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5月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

临床应用效果

王永刚,吉元超,李品智

(旬阳县中医院,陕西安康,7257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意识级别及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0.42±0.14)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1.16)h,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微创手术,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神经外科;高血压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7)13-0093-02

临床医学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过程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中高血压脑出血也是高血压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中[1]。患者一旦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就会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目眩、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高血压脑出血在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2]。高血压脑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为脑内血肿积聚,患者颅内压升高,周围组织受到压迫,进而引起患者脑损伤,同时血肿周围组织会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3]。本次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48.9±2.8)岁;脑出血情况:出血量<40mL的患者9例,出血量40~60mL的患者14例,出血量>60mL的患者7例;高血压病程13~32年,平均病程(20.2±1.5)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47.5±2.1)岁;脑出血情况:出血量<40mL的患者10例,出血量40~60mL 的患者15例,出血量>60mL的患者5例;高血压病程12~31年,平均病程(19.3±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排除脑干出血、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的

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或直视下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第一步:按照患者的病情特征,利用大骨瓣切口,骨窗大小需保证在8cm×6cm的范围。第二步:使用电凝吸出患者血肿腔内的暗红色血液,同时展开止血,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第三步:完成头皮缝合手术后,使用止血纱布展开贴敷处理。

1.3.2观察组治疗方法。应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第一步:标记离血肿距离最近的头皮及血肿最大并没有大血管通过的亚区,明确穿刺方向,对血肿中心至头皮的距离进行测量。第二步: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电凝切硬脑膜,实施颅骨钻孔,使用带针芯的硅胶管,缓慢利用引流管往预定靶点进入,直至预定深度后将针芯拔出,能够看出血肿流出,缓慢的抽吸血肿,将引流管进行有效固定。注入尿激酶于剩余的血肿中,逐步清除,10000U/次,1次/d,夹管1h后放开引流管引流,对头颅CT展开动态复查,直至血肿<5mL,便进行拔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意识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肺炎、颅内感染等。意识分级分为I级、Ⅱ级、Ⅲ级、IV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如计量资料是正态分布,采用x軃±s表达,如计量资料是偏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表达,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或者非参数检验(服从偏态分布),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意识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DOI:10.19347/ki.2096-1413.201713047

作者简介:王永刚(1971-),男,汉族,陕西旬阳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神经外科。

93

--

2017年5月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意识分级情况比较(n=30,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Ⅰ级Ⅱ级Ⅲ级IV 级观察组13/43.3*9/30.05/16.73/10.0对照组

5/16.7

7/23.3

12/40.0

6/20.0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30,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观察组3/10.0*3/10.0*3/10.0*对照组

12/40.0

6/20.0

10/33.3

2.2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为10.0%,对照组的肺炎发生率为40.0%,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0%,颅内感染33.3%;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2.3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0.42±0.14)h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1.16)h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讨论

众所周知,微创手术具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优良同时并发症少的优点[4]。现如今,

在实际的医学发展过程中,要求微创手术在治疗神经外科疾病过程中,不仅需要降低手术操作给患者神经组织带来的损伤,还要将病灶最大程度上进行切除,以期获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要想进一步确保微创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时需要有效的结合神经实时导航技术与微骨孔入路技术手段,主治医生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科学、合理的手术入路,有效弥补传统的开颅手术模式的不足,防止由于盲目探测给大脑神经组织造成的损伤,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脑部深层的病灶[5]

在实际的神经外科的手术抢救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等[6]。目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一般主要应用于丘脑、脑干等一些深部或者一些重要功能区血肿,同时也应用于全身状况不良,无法耐受手术、麻醉或者有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7]

。钻孔血肿抽吸

引流术首先使用CT 对血肿进行定位之后,使用引流管对部分血肿进行抽吸,针对难以吸出的血肿,则需要分次将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药物注入,帮助完成血肿液化后有效引出。针对一部分意识清醒、

出血量较小的瘫痪患者而言,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8]。早期给予脑出血患者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还包括对部分患者行脑脊液引流,其有助于患者颅内压降低,且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坏死程度,有助于脑组织血氧含量的增加,从而促进残余血肿吸收,缩短患者急性期,促进患者

康复[9],并且该手术方法在操作使用上较为简单,治疗费用较低[10],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然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最大的缺点就是有可能会出现再次出血的情况,一般包括了动脉出血等,同时因止血较难,也会发生更为严重后果;而针对一部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而言,该方法也不宜采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消化道出血、

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0.42±0.14)h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1.16)h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此说明,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与传统的开路血肿清除手术比较,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传统手术方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作用也不能忽视,需对每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况具体分析,全面考虑,作出科学的手术决策[11]。

综上所述,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均具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手术后意识级别,以及在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方面均要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孙永,孙辉,姚凯华.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2434-2536.

[2]叶富跃,杨堃,郑传宜,等.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1):17-20.

[3]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4]傅建军,祝胜,钱锁开,等.微创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1):37-39.

[5]黄锐.显微镜下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单俊燕.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3):108-109.

[7]赵继宗,曹勇,唐亚娟.颅脑手术中脑认知功能保护的微创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8-10.

[8]熊志云,艾文兵.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70-71.

[9]吕恩振,薛晓丽,王绪飞,等.快速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76.

[10]黄春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153-154.

[11]李在雨,罗毅男,金美善,等.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60-63.

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