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脑屏障[业界研究]
血脑屏障
发现
发现
20世纪初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苯丙胺后,此药可以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唯独脑组织没有它的踪迹。注 射台盼蓝(锥虫蓝)涂料以后,全身组织都着色,而脑和脊髓则不着色。以后陆续发现很多药物和染料注入动物 体后,都有类似的分布情况。这些事实都启示人们想到有保护脑组织的“屏障”存在。向鸡胚注入谷氨酸后,发 现谷氨酸能迅速进入鸡胚的脑组织,但在成年鸡脑中则很难进入。初生儿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远较成年人为高, 得重症黄疸后,胆汁色素很快透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破坏基底神经节形成核黄疸。而在成人黄疸患者的中枢神经 系统则不受胆汁色素的污染。以上事实说明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完善,是随动物个体发育的完善而形成的。
屏障部位
屏障部位
根据电子显微镜和酶标记法的研究结果证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屏障起主要作用的关键部位。其根 据如下:
①用分子量较小的辣根过氧化酶(一种蛋白质,分子量约,分子直径约500~600纳米)或其片段作为通透 毛细血管壁的标记物,小分子量的辣根过氧化酶片段可以很快通过肌肉的毛细血管进入肌肉组织,但在脑毛细血 管的这种酶片段则被阻于血管内而不能进入脑组织。在这种屏障作用中,基底膜和血管周足断续血脑屏障的显微结构已如上述,包括无孔或少孔的内皮细胞、连续的基底膜和有疏松连结的星形胶质细胞血 管周足组成的断续膜,它们构成血脑屏障控制血浆各种溶质选择性的通透,有的学者把它叫关门或安全瓣,把有 害物质拒之脑组织之外使它不能逸出脑毛细血管,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但是三种成分在完成 正常功能时哪个起主要作用则有不同观点。日本药理学家中井健五认为:“屏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星形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也起重要作用”。按显微结构来看,脑毛细血管周足包围血管面积不过85%左右,还有相 当大裸露部分可供有害物质的渗出,显然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
血脑屏障的机制与功能研究
血脑屏障的机制与功能研究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脑部神经系统的一种保护性结构,它能够阻止大多数药物、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大脑,同时维持脑内环境的稳定。
BBB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多个细胞类型的密切协作,其中包括微血管内皮细胞、astrocytes以及pericytes。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BBB的机制和功能以及近年来关于BBB的研究进展。
BBB的机制BBB的机制主要是由微血管内皮细胞和astrocytes共同构成的血脑屏障基质来维护的。
微血管内皮细胞是BBB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形成密实的血管内膜,使大分子物质无法通过,同时可以通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部分形成紧密连接,阻挡细胞外液体的渗透。
Microvilli扩大了微血管表面积,增加了脑部的氧气和营养的供给。
Astrocytes则通过足突形成被称为紧密交界处的典型网状结构,使BBB更具完整性。
BBB的功能BBB通过以下途径来保持脑内环境的稳定和保护脑部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1.阻止细菌及病毒进入大脑BBB能够阻止大多数药物、细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质从血流中进入大脑,在大脑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理环境,保证大脑不受细菌、毒素等侵害。
2.维护脑部代谢活动BBB防止外部有害物质切断了脑内代谢通路,维护血液–脑屏障的结构稳定,限制内源性有害物质、代谢产物的进入,维持神经细胞的功能。
3.维持电化学平衡BBB维持脑内外离子的稳态,自动调节离子的比例和浓度,防止神经细胞受到影响而导致电化学平衡失调。
BBB的研究进展BBB的研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不仅仅了解了BBB的构成和功能,还发现了BBB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BBB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因未明,至今仍没有根治。
研究发现,患有MS的患者的 BBB会呈现损伤和不稳定现象,如有病变区域的 BBB,通透性会有所增加,导致有害物质进入脑部。
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血脑屏障是指位于脑血管系统内的组织结构,由由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细胞间紧密连接形成的结构。
在生理状态下,血脑屏障起着保护脑部免受有害分子和细胞入侵的作用,同时也能调节脑内物质的代谢和运输。
然而在一些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的功能会受到破坏,引起脑部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扰动相关疾病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血脑屏障的结构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血脑屏障,这种连接叫做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由许多膜蛋白和细胞骨架支持,确保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非常接近,几乎不留隙缝。
这种结构让神经血管内皮细胞能够起到基本过滤作用,从而防止细菌和有毒物质进入脑脊液和脑部。
此外,神经血管外层还覆盖有神经胶质细胞,这些胶质细胞能够释放一些物质,帮助维持神经元正常生理功能。
二、血脑屏障的功能血脑屏障的功能不仅仅是起着基本过滤作用,还包括了一定的代谢和转运功能。
例如,血脑屏障能够调节脑内的氨基酸和葡萄糖的代谢和运输,保证脑部正常的能量代谢。
此外,血脑屏障也能调节一些离子,如钙离子、钠离子和氢离子等,维持脑内正常生理功能。
三、疾病中的血脑屏障在一些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破坏,例如神经炎、脑肿瘤、脑炎、脑出血以及脑中风等。
在这些情况下,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会变得不稳定,使得血脑屏障对细菌和有害分子更加敏感。
研究表明,血脑屏障的破坏可能对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血脑屏障的破坏还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影响脑部的血供和代谢。
神经炎症反应在脑中是不常见的,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其他的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
此外,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中,血脑屏障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脑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研究血脑屏障研究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研究者们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血脑屏障,如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测量、表面等电焦点电泳、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和光学显微镜等,以探究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神经系统是身体各个系统协同工作的中枢,也是我们人类非常复杂、关键的一部分。
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的恶化、饮食营养的失衡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神经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
这些外界因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终会造成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产生,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脑卒中等等。
在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研究,那就是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和脊髓的屏障。
它是由微血管内皮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构成的一层防御屏障。
了解血脑屏障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血脑屏障的构成和功能血脑屏障主要由三类细胞组成: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
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屏障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连接是非常紧密的,形成了血脑屏障。
基底膜是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物理隔离层。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系列化学信号和分泌物质来影响血脑屏障的不透性。
血脑屏障的最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中枢神经系统(CNS)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血脑屏障可以阻止血液中的细胞、蛋白质、毒素、药物和病毒等物质向脑组织和脊髓内部渗透。
这种保护机制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血脑屏障的阻隔,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伤害或者感染,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产生。
2. 血脑屏障与神经系统疾病虽然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仍然会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有害物质穿过屏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中。
多个神经系统疾病都被发现与BBB的破坏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多发性硬化病(Multiple Sclerosis)等等。
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BBB的破坏往往是通过淀粉样蛋白β的积累导致的。
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指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导管细胞、小胶质细胞、贴壁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的生理屏障,它负责能够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性,是脑室周围和脑组织中间的天然屏障。
BBB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性屏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通透性。
因此它只能阻挡某些有害物质,如毒性药物、蛋白质、病毒和细菌等,而保护有益的物质,如氧气、葡萄糖等进入脑组织。
BBB的异常功能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脑肿瘤、脑中风、癫痫等。
BBB的结构BBB的结构由内皮细胞和紧密排列的有机基质层构成,有机基质层是指包括基底膜、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脚突和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内的多种成分。
内皮细胞表面密密麻麻地覆盖着许多壳状阴极蛋白(Claudin)和含有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Occludin)等紧密连接蛋白,这些紧密连接蛋白是维持BBB抗渗透性的核心因素。
此外,内皮细胞膜上的ABC转运泵(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和多种酶类如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也参与了与BBB的通透性有关的调节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形状特殊,由一个细胞体和数条突起组成。
这些突起丰富地分布在BBB内皮细胞血管周围区域,星形胶质细胞与内皮细胞形成的间隙形成了所谓的亲密接触。
星形胶质细胞的脚突具有胶质细胞产生的脑血管收缩素(Astrocyte-derived Vasoactive Substance)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从而调节和改善BBB的透过性和稳定性。
脑血管平滑肌细胞主要表现为外膜的支持和它们构成平滑肌细胞肌束的作用。
尽管它们相对较少附着在BBB上,但它们的收缩仍可能引起脑血管的紧闭和脑血流减少。
BBB的功能BBB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脑内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环境。
BBB阻止了许多有害的物质(如微生物、毒素、肿瘤细胞等)进入脑组织,隔绝了血浆中许多本质分子直接进入脑组织的通道。
血脑屏障
星形胶质细胞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呈星形的神经胶质细 胞,支持脑血屏障
脑血管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环脑 血管现象,是脑血管的
一个独有的特点。大量
事实表明:星形胶质细胞 对EC 有极大的影响, 对 BBB 的维持有着重要的 作用。
若黄疸因血中游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游离胆红素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透过细胞膜当它进入脑组织后可产生胆红素的毒性作用而致胆红素脑病从而影响脑的正常功能所以临床上通常以血清胆红素浓度来估计核黄疸的危险性一般认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342moll20mgd1时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但通常要以游离胆红素的升高为主
跨越血脑屏障
跨越血脑屏障
1. 高渗性BBB开放法
该方法最早是20 多年前由神经外科专家 Edward 建立的,他将糖溶液由颈动脉注入人体 ,这样脑毛细血管存在高浓度的糖,迫使其吸收 周围内皮细胞的水,使内皮细胞收缩从而造成 细胞间的间隙,这个效应可以持续20~30 分钟 ,在此期间,那些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的分子就可以进入大脑内了。动物实验表明, 与颈动脉没有注入糖溶液的对照相比,该方法 将药物传递到脑的效率是前者的10—100 倍。
(紧密连接支持结构的基础)
3.细胞骨架蛋白
(维持紧密连接的稳定)
主要结构--内皮细胞
• 脑血管内皮细胞与其他组织内 皮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具 有复杂的紧密连接和丰富的线 粒体,但缺少跨膜转运的质膜小 泡(plasma vesicle) 以及缺乏细 胞孔。
•另外, 脑血管细胞内皮细胞的胞 膜上含有一些特殊蛋白: 碱性磷 酸酶、r - 谷氨酸转肽酶、糖转 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等。
血脑屏障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研究
血脑屏障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研究肺部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医学专家逐渐意识到血脑屏障在肺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血脑屏障不仅受到肺部疾病的影响,更可以通过干预血脑屏障调节肺部疾病。
血脑屏障是血管和脑组织之间的障壁,它阻止有害物质和细胞以及其他成分进入脑部。
该屏障由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紧密连接的血管内皮细胞组成,这些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了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防止任何有害物质通过。
如果发生肺部疾病,肺组织可能会受到损伤或炎症,这可能导致血脑屏障损伤。
当血脑屏障受到损伤时,有害物质可以从肺部进入脑部,并对脑部造成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学者们认为血脑屏障是肺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重要联系。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根据研究人员的观察,血脑屏障受到炎症的影响,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运作,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记忆障碍的出现。
这项研究还显示,血脑屏障对一些病原菌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例如肺炎球菌被认为是一种早期侵入血脑屏障的病原菌之一。
但是,研究发现,只有当血脑屏障破裂时,肺炎球菌才能侵入脑部。
因此,干预肺炎球菌感染的过程,通过保护和修复血脑屏障来预防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针对肺部疾病的干预方法。
有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修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或其他性质,有可能是治疗肺部疾病的一种途径。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治疗方法,该综合症是一种严重损害肺部功能的疾病。
对于针对ARDS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药物来干预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限制炎症的扩散。
这些干预手段可防止肺部疾病对神经系统的进一步伤害,从而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总之,血脑屏障是肺部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键联系,其保护作用和治疗肺部疾病的干预方法,为医学专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虽然还有很多必须探索的问题,但是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血脑屏障在以及肺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名词解释血脑屏障
名词解释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指一种生理屏障,它存在于脑血管和脑组织之间,起着过滤和保护大脑免受外界物质侵害的作用。
血脑屏障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共同构成了一道高度选择性的屏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血脑屏障的主要功能包括限制外部物质进入大脑组织,维持大脑内部环境的稳定,防止毒素和病原体侵入脑组织,以及调节大脑内部物质的运输和代谢。
这种屏障还可以阻止大多数药物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这也是治疗脑部疾病时面临的挑战之一。
血脑屏障的形成和维持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基底膜的支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参与。
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高度有序和复杂的屏障结构,保护大脑免受外界物质的干扰。
总的来说,血脑屏障在维持大脑内部稳定的同时,也对药物治疗和疾病预防提出了挑战。
对血脑屏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大脑的保护机制,同时也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应对脑部疾病的挑战。
血脑屏障研究方法
血脑屏障研究方法The stud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brain and the circulatory system. 血脑屏障(BBB)的研究对于理解大脑和循环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One common method used to study the BBB is the use of in vitro models. These models involve growing primary cells from the brain, such as endothelial cells, astrocytes, and pericyte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o mimic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BB. 一种常用的研究BBB的方法是使用体外模型。
这些模型涉及在受控环境中培养来自大脑的原代细胞,如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周细胞,以模拟BBB的结构和功能。
Another method involves the use of in vivo animal models, such as rodents, to investigate the BBB. Researchers can administer specific molecules or drugs and observe their transport across the BBB inreal-time,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ermeabi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barrier. 另一种方法涉及使用体内动物模型,如啮齿类动物,来研究BBB。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指位于血管壁上的特殊结构,它能够对脑组织产生严格的保护。
这种屏障具有筛选、吸收、运输和代谢的能力,可“过滤”血液中的不合适物质,使之不能进入脑组织。
通俗地说,BBB就好比是一道保护脑细胞的“防护墙”。
BBB的破坏通常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脑损伤、中风、炎症等。
正因如此,研究BBB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BBB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第一节: BBB的结构和功能BBB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脑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微胶质细胞组成。
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是BBB的主要细胞,它们通过牢固的细胞间连接和严密的紧密连接阻止大多数物质进入脑组织。
除此之外,BBB还具有多种功能,如筛选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脑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调节神经递质和类固醇激素等的输送等。
BBB的这些功能保证了脑细胞的正常工作和生长发育。
第二节: BBB破坏与神经系统疾病BBB的破坏是导致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中风、脑炎、脑部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会导致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和毒素物质跨越BBB进入脑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
此外,很多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引起BBB的改变。
例如在艾滋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BBB的功能往往会发生改变。
因此,BBB的研究不仅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基础,还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启示。
第三节: BBB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由于BBB的存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比较困难。
传统的药物治疗常常受到BBB的限制,许多治疗药物不能跨越BBB进入脑组织,或者只能在BBB受损时才能进入脑组织,所以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近年来,随着BBB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通过改变BBB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
血脑屏障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
血脑屏障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第一章血脑屏障的定义血脑屏障是指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一道障壁,由于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所以它也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个防线。
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毒素和病原体进入脑部,同时也保护脑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血脑屏障的形成主要是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三者共同构成的。
第二章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血脑屏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细胞屏障和物理屏障。
其中,细胞屏障主要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它们通过紧密连接形成了血脑屏障的细胞层;物理屏障则是由基底膜和外层的小脑血络膜组成的。
这两个部分的结合形成了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部免受外界的干扰和保护脑细胞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此外,血脑屏障还能够控制脑部血流量和维持神经元的稳态。
第三章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早在1967年,荷兰科学家P. A. M. Michell等人就发现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这也是血脑屏障研究的开端。
之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血脑屏障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脑屏障的失调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都与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
第四章血脑屏障研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由于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利用血脑屏障的特殊性质进行药物研发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目前,许多药物研制公司已经开始关注血脑屏障研究的重要性,通过针对血脑屏障的研究,成功地研制出了一些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例如多奈哌齐,这是一种早期发现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病的药物,由于它具有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而成为阿兹海默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然而,事实上,穿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是相当大的。
由于血脑屏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许多药物很难通过这种障碍层,因此,如何针对血脑屏障的特殊性质,研制出能够穿过这种屏障的药物,成为了药物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朱明启综述,赵宝东审校(锦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辽宁锦州121001)=中图分类号>R32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61(2005)01-0053-04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概念是1913年由E1E1Goldman正式提出的[1]。
直止20世纪60年代,应用电子显微镜才揭示了BBB的解剖学基础:BBB是一层连续覆盖在99%脑毛细血管腔表面的内皮细胞膜,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 J)[2],并认为T J是BBB的最主要的结构[3]。
近年的研究显示:BBB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系统,它主要由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EC的TJ、星形细胞(astrocyte)、周皮细胞(pericyte)和血管周围的小胶质细胞(perivascular microglia)以及基膜(basement membrane)等结构构成并维持了BBB的特殊功能,保持了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环境的稳定。
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BBB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就人的BBB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1紧密连接的分子构成和信号调节111紧密连接的分子构成人的BBB的紧密连接主要由跨膜蛋白和胞质附着蛋白两种成分组成,细胞骨架也是组成TJ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11跨膜蛋白1993年,Furuse等[4]分离出第一个T J跨膜蛋白,称为occluding。
序列分析发现occluding是一个分子量为60kD的蛋白质,其氨基端和C端均位于细胞内,细胞外部分跨膜四次,形成两个环状结构,每个环由45个氨基酸构成,第一个环状结构主要由甘氨酸和酪氨酸组成,是细胞间形成T J的主要部位。
occluding直接参与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T J形成。
1998年Furuse等[5]又发现了两个新的完整的TJ跨膜分子:Clauding-1,Claud2ing-2。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及其研究方法血脑屏障是连接脑组织与循环系统之间的重要物理屏障,它在保持神经系统功能正常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脑屏障可以阻止血液中许多分子物质和细胞成分进入神经组织,从而防止血液脑质转移和维护神经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从血脑屏障的构成、特征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脑屏障的构成和特征血脑屏障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邻近星形细胞等。
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主要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类型,其间质充满了紧密连接蛋白,如在内皮细胞间连接的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和Occludin等,他们可以形成完整的屏障。
紧密连接物质是维持细胞间互不穿透的关键,它们可以防止大分子进入神经组织。
此外,基底膜也对血脑屏障的形成和维持发挥着作用,它可通过蛋白质、多胺和糖等联系和吸附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细胞。
邻近星形细胞是一种特化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结构上的支持,同时还能影响神经元活动。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在于,它可以过滤血液中的物质,只让小分子物质(如氧分子)和特定分子物质(如葡萄糖)通过。
这种“选择性通透性”是血脑屏障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有效保障神经组织的稳定运作。
二、血脑屏障的研究方法针对血脑屏障的研究,科学家们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其中,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通过特定技术将样品切片并通过电子束照射产生高分辨率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观察并细致测量血脑屏障的组成结构、确定细胞的超微结构等。
荧光显微镜可以对特定物质进行标记,以便直接观察它们的位置和运动。
其中最常用的标记物是荧光素,抗体或以荧光作为标记的溶酶体标记物。
此外,尚有其它诸如穿脑氨酸、漏斗蛋白和荧光素等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血脑屏障的功能与疾病发展机制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效果。
结论血脑屏障是维护神经组织正常运作的基础,它不仅具备机械阻挡外来物质的作用,而且还能进行生化过滤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血脑屏障研究及其相关应用
血脑屏障研究及其相关应用血脑屏障是保护大脑免受外界毒素和病毒侵袭的重要屏障。
它位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由一层由紧密细胞连接而成的膜组成。
这层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让必须进入脑内的营养物质通过,但对各种有害物质则进行拒绝。
血脑屏障作为一道坚实的屏障,能够保护脑部神经元和神经系统不受外界毒素的损害,但它同时也给众多医疗科技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研究人员需要战胜这个屏障,才能接近和治疗脑部疾病。
一些脑部疾病,例如脑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需要进入脑内。
但血脑屏障的严格防御策略,使得很难将外部医学剂量输送到脑内。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发现可以利用纳米粒子对脑部疾病进行精准的治疗,这给科研人员在研究血脑屏障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神经科学家和生物技术专家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一种可穿越血脑屏障的纳米粒子。
这种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屏障,将药物输送到脑内。
这种治疗方法的好处在于,患病脑部区域能够集中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和创伤。
在神经科学领域,血脑屏障对于治疗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中,大脑细胞增加而血脑屏障含量减少。
血脑屏障研究的提升,让科学家能够通过治疗血脑屏障来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有效治疗。
利用单个抗体可以清除类似于突触相互作用的损伤物质,这将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细胞活力。
更进一步地说,通过深入理解血脑屏障的生理特性,科学家可以探索如何阻止血液中的粘附分子与脑部微血管壁细胞的结合,动态控制,减缓创伤的速度并帮助更新血脑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血脑屏障除了在神经科学领域有重要作用,还与药物的代谢和药物跨膜输送有密切关系。
了解血脑屏障的生理特性可以更好地设计、开发和改进药物形式和传递系统,并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率。
总之,了解血脑屏障的生理特性和研究其相关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使得科学家们可以与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做斗争。
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
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由脑内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种天然屏障,它可以有效地隔离脑组织与循环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护了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BBB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对于探究神经药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病理性损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BBB的形成和结构BBB隔离了脑组织与外界环境的交换,因此其形成和结构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BBB主要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构成,其中内皮细胞紧密连结,形成了血-脑屏障的主体。
此外,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也对血-脑屏障的形成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BBB的专一性选择BBB具有对大多数药物、染料和蛋白质的选择性通过性能,只有少数特定物质可以通过。
BBB的通过性严格受到内皮细胞的调控,它可以让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化合物通过,同时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中。
BBB的破坏和修复BBB的破坏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肿瘤和脑积水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了BBB的修复机制。
BBB的修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内皮细胞的再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作用。
BBB的研究方法BBB的研究方法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分析化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BBB的方法包括离体和体内的技术手段。
离体技术包括分离BBB微血管、保持细胞活力并测定其通透性或转运能力,以及体外培养脑组织细胞等方法。
体内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生物荧光标记和电子显微镜等。
BBB的药物递送BBB作为神经系统的屏障,防止多数分子和药物抵达神经系统。
因此,BBB的药物递送是神经科学领域中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
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药物递送的方法更有效,需要较小的剂量,并且非侵入性。
结语BBB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对于探究神经药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病理性损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研究
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研究血脑屏障是指脑血管内皮细胞和脑实质细胞之间的屏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血脑屏障对药物的穿透成为限制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机制和方法成为当前药物研发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一、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血脑屏障是由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脑微血管基膜和脑实质细胞三者组成的。
内皮细胞通过紧密连接蛋白质形成紧密连接,从而限制水、药物和其他溶质通过间隙进入脑组织;基膜是由胶原和纤维网状结构构成,对溶质和药物的扩散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脑实质细胞则通过内皮细胞上的载体和通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对药物进行筛选。
血脑屏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浆和脑组织的内环境,在维持脑内稳定的同时阻止有害物质的通过。
这种严格的调控机制保证了大多数药物不能自由穿越血脑屏障,从而降低了神经系统的暴露风险。
二、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机制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内吞作用等。
1.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一种需要能量的过程,通过载体和通道蛋白介导。
这些载体和通道蛋白能够结合特定的药物分子,将其从血液一侧转运至脑组织一侧。
其中最为典型的转运家族是ABC转运体家族,例如P-gp (P-糖蛋白)、M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等。
这些转运体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药物通过浓度梯度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这种扩散过程没有需耗能和药物结合的特定载体。
药物的脂溶性以及分子量等因素会对被动扩散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3. 内吞作用内吞作用是指通过内皮细胞的胞质泡结构将药物“吞噬”并运送至脑组织的过程。
这种机制对大分子药物的穿越有重要的影响,例如脂蛋白介导的内吞和胞吞作用等。
三、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研究方法为了研究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能力,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血脑屏障的功能探究
血脑屏障的功能探究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血脑屏障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血脑屏障是指脑组织与血液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屏障,它主要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型细胞组成,对于保护脑组织免受外来物质侵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调节脑内环境血脑屏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脑内环境,保持局部微环境的稳定。
具体来说,它可以阻止外来物质、细胞和病原体进入脑组织,控制神经递质和其他重要分子的流动,避免脑内化学环境发生变化。
同时,血脑屏障还能选择性地允许必需物质进入,如葡萄糖、氧气等。
二、防止脑水肿脑水肿是指由于脑内液体过多、离子紊乱等原因导致脑细胞肿胀并且向外压迫而形成的一种疾病。
血脑屏障可以防止大量流体和细胞进入脑内,维持内环境的碱性和间隙环境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压力的平衡,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三、脑血管产生微环境血脑屏障的存在可以促使脑血管产生微环境,这种微环境有助于维持脑组织正常运转,脑细胞的活动和代谢。
在血脑屏障防止外来物质侵入的同时,还能够把养分和新陈代谢废物传递到血管系统中。
四、防止神经递质外泄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之间交流的主要介质,它能够促进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和信号传递。
血脑屏障能够防止神经递质泄漏到脑外,从而保护了它们的作用和稳定性。
总之,血脑屏障的功能对于维持大脑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健康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防止外来物质进入脑内,还可以调节脑内环境,预防脑水肿等疾病的发生。
未来的医学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为治疗大脑疾病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案。
血脑屏障
19世纪末,保罗·奥利克(Dr.Paul Ehrlich)在一个实验中发现了这个屏障。
奥利克当时是位微生物学家,他当时正研究染色技术,目的在于使微形生物结构能被看见。
这些染色剂中,尤其苯胺在当时,常被使用。
当将苯胺注入生物体内的时候,这个生物的所有器官都会被染,唯独脑细胞没有被染。
当时,奥利克将此现象归咎为脑细胞没有吸收足够的染色剂。
若干年后,奥利克的学生,Edwin Goldmann将苯胺直接注入脊髓中,这时脑细胞被染了,但是身体其他地方却没有被染。
这个现象,明显展现出脑和身体其他组织有一层屏障,当时由于找不到“屏障”,因此血管被认为是那层屏障。
直到1960年代,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被用于医学研究的时候,这层神秘的屏障才被发现。
一纳米中药的特点1.1原药纳米化后呈现新的药效或增强原有疗效中药被制成粒径0.1~100 nm大小,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可能发生深刻的变化,使活性增强和/或产生新的药效。
如灵芝通过纳米级处理,可将孢子破壁,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出灵芝孢子的脂质活性物质,从而增强抗肿瘤的功效。
1.2改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在表面活性剂、水等存在下,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增加了药物溶解度,适于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1.3增加药物对血脑屏障或生物膜的穿透性纳米粒能够穿透大粒子难以进入的器官组织、血脑屏障及生物膜。
如阿霉素α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NADM)可以改变阿霉素的体内分布特征,对肝、脾表现出明显的靶向性,而血、心、肺、肾中的药物分布则减少。
1.4靶向作用徐碧辉教授等在研究中发现,一味普通的中药牛黄,加工到纳米级水平后,其理化性质和疗效会发生惊人的变化,甚至可以治疗某些疑难杂症,并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
1.5使药物达到缓释、控释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等技术手段,可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
如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固体纳米脂质粒有良好的缓释、控释功能。
血脑屏障与神经药物传递的研究现状
血脑屏障与神经药物传递的研究现状神经药物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在神经药物的治疗中,通过改变神经传递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神经药物的传递过程中需要克服血脑屏障这一重要的限制因素。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是神经药物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血脑屏障的概念和功能血脑屏障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一种结构屏障。
它位于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系统中,起到限制外界物质进入脑组织的作用,同时也限制脑内代谢物质、药物等物质外泄。
因为脑组织本身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这个屏障可以保护脑和脊髓免受病原体、毒素和肿瘤等方面的威胁。
简单说,它就像是一道安全门,只允许特定的物质通过,其他的则不能。
血脑屏障不仅起到隔离的作用,还参与了一系列对神经系统的生理调节。
它通过基底膜上的介质、脑内外细胞间的信号通路及其他细胞之间的功能联系,调控神经元和脑内内分泌器官相互之间的通信。
二、血脑屏障的特殊结构血脑屏障在结构上有其特殊性。
首先,作为一个屏障,它有很强的选择性通透性,即对一些物质是通透的,对其他物质则是不通透的。
其次,血脑屏障的微血管相较于其他非神经型微血管,其内皮细胞相对致密,连续紧密,中间没有裂隙,没有锥形腔,少有穿孔,阻止了多数大腰椎肌药物选择性穿过血脑屏障,这就大大抑制了药物的透过。
最后,血脑屏障同时呈现出了两种离子的特殊性,它既是酸性的,又是碱性的,这使得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插入屏障膜上之脂肪球的疏水区,从而跨越血脑屏障。
因此,要找到能够穿过这个屏障的有效手段,便是神经药物传递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神经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研究目前,可透过血脑屏障的神经药物种类较少,穿越的速度和效率也不高。
过去的几十年间,大家试图通过一些简便而低成本的方法来穿透血脑屏障,例如瞬时缺血/复灌注,化学破坏,电穿孔等。
这些方法虽然有时可以用于科学研究,但是它们并不适合临床应用。
血脑屏障作用机制研究总结报告
血脑屏障作用机制研究总结报告血脑屏障是大脑和周围血液之间的重要隔离系统,它对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是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脑脊液组成的屏障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阻挡外界有害物质和维持大脑内部恒定的微环境。
首先,血脑屏障通过紧密连接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紧密连接,在细胞之间形成了相对密闭的通道,使外界物质难以通过。
其次,血脑屏障上的特殊转运通道和受体选择性地调控了外界物质的转运和吸收。
最后,血脑屏障的专一性穿透性转运系统和酶系统,对某些特定物质具有特异性的排斥和降解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研究手段的发展,血脑屏障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研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机制。
通透性的调节主要通过血脑屏障上的紧密连接和转运通道来实现。
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调控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来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单个通透性蛋白的功能突变或基因敲除都会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进一步验证了通透性蛋白在血脑屏障功能中的重要性。
另一个前沿研究方向是关于血脑屏障在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已被证实与血脑屏障的功能异常有关。
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和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可以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导致外界有害物质和炎性细胞进入大脑。
此外,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改变也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的堆积,从而促进疾病的发展。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恢复血脑屏障功能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
另外,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通过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来促进药物运输到达大脑的新方法。
例如,通过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或使用特定的药物运输系统,可以提高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效率。
通过这些方法,很多原本无法穿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可以被有效地运输到脑部,从而展现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巨大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脑屏障功能概述
• 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 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
• 中枢神经的神经元在正常活动时,需要有一个非常稳 定的内环境。这个内环境的轻度紊乱,如pH、氧、离 子浓度等改变,都能影响神经元的功能活动,而这种 稳定性的实现,有赖于血脑屏障的存在。
业界荟萃
3
血脑屏障现象的发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业界荟萃
7
血脑屏障的基本结构
血脑屏障的基本结构特点包括: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2)毛细血管基膜致密;
(3)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围绕形成的胶 质膜。
业界荟萃
8
业界荟萃 血-脑屏障模式图
9
血-脑屏障电镜图
业界荟萃
10
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
• 血脑屏障的显微结构包括无孔或少孔的内皮细胞、连 续的基底膜和有疏松连结的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周足组 成的断续膜,它们构成血脑屏障控制血浆各种溶质选 择性的通透,
业界荟萃
14
物质的亲水性
• 溶质所带电荷越多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水溶性也越 强,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也越差。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由于水溶性强而且羟基多, 很难通过屏障入脑。
• 氨基酸能通过血脑屏障,但胺则很难。
业界荟萃
15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
• 小分子化合物如激素,与血浆蛋白质结合后就不容易透过血脑屏 障,因此无从发挥其生理效应,必须待其游离以后才能通过屏障 发挥其效应。
• 有的学者把它叫关门或安全瓣,把有害物质拒之脑组 织之外使它不能逸出脑毛细血管,比较形象地说明了 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但是三种成分在完成正常功能 时哪个起主要作用则有不同观点。
业界荟萃
11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根据电子显微镜和酶标记法的研究结果证明,脑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屏障起主要作用的关键部位。其 根据如下: • ①用分子量较小的辣根过氧化酶或其片段作为通透毛 细血管壁的标记物。小分子量的辣根过氧化酶片段可 以很快通过肌肉的毛细血管进入肌肉组织,但在脑毛 细血管的这种酶片段则被阻于血管内而不能进入脑组 织。在这种屏障作用中,基底膜和血管周足断续膜只 起辅助作用。
性结构,构成了脑组织的防护性屏障。
• ④脑部毛细血管的管腔为两层同心内皮细胞膜和细胞膜之间的一 薄层细胞浆包绕,任何进人脑内的物质都必须经受细胞浆内各种
酶的作用。
上述这些特点限制了通过毛细血管进人脑内物质的种类、
大小和速度。
业界荟萃
6
从生理学观点看
• 它的功能主要是限制血和脑之间物质的自由交换; • 主管运送脑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排出脑内的代谢产物
业界荟萃
16
载体运转系统
13
物质的脂溶性
• 脂溶性越高的溶质通过屏障进入脑组织的速度也越快。 • 根据这一规律可将某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加以改造,
使之更容易进入脑组织以便更快发挥药物的效果。
• 例如,巴比妥是一种中枢麻醉药但其亲脂性弱,故进 入脑组织很慢,但如改造成苯巴比妥,由于具有较强 的亲脂性,故能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很 快发挥其催眠麻醉效应。又如吗啡改造成二乙酰吗啡 就比较容易通过亲脂性内皮细胞膜到达脑组织更快发 挥其镇痛作用。
• 注射盼蓝(锥虫蓝)涂料以后,全身组织都着色,而 脑和脊髓则不着色。 20世纪初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 苯丙胺后,此药可以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唯独脑 组织没有它的踪迹。这些事实都启示人们想到有保护 脑组织的“屏障”存在
• 血脑屏障最初是一个解剖概念。它主要具有防御功能, 使大脑有用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以自由通过,并 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人大脑,因此叫血脑屏障。
• 向鸡胚注入谷氨酸后,发现谷氨酸能迅速进入鸡胚的 脑组织,但在成年鸡脑中则很难进入。以上事实说明 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完善,是随动物个体发育的完善 而形成的。
业界荟萃
4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它认识的
不断加深,血脑屏障已经包括解剖 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含义了。
业界荟萃
5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
与其他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相比,脑毛细血管及其邻近区域在结
构上确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正常情况下):
• ①脑部毛细血管结构与周围血管结构不同,其血管内皮细胞之间 相互交接,不存在小孔。
• ②脑部毛细血管周围间隙较其它部位血管周围间隙小,约为20毫 微米,恰好为神经细胞间隙。
• ③基底膜之外更有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终足)把脑毛 细血管约85%的表面包围起来。这就形成了脑毛细血管的多层膜
到血液之中;将血液中的毒物或脑不需要的物质摈除 在脑外,起到保护脑的功能;
• 此外,它还具有体液调节功能。在病理状态,如肿瘤、 炎症等致病因素影响下,血脑屏障容易遭到破坏,表 现为通透性加大,使各种本来不应透过的物质能自由 进出脑和脊髓实质内,这时“屏障”作用也就丧失, 轻者导致脑功能紊乱,重者脑功能丧失或产生更为严 重的后果。
• 例如甲状腺素,在血浆中有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的不 到1%;脑脊液中甲状腺素含量较低,但与血浆中游离的甲状腺素 含量相近,故仍能满足生理的需要。游离的甲状腺素很容易进入 脑组织间液。任何能阻止甲状腺素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都可 以增加血浆中游离的甲状腺素,增加通过屏障的剂量。
• 例如患高胆红素血症(参看肝脏生化)的婴儿,血中胆红素与血浆 蛋白结合,从而防止胆红素进入脑组织造成损害。但是如果此时 给以磺胺类药物。由于后者能同胆红素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使大量游离的胆红素(亲脂性)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可引起严重的 后果。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B.B.B.
业界荟萃
1
Outline
1. 血脑屏障现象的发现
2. 血脑屏障的结构
3. 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
4. 决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 (针对脑肿瘤的药物开发和通过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 疾病预防)
5. 老年痴呆与血脑屏障之间业界可荟萃能有关的相关研究。 2
• ②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饮作用微弱。因此,血管 内皮细胞与脑组织间的物质交换也少。动物经电离辐 射后其胞饮泡增多,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也有所提高。
业界荟萃
12
决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
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难易取决于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 一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和状态; • 另一是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业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