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及工程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本最新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本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f28a633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本最新一、引言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制度变得愈发重要。
一个科学、规范的工程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效率,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最新的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本,希望能对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二、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本1. 组织结构1.1 部门设置•总部•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2. 人员管理2.1 岗位设置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特点设置不同的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
2.2 培训与考核加强员工培训,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3. 工程管理3.1 项目立项严格审查项目可行性和预算,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2 进度管理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定期跟踪和评估工程进度,保证工程按时完成。
4. 质量管理4.1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和现场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4.2 质量验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5. 安全管理5.1 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5.2 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事故风险。
三、总结一个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是施工单位发展的基石,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各个施工单位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9d66a1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8.png)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一、施工安全管理原则1.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施工安全。
2.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3.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保养等全过程。
4. 施工安全管理应注重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现场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
二、施工安全组织机构及职责1. 设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
2. 项目经理为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3. 施工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4. 各参建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三、施工安全管理制度1. 制定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考核标准。
2. 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
3. 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现场巡查、隐患排查、整改落实等。
4. 制定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四、施工安全技术管理1. 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纸、规范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
2. 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3.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特点、施工要求及安全措施。
4. 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施工安全现场管理1.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2. 施工现场应保持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整齐,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3. 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4. 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事故发生。
(注:本文仅提供前五分之一内容,完整方案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补充。
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94f4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7.png)
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一、施工单位及其管理体系概述1.1 施工单位的定义和作用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是承担具体施工任务的组织机构,负责实施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并组织管理施工人员、材料和设备等资源,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按要求完成。
1.2 管理体系的定义和重要性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
对施工单位而言,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安全和减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建立2.1 管理体系建立的目标和原则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建立应根据施工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明确的目标,遵循以下原则: - 目标明确: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 组织一体化:将各个管理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调运作; - 程序规范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 持续改进:通过监控和评估,不断改进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2.2 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制定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个管理职能和责任分工。
2. 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编制施工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文件。
3. 制定管理程序:制定各种管理流程和程序,确保施工任务按计划进行。
4. 建立管理档案和记录:建立施工任务的档案和记录,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和安全事故等。
5. 培训和培养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6. 内部审核和改进: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改进。
三、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要素3.1 组织要素组织要素是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 - 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
- 人员配备: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
- 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3.2 制度要素制度要素是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保证,包括: - 工程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质量控制等制度。
-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制度。
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0ec3c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a.png)
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是规范施工单位施工行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及进度顺利的有效手段。
下面将针对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制度1、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工人安全,防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安全准备工作、局部安全防护、机械安全管理、用电安全管理、施工用火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紧急救援和安全检查”等内容。
2、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功能目标和使用寿命,为提高客户满意度而制定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设计审查、物料管理、构造施工、材料试验、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内容。
3、施工进度管理制度施工进度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项目进度顺利,工期压缩时间,提高项目效益而制定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工时安排、监控工期进度、调整工作计划”等内容。
二、管理体系1、组织机构在施工管理体系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包括职责分工、权责关系、信息沟通、沟通协调机制等,确保项目的高效运作。
2、标准制定在建立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时,应该制定相关的标准,包括规范性文件、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等,并且需要经过审核后才能实施执行。
3、培训教育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执行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教育计划和考核评估体系,开展培训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卫生保障、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提高效率、沟通协调等方面。
4、持续改进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还需要开展持续改进,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完善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推动施工管理进步。
每个工作岗位都要有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定期抽查等三种检查方式,并及时整改不足,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程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6e636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9.png)
工程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一、引言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单位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实现持续改进所需采取的组织管理措施。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施工单位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综合性要求。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要素、实施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 客户满意原则:贵客户是施工单位的衣食父母,需要通过施工单位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满意。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需求,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超越客户期望,实现客户满意。
2. 领导承诺原则:质量管理工作关乎企业存亡,需要领导层的承诺和支持。
施工单位领导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制定和实施质量政策,确保质量目标的达成,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坚强的领导。
3. 全员参与原则: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每一位员工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全员质量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能力,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符合质量要求。
4. 过程管理原则:工程施工单位需要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来管理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只有通过过程管理,才能发现和及时纠正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5. 数据驱动原则:质量管理需要依靠数据来支撑决策,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工程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6. 持续改进原则: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追求优质效益,实现持续改进。
仅有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竞争力,赢取客户信任。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1. 质量政策和目标:质量政策是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明确承诺和表态,体现了施工单位对质量的重视和承诺。
质量目标是实现质量政策的具体标准和指标,为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2. 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质量管理涉及到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岗位,需要建立清晰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7ee1f7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1.png)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是指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的一套组织、管理和运行体系。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结构:施工单位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2. 人员管理: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人员配备和培训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并保证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符合要求。
3. 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应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方法、质量检验和验收的标准和程序等,以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4. 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的明确、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 进度管理: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并建立相应的进度管理制度,包括进度控制和监督、进度调整和优化等,以确保施工工程按时完成。
6. 成本管理:施工单位应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成本控制和核算、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费用管理等,以确保施工工程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和信誉度,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a953b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1.png)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本施工单位所承接的工程项目的人员,包括管理层、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
3. 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施工单位应设立项目管理部,负责全面的工程管理工作。
2. 项目管理部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如技术部、质量监控部、安全生产部等,各部门应明确具体职责和工作流程。
3.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经验,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等负总责。
三、工程计划与进度管理1. 工程项目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程量清单、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
2. 进度管理应实行动态控制,定期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并及时调整。
3. 对于影响进度的关键节点,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四、质量管理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 质量控制应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从材料采购到施工操作,每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的质量检查。
3. 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五、安全管理1. 安全生产是施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六、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1. 施工单位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和设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能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3. 加强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场地整洁有序。
七、信息管理与沟通1.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工程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及时更新。
2. 加强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模板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46da54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a.png)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施工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行为,保障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是施工单位贯彻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施工工程的基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各个环节。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并完善工程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到岗到位。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五条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前,应当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工期计划、材料设备采购计划等内容。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依法申请施工许可证和施工图审批文件,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制定安全生产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职工了解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划和落实,确保施工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检验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第三章施工中的管理工作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施工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与监理单位和业主方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台账和档案,记录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章施工后的总结工作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总结和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工程竣工资料,并按照规定提交给有关部门备案。
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efeb4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5.png)
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许多建筑单位和工程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目标、要素和实施方式。
一、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对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项目的延期或中止。
在一个严苛的现代社会,一个安全愿意健全的工程施工现场能够提高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并为其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1.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施工现场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关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确保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不受伤害。
2.减少事故发生率: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提高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形象: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合理实施有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形象。
一个注重安全管理的施工单位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业主的认可,进而获得更多的合同机会。
三、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1.安全领导和管理人员: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有专业的安全领导和管理人员。
他们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并能够有效的领导和组织团队。
2.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基础。
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规范施工现场的操作行为。
3.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向员工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4.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ef27f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f.png)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安全生产是施工单位的生命线,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定以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降低一般事故发生率,确保施工安全。
2.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3.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原则方面,我们坚持以下原则:1. 领导负责,全员参与。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 严格执法,公正公平。
4.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工程部长、安质部长、物资部长、综合部长、财务部长等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计划和措施。
(2)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
(3)对重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4)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2. 工作机构设立以下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计划,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安全教育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
(4)安全质量监督部: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其主要安全职责如下:(1)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确保目标分解到各个岗位。
(2)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cd8e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6.png)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一、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1.质量目标与政策:施工单位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与政策,明确工程质量的要求和相关方针,确保工程质量的满足。
2.施工质量组织机构: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者设立质量管理岗位,负责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与相关方面的协调沟通。
3.施工质量责任制:施工单位应规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职责,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责任的明确和落实。
4.质量管理文件:施工单位应编制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操作规程、质量验收标准等,明确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5.质量教育和培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包括质量管理知识、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等,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6.质量监督和检验: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质量监督和检验,包括过程检查和产品抽检等,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
7.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价,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二、施工质量管理措施1.质量计划: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制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工期和进度计划,并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
2.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和工序配合,以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材料选择与控制:施工单位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的优质材料,严格控制材料进场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材料的合格和及时供应。
4.人员管理与培训:施工单位应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的资质合格和技术水平达标,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5.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加强对施工机具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6.质量检验和验收:施工单位应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包括工序的自检、互检和专检,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及时进行整改和返工。
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35b45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2.png)
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及原则如下: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强化事故预防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确保施工安全。
2.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倡导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设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4. 依法合规,严格执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规章制度,确保施工过程合法合规。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3)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4)审批安全生产计划和资金预算;(5)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2. 工作机构设立以下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工作:(1)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协调和监督工作;(2)安全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3)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章行为;(4)安全生产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5)安全生产信息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报送安全生产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负总责。
其主要安全职责如下:(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生产措施;(3)负责项目安全生产资源配置,确保安全生产投入;(4)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5)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6)发生事故时,组织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施工单位进度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进度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a26a64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1.png)
施工单位进度管理体系一、引言施工单位进度管理体系是指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合同约定,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一套体系。
良好的进度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工程项目按时完成,减少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建立施工单位进度管理体系的必要性1. 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和资源调配,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重复劳动。
2. 控制工期风险:进度管理体系可以帮助施工单位及时发现工期延误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补救,保证工程项目按时完成。
3. 提升工程质量:进度管理体系可以促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4.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进度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可以及时向客户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增加客户参与感和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
三、施工单位进度管理体系的要素1. 进度计划:施工单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工期安排、工作任务分解、资源调配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进度监控:施工单位需要通过现场巡查、数据收集等方式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延误的问题。
3. 进度报告:施工单位需要定期向项目经理和客户提交进度报告,包括工程进展情况、延误原因分析、调整方案等,以便及时沟通和决策。
4. 风险管理:施工单位需要识别和评估工期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工期延误的可能性。
5. 资源管理: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6. 沟通协调:施工单位需要与项目经理、设计单位、供应商等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的一致性和配合性。
四、施工单位进度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1. 制定进度管理制度和流程: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工程项目需求,制定相应的进度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
2. 建立进度管理团队:施工单位需要组建专业的进度管理团队,包括进度经理、进度工程师等,负责进度计划、监控、报告等工作。
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及人员配备
![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及人员配备](https://img.taocdn.com/s3/m/93b6ca3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5.png)
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及人员配备(一)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的首要责任主体,应按规定配备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管理人员。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中约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备、在岗履职工作要求及违约处理条款,切实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配备主要管理人员。
(二)施工单位作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主体,应根据工程类别和规模配备施工项目经理部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等主要管理人员,具体人员最低配置标准详见《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标准》(三)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主体,应按《江苏省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标准》配备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项目监理机构主要管理人员,具体标准详见《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标准》(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主动配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建设工程合同信息要素归集管理工作,合同签订后,及时在“江苏省建设工程合同信息归集系统”中录入施工现场主要管理人员信息,不得瞒报、谎报、漏报,并保证信息要素的真实性。
(五)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按规定履行变更程序且变更后的人员资格、业绩等条件不得低于变更前人员条件。
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变更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变更由监理单位提出申请,建设单位进行审核;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审核主要管理人员变更时应加强变更原因和同条件人员的审查,对变更原因不实和人员条件不满足要求的不得同意变更。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合同信息归集机构应加强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变更申请审核管理,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变更申请不予通过。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32e5f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8.png)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一)、施工组织管理内容公司管理工程中就本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安全、文明施工对业主总负责,实施工程施工的总协调、总管理、总控制,从接收施工场地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保修期服务,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统筹协调,并根据合同要求实施下列工作:(1)、组织管理架构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设立工程施工指挥部,指挥长由总公司领导兼任委派。
下设项目经理部,由公司委派具有项目经理资质、并有施工过类似项目的项目经理担任。
项目经理部对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总负责,对机械设备、材料、人员、资金有调配的权利,所有项目人员均无条件的服从项目经理领导。
2、项目部职能分配及人员职责项目部依据本工程具体情况,编制本工程《质量计划》,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分配,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和权限,使之有效实施,规范项目质量管理,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工程质量控制管理1、提出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2、提出并编制项目工程质量的保证计划与方法措施。
3、组织施工设计图技术交底,审查施工专业施工单位制订的施工技术方案,提出优化或改进意见。
检查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的执行情况,负责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并报监理确认后实施。
4、对施工工序质量进行控制。
5、对工程材料、设备进行控制。
6、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7、负责处理工程质量事故,严格执行事故处理程序。
8、制订成品和半成品保护措施。
9、制订工程阶段性验收与竣工验收程序,参加工程竣工验收。
(3)、工程进度控制管理1、遵照确定的总工期制定工程总进度计划和分阶段进度计划,审查落实各专业施工单位制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计划和月进度计划,并送监理公司审核。
2、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会,及时分析、协调、平衡和调整工程进度,确保本工程按期完成。
3、每月提供进度分析报表。
4、及时向监理公司和业主提供有关施工进度的信息和存在问题。
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662972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9.png)
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说实话,这个话题一听就让人感觉有点儿“重”。
别看是个枯燥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它对我们每个在工地上忙碌的小伙伴来说,关乎的可不止是几个数字几个标准,更多的是你我他每天拿着工具,顶着太阳,踩着泥土,汗流浃背的那份“安全感”和“放心”。
你想啊,要是这质量管理体系做不好,那最后的成果,不就是让咱们辛辛苦苦一刀一枪做出来的工程白费了吗?那才叫“心塞”!在工地上,质量管理就是“监控”我们整个工程过程。
对,我们就是那块监控屏幕,时时刻刻得盯着每个细节,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也不放过。
就像那句话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咱们不能因为一点点小疏忽,就让整个工程垮掉。
你要明白,工地上的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每一滴水泥,都跟咱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所以,质量管理体系就得从头到尾不放松,一步不漏,严丝合缝。
但别光说这些理论,来点儿实在的。
你想,要是工地上没个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那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出来了。
你看啊,砖不直、钢筋不牢、混凝土不结实,这些问题就像冬天的寒风,能把你从头吹到脚。
而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就像是那把能挡风的“大衣”,它不是直接把风吹走,而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把关和监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工人们进场前先做培训,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才能继续下一个步骤,没合格的要马上整改。
质量管理体系就像那老妈的“唠叨”,你看她一遍遍叮嘱:“出门记得带伞,做事要仔细,别急着做,要一步一步来。
”这些话听着烦,但关键时刻,哎哟,真的是“救命符”。
就拿测量这个事儿说吧,要是测量不准,整栋楼的结构都可能有问题。
你测得精准,后面的工序才有保障。
你就想象下,如果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不对,那是不是整个项目都会“打折”?工地上没人敢懈怠,谁都知道,出点儿错,那赔的不只是钱,更是时间、信誉,甚至是安全。
那我们讲讲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角色——质量管理员。
说实话,这个角色就像是球队的队长,得随时指挥大家保持良好的状态。
施工单位工程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工程施工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3c9cb3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6.png)
施工单位工程施工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工程施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等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五个方面探讨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管理。
一、组织管理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明确项目组织结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施工单位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选拔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3.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施工现场秩序井然。
二、质量管理1. 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设计文件、技术规程和施工合同要求,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3. 施工单位应加强原材料、构配件和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和设备符合设计要求。
三、安全管理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2. 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
3.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进度管理1.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
2.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和调度,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紧密衔接,避免工期延误。
3.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工程进度监控体系,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五、成本管理1.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预算,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2.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成本核算,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3.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总之,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施工单位工程部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工程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5d945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8.png)
施工单位工程部管理制度1. 引言施工单位工程部是承担施工过程各项专业技术工作的核心部门,对保障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施工单位工程部的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本文档制定了施工单位工程部管理制度,旨在明确工程部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加强内部协作。
2. 工程部职责•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工艺方案,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制定和完善工程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有序进行;•负责编制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协调各专业工程实施;•监督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质量达标;•负责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进场管理和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3. 工作流程3.1 施工组织设计及工艺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工艺方案编制是工程部的首要任务。
流程如下: 1. 根据项目需求,组织工程部全体成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2. 收集工程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分析工程难点和风险因素; 3.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4. 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和修改,确保满足项目要求和实际施工条件; 5. 编制工艺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技术要求、材料配比等,力求优化施工流程; 6. 完成设计方案和工艺方案的文档整理和归档。
3.2 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是工程部的核心职责之一。
流程如下: 1. 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施工计划; 2. 考虑施工工期、资源配置和风险因素,确定合理的施工进度; 3.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周边施工措施,保证质量和安全;4. 监督施工过程,及时调整进度计划,预防和解决施工风险;5. 定期组织施工进度会议,评估施工情况,及时汇报和沟通进展。
3.3 施工现场监督施工现场监督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流程如下: 1. 按照工程设计文件和工艺方案进行现场巡视和检查; 2. 督促现场施工人员履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要求; 3.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 4. 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工程质量和进度; 5. 与施工承包商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解决施工问题。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内容有哪些方面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内容有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6184065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8.png)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内容有哪些方面一、组织架构管理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这一方面包括施工单位的各部门设置、职责分工、上下级关系等。
明确的组织架构可以确保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实现工程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施工管理流程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应包括施工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实施和监督、以及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和总结等环节。
明确的管理流程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三、质量管理要求质量是工程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应确定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包括质量控制措施、工作流程规范、质量检查制度等。
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才能确保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四、安全生产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如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制定等。
只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人员和工程设施的安全。
五、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应明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预算编制、费用清单管理、成本监控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六、进度管理要求工程进度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应包括进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和调整等内容。
只有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进度计划,工程才能按时交付,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
七、材料设备管理材料设备是工程施工的重要资源之一。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应包括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只有做好材料设备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需资源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结语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内容涵盖了组织架构管理、施工管理流程、质量管理要求、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进度管理要求、材料设备管理等方面。
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按照计划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筑行业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建筑行业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0c2db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2.png)
建筑行业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建筑行业中,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项目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施工单位作为建筑行业的主体,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遵守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建筑行业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认证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管理岗位设置:施工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并明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质量管理文件编制:施工单位应编制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如工艺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3. 人员培训与资质管理:施工单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技能和知识水平,并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岗位,确保具备相关资质和证书。
4. 实施监督与内审:施工单位应建立监督机制,开展内部审核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具体要求如下:1. 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制定适当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2. 质量检验与试验: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3. 现场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保持施工平台整洁有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各项要求的落实。
4. 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施工单位应完善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信息,建立质量档案。
三、质量事故处理与质量问题解决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要求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处理质量事故和解决质量问题。
具体要求如下:1. 质量事故预防与应急响应: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事故预防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质量事故。
2. 质量问题解决:当发生施工质量问题时,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管理体系报审表浑源东方宇华官儿乡100MW风电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新疆电力建设有限公司2015年11月15日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第一章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内容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四大控制”,对“四大控制”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能够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成本低、工期短、质量高和安全好。
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运用系统论原理,对某项具体建设项目的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是对人、财、物诸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具体包括施工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制度、项目内部的核算和经济承包、项目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以及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期!质量!成本和安全控制等问题。
其中,施工项目管理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就是成本低、工期短、质量高和安全好这四大要素,因此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就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实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使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系统结合,以达到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效益好、用户满意的目标。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就是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建造出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建筑产品,也就是说,参加施工的企业按国家标准,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检验,对差异提出纠正措施。
1.1 质量控制的目标与任务1.1.1 质量控制的目标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它综合反映了项目组织的工作业绩"质量控制是项目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就是要保证按合同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实现设计意图,使项目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1.1.2 质量控制的任务质量控制的任务主要包括:保证业主取得与其所花费用相当并符合其要求的工程成果;项目经理管理工程质量提供独立、公正的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避免或减少这类问题带来的损失;掌握工程检查及试验记录等有关资料,以便证明该工程是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的。
1.2 质量控制的内容及实质1.2.1 质量控制的内容要做到质量控制,首先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对用户负责”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推行施工作业标准化;严格试验、检验制度;建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责任制;质量事故诉预防和分析,等等"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又是有所不同的。
如在施工阶段,要制订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制订承包商在工作质量方面应提交的证明文件;制订特殊工艺 (如焊接、清洗、热处理等)的加工程序和规定;查明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监督有关图纸管理、设计变更、设备维护、仪表校正及特殊工程资格审查等方面的工作是否贯彻了有关规定,防止发生任何质量问题。
1.2.2 质量控制的实质质量控制的实质,就是严格工艺纪律,掌握质量动态,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3 质量控制的方法为了对项目建设和工程产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应该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工程质量的奖优罚劣制度,实行工程何修制度和索赔制度,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组织经常性的质量检查。
施工项目工期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中对工期的控制主要是进度控制,即在限定的工期内,拟定出合理且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该计划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若出现偏差,便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
也就是针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与调度等手段,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从而保证总的工期目标的实现。
工期控制的目标,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最终保证目标工期(合同工期)的实现,以确保项目竣工投产,这就要求工期控制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确定施工项目各项工作的施工顺序和开竣工时间及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是控制工程施工进程和工程竣工期限等各项施工活动的依据,它反映了从准备工作开始直到交竣工为止的全部主要的施工过程,是确定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供应等的依据。
要编制科学的进度计划,做好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工期控制,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2.1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即施工方法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选择的施工方案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施工任务完成的质量和工期能否提前密切相关"所以,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掌握各方面情况,进行反复分析比较,改进和利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2 编制合理、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要做好进度控制,必须根据合同工期,编制合理且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利用统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各施工过程 (或工序),绘制出图络图,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不断改善网络图,优化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工期(指完成计划的时间较短且费用最小的工期),并在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与监督,不断完善,保证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3 调动作业层的积极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总是交叉流水完成作业的。
若相互间协调不好,停工或窝工现象就会发生,最终影响工程进度"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必须真正实行以经济杠杆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总是交叉流水完成作业的。
若相互间协调不好,停工或窝工现象就会发生,最终影响工程进度"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必须真正实行以经济杠杆为动力的劳动工资管理制度,对作业层进行调整,使工作效率与切身利益挂钩"这样有利于于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同时也便于管理,各负其责,严格把握工程进度。
2.4 对项目进行监测对项目进行监测的目的,在于弄清整个项目已进展到何种程度,预计何时能达到目标"监测的方法,是通过检查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并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所产生的编差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监测的内容包括项目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设计图纸的审定、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材料及设备的采购、预制构件、加工件及现场施工的进展情况等。
另外,有关管理人员从准备工作开始就必须做好进度记录, 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和进度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多考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的解决措施,排除和调整施工中出现的多种矛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作业计划及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
成本控制是事先控制,即对将要发生的成本消耗在施工前进行控制,是在不影响项目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条件下,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的一项工作。
3.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核心,施工方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
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
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的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2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融为一体、相互作用。
3.2.1 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要管理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处理工程赔偿问题;经济部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收配情况,合理调入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3.2.2 技术措施所谓技术措施,即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这些措施包括: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动施工的组织,而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在施工过程中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3.2.3 经济措施项目成本控制经济措施包括人工费控制管理、材料费控制管理、机械费用控制管理。
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施工方案。
第二章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职责项目经理职责:1)确保项目目标实现,保证业主满意这一项基本职责是检查和衡量项目经理管理成败、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
2)制定项目阶段性目标和项目总体控制计划项目总目标一经确定,项目经理的职责之一就是将总目标分解,划分出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确定项目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标志如形象进度控制点等。
3)组织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这是项目经理管好项目的基本条件,也是项目成功的组织保证。
4)及时决策项目经理需亲自决策的问题包括实施方案、事任免奖惩、重大技术措施、设备采购方案、资源调配、进度计划安排、合同及设计变更、索赔等。
5)履行合同义务,监督合同执行,处理合同变更,项目经理以合同当事人的身份,运用合同的法律约束手段,把项目各方统一到项目目标和合同条款上来。
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1)贯切公司的质量目标,监督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组织和协调项目部技术质量工作,下达公司技术监督命令,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责任。
3)负责推进科技进步,采用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4)主持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研究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施工技术难题,对重大质量事故提出技术鉴定和施工方案。
施工员职责: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协作项目经理,做好工程技术和施工管理工作。
2)负责编制分部分项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
3)负责施工放样,复核工程技术交底,工程变更联系单,记录好施工日记,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4)会同项目经理,质量员,及时做好工序的交接工作。
5)负责好分部工程的工料分析,并进行成本控制。
6)完成项目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
质量员职责: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工段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检查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