态) 。

该变化过程可较直观地用截面积为的方柱形液体与固体的接触来表示.如图1`所示。

等温等压下上述过程体系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可由热力学公式求得dG= γl s*dA ls- ( γs*dA s + γl*dA l)积分上式得:∆G= γl s*△A ls-- ( γs*△A s + γl*△A l)由于该过程是单位液体表面与单位固体表面接触形成单位液~固界面即△A ls=△A s=△A l= 1cm2。

所以体系单位表面自由能变为:∆G=γl s- ( γs+ γl )当△G<0 时,表明液~固两相接触后,休系表面自由能降低,称为润湿。

△G 越负,润湿程庵大。

当△G=0 时,表明液~固两相接触后,体系表面自由能没有变化,即接触与不接触是一事,称为完全不润湿。

若△G>0 ,从理沦上讲,比完全不润湿还更加不润湿,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所研究的润湿现象及其程度的大小已毫无意义了。

(二)浸湿是当固体浸入液体之中,固- 气界面完全被固液界面所取代.应用γi*dA i式有:dG=∑bdG= γl s * dA s-l - γs * dA s-g同理,单位表面积上浸湿过程的吉布斯函数:∆G = γl s —- γs浸湿功: W = -∆G则∆G < 0 表示浸湿为自发过程 , w 是浸湿过程的推动力. w 愈大 ,浸湿过程愈易进行(三)铺展是少量的液体在光滑的固体表面上展开,形成一层薄膜的过程,它也就是固 - 液界面和液 - 气界面取代固 - 气界面的过程.应用式dG=∑b γi *dA i 得: dG= γ l s *dA s-l + γ l *dA l - γ s *dA s同理,单位表面积上铺展过程的吉布斯函数:∆Gs = γ l s + γ l - γ s铺展系数 S: S = γs - γl s - γl则 s> 0时表示铺展自发进行, s 是铺展过程的推动力. s 愈大,铺展过程愈易进行.-δW , s = - dGs = <s dA称为铺展功.(四)杨氏方程与润湿将一液体置于固体上,在多数情况下液体将不润湿固体,而形成一液滴.在气、 液、 固三相交界处的气 - 液界面和固 - 液界面之间有一夹角叫作接触角,以θ表示.设恒温、 恒压、 恒组成下液滴发生一微小的位移 ,使覆盖固体的面积改变了 dA ,伴随此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化由dG=∑b γi *dA i 得:d G= (γs-l - γ-s-g ) *dA +γl-g cos (θ- dθ) *dA由于 d θ是微变量,所以cos (θ- d θ)≈cos θ,即dG = (γs-l - γs-g ) dA +γl-g cosθdA 平衡⎪⎭⎫ ⎝⎛∂∂A G T\P\N =0时 ,于是: γ s = γ l s + γ l cos θ将 杨氏方程 γ s = γ l s + γ l cos θ 代入下三 式:∆Ga = γl s - ( γs + γl )∆Gi = γl s - γs∆Gs = γl s + γl - γs得: ∆Ga = γl s - ( γs + γl ) = - γl (cos θ + 1)∆Gi = γls - γs = - γ l cos θ∆Gs = γl s + γl - γs = - γl (cos θ - 1)综上所述可知:θ <180° , 沾湿; θ <90° , 浸湿; θ = 0° ,铺展对于给定系统, ∆Ga < ∆Gi < ∆Gs <=0;发生铺展的必要条件:S > 0杨氏方程适用的必要条件: S > 0;习惯上,称 θ <90o 为润湿, θ > 90o 为不润湿,θ = 0o 为完全润湿; θ =180o 为完全不润湿。

物理化学科研小论文

物理化学科研小论文
物理化学科研小论文安排
内容:物理化学原理在本专业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形式要求: 1.题目(自拟) 2.背景介绍(提出问题) 3.基本物理化学原理(鼓励自学内容) 注意:重复内容 4.实际应用的例子 减分或不计分 5.结论/感受/未来展望 6.参考文献 文字数量要求:800-1500字。(宋体,小4) 形式要求:A4,(手写加分**,期中考试不合格同学必须手写) 封面 题目,目录,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包括封面在内不超过4页 上交时间限定:15周(可以与最后一次作业一起上交),过时 不候
封面例子
金属催化剂在合成氨生产中的应用
目录
1.背景介绍 2.基本物理化学原理 3.实际应用的例子 4.结论/感受/未来展望 5.参考文献

班级,姓名,学号 2011/11/25
参考
• • • • 超临界流体的原理及其应用 催化剂的特性及其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原理特性及其应用 …….

大学物理化学(上)论文

大学物理化学(上)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一个学期就这样马上就过去了,我们对物理化学这门课也有了系统的学习。

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抽象,物化不像无机化学,每一个反应都能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真实的反映出来,物化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

虽然高中时就学过物理,进入大学时也学习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但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对于物理化学一学是真直都存在恐惧心理的。

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

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

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

所以对物化的学习,需要靠理解,领悟,不过,认真的记住每一个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先总结一下物化的学习心得: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

对抽象的概念如熵等千方百计领悟其物理意义,甚至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

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认真听讲:要抓住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知识,了解物化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思考老师是怎样理解书本中内容的,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松懈。

三、勤于总结:物理化学这门课知识点多,内容零散复杂,但是知识前后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

四、善于联系实际: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学习,还需要关注、联系生活中得事物。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为学习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能够很便利的运用知识解决所有题目,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但现在发现,学习的目的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所以当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后,不但学会解决联系题目,重要是懂得怎样把这些知识是运用到生活中或与生活联系。

在这门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学部分的知识,在热力学中,我们学习了热力学三大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掌握了几个状态函数的求解方法。

物理化学小论文(合集五篇)

物理化学小论文(合集五篇)

物理化学小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物理化学小论文山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B)II》课程小论文无处不在的光化学摘要:光化学是指研究物质因受光照射的作用而产生化学变化及其过程与效应的一门学科。

光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它和人类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东西就是由于入射光引起了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变化,甚至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由于光化学的作用,但是光化学也有其负面的影响,光化学污染便是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光化学污染,特别是现代社会中的玻璃幕墙、磨光大理石、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在现代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光化学还会对大气环境甚至整个生态圈造成影响,它们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光化学的发展历程、光化学反应、生活中的光化学以及光化学污染,带你深入的了解化学中的这一重要分支。

关键词:光化学;发展史;原理;应用;污染正文一、光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最早在18世纪前叶,德国化学家J·H·舒尔兹曾经用粉笔蘸硝酸银溶液,使其暴露在日光下,最终发现粉笔表面变成深红或者是紫蓝颜色,他将粉笔部分溶于硝酸,用水稀释后,再次暴于日光后,还是显现先前的颜色,但加热并不变色,若用黑纸剪字覆盖在瓶上则显出不变色的字迹。

随后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化银感光变黑而析出了金属银,同时他发现紫光下变黑的速度比其他光线要快。

舍勒首次区别了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化学效应。

l782年,J·塞尼巴尔发现不同颜色的光使氯化银变色的时间是不同的。

1801年,德国化学家J·W·里特发现湿的氯化银暴露在太阳光谱下,首先让氯化银变色是紫色部分,红光部分最容易使氯化银变色。

1787年,一位英国人科学家J·罗比森用透过硝酸瓶子的光照射硝酸银,比直接用光使硝酸银变黑的成都要弱。

J·B·里希特因此得出结论说,光线通过硝酸被吸收了。

1818年,德国化学家T·格罗特斯发表的论文进一步论述了光只有被吸收后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解释》论文1:引入及背景由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学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自然界各种热现象都遵循这一定律,但它却并不能决定一切。

例如,冷热物体接触后,总是热的变冷,冷的变热,最后达到相同的温度,从未有人见过这一过程自发地反向进行。

就是说,把温度相同的两物体放在一起,绝不会自发地有一个变热,另一个变冷。

尽管这种未曾发生的过程并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又如,扩散的反方向过程,气体膨胀的反方向过程都未发生,尽管他们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这表明:第一定律不能判定过程进行的方向,而应当有独立于第一定律的另一自然法则;要依据它去判断在全部遵循第一定律的各种过程中,哪些能真正发生,哪些并不能发生。

再例如,热机中能量转化,热效率为η=1-Q2/Q1.我们会问:η能提高到什么限度?当Q2=0时,η=100%。

但这是办不到的。

而它却也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而第一定律又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热力学过程中进行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已非热力学第一定律所能解释,因此,就有了由克劳修斯、开尔文-普朗克等科学家们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简单描述如下:A.没有其他影响存在时,热从高温流向低温,这就意味着:当一个处于高温的物体与一个处于较低温的物体接触时,高温物体会冷却下来,但不会相反。

B.如果把两种气体放在一孤立的容器里,它们便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地混合,一旦混合后,不会再自发地分离。

C.电池经过电阻要放出一定数量的能量,但使这过程逆转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用加热的办法给电阻输入能量,从而使电池充电是不可能。

D.不可能制造出这样一种连续运行的机器装置;使该机器只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并将其转换成等量的功。

2:多种表达的互证(以克氏与开氏为例)(1)克氏和开氏的说法:克劳修斯的说法:不可能制造出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其唯一效果是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体传至温度较高的物体。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从分子结构的探索到化学反应的机理揭示,物理化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个热门的物理化学研究领域,展示它们的重要性和前沿进展。

一、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应用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尺寸(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材料。

由于其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特殊性质,纳米材料拥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纳米材料在催化、能量存储、光电子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物理化学学者通过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表征手段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致力于寻找更高效的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途径。

二、超分子化学的物理化学原理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是由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序体系。

超分子体系不仅具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表现出许多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

超分子化学为构建智能材料、药物传递系统以及仿生催化剂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物理化学的研究者通过对超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为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表面化学与催化反应的研究表面化学是研究物质表面性质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物理化学学者通过表征表面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态过程,有效地开发和改良催化剂,促进了化学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催化反应在化学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炼油催化剂等都是表面化学研究的成果。

物理化学的专家们通过调控催化剂表面的形貌和活性位点,为催化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四、电化学与能源转化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和离子在导体和电解质中的传递过程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加,电化学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电化学方法,如电解水制氢、电池和电催化等,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储存。

物理化学学者通过对电化学界面的研究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的揭示,为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物理化学成果的教学质量论文

物理化学成果的教学质量论文

物理化学成果的教学质量论文物理化学成果的教学质量论文第1篇:物理化学成果的教学质量论文物理化学成果是我院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及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是运用物理和数学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物理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

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但它涉及面广,如涉及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及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重要仪器的正确操作,还具有“公式多,概念多,公式的使用条件繁杂”,同时有些物理化学实验得到的数据较多,学生处理困难。

[1,2]因此有些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谈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

一、课前准备工作要想让实验课正常进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作出努力。

首先,物理化学教研室最好进行集体备课,让有经验的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学生中易出现的问题。

讲解结束后,全体教师共同制定出最佳实验方案。

然后教师根据制定出的最佳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加强实验前预习是顺利做好实验的前提条件之一。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预习,填写预习报告,涉及溶液配制时,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计算。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以便在实验课上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绿色物理化学实验随着科技水平生产力的提高,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由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人类的家园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开设物理化学实验的专业急剧增多,化学实验带来的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

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应尽可能地开展微型实验,避免污染;对于污染大、危险性大的实验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达到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的效果;注意废气、废水及废渣的处理。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小论文嘿,咱今天就来聊聊物理化学这对神奇的“好兄弟”。

还记得我上中学那会,有一次做化学实验,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制取氧气。

我那个兴奋劲啊,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按照步骤,把过氧化氢倒进了锥形瓶,加了二氧化锰,满心期待着氧气快点出来。

可等了半天,啥反应都没有。

我着急得直挠头,仔细一检查,哎呀,原来是我把二氧化锰放少了。

这可把我给郁闷坏了,旁边的同学都已经成功收集到氧气,而我还在这眼巴巴地等着。

从那以后,我就深刻明白了,在化学实验里,每一个步骤、每一种物质的用量都得精准,不然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这就像物理中的牛顿定律,力和加速度之间有着严格的关系,少一点力或者多一点力,加速度都会不一样。

物理和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简直无处不在。

就说咱家里的电器吧,什么电视、冰箱、空调,这里面可全是物理知识。

电流通过电阻会发热,这是物理;而冰箱里的制冷剂从液态变成气态吸收热量,实现制冷,这又涉及到化学中的物态变化和热学原理。

再看看厨房,炒菜的时候,锅里的油热了会冒烟,这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油的沸点,属于物理变化。

而用醋泡鸡蛋,鸡蛋壳会变软,这就是醋中的醋酸和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物理化学就像是生活的密码,解开了它们,就能明白好多看似神奇的现象。

比如说,为啥铁会生锈?从化学角度看,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了氧化反应。

而从物理角度,生锈会导致铁的结构变化,强度降低,这又涉及到材料的物理性质。

还有啊,我们喝的汽水,打开瓶盖会有气泡冒出来。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高压下溶解在水里,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就迫不及待地变成气体跑出来了,这是化学中的溶解平衡和物理中的压强原理在共同发挥作用。

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做实验是最有趣的。

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测量小车的加速度,看着那一串串数字,就像是在和物理规律对话。

做化学实验呢,看着各种试剂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变化,那感觉就像在变魔术。

不过,这两门学科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好的。

有时候一个公式没理解透彻,一道题就死活做不出来。

(物理化学专业论文)多孔材料中的吸附和扩散

(物理化学专业论文)多孔材料中的吸附和扩散
多孔材料中的吸附和扩散 adsorptionanddiffusioninporous【aterialsabstractporousmaterialsscienceisstillexpanding,andmanykindsofporousmaterialssuchactivatedcarbonsandzeolitesareincreasinglyimportantthemodemchemicalindustry.forlongtime,scientistsandengineershavebeenveryinterestedintheresearchfieldofadsorptionanddiffusioninporousmaterials.withthedevelopmentexperimentaltechniquesaswellastheimprovementofmolecularsimulationstudiesonadsorptionanddiffusionbecomemoreprosperous.indeedadsorptionanddiffusionareveryimportantmanyapplicationssuchasthecharacterizationporousmaterials,adsorption—basedseparationprocesses,catalysis,especiallycatalytickinetics.thismscresearchhasbeenfocusedonadsorptiondiffusioninporousmaterials,andthemainresultsaresummarizedasfollows:combinedwithcarbondioxide(c02)adsorptionandamultiple—processadsorptionequilibrium(mpae)model,activatedcarbonshavebeencharacterizedindetail.singlecomponentadsorptionequilibriaofc02onthreecommercialactivatedcarbonsweresystematicallyinvestigatedbymeansofavolumetricmethodatpressuresupt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的发展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1 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

相继建立了溶液理论、电离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物理化学发展展望
一、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1)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

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

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

(2)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

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3)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

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

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

二、物理化学的分支
(1)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构型与组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结构和各种运动的相互影响的化学分支学科。

它又是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

结构化学不但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而且与生物科学、地质科学、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由于许多与物质结构有关的化学数据库的建立,结构化学也愈来愈被农学家和化工工程师所重视。

(2)热化学
它用各种量热方法准确测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过程的热效应,从而根据热效应来研究有关现象及规律性。

(3)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中所伴随着的能量变化,从而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

化学热力学的核心理论有三个:所有的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事物总是自发地趋向于平衡态;处于平衡态的物质系统可用几个可观测量描述。

(4)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映过程的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性质随时间变化的非平衡的动态体系。

(5)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

电和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可通过电池来完成,也可利用高压静电放电来实现,二者统称电化学,后者为电化学的一个分支,称放电化学。

(6)溶液理论
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体系。

溶液可以气、液、固三种聚集状态存在。

(7)界面化学
界面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多相体系中表面的特征和表面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这就是说界面化学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化学过程和规律,对界面体系特征和物理过程和规律也进行研究。

(8)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反应等问题。

三、物理化学的发展
(1)世界物理化学的发展
一般认为,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形成,是从1877年德国化学家奥
斯特瓦尔德和荷兰化学家范托夫创刊的《物理化学杂志》开始的。

从这一时期到20世纪初,物理化学以化学热力学的蓬勃发展为其特征。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体系,吉布斯对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和范托夫对化学平衡的研究,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学说,能斯脱发现热定理都是对化学热力学的重要贡献。

20世纪20~40年代是结构化学领先发展的时期,这时的物理化学研究已深入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世界,改变了对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茫然无知的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期间,物理化学以实验研究手段和测量技术,特别是各种谱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由此而产生的丰硕成果为其特点。

60年代,激光器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的激光技术。

大容量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微弱信号检测手段的发明孕育着物理化学中新的生长点的诞生。

70年代以来,分子反应动力学、激光化学和表面结构化学代表着物理化学的前沿阵地。

研究对象从一般键合分子扩展到准键合分子、范德瓦耳斯分子、原子簇、分子簇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在实验中不但能控制化学反应的愠度和压力等条件,进而对反应物分子的内部量子态、能量和空间取向实行控制。

在理论研究方面,快速大型电子计算机加速了量子化学在定量计算方面的发展。

对于许多化学体系来说,薛定谔方程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解的了。

福井谦一提出的前线轨道理论以及伍德沃德和霍夫曼提出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建立是量子化学的重要发展
(2)中国物理化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在30~40年代,老一辈物理化学家不仅在化学热力学、电化学、胶体和表面化学、分子光谱学、X射线结晶学、量子化学等方面做出了相当的成绩,而且培养了许多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

第二阶段是1949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各个高等学校设置物理化学教研室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在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和各重点高等学校建立了物理化学研究室,在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催化、电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用于物理化学检测的仪器设备均采用欧、美、日等国家的产品,自主研发的设备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少,每年仅仪器设备一项,就有上亿元外汇流向国外。

在物理化学的竞争被归结为检测仪器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的时
候,我国物理化学界亟须加强仪器设备方面自主创新能力。

只有我们发展自己的检测技术及仪器制造业,才能摆脱对国外的依赖,从源头上进行自主创新。

四、物理化学的展望
●指导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化学热力学从平衡态热力学向非平衡态热力学发展,研究不可逆过程热力
学。

对生物学、气象学及天体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动力学进入微观快速反应的研究——分子动力学。

运用分子束技术、激
光技术等试验手段,用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具有确定初始能态的微观粒子,在基元过程中发生能量传递和跃激等的规律。

21世纪物理化学研究对象将不断扩展,研究内容将不断扩充,研究手段将不断进步。

物理化学在继续进行分子层次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分子以上层次的复杂体系基础研究,并密切与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交叉。

我国物理化学的发展应强调理论与实验方法的自主创新和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加强具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目标和产业革新。

物理化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

这是有学科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问题。

不尽详实之处,还望老师谅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