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区域文化作业整理
闽台文化
![闽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03fce6524de518964b7ddb.png)
文化传承(一)生活地域1、地理闽台都是濒海地区,即使内陆凶地,也是江河横贯,水流丰沛。
在中原农耕文化南入之后,与固有的海洋文化因素融合,形成了闽台皆以稻田为主、兼及渔捞的南方水作文化的特征。
地理环境的共同性带来的闽台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相似性。
从“山行水处”到“饭稻羹鱼”,2、气候热带自然气候和地质资源闽台两地同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带季风性气候,北回归线贯穿中部,气候宜人,自然生态条件十分相近。
台湾是一个美丽的海岛,福建是一个多山的沿海省份,在地形上的变化奇观使两地的海岸风光和山岳奇景一应俱全,断崖、峡谷、丘陵、盆地、平野、海滩等各种自然景观比比皆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二)生活习惯闽台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
举凡岁时节庆、婚丧习俗、生死礼仪、亲朋礼节等等,都源自原乡:俗神信仰中的拜祭仪式、迎神赛会,祈福避禳等等,也袭自故土。
这样在民俗生活中占据最大分量的礼器、祭器,及其相关仪式所必须的种种物件,都可以由原乡直接移入。
这些生存方式、风俗习惯没有改变,服务于这些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器物也不会改变。
(三)宗教信仰闽台神缘相合,台湾信众每年都到福建祖庙进香朝拜,如龙海白礁和海沧青礁慈济宫、云霄开漳圣王庙、安溪清水祖师庙、古田临水宫等,尤其是莆田湄洲岛妈祖庙,朝圣的台胞更是络绎不绝。
福建祖庙也先后组织妈祖、关帝祖庙金身到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进行巡游,受到台湾广大信众的热烈欢迎。
妈祖文化已成为福建对台旅游的龙头产品。
此外,福建还举办了13届关帝文化旅游节、2届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每年来福建宗教旅游的台胞日益增多,(四)婚丧嫁娶1、婚嫁(1)出嫁“无天地”有句俗语“会赊得猪羊,无赊得新娘”,就是指新娘出嫁这天,无论提出什么要求,男方都应该无条件地答应,及时兑现,不得拖延、翻悔,要不就会贻笑乡里,今后抬不起头来。
这就是“新娘出嫁无天无地”的真实写照。
新娘跨过门槛时,“送嫁姆”便口中念念有词:“天茫茫(看不见),地红红,日日拢青丛(都红火)。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6450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2.png)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主观题共17题〔总分值100分〕一、名词解释〔共题,每题5分〕BD第1题(已答). 布袋戏【参考答案】布袋戏或称掌中戏。
福建掌中戏,产生在泉州一带,有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漳、泉、潮掌艺名师辈出,随移民传入台湾,先有泉州调的,后有潮州调的。
都属南管系统善于文戏,多节义和爱情故事,台湾目前分南管、北管和潮调三种布袋戏。
CH第2题(未答). 出海大傩【参考答案】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仪式,有天子傩和乡人傩之分。
乡人傩在民间举行。
在福建和台湾瘟疫比拟流行,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驱疫保平安,沿袭古傩的某些形式,称之为出海大傩。
在送瘟神疫鬼时,由20多人组成舟歌队,一人打鼓并领唱,其余人以号子伴唱,演唱者手持纸糊的船浆,边唱边作划船的样子。
演唱内容均为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故事,配合舞蹈队表演,寓意以英灵来威慑瘟神疫鬼。
DB第16题(已答). 大坌坑文化【参考答案】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
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局部,及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FB第5题(已答). 凤鼻头文化【参考答案】大坌坑文化完毕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及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
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年。
石器多为磨制。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
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
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年。
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
闽台文化
![闽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34980f76c66137ee0619c2.png)
一部中华文明史证明: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文化的河洛文化,是客家文化及闽台文化的根,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文化纽带。
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文化; 河洛文化是一个地域的和历史的文化概念。
历史上的"河洛"不仅仅指洛水与黄河交汇形成的夹角地带,而是泛指以嵩山、洛阳为中心的"河南"、"河内"、"河东"等广大地区。
这片广袤的沃土是中华先民最古老的繁衍生息之地,更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源头之地。
1、河洛地区孕育了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号称是"炎黄子孙",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诞生和活动的主要地区。
《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是氏,生黄帝炎帝"。
少典是有熊(今河南新郑)的国君,后传位于黄帝。
黄帝时期河洛地区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因而人口繁盛。
由于经济的发达,河洛地区率先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而结束了社会的"部落"或"酋邦"形式,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夏。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夏王朝的建立,创造了华夏国家最古老的原生形态,对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后,在河洛地区出现了更为成熟的文字、城市、礼制和青铜器,标志着河洛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
"禹都阳城"、"商都西亳"、"周都洛阳"之后,河洛地区文化更加发达。
从传说时期到三代期间,河洛地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多领域中诞生了一大批精英,如黄帝、夏禹、姜尚、周公、老子、庄子、墨子、商鞅等等,形成了儒、道、法、兵、墨、名、纵横等诸多河洛文化流派,并产生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典籍,如《诗》、《书》、《易》、《礼》、《乐》、《春秋》等经典——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经"。
河洛文化由此逐渐成为强势文化,在其辐射和影响下,"东夷"、"西戎"、"苗蛮"等文化也都很快华夏化。
台湾特色文化500字介绍
![台湾特色文化500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eae01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d.png)
台湾是一个充满特色文化的地方,以下是对台湾特色文化的简单介绍:
1. 饮食文化:台湾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中式、日式、西式等多种风味,形
成了独特的台湾菜系。
例如,卤肉饭、蚵仔煎、台湾牛肉面等都是台湾的特色美食。
2. 夜市文化:台湾的夜市是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小吃、游戏
和商品琳琅满目。
士林夜市、饶河街观光夜市等都是台湾著名的夜市。
3. 传统建筑:台湾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中式建筑,如庙宇、古厝和城楼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精髓。
4. 民间艺术:台湾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布袋戏、歌仔戏、民间
舞蹈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台湾的文化特色,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宗教信仰:台湾人民的宗教信仰多元,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
各种宗教活动和节日庆典丰富了台湾的文化生活。
6. 茶文化:台湾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种类繁多,如铁观音、龙井、
文山包种等。
喝茶已成为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总之,台湾的特色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这些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台湾独特的魅力。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7d85d536f1aff00bfd51e57.png)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第1 大题名词解释0分1 . (10分) 客家民歌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学员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泉州孔子庙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学员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
可得分数:确定第2 大题论述题0分1 . (80分) 1.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
(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
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
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
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4d49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0.png)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闽台文化作业答案闽台区域文化第一章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
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
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
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二、简答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闽台区域文化资料
![闽台区域文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b43a86a21614791611281b.png)
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
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评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
古地理与古气候学研究表明: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2.左镇人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为青年男性右顶骨残片。
其后又陆续采集到顶骨、额骨、枕骨和单个牙齿等。
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考古学家称之为“左镇人”。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3.长滨文化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包括潮音、乾元、海雷等十几个海蚀洞穴)进行了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民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
4.大坌坑文化1964年,经台湾大学发掘,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位于淡水河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石器有磨制的磅、链和打制的斧、网坠等。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5.圆山文化 p46.凤鼻头文化 p4-57.文化 p238.文化的三个阶段 p23-249.闽台文化 p2410.闽台文化内容 p2411.闽台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p241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3. 莆田妈祖金身巡台 p14.风俗15.打尾牙 p8416.春节 p8417.除夕 p8518.元宵节 p8719.出灯 p8720.元宵丸的品种有两种:一种是实心的,一种是带馅的。
闽台区域文化资料
![闽台区域文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b43a86a21614791611281b.png)
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
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评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
古地理与古气候学研究表明: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2.左镇人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为青年男性右顶骨残片。
其后又陆续采集到顶骨、额骨、枕骨和单个牙齿等。
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考古学家称之为“左镇人”。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3.长滨文化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包括潮音、乾元、海雷等十几个海蚀洞穴)进行了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民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
4.大坌坑文化1964年,经台湾大学发掘,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位于淡水河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石器有磨制的磅、链和打制的斧、网坠等。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5.圆山文化 p46.凤鼻头文化 p4-57.文化 p238.文化的三个阶段 p23-249.闽台文化 p2410.闽台文化内容 p2411.闽台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p241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3. 莆田妈祖金身巡台 p14.风俗15.打尾牙 p8416.春节 p8417.除夕 p8518.元宵节 p8719.出灯 p8720.元宵丸的品种有两种:一种是实心的,一种是带馅的。
福建电大形成性评测系统地域文化作业
![福建电大形成性评测系统地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e5dafab8762caaedc33d406.png)
大红色的为正确答案。
嘻嘻,大家加油哦~~~第 1 大题: ( 得 32 分 ) 单项选择题1 .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 泉州B . 漳州C . 福安D . 福鼎正确答案:B .2 . “做七”在福州丧俗中最为重要。
人死后每七天就要一“祭”,称“做过七”。
至四十九止,一共要做七次。
()是规模最大的活动,届时发讣告遍告亲友,请其参加唁吊。
A . “头七”或“二七”B . “三七”或“四七”C . “四七”或“六七”D . “五七”或“七七”正确答案:C .3 . 明代()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A . 李贽B . 谢肇淛C . 曹学佺D . 赵弼正确答案:A .4 . 宋代福清人()善画龙,其《云龙图》右下角自题四行三言六句,这种三位一体的再现形式和手法,在南宋文人画中已开始出现,但为数很少,其开元代及以后普遍化先河。
A . 惠崇B . 徐竟C . 曾世贤D . 陈容正确答案:D .5 . 在表现人品的谚语中,于爱面子中透出一种纯朴的谚语“宁可丢饭碗,不让人砸锅”出自( )。
A . 长乐B . 连江C . 泰宁D . 建阳正确答案:C .6 . 刘念兹在《南戏新证》中指出,()剧本之多,“全国以至全世界,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
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A . 莆仙戏B . 闽剧C . 芗剧D . 梨园戏正确答案:A .7 . 福州婚嫁的程序很繁杂,其()指男方在婚前一月把酒肉礼品和礼金等一齐送到女家,女家以衣帽文具和糕点回赠。
A . 上半礼B . 下半礼C . 办亲D . 见面礼正确答案:B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在处世言谈谚语中,认为要看把握好方向,切不可蛮干的谚语“破柴看柴势”出自( )。
闽台兵学文化资料
![闽台兵学文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3de8e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e.png)
闽台兵学文化资料闽台兵学文化资料闽台两地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军事方面。
闽南地区曾经是明朝的海防重镇,而台湾则因其地理位置成为了清朝时期的海防要塞。
因此,两地在军事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料。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兵器、战争策略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闽台兵学文化资料。
一、历史背景1. 闽南明朝时期海防明朝时期,闽南地区成为了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海防重镇之一,这与当时东南沿海频繁发生的倭寇侵扰有关。
为了加强对倭寇的防范和打击,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海防力量,并设立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等机构。
2. 清朝时期台湾海防清朝时期,由于台湾地理位置特殊,成为了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海上门户之一。
清政府为了巩固对台湾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海防力量,并设立了“福建水师提督台湾水师道臣”等机构。
二、兵器1. 闽南明朝时期的军事装备闽南明朝时期的军事装备主要包括战船、火器和防御工事。
其中,战船是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福建水师”、“广东水师”等组成。
火器主要有大炮、火枪等。
防御工事主要有城墙、城门、城楼等。
2. 清朝时期台湾的军事装备清朝时期台湾的军事装备主要包括战船、火器和防御工事。
其中,战船是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福建水师提督台湾水师道臣”等组成。
火器主要有大炮、火枪等。
防御工事主要有城墙、城门、城楼等。
三、战争策略1. 闽南明朝时期的海上作战策略闽南明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应对倭寇的侵扰。
其中,主要包括“合肥之战”、“海上巡逻”、“水师防御”等。
这些策略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保护了闽南地区的安全。
2. 清朝时期台湾的海上作战策略清朝时期台湾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加强对台湾的控制。
其中,主要包括“海上封锁”、“水师巡逻”、“防御工事建设”等。
这些策略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维护了清朝在台湾的统治。
四、文化传承1. 闽南明朝时期海防文化传承闽南明朝时期海防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民间歌谣、故事和传统工艺等方面。
闽台文化
![闽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c372735a32d7375a417801f.png)
• 两岸地名在命名上有相当数量的地名出现 出相同、雷同的现象。 • 现在台湾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直接袭用 福建省的。例如,在台湾省境内,台北有 长泰和南靖、台南有诏安、台中有龙溪和 德化、彰化和云林都有同安、云林有泉州、 南投有平和、屏东有南安。正是这种地名 命名的相同、雷同的现象,充分而深刻地 反映了海峡两岸祖居地与移民地之间的历 史上的渊源与流播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 文化心理积淀与两岸人民的血肉之情。
• 3、泉州孔子庙 • 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 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 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 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 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 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 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 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 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 1、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 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 • (1)称谓:闽台两地有些家庭因世代单传或人丁 稀薄,父母等多视其子女为掌上明珠(民间称此 类子女为“罕囝”),台湾父母为孩子取名多有 意抑贬,称其为“粪扫(垃圾)”、“戆囝(傻瓜)”“阿 扁”等,厦门也多把男孩起名为“臭p”福州有 “依土”“依乖”以示卑贱之物易为成活。而这 类“罕囝”,面称其父母时也适当加以变通为 “阿伯、阿叔、阿哥”或“阿姆、阿婶、阿姊、” 等,寓与己血脉无关,得以免灾避祸。
• 1、闽台文化 • 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 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 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 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 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 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 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 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2)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 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 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 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闽台均有“爱拼 才会赢”
2019福建电大7864地域文化闽台文化part2
![2019福建电大7864地域文化闽台文化part2](https://img.taocdn.com/s3/m/119a1ef00c22590102029dcb.png)
一、论述题(共3题,每题10分)第1题. 为什么台湾民俗那么丰富,如果你去台湾,对哪些风俗感兴趣?为什么?参考答案或提示:一、台湾民俗丰富多彩的原因是:一是大陆民俗活动的翻版和复制,台湾的移民都是从大陆去的,大陆有多少民俗活动,台湾就有多少民俗活动,有的还在传承中不断完善。
二是于无奈之中求平安的思想极为普遍,台湾先民在开拓台湾时,由于条件险恶,有些困难难以预测,有些事情更无法把握,只好求助于神灵及祖先保佑,于是大大地推动了各种民俗活动。
三是心灵慰藉的要求,先民们经过艰苦创业,苦尽甘来,手上有了些钱,他们认为是神灵或祖先护佑,拜了之后心灵才会感到平安。
四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居民开始并不熟热衷介入民俗活动,但别人都加入了,你不加入,万一家中出了事,会被认为是神灵怪罪,也就跟着介入了。
五是不愿浮人好意,特别是一些要收费的民俗活动,左邻右舍都参加了,同事朋友也热衷于此,别人来约,往往不愿拂人好意也就参加了。
六是与经济利益挂钩,特别一些地方举办的各种节,有借此推销本地特产、扩大本地知名度的意义,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①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②地处偏僻的自然环境;③极强的家庭观念。
二、通过学习闽台民俗文化,对台湾的布袋戏、春节、元宵节、台南的“蜂炮”等风俗产生较大兴趣。
之所以喜欢台湾这些民俗,1、感觉像春节走亲访友拜年的风俗,有利于促进亲朋好友的感觉,增进之间的友谊,更加体现中国人一家人的情感,2、其他相关节日风俗,相当部分都很多古老的娱乐项目,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更有力身体健康,同时也陶冶我们的情操,有效把中国的文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传承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完善和弘扬,3、我个人觉得台湾的风俗更具人文色彩,把人的现实中无法满足或者存在的隐患给予神灵或者子虚乌有的东西,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慰藉,更好在现实社会中工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启迪我们心中要有信仰,风俗就是信仰的现实化,他是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这是我对台湾风俗兴趣的原因所在。
闽台旅游文化
![闽台旅游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4a6646025c52cc58bd6bee0.png)
恒春此地介于北纬22度与23度之间,由于气候温
玩法:游古城
看城门
在恒春古城中漫步,南台湾的风情一览 无遗,特别是四个遗留至今的古城门,是台 湾保留最完整的古迹之一,距今有130年历史 。 电影里,送模特儿的汽车卡在了恒春西 门。因为这里是恒春四个门中最矮小的一个 门。如今的西门旁摆满了《海角七号》相关 商品。而位于西门的福德路,是恒春著名的 槟榔街,同样拥有百余年的历史。
手工艺品明信片还是食品?)
二、旅游地自然文化
(一)、福建的山文化
丹山碧水武夷山
福建最著名的山水风景区
福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双世遗
崇安县因为这座山而改名
郭沫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与山水自然文化与中国
历史人文文化有机结合,造就了武夷山的迷 人魅力
闽东奇秀太姥山
,后果自负!
3、字数需在800字以上,每日行程需交代清楚完整
,不得简略为“第一天 台北,第二天,台中……最 后一天,回家”-_-#
4、攻略内容必须包括旅行者、旅行动机、旅行目的
地、交通工具、住宿及预算,缺一不可。
参考范本: 悠游厦门五日
10旅游管理 xxx 正值寒假,心情不错,同学约我去厦门散心,思 慕鼓浪屿久矣,这就出发吧。 DAY 1 福州—厦门,宿同学宿舍 Dxxxx 9:00-11:15 80元 第一天不赶时间,闲逛觅食为第一要义,听说乌 糖沙茶面名气很大,不能错过。 吃住行总计 150元 …… DAY 5 厦门—福州,依依不舍惜别 Dxxxx 9:00-11:15 80元
其他八卦: 鄂君与越人:见于《越人歌》 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 北朝· 苻坚与慕容冲 东晋· 竹林七贤之嵇康与阮籍(史上第一个有迹 可循的腐女在这里诞生)
闽台文化 完成版 2
![闽台文化 完成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1598b9c97f1922791688e891.png)
• 三、漠视礼教。
• 男外经商 ,妇女冲破了“男女之大防” 的礼教束缚,走出家门,“街中露面 往来,习以为常”。 又如,传统礼教以俭朴为美德,由于 商品经济的发达,耻贫夸富成为泉州 地区的风尚。
•
• 四、开放融合。
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宋元福建 东南沿海地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居 住外国人数以万计,外来文化相继传入,不受 限制自由传播 以宗教为例,除佛道,天主教、婆罗门教、印 度教、摩尼教等等。 各种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和平相处,互相渗透。 福建经济的开发和汉文化在福建的传播,为台 湾和澎湖地区的移垦和汉文化继续向台湾和澎 湖地区延伸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海神崇拜。 闽台古与海外来往 密切,信仰圣妃、 广利,即妈祖、南 海广利王,都是海 神。如湄洲岛妈祖庙香火旺盛,台胞回
拜
海洋文化
• 另一方面,福建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有许多良港,自唐 宋以后,海上贸易发达,宋元时期,泉州港一度成为世界 最大的贸易港之一,从而带动了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 迅猛发展,商品经济成份大大高于闽西北地区,商品意识 也比闽西北浓厚,反映在文化上则是带有海洋文化的色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闽台古文化
源远流长· 交融并济
• 古· 闽· 交通闭塞,相对隔绝。此为古文化在闽保存,提供 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诸如: 一、方言中保存着大量的古音、古词。 • 福建方言中,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唐宋以前中原的古音、古 词。古音韵学家钱大昕所说的“古无轻唇音” (F)和“古 无舌上音”(ZH、CH、SH)的古汉语语音特征,在福建方 言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 • 台南台中大多皆讲台语,即闽南语。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闽台文化交流征文系列
![闽台文化交流征文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133f0cb104a1b0717ed5dd26.png)
台湾的珍珠奶茶说起台湾的特色小吃,我就会流口水,台湾有香喷喷的生煎包,美味可口的蚵仔煎;有酥脆香口的炸鸡排……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回味悠长的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是台湾“泡沫红茶”文化中的一支,是台湾最具有代表性的饮料与小吃之一。
在台湾,珍珠奶茶十分受欢迎。
相传,1983年,刘寒且先生在台湾推出了粉圆。
那时候,年轻人最流行的喝饮料方式就是把一颗颗似珍珠的粉圆加在自己喜爱的饮料里。
后来他们又把那颗颗粉圆加在奶茶里,就是因为奶茶里白白的泡泡和黑溜溜的珍珠粉圆,这种饮料就有了诗意的名字“珍珠奶茶”。
如今珍珠奶茶传遍了全国各地,我便是它的忠实小粉丝哦!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安静的一角,慢慢、细细地品味着珍珠奶茶,闻着香味扑鼻的奶香味,嚼着有弹性的“珍珠”,每每品味时,总会不由想到台湾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景致优美的岛屿,而心驰神往。
近几年,闽台两岸联手合作,把台湾的特产,食品等推广到大陆市场。
如蔬菜类的甜豆,紫茄……水果类的番石榴,火龙果,香瓜……花卉类的蝴蝶兰,大花惠兰……水产类的草虾,鲍鱼以及各种特产食品,我们都大饱眼福,大饱口福。
这可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牵手工程”呀!闽台两岸人民手牵手,心连心,这份亲密的情缘就像奶茶和粉圆,浓浓地泡在杯中,散出馥郁的清香。
一首励志的闽南歌“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那通失去希望……”我哼着这首闽南歌《爱拼才会赢》唱得起劲。
大概是遗传老爸爱唱闽南歌的基因,我也很喜欢唱闽南歌,我爱唱阿美凤的《阿郎》,卓依婷的《一步一脚印》……但我还是最喜欢这首《爱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是由台湾陈百潭先生填词作曲,艺人叶启田演唱的闽南歌佳作,这首歌在当年台湾和大陆的闽南语歌坛上可谓红得发紫。
喜欢它,因为它是闽南话语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唱歌时,激昂动感的旋律一直激荡着歌手与听众的心海,加上通俗亲切却又富有哲理的歌词,更是燃起每个人心中拼搏的斗志。
歌中唱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学作业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e94abece009581b6bd9ebdf.png)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学作业(第4—6章)一、名词解释1、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
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
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
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
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
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
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2、婚嫁六礼早在周代就确立了婚嫁程序中的“六礼”: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和生辰)、纳青(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设有一套繁文缛节。
明清以后,福建婚嫁风俗虽有变化,不尽相同,但仍旧习难改,总体上仍取六礼之意,从议婚到成婚,通常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送嫁、迎亲、婚礼、归宁等程序。
3、放王船王船多半有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神像于船上,并在各神像上写上王爷名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即可保健康平安。
4、诗钟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
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二、简答1、简述闽台主要民间禁忌概况。
禁忌,即“忌讳”,在民俗学中也称为“塔布”(caboo 或tabu 的译音)。
简单地说,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
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
人们相信,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罚。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5680f976eeaeaad1f330d0.png)
闽台区域文化第一章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
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
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 2 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
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二、简答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台区域文化提纲一、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
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
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 万至2 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
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5、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
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
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
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
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
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
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6、婚嫁六礼------早在周代就确立了婚嫁程序中的“六礼”: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和生辰)、纳青(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设有一套繁文缛节。
明清以后,福建婚嫁风俗虽有变化,不尽相同,但仍旧习难改,总体上仍取六礼之意,从议婚到成婚,通常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送嫁、迎亲、婚礼、归宁等程序。
7、放王船------王船多半有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神像于船上,并在各神像上写上王爷名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即可保健康平安。
8、诗钟----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
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9、地方传说----地方传说包括地方山川风景、地名古刹、特产工艺、风俗民情等内容,大多有所寄托,乃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
10、南音----福建南音,亦称“弦管”。
为中原古乐,原名…五音‟,又称南乐。
其乐风承袭隋唐之清乐,大曲,有高雅,敦厚的文士风格。
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演唱规则,是属于高雅的古老乐种。
它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
南音在台湾称为“南管”。
既指乐曲,也指戏曲。
南音传入台湾的第一站是鹿港,由泉州人带到鹿港。
现在不但还在演唱、演奏,而且还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在台湾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11、“车鼓舞”----“车鼓舞” 以双人舞形态表演的舞蹈。
两人互相逗趣,一边敲出响声,也叫“车鼓弄”或“弄车鼓”。
“弄”,即“表演戏弄”的意思。
“车倒”有“翻倒”的意思,“车鼓”有“翻倒鼓”之意。
自闽南传入台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节庆、庙会时不可缺少的节目。
表演是边歌边舞,丑角动作难度较高,旦角动作娇柔与丑角互相逗趣表演。
12、台湾林本源邸宅------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 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
13、府县儒学----儒学即由政府举办的与科举制度相适应的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课的官立学校,是古代学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施行教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14、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15、无效婚姻-----即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的结合因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违法结合。
16、区际司法协助-----是指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不同法域或特定地区的司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协助行为。
二、简答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答: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 千米,狭处只有130 千米,离福州最近。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 米至100 米。
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在1.5 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 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
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
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您认为闽南人与台湾人有哪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答: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
2、闽台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界。
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重情意、讲义气。
4、闽台人在认知、思维、情感、行为方面有共同之处。
如在认知、行为上具有矛盾性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
3、简述保护妈祖文化的意义?(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海峡两岸应该扩大交流交往,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同根同源。
许多台湾的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障碍,辗转到福建莆田祖祠和祖庙来朝拜。
今天,台湾妈祖信众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文化联系、滋养、影响着两岸同胞,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和精神纽带。
深入研究妈祖文化,保护妈祖文化遗产,对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4.简述闽台主要民间禁忌。
禁忌,即“忌讳”,在民俗学中也称为“塔布”(caboo 或tabu 的译音)。
简单地说,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
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
人们相信,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罚。
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由于知识的贫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
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
民间禁忌大多是荒诞的、迷信的、迂腐不堪的,是建立在错误观念上的,缺乏科学依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严重危害。
但是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婚姻制度、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禁忌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类型-禁忌就其性质可分为宗教信仰的和社会习惯的两类,而就其规定的形式则可分为法律的、礼仪的和土俗的,它们彼此之间也有相交叉的。
产生原因:(1)源于宗教信仰的禁忌,产生得很早,是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自发地遵从的。
所以,这种禁忌可以称为蒙昧型的禁忌。
(2)源于社会习惯的禁忌,产生得较晚,是古人受生活经验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自觉地恪守的。
所以,这种禁忌也可以称之为理性型的禁忌。
5传入台湾的闽南民歌大致可分为几类?福佬系民歌,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
客家系民歌“九腔十八调”分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其他小调。
依歌词分为爱情类、劳动类、家庭类、相骂类、祭祀类、爱国类、歌颂自然类等6、为什么说福建是“戏曲之乡”?福建戏曲十分丰富,剧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剧目数以万计,均为全国之冠,故有“戏剧之乡”的美称;福建戏曲源远流长,梨园戏、莆仙戏在宋代就形成,与温州杂剧一样是最早的南戏,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
福建戏曲在明、清时期逐渐定型,并随着移民传到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7、简述台湾当代佛教的特点。
(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台湾当代佛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信众多,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台湾佛教在近一、二十年发展较快,突出表现就是信仰佛教的人数有较大的增长。
佛教在台湾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真可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台湾虽有种宗教,但就信众而言,佛教无疑处于首位。
第二、新建寺院多,且具有实用性,第三、都市道场星罗棋布,为城市信众开了方便之门,第四、重视佛教人才培养,弘法手段现代化,第五、与时俱进,发挥佛教利益众生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