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类方歌说课讲解
麻黄汤类歌诀
麻黄汤类歌诀麻黄汤类麻黄汤治太阳病风寒在表,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发热恶寒,恶风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宜此发汗。
若脉浮弱,汗自出,或尺脉微迟者,俱不可服。
若风、寒、湿三气成痹,及冷风哮嗽,最效也。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烦疼。
麻黄汤原方加白术四两。
麻黄发汗之峻剂,监以桂草斯无弊。
(麻黄开窍发汗,性最猛烈,故以桂枝监之,不使其大汗亡阳,甘草和之,不使其劫阴脱营,如驭马防其放逸耳。
)麻黄入肺杏入心,发汗必通营与卫。
(麻黄轻清入肺,杏仁重浊入心。
仲景治太阳初病,必从心营肺卫立方也。
)先煮麻黄取力专,(麻黄先煮,取其力专,不仅为去上沫已也。
)不须啜粥恐留滞。
(不须啜粥,恐留恋麻黄之性也。
)减去大枣与生姜,恐碍杏麻升降制。
(仲景发汗方中,每加姜、枣,此不用者,以生姜横散解肌,碍麻黄之上升,大枣缓中腻膈,碍杏仁之下降故耳。
其精切又如此。
)要知麻桂性辛温,仲景原为风寒制。
无论伤寒与中风,卫实麻黄表虚桂。
(麻黄汤治卫实,桂枝汤治表虚,在有汗无汗上分,不在风寒上分也。
)后人妄用治温暑,无怪下咽人即毙。
(麻黄、桂枝二方,原为冬月即病之正伤寒而设,后人误以之治温暑,无怪乎下咽即毙也。
)伤寒初病在太阳,头项强痛此经系。
(头项强痛,为太阳经的证。
)发热恶寒无汗喘,脉浮而紧麻黄谛。
(以上为麻黄汤的证要诀。
麻黄治无汗,杏仁治喘,桂枝治恶寒,甘草和诸药,无一味不紧切,故谓“经方”。
)寸关浮弱(表虚)尺迟微(里虚),误汗亡阳祸不细。
(若浮弱微,非麻、桂温通关节,宣发寒邪不效。
虚者,同补气血药服。
)冷风哮嗽还堪济。
(冷风哮证,由风寒客于背俞,屡止屡作,用此散寒利肺最效。
病哮喘,虽服麻黄而不作汗也。
)《金匮》麻黄加术汤,湿家身体烦疼诣。
(湿外盛者,阳必内郁,故烦疼也。
麻黄汤及其类方
1剂水煎服。当日上午10时煎服1次,下午2时服
2煎,1小时后,汗出由少到多,头上出气如蒸,衫裤尽
[按]临床上表寒郁热证甚多见,但往往被发热偏高而
一汗而解,其病如失,耐人寻味,值得学习。
制半夏10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10g,生
12g,细辛15g,五味子6g,冬花、苏子各10g,服6剂。
药后诸症悉减,惟夜间有小阵咳嗽,少量白痰,大
西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细辛2g,五味
6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3片,法半夏、苏子、
《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类方,是以麻黄汤为基础化裁的。
一、方意解析
麻黄汤方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所组
(后两方《金匮要略》方)等8个
麻黄汤用麻黄辛温发散,宣肺解表,配桂枝以增强
(如鸡子大)较小,后者是寒邪化热,
(250g),两者不同之
用石膏之多少。以上三方的演变过程是: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太阳是指人体之表,表寒实证是外感病的第一
《伤寒论》中提到浮紧与浮数两种脉象,浮脉主表,
宜麻黄汤”这条原文,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应从前后条
表寒实证的发展趋势,前人说:太阳表证,实则多
然而,烦躁为何是寒郁化热的特征?
外无烦躁,且脉是微弱的,当然不能轻易地发散,
10g
服6剂咳喘消失,照常上班。
[按]寒饮宿肺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此为常法,但在外
应温补脾肺,使之肺气充脾健运,才能巩固疗效。
[案二]戴某,男性,成年,农民。病者在春播期,
2天以前,两下肢即有疼痛,踝关节处
发热恶寒无汗,小便短黄,口不甚渴,舌红苔黄滑润,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词解】 词解】 ①厥逆:指手足厥冷。 厥逆:指手足厥冷。 ②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③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提要】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释义】 释义】 ①大青龙汤证治 主症: 主症: 发热恶寒 身疼痛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无汗 脉浮紧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烦躁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 方药】 桂枝二两 ——通阳解肌 通阳解肌 麻黄汤 麻黄三两 走表——发汗解表 发汗解表 走表 入肺——宣肺平喘 入肺 宣肺平喘 利肺降气 杏仁七十个 ——利肺降气 调和诸药 甘草粉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噎去麻黄加附子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喘去麻黄加杏仁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注: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服药后的转归: 服药后的转归: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此寒去欲解也” 服汤已渴者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方药】 方药】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 ——发汗、平喘、利水。 发汗、 发汗 平喘、利水。 桂枝三两 ——解表、通阳、散寒。 解表、 解表 通阳、散寒。 芍药三两 ——破阴利水,助桂枝调和营卫。 破阴利水, 破阴利水 助桂枝调和营卫。 细辛、 细辛、干姜各三两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敛肺止咳; 姜辛散太过。 敛肺止咳 防麻、 五味子半升——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 化痰降逆止呕。 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半升 ——化痰降逆止呕。 甘草三两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甘缓和中, 甘缓和中 调和诸药。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导读:本文收集了麻黄汤的条文,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失治误治后处理,麻黄汤的临床运用医案。
【麻黄汤条文】 1.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
(3) 2.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 3.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 4.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 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麻黄汤主之。
(46) 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1) 7.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2) 8.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5) 9.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2) 10.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5)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按:用量可据病症轻重、体质强弱增减,然桂枝、甘草绝不可大于麻黄。
【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400ml,分2次温服(药凉影响发汗)。
覆被使微汗,一服愈,止后服。
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防蓄水。
【功效主治】太阳病,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咳喘,舌淡红润,苔薄白,脉象浮紧者。
【麻黄汤加减】1. 脉不浮紧,反沉而微细,少阴病也,加附子。
(参考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2. 兼口咽干燥,喜饮思冷,烦躁等内热证者,加石膏。
(参考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3. 脉虚无力,或素体虚弱,或大病后、产后,酌加人参、黄芪、当归、熟地。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ppt课件
皮肤疾患:本方治疗荨麻疹、银屑病等皮肤疾患。
8
【禁忌】
麻 黄 汤
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以下情况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本方:
表虚自汗、血虚而脉见“尺中迟” 误下而见“身重心悸” “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等
风热、温热所致表证,或风寒入里化热,也非本方所宜。
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营卫畅,汗出 而在表之风寒得解。
6
【医宗金鉴】
麻 黄 汤
7
此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汗,如单刀直入之将,用之若当, 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而不可再。如 汗后不解,便当以桂枝代之。
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
庸工不知其制在温覆取汗,若不温覆取汗,则不峻也, 遂谓麻黄专能发表不治他病。
5
【主治】
用于太阳病伤寒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35);
不发汗或发汗不彻因致衄者(46、55) ;
麻
或脉浮病在表者(37、51、52); 用于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36);
黄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232、235)。
汤 【分析】
寒性凛冽,凝滞收引,外闭卫阳,则肺气不宣,内伤营 血,则涩滞不畅。
甘
故治疗重在清宣肺热,因而选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石
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是“火郁发之”之义,石膏清泄肺 热,其用量倍于麻黄,借以监制麻黄辛温之性,一寒一
汤
热,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
30
【方义】
麻 杏 甘 石 汤
31
胡希恕:发汗后,表未解,依法当与桂枝汤。汗出而喘, 虽有似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但这里汗出多,而喘也 剧,此为既有表邪复有内热,并非桂枝汤所宜,是表邪 内热兼而有之,故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解表以清里。
方剂歌诀解析
《方剂歌诀解析》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方剂歌诀”。
那什么是方剂歌诀呢?简单来说,它就是把一些中药方剂编成容易记住的歌谣,方便咱们学习和记忆。
比如说,有个方剂歌诀是“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咱们来一句句看啊。
“麻黄汤中用桂枝”,这就告诉咱们麻黄汤这个方剂里有桂枝这味药。
“杏仁甘草四般施”,意思是还有杏仁和甘草,一共四味药。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这说的是如果有发热、怕冷、头痛脖子痛,而且不出汗还喘气的症状,就适合用这个方子。
方剂歌诀有很多好处呢。
首先,它能帮咱们记住复杂的药方。
要知道,一个方剂里可能有好几味药,名字又不好记,歌诀就把它们串起来,容易多啦。
其次,歌诀能让咱们了解方剂的功效和适用症状。
就像刚才那个麻黄汤的例子,一听就知道能治啥病。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学中医的小哥哥,一开始总记不住方剂,觉得特别苦恼。
后来老师教他方剂歌诀,他每天念呀背呀,慢慢地就记住了好多方子。
有一次,他家里人生病了,症状正好和他学过的一个方剂对上,他就照着方子抓药,结果病真的好了。
再比如说“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这个歌诀不仅说了四君子汤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药,还提到了加上半夏、陈皮变成六君子汤,能祛痰补气,适合阳虚的人。
方剂歌诀可不是随便编的,它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有的歌诀会按照方剂里药的顺序来编,有的会突出方剂的特点和功效。
比如“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这里就先讲了药,又说了能治肝郁血虚、脾气弱的问题。
同学们,方剂歌诀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中医方剂的宝库。
大家可以多念念、多背背,以后说不定还能像故事里的小哥哥那样,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身边的人呢!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理解和运用方剂歌诀,在中医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好啦,今天关于“方剂歌诀解析”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加油哦!。
方歌73498上课讲义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方剂学-麻黄汤-图表解
麻黃湯
【漢語】
Ma Huang Tang
【英文】
Ephedra Decoction
【分類】
解表劑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麻黃三兩 (9g) 桂枝二兩 (6g) 杏仁七十個 (6g) 炙甘草 一兩 (3g)
【用法】
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水煎,溫服,覆取微汗。
【功用】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附方】1. 麻黃加朮湯《金匱要略》麻黃去節,三兩 (9g) 桂枝去皮,二兩 (6g) 炙甘草,一兩 (3g) 杏仁去皮尖, 七十個 (6g) 白朮四兩 (12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 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發汗解表,散寒祛濕。主治:風寒夾濕痹證。身體煩疼,無汗等。 2.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麻黃去節,湯泡,半兩 (6g) 杏仁去皮尖,炒,十個 (6g) 薏苡仁半 兩 (12g) 炙甘草,一兩 (3g)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 (12g)。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有 微汗,避風。功用:發汗解表,祛風利濕。主治:風濕在表,濕鬱化熱證。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 者。 3.三拗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甘草不炙 麻黃不去根節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 (30g),上為粗末,每服五 錢 (15g),水一盞半,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以衣被蓋覆睡,取微汗為度。功用:宣肺 解表。主治:外感風寒,肺氣不宣證。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胸悶。 4.華蓋散《博濟方》紫蘇子炒 麻黃去根節 杏仁去皮尖 陳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兩 (30g) 甘草 半兩 (15g) 上為末,每服2錢 (6g),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 素體痰多,肺感風寒證。咳嗽上氣,呀呷有聲,吐痰色白,胸膈痞滿,鼻塞聲重,惡寒發熱,苔白潤, 脈浮緊。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2精品PPT课件
附
经发汗;
子 细 辛
邪客少阴,病程稍长,正气较弱,但又未出现下利清谷、 四肢逆冷之阴寒里证,则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如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后病不解,仍周 身疼痛,脉沉,甚或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里虚寒重证,
汤
当用四逆辈以温阳祛寒,急救其里,不可再用麻黄之属攻
表。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2.抓主症:本方证以发热、恶寒、无汗与肢冷、脉沉弱
辛
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汤
水肿:本方适用于阳虚阴盛,复感寒邪,气化无权,水 道不利所致之水肿。本方有发表散寒,温阳利水之功,
投之可内外分消,水肿自去。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要点】
1.抓病机:本方病机为少阴兼外感,即太阳、少阴两感
麻
证。太少两感证的治疗有三法:
黄
风寒之邪初客少阴,脉沉,反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汤
(262)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分析】
麻 黄
用于湿热发黄兼表证者。
“伤寒瘀热在里”,为外有寒邪束表,内有湿热蕴郁, 表邪不解,湿热之邪难以外越;湿热内蕴,又阻碍表邪
连
之外解,湿热郁遏,势必发黄。
翘
此是湿热兼表,单纯清利或解表,均非所宜,故主用麻
赤 小 豆
(2)皮肤病: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湿疹,水痘,天疱疮, 痤疮,血管神经性水肿,寻常型银屑病,荨麻疹证属风
赤
湿蕴热者;日光性皮炎证属表邪外束,湿热瘀滞者;带
小
状疱疹证属湿热蕴积,湿热毒邪侵扰肌肤者。
豆
汤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要点】
麻 黄 连 翘
1.抓病机:本方证乃湿热兼表,宜表里两治,故无论是 皮肤病,还是脏腑症证,谨守病机,异病同治,均可获 效。
《方剂学》讲课稿:麻黄汤
《方剂学》讲课稿:麻黄汤上一次我们讨论到麻黄汤的主证分析,功效归纳,方解以及这个方常用的临床加减方法。
下面在运用当中,辨证要点和使用注意两个方面。
辨证要点,实际上就是主证加上左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是作为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本证型,辨证要点,也就使用的基本依据,在使用注意方面,作为表虚证,阴血不足,因为《伤寒论》里讨论了很多,涉及到亡血的这种体质,它不宜用,阳虚也不适合,因麻桂相须,发汗力较强,容易引起大汗亡阳,这在后面相应的扶正解表里,讨论治法。
而且用麻黄汤应该遵照张仲景《伤寒论》的要求,密切观察中病即止,不可过量。
这是一个用解表剂的通则。
这是对于这个使用注意方面,和辨证要点方面的。
附方作为教材来讲,我们教材上有五张附方,重点讨论后面三张,前两张兼湿的,因为现有《内科》教材里应用当中,都有这些方。
这个麻黄加朮汤,麻杏苡甘汤,结合风寒表证,密切运用的,常用方基础方,以大青龙汤,华盖散,三拗汤,我们选择做为附方的重点。
今后的很多基础方它的附方,重点选择一部分,像大青龙汤,在临床上这个常用方,临床应用意义比较大的,它是一种寒热俱重,他这个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他恶寒发热,特点是寒热都重。
恶寒重发热也重。
本身风寒是恶寒重发热轻,由于它有内热,所以在表邪正相争所发的热,以及寒邪入里所化的热,形成的这种状况,造成的寒热俱重。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六两( 12克),桂枝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克) ,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二十枚(10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20克)【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900毫升),先煮麻黄,减二升(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300毫升),去滓,温服一升(100毫升。
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注:关于“温粉”,《伤寒论》中未注明系何方、何药组成,后世所载也不尽相同。
第二节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清阳明大热;竹叶 石膏汤治热病后余热未清、津伤少气,方 中均以石膏为主。
《笔花医镜》、《吴鞠通医案》中皆重用 石膏以除大热。
.
21
余师愚治瘟疫的清瘟败毒饮方中石膏用 至八两,以治大热烦燥、渴饮干呕、头痛 如劈、昏狂谵语、发斑吐衄等症。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尤善用生石膏 治温热病,谓“生石膏性凉而散,有透表 解肌之力,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
.
3
【词解】
脉阴阳俱紧者-指寸关尺三部脉均呈紧象 伤寒:指外感风寒引起的表证。 【提要】 指出太阳伤寒证脉症提纲。 提出麻黄汤八症:即头痛、发热、身痛、 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
4
发热 ——正邪相争,气血浮盛。 恶风寒 ——风寒外束,卫阳被遏。 无汗 ——风寒束表,腠理郁闭。 头痛
身痛腰痛 卫闭营郁,气血运行不畅。 骨节疼痛
.
22
【临床应用】 1.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急性咽喉 炎、急性扁桃体炎、 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百 日咳等; 2.副鼻窦炎(鼻为肺窍);
.
23
3.荨麻疹、玫瑰糠疹、风疹、皮肤瘙痒症、 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汗闭症等(肺 合皮毛);
4.其他:痔疮、便秘(肺热下移大肠)、带 状疱疹(肺热不得宣泄,郁于肌表)等。
2、温覆取微汗。微汗使太阳经气始得周遍全身而 病解。大汗津伤,抗病力降低,病反不除。
3、不须啜粥,本方直接发汗。
4、中病即止。
.
8
【适应证候】
1、表寒外束,肺气被阻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 汤。(36)
2、邪仍在表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 汤。(37)
经方讲座:麻黄汤
经方讲座:麻黄汤孙海亮晶晶:今天讲麻黄汤方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①,内②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③,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麻黄9 桂枝6 杏仁9 炙甘草6 小儿量减半---1/3量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八症临床上遇到发烧、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皆可用之太阳病,出现头痛、发热、身体疼痛、腰痛、骨关节疼痛、恶风、无汗气喘症状者,以麻黄汤治疗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味苦性辛温,入肺与膀胱经,善开腠理,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君药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发汗解表,使其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为臣药杏仁苦温,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宣肺平喘之力,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崚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合用,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麻黄汤所治风寒表实证者,其病机为外感风寒之邪停留肌表,且以寒邪为主者因寒邪致病特点是寒性收引,致其腠理闭塞,故病人多以恶寒无汗为主要症状此时病邪尚在肌表,较为轻浅,可用发汗的方法以祛除病邪。
而本方发汗力强,祛邪迅速,当为首选病案举例庞某,男,30岁。
主诉:劳动后脱衣受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咳吐痰沫。
诊查:苔微白腻,脉息浮弦。
这是冬季经常遇到的问题辨证、治法:病属太阳伤寒,治宜麻黄汤加味净麻黄9g 桂枝6g 苦杏仁9g 炙甘草3g 加紫菀9g 本例患者,因脱衣而感受风寒之邪。
从症状“头痛恶寒,发热无汗”来看,当为风寒表实证,故选麻黄汤以发汗解表治疗由于患者伴有咳吐痰沫,而麻黄汤化痰止咳之力不强,故加入紫菀以增强化痰止咳功效全方发汗解表之力强,又可化痰止咳,标本兼顾,故一剂而愈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
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
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
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 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 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 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
一、黄芩汤: 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
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
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
一、白虎汤: 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热蒸蒸,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
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
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
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
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
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
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
一、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三、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
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